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优化方案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
城市与城市化 (时间:40分钟 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天津河西二模)下图为世界某特大城市20世纪下半叶工厂数量及分布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城市布局合理,由上图可判断,符合该城市的主导风向应如下图中的( ) 2.由该城市工厂的变化得出( ) A.工厂的布局变化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反映 B.工厂的布局变化是该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C.工厂的数量变化导致了该城市逆城市化现象 D.工厂的数量及分布变化减轻了城市的环境压力 解析:第1题,图中工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方位,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工厂一般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依此分析,若该城市工厂布局合理,则主导风向可能为东南风和西北风,故C项正确。第2题,该城市中心区工厂不断向城市郊区转移,可能是城市中心区地租上涨、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导致的,最终使中心区发展为商业中心,工厂转移到郊区,这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反映。 答案:1.C 2.A 3.(2016·广东茂名一模)读新商业空间区位类型示意图,如果规划建设一个大型的仓储式商场,则该商场适宜建在( ) A.郊区新城 B.城市边缘区 C.城乡结合部 D.城市核心区 解析:选C。图中城乡结合部连接市中心和郊区新城,具有市场优势,同时此处地价要低于市中心,具有成本优势,故适宜建设大型仓储式商场。 4.(2016·广东茂名一模)下图所示各区最适宜居住的是( ) 解析:选C。C图显示盛行风为西南风,图中工业区位于偏东方位,居住区位于西部,同时二者之间还有绿化带隔开。这样居住区不会受到工业区的大气污染,大气环境较好,最适宜居住。 5.(2016·浙江绍兴模拟)下图为1990~2012年我国某特大城市主城区居住用地面积在各环线圈内的比例变化统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①经济发展和人口驱动 ②空气质量改善 ③基础设施建设 ④产业结构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从图中可看出,1990年至2012年间居住用地不断向城市外围迁移,体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这与城市郊区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以及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有关。 (2016·山东日照一模)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为加强新区建设,将新建居住地、公路线各一处。有居住地B1、B2、B3和公路L2、L3作为选址方案。据此,完成6~7题。 6.新建住宅区和公路线的最佳组合是( ) A.B1、L2 B.B3、L2 C.B2、L3 D.B3、L3 7.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 B.为改善城市环境设置了基本农田 C.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下风向 D.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 解析:第6题,图中B1占用耕地,不合适;B2距城区较远,两面被铁路包围,易遭受噪声污染;B3位于工业区的上风向,邻山、邻湖,环境较好,最适宜建住宅区。L2占用耕地,从市内穿过,易造成市内交通拥堵;L3不占用耕地,且从城市外缘经过,不影响市内交通,同时又连接规划的居民点B3,故最适宜修建公路线。第7题,该地北部、东部为丘陵地形,城区布局空间较小,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若工业区集中布局,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将会加大环境压力,故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图中显示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东北部,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该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和河流影响较大。 答案:6.D 7.A 城市居民出行耗时多少与出行工具和路程有关。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出行方式耗时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城市( ) A.出行距离与耗时呈正相关 B.公交出行速度最快,耗时短 C.步行出行速度慢,耗时长 D.距离在4千米内最适宜骑自行车出行 9.为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出行效率,该城市应( ) A.快速发展地铁、轻轨等高速交通方式 B.优先保障城市公交线路畅通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D.大力增设红绿灯等交通管理设施 解析:第8题,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三种不同出行方式耗时均逐渐增加,故A选项正确;据图可知,距离在4千米内,公交出行耗时最长,步行耗时最短,其次是自行车出行,故B、C、D选项错误。第9题,地铁的建设需要考虑各地区的地质条件,而轻轨会占用大量城市用地,且对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缓解效果不大,故A选项错误;优先保障城市公交线路的畅通,会加大其他出行方式的困难,且在市中心附近公交车耗时多,故B选项错误;红绿灯等交通管理设施可以使交通有序进行,但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设置,大力增设并不合理,故D选项错误;采取放射状道路与环形路相结合、建设高架桥、过境线路不穿过市区等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居民出行效率。 答案:8.A 9.C (2016·济南二模)据腾讯公司披露,2014年4月11日20时,约有2亿人同时QQ在线。根据在线数据形成如下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图中QQ在线数据分布规律大致相同的是( ) A.矿产资源 B.年降水量 C.人口密度 D.农业类型 11.有利于图中数据分布趋衡的合理措施是( ) A.推进西部城市化的发展 B.加快西部人口自然增长 C.促进东部基础设施建设 D.加强东部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第10题,我国的人口分布大致是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少。图中显示的QQ在线数据,显然与人口密度分布大致相同;而我国的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矿产资源的分布不具备东多西少的分布规律;农业类型的形成与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均有关系。所以C正确。第11题,图中数据显示中东部地区QQ同时在线人数多,是因为中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要想改变这种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应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缩小东西部差距。如果西部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会影响西部经济发展。所以A正确。 答案:10.C 11.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6·上海市十二校联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4分) 2015年4月,国家环保部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的十个城市(如图)。监测结果显示,所监测的74个城市中仅有海口、拉萨、惠州、舟山四个城市完全达标。 (1)描述图中空气质量较好和较差城市的分布规律。(6分) (2)简析海口、拉萨空气质量达标的原因。(10分) (3)试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角度简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措施。(8分) 解析:第(1)题,读图,结合图例从我国不同方位、海陆位置、地形区差异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第(2)题,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区域自净能力。第(3)题,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角度提高城市空气质量,首先应尽量减少大气污染企业对城市的污染,再就是提高城市污染物的扩散和净化能力。 答案:(1)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高原地区。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 (2)海口地处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利于净化大气;风力较大,空气流动性好,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重污染企业较少。拉萨地处高原,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工业发展较为落后,污染物排放量少。 (3)将污染大气的企业外迁;大气污染企业避开盛行风上风向,或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市规划保留入城的“通风口”,便于污染物扩散;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净化空气。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下图为某城市1960~2010年人口和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材料二 下图为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水资源情况统计图。 (1)据材料一分析该城市50年间人口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6分) (2)材料一中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这种现象对该市郊区农业发展有何影响?(8分) (3)据材料二分析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8分) 解析:第(1)问,读图可知,该城市50年间非农业人口整体呈增加趋势,城市人口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大。第(2)问,根据第(1)问的解析,可判断材料一中的现象为城市化,这种现象会大量占用郊区农业用地,使郊区非农业生产活动不断扩大。第(3)问,读图可知,在降水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城市中心区地表径流量大于郊区而地下径流量小于郊区,说明城市易形成内涝。治理措施可以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等方面阐述。 答案:(1)非农业人口整体呈增加趋势(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大,耕地面积减小。 (2)城市化 影响: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小,蔬菜、花卉、养殖等产业的比重增加,耕地面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减少。 (3)问题:城市建筑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小;地表汇水速度加快,地表径流量增大,易形成城市内涝。 措施: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