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

高考试题(或模拟题)中的“动物”问题 动物高考题组 1.(2016 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 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 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 6 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图 6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 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 分)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 分) 1.【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 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本题以堪察加半岛为背景,重点考查了该半岛的自然环境特征。 (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处季风气候区,图中等 高线反映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且高差较大。因此山脉对季风起阻挡作用,形成地形雨和雨影区,且形 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异。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信息是:气候影响植物生长,植物数量影响动物的数量,气 候对动物生长也有影响。 (3)图中信息反映甲地有河流,熊的重要食物鲑鱼多,熊出没机率大。甲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夏季风 背风坡,有森林且晴天多,利于隐蔽和拍摄。 审题方法 解答以经纬网为依托的区域自然地理试题的关键是必须先根据经纬网对区域进行准确 定位。而学生往往对图中标注的经纬线视而不见,只注重对图例和图中其他信息的判读,忽视了“大 局”,影响了整个试题的解答。 2.(2016 新课标Ⅱ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 5 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图 5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 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 分)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 分) 2.【答案】 (22 分) (1)20 世纪 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80 年代后期(1987 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 重;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2000 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 展的趋势。(本小题共 7 分)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 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 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本小题共 9 分)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 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本小题共 6 分) 【解析】:本题以大熊猫不同时期分布图及背景材料来考查学生的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分析推理能 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关键在变化,难在详细准确地表达变化特征。描述时先 结合图例比较不同时期分布范围的大小,再详细指出其分布的形态特征。 (2)本题是原因类问题,应注重材料和图中相关信息的获取。材料中 20 世纪 70 年代多家森工企业在 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为答案信息之一。要有效利用图中的两句注释文字,并加以分析,从中得出引起 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本题的关键词是“栖息地保护”。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的途径,其实质是考查 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其途径(措施)应从交通线规划选址、工程措施(修建生态走廊)及生物 措施(修复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规律总结 非选择题解题基本思路:首先,从材料和图中找关键信息;其次,联系教材基本知识原理; 再次,依据分值大致确定要点的数量。 3.(2015 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22 分)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 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 美国大盐湖(图 7)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 20 世纪 50~70 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 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 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 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 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 分) (3)推测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 分)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 分) 3.(1)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 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 虫饵料的生长。(3 分) (2)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 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2 分) (3)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 分)市场需求增大;(2 分)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 分) 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2 分) (4)赞成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4 分) 不赞成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评分细则: (1) 得分点 参考【答案】 关键字词 关系 操作 1 特定生长环境 1 (大盐湖)属于内陆盐湖(3 分) 盐 并列 共 3 分 任 答 对 要 点 中 的 两 个 得 分 点 即 可 得 6 分 ②(大盐湖)为高盐水湖(3 分) (大盐湖盐度高) 2 食物丰富 ③注入该湖的河水营养物质(3 分) 食物丰富 并列 共 3 分 ④适合藻类等卤虫养料的生长(3 分) (藻类丰富) 3 无水中天敌 ⑤(大盐湖)无鱼类生长/鱼类稀少(3 分) 无鱼/鱼 少 并列 共 3 分生长空间大 ⑥(大盐湖)湖面广阔/湖泊大/水域宽广 (3 分) 湖大 (2) 得分点 参考【答案】 关键字词 关系 操作 1 ①运输成本高(2 分) (距市场远/运输距离远/运输 不便/运输困难) 成本高 并列 任 答 一 点 得 2 分,共 2 分 任答对要点中 的两个得分点 即可得 4 分 ②需低温运输(2 分) (冷藏保藏技术不发达) 运输技术需求高 2 ③主要用于观赏鱼(2 分) 消费群体少 并列 任 答 一 点 得 2 分,共 2 分 ④市场需求小(2 分) (市场小/水产养殖业不发达) 需求小 (3) 得分点 参考【答案】 关键字词 关系 1 (海洋)渔业产量减少(2 分) (捕捞生产量减少) 渔业产量 减少 并列 任意一点 2 分 共 6 分2 市场需求增大(2 分) 市场增大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需求增大) 3 (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2 分)(科技水 平提高/科技进步/科技发达) 养殖技术 4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交 通 / 保 鲜 5 对卤虫需求量增加(2 分) (市场需求增大) 卤虫需求 增加 并列 任意一点 2 分 共 2 分 6 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量发展(2 分) (卤虫业专业发展,分工合作/出现卤虫养殖、捕捞、 运输、销售等产业链/促进(卤虫)相关产业发展/(卤 虫)产业规模增大),出现新型卤虫捕捞技术 卤虫产业 发展 (4) 得分点 参考【答案】 关键字词 操作 1 卤虫资源丰富(2 分) (卤虫产业高) 适宜发展卤虫捕 捞业的区位 并列 每点 2 分 共 4 分 赞同的前提 下任答 2 点 得 4 分 2 市场需求大(2 分) (需求大/市场广阔) 3 技术成熟(2 分) (经验丰富/技术进步/科技发展/技术完善) 4 经验价值高(2 分) (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人 民生活/将资源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化优势/促进当 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发展卤虫捕捞业 带 来 的 有 利 影 响——经济效益 5 增加就业(2 分) (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困难) 发展卤虫捕捞业 带 来 的 有 利 影 响——社会效益 4.(2013 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 1134 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 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 世纪 50 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 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 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 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 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 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 分) 37.答案 (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 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 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 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本题以维多利亚湖中鲈鱼的引入、繁殖为背景,提供区域位置图,考查鱼类引入、繁殖的影响 因素,以及鲈鱼引入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了获取信息、空间定位能力,以及运用知识阐释、评价 地理事物的能力。 (1)本题关键信息:阻碍、游入、自然原因。阻碍鱼类游入湖泊的自然原因一般可从地形、水系角度 分析。图中信息显示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高原上,海拔约 1 134 米,与尼罗河上游之间联结水道少而 多瀑布。则河流与湖泊间连接河道少而落差大是阻碍鱼类游入的主要自然原因。(2)能在湖中迅速 繁殖,说明维多利亚湖有适于鲈鱼生长的条件。文字材料提示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鱼,而维多利亚 湖鱼类资源丰富,可提供丰富的饵料,利于鲈鱼繁殖;湖泊空间远大于河道,利于体型大鱼类的生长 繁殖。(3)注意要从对原有鱼类资源和捕捞业两个角度分析。鲈鱼是体型大的肉食性鱼类,必然会以 原有鱼类为食,造成原有鱼类资源的破坏;鲈鱼快速繁殖,可开拓捕捞业的新领域。(4)地理现象或事 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包括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 就业等方面。结合文字信息“鲈鱼经捕捞、加工后销往欧洲”,可得出答案。 评分细则 评卷规则 (1)标准答案:(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 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3 分)。 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 多利亚湖(3 分)。 其他答案:①答“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 中”(得 3 分)。 ②答“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得 3 分)。 ③答“湖泊海拔高,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得 3 分)。 ④答“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 湖”(得 3 分)。 问题答案:只答出“瀑布阻挡”(得 1 分)。 错误答案:①答“水从维多利亚湖流入尼罗河”(得 0 分)。 ②答“尼罗河鲈鱼不能够逆流进入维多利亚湖”(得 0 分)。 (2)标准答案: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 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3 分);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 充足的饵料(3 分)。 其他答案:①答“维多利亚湖生存空间大”(得 3 分)。 ②答“饵料丰富”(得 3 分)。 ③答“鲈鱼的食物丰富”(得 3 分)。 规则 1 自然地理,按“理”得高分 如第(1)题,分析“阻碍”尼 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 自然原因,关键抓住“阻碍”是什么?结合题干维多利亚 湖的海拔高度及图示湖泊与 外界的河流连通特点即可得 出结论。 规则 2 准确运用描述特征 的地理术语组织【答案】 如第(2)题,首先明确鱼类生 存需要的环境特征:广阔的 水域和丰富的饵料;然后结 合维多利亚湖具体特点整理 结论。 规则 3 在回答影响类问题 时,一定要考虑全面,既要 分析有利影响,又要分析不 利影响 错误答案:①答“水温适宜”(得 0 分)。 ②答“鲈鱼有适宜的环境”(得 0 分)。 (3)标准答案: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 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3 分);(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 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 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3 分)。 其他答案:①答“导致一些鱼类灭绝或生物多样性减少”(得 3 分)。 ②答“影响当地渔业发展”(得 3 分)。 问题答案:只答“鱼类减少”(得 1 分)。 错误答案:①“渔业”写成“鱼业”(得 0 分)。 ②答“捕捞业发达”(得 0 分)。 (4)标准答案: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 创汇(3 分);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3 分)。 其他答案:①答“增加收入,发展经济”(得 3 分)。 ②答“扩大就业”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得 2 分)。 问题答案:①只答“发展社会经济”(得 2 分)。 ②答出“增加收入”(得 2 分)。 错误答案:①答“提高生活水平”(得 0 分)。 ②答“改善饮食结构”(得 0 分)。 如第(3)题,回答尼罗河鲈鱼 迅速繁殖对渔业资源及捕捞 业影响时,结合鲈鱼生活习 性知其会使一些原有鱼类数 量减少甚至灭绝,对传统捕 捞业造成冲击,但也会出现 新的专门捕捞业。 规则4 科学进行知识迁移, 全面回答问题不失分 如第(4)题,分析尼罗河鲈鱼 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 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可借鉴 类似我国改革开放,从“促进 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强 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进 行理解。 5.(2014 新课标Ⅱ卷)(22 分)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 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 7 所示的西西伯利 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22 分)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 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 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 源较少的原因。(8 分) 5.【答案】 (22 分)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 分)气温低,蒸发量小;(2 分)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2 分)(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 分)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3 分) 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 分)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2 分)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2 分)鄂毕河流 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2 分)北冰洋营养物 质和饵料较为贫乏。(2 分) 【解析】 本题以西西伯利亚平原为背景,考查沼泽的成因、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及影响渔业资 源分布的原因。 (1)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 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因为题意要求“分析”,故要写清因果关系。 (2)影响泥沙含量的主要原因是河流上游的地形、植被、土质状况等因素。图中显示了两河流经地 形区的差异。叶尼塞河由高原流向平原,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侵蚀强,河流含沙量大;而鄂毕河主要 流经平原区,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影响鱼类资源丰富与否的原因主要从水温高低、营养物质多少角度考虑。鄂毕河注入北冰洋,河 口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河口结冰时间长,冰层厚,活动空间小,鱼类成活率低;鄂毕河流经沼 泽,营养物质被沼泽植物吸收,很难到达河口,不利于河口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纬度高,冰层厚,营 养物质和饵料也较为贫乏,不利于鱼类成活。 6.(2010 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 20~30℃,生长周期约 1 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 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 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 20 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 2000 年与 2007 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 0.1 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答案:(1)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 展缓慢;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 0.1 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 减产较大。 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 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 2000 年以东部最多,2007 年以西部最多)。 (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 术(经验)和销售产品。 (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 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较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归纳、运用、迁移能力。 第(1)问,读图即可总结出答案。第(2)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热量、水 源、土壤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技术等)。第(3)问,首先要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然 后阐述自己的理由,答案要符合当地实际。 7.(2013 广东卷)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 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4 分)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 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________、________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 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4 分) (2)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 分) (3)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 分) (4)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8 分) 7.【答案】 (1)地震 火山 (2)原因: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 (3)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4)措施: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 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解析】:第(1)题,印度尼西亚是地处世界三大板块交界处的岛国,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第(2)题,爪哇岛地处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加之周围水域面积广,水 汽充足,且地形复杂,所以多雷雨。第(3)题,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海域广阔,且位于热带地区, 热量条件优越,海洋生物生长速度快;众多河流河水汇入海洋,给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有利 于海洋生物的繁殖与生长。第(4)题,爪哇岛地形崎岖,降水丰富,发展种植业应注意兴修水利, 防治水土流失;爪哇岛土壤肥沃,应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业结构;由于印度尼西亚经 济相对落后,农业科技水平偏低,商品意识不强,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商品意识和产业化水 平,走产业化之路。 8. (2016 新课标Ⅰ卷)[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10 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 8)。高位虾池底部 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 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8.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 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虾池在陆上,附近有农田和村庄,引海水养虾,海水渗漏会导致附近的土壤 和地下水含盐量增加,废水经地表排放还会造成污染。 审题方法 本题的“题眼”是“陆上”“高位养虾池”,在引海水和排废水时会产生渗漏,由此推 出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9.[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10 分) (2014 新课标Ⅱ卷)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 1 000 只左右。中华 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 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 50 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 200 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 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 50 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9.[答案] 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 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 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 中华秋沙鸭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应从迁徙路线上缺少休憩和觅食 地、误食被污染的食物、人或动物的猎杀等方面分析;保护对策应从恢复湿地、治理污染、严禁猎 杀、进行观察与保护、做好宣传等方面分析。 动物模式题组 1.(2017 衡水中学全国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雪线高度仅 500~800 米, 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鸟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3 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一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 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 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 0.64 摄氏度~1.32 摄氏度,如果温度大于 1.80 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l)说明造成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6 分) (2)分析南极洲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10 分) (3)某远洋捕虾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欲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闲难。 (6 分) 1.(1)①火地岛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 ②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每点 3 分,共 6 分) (2)①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②该海域浮游生物大 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③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 的海水温度、盐度;④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⑤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 层,所似数量庞大。(每点 2 分,共 10 分) (3)①狂风急浪;②海中浮冰和冰山;③酷寒冰冻等。(每点 2 分,共 6 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 情给分) 2.(2017 临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马达加斯加岛(图 17),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 386 千米,南北长达 1700 千米,东西宽约 600 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000 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 2000 万,年增长率为 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 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 5500 万年的进化 历 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年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 分) (2)分析马达加斯达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3 分) (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3 分) 【试题评价】 此题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围绕人地关系,重点考查了小尺度区域自然带及其成因、人类面临 的突出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试题突出了命题“能力立意”的基本特点,有效的考查了学生高 考必备的四大能力,即提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和探讨论证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 同时试题又重点考查了学科的主干知识、知识与能力兼顾;本试题的命制还体现了由“能力立意” 向“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隐含了人地关系的协调,具体表现为推测狐猴剧减的原因。对二轮查 缺补漏、建模、能力提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分析热带雨林景观的成因,考察了学生对小尺度地区区域特征的认知,又考查了学生依据答 题模板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能掌握按分答点和归类答案要点的能力。 (2)分析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成因,问题直接指向了图文材料中提供的信息, 突出考查了学 生把问题落脚于图文材料,并能借助澳大利亚大陆生物独特性,灵活迁移运用知识,用准确地理专 业术语阐述答案的能力;。 (3)通过推测该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结合该岛自然地理特征和图文资料,考察学生对于人地 关系的反思,暗含人地关系的协调,注重了对学生人地观的培养。 【参考答案】 (1)热带雨林;(1 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1 分)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1 分)再加上 沿岸暖流的增温加湿,(1 分)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 (2)①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1 分)受人类影响时间 短,干扰少;(1 分)③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1 分) (3)①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②(生产、生活造 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③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 (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共 3 分;每个要点 1 分,答出其中 3 个要点即可) 【评分细则】 (1)①自然景观类型答案答为“热带雨林”或“热带雨林带”都可得分,若答为“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雨林(带 )”、或只打“雨林”都不得分。②热带雨林景观成因分析答案除了参考答案外, 答为“来自于海洋上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或答为“有来自于海洋(印度洋)上的暖湿 气流被(南北向)山地阻挡抬升而形成大量降水”即可得分。答成“东南季风”,“东北信风”等不得 分。洋流方面,答案答为“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可得分,“暖流”答为“洋流”或“寒流” 不得分。答出“洋流名称厄加勒斯或马达加斯加暖流也可”,但名称打错不得分。 (2)“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此得分点在于解释物种 独特。阅卷抓住“岛屿孤立”这一要点赋分。答出“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可得分。只答出“物种 进化慢”不得分。“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此要点在于解释物种丰富。答出“人类对环境的 改变破坏较少”或“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均可得分。“岛屿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 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此要点仍是解释物种多样。四个要点,答出任一个均可得分,不累计得 分。 (3)第 1 条答案可细分为: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受到挤压; 食物来源减少。答出其中 1 条即可得 1 分,但不累计计分;第 2 条答案:(生产、生活造成)环境 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只要出现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即可得 1 分;第 3 条答案:非法捕杀 狐猴获利,或者滥捕滥猎,或者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环保意识和环保措施,即可得 1 分;第四条答案: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或全球气候变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也可 得 1 分;第 5 条答案:(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 【答卷分析】 第(1)问共计 4 分,平均得分 1.97 分,难度系数为 0.49,得分率与题目设计的难度不符。 从学生答题来看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得分区分度大。答对的得 4 分,不会的 得 0 分。第 1 分,回答自然景观类型,答为“热带雨林气候”是因为对问题的设问概念不清。答为 “热带草原”的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该地气候为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典型分布区, 是最基础的知识点。第 2—4 分考查该自然景观的成因分析,由于自然景观类型不能准确判断,成 因分析也就成了无水之萍。有部分同学虽然答对自然景观类型,但成因分析却条理不清,主要是因 为不能利用完整的知识结构缕分条析。热带雨林景观是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植被景观,成因 分析应从气候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即从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洋流、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 从而在图文中获取有用的显性、隐性信息。如地图中的经纬网能确定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进而叠 加大气环流和洋流;利用图中等高线能确定地形及山脉走向等。 第 2 小题共计 3 分,平均得分 1.42 分,难度系数为 0.47。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审题不 清,此题为两个小问题,丰富的原因和独特的原因,但有部分学生只回答其中一个。相当部分学生 回答了气候湿热、森林广布,没有抓住“种类”这一关键词;课本知识掌握不好,或者不会灵活运 用。初中课本“澳大利亚”、“台湾”一节,两个活动问题的结合就是本题设问。答题语言的因果逻 辑不清楚。提取信息能力不足,只摘抄材料内容,不对材料内容提取加工。用词不够专业,口语化 表达明显。 第(3)小题共 3 分,最高分 3 分,最低分 0 分,平均分 2.12,难度系数约为 0.71;对于狐猴剧减 的原因,不能从文本资料中获取信息:人口激增对马达加斯加岛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人口增多、经济以农业为主且最不发达,垦荒等农事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等,经济不发达,隐含 了基础设施落后,人们更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措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5500 万年的进化历程 反映了气候的变化和生存进化能力弱。总之理解暗示力(数据暗示、逻辑暗示、常识暗示、关键词 暗示等)较差;书写有较多的错别字(如猎杀写成借杀)且不工整,答案溢出答案区;非专业术语 太多等。 【教学建议】 (1)加强规律总结,构建答题模式。注重原理、规律的建模、破模、立模,让学生充分揣摩命题 者的意图、考查方向和深度,感悟试题答案的组织形式及语言规范,是今后二轮三轮复习的重要训 练任务。 (2)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认知,加强区域定位和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叠加,加强 逻辑链和思维链的构建,在区域认知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在新材料、新情境下,现场调动和应用已 有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如在世界地理复习中,澳大利亚动植物的古老和独特性的原因,就可 借用到第 2 小题的解答中。 (3)聚焦“人地关系、中小尺度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地理视角去审视、剖析资源问题、环境问 题、人口问题、发展问题等热点,将书外之热点与书中之原理紧密结合,明晰热点事件、现象发生 的背景、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4)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化的训练。一是加强语言规范化。地理答题要用地理专业术语,同时语言 要针对性强、概括化,力求精炼、准确,切忌啰嗦,二是答案要点的层次化、逻辑化、要点化,要 归纳出答题角度,然后再具体化。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综合题的思维逻辑性训练。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夜间索食的节肢动物,高品质虾对水质、温度和盐度有一定的要求。厄瓜 多尔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自 1969 年就开始发展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厄瓜多尔白对虾的培育每 平方米只有 5-8 只,其他国家每平方米培育 150 多只,为了预防白对虾生病,其他国家在养殖过 程中药物的使用比较普遍。厄瓜多尔的白对虾在捕捞后就立即进行冲洗,然后快速冷冻,这很好地 保留了白对虾的营养物质。 (1)说明厄瓜多尔适于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有利自然条件。(6 分) (2)厄瓜多尔养殖的白对虾口感爽嫩,鲜甜咸香,试分析其原因。(10 分) (3)试阐述厄瓜多尔白对虾养殖人一般在 22 点至次日 2 点进行捕捞的原因。(6 分) 3. (22 分) (1)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2 分) 位于赤道附近,对流旺盛,降水量大,海水 盐度低;(2 分) 洋流循环活跃海区,水质好。(2 分) (2)养殖自然条件优越;(3 分) 养殖密度较低;(3 分) 养殖过程少用药物;(2 分) 保鲜技术高,营养物质保留好。(2 分) (3)白对虾在夜间索食,活动频繁,便于捕捞;(3 分) 夜间气温低,有利于存储和保 鲜。(3 分)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制约鱼类资源的数量。位于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是中国 内陆最大淡水湖,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等 68 种鱼类。胖头鱼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 主要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也食浮游植物,有冬眠习惯,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博斯腾湖是新 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该湖西北芦苇(水生植物)高大茂密,春季发芽,秋季枯黄,落叶进入湖 中。沙漠与湖泊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每年博斯腾湖冬捕活动从 1 月中旬持续到春节前后。一 支冬捕队在湖泊南部捕捞收获甚微,而在湖泊西北部收获颇丰。该地区也是全球西红柿种植和加工 的三大中心之一。下图为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图及冬捕情景图 (1)分析博斯腾湖大规模捕鱼在冬季的原因。(6 分) (2)冬季捕鱼不可天天连续作业,一般每隔 3~5 天捕捞一次为宜,捕大放小。说明理由。(4 分) (3)分析冬捕队在博斯腾湖西北捕捞成功,而在南部捕捞失败的原因.(6 分) (4)有人提出把西北大面积的芦苇种植区开垦为西红柿种植区,你是否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8 分) 4.(24 分) (1)冬季鱼冬眠,较好捕捞;冬眠时,鱼不需进食,使鱼肥肉鲜无腥味;冬季气温 低,鱼易于储藏。(6 分) (2)冬季水温低,鱼体新陈代谢慢、抵抗力差,如果接连捕捞,短时间内易使未起水的鱼反复受 伤,伤口难愈,感染病菌,引起来年发病,减产减收;小鱼如果捕捞过多易使来年渔业产量减少。 (4 分) (3)西北芦苇面积广,落叶进入湖中;河流从西北注入湖泊,营养物质多(有机质多)浮游生物 多,鱼类饵料丰富;沙漠与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水草少,鱼类饵料贫乏,鱼类很少.(6 分) (4)赞同 理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能够满足大面积种植;品质好市场广阔;扩大 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不赞同 理由: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资源紧张,荒漠化扩张;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 少;调节气候能力减弱.(8 分) 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分)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 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 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 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大黄 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 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 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图 6 为福建省地理 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分析大黄鱼 4—6 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6 分) (2)指出恢复三沙湾及周边海域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有效措施。(8 分) (3)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 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并说明你的理由。(10 分) 5.答案要点:(1)4—6 月,福建省三沙湾海区水温回升,适宜大黄鱼产卵、繁殖;入海径流量增大, 稀释作用增强,使三沙湾海区的盐度降低;入海径流量增大,泥沙增多,使三沙湾局部海区的透明 度下降;入海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加之水温回升,日照时间变长,利于鱼虾等生物繁殖,大黄 鱼饵料充足。(任答其中 3 点,每点 2 分,共 6 分)。 (2)建立大黄鱼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繁殖和投放大量大黄鱼鱼苗;产卵期禁止捕捞野生大黄鱼; 适度扩大大黄鱼人工养殖规模;加强三沙湾地区水环境的保护等。(任答其中 4 点,每点 2 分,共 8 分) (3)赞同。理由:三沙湾海区滩涂面积广;(2 分)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水温适宜,养 殖条件好;(2 分)大黄鱼肉质较好、味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2 分)可减少野生大黄 鱼的捕捞量,有利于 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恢复;(2 分)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等。(2 分) 不赞同。理由:海湾封闭程度高,海水交换能力弱(或自净能力弱)(2 分),过度发展养殖业,易 导致水体污染(2 分),加大水产品病害发生几率,造成经济损失(2 分);侵占航道,影响海运业 的发展(2 分);水质恶化,不利于野生大黄鱼繁殖。(2 分) 命题透析 本题以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及大黄鱼 相关材料为载体,考 查影响鱼类繁殖的因素、生物种群保护措施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评估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 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隆群岛距离南美大陆约 1 000 千米,是世界“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区之一。这里气温 年较差小,气候凉爽;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甚至无雨。群岛特有生物种属比例较大,奇花异草荟萃、 珍禽异兽云集,是耐寒的企鹅、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海洋生 物的大熔炉”。群岛上有两万多居民,有些岛屿人迹罕至,观光、捕鱼和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 (1)简述科隆群岛的位置特征。 (2)分析科隆群岛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3)分析科隆群岛特有生物种属比例较大,耐寒、喜暖的动物都能生存的原因。 (4)专家对加大科隆群岛的开发力度和规模提出质疑。请推测专家质疑的依据。 6.【答案】(1)赤道穿过科隆群岛,纬度低;位于南美洲大陆西侧,太平洋东部。 (2)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受海洋影响大,故气温年较差小; 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空气湿度小,所以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气候凉爽。 (3)科隆群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地处热带,热量充足,且地势高差大,垂直 差异较大,物种丰富;群岛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小;地处热带适合喜暖动物生活;有寒流流经而降 温,也有适合耐寒的企鹅生存的环境。 (4)科隆群岛面积较小,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加大开发力度势必破坏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甚至 导致珍稀物种灭绝;加大开发力度会造成水体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 【解析】第(1)题,科隆群岛的位置特征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进行描述。第(2)题,从材料 可知,科隆群岛气温年较差小,气候凉爽;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甚至无雨。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 与纬度位置及洋流分布有关。从纬度位置来看,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小,所以气温 年较差小,且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影响大,海水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小。从降水来看,科隆群岛 降水少,主要与秘鲁寒流有关。第(3)题,科隆群岛特有生物种属比例较大,耐寒、喜暖的动物都能生 存的原因主要从特有种属与耐寒、喜温角度分析。第(4)题,岛屿开发力度要与环境承载力相符合。 质疑的原因主要从过度开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角度分析。 7.(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位于中国新疆博尔塔拉州博乐市境内的北天山山脉西部,是一个风光 秀美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 2 071.9 米,东西长 30 千米,南北宽 25 千米,面积 453 平方千米,平均水 深 46.4 米,最深处达 106 米,蓄水量 210 亿立方米。赛里木湖是冷水湖,湖里没有植物,都是石头,水 很冰冷,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 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 白鲑等冷水鱼,2000 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赛里木 湖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2010 年以来,赛里木湖水体淡化明显。 (1)指出赛里木湖两种主要的补给类型,并分析 2010 年以来赛里木湖湖水淡化的原因。(8 分) (2)赛里木湖南岸岩层上部以粘土岩为主、中部为砂砾岩、下部为破碎的灰岩,从该处穿越的 G045 高速公路隧道(距离湖岸 150 m),在隧道施工中出现严重的涌水事故,阐释涌水来源及涌水发生的过 程。(6 分) (3)1968 年前,赛里木湖无任何鱼类生存,1998 年以来成功引入高白鲑等冷水鱼养殖并实现产业化, 目前该湖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分析成功引入高白鲑等冷水鱼的地理条件。(8 分) 7.【答案】(1)主要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4 分)原因: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多, 使得入湖水量加大,淡水的稀释作用导致湖水淡化。(4 分) (2)地下水(2 分)。 夏季冰雪融水渗入砂砾岩和灰岩中(2 分),在重力作用下涌入施工隧道(2 分)。 (答洪涝灾害的不得分) (3)赛里木湖水域面积大、水深、低温;光照充足,多浮游生物,饵料相对丰富;湖区封闭;人工引入的 “食物链”敌害少,对高白鲑等冷水鱼压力小;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种群形成快,商业周期短;淡 水鱼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任答四点得 8 分) 【解析】第(1)题,该湖泊位于新疆,降水较少,海拔高,补给主要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 湖水淡化考虑来水量的增加。第(2)题,粘土岩为不透水岩,砂砾岩及破碎的灰岩都是透水岩,夏季冰 雪融水渗入砂砾岩和灰岩中,形成地下水,湖泊位置低于周围的山地,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水涌出,造 成涌水事故。第(3)题,鱼类生存环境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饵料——来源于湖泊中丰富的浮游生物; 地理条件分析还要考虑其适应生长的环境:水温、水域、食物链等;形成我国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 即基地建设主要是市场、产量和政策。 8.(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位于新疆西北部,艾比湖的盐度比赛里木湖的盐度高。赛里木湖湖面海拔 2071.9 米,1998 年在该湖投放了原产于俄罗斯 50°N 以北河流或湖泊中的高白鲑鱼等冷水鱼。艾 比湖湖面海拔 189 米,近几十年来该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湖面面积缩小了一半。沙泉子一带铁路 线常被风沙掩埋,威胁列车运行安全。下图是赛里木湖、艾比湖区域位置示意图。 (1)将高白鲑鱼投放到赛里木湖而没有投放到艾比湖,分析其合理性。(12 分) (2)分析沙泉子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的主要沙源。(8 分) (3)说出艾比湖面积的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4 分) 8.【答案】(24 分)(1)高白鲑鱼适应盐度较低,水温较低的环境;(4 分)赛里木湖海拔较高,蒸 发较弱,水温和盐度相对较低;(4 分)艾比湖海拔较低,夏季水温较高,蒸发量大,盐度较高。(4 分) (2)河水补给和入湖水量较少的季节,干涸的河湖底部裸露,增加沙源;(4 分)裸露的农田,人 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风力侵蚀加强,土地沙化加重,增加沙源;(2 分)湖区周围植被破坏严重, 地表裸露,增加沙源;(2 分)(回答来自中亚地区的荒漠,增加沙源也可得 2 分)。 (3)湖区周围温差加大;降水减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加重; 沙尘暴天气增多。(答对 1 项得 1 分,答对 4 项即可得 4 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 4 分。) 9.(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 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洞里萨湖(见下图)位于柬埔寨西部,湖东南部有洞里萨河与湄公河 相通。湖里盛产 300 多种淡水鱼,鱼类主要分为白鱼和黑鱼两种:黑鱼为全年适应本地环境的本地鱼, 白鱼为来自河流和海洋的洄游鱼类。 (1)简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自然原因。(6 分) (2)“缘木求鱼”一般被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在洞里萨湖畔的树洞里,人们有时能捉到鱼。 说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6 分) (3)从生态和谐以及流域综合治理的角度分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6 分) (4)澜沧江水能资源丰富,在水电开发上一直争议不断。你是否赞成澜沧江水电资源的开发?请阐明 理由。(6 分) 9.【答案】:(1)洞里萨湖水域广阔,常年水温适宜,饵料来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2 分);湄公 河南北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鱼种多,有湄公河鱼类进入(2 分);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2 分)。 (2)洞里萨湖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2 分);雨季时期湖水上涨,湖面扩大,树干被 淹没(2 分);旱季时,湖泊水位回落,树洞中未及时随水退去的鱼存留下来(2 分)。 (3)保护植被,恢复天然林;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积极营造速生林、用材林;修建小 水库,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保护原有的生态平衡。(6 分;每个点 2 分,答出 3 个点即可) (4)赞成。理由:澜沧江水能丰富,开发水电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缓解能源短缺状况(3 分); 水能清洁可再生,开发水电利于能源结构调整,改善大气质量(3 分)。 不赞成。理由:开发水电需淹地、移民、建站,加剧人地矛盾,投入巨大(3 分);工程建设破坏原始生 态环境,加剧水土流失,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3 分)。 【解析】第(1)题,洞里萨湖位于 15°N 附近,地处热带,水温适宜,适宜本地鱼类的生长;水面宽阔, 有河流注入,带来丰富的饵料;由材料知有海洋洄游鱼类;湄公河通过洞里萨河与洞里萨湖相通,丰 水期湄公河河水水位高,进入洞里萨湖,带来多种鱼类。第(2)题,需要从鱼的来源和出现时间方面进 行分析。鱼类出现在湖畔的树洞,说明当时水位高,树干被淹没,人们发现时,水位较低,树干裸露,可 结合气候类型具体阐述。第(3)题,流域的综合治理从上游地区加强植被的保护与开发,上中游地区 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分析;既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第(4)题,水电为清洁能源,可带来经济和环境效益,但是水电开发需要修建大坝和水 库,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开放性题目,表明观点,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10.(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分布着面积 1.8 万平方千米的一片洼地(盖塔拉洼地,下图所示),最低 点在海平面以下 133 米,距离地中海约 56 千米。近年来,人们通过挖掘隧道,并利用中国的真空管道 整流(零碳)高速运输水系统专利技术无动力地引地中海水到此处,建立了沙漠渔场,并获得了成功。 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埃及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销售到非洲 30 多个 国家。 (1)指出该洼地所处区域自然环境突出的特点。(4 分) (2)说明在该地利于“引水技术”应用的施工条件。(8 分) (3)阐述在该洼地发展“沙漠渔业”的有利人为因素。(6 分) (4)预测该洼地引海水发展养鱼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6 分) 10. 【答案】(1)地势四周较高,中部较低,(沙漠广布)植被稀疏(炎热干燥)。(4 分) (2)距离地中海近,且洼地海拔低(低于海平面),可降低引水费用(6 分);隧道与管道输水可防止水分 蒸发、下渗,增大输水量(该项技术无动力,技术先进)(2 分)。 (3)(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市场需求量大;技术先进。(6 分) (4)有利影响:利于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形成新的湿地环境)(3 分); 不利影响: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引发地下水储水构造及水质变化;会出现洼地水体富营养化等 (3 分)。 【解析】第(1)题,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从气候、水源、地形、生物、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洼地所在 区域中部低、四周高,沙漠广布、植被稀疏,河流稀疏、径流量小,气候炎热干燥。第(2)题,引水管 线为管道运输,该地采用管道的原因:距离地中海近,洼地海拔低,自流供水,可降低引水费用;气候 干旱,蒸发量大,隧道与管道输水可防止水分蒸发、下渗,增大输水量;该项技术无动力,后期投入小, 成本低。第(3)题,该地发展渔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销售到多个国家,可知市场 需求量大;技术先进;劳动力廉价等。第(4)题,养鱼业发展,水体面积扩大,调节气候的功能增强,湿 度增大,温差减小;但是引海水会导致周边地区土壤盐碱化加剧;引发地下水储水构造及水质变化; 养鱼业饵料的不完全利用还可能会使得洼地水体富营养化等。 11.(2016·嘉峪关一模)读世界某区域图(图 1)和该区域内 A、B、C 三城市气候统计图(图 2),回答 下列问题。(24 分) (1)顿河因其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所以在世界上享有“静静的顿河”美誉,分析原因。 (2)分析里海水域渔业资源逐年减少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土区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分析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 土产生的不利影响。 11. 【答案】:(1)顿河流经地区为平原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缓慢;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 全年降水较为均匀,水量较少且稳定(没有特别大的汛期),所以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 (2)减少原因:石油资源开发等造成的水质污染;内流湖,入湖盐分的增加和蒸发,导致湖水盐度升高; 过度捕捞。 (3)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 积累;地形平坦,降水相对较少,风力及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有机质易于留存。 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土壤侵蚀程度(风力侵蚀和水土流失),导致黑土肥力 下降;农药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 【解析】第(1)题,顿河流经地区为平原,地势起伏小,流速缓慢;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 较为均匀,水量较少且稳定,所以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第(2)题,渔业资源减少的原因与 过度捕捞、水质污染、水量下降等因素有关,里海沿岸石油资源丰富,石油资源开发等造成的水质污 染;内流湖,入湖盐分的增加和蒸发,湖水盐度升高;过度捕捞。第(3)题,可结合我国东北地区黑土成 因及肥力下降原因来回答,该地区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植被覆盖良 好,枯枝落叶多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地形平坦,降水相对较少,风力及流水侵蚀作用较 弱,有机质易于留存。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土壤侵蚀程度(风力侵蚀和水土 流失),导致黑土肥力下降;农药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拉开波湖,水深平均达 20 多米,该湖有“南美洲聚宝盆”的美誉,渔业资源丰富,同时有 “石油湖”之称。为了开采石油,湖底遍布石油管线,50 多年前人们开始将连接外海的水道拓宽、 挖深,并定期清淤,以便大吨位的货轮和邮轮驶入湖区装载石油及产品。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石油 企业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始在马拉开波湖投资开采石油。 (1)简要分析马拉开波湖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试分析图示地区吸引中国投资开采石油的优势条件。 (3)对于该湖区未来经济发展,有人主张在湖区继续开采石油,发展石油化工业,也有人主张应该 取缔石油开采及相关产业而发展渔业。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2.【答案】(1)湖区面积大,水深适宜,为鱼类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入湖河流多,注入的淡水 和营养盐类多,饵料丰富;纬度较低,湖区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生浮游生物的生长;湖区与海洋相 通,导致湖泊鱼类种类多样。 (2)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采历史悠久,配套基础设施齐全;疏浚后的入海通道,便于湖区与海洋 沟通,交通便利;周边城市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当地政府政策支持。 (3)支持继续开采。理由:湖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采基础设施完善;发展石油开采业可以将资 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可以拉动就业(增加收入);随着石油产业的发展、经济水 平的提高、技术的进步,可以减少石油产业对湖泊的污染。 支持发展渔业。理由:湖区渔业资源丰富;发展渔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合理发展渔业有利于湖 区生态环境改善;发展渔业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发展石油开采及相关产业,会导致湖 水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鱼类生存。 【解析】 第(1)题,从湖区水域、周边河流等自然环境为渔业发展提供的条件进行分析。第(2)题, 从石油储量、工业基础、交通、劳动力、市场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性 问题,在明确观点的前提下,理由合理即可。 13.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 分) 哥伦比亚河口近海地区盛产鲑鱼。鲑鱼每年 9 月至次年 2 月在河流上游砂砾底质的浅水 区产卵,孵化于淡水中的幼鱼在次年春季游入海洋。哥伦比亚河流域曾修建了大量的水库以 及帮助鲑鱼洄游的鱼梯。水库建成后,幼鱼到达河口近海地区的时间延后,数量减少。 (1)简要说出鲑鱼产卵地的河流环境特征。(6 分) (2)说明鲑鱼洄游以及幼鱼回归海洋时间选择的原因。(6 分) (3)分析建坝后幼鱼到达河口时间延迟的原因。(6 分) (4)为了增加鲑鱼的种群数量,有人提出拆除大坝。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6 分) 13.【答案】(24 分)(1)水温较低;水量较小;水位浅;含沙量小;砂砾质河床;水质较好。 (任答 3 点,每点 2 分,共 6 分。) (2)9 月至次年 2 月为秋冬季节,该季节河流处于枯水期,流量小,流速小,洄游阻力小(3 分); 春季河流流量大,流速快,可以缩短幼鱼游入海洋的时间(3 分)。 (3)水库蓄水,库区及上游流速变慢,幼鱼向下游漂游的速度减慢(3 分);大坝拦阻,幼鱼出库 困难(3 分)。 (3)赞同。拆除大坝有利于鲑鱼的洄游(3 分);恢复鲑鱼的生长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 衡,促使鲑鱼种群数量增加(3 分)。 不赞同。拆除大坝造成新的环境破坏,重新恢复生态环境时间长(3 分);采取其他措施(如建设 鱼梯等洄游通道、增加鱼苗投放、异地建立保护区、模拟创造人工生态环境)同样可以达到保护鲑 鱼的目的(3 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 分) 材料一 亚速海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一个被克里木半岛与黑海隔离的内海,最深处约 14 米,平均 深度只有 8 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南部的刻赤海峡长约 41 千米,宽 4-5 千米,深 5-15 米,是 连接俄罗斯内河与海上航运的重要通道,亚速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渔业价值很高。由于近几十年 来海水逐渐变咸,渔业资源迅速衰退。 材料二 雅尔塔市位于克里米来半岛南部,是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附近盛产葡萄。雅尔塔市郊 的马桑德拉酿酒厂是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基地。酒窖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且装备有现代自动化生产 线,生产的 28 种美味香醇葡萄酒曾 3 次获国际大奖,148 次获各种金、银奖章。 (1)简析亚速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8 分) (2)简析亚速海出现海水咸化的原因。(6 分) (3)简述雅尔塔成为著名葡萄酒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8 分) 14.(1)①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②地处温带浅海,水温变化明显,有利于海水上泛将海底 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海水浅,阳光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 充足;④有河流流入,南接黑海,有利于洄游鱼类生存。 (2)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导致入海河流流量 减少;③亚速海水位下降,较咸的黑海海水倒灌进入。 (3)赞同。刻赤海峡宽度和深度都较小,资金投入和技术难度不很大(2 分);工程既可以控制亚 速海较淡的海水流入黑海(2 分),又可以控制较咸的黑海海水倒灌入亚速海,从而防治海水咸化。 (3 分)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坦噶尼喀湖位于中东部非洲,是一个非常古 老的湖泊。该湖平均深度 600m,两岸陡峻,唯一 出口卢库加河呈淤塞甚至干涸的状态 。该湖鱼类 资源丰富,有数百种鱼为当地特有物种,尤其以 品种众多、形态和行为多样的慈鯛鱼闻名于世。 湖区周边国家经济落后。 (1)推测坦噶尼喀湖的成因,并说明理由。(6 分) (2)分析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特有物种多 的形成原因。(6 分) (3)坦噶尼喀湖的慈鯛都生活在湖底。只有沿湖 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请分析其原因。(6 分) (4)有人认为,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来看,湖区周边国家可以大量出口慈鯛到海外观赏鱼市场。 你是否赞成这种看法并说明理由。(6 分) 15.【答案】 (1)形成原因:断裂陷落,积水成湖。(3 分)判断理由:湖岸狭长,两岸陡峻,深度较大,沿一 定方向延伸(3 分)。 (2)湖泊面积广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老,湖中众多鱼类经漫 长时间的进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6 分)。 (3)(该湖为板块张裂而成)湖岸地形陡峭(2 分);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水域较浅,从而湖底有阳 光和氧气,慈鲷能够生存(2 分)。(离湖岸线远的区域水深;湖底没有阳光和氧气。)湖岸附近河 流注入,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多,鱼的饵料多(2 分)。 (4)赞成。慈鲷(作为观赏鱼的)价格髙,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可以出口创汇;湖泊大,慈鲷(和 其他鱼类)数量多,大量出口慈鲷对生态环境影响小。(6 分) 不赞成。慈鲷生活在湖底且出口的交通条件差,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慈鲷容易死亡,经济效益较差; 慈鲷分布区域狭窄,(单一品种)数量有限,大量出口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6 分)。 【解析】试题分析: (2)根据材料,湖泊面积广阔,平均深度 600m,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泊相对封闭且 非常古老,湖中众多鱼类经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周边国家经济落后,捕捞少。 (3)坦噶尼喀湖是板块张裂而成,湖岸地形陡峭。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水域较浅,湖底有阳光和 氧气,慈鲷能够生存。离湖岸线远的区域水深,湖底没有阳光和氧气。湖岸附近饵料多,湖底深处 饵料少。 (4)从经济角度考虑,慈鲷作为观赏鱼的价格髙,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出口可以增加创汇。湖泊 面积大,慈鲷和其他鱼类的数量多,大量出口慈鲷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所以赞成大量出口。 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慈鲷适宜生活在湖底,该国出口的交通条件差,技术水平低,在捕捞和 运输过程中慈鲷容易死亡,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差。慈鲷分布区域狭窄,单一品种,数量有限,大量 出口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所以不赞成。 考点:区域物种资源独特丰富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发展的措施。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材料一: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从中国引入“亚洲鲤鱼”,即四大家鱼“青、鲢、草、鳙”。 它们漂洋过海,背井离乡来到北美大陆,担负起环境大使的使命。亚洲鲤鱼主要滤食河流湖泊中过 多的浮游植物、水草、淡水蜗牛和危害鱼类的寄生虫。然初衷虽好,但美国人民却忽视了这四种鱼 其实是四把“双刃剑”。亚洲鲤鱼繁殖能力强,本土鱼类又很难与其竞争,目前亚洲鲤鱼已成功占 领美国自然水域,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直逼美国动植物的庇护所——五大湖区。 材料二:美国本土亚洲鲤鱼的入侵示意图(图 8)(阴影部分为主要入侵河段) (1)请根据材料一分析亚洲鲤鱼在美国本土水域大量迅速繁殖的自然原因。(8 分) (2)面对不断逼近的亚洲鲤鱼,当地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卫五大湖区。(8 分) (3)开发入侵种的食用价值是目前国际上治理入侵种一举多得的重要方式,但美国人民并不习惯食 用亚洲鲤鱼,于是他们追根溯源,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吃货们的身上。亚洲鲤鱼还乡,在中国市场上 究竟是会热卖还是遭冷遇,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并说明理由。(6 分) 16.(1)美国纬度与我国大致相同,河流水温适宜亚洲鲤鱼生长;美国水域庞大,河网密布,有广 阔的生长繁殖空间;美国水量大、水质好,浮游植物繁盛,适合亚洲鲤鱼生存繁殖;本土鱼类难以 与其竞争,缺少天敌;亚洲鲤鱼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任意四点得 8 分) (2)从原产地引入亚洲鲤鱼的天敌;号召人们大量食用亚洲鲤鱼;加大捕捞力度;加强对亚洲鲤 鱼扩展范围的监测;在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区之间建设水闸或电闸阻拦亚洲鲤鱼进入五大湖区。(任 意四点得 8 分) (3)热卖(2 分)。理由:中国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美国的保鲜技术先进,运输条件好;亚洲 鲤鱼多是野生,肉质鲜嫩,纯天然无污染。(理由任意二点得 4 分) 冷遇(2 分)。理由:长途运输及保鲜成本太高,会导致市场价格居高不下(2 分);冷冻鱼不适合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2 分)。 17.(2016 青岛一模)(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 10°C 以上的水 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 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 世纪 80 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 衰竭,90 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图 5 示意渤海西南 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6 分) (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8 分)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6 分) (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4 分) 17.【答案】(24 分) (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 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2)秋冬季节,渤海比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 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散热慢,水温高;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渡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 渐成熟。 (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18.(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丰年虾广泛分布于陆地上的盐田或盐湖中,以藻类为食,营养价值极高。丰年虾对温度、盐度、 酸碱值及溶氧的要求极强,最佳生长温度为 25℃~30℃,最佳生长盐度为 30‰~50‰,最适宜生 长的 pH 为 7.5~8.5,溶氧则以接近饱和溶氧为佳。伊朗西北部高原山区的乌尔米耶湖(下图)属 于内陆盐湖,丰年虾资源十分丰富。20 世纪 80 年代后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丰年虾产业规 模不断缩小。 (1)分析乌尔米耶湖丰年虾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6 分) (2)推测乌尔米耶湖丰年虾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原因。(6 分) (3)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后乌尔米耶湖丰年虾产业规模不断缩小的原因。(4 分) (4)针对乌尔米耶湖丰年虾的生存现状,你是否赞同在湖中继续发展丰年虾捕捞业?请说明态度并 表明理由。(8 分) 18.【答案】(1)乌尔米耶湖为内陆咸水湖,陆地河流带来的盐分在湖泊中不断积累,湖水盐度高, 适宜丰年虾的生长;内陆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为藻类繁生提供了条件;高盐度的湖水使得湖 中缺少大型捕食者,族群能够维持很高的密度,故该湖丰年虾资源丰富。(6 分) (2)规律:西南多,东北少。(2 分) 原因:南部气温高于北部,蒸发量大,盐度高,适合丰年虾 生长;西南部入湖河流较多,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多,饵料丰富;(河水流动使)河口附近溶氧更 接近饱和溶氧,适宜丰年虾生长。(4 分,任答两点) (3)过度捕捞造成丰年虾资源日趋枯竭,捕获量不断减少;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蒸发加剧,湖 泊急剧萎缩,丰年虾生存环境缩小,繁殖量急剧下降。(4 分) (4)赞同。理由:发展捕捞业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丰年虾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促进 当地就业,保持社会稳定;可以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可以带动交通运输、冷藏保鲜等相关产业的 发展。(8 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 不赞同。理由:过度捕捞会导致丰年虾资源枯竭;该湖为高原咸水湖,湖泊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继 续发展丰年虾捕捞业易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8 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 19.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分) 材料一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 30 毫米,蒸发量却 2 000 毫米 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 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材料二 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 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芦苇、飞鸟、鱼群之间的关系。 (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4)如果在图示地区建设一造纸企业,试评价该造纸企业的区位条件。 19. 【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 该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 入湖泊。 (2)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 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料。 (3)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该区域蒸发旺盛,盐池池水蒸发,盐分 逐渐积累,形成盐层。 (4)有利条件:(芦苇)(造纸)原料丰富;水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易产生水污染及生态问题。 【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信息,博斯腾湖深居我国西北内陆,降水量少。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 雪融水汇入湖泊,是主要补给水源。第(2)题,适宜的湖水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 芦苇地。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提供肥 料,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第(3)题,结合材料二分析,在博斯腾湖和盐池之间的地下,有一含水 层。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通过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区域蒸发旺盛,盐池池水蒸发, 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第(4)题,对比造纸工业的区位因素,从原料、水源、市场、交通、环境等 方面分析,注意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都要考虑。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烟瘴挂峡谷是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峡谷,也是长江上游的一座生态孤岛,一艘“诺亚方 舟”,更是长江源区珍稀食草和食肉动物的避难所。峡谷两侧山势陡峭而险峻,多火山岩和石灰岩, 喀斯特地貌多见。峡谷内草场资源丰富,但牧民一般不在峡谷内居住和放牧。当地正计划在峡谷出 口处规划建设牙哥水电站。 材料二 烟瘴挂大峡谷的位置图(图 1)及其等高线地形图(图 2)。 (1)简要分析烟瘴挂大峡谷成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孤岛、野生动物避难所的地理原因。 (2)简要评价牙哥水电站建设的自然条件。 (3)有人对规划修建牙哥水电站表示出不同的看法,你是否支持修建牙哥水电站?请说明你的理由。 20.【答案】(1)该地海拔高,地形险峻,环境封闭;人口稀少,人类活动较少;相对高度较大,草 场资源丰富,草地质量高而面积广(为野生动物提供食源)。 (2)优势条件:地势落差大;口袋地形,库容量大。不利条件:河流(通天河)以冰雪(川)融水补给 为主,水量小;海拔高,冬季气温低,河流易结冰;峡谷内多火山岩和石灰岩,地质条件差。 (3)支持。开发水电,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不支持。建水电站会淹没峡谷草地,危及野生动物生存;峡谷内石灰岩较多,易诱发地质灾害;会 使峡谷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第(1)题,从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及草场资源丰富程度等进行说明。第(2)题,从地势、 地形等说明有利条件;从水量及其变化、地质条件等说明不利条件。第(3)题,从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说明支持开发的理由。从对生物危害及地质灾害等方面说明不支持 开发的理由。 21.(24 分)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资源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在内)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我国南方低山、丘陵 地区,交通方便,人口集中,水热充足,土地资源十分珍贵。 材料二 河流、湖泊湿地,食物丰富,常常成为候鸟越冬的栖息地。松花江丰满水电站下游, 流经吉林市的 65 千米江段冬季不冻结,人们在此赛龙舟、赏雾凇,河滩上还聚集着野生赤麻鸭, 它们来自西伯利亚,越冬地应是上图所示地区,现在却“选择”了在吉林越冬。 (1)从开发利用角度评价图示地区丘陵山区的土地资源。(8 分) (2)指出长江大通水文站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种变化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10 分) (3)结合材料解释赤麻鸭“选择”在这段不冻江的河滩上越冬的原因。(6 分) 21. 【答案】(1)水热充足,土壤发育深厚,利于林木和农作物的生长;山地垂直分异明显,土壤 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红壤广布,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山区坡度大,表土不稳定, 易出现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 (2)输沙量呈下降趋势(2 分) 有利影响:改善河口地区水质;减轻河口泥沙淤积,提高河口通航能力。(4 分) 不利影响:河口滩涂增速减慢,海岸侵蚀加剧三角洲退缩,海水倒灌;入海的营养物质减少,导致 河口生物减少;(4 分) (3)原因:江水不冻,河滩(沙洲)宽阔;河里有丰富的水生生物(水草、鱼虾等),食物充足; 水质良好;人们有保护野生物种意识(为它们投食等)。(每点 2 分,答 3 点得 6 分) 【解析】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的低山丘陵区气候雨热同期,且水热充足,加上山地的垂直分 异对农业生产来讲是有利方面;而该地多为酸性红壤,土壤贫瘠,地形又较崎岖对农业生产来讲又 不利。 第(2)题、根据图示可以直接得出输沙量呈下降的趋势。河流含沙量减少对河口的影响主要有水 质变好、泥沙淤积减少,有利于航运、三角洲面积萎缩等。 第(3)题、结合材料,赤麻鸭选择松花江不冻河段越冬的原因,应该是该河段从食物充足、热量 相对较好,河面不冻、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好等方面。 22.(24 分)阅读图文材卑翔,完成下列要求. 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南岸是藏羚羊的重要产羔地。在第四纪时期,湖水经东端 库赛河注入库赛湖,后因气候变干,湖泊退缩,湖水不能外流;近 30 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 影响,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011 年 8 一 9 月间,由于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卓乃湖东岸发生溃决, 十几亿三万米的湖水溢出,在高原面上冲出一道深宽的洪沟,流进了库赛湖。卓乃湖的面积因此而 由 280 平方千米缩减到 168 平方千米。随后库赛湖湖水外溢,与其东边的海丁诺尔湖及盐湖相连并 迅速扩大,湖水最终有可能通过清水河汇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而成为长江最北源。 (1)分析卓乃湖溃决外溢的主要原因。(8 分) (2)推测卓乃湖水外泄、面积骤减对藏羚羊迁徙及生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6 分) (3)为防止湖水通过狭窄的清水河外泄时毁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请提出防治措施。(4 分) (4)有观点认为“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扩大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气你 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6 分) 22.(24 分) (1)(8 分)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2 分),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2 分),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2 分);卓乃湖湖面较高且东岸与 库赛河之间有(比降较大的)古河床(或古河床岩土疏松,易被侵蚀崩塌)(2 分)。 (2)(6 分)卓乃湖外泄可能淹没或冲毁藏羚羊的迁徙通道(2 分);卓乃湖面积骤减可能导致湖床 裸露,湖岸草地退化(沙化),食物短缺(2 分);藏羚羊饮水变得困难(2 分)。 (3)(4 分)开挖加深加宽河道引流行洪(2 分);加固跨河桥梁(和路基)(2 分)。 (4)(6 分)赞同(2 分):理由:湖泊湿地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大(2 分),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 可能增加(2 分),有利于植被生长(或生物多样性增加)(2 分)(或有利于缓解当地气候变暖、冰 川退缩的趋势)。 反对(2 分):理由:湖泊面积扩大,淹没沿岸草地(2 分);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加剧(2 分);可能导致湖水外溢,通过清水河汇入长江并使清水河加宽加深,使当地地表水分急剧流失(, 导致气候变干,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碱化加剧)(2 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 分) 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南北长达 1700 会里,东西 宽处约 600 公里,面积为 595790 平方公里,是仅次于格陵兰、新几内亚和婆罗洲的世界第四大岛 一马达加斯加全岛气候空间差异显著,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西部为热 带草原气候,西南那是全岛最炎热的半荒漠地区。岛上大约有 20 多万种动植物,其中 80%左右为该 岛所独有,岛上没有非洲狮、非洲豹等大型的肉食动物,fossa(马达加斯加岛长尾狸猫)是岛屿上 最大的野兽一它的身体长度可到达 61~ 76 厘米,尾巴大约 66 厘米。 (l)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 分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上动物的特点。(10 分) (3)马达加斯加人的房屋与东南亚各族人民的房屋极其相似,地基很高,房顶又高又尖。试分析其 原因二(6 分) 23.(1)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白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迎 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形成气候东西差异;(3 分)地势高差大(或 山地相对高度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或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3 分) (2)岛屿面积大,(1 分)地形复杂,(1 分)气候差异显著,(1 分)缺少大型肉食动物,天敌少,(1 分)物种丰富;(2 分)岛屿长期与大陆分离,(1 分)独有物种比例高;(2 分)森林面积广,不适 宜非洲狮、非洲豹等大型肉食动物的生存。(1 分) (3)马达加斯加岛大多数地区与东南亚气候特征相似,高温多雨;(2 分)房屋地基很高可以防潮; (2 分) 房顶又高又尖,坡度较大,便于排水、通风。(2 分) 24.(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南迪纳岛是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 635 平方千米。该岛气候凉爽干 燥,草类茂盛。岛上鸟类众多,但少有哺乳动物。每年 6 月天气骤然变化,“浓湿雾”从海上汹涌 而来。 (1)指出费尔南迪纳岛岩石类型及其成因。(6 分) (2)费尔南迪纳岛上少有哺乳动物,试推测其原因。(6 分) (3)分析费尔南迪纳岛 6 月多“浓湿雾”的原因。(10 分) 24.(22 分) (1)以岩浆岩为主(2 分)。 成因:地处板块交界处(2 分),岩浆活动剧烈,岩 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石(2 分)。 (2)火山岛远离大陆,哺乳动物难以到达;海岛面积小,天敌少,不利于物种进化;火山活动频 繁,不利于动物生存。(每点 2 分,共 6 分) (3)热带海洋广阔,水汽充足(2 分);暖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稳定的逆温层(2 分),水汽难以对流扩散(1 分);受寒流影响,水汽容易凝结成浓雾(2 分);在东南信风吹拂 下(2 分),海上浓雾源源不断吹送到岛上(1 分)。 25. (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蜜蜂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周围温度改变而改变。气温高的夏季是蜜蜂繁衍季节,气温低的天 气则因体温下降需飞回蜂巢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御寒,御寒效果与球形团的大小呈正相关。 虽然冰岛养蜂目前处于规模小的起步阶段,却因生产出的蜂蜜品质优良而供不应求。冰岛蜂蜜的蜜 源主要来自野花,为了“追花夺蜜”,养蜂人在花期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1)分析蜜蜂在冰岛难于越冬的原因。(6 分) (2)分析冰岛蜂蜜品质优良的原因。(6 分) (3)推测养蜂人“追花夺蜜”迁徙放蜂所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6 分) (4)冰岛蜂蜜供不应求,可否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市场需求?请说明理由。(6 分) 25.【答案】(1)地处高纬,冬季漫长且气温低;(2 分)冬季西风强劲,蜜蜂入巢困难;(2 分) 夏季短促,蜜蜂繁衍数量少,冬季相互靠拢御寒效果差。(2 分) (2)蜜源来自野花,基本不受农药、化肥污染;(2 分)为高纬岛屿,气温低,环境封闭,蜜蜂(及 蜜源植物)病虫害少;(2 分)冰岛空气清新,水质好,环境质量优良。(2 分) (3)公路运输。(2 分)迁徙距离短;(2 分)公路运输最为机动灵活,便于养蜂人根据蜜源植物的 花期、分布,灵活选择采蜜地点。(2 分) (4)可以。冰岛蜂蜜品质高,市场需求量大;(2 分)冰岛养蜂业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潜力大;(2 分)冰岛地热资源丰富,可栽培温室蜜源植物满足采蜜需要。(2 分) 或不可以。冰岛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少,蜜源植物少;(2 分)人口少,劳动力成 本高;(2 分)(冰岛养蜂业的生产条件较差,)规模生产可能降低其天然无污染的优良品质。(2 分)(只答“可以”或“不可以”不得分) 【考 点定位】影响蜜蜂养殖的因素,交通线路的选择,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 【名师点睛】任何生物的影响因素都要从生物的生长习性和区域的地理特征来分析;蜂蜜品质优良 的原因要从蜜源无污染,蜜蜂不生病,周围环境无污染等来分析;掌握“追花夺蜜”的特点,结合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开放性的试题,要从选择观点角度分析,言之有 理即可。认真阅读材料,寻找恰当信息即可分析。交通线路选择前提是掌握主要交通线路的优缺点, 现总结如下: 常见运输方式及优缺点 (1)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指使用铁路列车运送货物。它主要承担中长距离、大批量的货物运输,在 干线运输中起主要运力作用。其优点是运送速度快、载运量大、不大受自然条件影响;缺点是建设 投入大、只能在固定线路上行驶、灵活性差、需要其他运输方式配合与衔接。长距离运输分摊到单 位运输成本的费用较低,短距离运输成本就很高了。 (2)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指使用船舶在内河或海洋运送货物。它与铁路运输共同发挥综合交通运输 体系中主要运力的作用。其优点是成本低、能进行长距离、大批量的货运;缺点是受自然条件,如 水域、港口、水位、气候等影响较大,以至有时要中断运输,还有就是运输速度慢,同样需要其他 运输方式配合与衔接。 (3)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指使用机动车辆在公路上运送货物。它主要承担短距离、小批量货运,成 为铁路、水路运输方式不可缺少的接驳工具;还承担铁路、水路运输难以实行地区的长距离、大批 量货运。其优点是灵活性强、建设投入低、便于因地制宜,实现“门到门”运送,因此近年来,在 有铁路、水运的地区较长距离大批量运输也较多采用公路运输;其缺点是单位运输成本相对比较高。 (4)航空运输。航空运输指使用飞机等航空器运送货物。它主要承担价值高或赶时间的货运。其优 点是速度快,而缺点是单位运输成本太高,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5)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指使用管道运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货物,它是靠压力推动物体在管道 移动实现运送。其优点是封闭运输,可避免货损货差;缺点是管道设备固定、运输货物受限制、灵 活性较差。 26.(22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根廷是国际蜂蜜第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达 10 万吨以上。养蜂业遍布全国;南部较少,其 中潘帕斯草原集中了超过全国 80%的蜂群。近些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潘帕斯草原不断萎缩。 (1)说明阿根廷养蜂业集中在潘帕斯草原而国土南部较少的自然原因。(8 分) (2)分析一年中潘帕斯草原养蜂业取蜜的时间选择在 12 月~次年 2 月中旬进行的原因。(8 分) (3)推测潘帕斯草原面积萎缩的原因,并说明对养蜂业的影响。(6 分) 26.(1)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阿根廷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 蜜源植物少,不利于蜜蜂越冬。(8 分) (2)12 月~次年 1 月是潘帕斯草原的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蜜源丰富,是蜜蜂酿蜜的主要季节; (4 分)夏季也是农闲季节,劳动力资源丰富。(4 分) (3)原因:大量草原被开垦成农田,草原萎缩;(3 分)影响:蜜源植物减少,养蜂业产量下降。(3 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 分) 材料一 长江中下游局部略图 材料二 2010 年 12 月 22 日,随着宜昌至万州铁路胜利通车,至此,沪渝沿江铁路全线贯通。 沪渝沿江铁路,起自上海、经南京、武汉至重庆和成都,横跨我国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 四川、重庆等七个省市,全长 2116 km。 材料三 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在地质构造上为断层凹陷湖盆。洞庭湖陷落的幅度较大。 两大湖盆自形成以来一直接受长江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由于地理位置、水系水文状况及湖盆特点更 容易受到来自长江的泥沙淤积。目前已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其 地位被鄱阳湖 所取代。 材料四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 1983 年。全区有鸟类 258 种,其中属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的有 9 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 32 种。 (1)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未修建沿江主干铁路,这在当时是合理的,简述其理由。(3 分) (2)从自然因素方面对比简析洞庭湖比鄱阳湖更容易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原因。(3 分) (3)鄱阳湖地区是“珍禽的王国”,每年会吸引大量来自北方的候鸟。分析鄱阳湖欣赏候鸟的最佳 季节及其原因。(3 分) 27.【答案】 (1)(共 8 分)沿途地形地质气象条件复杂,多洪涝、地质灾害(2 分);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大 (2 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发达,客货运量小(2 分);长江水运已经能满足长江流域当 时的运输需求(2 分)。 (2)(共 8 分)洞庭湖相比鄱阳湖更靠近长江上游,流速较快,携带的泥沙多,入湖径流含沙量大; (2 分)洞庭湖相比鄱阳湖湖盆地势更低,易于泥沙进入(2 分)洞庭湖有多条水系与长江相连, 入湖水量大,接纳泥沙多(2 分),鄱阳湖仅有一处入湖口,入湖水量小,湖泊接纳泥沙少。(2 分) (3)(共 8 分)冬季。(2 分)冬季北方天气寒冷,候鸟到南方过冬;(2 分)冬季鄱阳湖水位降低, 浅滩多,利于候鸟栖息,(2 分)且便于捕食。(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未修建沿江主干铁路主要受到沿途地 形、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的制约,因此工程技术难度大,投资大;同时也和长江发达的水运网络有 关,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发达,客货运量小,可充分发挥长江水运的价值。 (2)从地理位置看,洞庭湖靠近长江上游,流速快,携带的泥沙多;湖盆地势低,利于泥沙进入, 有多条水系与长江相连,入湖水量大,接纳泥沙多;、鄱阳湖靠近长江下游,水流缓慢,泥沙多在 河床上沉积,入湖泥沙少;湖盆地势高,泥沙不易进入,江水仅有一处入湖口,入湖水量小,湖泊 接纳泥沙少。所以洞庭湖比鄱阳湖更容易受到长江泥沙淤积。 (3)冬季北方天气寒冷,候鸟需到南方过冬,鄱阳湖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冬季水位低,浅滩多, 利于候鸟栖息和捕食,候鸟可在此越冬,故欣赏候鸟的季节为冬季,原因主要是冬季候鸟多,在此 越冬。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及湖泊泥沙淤积的原因,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28.(24 分)甲处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乙处河段 洪水期为 5 月-6 月,左图示意 R 河流流域分布,右图示意甲地气候资料图。 (1)从气候角度说明甲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8 分) (2)说明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 5-6 月的原因。(6 分) (3)简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10 分) 28.(1)地处热带草原地区,夏季(湿季)受低气压带控制,(2 分)降水较多,湿地面积较大;(2 分)冬季(干季)东部高原、山地阻挡信风的深入,(2 分)降水较少,湿地面积较小。(2 分_ (2)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虽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夏季,11 月至次年 4 月),(3 分)但由 于上游地势低平,沼泽面积大,雨季时蓄洪能力强,(3 分)干季时(5-6 月)对河流补给量大, 乙处河段汛期滞后明显,洪水期为 5-6 月。(2 分) (3)水草丰富,大量的水生生物为其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有广阔的栖息地;(人烟 稀少)人为干扰破坏小;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气候适宜鸟类生活,没有大规模的迁徙;物种繁 多,生存环境好。(每点 2 分,答对其中四点得 8 分)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天津贝壳堤是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之一,也是天津地区特有的地貌,它是几千年来由海生贝类动 物在海潮推动下,逐渐堆积而成的古渤海海岸线的标志。贝壳堤的形成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 粉沙淤泥海岸、丰富的贝壳物源和海岸侵蚀环境。历史上,黄河曾在天津地区入海,以“善淤、善 决、善徙”著称,黄河改道后,海水变得清澈,各类繁多的海洋软体动物在此繁衍生息。贝壳堤对 于研究古地理、古气候、海洋生态、海陆变迁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因为没 有意识到古贝壳堤的珍贵,天津古贝壳堤现已被严重破坏。 (1)图中三道贝壳堤的形成顺序并说明理由。(3 分) (2)说明贝壳堤的形成与海岸冲淤环境的关系。(6 分) (3)推测天津贝壳堤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4 分) 29.(13 分) (1)贝壳堤形成年代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③、④。理由:贝壳堤形成于古海岸线附近,由于注 入渤海湾的河流含量较大,沿海地区总体以淤积为主;古海岸线自陆地向海洋方向变迁。(3 分) (2)黄河泥沙含量大,在渤海不断淤积,塑造了世界最大的淤泥质海岸;当黄河改道,海岸不再 淤积,海水变得清澈。海洋软体动物大量繁衍,提供了充足的贝壳物源;海浪和潮汐将贝壳搬移到 海岸堆积形成贝壳堤。(6 分) (3)滥采乱挖贝壳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在海岸地带无序发展盐业生产;沿海滩涂发展水产养殖; 修筑防潮大坝,破坏贝壳堤;兴建新的民居点。(每点 1 分,答出 4 点给 4 分) 30.(10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铜矿储量丰富,以出口原矿石为主。2015 年中国某投资集团和 澳大利亚签署了集采矿、炼铜、运输等设施的铜矿工业合作项目。 (1)简述塔斯马尼亚岛发展炼铜工业的区位优势。(5 分) (2)有人认为西海岸风能资源丰富,提议在西海岸开发风电,以优化能源结构。请你推测他认为 西海岸风能资源最丰富的理由。(3 分) (3)塔斯马尼亚岛上生活着地球上惟一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还有珍贵的吸蜜鸟、黑樫鸟、 黑鹊、黑凤头鹦鹉及各种其他鹦鹉。哺乳类有沙袋鼠、帚尾袋貂及环尾袋貂,食肉的有袋类则有袋 鼬、斑袋鼬及塔斯马尼亚袋鼬,以及各种毛鼻袋熊和针鼬。分析塔斯马尼亚岛上能够保留着古老物 种的地理原因。(2 分) 30.(共 10 分) (1)铜矿资源丰富;(1 分)水源充足;(1 分)水能丰富;(1 分)海运便利;(1 分)资金充足;(1 分)工业协作条件好;(1 分)科技水平高;(1 分)劳动力素质高;(1 分)市场广阔;(1 分)地广 人稀,土地租金低;(1 分)政策支持。(1 分)(答出 5 点即可得满分 5 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 情给分) (2)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1 分)常年盛行西北风,西海岸为迎风海岸,(1 分)受澳 大利亚大陆的阻挡小,风能资源最丰富。(1 分) (3)长期与大陆地分离;(1 分)地理环境稳定;(1 分)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1 分)(答 出 2 点即可得满分 2 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烟瘴挂峡谷位于长江源头附近,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降水汇集,草甸灌丛丰富,成为珍 稀动物雪豹的聚集区。峡谷将规划建设一个水电站,水电站建成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下图示意电 站建成前后的 M 处水位及峡谷的淹没范围。 (1)分析峡谷内草甸灌丛丰富的原因。(8 分) (2)从食物来源的角度分析水电站建成后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的可能原因。(6 分) (3)在修建电站和保护雪豹的两难选择中,有人从经济效益方面对修建电站提出质疑,请你为该 质疑提供论据。(8 分) 31.(1)谷地汇集周边降水,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2 分);峡谷海拔较低,热量(谷地暖湿)满 足草甸生长条件(2 分);峡谷沟壑纵横,地表面积大,地势起伏大,生长环境多样(2 分),人迹 罕至,受人类活动影响小(2 分)。 (2)水库蓄水将使水位上升,谷内草甸灌丛大多将被淹没,食草动物缺乏食物来源,数量减少, 雪豹的食物减少,(2 分)谷地被淹没,雪豹捕食范围缩小;(2 分)谷地淹没后,生态环境发生改 变,由陆地变为水域,食物链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雪豹数量锐减。(2 分) (3)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水电站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位于河源附近,流量小,水能 蕴藏量较小,流量的的季节变化大,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电站附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电力需求量少;距离主消费市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任答 4 点共 8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