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赢在起点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学案34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在红粒高秆的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   )‎ A.自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人工嫁接 D.单倍体育种 ‎2.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 F1‎ 雄配子 幼苗 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 ‎①‎ ‎②‎ ‎③‎ ‎④‎ A.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B.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C.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③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3.下图表示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优质玉米的过程。对此过程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 A.B→E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高低发生了改变 B.C试管中形成的是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 C.A植株和F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D.培养出的F植株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扩大种植 ‎4.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 B.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筛选培育抗病毒新品种 C.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D.为了避免对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甲生物的蛋白质 目的基因 mRNA 导入乙细胞 与质粒DNA重组 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 ‎①‎ ‎②‎ ‎③‎ ‎④‎ ‎5.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其生产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U、C、G B.②要用限制酶切开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 C.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可以选用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等 D.④过程中用的原料不含有A、U、C、G ‎6.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p)的DNA分子,用限制酶EcoRⅠ酶单独切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 000 bp,用KpnI酶单独切得到4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Ⅰ、KpnⅠ酶同时切得到2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 ‎7.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8.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论,该物种将( )‎ A.不断衰退 B.不断进化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 ‎9.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10.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利用生物学原理来培育新品种以提高作物产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无子西瓜时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三倍体西瓜雌蕊柱头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 D.用不能稳定遗传的高秆抗病的小麦杂交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 ‎11.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D )‎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12.下列有关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F1自交后代有可能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的优良性状 C.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自交后代约有1/4为纯合子 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的种与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 ‎13.如图为某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示意图,将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A.AaBb ‎ B.AB C.ab ‎ D.AAaaBBbb ‎14.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15.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16.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同种生物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甲种群:AA个体为24%,aa个体为4%。乙种群:Aa个体为48%,aa个体为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B.乙种群生物基因突变率很高 C.乙种群生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剧烈 D.甲、乙两种群生物无突变,环境基本相同 ‎17.(2013·郑州质检)下列都属于基因重组的选项是( )‎ ‎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 ‎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③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④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⑤大肠杆茵细胞中导人了外源基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18.(2013·上海静安区一模)图12的甲、乙为染色体配对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丙、丁是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现象,①至④是对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或结果的解释,其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图12‎ 甲 乙 丙 丁 ‎① 图甲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缺失 ② 图乙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倒位 ‎③ 图丙会导致染色体片段重复 ④ 图丁会导致基因重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2013·陕西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一模)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l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20.(2013·福州期末)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据此所作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患儿致病基因来自父亲 B.卵细胞21号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了该患儿 C.精子21号染色体有2条而产生了该患儿 D.该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症婴儿的概率为50%‎ ‎21.(2013·南京、盐城一模)科学家以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右图所示,则Fl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 )‎ A.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 B.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 C.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 D.射线处理导致控制茎颜色的基因发生突变 ‎22.(2013·黄山第一次质检)某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下表是与该女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B.该女的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 C.该女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1/4‎ D.其妹妹和舅舅家表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l ‎23.(2013·襄阳调研)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不可育但无子性状可遗传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C.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 D.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若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 ‎24.(2012·太原五中)下图是基因工程中构建生产人乳铁蛋白的重组载体。图中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amHⅠ、HindⅢ、SmaⅠ直线所示为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图中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载体,需用几种限制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筛选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首先需要在含哪种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进行(  )‎ A.1种 四环素 B.2种 氨苄青霉素 C.1种 四环素 D.2种 四环素 ‎25.现有高秆不抗病(Bbcc)和矮秆抗病(bbCc)两作物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高秆抗病(BbCc)杂交种的目的。下列有关快速育种方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年让高秆不抗病( Bbcc)和矮秆抗病(bbCc)杂交就可以达到目的 B.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可以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 C.制备纯合的亲本对长期培育杂交种是必要的 D.只要使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就能实现快速育种的目的 ‎26.(2011·山东省德州市第二次模拟)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D.过程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7.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治疗就是去除生物体细胞中有缺陷的突变基因 B.运载体上抗性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表达进行检测 C.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必须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剪切目的基因和质粒 D.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产生了定向变异 ‎28.(2012·湖南师大测试)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29.18世纪初,一位生物学家在某山谷里发现老鼠种群中有少量的个体有轻微的趾蹼(绝大多数个体无趾蹼)。1900年,由于修筑一条沙坝,使老鼠的栖息地成了沼泽。若干年后调查发现,这条山谷的老鼠绝大部分有趾蹼,偶尔才能找到少数无趾蹼的老鼠。对这种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 ‎①有趾蹼老鼠比无趾蹼老鼠繁殖力强 ‎②由于环境的变化,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③趾蹼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④有趾蹼的老鼠是适应沼泽环境的类型 ‎⑤为了适应沼泽环境,没有趾蹼的老鼠长出了趾蹼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①④‎ ‎30.(2012·鹰潭市第二次模拟)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物进化的本质 D.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正确解释“寒武纪大爆发”等现象 ‎3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 ‎32.(2012·西安质检)18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浅色树干上,大多数桦尺蠖体色是浅色(由s基因决定)的,少数深色(由S基因决定)的;100年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黑褐色,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浅色却成了少数;2009年据科学家调查研究,英国的桦尺蠖浅色型正在增加。下列有关桦尺蠖体色由浅变深,又变浅现象的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 A.桦尺蠖体色的深或浅是可以遗传的性状 B.树干颜色的变化是桦尺蠖种群体色变化的环境条件 C.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基因s能突变成基因S,基因S也能突变成基因s D.这是环境治理成效的很好例证 ‎33.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 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34.(2012·常德调研)‎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35.已知如果一个群体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一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区域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出这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频率(N)大约是(  )‎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36.(2012·郑州一中月考)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2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37.下列观点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38.(2012·巢湖质检)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39.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 D.②④⑤‎ ‎40.(2012·山西康杰中学理综)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41.(多选)(2013·苏北三市二调)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状)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病抗倒状小麦,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 B.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 D.育种中筛选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种群中抗病基因频率的定向提高 ‎42.(2013·青岛期中)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 C.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43.(2013·福州期末)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 )‎ A.优胜劣汰 B.过度繁殖 C.生殖隔离 D.性状分离 ‎44.(2013·南京、盐城一模)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头部和后冀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45.(2013·黑吉辽联考)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 )‎ A.施用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46.(2013·南昌调研)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只有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从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生物在进化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能产生生殖隔离 D.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47.(2013·徐州摸底)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物种的迁徒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B.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48. (2013·郑州质检)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B.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 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49.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50.以基因型为RRYY和rryy的二倍体植株为亲本,欲培育出基因型为RRrrYYyy的植株,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①F1不断自交 ②以秋水仙素处理F1 ③利用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 ④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 A.②或 ③       B.③或④ C.①或② D.②或④‎ 二、非选择题 ‎51.(2013·南京、盐城一模)(8分)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大多数单体动物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蝇中,点状染色体(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 ‎(1)形成单体的变异属于 ,若要研究某雄性单体果蝇的基因组,则需测定 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2)果蝇群体中存在无眼个体,无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无眼果蝇个体与纯合野生型个体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无眼 野生型 Fl O ‎85‎ F2‎ ‎79‎ ‎245‎ 据此判断,显性性状为 ,理由是 。‎ ‎(3)根据上述判断结果,可利用正常无眼果蝇与野生型(纯合)单体果蝇交配,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让正常无眼果蝇与野生型(纯合)单体果蝇交配,获得子代;‎ ‎②统计子代的 ,并记录。‎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出现 ,则说明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全为 ,说明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52.基因工程是在现代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有赖于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运用,现在基因工程在动植物育种上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最常用的是________;在基因工程中,需要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剪接过程。‎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移植成功,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进行基因工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说明了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____。‎ ‎(3)研究中发现,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玉米这种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该基因导入金茶花叶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经培养长成的植株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如果把该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53.(实验探究)玉米基因图谱已经绘出,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改良玉米和其他谷类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大麦)的品种。研究者说“现在,科学家可以对玉米基因组进行准确而有效地研究,帮助找到改良品种、增加产量和抵抗干旱与疾病的新方法。”‎ ‎(1)用玉米作原料进行酵母菌发酵生产乙醇,可帮助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问题,酵母菌发酵产生乙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2)现有3个纯种品系的玉米,其基因型分别是:甲aaBBCC,乙AAbbCC和丙AABBcc。由基因a、b、c所决定的性状可提高玉米的市场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假定三个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玉米可以自交和杂交):‎ ‎①获得aabbcc个体的杂交方案有多种,请补全下面的杂交方案。‎ 第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种植F1和纯系乙(丙、甲),让F1与纯系乙(丙、甲)杂交,获得F2种子;‎ 第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年:种植F3,植株长成后,选择aabbcc表现型个体,使其自交,保留种子。‎ ‎②此杂交育种方案中,aabbcc表现型个体出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3)玉米中aa基因型植株不能长出雌花而成为雄株,而基因B控制的性状是人类所需要的某种优良性状。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为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具有这种优良性状的纯合雄性植株,请你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加倍成纯合的二倍体,选取aaBB性状的植株。‎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________(是/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在这三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______________,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  )‎ ‎(5)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答案与解析 ‎1A【解析】小麦为高等被子植物,花小,为两性花,可利用自交育种进行选育新品种。自交育种省去了人工去雄、授粉等复杂的操作工序,是最简单常用的方法。故A选项符合题意。‎ ‎2C【解析】这种育种方法叫单倍体育种,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过程④必须使用秋水仙素处理,③过程没有经过受精作用,直接由雄配子发育成为单倍体植株。故C选项符合题意。‎ ‎3C【解析】这个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是植物的花粉,即玉米植物的生殖细胞,是由减数分裂产生的,所以F植物的染色体组是A植株的一半。故C选项符合题意。‎ ‎4B【解析】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如杂交水稻;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脱毒苗没有病毒,但不一定能抗病毒;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所以必须年年制种,为了避免对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故B选项符合题意。‎ ‎5B【解析】①过程是逆转录,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片段,需要的原料是A、T、C、G;②是目的基因与质粒DNA重组阶段,需要限制酶切开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③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则不应该用致病菌,而炭疽杆菌是致病菌;④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原料中含有A、U、C、G,故B选项符合题意。‎ ‎6D【解析】从图谱中可发现有链状DNA、环状DNA,用EcoRⅠ酶切割后DNA的长度不变,此DNA应该为环状,用EcoRⅠ酶和KpnⅠ酶同时切割后得到2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故D选项符合题意。‎ ‎7.【解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在生存斗争中进行着相互选择,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不同的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故B选项符合题意。‎ ‎8.【解析】随着AA个体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不断降低,种群不断进化。只要该种群存在,基因库就不会丧失,只是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B选项符合题意。‎ ‎9A【解析】利用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率,A选项正确;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的基因,能够形成新的基因型,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D选项错误;当四倍体植物与二倍体植物杂交就能形成含三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就是三倍体,C选项错误。故A选项符合题意。‎ ‎10.B【解析】培育无子西瓜时,为了促进西瓜的生长发育,可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西瓜雌蕊柱头;改良缺乏某种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种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解决或人工诱变进行改造,单倍体育种不能解决;获得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是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故B选项符合题意。‎ ‎11D【解析】A选项为人工选择,可以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B 选项可使鸡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增加。C选项自然选择可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而D选项自由交配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基因库也不会发生变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 ‎12A【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诱变后的植株可能有优良性状,也可能有不良性状。单倍体育种的后代都是纯合子。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植株,与原品种杂交,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能产生可育后代。故A选项符合题意。‎ ‎13A【解析】通过该植物体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判断,该植物属于四倍体植株,其花粉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也应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A选项符合题意。‎ ‎14B【解析】分析题图,①→②过程和①→④→⑤过程为杂交育种过程,但培养目标不同,前者是为了获得AAbb个体,后者是为了获得aaBB个体。杂交育种操作简便,但育种周期长;⑦过程是多倍体育种,⑦过程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而产生的;③⑥表示的过程是单倍体育种,其中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故B选项符合题意。 ‎ ‎15D【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故D选项符合题意。‎ ‎16D【解析】甲种群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24%+(1-24%-4%)×1/2=60%,a的基因频率=1-60%=40%;乙种群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48%×1/2+(1-48%-16%)=60%,a的基因频率=1-60%=40%。由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甲、乙两种群基因频率相同,故二者所处的环境基本相同。故D选项符合题意。‎ ‎17.C【解析】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18.D【解析】图甲为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图乙为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图丙为非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不会导致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图丁为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19.C【解解】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②表示易位,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③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图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 ‎20.C【解析】21三体综合征患儿是染色体数目异常病,题意中给出的标记基因,不是致病基因,由于患儿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所以其致病原因是父亲精子21号染色体有2条,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症婴儿的概率不能确定。‎ ‎21.C【解析】从图示看出,Fl中出现绿株的根本原因是射线处理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结构缺失。‎ ‎22.‎ C【解析】从表格分析得知,父母患病而妹妹正常,说明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母亲是一定是杂合子,其舅舅家表弟和妹妹正常,基因型一定相同,而该女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2/3X1/2=1/6.‎ ‎23.A【解析】无子番茄原理是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会改变遗传物质不能遗传,无子西瓜是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不能通过有性生殖方式遗传,但可通过无性生殖方式遗传;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无论含几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如四倍体植物产生花粉就含2个染色体组,由它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就会有同源染色体;转基因技术一般应先将外源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才导入受体细胞;隐性遗传病通常可以隔代遗传,连续几代人出现的家族性疾病有可能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不一定是遗传病。‎ ‎24 B ‎25【解析】 达到长期培育高秆抗病(BbCc)杂交种的目的,就必须先培育出BBcc和bbCC的纯合子,可以利用单倍体育种或连续自交的方法,选出纯合子。‎ 答案:C ‎26.【解析】 ①是诱变育种,②③④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中aaBB占1/3, aaBb占2/3,经过自交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1/2,故C错误。‎ 答案:C ‎27 D ‎28【解析】 前一种方法为杂交育种法,原理是基因重组,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高秆不抗锈病、矮秆抗锈病各占3/16)、纯合子各占3/8、1/4。后一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法,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单倍体育种所得的植株均为纯合体,全部可用于生产。‎ 答案:C ‎29 B ‎30 D ‎31【解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从而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答案:D ‎32【解析】 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树干颜色这一环境对生物进行了定向地选择。‎ 答案:C ‎33【解析】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有些情况还会导致稳定性降低,甚至由于缺少新物种的天敌导致本地有些物种灭绝;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有利的个体,其有利的基因得以保留,但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答案:B ‎34 C ‎35【解析】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Aa的基因型频率N为2pq。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p2+2pq+q2=1,又由数学不等式p2+q2≥2pq可知,1-2pq≥2pq,故0<2pq≤1/2,即Aa的基因型频率大约是:0<N≤50%。‎ 答案: B ‎36【解析】‎ ‎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若没有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仍可完成基因交流;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种群1和种群2都发生了进化;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则进化为不同的物种,故物种2与物种1相比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由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常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 答案: C ‎37【解析】 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后代却无繁殖能力,所以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多倍体的形成一般不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 D ‎38【解析】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答案: C ‎39【解析】 连续自交n次,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故没有发生进化。‎ 答案: C ‎40. D ‎41.ABC【解析】培育抗病抗倒状小麦可通过单倍体育种,利用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进行,也可通过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获得,也可利用射线、亚硝酸盐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育种中筛选过程是人为因素,不是自然选择。‎ ‎42.C【解析】从图示看出,①→②为杂交育种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③过程为单倍速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②过程发生基因重组,不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都是单倍速体育种。‎ ‎43.C【解析】从题意可知,两种杜鹃花在自然状态下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因此不能杂交,应属于生殖隔离。‎ ‎44.D【解析】从题意看出,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与普通蜣螂相比,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其头部和后冀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只是外表发生的变化,不能说明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45.A 【解析】施用农药后通过其选择作用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只有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基因频率的改变可引起生物进化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46.D【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47.C【解析】研究物种的迁徒规律,要研究种群的迁徙行为;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 ‎48.B ‎【解析】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基因的频率大于取决于自然选择;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小于女性群体。‎ ‎49【解析】 过程①属于杂交育种,通过连续自交,不断淘汰不需要的类型,后代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来越高;过程②属于单倍体育种,由于F1植株的基因型相同,所以取任一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都能达到相同的目的;过程③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图中筛选过程使抗病基因频率升高。‎ 答案:D ‎50 D 二、非选择题 ‎51.【解析】(1)单体是染色体缺少一条的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由于雄性果蝇性染色体为XY型,则要研究某雄性单体果蝇的基因组,需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 ‎(2)从表中看出,F1全为野生型且F2中野生型:无眼为3:1,所以,显性性状为野生型。‎ ‎(3)根据以上分析,正常无眼果蝇基因型为aa。如果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野生型(纯合)单体果蝇的基因型为IVA,正常无眼果蝇与野生型(纯合)单体果蝇交配,后代中野生型果蝇和无限果蝇且比例为1:1;如果无眼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野生型(纯合)单体果蝇的基因型为AA,正常无眼果蝇与野生型(纯合)单体果蝇交配,后代全为野生型。‎ 答案:(1)染色体(数目)变异 5‎ ‎(2)野生型 F1全为野生型(F2中野生型:无眼为3:1)‎ ‎(3)性状表现 野生型果蝇和无限果蝇且比例为1:1 野生型 ‎52【解析】 (1)基因工程中需要的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2)从分子水平分析:DNA结构都是双链结构,碱基都是按照相同的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外源基因能够在不同生物体细胞内表达,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进行翻译。(3)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4)植株具备了抗病性说明已经产生了相应的蛋白质,从而获得新性状,即基因已经表达。叶绿体中的DNA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无法确定是否将目的基因传递给配子。‎ 答案: (1)运载体 质粒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 ‎(2)不同生物的DNA结构基本形式相同 密码子 (3)基因重组 (4)目的基因(抗枯萎病的基因)已表达 不—定 ‎53【解析】 甲、丙杂交后获得F1种子,种植F1与纯系乙杂交,获得F2种子,其中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各占1/4,让其自交得F3,只有AaBbCc自交后代中会出现aabbcc,且概率为1/64×1/4=1/256。利用杂合子培育具备优良性状的纯合子时,用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 (1)无氧 (2)①第一年:甲与丙(甲与乙、乙与丙)杂交,获得F1种子 第三年:种植F2,让F2自交,获得F3种子 ‎②1/256 (3)①取该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幼苗 ‎③将②中选取的植株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扩大培养 ‎54.答案: (1)种群 基因库 (2)75% 25% 不是 ‎(3)72.5% 5% 22.5% 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4)AA=Aa>aa A (5)物种 生殖隔离已经形成 (6)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选择和隔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