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精讲与新题赏析专题古代诗歌阅读经典精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专题精讲与新题赏析专题古代诗歌阅读经典精讲

古代诗歌阅读经典精讲 主讲教师:王大绩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自觉意识——目的高度明确 ‎①重视诗歌,淡化题目,联想和想象;‎ ‎②聚焦诗歌重要文字信息,把握形象;‎ ‎③连缀形象,将其转化、上升为意象;‎ ‎④理解意象,体会诗歌中诗人的感情;‎ 一、读懂古代诗歌的要点 自觉意识——目的高度明确 ‎①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 ‎②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 ‎③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 ‎④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一篇散文。‎ ‎【例1】把下面这首唐诗译成现代汉语散文。‎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例2】把下面这首宋词译成现代汉语诗歌。‎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准拟:准定。‎ 二、选择题目思考回答要点 据题精答——目的高度明确 ‎①准确解读诗句,将选项与相关诗句逐一对照;‎ ‎②聚焦选项的确切误点:颠倒黑白或无中生有。‎ ‎【例1】‎ ‎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例2】‎ ‎ 示秬秸 张耒 ‎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三、简答题目思考回答要点 据题精答——目的高度明确 ‎①词句入手,聚焦形象,转化为意象,归结感情;‎ ‎②要点无一词遗漏,回答无一句废话,连贯合理。‎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 [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课后拓展练习 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 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题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对这首词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梦醒后心情的悲愤。‎ B.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睡觉寒灯里”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鬓虽残,心未死”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 题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古代诗歌阅读经典精讲 讲义参考答案 一、读懂古代诗歌的要点 例1:[译诗]‎ ‎ 苏小小墓 李贺 在西陵坟墓间,幽兰上每一滴露水,都如同眼泪的痕迹。没有可以用作同心丝带的物件,而袅袅青烟里绽放的花朵,又总是隐没在无边的黑暗。绿茵茵的青草如毯,碧森森的松树似盖,风织成清冷的长裙,水凝为幽凉的佩玉。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夜色中一个凄清的身影静静守候。那翠色的烛光如豆,光影黯淡,幽幽闪烁。西陵坟墓下啊,寒风吹着冷雨……‎ 例2:[译词]‎ ‎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着一船秋天的景色航行,开阔的水面平铺开明澈湖光。是洞庭水神挽留我观赏斜阳,平湖上有意召唤起粼粼细浪。明天风向改换将更利于航行,今夜露宿在湖面上又有何妨?且听水晶宫里演奏霓裳乐曲,明天我准定能登到岳阳楼上。‎ 二、选择题目思考回答要点 例1:D 例2:B 三、简答题目思考回答要点 例1:[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备考答案]‎ ‎(1)颔联“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构思高妙,内涵丰富。出句从视觉角度,描绘静态景观:山泉虽然在地面静静流淌,却映现着天光云影。对句从听觉角度,描绘动态景观:湍流飞落之时,激荡起磅礴雨声。这两句诗承接首联,产生先抑后扬的效果。平凡无名的山泉,虽位处低地,却映照天光;虽并非浩大,却生发雨声。抑扬间彰显出以物况人、托物言志的主旨。为后四句全面、深刻揭示“山泉”的品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这首诗以物况人。诗中的“山泉”不显世扬名。虽有包容天地、吞吐宇宙,流转足可满深涧,分化小池亦平和的才具与胸怀;但更有着恬静澹泊,处事清澈不浊,超然物外的品格。这首诗又托物言志。诗人写山泉,实际是写自己的情怀:一方面恃才傲物,睥睨天下;一方面率性自由,恬静澹泊。‎ ‎[译诗]在山间见到一条潺潺的泉水,尝试询问没人知道它的名称。地上的泉水映现出天空色彩,水沫飞溅悬空化作飒飒雨声。流转来到深涧将水汇聚满满,又分开成几个小池也都平平。那一份恬静澹泊没有人看见,年复一年永葆着自我的澄清。‎ 例2:[参考答案]‎ ‎(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备考答案]‎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时间推移为明线,感情深化为暗线来写的。上阕首句“秋阴时晴渐向暝”,写的是秋天在浓阴时晴中渐渐迫向黄昏的景象,寄托着凄寂思家的感情;下阕首句“更深人去寂静”,写的是更深夜静人已离去的情景,传达着挣扎无助的孤寂。由渐近黄昏到更深寂静,清晰地体现出时间推移的明线,含蓄地融入了凄凉、孤寂的情感积累酝酿深化的暗线。‎ ‎(2)周邦彦的《关河令》一词,抒写了思家心切,孤单寂寞,无可排遣的感情。‎ 上阕写黄昏院落的景象,句句是心情写照。阴云是浓浓的,放晴是短暂的,庭院中一派凄冷。久久伫立,期盼望见北来的秋雁,寄托思家的愁绪,可风声、落叶声、虫鸣声,声声入耳,望穿浓云深处,也不见大雁踪影。落寞之情无可寄托,唯有落寞。‎ 下阕紧承上阕,写夜深酒醒的情景。落寞中,时间悄然流逝,寂寞深深,只能借酒消解。到了更深夜静时,酒已全醒,只见孤灯照壁,了无亲人。思家寂寞的感情纠结满怀,无可化解。长夜愁怀该如何度过?也只能填写这样一首词聊以排遣了。‎ ‎[译词]‎ 清秋阴郁不时放晴渐渐迫向黄昏。演变成充溢一所庭院的凄凉冷清。静静伫立倾听秋天种种萧疏声响,积云深重看也看不见那北来雁影。更已深时人都离去周边一片寂静。只有院门的照壁和孤灯相互照映。晚间借以浇愁的酒劲儿已经全醒,怎么消解这长夜无边时候的心境!‎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A 详解: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译文: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题二:B 详解:词中所写是梦境,不是具体地回忆。“雁门西”、“青海际”是泛指,并非具体地点。‎ 译文:下过雪的清晨,有清幽笳声响起,梦中所游之地,不知道是什么地方。铁骑无声,望过去如水。我想起关河,雁门关西边,青海的边际。在寒灯照射下睡去,更漏声断,月光斜透过窗纸。 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有谁知道呢?我鬓发虽残败灰白,可我(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心却并未死去!‎ 题三: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意思对即可)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作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详解:①“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两句诗人把视线由近及远地从湖面导引到远处的 “绿杨烟外”和“红杏枝头”,“绿杨烟外”如何?还带着拂晓时分微微的寒意;“红杏枝头”又如何?让读者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是“春意闹”,一个“闹”字“闹”出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原本已大好的春光更点染得生机勃勃,盛意盎然、热闹。真可谓“闹”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②持,拿着。斜阳,傍晚的太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人生苦短,欢乐即逝,让我们暂且在花丛中留住那西斜的太阳吧。且,暂且。晚照,落日的余辉。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之真情。进而烘托了春光之美好和令人想往,令人珍惜。‎ 译文: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 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啊!愿拿千金换一笑。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 题四:‎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详解:(1)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2)长江之上,细雨霏霏,长江岸边,青草萋萋,这是一幅朦胧幽约的江城春景,然而,也正因这种幽约如梦幻般的景境,容易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和伤感,诗人自然由六朝宫城故地生出感想。六代繁华,如今好像梦一般地消失了,鸟儿似乎也在为此而悲鸣,但又有什么用处呢,只是“空啼”而已。在诗人这样的感情投注下,自然界的景物也都带有了感情色彩。然而,鸟既有情,草、柳却无情,江草依旧萋萋而生,而台城上的柳树更是最为无情,在春雨滋润之下,繁盛而茂密,枝叶浓绿,延绵着十里长堤,犹如绿色的烟雾笼罩着一样,它一点也不为六朝的灭亡而哀伤,反而越长越茂盛。如此写植物无情,实则反衬自己多情,诗人目睹唐王朝将亡之势,不禁悲从中来,引古伤时,感情表达得极为深沉。‎ 译文: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的笼罩十里长堤。‎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