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优秀作文报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高考优秀作文报告

全国III卷 题目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高考场上写高考 贴近考生有新意 ‎ 201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Ⅲ的作文题目可以看作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语中的“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就是“任务”。副标题的要求,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也许高三师生并没有把副标题的训练当成重点,但是这个要求却并不生僻,也不偏、难、怪,因为考生对副标题还是比较熟悉的。如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副标题是常常出现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的原文就有副标题一一“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副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一篇文章的精神、主调。主标题体现文章的内涵,正副相结合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另外,主标题和副标题应该各自单独成行,副标题前应该有破折号。如果文章和主标题没有任何关联,会造成文不对题的后果,缺少标题扣2分,但如果文不对题被暗扣的可能就不止2分了。此外,“我看高考”和“我的高考”这两个副标题,要求考生紧紧围绕“我”和“高考”这两个关键词来审题立意、构思成文。“看”“的”体现文体要求,“看”可以考虑论述类文本,“的”可以写成记叙抒情类文体,如果考生没有领悟到文体要求这一层,可能会造成文体混乱,以至于分数被打压。‎ ‎ 本道作文题的材料由四句话组成,这四句话构成了一个整体,其中既有观点,也有论据。‎ ‎ 第一句话是引入,关键词是“恢复高考”,表示我国的高考曾经一度中断,是邓小平亲自主持恢复的。另一关键词是“40周年”,往回推算是1977年,那年的高考在“文革”后 的拨乱反正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国家和时代的一个拐点。‎ ‎ 第二句话说高考的目的、意义和成就,这句话是升格作文立意的关键。人才选拔与国家昌盛、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甚至可以联系古代文化常识复习中反复提及的“科 举考试”。‎ ‎ 第三句话由大到小,由国到家,由集体到个人,这句话是增加作文厚度与温度的关键。考生联系亲人、朋友,或自己的高考经历,都可以写出比较有内容和情怀的文章。能在文中体现家国情怀,是不错的选择。‎ ‎ 第四句话“想当年”“看今天”则是涵盖古今、包罗个人与国家的句子,是张扬考生个性的关键。考生可以从反面假设去思考“如果没有高考”,时代和个人会怎样。‎ ‎ 仔细分析要求语中的两个副标题,可以确定两个立意方向。“我看高考”,一个“看”字,就要求考生对高考有看法和评价,文体选择应该是论述类。要“看”‎ 到高考之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价值:对于国家来说,有助于选拔人才;对于社会来说,有助于各阶层流动,进而推进社会进步和促进公平竞争;对于家庭来说,有助于整个家庭命运的改观;对于个人来说,有助于其知识与能力素养的提升。当然,材料只是展示了高考的正面意义,并没有提及如影相随的负面效应,但是作为考生,还是应以建设性的积极立意为稳妥。‎ ‎“我的高考”则是以记叙性的文体为主。内容上要注意一定是“我”的高考,而不应该是别人的,更不应该是古人的。文学性强,文字优美、描写生动、富有审美意蕴的文章更容易打动阅卷老师。可以记叙自己的高考故事,辅以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敢说真话、抒真情,以情动人则是获得高分的不二法门。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思,表达上要注意技巧的使用,如景物渲染、语言对话等等。思路一定要清晰,过分含蓄委婉的表达,可能会费力不讨好。‎ 四川省 阅卷实录 今年四川省的高考语文阅卷场仍然设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 ‎ 2017年6月10曰,阅卷老师报到。阅卷老师到学科组报到时,需要出示身份证、职称证(教师资格证)、单位介绍信、照片等以核实评卷者身份,然后领取工作证、饭卡和相关资料。非成都市五城区的教师可以凭借工作证、身份证领取评卷住宿卡。阅卷老师进入宿舍大门需要出示工作证。宿舍楼下,有安保人员执勤。‎ ‎ 6月11日,阅卷老师集训、试评。6月12日上午考核,下午正式阅卷。6月18日阅卷结束。‎ ‎ 这次参与作文阅卷的老师,由近260名中学一线教师和大学教师组成,被分为13个作文阅卷小组。其中,中学教师必须是连续任教三年以上并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高中专任教师;高校教师必须有相关学科三年以上教学、教研经验和一定的评卷经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而阅卷组组长则要求具有七年以上教学、教研经验,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高校本科教师担任。‎ ‎ 评卷开始前,评卷场组织全体评卷教师进行保密、评卷规定、评卷程序、网上评卷操作等培训。培训结束后还组织了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参加评卷工作。阅卷老师每次进评卷场都需要凭本人评卷工作证,无证人员不得擅自进入。‎ ‎ 今年高考作文仍由两位老师同时评阅,和上一年一样,系统设定的阈值仍为5分,即两位老师所打分数的分差超过5分,系统会自动把试卷发给第三位老师评阅。最终,取其中两个较接近的分数的平均分。此外,作文错别字仍是错一字扣1分,以3分为扣分上限。另外今年新增“副标题”的要求,缺副标题扣1分。不过今年考生答题用字都较为规范和谨慎,未出现“火星文”和“异体字”等。‎ ‎ 今年54分以上的高分作文有700篇左右,其中包括14篇满分作文。而低分作文与零分作文亦有不少。作文得零分的原因,主要是有的考生一个字不写,交空白卷。作文得低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考生将原材料照抄一遍,或将前面的阅读题文章拼凑起来;更有考生在作文中辱骂自己的语文老师等。‎ ‎ 高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已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很多人情感的传承。这道作文题看起来容易,但要写出深度是有难度的,考生虽然有话说,但不容易说好。另外考生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等来选择副标题。‎ ‎ 从宏观上讲,题目希望全社会都能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思考和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并借此思考继承传统与时代创新发展等重大问题。从微观上看,该题着力引导考生要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的发展,激励当代青年树立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大业的观点。‎ 本次作文仍为考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即“我的高考”与“我看高考”‎ ‎。在两个选择中,又暗含对高考评价的任务驱动型写作倾向。我的高考,萤情,应写出所处的时代发展背景,反映出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等,表达个人的感悟、体验,反映出时代风貌。学生可以回忆过去的学习、生活,思考如何面对高考,如何规划人生,既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事明理,发表议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构思立意:1·回忆冲刺高考的酸甜苦辣,品味人生;2.结合个人高考梦想与家庭梦想的关系,谈体验感悟;3.从我的高考切入,延伸到人生的各种考试,谈人生的价值;4.结合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谈意志品质、精神修养等;5.结合个人心灵成长历程与高考过程的关系,谈人生顿悟。 ‎ 我看高考,重理,应站在高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来思考。主要让考生以成人的角度来正视、看待国家的选拔考试。考生应围绕高考来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文体以议论为主。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谈:1.高考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学生成才;2.高考选拔与人才培养的关系;3.高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4.高考制度取得的成就和影响;5。理性看待高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并体现出对当下和未来的价值取舍。‎ 今年四川高考作文的平均分为44.89分。‎ 有的考生只谈高考本身,缺少主体“我”,没有将“自我”融进写作过程中,缺少自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作文内容面面俱到,但显得空泛,没有直逼与“高考”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不扣材料,特别是没有扣住“高考”这个关键词。还有的考生问题意识不明显,没有抓住任务驱动型写作的实质精神,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例如仅局限于谈“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没有将“科举”与“高考”结合起来;写作过程没有层次性、梯度性,缺乏深度,总是围绕“科举”绕来绕去,没有将“高考”的历史命运与现在、未来的价值体现及创新发展结合起来,缺乏远见和发展意识。‎ 另外,有些作文中根本没有出现“高考”,仅仅谈自己的学习或成长历程,或者空谈“勤奋”“汗水”“成功”等。有的考生从“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一句出发,谈无数人、无数家庭的辛酸奋斗史,片面地批判高考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充满了负能量,没有注意客观辩证地认识高考,观点片面偏激,得分很低。在写作时,我们既要承认高考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地方的应试教育现象较严重等,也要肯定高考取得的巨大成就,理性地思考,做到不偏不倚,以彰显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富有责任感、使命感。‎ 鉴于此,在写作过程中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 ‎1.紧跟时代脉搏。201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恢复高考,尊重人才,对于教育,甚至对于整个国家的历程都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2017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时代热点。再加上高考关乎整个社会发展,2018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对于2017年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社会热点。‎ ‎2.注重现实介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写作需要关注与“高考”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比如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和人才的选拔等,从中观察社会,深入思考,探究事物发展的趋势及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因此,写作时需要考生贴近现实,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命运,对当前社会现实做深入理解和逻辑分析。‎ ‎3.解决实际问题。该类写作要求考生始终围绕“高考”进行,关注主体“我”,同时结合当下社会实际,明确观点,就事论事,缘事析理,将“高考”的历史命运与现在、未来的价值体现及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提出解决办法,以完成特定的指令性任务。‎ ‎4.注重“我”的意识。“高考”是主体事件,而“我”则是或真实或虚拟的参与者,将“我”融进写作过程中,由“我”来评论“高考”发展过程的得与失。‎ ‎5.树立读者意识。写作中对问题的思辨分析,最终将由“他者”来进行分析与评价。因此在写作中,考生需要适时挑起“话题”,吸引“读者”兴趣。‎ 在备考2018年高考作文时,考生一定要紧跟时代脉搏,密切关注社会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提出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完成特定的指令性任务。同时,加强思维训练,以写出较有深度的文章。在行文过程中要结合材料,要有扣题意识,尽量多地回扣材料的关键词。不要存侥幸心理,以为随便准备几篇文章就可以应对高考作文,而要做好充分准备。‎ 评分标准 项目 等次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基 础 等 级 内 容 ‎20‎ 分 ‎(20~17分)‎ ‎(16~12分)‎ ‎(11~7分)‎ ‎(6~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球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 结构基本完整 ‎ 语言基本通顺 ‎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发 展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较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补充说明:‎ ‎1.能综合材料内容以及含意,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分析,有自己的判断和辨别,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观点鲜明,特征突出,表达有特色,注重细节,引用贴切,可在54分以上判分,酌情判以高分,甚至满分。‎ ‎ 2.能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内容兖实,有特点,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对材料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观点明确,可在4、8分至54分区间内进行判分。‎ ‎ 3.能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有物,言之_有序,结构完整,有特征,语言清晰流畅,可在42分至48分区间内进行判分。‎ ‎ 4.能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现实生活,有自己的相应思考,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即便内容不够充实,特征也不鲜明,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好,可在36分至42分区间内酌情判分。‎ ‎5.能基本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文体特征不够鲜明,内容不充实,特征不突出,表达能力不够好,可在36分以下判分。‎ ‎6.如果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而仅就“勤奋”“汗水”“成功”等进行概念化写作的,如若以格式化、模板化乃至套路式进行文章构思的,如若过分注重言语的外在粉饰,而在文章内容上显得漂浮的,即便有内容、有特点、有较好的表达能力等,也不能超过45分。 ‎ ‎ 7.有中心论点,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甚至还有分论点,却缺乏具体的相关分析论证,生拉硬扯地拼组成文、块状成文,以及文章用小标题或者分列式内容组构成文,而小标题或者分列式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这类文均在40分以下进行判分。‎ ‎ 8.只在开头或结尾呼应材料内容及含意,或者材料内容及含意仅仅作为一个“幌子”在文章中出现,文童主体内容与材料无关,在25分左右判分,所有与材料内容及含意沾边的套作也等同视之。‎ ‎ 9.与材料内容及含意完全无关的文章,内容在“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的“四等”‎ 判分,表达和特征在“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的“三等”或者“四等”判分,三项总分不能超过18分。‎ ‎10.缺正标题扣2分,缺副标题扣1分;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扣1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 标杆作文 ‎【一类文中】‎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9‎ ‎19‎ ‎19‎ ‎57‎ ‎ 高考梦燃,中国梦燃 ‎——我看高考 ‎ 四十年,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四十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四十年,泪珠汗水与坚持不懈,终应了那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高考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才梦,也点燃了闪耀世界的中国梦。‎ ‎ 十年文革,百年之憾。但1977年的中国,举步维艰也继往开来,恢复高考,推行科教兴国的人才发展战略,为一代代读书人,为我国教育事业,更为站起来前进的中国照亮了前行的路。‎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从受责被废到恢复,高考由初步政治化到完全政治化和相对政治化。这一转变也促进了它趋于标准化、制度化,直到如今的多元化、综合化和信息化。告别文革,它彻底脱离了思想观念的束缚,从此走向新发展,给了千万青年改变命运的机会,让中国再次焕发活力。‎ 当然,一路坎坷相伴。2003年非典病情爆发并蔓延至全国。2003年高考前,感染死亡、隔离禁足的消息充斥学校,考生在抗病高压下勉强进行高考备战。学校每天用消毒液洗地大扫除,时刻检测学生体温。最终高考前停课放假一个多月,高考时,考室需全面消毒……‎ 那年的高考,是在死亡气息的笼罩下进行的。2008年“5·12”,地震让灾区高考延迟一个月。高考面临多方面的考验,但它始终以对公平的追求,对知识的肯定,对制度的维护来体现对教育和人文的尊重。‎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国,则必先强大其少年。此时此刻,千万考生,奋战考场,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决胜人生千里之外。乘高考之万里长风,持扶摇而上青云,及梦想之巅,摘桂冠以还。高考恢复以后,给了千万青年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得以深造,进入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点燃了自己的梦想。高考的存在,影响并改变着每一个奋斗的我们,反过来又使我们得以影响并改变社会与国家,成为时代的预备军,各领风骚数百年!‎ 高考的“本心”不可商品化和功利化。高考于社会,于经济,于教育,于人文,于自我,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在一带一路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更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永远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注入新的活力。‎ 我放下笔,高考场外闪烁的阳光,越过高高的山峦,幽谷中的光点有如泡沫浮泛。我想,那是赤(炽)热的梦想,仿佛正在燃烧,让我和我的祖国绚丽多彩!‎ ‎ ◇阅卷组意见:本篇文章有以下特色:‎ ‎ 1.排比起势,紧扣中心。文章紧紧扣住中心“高考梦燃,中国梦燃",开头连用三个整句构成排比,展示了高考四十年的发展历程。然后提出“十年文革,百年之憾”,转而进入第一个分论点“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2·论点相继,古今照应。文章接下来的两个领起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和“‎ 数月流人物,还看今朝”,分别从高考的过去和高考的当下两个方面证明观点,照应标题和中心。高考过去的沉痛和现在的梦燃,一“古”一“今”,古今照应。‎ ‎ 3.层次分明,关注现实。两个分论点阐述,从过去论述到现在,层次清晰。最难能可贵的是,文章提到“非典”,“汶川大地震”“一带一路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等热词,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 ‎【一类文下】‎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8‎ ‎19‎ ‎17‎ ‎54‎ 彩凤鸣朝阳 阳凤倾焜煌 ‎——我看高考 万马千军踏独桥,真章尽显上九霄。1977年拐点一别,高考之花已葳蕤绽放40周年,馥郁的香气浸透了考生、社会与国家。‎ 彩凤鸣朝阳——高考为我们放飞梦想提供了一片湛蓝天空。‎ 暮去朝来四十年,高考让中国学子经历了从“读书无用论”到愿以“十年寒窗苦读”换得“一朝鲤鱼跃龙门”的蜕变。它为我们,尤其是家庭并不富裕的同学,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技平台。 ‎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这是一次典型的不看身高,也不看颜值,只看努力和成绩的竞技。我们在心怀坚定目标向着高考象牙塔冲刺的路途中,焚膏继晷,拼能尽才,回忆与梦想齐飞,泪珠共汗水一色,在学习拼搏中不断成长蜕变,在为高考所作的铺垫中逐渐变成一个大写的人。高考,这个年年六月位居头条宝座的热词,如六月之息,抟彩凤扶摇而上,助其在眷美的朝阳下,一鸣惊人!‎ 阳凤倾焜煌——高考作为社会的公平底线与选拔人才的标线,担当起马达的角色推动社会的发展。‎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怨苦而怨不公?”是我们常有的心理,而高考的公平性与选拔性恰恰弥补了我们的心理的罅隙。从公平性来说,高考形成了无论贫富贵贱,“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公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安定团结。就选拔性而言,这种教育测评手段的“高标准?”“严要求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素质,为创建和谐社会选拔了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了社会人才的流动。‎ 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祖国的发展。四十年前,中国经济滞后;四十年后,中国经济稳稳地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GDP举世瞩目。何也?高考为国家选择栋梁之才(材),给予了我们“龙跃云津,凤鸣朝阳”的契机。人才的成功无疑也是祖国的成功,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彩凤鸣朝阳,阳凤倾煜煌。”美哉,中国高考!‎ ‎◇阅卷组意见: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文章紧紧围绕“彩凤鸣朝阳,阳凤倾焜煌”展开,突出“高考”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激励作用,切合题意。‎ ‎2.首尾呼应,一气呵成。文字流畅,善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 ‎3.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作者无不流露出对高考的理性思索和对信念的坚守,有个性色彩。‎ ‎【二类文上】‎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9‎ ‎17‎ ‎16‎ ‎52‎ 门庭虽旧青山仍在 ‎——我的高考 ‎“算起来这门也是有好几年了,就跟你爸和我一样,老啦……”‎ ‎“真舒服,”风吹在脸上,终于带来了一丝凉爽,“明明是阴天,为什么还这么热啊,怕是要下雨吧?我要走快点啦。”‎ ‎“妈,我回来啦。”“回来啦,快把包放下,饭还是热的呢。”“孩子,回来啦?没几天就高考啦。争取拿个好成绩,所谓‘一举夺魁宏名扬,霞光裹身蔽云天’,我们家就靠你改换门庭啦。”“孩子他爸你就别说这些了,孩子这么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清楚这些,对了,你还不去拿碗啊?”“好好,马上去,马上去……”‎ 高考吗?仔细想想,人人都看重这次考试,不管是高官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人们都知道高考是平等的,所以大家都努力争取……‎ ‎“下雨咯,快跑……”‎ 一声大吼,硬生生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果然,地面渐渐被雨水打湿,不一会儿便成了股股水流,只是为什么这雨水会泛红呢? “妈,这门都生锈啦!”‎ ‎“算起来这门也有好几年了,就跟你爸和我一样,老啦,不过你也长大了,就跟对面的山坡一样,以前是光秃秃的,现在也是一片深绿了,高考一过,我们就打算不种那么多地啦,够自己吃就好了,而你就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啦。我去看一下你爸,拿个碗怎么这么慢。”‎ 前院被染红了一大半,我不禁思考,高考到底是什么呢?从恢复高考到现在也有四十年了,四十个春秋,莘莘学子因高考改换门庭,十年寒窗,人生也终有一线希望,父母哺育我们,就是想我们能够出人头地,而高考便是这敲门砖,不管能不能敲开这门,我也要拼一招。‎ ‎“想事情呢?”“对啊,哎,妈不是去找你了吗?”“是,她在煮汤呢。不要有心理负担。多少人就是因为畏惧高考而没有发挥出自己真实的实力,而与胜利失之交臂,你只需要放开干,什么也不要想。尽了全力就好咯,就跟这门一样,虽然生锈了,却也坚固得很,只要我和你妈还能劳作就不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秋,莘莘学子因高考改换门庭,十年寒窗,人生也终有一线希望,父母哺育我们,就是想我们能够出人头地,而高考便是这敲门砖,不管能不能敲开这门,我也要拼一招。 ‎ ‎“想事情呢?”“对啊,哎,妈不是去找你了吗?”“是,她在煮汤呢。不要有心理负担。多少人就是因为畏惧高考而没有发挥出自己真实的实力,而与胜利失之交臂,你只需要放开干,什么也不要想。尽了全力就好咯,就跟这门一样,虽然生锈了,却也坚固得很,只要我和你妈还能劳作就不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柴)烧。小苗终成大树,山坡也有成山峰的一天。”‎ 是啊,门庭虽旧,青山仍在。‎ 父母是门,他们守护了我十几年,耗尽心血,我是那山坡,如此之久才慢慢成型,不过现在我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次报答的机会——高考。蒙蒙雨中,门外,山借树绿,树借雨势,更显生机勃勃,莘莘学子也终将凭高考之机,一展宏图。‎ ‎◇阅卷组意见:文章切入点新颖,以关注门楣的视角来写高考。“门庭虽旧,青山仍在”的题目立足高考,为感恩,不为功利,题旨格调高雅。文章紧紧围绕“我”的一段心路历程展开,突出“高考”是“我"回报家人的契机,显示了思想的成熟。文章结构严谨,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不过语言过于朴实,缺乏意蕴,发展等级得分偏低。‎ ‎【三类文上】‎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6‎ ‎15‎ ‎15‎ ‎46‎ 承载梦想,高考圆梦 ‎——我看高考 我眼中的高考,神圣而神秘。‎ 为了这一次高考我们付出了十多年的辛劳,挥洒了多少汗水。现在,我们坐在高考场上,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为了实现梦想;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思考如何为多年来的青春与努力画下完美的句号。‎ 从决定开始用功读书,用高考来改变自己命运的那一天开始,我就在默默探索着——什么是高考。小时候不懂世事,家长会告诉我读书是一种希望,我的家庭没有背景,,也没有很多的财富,所以我要靠自己。而自己能倚靠的便只有读书,然后参加高考。后来,听说高考很严格,也很难,每天强度极大的训练与夜以继日的复习让它在我心里蒙上了一层神圣而又神秘的面纱。现在,我正在慢慢揭开它的神秘,而它神圣的光芒也越发强烈。我喜欢这神圣的高考,它的公正与严明保护着千万船帆在高考路上的远航。‎ 我眼中的高考,它也是一张改变命运的船票。‎ 我踏上了这一征途,从很久以前开始。而今天这艘船即将抵达目的地。但我还没完全看清那个地方。高考是当下社会中一种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方式,一个人,从出身到现在,他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样貌、资质,但仍然会有很多人相信人定胜天的说法。而高考,就是让我们坚信这一说法的支柱。这个社会有很多人从出身开始,他们的起点可能就不同,而缩短这一差距的唯一途径就是高考。国家之所以要恢复高考,是从国家需缩小贫富差距的立场上进行考虑的;而我们之所以支持高考,并乐意去参加它,是因为,我们深知这是一次改变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并且这个机会起点相同,所有的成功都必须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 我眼中的高考,它还承载着梦想。‎ 十多年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树立着自己的梦想,或渺小,或伟大。我的梦想很简单,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而这一简单的梦想的载体便是“高考”,它像一支火箭,可以将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但火箭再好,也需要你的付出与努力为它添加燃料。我喜欢这样的高考,因为它带着我的梦想。‎ ‎ 承载着梦想的高考啊,带着梦起航吧!为自己曾经的奋斗拼搏,圆梦高考!‎ ‎◇阅卷组意见:本文开门见山,将立意确立为“高考承载梦想,立意较明确,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内容项记16分。在论证上,作者用三个分论点,即“我眼中的高考,神圣而神秘”“我眼中的高考,它也是一张改变命运的船票”和“我眼中的高考,它还承载着梦想”进行论述,较为客观地论述了“我”心中的“高考”思路清晰。发展项计1 5分。从表达项来看,文章符合文体要求,文字书写还算比较工整,因此表达项计15分。不足之处是缺少严密的分析,整篇文章基本上是口水话,文句缺乏意蕴。‎ ‎【三类文下】‎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6‎ ‎13‎ ‎14‎ ‎43‎ 寒窗苦读,只为一日成功 ‎——我看高考 历经风雨的四十年,是一个看似漫长却又令人激昂的过程,这四十年,它带领着数以万计的考生踏上新的人生台阶,改变了社会风貌,给国家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可用之才。它就是过去的、现在的乃至未来的——高考。‎ 我国早在隋唐时期便有了科举制度,读书人必须通过严格的科举考试,进行一轮轮的选拔,最终成绩突出者方可在朝廷担任要职。这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渴望,还体现出当时社会已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当时的科举制度,随着朝代的变换而不断发生变化,也就渐渐有了现在的高考。‎ 高考,对每个人来说都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孩童时期,便就牙牙学语 ‎,从幼儿园,小学再到中学,经过多年的学习与拼搏,高考则是将你多年的努力进行总结,有好有坏,有惊喜也有诧异。现在的它,似乎更像是一种传统,一种人生的初体验。更有人说,如果人的一生没有经历过高考,那么他的一生便是不完整的,抱有遗憾的。在向高考冲刺的这一段日子,是辛苦的,充满挑战的,但更多的是充实和满足。它就像一道高高的门槛,跨过去,便是海阔天空,没有冲剌,没有苦读,何以青春,何来成功! ‎ 高考也为国家、社会选蔽栋梁之材。经过高考的选拔,那些人才终将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一份子,终将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高考则是这些人才的垫脚石,为他们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创造一个充满潜力的未来。它也健全了国家教育体制,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高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无数人为之努力、奋斗,无数人为其付诸一生,也有无数人为其考生保驾护航。‎ 高考挥洒着热糍血,舞动着青春,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高考激扬着梦想,凝聚着千万人的记忆与情感,饱含泪珠与汗水、欢声笑语。‎ ‎◇阅卷组意见:作者下笔就直接扣住“高考”,照应标题“寒窗苦读,只为一日成功”,立论较为合理。内容项记16分。从表达来看,大体符合文体要求,结构较完整,语言通顺。不过,随意式的评论较多,缺乏事实根据,基本没有出现“我”的影子,忽视“我”的主体意识,字数不足。表达项计13分。从发展等级看,材料较丰富,字迹清楚,卷面较整洁,发展等级记14分。 ‎ ‎【四类文下】‎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 总分 ‎13‎ ‎12‎ ‎12‎ ‎37‎ ‎1977,时代的拐角 ‎——我看高考 ‎40年前,邓小平召集中国数十位学者、教育家召开了一个会议,探讨当时的教育制度及大学应如何招生。经过众多学者、教育家的讨论,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从此,1977便成了时代的拐角。‎ 实施高考制度,是为了给国家、给社会招揽人才,是为了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来建设国家。而从1977年至今,高考为无数行业选拔人才,而中国也因这些人才的贡献,推动了教育和社会进步,中国才有现今的繁荣昌盛。‎ 高考,更具有开放性和公平性。从古代最初的世袭制到九品中正制,科举,最后到现在的高考,中国选拔人才的方式在不断完善。而1977年实施高考的制度,无疑就是一个时代的拐角,它表明了无论什么人都可以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命运不再由自己的出身、背景决定,而是由自己决定。1977年,是我们自己决定命运的开始。‎ ‎1977,梦想的起航。从1977恢复高考至今,高考激扬了无数人的梦想;1977,它让几代青年人看到了梦想;1977,也是中国梦的开始,它激起无数青年的士气与朝气,他们有着远大的梦想,而无数青年的梦想便汇聚成了中国梦。无数人用知识、用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977,时代的拐角,自1976年提出了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便发出恢复高考,它不仅仅意味着一个选拔人才的方式的改变,更意味着中国将迈入现代化建设。中国通过高考选拔培养人才,推动科研发展。中国通过高考选拔了无数的科学技术人才,从而使我国的科技快速发展,使我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也日新月异。‎ ‎◇阅卷组意见:这篇文章整篇都提到1977,很单纯地就事论事,虽提及材料,但过于随意,内容显得单薄,内容项记13分。从表达等级看,语言稍显重复,语句欠通顺,结构完整,大体符合文体要求,字数不足800字,表达项计12分。从发展等级看,略有创意,材料运用较差,缺乏典型论据,卷面书写较差,发展等级记1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