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遗传简单题狂刷一百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遗传简单题狂刷一百道

高考生物遗传简单题狂刷一百道 ‎1.下列关于DNA的相关计算中,正确的是 A.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腺嘌呤有600个,则每一条链上都具有胞嘧啶200个 B.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后共需要2n·m个胸腺嘧啶 C.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 D.无论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A+G)所占的比例均是l/2‎ ‎2.在适宜条件下,对人体细胞培养并使其进行正常分裂至第五代,对培养物中细胞的DNA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DNA量等于正常细胞,DNA量两倍于正常细胞,DNA量介于前两种细胞。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第一种细胞均无分裂能力,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少 B.第二种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期,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多 C.第三种细胞已经进入生长的衰老期,将停止细胞分裂[来源:学+科+网Z+X+X+K]‎ 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第一种细胞比例将增加 ‎3.人的肝细胞内可由DNA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 ‎①胰岛素 ②mRNA ‎③呼吸氧化酶 ④氨基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中均被表达 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 C.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和分离定律 D.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 ‎5.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DNA和RNA B.DNA和蛋白质 C.RNA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脂质 ‎6.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7.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8.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DNA和RNA B.RNA和蛋白质 C.DNA和蛋白质 D.糖类和蛋白质 ‎9.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分别加入甲基绿和吡罗红 B.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不含RNA D.盐酸有利于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开,不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10.下列关于生命体中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螺旋藻(一种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B.DNA分子的解螺旋,使螺旋化的染色体变成丝状的染色质 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由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 D.高温使某食物蛋白的螺旋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酶水解而易消化 ‎11.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B.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的双链也随之解旋 C.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D.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 ‎12.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只贮存在DNA分子中 B.HIV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 C.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D.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有限的 ‎13.下图表示某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以_____________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_。‎ ‎(2)过程②除了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__________等(写出两项)。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的分子量变小了,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是正确的,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全部丢失,因此推测转录该功能蛋白A基因的模板链上相应位置的碱基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已知谷氨酸密码子:GAA、GAG)‎ ‎(4)题图表明,靶基因正常表达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 ‎14.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 ‎ 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 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 D.此实验证明DNA是蓝藻的遗传物质 ‎15.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 ( )。‎ A.外祖母 B.外祖父 C.祖母 D.祖父 ‎16.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下图表示来自父母的1号染色体及基因,若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下表分析他们的孩子不可能( )‎ A.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 B.有1/2的可能性为Rh阴性 C.有3/4能产生淀粉酶 ‎ D.出现既有椭圆形红细胞又能产生淀粉酶的类型 ‎17.人的TSD病是由氨基己糖苷酶的合成受阻引起的。该酶主要作用于脑细胞中脂类的分解和转化。病人的基因型为aa。下列原因中最能解释Aa型个体像AA型个体一样健康的是( )‎ A.基因A阻止了基因a的转录 ‎ B.基因a可表达一种能阻止等位基因A转录的抑制蛋白 C.在杂合子的胚胎中a突变成A,因此没有Aa型的成人 D.Aa型的个体所产生的氨基己糖苷酶数量已足够脂类分解和转化 ‎18.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可推测细胞中DNA量的变化。用此方法,在下列时期能检测到培养的皮肤细胞中DNA量加倍的是( )‎ A.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 ‎ B.细胞周期的间期中DNA复制时 C.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 D.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19.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0.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数目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总数为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21.等位基因一般位于 A.DNA两条链上 B.联会时形成的四分体上 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D.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22.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摩尔根在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 ‎②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一定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③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为四倍体细胞 ‎④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则甲、乙两桶的彩球数要相等 ‎⑤囊性纤维病、苯丙酮尿症、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均为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其中只有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A、B、C都不对 ‎23.果蝇某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后代,下图为该性状遗传系谱图,已知II—3无突变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突变性状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B、果蝇群体中不存在该突变型雌蝇 C、III—11的突变基因来自于I-2‎ D、果蝇群体中该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逐代下降 ‎24.萝卜的根形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的。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的圆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2/3 B.3/8 C.8/9 D.3/16‎ ‎25.下列杂交组合(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会发生性状分离( )‎ A.EE × ee B.EE × Ee ‎ C.EE × EE D.Ee× Ee ‎26.身体不透明的纯合子金鱼和身体透明的纯合子金鱼交配,子一代全为半透明金鱼。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A.完全显性 B.不完全显性 C.共显性 D.性状分离 ‎27.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及其定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C.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D.孟德尔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核遗传 ‎28.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产生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3‎ B.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3:1‎ C.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8‎ D.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1‎ ‎29.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地选择了实验材料(豌豆)和严谨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按假说-演绎法)‎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0.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交配获得F1,全部为红眼果蝇,然后将F1中雌雄果蝇交配得到F2,F2中雌蝇均为红果蝇,雄蝇中一半红眼一半白眼.现让F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3,在F3中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 A.7:1 B.3:1 C.5:1 D.13:3‎ ‎31.某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 A.15/28 B.13/28 C.9/16 D.7/16‎ ‎32.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A.1∶1∶1 B.4∶4∶1 C.2∶3∶1 D.1∶2∶1‎ ‎33.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34.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 A.7∶6∶3 B.5∶2∶1 C.3∶2∶1 D.1∶2∶1‎ ‎3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 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甲为AAZbW,乙为aaZBZB ‎36.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3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面哪个过程( )‎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38.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显性,圆果对长果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计算分析,其后代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 A.1︰0 B.1︰2︰1 C.1︰1 D.1︰1︰1︰1‎ ‎39.黄粒(A)高杆(B)玉米与某表现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杆占3/8,黄粒矮杆占1/8,白粒高杆占3/8,白粒矮秆占1/8,则双亲基因型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 C.AaBb×AaBb D.AaBb×aaBb ‎40.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条件下,aaBBDd与AabbDd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3/8 B.5/8 C.5/16 D.3/32‎ ‎41.下列有关于育种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42.山清水秀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 A.科学研究价值 B.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间接价值 ‎43.埃博拉(Ebola)是一个病毒家族,2014年流行于西非的那种埃博拉病毒(如图)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烈性传染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50%-90%。10月20日,美国相关机构发出了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最新消息,该病毒疑似已经变异,且传染性更高。这也是继SARS后,最强的一种传染性病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对侵入的埃博拉病毒无免疫能力 B.埃博拉病毒易发生变异,与噬菌体比较,二者的遗传物质完全水解后形成的产物有2种不同 C.埃博拉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是比细胞还微小的生命结构层次 D.埃博拉病毒可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场所、能量等通过分裂产生子代病毒 ‎44.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单倍体均能得到纯合子 B.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过程实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化 C.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故它们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45.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诱变 B.花药离体培养 C.基因工程 D.杂交 ‎46.苯丙酮尿症是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 表示);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B、b表示)。下图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Ⅲ1为Ⅱ2和Ⅱ3夫妇未知性别及性状的胎儿(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Ⅱ2的基因型与Ⅰ1相同的概率为2/3‎ B.Ⅱ2和Ⅱ3生的第一个孩子(Ⅲ1)患病该的概率为1/420‎ C.若Ⅱ2和Ⅱ3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有该病,则这对夫妇想再生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D.若Ⅲ1为红绿色盲患者,则Ⅱ2和Ⅱ3与两种性状有关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Xb ‎47.如图表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II﹣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B.II﹣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C.II﹣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D.II﹣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48.下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III -9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只有一条,其他成员的染色体组成正常。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属于隐性基因 B.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可以位于X染色体上 C.Ⅲ-10个体表现正常是由于基因重组的结果 D.III -9与II-8染色体数目可能是相同的 ‎49.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51.下列对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多倍体育种需在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基础上进行 B.单倍体育种需在亲本植株染色体数加倍的基础上进行 C.杂交育种的亲本双方可以是具有相对性状的杂合子 D.诱变育种可以获得目的基因发生定向变异的新类型 ‎5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抗维生素D佝偻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中第一种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54.某种严重遗传病大约50,000名男性中有一名患者,一岁左右发病,20岁以前死亡。下图是一个家系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病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 ‎ B.Ⅰ-2、Ⅱ-2和Ⅲ-3都是携带者 C.Ⅲ-1是携带者的概率为l/2 ‎ D.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约为l/2500000000‎ ‎55.下图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表现 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个体抗药性能增强 ‎56.对下列细胞图中有关染色体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可能是体细胞,也可能是生殖细胞 B.甲图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体细胞,该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C.乙图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一部分,则该生物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乙图中含有4个DNA分子、4个着丝点、4个中心粒 ‎57.右图纵轴表示青霉菌的菌株数,横轴表示青霉素的产量,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菌株数与产量之间的变化,曲线b、c、d表示某实验小组用不同剂量诱变剂处理后菌株数与产量之间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符合人们要求的菌株是d曲线对应的菌株 B.b、c、d三曲线比较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曲线b和a相比说明诱变剂可诱发基因突变,使青霉素产量提高 D.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诱变剂处理最终能得到符合要求的类型 ‎58.下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59.某种植物正常群体中可产生少量突变类型,突变类型可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导致食用包含此种植物的某种昆虫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类型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的作用 ‎ B.昆虫的变异可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 C.昆虫的选择作用可能导致该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 ‎ D.最终昆虫和植物总会有一种生物被淘汰 ‎60.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性状 C.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有助于生物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生存 D.不考虑基因突变,要保证子女中有两个所有染色体上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子女数量至少246个 ‎61.(18分)分析下图并完成有关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D是_________。如果把DNA换成RNA,则B是________,D是_________。‎ ‎(2)在小麦细胞中,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共有_______种。‎ ‎(3)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用途。刑侦人员从案发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DNA侦破的准确率非常高,原因是绝大多数的生物,其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中,而且每个个体的DNA的____________各不相同。DNA是细胞内携带____________的物质,它的信息容量非常大,原因是 。‎ ‎62.下图为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过程中的_____步骤;该步骤发生在_______中。‎ ‎(2)图中(Ⅰ)是________,其上面的三个碱基GAA为______,按从左到右的次序写出(Ⅱ)内mRNA区段所对应的DNA模板链碱基的排列顺序__________。‎ ‎(3)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__________。‎ A.神经细胞 B.肝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 D.脂肪细胞 ‎(4)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那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 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_________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__________个氨基酸。‎ ‎63.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一般可认为该图细胞处在_________________时期,图中有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如果1代表Y染色体,则形成该细胞的场所是 。该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___条。‎ ‎(3)如果a上某位点有基因B,a,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或 。‎ ‎(4)要鉴定图中1的主要成分,理论上可选用的鉴定试剂是 ___________和 。‎ ‎64.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示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 中,参与催化的酶主要是 。‎ ‎(2)图中②所示的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该过程中的直接模板是 。‎ ‎(3)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叫做 。‎ ‎(4)图中a表示 分子,它的作用是 。‎ ‎65.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 可能是。该植物花瓣颜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 ‎(2)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3)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中画出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4)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F2中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的比例为。‎ ‎(5)研究人员用两种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请画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66.从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复制需要模板、________、___________和 等条件,其中原料是 。‎ ‎67.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过程。(2分)‎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__________________,试管乙 中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过程。(4分)‎ ‎③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__,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__________。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4分)‎ ‎68.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每空1分,共12分)‎ ‎(1)DNA分子是由_______ 条链组成的,以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 ___ 结构。‎ ‎(2)DNA分子中的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________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连接成_______,且按________原则配对。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配对。‎ ‎69.教材基础知识填空 ‎(1)把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 ,不能恢复原状了,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 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2)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气氧化为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化学能,将 合成为糖类。‎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 ‎(4)人类的色盲、血友病的遗传表现与果蝇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5)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 ;离心的目的是 。‎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向的。‎ ‎(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 ‎70.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乙是DNA片段的__________结构。‎ ‎2.填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5]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交替连接的。碱基对中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 ‎4.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向_________(左或右)螺旋的空间结构。‎ ‎71.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b、d所表示的过程分别是 ,所需酶分别是 。‎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 (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 期。‎ ‎(4)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5)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_______。‎ ‎72.(8分)下图表示某DNA片段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⑦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DNA复制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图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 ‎(2)a、b过程需要的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过程中碱基配对的不同点是_________,c过程中结构③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用箭头表示)。‎ ‎(3)若图中①所示为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4N),每个DNA分子中均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的腺嘌呤都占20%,将该细胞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而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73.下面图一为某一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图像。图二为洋葱根尖细胞细胞周期各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图三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C细胞处于细胞分裂______期。遗传学上做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常常观察图中的A细胞时期,原因是___________,在观察装片时要想把B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将装片向______移动。‎ ‎(2)图二表示的细胞周期中,核糖体功能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阶段,C时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________,D阶段细胞质中mRNA 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3)研究细胞周期中DNA和RNA的变化情况时,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为区别DNA和RNA,最好选择标记的合成原料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4)图三中①②过程分别发生在图二的___ _、 ___阶段。‎ ‎74.下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过程①是 ,此过程既需要 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启动子结合的 酶进行催化。‎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 ‎(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 。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一般是 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 。‎ ‎75.如图为DNA复制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 ‎(2)①-②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③中的子链是(用图中的罗马数字表示)____________。‎ ‎(4)③过程必须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复制具有 ‎____________的特点。‎ ‎77.(10分)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诺奖零的突破,其率领的科研团队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疟疾的疟原虫属于 生物(真核或原核),在青蒿素被提取之前,奎宁广泛被用来治疗疟疾,治疗机理是奎宁可以和疟原虫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直接抑制 ,导致疟原虫生命活动出现异常。‎ ‎(2)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摄取方式主要是 ,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与该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是 。‎ ‎(3)氨基酸是组成疟原虫的营养物质,其在细胞中形成各种蛋白质。氨基酸进入疟原虫的方式是 ,在疟原虫体内以 方式形成蛋白质,疟原虫DNA与蛋白质的关系是 。‎ ‎(4)屠呦呦分享诺贝尔奖的另外两位科学家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从根本上降低了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其中淋巴丝虫侵入人体后形成蜂巢状组织造成淋巴管堵塞,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的症状是 。‎ ‎78.如下图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 ‎(1)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________(填字母)过程,a过程所需的破坏氢键的酶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含有核糖的是________(填数字);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DNA片段第二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个。‎ ‎(4)苯丙酮尿症是由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79.(8分)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 ‎ 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 9∶7。 请回答:‎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 对基因控制。‎ ‎(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 种。 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 或 ;‎ ‎(4)根据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对 AaBb的植株测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为 比例是 。‎ ‎80.下图是染色体、DNA的关系示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C是 ,F是 ;E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2)图中E和基因的关系是 。‎ ‎(3)图中[G] 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 ‎(4)一个G中含 个E,一个E中含 个基因 ‎81.(7分)果蝇的杏红眼与白眼、黄身与黑身两对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一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均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现让一只甲果蝇(杏红眼黄身♂)与一只乙果蝇(杏红眼黑身♀)单对多次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杏红眼黄身(178只)、白眼黄身(143只):杏红眼黑身(182只)、白眼黑身(139只)。请根据该杂交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杂交实验后代中杏红眼与白眼这对相对性状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甲果蝇的基因型是 。‎ ‎(2)杂交实验后代中出现的黄身雌果蝇与甲果蝇有关身色的基因型是否相同? 。只考虑该对相对性状,若想判断出身色的显隐关系,可采用的交配组合方式为 与甲果蝇杂交。如果后代 ,则黄身为显性;如果 ,则黑身为显性。‎ ‎(3‎ ‎)在实验室中利用定量培养基来培养果蝇时,其幼虫数目与羽化为成蝇数目的关系如图。试问在培养基中放养多少只幼虫时,其存活率超过50%?( )‎ ‎(A)30只 (B)40只 (C)50只 (D)60只 ‎82.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乙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与A、a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乙病与B、b这对等位基因有关,且甲、乙其中之一是伴性遗传病。‎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性基因;控制乙病的遗传方式_______。‎ ‎(2)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7:_______;Ⅲ8:_______;Ⅲ10:_______。‎ ‎(3)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_______。‎ ‎83.已知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受S、s和T、t两对等位基因控制,S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基因型为SS和Ss的个体均开红花;T基因是一种修饰基因,能淡化红色素,当T基因纯合时,色素完全被淡化,植株开白花。回答以下问题。‎ ‎(1)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均开粉红花,则两亲本的杂交组合方式为__________(写出基因型和表现型)。‎ ‎(2)由于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某课题小组用基因型为SsTt的植株进行自交来探究。该小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所选植株的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情况:(如不符合时,不考虑交叉互换)①如________________,则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在方框1内绘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下同)②如子代中粉红色:白色=1:1,则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方框2中所示。③如_____________,则________,请在方框3内绘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如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则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群体中共有______种基因型。‎ ‎84.(6分)下图是某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和甲病有关的基因是B和b,和乙病有关的基因是A和a(已知甲病为伴性遗传病),则:‎ ‎(1)甲病属于____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12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若基因型和概率都分别和Ⅱ-6、Ⅱ-7相同的两个体婚配,则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85.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表示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图二为Ⅱ2体细胞中控制甲乙两病的基因所在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示意图。‎ ‎(1)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Ⅱ1与Ⅱ2的后代中,理论上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__种(考虑性别);III5与Ⅱ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3)III7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甲病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I代的______________。若III7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异常生殖细胞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父方/母方/父方或母方)。‎ ‎(4)请在图二中对Ⅱ2的基因组成进行标注定位。‎ ‎86.图一表示某家族甲病(由基因A、a控制)和乙病(由基因B、b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图二表示Ⅱ3的某个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图三表示该细胞增殖的部分图象(注:图中只显示了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曲线上_______点(用字母填空)与图三的C细胞相对应,此曲线G点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 ‎(2)Ⅱ3体内进行图三所示细胞增殖的场所是__________。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图三细胞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用字母填空)。‎ ‎(3)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遗传。‎ ‎(4)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第Ⅲ代M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87.(8分)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棒眼与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 灰身棒眼 灰身红眼 黑身棒眼 黑身红眼 雌蝇 ‎156‎ ‎0‎ ‎50‎ ‎0‎ 雄蝇 ‎70‎ ‎82‎ ‎26‎ ‎23‎ 请回答:‎ ‎(1)该种群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 ;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 。‎ ‎(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3)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1915年,遗传学家Bridges发现用红眼雌果蝇与X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发现红眼雌果蝇。该种红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它自身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B和b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请你设计杂交实验进行检测。‎ 实验步骤:用 。‎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则是由于基因突变。‎ 若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则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 ‎89.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表现型有:沙色、红色和白色。经观察绘得如下系谱图,请分析回答:(1‎ 号、2号为纯合子)‎ ‎(1)该遗传遵循 定律。‎ ‎(2)1号和2号的基因型是 和 。‎ ‎(3)6号和7号的后代出现了三种表现型红色、沙色、白色,其比例为 。‎ ‎(4)若已知8号不带有B基因,则15号的基因型为 , 其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若12号与一白色雌狗交配,则生出沙色狗的概率为 ,生出红色狗的概率为 。‎ ‎90.对以下材料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材料一:通过对生物在传种接代中的细胞学分析,染色体的含量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如图所示:(n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条数)‎ 材料二:通过对染色体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含量稳定而蛋白质的含量不稳定。‎ 材料三:病毒只由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两种物质组成,用病毒侵染相应的生物细胞,只有核酸注入到受侵染的细胞内,被侵染的细胞才能最后裂解释放出很多新的病毒。‎ 材料四:研究发现,人类、动物、植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中有些种类的遗传物质是DNA,另外一些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材料一”,可以看出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保持着 性。‎ ‎(2)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来看,结合“材料二”,你认为 应该是遗传物质。‎ ‎(3)通过分析,你认为在病毒中具遗传作用的物质是 ,“材料三”也是证明 是遗传物质的 证据。‎ ‎(4)从“材料四”中,你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91.已知玉米子粒的有色与无色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涉及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两种纯合类型的玉米杂交,F1子粒全为有色,用F1与纯合子粒无色品种做了两个实验。‎ 实验1:F1×纯合子粒无色,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3:1;‎ 实验2:F1自交,F2的子粒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有色:无色=15:1。‎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 可推知,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 ‎(2)实验2的F2中有色子粒玉米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3)让实验1的全部F2植株继续与无色品种杂交,假设每株F2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同,则F3的表现型及数量之比为 ‎(4)从实验2得到的子粒有色玉米中任取一株,用子粒无色玉米的花粉对其授粉,收获所有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统计这个株系的子粒颜色及数量,理论上可能有 种情况,其中为子粒有色:子粒无色=1:1的概率为 。‎ ‎92.烟草是两性花,下面是研究人员用烟草进行的杂交实验结果:烟草子叶颜色(BB 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由R、r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1)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 ,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 ‎(2)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其比例为 ____。‎ ‎(3)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是 ,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4)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烟草植株,方法是____ ,要达到此目的,还可以采用 疗法,与杂交育种相比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 ‎93.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1)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 期细胞进行 分析得知该植株发生了突变,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 变异。‎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作为父本与正常的窄叶进行测交。如果F1表现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上述现象(写在答题纸的相应方框内)。‎ ‎(3)若(2)中测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型组成如图二。从细胞水平分析出现该植株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而导致的。‎ ‎(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生成含有1条9号染色体和含有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请据此写出植株B可育花粉的基因型 。‎ ‎94.(13分)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红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细叶和宽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图1所示为甲、乙、丙三植株体细胞中这两对基因及有关的染色体组成。甲和乙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红花雄株,且宽叶与细叶各占一半;甲和丙植株杂交,后代中雌株全为红花宽叶,雄株红花宽叶与红花细叶各占一半。请分析回答:‎ ‎(提示:上述两对基因中有一个基因还具有致个体或花粉或卵细胞死亡的效应。)‎ ‎(1)植株甲、乙的表现型分别为 。‎ ‎(2)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的原因是 。‎ ‎(3)该种植物各种可能的杂交组合中,杂交后代中aaXBXb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 (答基因型)。并用遗传图解写出杂交过程。‎ ‎(4)甲乙杂交后代中一变异植株丁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这种变异类型称为 ,这种变异 (可以/不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为了进一步验证丁的基因组成,可选择与植株 (从甲、乙、丙中选择)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98.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_,母本是_____________。‎ ‎(2)操作①叫_________,操作②叫___________,此处理后必需用纸袋对母本进行__________。‎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________色。‎ ‎(4)若亲代皆为纯合体,让F1进行自交,F2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_______,F2的基因类型有及比例为________。生物体的这种现象称作____________。‎ ‎99.在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A、a控制);棒眼与红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B、b控制)。现有两果蝇杂交,得到F1表现型和数目(只)如下表。请回答:‎ 灰身棒眼 灰身红眼 黑身棒眼 黑身红眼 雌蝇 ‎156‎ ‎0‎ ‎50‎ ‎0‎ 雄蝇 ‎70‎ ‎82‎ ‎26‎ ‎23‎ ‎(1)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2)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3)1915年,遗传学家Bridges发现用红眼雌果蝇与X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进行杂交,总能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发现红眼雌果蝇。该种红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还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B和b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①请你设计杂交实验进行检测。‎ 实验步骤: 。‎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______ ,则是由于基因突变。‎ 若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______,则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 ‎②下面四幅图是Bridges对幼虫的唾腺细胞进行镜检发现的两条X染色体联会情况示意图(字母表示染色体上不同的区段),哪一项支持上面的第二种预测? 。‎ ‎100.已知某种性别决定属于XY型的动物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图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无色眼的基因型是 ,猩红色眼对应的基因型有 种。‎ ‎(2)从图甲信息可知,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为 ‎(3)某同学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动物的眼色遗传情况,对该种动物的眼色进行了调查,绘制的遗传系谱图如图乙,其中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①3号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若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 ‎②若让6号与7号个体多次交配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F1),则后代( F1)共有 种基因型, 种表现型;F1猩红色眼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若让6号与7号的后代( F1)中的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F2中深红色眼个体占 ‎101.(10分)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图甲)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系谱图中Ⅱ-1和Ⅱ-2生出Ⅲ-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该性状为 (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的ⅱ区段上,Ⅲ-2和Ⅲ-4交配,所生小羊表现该性状的概率是 。若Ⅲ-1性染色体组成是XXY,分析它的形成原因是: (填“Ⅱ-1”、“Ⅱ-2”或“Ⅱ-1或Ⅱ-2”)在减数第 次分裂时性染色体未分离所致。‎ ‎(3)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的ⅲ区段上,依照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填个体编号)。‎ ‎102.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乙遗传病致病是 染色体上的_____(显、隐)遗传病。‎ ‎(2)Ⅱ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 。‎ ‎103.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____小鼠;杂交方法: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 )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这种突变___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________。‎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 (A, 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104.图9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X、Y或常)染色体上,属于______(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X、Y或常)染色体上,属于______(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 ‎(3)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且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5)若人群中有一个父亲患甲病但本人健康的女性与一个健康男性结婚,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用分数表示)‎ ‎105.(每空2分共10分)下面表示某家系中白化病(用A/a表示)发病情况的图解,请回答:‎ ‎(1)Ⅱ1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如果Ⅱ1和Ⅱ2夫妇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________。‎ ‎(3)Ⅲ2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它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若他与一女患者婚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孩概率是________。‎ ‎106.(6分)下图为甲病(A或a)和乙病(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 。‎ ‎(3)Ⅰ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 。‎ ‎(4)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她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 ‎107.(20分)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多数患者的发病机制是运载氯离子的载体蛋白基因发生了变化,模板链上缺失AAA或AAG三个碱基,从而使该载体蛋白第508位缺少苯丙氨酸,导致该载体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出现频发的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等囊性纤维病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囊性纤维病这种变异来源于 。‎ ‎(2)图一、图二表示两种出现囊性纤维病的家庭(设该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 ①从图一可推知,囊性纤维病是 染色体 性遗传病。‎ ②图一中,父亲的基因型为 ,母亲的基因型为 ,患病女孩的基因型为 。‎ ③图二F1中,正常女孩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若她与患病男性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108.(10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 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 ‎(2)Ⅱ-2的基因型为 ,Ⅲ-1的基因型为 。‎ ‎(3)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109.回答下列与育种有关的问题:‎ 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有两种不同的纯种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下图是培育无芒抗病类型的育种方法。‎ A.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F1F2稳定遗传无芒、抗病的类型 B.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F1配子幼苗稳定遗传无芒、抗病的类型 ‎(1)方法A.B的育种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过程所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g过程所用试剂的作用原理是 。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所阐述的过程是上图中的___________过程。‎ ‎(3)方法A的F2中符合要求的类型占无芒抗病类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__,方法A.B相比,B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0.填出下列各题的育种方法:(14分)‎ ‎(1)花药离体培养出的烟草新品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与不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F1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小麦的品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紫外线线辐射稻种, 培育出成熟期提前、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系是_______________。‎ ‎(4)无子西瓜的培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利用兰花的离体组织大规模培育兰花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下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设基因为B、b)家族的系谱图,其中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染色体 性遗传病。‎ ‎(2)Ⅲ7个体的基因型是 。若她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了患病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育,后代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3)如果Ⅲ8个体同时患有白化病(设基因为a),则Ⅱ4个体的基因型为 ,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 ‎112.下图为某家族患的一种严重遗传病系谱。该病表现以周期性发作的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肌肉疾病。该病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低钾性为最常见。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1)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 性遗传,位于 染色体上。‎ ‎(2)若Ⅲ—1与正常女性(XBXb,b为眼球震颤基因)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3)要了解Ⅳ—1与Ⅳ—2的后代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并对Ⅴ—1做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检测了该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相应基因的非模板链碱基序列,如图所示:‎ 图中四种不同形状曲线代表四种碱基,峰的顺序表示碱基序列,且一个峰对应一个碱基。该家族正常人的基因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________(按图请补充后面的碱基序列),患者的基因在“↓”所指位置处碱基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导致由其合成的肽链上原来对应的________变为________。(丙氨酸GCA,精氨酸CGU,丝氨酸AGU,组氨酸CAU)‎ ‎(5)该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细胞膜上K+通道蛋白的________发生变化,使血钾浓度降低,最终不能引起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导致肌无力。‎ ‎113.(18分)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 ‎(1)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中的 。‎ ‎(2)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3)若Ⅲ11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 。‎ ‎(4)假定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是 。若A卵与B精子受精,则发育出的Ⅳ17的基因型是 ,表现型是 。若Ⅳ17与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中不患病的概率是 。‎ ‎(5)采取 措施,可估计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114.癌细胞通常是由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基因)发生改变后形成的。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就此问题。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其中某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 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⑤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两处错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组别 ‎1‎ ‎2‎ ‎3‎ ‎4‎ ‎5‎ 二氯二乙胺 浓度(mg/mL)‎ ‎0.1‎ ‎0.2‎ ‎0.3‎ ‎0.4‎ ‎0‎ 细胞数目(个/mL)‎ ‎320‎ ‎275‎ ‎186‎ ‎96‎ ‎560‎ ‎①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②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小鼠发生癌变的原因及有关问题:‎ ‎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下列条件可称为致癌因子的是___________。‎ A.紫外线 B.甘油 C.肝炎病毒 D.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 E.葡萄糖 F.尼古丁 G.丙酮酸 H.核辐射 ‎②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 ‎③已知一小鼠癌变前基因型为AABB,现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癌变后小鼠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5.(14分)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三 丁×纯 合黑鼠 ‎1黄鼠∶‎ ‎1灰鼠 F1黄鼠随机交配:‎ ‎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 ‎3灰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__(“显”或“隐”)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16.某种鼠的毛色受A、a和B、b两对基因的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色素的产生必须有显性基因A,基因B使色素呈灰色,基因b纯合时毛色为黑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毛色呈白色。现有一只白色雌鼠与一只灰色雄鼠两亲本杂交,F1为灰色雌鼠和黑色雄鼠。F1雌、雄鼠交配后,F2中灰色:黑色:白色=3:3:2(上述过程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与X、Y染色体上的同源部分无关)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A、a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毛色的遗传符合 定律,定律相关内容是由孟德尔运用科学研究中的___________法研究得出的。‎ ‎(2)在上述过程中,两只亲本中白色雌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灰色雄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让上述F2中灰色雌、雄鼠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灰色:黑色:白色= ,子代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117.下图为某家庭遗传系谱图,Ⅲ-9与Ⅲ-10为异卵双生的双胞胎,Ⅲ-13与Ⅲ-14为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已知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A、a基因控制;眼白化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B、b基因控制。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据图判断,图右标注的②是患_____的女性,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图右标注的③是患________的男性。‎ ‎(2)Ⅱ-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3)Ⅲ-12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Ⅲ-9与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Ⅲ-13与Ⅲ-1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4)若Ⅲ-9与Ⅲ-13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5)通过基因诊断等手段,可以对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进行__‎ ‎______。‎ ‎118.(8分)小麦可同偃麦草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 ‎119.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如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 种,③基因型为 。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依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A+T+C+G=2000个,A=T=600,C=G=400,但在该DNA分子的每一条链上,所具有的胞嘧啶不一定是200个,A项错误;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后共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B项错误;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 n次复制后共需要[(2n-1)·m—(2n-1-1)·m] =2n-1·m个胸腺嘧啶,C项正确;在双链DNA分子中,(A+G)所占的比例是l/2,在单链DNA分子中,(A+G)所占的比例不一定是l/2,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及其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D ‎【解析】DNA量等于正常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分裂的G1期,A错误;DNA量两倍于正常细胞是由于DNA复制,也可能处于G2期,B错误;DNA量介于前两种之间属于S期,细胞正在分裂,C错误;用药物抑制细胞DNA复制则DNA量等于正常细胞量增多,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 ‎3.B ‎【解析】胰岛素基因在肝细胞中不表达,因此肝细胞中的DNA不能控制合成胰岛素,①错误;肝细胞中的DNA可以控制相应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能合成mRNA,②正确;人体所有细胞中的DNA都能控制呼吸酶的合成,③正确;氨基酸不是由DNA控制合成的,④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4.D ‎【解析】基因表达具有选择性,A错误;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B错误;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有丝分裂过程不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D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5.B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的组成,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6.B ‎【解析】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染色体中,也有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A错误;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 基因为双链DNA,双链DNA中A数=T数,C数=G数,则有C+G=100%—(A+T)=60%,每一条及整个双链DNA中(C+G)/(A+T)为3∶2,B正确;DNA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②,而DNA聚合酶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及DNA连接酶作用的是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健①部位,C 错误;以15N标记DNA在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3次后共得到23=8个DNA,其中含15N的DNA是2个,占的比例为2/23=1/4,D错误。‎ ‎【考点定位】DNA的结构、复制 ‎【名师点睛】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的相关数量关系也是学生易错点:‎ 若取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0 代),将其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若干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1)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有2n个(n表示复制代数),只含14N的有(2n一2)个,做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 ‎(2)无论复制多少次,含15N的DNA分子始终是2 个,占总数比例为2/2n。‎ ‎(3)子代DNA分子的总链数为2n×2=2n+1条。含15N的链始终是2条,占总数比例为2/2n+1=1/2n。做题时,应看准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7.C ‎【解析】根据题意,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因此可直接影响细胞分裂;各种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的有丝分裂,所以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会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免疫能力降低,因此C正确。A、C、D选项均与细胞分裂没有直接关系,因此不受抗癌药物的直接影响。‎ ‎【考点定位】细胞癌变及其防治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的“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8.C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选C。‎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9.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亲和力不同,实验中应加入是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染液,故A项不正确;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故B项正确;该实验用口腔上皮细胞而不用叶肉细胞,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影响观察效果,故C项不正确;盐酸有利于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开,利于DNA与染色剂结,故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10.D ‎【解析】A.螺旋藻(一种蓝藻)细胞,是原核生物细胞,不含叶绿体,但也可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含相应的光合作用色素及酶,A错误;B.染色体解螺旋,使螺旋化的染色体变成丝状的染色质 ,B错误;C.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不是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C错误;D.高温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得伸展、松散,易被酶水解而易消化,D正确。‎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结构、原核生物、染色体与染色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高中阶段接触过的螺旋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能是螺旋的;染色质螺旋会成为染色体,染色体解螺旋变成丝状的染色质;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打开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需要解旋酶;一些生物的名称如螺旋藻(一种蓝藻),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但也可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含相应的光合作用色素及酶。‎ ‎11.B ‎【解析】蛋白质特定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特定的功能,故A正确。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但此时DNA的双链不会解开,只有解旋时DNA双链才解开,故B错误。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稳定性,主要是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骨架,故C正确。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叶绿体相对不是集中在一起,便于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3个易错点 ‎(1)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有四个原因,并非同时具备才能确定两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而是只要具备其中的一点,这两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就不同。‎ ‎(2)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出现差异。‎ ‎(3)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多肽,而不是蛋白质,多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12.B ‎【解析】RNA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A错误; 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B正确;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虽然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但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D错误;答案是B。‎ ‎【考点定位】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1、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2、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上;(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13.(1)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2)转运RNA、氨基酸和能量(任意两项即可) 提高肽链合成的效率 ‎(3)C―→A(或CTT―→ATT、CTC―→ATC)‎ ‎(4)活化的蛋白激酶A激活基因调控蛋白并使其磷酸化,进一步使靶基因活化,进而表达出相关的蛋白质 ‎ ‎【解析】(1)图中①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的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催化。‎ ‎(2)过程②是翻译,除了图中已表示出的模板条件外,还需要转运RNA、氨基酸和能量等条件。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提高肽链合成的效率。‎ ‎(3)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的分子量变小了,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是正确的,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全部丢失,应该是决定某个谷氨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由于终止密码子有UAA、UAG、UGA三种,谷氨酸密码子是GAA或GAG,因此推测转录该功能蛋白A基因的模板链上相应位置的碱基发生的变化是CTT→ATT或CTC→ATC。‎ ‎(4)由图形可知,靶基因正常表达的机理是活化的蛋白激酶A激活基因调控蛋白并使其磷酸化,进一步使靶基因活化,进而表达出相关的蛋白质。‎ ‎【考点定位】基因表达及其调控 ‎【名师点睛】转录时mRNA的延伸方向是5’→3’,与模板链的方向相反,所以功能蛋白A基因的模板链上相应位置的碱基发生的变化是CTT→ATT或CTC→ATC时,对应的密码子变化为GAA→UAA或GAG→UAG,均能使mRNA中的谷氨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信号,导致肽链变短。‎ ‎14.B ‎【解析】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基团,A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蛋白质外壳与蓝藻分离,B正确;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C错误;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名师点睛】噬菌体是一类微生物病毒,可侵染蓝藻及细菌等微生物;侵染时其DNA进入寄主细胞,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搅拌离心后,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子代噬菌体与寄主细胞分布在沉淀物中。‎ ‎15.C ‎【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Y染色体的遗传途径是祖父→父亲→该男性;其X 染色体的遗传途径是外祖母→母亲→该男性或外祖父→母亲→该男性;所以其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母,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人类的性别决定 ‎16.B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母EeXee父,则子代基因型为Ee:ee=1:1,可出现椭圆形红细胞,A正确;母DDXdd父,则子代基因型为Dd,全为Rh阳性,B错误;母AaXAa父,则子代基因型为AA:Aa:aa=1:2:1,则子代有3/4能产生淀粉酶,C正确;母AaEeXAaee父,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则卵细胞基因型为AE:ae=1:1,精子的基因型为Ae:ae=1:1,所以子代可出现既有椭圆形红细胞又能产生淀粉酶(A E )的类型,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完全连锁遗传 ‎17.D ‎【解析】根据题意,病人的基因型为aa,a基因会导致氨基己糖苷酶的合成受阻,是脑细胞中脂类的分解和转化受影响,所以若Aa型的个体所产生的氨基己糖苷酶数量已足够脂类分解和转化,则其表现型与AA型个体一样健康,D正确;若基因A阻止了基因a的转录,但由于a基因的存在,使得Aa型的个体所产生的氨基己糖苷酶数量不能足够脂类分解和转化,则Aa型个体不能像AA型个体一样健康,A错误;若基因a可表达一种能阻止等位基因A转录的抑制蛋白,则Aa型个体会像aa型个体一样患病,B错误;若在杂合子的胚胎中a突变成A,因此没有aa型的成人,C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 ‎【名师点睛】要求能从题给材料中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病人的基因型为aa,a基因会导致氨基己糖苷酶的合成受阻,是脑细胞中脂类的分解和转化受影响,所以若Aa型的个体所产生的氨基己糖苷酶数量已足够脂类分解和转化,则其表现型与AA型个体一样健康。‎ ‎18.A ‎【解析】根据题意,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可推测细胞中DNA量的变化,所以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都含有染色单体,后期没有染色单体,可知与正常细胞相比,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核DNA含量加倍,A正确;细胞周期的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观察不到染色体形态变化,不能确定细胞中的DNA复含量,B错误;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有染色单体,仅观察此时期不能看到染色体形态变化,因而不能确定细胞中DNA如何变化,C错误;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同源染色体也有染色单体,仅观察此时期不能看到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因而不能确定细胞中DNA如何变化,D错误。‎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9.A ‎【解析】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A错误;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正确;基因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且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也决定了基因的特异性,C正确;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间期或末期)或2个DNA分子(分裂期),D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基因、染色体与DNA关系 ‎20.D ‎【解析】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所以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①正确; 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则碱基之间的氢键数2n+(m-2n)/2×3=(3m-2n)/2,②正确;双链DNA中,A=T=n ‎,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③正确;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A=T=n,则C=G=(m-2n)/2,④错误;答案是D。‎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总结归纳:DNA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关计算 规律1:互补的两个碱基数量相等,即A=T,C=G。‎ 规律2: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和占总碱基的50%。‎ 规律3:一条链中互补碱基的和等于另一条链中这两种碱基的和。‎ 规律4:。‎ 规律5:。‎ ‎21.B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才会联会,B正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C错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相同,AD错误;答案是B。‎ ‎【考点定位】等位基因 ‎22.C ‎【解析】‎ 试题分析: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①错误;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生出一个XXY的色觉正常的孩子,由于母亲不能产生XB的配子,因此说明父亲产生了XBY的配子,由于X和Y是同源染色体,即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同一极,即②正确;卵原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经过间期复制后还是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即③错误;由于雄配子的数量比雌配子的数量多,即④错误;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性状,而苯丙酮尿症和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反应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即⑤正确,故C正确。‎ ‎【考点定位】摩尔根实验、性状分离比实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减数分裂 ‎23.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3和4号正常,生出突变型个体,说明突变型为隐性,同时3号没有致病基因,说明该突变性状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故A正确;由于突变型雄性只能产生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因此种群中没有突变型的雌性个体,故B正确;11号突变型雄性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7号,故C错误;由于突变型雄性不能产生含有突变基因的配子,导致种群中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故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方式的判断 ‎【名师点睛】解答该试题时注意理解题中“突变型雄蝇只能产生雄性后代”这句话,根据这句话推测亲本雄果蝇只能产生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不能产生含有X的配子,也就是说不存在突变型雌果蝇。‎ ‎24.A ‎【解析】由题意可知扁形基因型:Y_R_;圆形块根基因型:Y_rr或者yyR_;长形块根基因型yyrr.因此F2中圆形块根占6/16,其中YYrr和yyRR各占1/16,F2的圆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要注意特殊条件下,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若组合方式是16‎ 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后代分离比为 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后代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后代分离比为15:1 则为(9:3:3):1等。‎ ‎25.D ‎【解析】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Ee×Ee→后代出现显性:隐性=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6.B ‎【解析】如果身体不透明的纯合子金鱼和身体透明的纯合子金鱼交配,子一代全为不透明或透明,则为完全显性;如果一代全为半透明金鱼则为不完全显性。‎ ‎【考点定位】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名师点睛】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其F1表现出与显性亲本完全一样的显性性状,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这种显性表现称为不完全显性。‎ ‎27.C ‎【解析】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A正确;在完全显性遗传中,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能完全体现杂合子在配子形成中基因的去向,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正确;配子形成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配子中的分配,是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C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核遗传,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考点定位】假说-演绎法 ‎28.D ‎【解析】假设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为B、b,由题意可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且F2的灰身果蝇中,BB占1/3,Bb占2/3,若将F2的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则B的基因频率为1/2、b的基因频率为1/2。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是(BB:1/2×1/2+Bb:1/2×1/2×2):(bb:1/2×1/2)=3:1,A错误;在果蝇自交这个群体中,纯合子(BB+bb)+杂合子(Bb)=1,而F2中Bb=1/2,F2自交后代中Bb=1/4,故bb=(1—杂合子)/2=3/8 ,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3,B错误;F2中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在其产生的雌雄配子中,B的基因频率均为2/3,b的基因频率均为1/3,故其产生的后代中,黑身bb的基因型频率为(1/3)2=1/9,则灰身所占比例为1-1/9=8/9,故灰身和黑身之比为8∶1,C错误;如果让其自由交配,则只有Bb的后代会出现黑身,由于Bb后代出现黑身(bb)为1/4,所以这2/3的Bb的后代中黑身为2/3*1/4=1/6,剩下的就全是灰身了,占5/6,所以灰身与黑身的比为5:1,D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关注两种随交类型的3个注意点 ‎(1)自交≠自由交配 ‎①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个体的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交是指:AA×AA、Aa×Aa。‎ ‎②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如基因型为AA、Aa群体中自由交配是指:AA×AA、Aa×Aa、AA♀×Aa♂、Aa♀×AA♂。‎ ‎(2)在连续随交不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随着随交代数的增加,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均不变。‎ ‎(3)在连续随交,但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情况下,随着随交代数的增加,基因型及表现型的比例都发生改变。‎ ‎29.D ‎【解析】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受粉作物,实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严谨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按假说-演绎法),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孟德尔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了杂交或自交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这是对多数个体及后代统计的结果,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B正确;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自己的假说,C正确;等位基因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的实质,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错误。‎ ‎【考点定位】孟德尔杂交遗传实验 ‎【名师点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30.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亲本的基因组合应为XAXA×XaY,F1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XAY,F2的中雌果蝇为1/2XAXA、1/2XAXa,雄果蝇为1/2XAY、1/2XaY,F2雌果蝇为可以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3/4XA:1/4Xa,亲本中雄果蝇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1/4XA:1/4Xa:1/2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的F2中XdXd、XdY为白眼,概率分别为1/4×1/4=1/16,1/4×1/2=1/8,所以白眼占3、16,其余均为红眼,即F2中红眼:白眼=13:3。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1.B ‎【解析】由题意可知宽叶植株是XBXb和摘叶雄株XbY进行杂交,因为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所以子一代中有1/2XBXb和1/2Xbxb,雄性中有1/2XBY和1/2XbY,随机传粉后,雌性产生1/4XB,3/4Xb,雄性中产生2/7XB、1/7Xb和4/7Y,在F2中阔叶植株占XB-1/4+2/7-1/4*2/7=13/28,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遗传定律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名师点睛】某些致死基因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 ‎(1)胚胎致死 ‎①隐性纯合致死: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只有一种表现型,基因型Aa∶AA=2∶1。‎ ‎②显性纯合致死:由于AA死亡,所以Aa自交后代中有两种表现型,基因型Aa∶aa=2∶1。‎ ‎(2)配子致死 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例如A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a自交时,只能产生一种成活的a雄配子,A和a两种雌配子,形成的后代有两种基因型,Aa∶aa=1∶1。‎ ‎32.C ‎【解析】由于含d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因此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D∶d=1∶1,而雄配子D∶d=2∶1,自交后代中三种基因型之比为DD∶Dd∶dd=(1/2×2/3)∶(1/2×1/3+1/2×2/3)∶(1/2×1/3)=2∶3∶1。答案是C。‎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33.B ‎【解析】F1测交,即F1×aabbcc,其中aabbcc个体只能产生abc一种配子,而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说明F1的产生的配子为abc、ABC、aBc、AbC,其中a和c、A和C总在一起,说明A和a、C和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c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是B。‎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观察下面的图示,探究有关问题:‎ ‎1.能发生自由组合的图示为A,原因是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假如F1的基因型如图A所示,总结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AaBb)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4种,AB∶Ab∶aB∶ab=1∶1∶1∶1。‎ ‎(2)F2的基因型有9种。‎ ‎(3)F2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4种,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4)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4种,1∶1∶1∶1。‎ ‎(5)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4种,1∶1∶1∶1。‎ ‎4.假如图B不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总结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AaCc)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2种,AC∶ac=1∶1。‎ ‎(2)F2的基因型有3种。‎ ‎(3)F2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2种,双显∶双隐=3∶1。‎ ‎(4)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2种,1∶1。‎ ‎(5)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2种,1∶1。‎ ‎34.A ‎【解析】‎ 试题分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AA占1/4,Aa占3/4,自交后AA的概率为1/4+3/4×1/4=7/16;Aa的概率为3/4×1/2=3/8,aa的概率为3/4×1/4=3/16,故A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 ‎35.B ‎【解析】如果甲为AAbb,乙为aaBB,则杂交1与杂交2的结果应该相同,A错误;如果甲甲为aaZBZB,乙为AAZbW,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ZBZb、AaZBW,雌雄个体表现型相同,B正确;如果甲是AAZbZb,乙为aaZBW,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ZBZb、AaZbW,雌雄个体的表现型不同,C错误;杂交1中,甲是雄性,性染色组型是ZZ,乙是雌性,性染色体组型是ZW,因此甲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ZbW,乙不可能为aaZBZB,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鸟类的性别决定是ZW ‎,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且甲乙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正交与反交的结果不同,因此该性状遗传有一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是伴性遗传。2、解题思路,正推法,逐一分析选项,所得的结果与杂交1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判断。‎ ‎36.C ‎【解析】A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B中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存在该种情况,B错误;C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G和H、g和h为非等位基因,不会出现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37.A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所以发生在图示①过程中,A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图示②过程是配子间的随机组合,B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图示②过程是配子间的随机组合,C错误;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图示②受精过程是配子间的随机组合,③子代中基因型表现型,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38.B ‎【解析】假设两对基因A、a 和B、b,红长为A_bb,黄圆为aaB_.若亲本为AAbb和aaBB,则只有 AaBb,故A正确;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每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交配后代的表型一般是两种或一种,没有3种表型出现,故B错误;若亲本为Aabb和aaBB,则有AaBb:aaBb=1:1;若亲本为AAbb和aaBb,则有 AaBb:Aabb=1:1,故C正确;若亲本为Aabb和aaBb,则有AaBb:aaBb:Aabb:aabb=1:1:1:1,故D正确.所以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1:2:1,故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39.D ‎【解析】aaBb×AABb的后代都含A,所以后代应是黄粒高秆:黄粒矮秆=3:1,A错误;AaBb×Aabb的后代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3:3:1:1,B错误;AaBb×AaBb的后代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9:3:3:1,C错误;AaBb×aaBb的后代黄粒高杆:黄粒矮杆:白粒高杆:白粒矮秆=3:1:3:1,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40.B ‎【解析】aaBBDd与AabbDd杂交,后代与双亲表现型相同的基因型分别为aaB-D-和A-bbD---,概率分别为1/2×1×3/4=3/8和1/2×0×3/4=0,所以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概率为1-3/8=5/8。‎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41.D ‎【解析】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A正确。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利用物理化学因素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故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只是生物进化的标志,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故C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和发展,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育种和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名师点睛】1.常见遗传育种方式的不同点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代表实例 杂交 育种 基因 重组 杂交 操作简单,目标性强 育种年限长 矮秆抗 病小麦 诱变 育种 基因 突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等 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高产青 霉菌株 多倍 体育 种 染色 体变 异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操作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 所得品种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无法开展 无子西瓜、‎ 八倍体小 黑麦 单倍 体育 种 染色体变 异 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技术复杂,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 ‎“京花1‎ 号”小麦 基因 工程 育种 基因 重组 将一种生物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 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转基因 抗虫棉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出现生殖隔离 基因频率改变 变化前后 生物间关系 属于不同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二者关系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 ‎②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42.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2)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根据题意,是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3.B ‎【解析】人体对外来病毒有免疫力,可以有细胞免疫,故A 错误。埃博拉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是RNA病毒,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二者遗传物质完全水解后形成的产物有五碳糖的不同,含氮碱基不同(T和U不同),故B正确。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但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故C错误。病毒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的原料、场所能量来进行繁殖,但不是通过分裂,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病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总结:从物质、结构、生活再认识病毒 ‎(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主要由蛋白质 和核酸(每种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构成。‎ ‎(2)常见病毒的遗传物质 ‎(3)病毒破坏细胞类型举例:①SARS病毒破坏人的肺部等处的细胞;②乙肝病毒破坏肝 细胞;③脊髓灰质病毒破坏脊髓灰质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导致小儿麻痹;④HIV破坏人 的T细胞,使人丧失免疫力。‎ ‎44.C ‎【解析】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不一定能得到纯合子,例如四倍体生物AAaa的单倍体可能为Aa,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AAaa为杂合子,A项错误;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虫棉的过程中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不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没有实现苏云金芽孢杆菌与棉花的共同进化,B项错误;饲养金鱼过程中的人工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一般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变异才能遗传给后代,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45.B ‎【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导该水稻品种发生基因突变,有可能产生相应的抗病性的基因,A项错误;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迅速获得纯合子,但由于该水稻品种本身没有抗病性基因,不会得到相应的抗病性的水稻,B项正确;采用基因工程育种,可定向导入需要的抗病性基因以改变其性状,C项错误;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将该水稻品种与另一有相应的抗病性的水稻品种杂交,使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D项错误。‎ ‎【考点定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杂交育种。‎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抓住“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这一前提,与所学的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过程、优缺点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逐一分析个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46.D ‎【解析】由于Ⅱ1为患病,且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其基因型为aa.由于Ⅰ1和Ⅰ2正常,所以其基因型均为Aa.Ⅱ2的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Ⅱ2的基因型与Ⅰ1相同的概率为2/3,A正确;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故Ⅱ3的基因型为1/70Aa.Ⅱ2的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Ⅱ2和Ⅱ3生的第一个孩子(Ⅲ1)患该病aa的概率为1/4×2/3×1/70=1/420,B正确;若Ⅱ2和Ⅱ3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有该病,Ⅱ3的基因型为Aa,Ⅱ2的基因型为Aa,因此这对夫妇想再生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1/2=3/8,C正确;若Ⅲ1为红绿色盲患者XbY,则Ⅱ2和Ⅱ3与两种性状有关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或AaXBY、AAXBXb或AaXBXb,D错误.‎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据图分析:图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正常的双亲都是Bb患者为bb,因此Ⅱ3基因型可能为BB或Bb,比例为1:2.再根据题干信息,正常人群中每70人有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即Bb的概率为1/70。‎ ‎47.C ‎【解析】‎ 试题分析: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5患病,则Ⅱ-1基因型为XAXa,Ⅱ-2基因型为XAY。Ⅱ-4是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AY,如果正常女性不是携带者,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0,A错误;Ⅱ-3基因型为XAXa或XAXA,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是1/8,B错误;Ⅱ-3基因型为XAXa或XAXA,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的是XaY,概率是1/8,C正确;正常女性如果是携带者,后代有患病的可能,D错误;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8.C ‎【解析】III -9是一个患病女孩,无中生有,故该病是隐性遗传病,A正确;III -9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只有一条,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可以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Ⅲ-10个体表现正常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因为只有一对基因,C错误;I-8染色体组成是正常的,但III-9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只有一条,并不一定是染色体缺少一条,有可能是携带正常基因的染色体发生了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且正好显性基因缺失,所以III-9与II-8染色体数目可能是相同的,D正确;答案是C。‎ ‎【考点定位】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 ‎49.D ‎【解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性, 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 ‎(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50.C ‎【解析】苯丙酮尿症属于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因此通常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发病率不高,A错误;并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来自于他的父亲或母亲,B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点之一是发病率男性低于女性,C正确;患猫叫综合征不能预测,D错误。‎ ‎【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理清脉络,弄清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51.C ‎【解析】多倍体育种一般直接对二倍体或多倍体植株进行秋水仙素处理,A错误;单倍体育种需对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植株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幼苗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加倍,B错误;杂交育种的亲本双方可以是具有相对性状的杂合子,C正确;诱变育种中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育种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1.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都要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但多倍体育种处理的对象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单倍体育种处理的对象只能是幼苗。2.杂交育种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其中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时要不断自交并选择淘汰,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为6-8年;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时需要的时间较短,杂种优势需要的时间更短。‎ ‎52.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共同进化形成的,A正确;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B正确;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生物的多样性的理解。‎ ‎53.D ‎【解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A正确;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遗传病,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B正确;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低21对常染色体多了1条,染色体数目为47条,C正确;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D错误;答案是D。‎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人类遗传病有关的5个易错点 ‎(1)家族性疾病≠遗传病,如传染病。‎ ‎(2)先天性疾病≠遗传病,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能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所以,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先天性疾病也有可能是由于发育不良造成的,如先天性心脏病。‎ ‎(3)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白化病基因携带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4)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5)B超是在个体水平上的检查;基因诊断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查。‎ ‎54.C ‎【解析】系谱图显示:患者是双亲均正常,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据此可判断该病此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A项错误;由Ⅱ-3和Ⅲ-2均为男性患者可推知,Ⅰ-2和Ⅱ-2都是携带者,但Ⅲ-3不一定是携带者,B项错误;由Ⅲ-2为男性患者、Ⅱ-1和Ⅱ-2均为正常可推知:Ⅱ-1的X染色体上不携带致病基因,Ⅱ-2为携带者,进而推知Ⅲ-1‎ 是携带者的概率为l/2,C项正确;由题意“大约50,000名男性中有一名患者”可推知,致病基因的频率为l/50000,所以人群中女性的发病率约为l/50 000× l/50 000=l/5000 000 000,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 ‎55.D ‎【解析】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表现,其中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项正确;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在开始使用该农药时,害虫通过生存斗争,抗药性弱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而抗药性强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下来并繁衍,使得抗药性逐代积累加强,害虫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B、C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农药的使用,对害虫群体中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经过逐代积累,使害虫个体抗药性能增强,D项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56.D ‎【解析】染色体组是由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组成染色体组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上各不相同,因此甲图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该细胞有可能是三倍体或单倍体的体细胞,也可能是六倍体生物所形成的生殖细胞,A项正确;甲图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体细胞,则可以进行有丝分裂,B项正确;乙图所示的细胞,如果是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一部分,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该生物含有2个染色体组,C项正确;乙图中含有4个DNA分子、2个着丝点、4个中心粒,D项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细胞分裂等。‎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认识以及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如本题中的染色体)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同时注意对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方法等进行总结:(1)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2)根据基因型: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数=染色体组数。(3)根据染色体数和形态数:染色体组数目=染色体数/形态数。‎ ‎57.C ‎【解析】曲线图显示:d曲线对应的菌株,青霉素的产量最高,因此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A项正确;与a曲线相比较,使用诱变剂后,b、c、d三条曲线对应的菌株,有的产生了更多的青霉素,有的产生更少的青霉素,说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正确;曲线b和a相比说明人工诱变可改变菌株的性状,但人工诱变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诱变剂处理最终能得到符合要求的类型,D项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 ‎【名师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基因突变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解答此类问题:(1)必须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还要重点分析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即分析每一曲线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2)认真分析、对比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找出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3)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并进行“图→文”的转化,由此对照各选项作出合理判断。‎ ‎58.C ‎【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A项错误;由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因素的存在,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乙、丙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 项正确;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所以它们的基因库组成中有些基因种类相同,有些基因种类不同,而不是完全不同,D项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名师点睛】本题以物种形成常见方式的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识图辨别能力,难度稍大。解答此题一定要抓住“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和“……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这一解题的切入点,再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作答。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不同的物种,其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59.D ‎【解析】食用此种植物的昆虫群体中存在不定向的变异,植物的突变产生有毒的生物碱对昆虫的变异具有定向选择作用,使得食用此种植物的昆虫群体中,具有抗生物碱毒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不具有抗生物碱毒性的变异个体死亡,所以昆虫的变异可降低其灭绝的可能性,A、B项正确;昆虫在取食此种植物的选择过程中,无毒的植物被食用的可能性增大,有毒的植物被食用的可能性不断减小,可能导致该突变基因的频率增加,C项正确;昆虫和植物之间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最可能的结果是二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项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60.C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项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的性状,B项错误;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有助于生物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生存,C项正确;人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46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而可产生223种精子和223种卵细胞,当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时,共有223×223=246种组合,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要保证子女中有两个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即已有一个个体,则另一个个体与其基因完全相同的概率是246种组合中的一种,因此,子女数量至少应是246+1,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并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形成网络,并尽可能与减数分裂过程和生物进化建立联系。‎ ‎61.(1)含氮碱基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核糖 核糖核苷酸 (2)8‎ ‎(3)脱氧核苷酸序列(或碱基序列) 遗传信息 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不限,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化 ‎【解析】(1)核酸的组成成分为,若是DNA,图中A是含氮碱基,B是脱氧核糖,D是脱氧核苷酸 。如果把DNA换成RNA,则B是核糖,D是核糖核苷酸。‎ ‎(2)在小麦细胞中,核酸既有DNA又有RNA,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共有8种。‎ ‎(3)D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DNA上脱氧核苷酸序列(或碱基序列)就代表了遗传信息,每个个体的DNA的遗传信息各不相同,可用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DNA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它的信息容量非常大,原因是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不限,排列顺序极其多样化。‎ ‎【考点定位】DNA与RNA ‎【名师点睛】易错总结:‎ ‎1、核酸的组成成分为DNA中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含氮碱基为A、T、G、C;RNA中的五碳糖为核糖,含氮碱基为A、U、G、C,所以构成核酸碱基一共是5种,核苷酸一共8种(包含4种核糖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 病毒——只有DNA或RNA,只有4种碱基,只能构成4种核苷酸;其他生物均是同时含有DNA和RNA,核苷酸就会有8种,但如果只是问其遗传物质中核苷酸种类就是4种,因为凡是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只是DNA。‎ ‎2.核糖≠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核糖是五碳糖,核糖核苷酸是核糖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酸是RNA。‎ ‎62.(1)翻译 核糖体 ‎(2)tRNA 反密码子 TGATTCGAA ‎(3)C ‎(4)乙链 5‎ ‎【解析】‎ 试题分析:(1) 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过程中的翻译步骤,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2)图中(I)是tRNA,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为反密码子。按从左到右的次序 (II)内mRNA区段所对应的序列为ACUAAGCUU,则对应的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TGATTCGAA。(3)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DNA、核糖体等结构,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4)因为起始密码子为AUG,根据转录时碱基互补配对的特点可知,甲链无法转录出起始密码子,乙链可以转录出AUG,所以只能以乙链为模板转录。若箭头处碱基对缺失,则模板链从起始密码子开始,乙链的碱基序列变为基因表达种TACCCTTAGAGTTACACTGTGAC,则转录出的mRNA为AUGGGAAUCUCAAUGUGACACUG,可以看出终止密码子提前,终止密码子之前有5个密码子,故合成的多肽链含5个氨基酸。‎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63.‎ ‎(1)减数第二次分裂 1‎ ‎(2)睾丸 16‎ ‎(3)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4)甲基绿 双缩脲试剂 ‎【解析】‎ 试题分析:‎ ‎⑴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知,该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 ‎⑵Y染色体是雄性生物特有的染色体,因此该生物是雄性,进行减数分裂的器官是睾丸;根据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说明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最多,即16条。‎ ‎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⑷染色体的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鉴定DNA的试剂是甲基绿,鉴定蛋白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64.‎ ‎(1)转录 细胞核 RNA聚合酶 ‎(2)翻译 mRNA ‎(3)密码子 ‎(4)tRNA 转运氨基酸 ‎【解析】‎ 试题分析:⑴据图可知,过程①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即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转录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 ‎⑵过程②表示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⑶mRNA中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碱基称为密码子。‎ ‎⑷a表示运输氨基酸的tRN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表达,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65.‎ ‎(1)液泡两(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2)AAbb ‎(3)见右图 ‎(4)AABb、AaBb 3∶6∶3∶4‎ ‎(5)遗传图解(亲本表现型和基因型1分,符号1分,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共1分,表现型的比列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白色为aa__,紫色为A_bb,红色为A_Bb,粉红色为A_BB。‎ ‎(1)与花瓣颜色有关的色素位于液泡中,因此基因A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液泡。图示显示,该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据此说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两(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2)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说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中一定含有基因B,且双亲均为纯合子,即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3)已知该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瓣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结合对(2)的分析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即可画出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详见答案。‎ ‎(4)F1的基因型为AaBb,F1进行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紫色(1AAbb+2Aabb)∶红色(2AABb+4AaBb)∶粉红色(2AaBB+1AABB)∶白色的比例(1aaBB+2aaBb+1aabb)=3:6:3:4。‎ ‎(5)研究人员用两种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即白色(aa__)、紫色(A_bb)、红色(A_Bb)、粉红色为(A_BB),据此推知:双亲的基因组成中,都含有a、B和b基因,又因双亲的花色不同,据此可进一步推知:一个亲本为白花植株,其基因型为aaBb,另一个亲本为红花植株,其基因型为AaBb。画相关的遗传图解时,要注意标明亲本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有关符号,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详见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 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66.原料 能量 酶 4种脱氧核苷酸 ‎【解析】‎ 试题分析:DNA分子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条件,其中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7.‎ ‎(1)①逆转录; ②mRNA; 转录; ③多肽(或蛋白质)‎ ‎(2)小鼠上皮细胞; 病毒RNA; 密码子; RNA→DNA→mRNA→蛋白质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依题意可知,物质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碱基序列中含有U,据此可推知物质A表示RNA;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的产物X中含有碱基T,据此可判断产物X表示DNA,所以试管甲模拟的是逆转录过程。②将提纯的产物X(DNA)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的产物Y为单链大分子,且能与核糖体结合,而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在翻译时与核糖体结合的是mRNA,所以产物Y是mRNA,试管乙 中模拟的是转录过程。③病毒外壳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将提纯的产物Y(mRNA)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的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说明产物Z是蛋白质(或多肽)。‎ ‎(2)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宿主细胞外;然后在病毒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病毒的组成成分。所以,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小鼠上皮细胞,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病毒RNA。生物界公用一套密码子。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RNA→DNA→mRNA→蛋白质。‎ 考点:本题考查逆转录、转录、翻译、病毒的增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8.(1)2 双螺旋 (2)脱氧核糖 磷酸 内侧 (3)氢键 碱基对 碱基互补配对 A T C G ‎【解析】‎ 试题分析:(1)DNA是由2条链反向平行构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和T配对,G和C配对。‎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69.(1)变性 空间结构 (2)CO2和水 (3)减数第一次分裂 ‎(4)和性别相关联 (5)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合理即给分)‎ ‎(6)单向 (7)光照 食物和栖息空间 ‎【解析】‎ 试题分析:都属于教材基础知识 考点: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回归教材,夯实基础,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70.1.空间 ‎2.碱基对 多核苷酸链 脱氧核糖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磷酸 脱氧核糖 氢键 ‎4.相反 右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甲是DNA的平面结构,图乙是DNA的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 ‎2.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图中1为碱基对,2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3为脱氧核糖,5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由DNA的结构特点可知:两条长链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之间的化学键为氢键。‎ ‎4.DNA的两条链方向是反向的,图乙中DNA分子的双螺旋为右螺旋。‎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1.(1) 转录 、逆转录 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2)c ‎(3)间(S)‎ ‎(4)细胞核 ‎(5)tRNA(转运RNA)氨基酸 ‎【解析】‎ 试题分析:(1)据图可知,b过程是转录、d过程是逆转录;转录需要RNA复制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2)翻译过程中,需要tRNA和核糖体。‎ ‎(3)a过程是DNA复制,发生在真核生物的分裂间期。‎ ‎(4)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5)tRNA的特性是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 ‎72. (1)a b、c ‎(2)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a过程中A与T配对,而b过程中A与U配对 →‎ ‎(3)0.9×104 1个或2个 ‎【解析】(1)图中表示DNA复制的过程是a ,图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转录和翻译,即b、c。‎ ‎(2)DNA复制和转录过程需要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此过程中碱基配对的不同点是a过程中A与T配对,而b过程中A与U配对。‎ ‎(3)若图中①所示为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4N),每个DNA分子中均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的腺嘌呤都占20%,将该细胞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0.9×104,而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1个或2个。‎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73.(1)后 此时期(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上 ‎(2)AC 2∶1∶2 分裂期细胞核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转录形成信使RNA(或分裂期不转录)‎ ‎(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4)B D ‎【解析】(1)由图可知,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A细胞中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常用于研究染色体组型。B细胞处于上方,将B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上移。(2)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场所,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是mRNA,由图可知,AC处mRNA含量高,蛋白质合成旺盛,核糖体功能活跃。C是有丝分裂前期,DNA ‎:染色体:染色单体=2:1:2,D时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不能转录形成mRNA。(3)T是DNA特有的碱基,U是RNA特有的碱基,所以标记DNA用T,标记RNA用U。(4)图三中①是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即B阶段,②是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前期,即D阶段。‎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 ‎74.(1)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2)-AGACTT-‎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等位基因 相同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解析】(1)图中①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是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同时还需要RNA聚合酶进行催化。‎ ‎(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密码子分别为UCU、GAA,所以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 ‎(3)图中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替换前后基因长度不变,转录后得到的b的长度一般也不变;翻译时,因为一条mRNA分子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所以,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表达过程。‎ ‎【名师点睛】三个方面巧判中心法则五过程 ‎(1)从模板分析:①如果模板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DNA转录;②如果模板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RNA逆转录和翻译。‎ ‎(2)从原料分析:①如果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转录;②如果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转录或RNA复制;③如果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3)从产物分析:①如果产物为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RNA逆转录;②如果产物为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DNA转录;③如果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75.‎ ‎(1)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细胞核 ‎(2)解旋 ‎(3)Ⅱ、Ⅲ ‎(4)碱基互补配对 ‎(5)半保留复制 ‎【解析】‎ 试题分析:‎ ‎(1)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2)①-②过程,DNA分子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此过程称为解旋。‎ ‎(3)分析图示可知,Ⅱ和Ⅲ表示子链。‎ ‎(4)③过程表示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此过程遵循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 ‎(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 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6.(1)支持 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2)①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皆相同 ‎②XbXb XBY XBXb XbY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的遗传图解支持摩尔根的假说;即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2)如果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也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为了证明摩尔根的假说,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说明符合摩尔根的假说。‎ ‎【考点定位】摩尔根的杂交实验过程 ‎77.(1)真核 DNA复制和转录(2分)‎ ‎(2)胞吞 一定的流动性 线粒体 (3)主动运输 脱水缩合 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4)组织水肿 ‎【解析】(1)导致疟疾的疟原虫属于真核生物,在青蒿素被提取之前,奎宁广泛被用来治疗疟疾,治疗机理是奎宁可以和疟原虫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直接抑制DNA复制和转录,导致疟原虫生命活动出现异常。‎ ‎(2)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摄取方式主要是胞吞,,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该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其提供能量。‎ ‎(3)氨基酸进入疟原虫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疟原虫DNA与蛋白质的关系是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4)淋巴丝虫侵入人体后形成蜂巢状组织造成淋巴管堵塞,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的症状是组织水肿。‎ ‎【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蛋白质的合成及内环境稳态 ‎78.‎ ‎(1)b、c 解旋酶 ‎(2)②③⑤ 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3)14‎ ‎(4)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析】‎ 试题分析:‎ ‎(1)遗传信息的表达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图中的a是 DNA的复制,b是转录,c是翻译,故是b和c。DNA复制中破坏氢键的是解旋酶。‎ ‎(2)转录的结果是RNA,RNA是核糖核苷酸组成的,故2中含有核糖。3是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核糖。5是tRNA,含有核糖,故是②③⑤。根据所给密码子信息与mRNA上的碱基,可以判断形成的肽链是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 ‎(3)由mRNA上的碱基数目可知该DNA中本应含有胸腺嘧啶7个,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的数目为7*2=14个。‎ ‎(4)该病是因为酶不正常而引起的,所以基因和性状之间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79.‎ ‎(1)两 ‎(2)AaBb 5 4‎ ‎(3)Aabb 和aa BB Aabb和aaBb ‎(4)紫花、 白花 1:3‎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紫花是由基因A和B同时存在才会出现的,所以是2对基因控制的。‎ ‎(2)因为F1后代出现了16的变形,所以F1基因型是AaBb,白花的基因型应有aaB-、aabb、A-bb共5种。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B-4种。‎ ‎(3)白花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和aaBB,或者是Aabb和aaBb,其后代中都是白花和紫花为1:1.‎ ‎(4)对AaBb测交本应是4种表现型,但现在只有2种表现型,并且是紫花:白花为1:3.‎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80.‎ ‎(1)含氮碱基; 蛋白质; 脱氧(核糖)核苷酸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染色体 ‎(4)一个或两个; 许多个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分析可知C应是组成脱氧核苷酸的含氮碱基,F是蛋白质,DNA的基本单位D是脱氧核苷酸。‎ ‎(2)E是DNA,基因是其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图中的G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4)一个染色体可以含有一个或两个DNA,不复制时是一个,复制后含有2个,一个DNA上可以含有很多个基因。‎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概念图的分析能力。‎ ‎81.7分 ‎(1)两 AaBbDd或aaBbDd ‎(2)是(相同) 子代黄身雌果蝇 有性状分离(出现黑身)(1分) 后代性状不分离(全为黄身)(1分)‎ ‎(3)A ‎【解析】(1)由题意知:杏红眼:白眼=(178+182):(143+139)=9:7,是9:3:3:1的特殊情况,所以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又黑身:黄身=(182+139):(178+143)=1:1,所以果蝇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甲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Dd或aaBbDd。‎ ‎(2)杂交实验后代中出现的黄身雌果蝇与甲果蝇有关身色的基因型相同.要想判断出身色的显隐关系,可采用的交配组合方式为甲果蝇与子代黄身雌果蝇杂交,如果后代有性状分离,则黄身为显性;如果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黑身为显性。‎ ‎(3)当幼虫数量为30只时,成虫数量大于15只,所以存活率超过50%。‎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技巧点拨:解答遗传类实验探究题应注意的问题 ‎(1)看清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不需要分情况讨论直接写结果或结论,探究性实验则需要分情况讨论。‎ ‎(2)看清题目中给定的亲本情况,确定用自交还是测交。自交只需要一个样本即可,而测交则需要两个亲本。‎ ‎(3)不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为两对等位基因不管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单独研究时都符合分离定律,都会出现3∶1或1∶1这些比例,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也就无法证明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82.‎ ‎(1)常 隐 伴X隐性遗传 ‎(2) AAXBY或AaXBY、aaXBXb 或aaXBXB、AaXbY或AAXbY ‎(3)5/12 1/12‎ ‎【解析】‎ 试题分析:‎ ‎(1)3、4正常,子代患甲病,说明为隐性遗传,又因为8患病,其父未病,可排除为伴X隐性遗传,则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题中说另一病为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X遗传,5、6正常,10患乙病,说明乙为隐性遗传,则乙为伴X隐性遗传。‎ ‎(2)单独考虑甲病,3、4、5、6号的基因型是Aa,则7号基因型为AA或Aa,8号基因型为aa,10号基因型为AA或Aa;单独考虑乙病,3、6号的基因型为XBY,4、5号的基因型是XBXb,则7号基因型为XBY,8号基因型为XBXb或XBXB。10号基因型为XbY。所以7、8、10号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BY或AaXBY、aaXBXb 或aaXBXB、AaXbY或AAXbY。‎ ‎(3)Ⅲ8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 XBXb,Ⅲ10基因型是1/3AAXbY或2/3AaXbY,二者婚配,不患病(A_XB的几率是2/3×3/4=1/2,患两种病(aaXbXb或aaXbY)的几率是1/3×1/4=1/12,则只患一种病的几率是5/12。‎ 考点:本题考查有关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83.(1)SStt(红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白花)×SStt(红花)‎ ‎(2)①子代中粉红色∶红色∶白色=6∶3∶7‎ ‎③子代中粉红色∶红色∶白色=2∶1∶1 不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 ‎(3)6‎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基因型为S_tt的个体开红花,基因型为S_Tt的个体开粉红花,基因型为S_TT、ssT_和sstt的个体均开白花。(2)双杂合个体自交,如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_T_(S_Tt+S_TT)∶S_tt∶ssT_∶sstt=9(6+3)∶3∶3∶1,故粉红色∶红色∶白色=S_Tt∶S_tt∶(S_TT+ssT_+sstt)=6∶3∶(3+3+1)=6∶3∶7;如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两种显性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STT∶SsTt∶sstt=1∶2∶1,即粉红色∶白色=2∶(1+1)=1∶1;如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每条染色体上均为一显一隐,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Stt∶SsTt∶ssTT=1∶2∶1,即粉红色∶红色∶白色=2∶1∶1。‎ ‎(3)四种纯合子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除此之外,SsTT和ssTt自交也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故自交不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群体中共有6种基因型。‎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9:3:3:1的变形的有关计算,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84.(1)C A (2)bbXAXA或bbXAXa BBXAY或BbXAY (3)5/12‎ ‎【解析】(1)由1号和2号得到7号可知,甲病是显性遗传病,再由13号也患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必患病,故甲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1号和2号得到6号可知,有中生无且女孩正常,故乙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为1/2bbXAXA或1/2bbXAXa;Ⅲ-12的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 ‎(3)Ⅱ-7的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乙患病的概率1/3+2/3×1/2=2/3;甲患病的概率1/2+1/2×1/2=3/4;只患甲病不患乙病的概率为3/4×(1-2/3)=3/12;不患甲病只患乙病的概率为(1-3/4)×2/3=2/12;则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3/12+2/12=5/12。‎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及应用 ‎85.(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Ⅱ1与Ⅱ2 的不患乙病,而后代 Ⅲ1患乙病(其他合理答案也对)‎ ‎(2)12 8 1/2‎ ‎(3)DdXaY 1 母方 ‎(4)如下图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II1和II2正常,女儿III1患病可确定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根据II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可确定甲是伴X隐性遗传病。(2)II1和II2的基因型分别是DdXAXa、DdXaY,他们的后代共有12种基因型,8种表现型。II3的基因型为DdXAXa,III5的基因型为1/2DdXAXA、1/2DdXAXa,与II3相同的概率为1/2。(3)III7的基因型为DDXaY、DdXaY ‎,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他的外祖母,即I1。II4没有甲病致病基因,III7多余的一条X如果来自父方,则他不患甲病,因此只能来自母方。(4)图2中左边两条是常染色体,分别标注D、d,右边两条是XY,Y上没有甲病的相关基因,只标注X为a。‎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判断和计算,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86.(1)D 精细胞 (2)睾丸(或答:“曲细精管”) B→C→A ‎(3)伴X隐性 常染色体隐性 (4)BBXAXa或BbXAXa BbXaY 1/2‎ ‎【解析】‎ 试题分析:(1)图3中的C细胞表示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2曲线中的D点,曲线G点以后表示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此时的细胞是精细胞。(2)II3是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的场所是睾丸,在细胞增殖过程中,顺序是B→C→A,分别是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I1和I2不患乙病但后代患病,故该病为隐性遗传,而I4患乙病儿子不患乙病,所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3和I4不患甲病但后代患病,故该病为隐性遗传,而由题意可知一种病为伴性遗传,所以甲病伴X隐性遗传。(4)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II2的基因型是BBXAXa或BbXAXa,II3的基因型是BbXaY,第III代M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87.(8分,每空1分)‎ ‎(1)常染色体 X染色体 ‎(2)AaXBXb和AaXBY ‎(3)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4:3:1‎ ‎(4)让F1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 1:1 2:1‎ ‎【解析】(1)表中信息显示:F1雌蝇中灰身: 黑身=156:50 ≈3:1,雄蝇中灰身: 黑身=(70+82):(26+23)≈3:1,据此可判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F1雌蝇中棒眼:红眼=(156+50):0=1:0,雄蝇中棒眼:红眼=(70+26):(82+23)≈1:1,据此可判断,控制棒眼与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棒眼对红眼为显性,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XBY。‎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 ‎(3)由亲代果蝇的基因型AaXBXb和AaXBY可推知,F1中黑身棒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 黑身棒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1中黑身棒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有两种情况:①1/2aaXBXb与aaXBY交配,F2的表现型为1/2×1/2黑身棒眼雌蝇(1/4 aaXBXB+1/4aaXBXb)、1/2×1/4黑身棒眼雄蝇(1/4aaXBY)、1/2×1/4黑身红眼雄蝇(1/4aaXbY);②1/2aaXBXB与aaXBY交配,F2的表现型为1/2×1/2黑身棒眼雌蝇(aaXBXb)、1/2×1/2黑身棒眼雄蝇(aaXBY);将①和②两种情况综合在一起,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4:3:1。‎ ‎(4)红眼雌果蝇(XbXb)与X射线处理过的棒眼雄果蝇(XBY)进行杂交,若没有变异发生,则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表现型为棒眼,但在某些杂交组合的F1中却发现红眼雌果蝇。为探究该红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可让F1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若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则该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与基因型为XBY的棒眼雄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棒眼雌果蝇(XBXb):红眼雄果蝇(XbY)=1:1;若是由于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了显性基因B引起,则该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缺Xb,与基因型为XBY的棒眼雄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BXb:XBX缺:XbY:X缺Y=1:1:1:1,已知B和b基因都没有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即X缺Y致死,所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2:1。‎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生物变异。‎ ‎88.(1)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 ‎(3)BbDd bbDd Bbdd BBdd 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色眼和秃顶蓝色眼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男性基因型为BB表现为非秃顶,Bb、bb表现为秃顶;女性BB、Bb表现为秃顶,bb表现为非秃顶。BB和Bb婚配,后代有BB和Bb两种基因型,若是女儿,则一定是非秃顶,若是儿子,则可能秃顶也可能非秃顶。‎ ‎(2)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bb,二者婚配后的基因型为Bb,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 ‎(3)蓝眼是隐性性状,若父亲是dd,则d基因一定传给子代,因此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的基因型是BbDd或bbDd;非秃顶蓝眼女性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其所生女儿的表现型可能是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色眼和秃顶蓝色眼。‎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89.‎ ‎(1)自由组合定律 ‎(2)aaBB、AAbb ‎(3)9:6:1‎ ‎(4)Aabb 0 2/3 0‎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可知该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1号和2号的表现型是沙色,基因型都是aaB 或A bb,但子代6号表现型是红色(A B ),所以1号和2号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6号基因型是AaBb。‎ ‎(3)6号基因型是AaBb;7号的表现型为红色且其母本4号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7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因此6号和7号的后代三种表现型红色、沙色、白色比例为9:6:1。‎ ‎(4)图中8号表现型为沙色,若已知8号不带有B基因,则8号的基因型为Aabb;9号的基因型为aabb, 15号为表现型沙色,则15号的基因型为Aabb,其为纯合子的概率为0。6号和7号的基因型都是AaBb,12号的表现型为沙色,则12号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1:2:1:2,若12号与一白色雌狗(aabb)交配,则生出沙色狗的概率为1/6x1+2/6x1/2+1/6x1+2/6x1/2=2/3,生出红色狗的概率为0。‎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能用数学方法准确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 ‎90.‎ ‎(1)连续性稳定性 ‎(2)DNA ‎(3)核酸 核酸 直接 ‎(4)DNA ‎【解析】‎ 试题分析:‎ ‎(1)据“材料一”可知,染色体的含量在减数分裂时减半,受精作用时恢复,故可以看出染色体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保持着连续性稳定性性。‎ ‎(2)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来看,遗传物质应保持稳定性,由于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的含量稳定而蛋白质的含量不稳定,故推测DNA应该是遗传物质。‎ ‎(3)病毒只由核酸(核心)和蛋白质(外壳)两种物质组成,而侵染相应的生物细胞,只有核酸注入到受侵染的细胞内,故病毒中具遗传作用的物质是核酸,“材料三”也是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4)由于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91.‎ ‎(1)2(1分) 两(不同)(1分)‎ ‎(2)8 (1分) 1/5(1分)‎ ‎(3)子粒有色:子粒无色=7:9‎ ‎(4)3 4/15‎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2的结果是有色:无色=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与玉米子粒有关的基因A、a和B、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2:AABB×aabb→AaBb→9A_B_:3A_bb:3aaB__:1aabb,则有色(9A_B_、3A_bb、3aaB_):无色(1aabb)=15:1,F2中有色荠菜的基因型有8种,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占的比例为1/5。‎ ‎(3)实验1:F1有色(AaBb)×无色(aabb),得到F2全部植株是1AaBb、1Aabb、1aaBb、1aabb,F2产生的配子1/16AB、3/16aB、3/16Ab、9/16ab,无色品种产生的配子都是a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数量比为1/16AaBb、3/16Aabb、3/16aaBb、9/16aabb,后代表现型及其数量比有色:无色=7:9。‎ ‎(4)实验2的F2中有色共有1AABB、2AABb、1AAbb、2AaBB、4AaBb、2Aabb、1aaBB、2aaBb8种基因型,任取一株,用白皮小麦的花粉对其授粉,则①1AABB×aabbr→有色,②2AABb×aabb→有色,③1AAbb×aabb→有色,④2AaBB×aabb→有色,⑤4AaBb×aabb→有色:无色=3:1,⑥2Aabb×aabb→有色:无色=1:1,⑦1aaBB×aabb→有色,⑧2aaBb×aabb→有色:无色=1:1,故F3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可能有3种情况,其中皮色为红皮:白皮=1:1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为4/15。‎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2.‎ ‎(1)BbRR BbRr ‎(2)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和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3)60% 20%‎ ‎(4)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 单倍体育种 技术复杂且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常规的遗传题型,结合生物育种,使问题变得多元化。大豆是两性花植物,能够进行自花授粉。组合一中,F1子代表现为:子叶深绿抗病220‎ 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抗病(R)为显性性状。其父本中的抗病为显性纯合,基因型为BbRR;母本基因型为BBrr.。组合二中F1的表现型出现了抗病和不抗病,说明父本的抗病为显性杂合子。同理可推:父本基因型为BbRr,母本基因型为BBrr。组合一中F1浅绿抗病的基因型为BbRr。组合二中F1浅绿抗病为BbRr。让其自交,后代中有(1/4BB、2/4Bb、1/4bb)和(1/4RR、2/4Rr、14rr),但bb在幼苗死亡。所以后代中子叶深绿抗病(3/16):子叶深绿不抗病(1/16):子叶浅绿抗病(6/16):子叶浅绿不抗病(2/16),即为3:1:6:2。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其类型有基因型为BR、Br、bR、br。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可用BR和BR、Br和BR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从而得到BBRR、BBRr基因的抗病植株。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从亲本类型分析,组合一中,其父本,基因型为BbRR;母本基因型为BBrr。组合二中父本基因型为BbRr,母本基因型为BBrr。只有选基因型为BbRR的抗病植株,时间最短。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目的基因的表达,即培育的植株具有病毒抗性,具体的检测方法用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大豆植株和不抗病毒植株,观察比较植株的抗病性。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的方法是正交和反应,观察其表现型。‎ 考点:本题考查此题为常规的遗传题型,结合生物育种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93.‎ ‎(1)中 染色体核型 染色体结构 ‎(2)窄叶 ‎(3)同源染色体 ‎(4)t、tt、Tt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核型。根据图一细胞中9号染色体的异常情况可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2)为了确定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作为父本与正常的窄叶进行测交,如果F1表现型为窄叶,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其遗传图解为:‎ ‎(3)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图二中的t只能来自母本,故Tt是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 ‎(4)若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生成含有1条9号染色体和含有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则植株B可育花粉的基因型有t、tt、Tt三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4.:‎ ‎(1)白花宽叶雌株、红花细叶雄株 ‎(2)基因b的花粉致死或不能产生Xb花粉 ‎(3)aaXBXb × aaXBY ‎【解析】‎ 遗传图解:‎ ‎(4)易位 可以 甲 白花宽叶雌株:红花宽叶雄株:红花细叶雄株=2:1:1‎ 试题分析:‎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红花、宽叶是显性性状,甲的基因型是aaXBXb,乙的基因型为AAXbY,丙2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甲乙丙的表现型分别为白花宽叶雌株、红花细叶雄株、红花宽叶雄株。‎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的原因是基因b的花粉致死或不能产生Xb花粉.‎ ‎(3)杂交后代中aaXBXb比例最高,则两亲本应该都是aa,由于父本不能产生Xb花粉,所以父本只能是XBY(丙),而母本只有甲XBXb,即两亲本组合是:甲aaXBXb×丙aaXBY,遗传图解。‎ 考点: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减数分裂,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较大难度。‎ ‎95.(1)基因的自由组合 毛颖 抗锈病 ‎ ‎(2)TR、Tr、tR、tr 3/16 1/3 (3)160 (4)1/4‎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光颖抗锈病和毛颖不抗锈病个体杂交,F1全为毛颖抗锈病,F1自交,F2出现四种性状:毛颖抗锈病、光颖抗锈病、毛颖不抗锈病、光颖不抗锈病,说明毛颖和抗锈病是显性性状,且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F1的基因型是TtRr,减数分裂能产生TR、Tr、tR、tr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F2中毛颖不抗锈病植株的概率为3/4×1/4=3/16;在ttR 中,纯合子占1/3。‎ ‎(3)F2中,基因型为TTRR的概率为1/16,因此若要得到10株基因型为TTRR的个体,则需要F2有160株植株。‎ ‎(4)光颖不抗病的基因型是ttrr与TtRr杂交,后代出现ttrr的概率为1/2×1/2=1/4。‎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6.(1)Ⅰ ‎(2)AaXbY 6‎ ‎(3)aaXBXB ‎(4)用aaXbY个体对其测交 ‎【解析】(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能发生交叉互换。‎ ‎(2)根据图甲分析可知,A_bb表现为金黄色,即开金黄色花的雄株的基因型有AAXbY或AaXbY;A_B_表现为绿色,因此绿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 ‎(3)某一白花雌株(aaX-X-)与一开金黄色花雄株(A_XbY)杂交所得F1都开绿花(A_XBXb或A_XBY),则白花雌株的基因型是aaXBXB。‎ ‎(4)要确定某一开绿花的雌性植株的基因型,可采用的最简捷杂交方案是用aaXbY个体对其测交。‎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基因突变的原因 ‎97.(1)CCZBZB 1/8‎ ‎(2)1:2,红宝石喉:黄宝石喉:白喉=3/8:3/8:2/8‎ ‎(3)白喉①若无白喉蜂鸟②若出现白喉蜂鸟 ‎【解析】(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红宝石喉蜂鸟的基因型为CCZBZB;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CcZBZb、CcZBW,F2中白喉雌蜂鸟(ccZW)所占比例为1/4×1/2=1/8。‎ ‎(2)由于F1的基因型为ACcZBZb、CcZBW,红宝石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因此子二代中,对于伴性遗传的基因来说,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比例是1:1:1:1,其中ZZ是雄性、ZW是雌性,C_ZB_表现为红宝石色,因此红宝石喉蜂鸟中雌蜂鸟与雄蜂鸟的比为1:2;由于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C_:cc=3:1,雌蜂鸟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型是ZBW:ZbW=1:1,C_ZBW表现为红宝石色,C_ZbW表现为黄宝石色,ccZBW和ccZbW表现为白色,因此雌蜂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宝石喉:黄宝石喉:白喉=3:3:2。‎ ‎(3)由(2)可知,F2中红宝石喉雌蜂鸟的基因型为C_ZBW,只要是cc基因型都表现为白喉蜂鸟,要鉴定F2中任意一红宝石喉雌蜂鸟是否为纯合子,须与白喉蜂鸟交配多次并统计后代表现型,若后代出现白喉蜂鸟,则其为杂合子;若后代无白喉蜂鸟,则其为纯合子。‎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98.(1)矮茎豌豆 高茎豌豆 (2)去雄 授粉(传粉) 套袋隔离 ‎(3)红花 (4)3:1 AA:Aa: aa=1:2:1 性状分离 ‎【解析】‎ 试题分析:(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父本矮茎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即高茎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传粉;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为确保杂交实验成功,应在要在花药未成熟之前进行,其动作要轻、要干净、要彻底去掉雄蕊,操作后还要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3)已知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Aa)播下去后,只表现显性性状,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红花。(4)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F1为杂合子(Aa),F1自交,F2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高茎):Aa(高茎):aa(矮茎)=1:2:1,所以F2代高茎和矮茎之比为3:1。生物体的这种现象称作性状分离。‎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99.(1)AaXBXb AaXBY(注:顺序可颠倒)‎ ‎(2)黑身棒眼雌蝇∶黑身棒眼雄蝇∶黑身红眼雄蝇=4∶3∶1‎ ‎(3)①让F1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 1∶1 2∶1 ②B ‎【解析】‎ 试题分析:(1)F1表现型灰身:黑身=(156+70+82):(50+26+23)=308:99,约为3:1,所以亲本基因型为Aa×Aa,F1雄蝇既有棒眼又有红眼,所以母本为XBXb,雌蝇全是棒眼,所以父本为XBY,综上所述,双亲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2)双亲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中黑身棒眼雌果蝇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雌果蝇产生的配子XB:Xb=3:1,F1中黑身棒眼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雄果蝇产生的配子XB:Y=1:1,所以F2的表现型黑身棒眼雌蝇(aaXBX-):黑身棒眼雄蝇(aaXBY):黑身红眼雄蝇(aaXbY)=4:3:1。‎ ‎(3)根据题意,应让F1中红眼雌果蝇与棒眼雄蝇杂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①如果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则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1:1;②如果是父本棒眼果蝇X染色体缺失,则子代棒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2:1,如图中B所示。‎ 考点:考查伴性遗传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应用能力。‎ ‎100.‎ ‎(1)aabb 4‎ ‎(2)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间接控制性状。‎ ‎(3)① 0 aaBb ② 9 3 1/3 9/16‎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甲可知,无色眼无酶A和酶B,为无色底物,缺乏A基因和B基因,基因型是aabb。猩红色眼有基因A形成的酶A或基因B形成的酶B,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 ‎(2)从图甲信息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合成来间接控制性状。‎ ‎(3)①7深红为A_B_,8为无色aabb,3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则4为aaBb。‎ ‎②6和7都为A_B_,9为aabb,则6和7都为AaBb, F1有 3×3=9种基因型,表现型和比例为9A_B_(深红):3aaB_(猩红):3A_bb(猩红):1aabb(无色)。F1‎ 猩红色眼中纯合子为AAbb(1/4×1/4=1/16)、aaBB(1/4×1/4=1/16),而猩红眼为aaB_(1/4×3/4=3/16)和A_bb(3/4×1/4=3/16),故纯合子比例为(2/16)/(6/16)=1/3。让6号与7号的后代( F1)中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与F1相同,即9深红:6猩红:1无色。‎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01.(1)性状分离 隐性 ‎(2)1/8 Ⅱ-2 二 ‎(3)Ⅲ-1、Ⅲ-3和Ⅲ-4(缺少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系谱图中Ⅱ-1和Ⅱ-2都表现正常,生出患病的Ⅲ-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双亲不具有、子代具有的这一性状是隐性性状。‎ ‎(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的ⅱ区段上,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1/2XBXB或1/2XBXb,Ⅲ-4的基因型是XBY,因此,Ⅲ-2和Ⅲ-4交配,所生小羊表现该性状的概率是1/2×1/4=1/8;若Ⅲ-1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由于Ⅲ-1是患病的,因此基因型是XbXbY,Ⅱ-1是正常的公羊,基因型为XBY,因此Ⅲ-1的XbXb来自Ⅱ-2,由于Ⅱ-2的基因型为XBXb,则一定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含有b的X染色体没有分开造成的。‎ ‎(3)图乙中iii区段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性状的遗传表现为患病的雄性个体的父本和子代的雄性个体都是患者,没有雌性个体患者,因此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乙的ⅲ区段上,依照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和Ⅲ-4。‎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02.‎ ‎(1)常 X 隐 ‎(2)AaXBY AaXBXb或AAXBXb ‎(3)1/24‎ ‎【解析】‎ 试题分析:‎ ‎⑴Ⅱ1和2号正常,生出Ⅲ2患甲病的男孩,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Ⅰ1患甲病的女性生出正常的男孩,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Ⅲ3和4号正常,生出Ⅳ3患乙病男孩,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同时根据题中信息Ⅲ4没有乙病基因,因此乙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⑵Ⅱ1没有乙病且能生出患甲病的孩子,说明其基因型是AaXBY;根据Ⅱ1和2控制甲病的基因型都是Aa,可以Ⅲ3控制甲病的基因型是AA或Aa,同时Ⅲ3没有乙病,但能生出患乙病的男孩,说明基因型是XBXb,因此其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⑶Ⅲ3的基因型2/3AaXBXb或1/3AAXBXb,Ⅲ4的基因型是AaXBY,因此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为2/3×1/4×1/4=1/24。‎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103.‎ ‎(1)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 ②CTCTGA 不能 ③靶细胞缺乏相应的受体 ‎(2)5/16 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由于产生了突变系肥胖小鼠,所以要确定其遗传方式,需要将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小鼠进行正反交,并根据后代表现型进行判断。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说明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由于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所以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检测该激素。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为CTC、CGA,其一个C被T替换,转录后形成终止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为UAA或UGA或UAG,所以替换的是CGA中C→T,替换后的碱基序列为CTCTGA,这种突变能使基因的翻译终止,但不会使转录终止。‎ ‎③由于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说明不缺激素,而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受体。‎ ‎(2)根据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显性基因越多,体重越大。由于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含有两个显性基因,且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5/16(1AABB、2AaBB、2AABb);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3)由于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进化及变异等知识。‎ ‎104.(1)常 隐性 X 隐性 (共4分)‎ ‎(2)AaXBXb AaXBXb或AAXBXb(答对一个给1分,共2分)‎ ‎(3)2/3 (4)1/4 (5)1/202‎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系谱图显示:男性Ⅲ4表现正常,据此推知: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Ⅲ3和Ⅲ4均表现为正常,其儿子Ⅳ2和Ⅳ3为乙病患者,据此推知:乙病属于隐性遗传,再结合题意“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进一步推知: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只研究甲病,Ⅱ1和Ⅱ2均表现正常,其儿子Ⅲ2为甲病患者,由此说明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进而推知,Ⅲ1和Ⅲ3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若只研究乙病,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XBXb,因表现正常的Ⅱ1的基因型为XBY,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据此可推知,Ⅲ3的乙病致病基因只能遗传自Ⅱ2,而Ⅱ2却表现正常,说明Ⅱ2的基因型为XBXb;若将甲、乙病综合在一起研究,综上分析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3)Ⅲ1表现正常,因此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因其父母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Ⅲ1有可能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再结合对(2)的分析可推知,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4)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Ⅲ3和Ⅲ4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据此推知Ⅳ1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XBY)结婚且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1/2×1/2XbY=1/4XbY。 ‎ ‎(5)由“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可推知,a的基因频率=1/100,A的基因频率=1—1/100=99/100,进而推知,在人群中的基因型频率AA: Aa=99/100×99/100:2×1/100‎ ‎×99/100=99:2,所以,在人群表现型正常的个体中,Aa=2÷(99+2)=2/101。依题意可知父亲患甲病但本人健康的女性,其基因型为Aa,该女性与人群中一个健康男性结婚,因该男性是Aa 的概率为2/101,所以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2/101×1/4aa=1/202aa。‎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05.(1)Aa (2)1/4 (3)AA或Aa 2/3 1/6‎ ‎【解析】‎ 试题分析:(1)Ⅱ1表现正常,但其儿子Ⅲ1患病,推测Ⅱ1基因型是Aa。‎ ‎(2)Ⅱ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Aa,如果再生育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患白化病即aa的概率是1/4。‎ ‎(3)Ⅲ2表现正常,可能的基因型是1/3AA或2/3Aa,若他与一女患者(aa)婚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孩概率是2/3×1/2×1/2=1/6。‎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熟练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系谱图的问题。‎ ‎106.(1)常 显 (2)aa XB XB或aa XB Xb (3)AXB,AXb,aXB,a Xb (4)1/6 7/12‎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对于甲病而言,有种生无,是显性遗传病。再看第一代中父亲是患者,女儿不一定使患者,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那就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2都是杂合子Aa对于乙病,无中生有,是隐性。且2号无致病基因,那么肯定不是常染色体遗传,就是伴X隐性。那么1号AaXBXb ,Ⅰ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AXB,AXb,aXB,a Xb,2号AaXBY 。Ⅱ4两病都不患,可能的基因型是aa XB XB或aa XB Xb。3号已经是甲病患者AA可能性是1/3,但是她不患乙病,是XBXB可能性是1/2(因为已经知道她是女性,所以只可能是XBXB或者XBXb),所以纯合子概率就是1/3*1/2=1/6。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2/3,不患乙病的概率为7/8,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7/12。‎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会判断遗传病的种类判断。 ‎ ‎107.(8分,每空1分)(1)基因突变 (2)①常 隐 ②Aa Aa aa ③A a 1/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囊性纤维病的发病机理是“模板链上缺失AAA或AAG三个碱基”,故该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2)①根据图一,正常的双亲生出一患该病的女儿,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由该病的遗传方式可知,图一中父亲、母亲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患病女孩的基因型为aa;③图二中,由于F1女孩正常且其母亲患病,故该正常女孩基因型为Aa,其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是A.a;若她(Aa)与患病男性(aa)结婚,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的来源、遗传方式的判断及遗传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108.(每空2分,共10分)‎ ‎( 1)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伴X隐性遗传病    (2)AaXbY   aaXBXb    (3)7/32‎ ‎3/32+1/8=7/32.‎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和患病概率的计算。由图示看Ⅱ-2病而I—1‎ 未病(男病女未病),排除是伴X显性遗传病,Ⅱ-3病而Ⅲ-5未病(女病男未病),排除是伴X隐性遗传病,同时显然也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那么只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乙病由I-1、I-2无乙病生出Ⅱ-2患乙病的(无中生有),判断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同样如果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4为携带者,有致病基因,所以判断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进一步较易推断出Ⅱ-2的基因型是AaXbY,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Ⅲ-2的基因型AaXBY, Ⅲ-3的基因型是1/2AaXBXb或1/2AaXBXB,这样分以下两种情况:①Ⅲ-2(AaXBY)与Ⅲ-3(1/2AaXBXb)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1/2×1/4×3/4=3/32②Ⅲ-2(AaXBY)与Ⅲ-3(1/2AaXBXB)生出正常的孩子的不完整的基因型为aaXB_,概率是1/2×1/4×1=1/8,所以二者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32+1/8=7/32。‎ 考点:通过遗传系谱图考察了遗传病方式的判断和患病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09.‎ ‎(1)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2)花药离体培养 抑制纺锤体形成 减数分裂(或e) (3)1/3  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试题分析:⑴根据育种过程可知,A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是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⑵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⑶在杂交育种中,F2中符合要求的无芒抗病(aaBB)的概率为1/3;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0.(1)单倍体育种 (2)杂交育种 (3)诱变育种 (4)多倍体育种 (5)诱变育种 ‎(6)基因工程 (7)细胞工程 ‎【解析】‎ 试题分析:(1)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新品种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2)经过杂交、自交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是杂交育种。‎ ‎(3)用射线诱变处理培养新品种的方法是诱变育种。‎ ‎(4)无子西瓜运用染色体变异,最终得到的是三倍体,属于多倍体育种。‎ ‎(5)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常用的是诱变育种。‎ ‎(6)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到细菌体内的技术是基因工程。‎ ‎(7)离体组织培养是在细胞水平操作属于细胞工程。‎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111.(1)X 隐 ‎(2)XBXB或XBXb 1/4‎ ‎(3)AaXBXb 3/8‎ ‎【解析】(1)根据系谱图无中生有科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所以可判断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Ⅱ3基因型为XBY,Ⅲ8基因型为XbY,所以Ⅱ4的基因型为XBXb,所以Ⅲ7基因型为XBXB或XBXb。若她与正常男子结婚生了患病的孩子则其基因型为XBXb,后代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3)如果Ⅲ8个体同时患有白化病,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4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若Ⅱ3和Ⅱ4‎ 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3/8。‎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112.(1)显 常 (2)1/2 (3)产前诊断(绒毛细胞检查)‎ ‎(4)GGTACA C→A 精氨酸 丝氨酸 (5)结构和功能 ‎【解析】(1)遗传病系谱显示:Ⅱ-4的丈夫正常,女儿有病,因此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为患者,其妻正常,儿子有病,所以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又因为该病显示出代代相传的特点,据此推知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显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 ‎(2)若与遗传系谱图相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若Ⅲ—1的基因型为AaXBY,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二者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Aa×3/4(1/4XBXB+1/4XBXb+1/4XBY)+1/2aa×1/4XbY=1/2。‎ ‎(3)分析遗传病系谱可知,Ⅴ—1有可能携带有致病基因,所以要了解Ⅳ—1与Ⅳ—2的后代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并对Ⅴ—1做产前诊断。‎ ‎(4)依据曲线代表的含义和图中峰的顺序可知:该家族正常人的基因非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GGTACA。正常人箭头处碱基为C,而患者则突变为A,即患者的基因在“↓”所指位置处碱基发生了C→A改变。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密码子由CGU变为AGC,导致由其合成的肽链上原来对应的精氨酸变成丝氨酸。‎ ‎(5)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细胞膜上K+通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血钾浓度降低,最终不能引起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导致肌无力。‎ ‎【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生物变异。‎ ‎113.(1)Ⅰ3或Ⅰ4 (2)常 隐 (3)1/6 ‎ ‎(4) AAXBY AAXBX B 仅患乙病的女性 5/12 (5)遗传咨询 ‎【解析】(1)Ⅲ-14是男性,X染色体来自其母亲Ⅱ-9,Ⅱ-9的2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即Ⅰ-3和Ⅰ-4,因此Ⅲ-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中的Ⅰ-3或Ⅰ-4。‎ ‎(2)由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3)对于甲病来说,Ⅲ-11及其双亲表现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兄弟,因此Ⅲ-11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是2/3,图2中Ⅲ-15基因型的基因型为AA,因此Ⅲ-11与一个和图2中Ⅲ-15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女子结婚,他们的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AA=2/3×1/4=1/6。‎ ‎(4)Ⅲ-11是男性,X染色体上不含有致病基因,因此后代的女性都正常,Ⅲ-15是女性,X染色体上含有致病基因,其儿子可能患病,因此Ⅲ-11与Ⅲ-15结婚,若A卵与e精子受精,发育出的Ⅳ-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是AAXBY;由于精子B、e是由同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基因型互补,因此e的基因型为AXB,B精子的基因型为AXB,因此,如果A卵与B精子受精,则发育出的Ⅳ-17的基因型是AAXBXB,表现型是只患乙病的女性。患乙病的概率为1/2,则不患病的概率为5/6×1/2=5/12。‎ ‎(5)采取遗传咨询措施,可估计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有:‎ ‎1、减数分裂是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伴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子细胞基因组成一般相同。‎ ‎2、遗传图谱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如图所示:‎ ‎;‎ ‎;.‎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 ‎③特点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余男性;‎ 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余女性;‎ 常染色体:男女患者比例相当。‎ ‎2、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的种类及特点 遗传病 特点 病例 常染色体显性 ‎①代代相传;②发病率高;③男女发病率相等 多指、高胆固醇血症 常染色体隐性 白化、苯丙酮尿症 ‎①可隔代遗传;②发病率高;③近亲结婚时较高男女发病率相等 X染色体显性 ‎①连续遗传;②发病率高;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④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 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X染色体隐性 ‎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③女性患者父亲、儿子都是患者 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 ‎①患者为男性;②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 耳郭多毛症 ‎114.‎ ‎(1)②等量生理盐水 ④血细胞计数板 ⑤a.在“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 b.“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应改为“振荡摇匀后,从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 ‎(2)①对照 单一变量 ②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3)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 A、C、D、F、H ②间 ③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 试题分析:‎ ‎(1)②实验设置应遵循对照原则,所以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等量的生理盐水,和前4只试管进行对照。‎ ‎④进行细胞计数时需要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所以从震荡摇匀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细胞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⑤分析实验步骤可知,在操作过程中有乙处错误:在“冰箱中”应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 ‎(2)①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②从图中试验数据可知,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3)①通常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可能有:紫外线属于物理致癌因子,A正确;甘油不属于致癌因子,B错误;肝炎病毒属于病毒致癌因子,C正确;煤焦油及其衍生物苯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正确;葡萄糖不属于致癌因子,E错误;尼古丁属于化学致癌因子,F正确;丙酮酸不属于致癌因子,G错误;核辐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H正确;故通常能够引起基因改变的因素可能有A、C、D、F、H。‎ ‎②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实质上干扰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③已知一小鼠癌变前基因型为AABB,现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癌变后小鼠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考点:本题考查癌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15.(1)①2 aabb ②3 8/9 ③黑 aaBB、aaBb ‎(2)①A(2分) 显(2分) ②黄鼠∶灰鼠∶黑鼠=2∶1∶1(2分)③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2分)‎ ‎【解析】(1)①由实验一可知,两对基因控制的F2为9:3:4(9:3:3:1的变式),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A/a 和B/b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F1为灰色,F1自交后代分离比为9:3:4,所以F1基因型为AaBb,有色物质2为灰色,有色物质1为黑色,又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所以基因I为B,基因Ⅱ为A。A_bb,aabb为白色,aaB_为黑色,亲本中甲应该为AABB,乙为aabb,丙为aaBB;‎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外皆为杂合子,杂合子比例为8/9;‎ ‎③由①解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色,实验二中,亲本乙为aabb,丙为aaBB,F1全为黑色,F1为aaBb,F2中aaB_(aaBB、aaBb):aabb=3:1,所以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 ‎(2)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只有显性突变才能表现性状,F1黄鼠随机交配后代出现3黄鼠:1黑鼠,所以黄色性状应由A基因显性突变形成,本解析中用A1表示,丁基因型为A1ABB;‎ ‎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BB:A1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 ‎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内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而某个次级精母细胞含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应该是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的结果。‎ ‎【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 ‎116.(1)常 X 自由组合 假说演绎 (2)aaXbXb AAXBY (3)6:2:1 2/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现有一只白色雌鼠与一只灰色雄鼠两亲本杂交,F1为灰色雌鼠和黑色雄鼠。F1雌、雄鼠交配后,F2中灰色:黑色:白色=3:3:2”可以推出基因型为aa—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A-B-表现为灰色,基因型为A-bb表现为黑色。(1)根据题意“现有一只白色雌鼠与一只灰色雄鼠两亲本杂交,F1为灰色雌鼠和黑色雄鼠”,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的雄鼠为XaY,一定为白色,不符合题意,所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毛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定律相关内容是由孟德尔运用科学研究中的假说演绎法研究得出的。(2)(3)根据“现有一只白色雌鼠与一只灰色雄鼠两亲本杂交,F1为灰色雌鼠和黑色雄鼠。”可以推出亲本雌性的基因型为aaXbXb,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AXBY,F1雌鼠的基因型为AaXBXb,雄鼠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F2中灰色雌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 AaXBXb,雄鼠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让上述F2中灰色雌、雄鼠随机交配,出现白色(aa--)的几率为2/3×2/3×1/4=1/9,出现黑色(A-XbY)(1-1/9)×1/2×1/2=2/9,所以出现灰色的几率为1-1/9-2/9=6/9,所以产生的子代中灰色:黑色:白色=6/9:2/9:1/9=6:2:1,子代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3+1/2×2/3=2/3。‎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17.(1)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眼白化病 ‎(2) 5/6 (3)aaXBXB或aaXBXb 100% (4) 1/2 100% (5)产前诊断 ‎【解析】试题分析:(1)Ⅱ5与Ⅱ6表现正常,其女儿Ⅲ12患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Ⅲ12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Ⅱ-7 男性患者,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眼白化病。‎ ‎(2)Ⅱ4患甲病为aa,则表现正常的双亲Ⅰ1和Ⅰ2都是Aa,Ⅱ81/3AA、2/3Aa。只考虑色盲,Ⅱ7为Xb Y,则表现正常的双亲Ⅰ1为XBXb,Ⅰ2为XBY,所以Ⅱ81/2 XBXB、1/2 XBXb。故Ⅱ8为纯合子的概率1/3×1/2=1/6,所以是杂合子概率为1-1/6=5/6。‎ ‎(3)Ⅲ12的基因型为aaXBX_,由于Ⅱ5为1/2AaXBXB、1/2 AaXBXb,Ⅱ6为AaXBY,所以Ⅲ1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由图可知,Ⅲ9与Ⅲ10的基因型都为A_XBX-,由于Ⅱ3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Ⅲ9与Ⅲ10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1/2。Ⅲ13与Ⅲ14为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 ‎(4)Ⅲ9的基因型5为1/2AaXBXB、1/2 AaXBXb,由于Ⅱ5为1/2AaXBXB、1/2 AaXBXb,Ⅱ6为AaXBY,所以Ⅲ13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子女只患一种病即只患甲病或只患乙病,先考虑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则后代有1/6患病,5/6正常;再考虑色盲,后代有1/8患病,7/8正常,所以只患一种病概率:1/6×7/8+5/6×1/8=1/4,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1/6×1/8=1/48。‎ ‎(5)基因诊断的主要原理是DNA分子杂交,基因诊断等手段,可以对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进行产前诊断。‎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遗传推断及概率计算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18.(8分,每空2分)‎ ‎(1)AaBB、Aabb、AABb、aaBb (2)抗寒晚熟 F2(或子二)‎ ‎(3)原因:F1代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与不正常的两种配子;正常配子相互结合产生正常的F2代;不正常配子相互结合、正常配子与不正常配子结合产生不正常的F2代 ‎【解析】(1)在研究早熟(A)对晚熟(a)、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说明“某亲本”的基因型中,有一对基因杂合,另一对基因纯合(可以是显性纯合子或者是隐性纯合子),所以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2)位于叶绿体DNA上的基因是通过母本遗传给子代,表现为母系遗传。已知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aa)与不抗寒早熟(AA)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抗寒晚熟的个体作母本,得到的F1代全部为抗寒早熟,但早熟为杂合子(Aa),所以该纯合的抗寒早熟(AA)个体最早出现在F2(或子二)代。‎ ‎(3)依题意可知:一株蓝粒小偃麦的籽粒变为白粒,是由于其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引起,若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较正常植株少了一条染色体,因此F1代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与不正常(缺少一条染色体)的两种配子;正常配子相互结合产生正常的F2代;不正常配子相互结合、正常配子与不正常配子结合产生不正常的F2代。‎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细胞质遗传、减数分裂。‎ ‎119.(1)相对 显 Aa、aa (2)两 AA 1/4‎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解析】(1)由相对性状的定义“同一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可知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指的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实验2,F1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判断F1即长刚毛是显性性状。实验一是一个测交实验,因此①、②基因型依次为Aa与aa。(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腹短胸短)不同的表现型有腹长胸短与腹长胸无2种。因为胸无占1/3,因此③基因型为AA,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1/4。(3)第二问中确定胸无的基因型为AA,而果蝇S基因型为Aa,由此推测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考点定位】分离规律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具体涉及有显隐性状的判断;亲子代基因型的推断;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出现概率等问题,都比较常规。‎ 解答该类型试题时,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一般情况下,如果题目没有特别限定时,只有题目给出“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无”的这样信息的前提下才能确定显隐性,否则只能用假设演绎的方法去分析哪种表现型是显性的可能性更大。②在进行基因型或表现型推断时,只有熟悉涉及一对等位基因的几种交配类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即AA×AA→AA、aa×aa→aa、AA×Aa→1/2AA+1/2Aa、Aa×Aa→1/4AA+1/2Aa+1/4aa),才能弄懂新情境下到底发生的是哪种交配类型,进而将理论推出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和题目所给的比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新情况产生的原因(如致死)进行大胆的推测。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