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测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测试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下图,完成1~3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解析:第1题,结合区域定位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分布及数量是制约本区城镇 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 的主导因素。第2题,在图示区域内,当代由于生活和生产用水量更大,导致河流水量更小,为了获得更充足的水源,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第3题,图示区域城镇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用水不当,植被破坏等,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1.D  2.B   3.B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4~6题。‎ ‎4.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 ‎5.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A.A地       B.B地 C.C地       D .D地 ‎6.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A.绿洲农业B.河谷农业 C.节水农业D.高效农业 解析:第4题,根据图乙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第5题,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乙所示的生态现象只能出现在B地。第6题,B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种植业只能是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4.D  5.B  6.C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8. 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C.设置沙障固沙 D.小流域综合治理 解析:图中显示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即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则防治荒漠化的相应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 答案:7.B   8.B ‎9.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 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发展旅游 C.利于浇灌         D.便于运输 解析:云南地表崎岖不平,发展种植业容易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而梯田的修建有利于拦截水土,减轻水土流失。‎ 答案:A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10~13题。 ‎ ‎10.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数据可知B选项正确。‎ 答案:B ‎11. 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 解析:冻融荒漠化主要发生在高寒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答案:D ‎12.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 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解析: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少,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也不宜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而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以防绿洲退化为荒漠。‎ 答案:B ‎13.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解析: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目标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答案:D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14~15题。‎ ‎14.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15.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 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大体位于长城沿线,降水较少,生态较为脆弱,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在该区过垦会导致荒漠化。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使其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并且将其发展成为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答案:14.D    15.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思维拓展题) 2019年9月23日宁夏各界人士在银川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结合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            。(4分)‎ ‎(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6分)‎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 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4分)‎ ‎(4)贺兰山是我国西 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6分)‎ 解析:本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类型、成因与防治。第(1)、(2)题,Q、R两地都处于西北地区,R地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是由于受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Q地灌 溉农业发达,大水漫灌导致了土地盐渍化的产生。第(3)题,草方格 沙障既能减小风力,又能截留水分,减少水分蒸发。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为省区的分界线,同时它还是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而又可推断出它为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结合初中知识,可知其还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答案:(1)土地盐渍化土地沙漠化 ‎(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 4)①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②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③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⑤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任答4项即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来源:ZXXK]‎ 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1 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据最新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3%,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3 500多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2 700多万亩。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跨越的鸿沟 。‎ ‎(1)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特征试分析产生石漠化的原因。(8分)‎ ‎(2)石漠化对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6分)‎ ‎(3)结合对荒漠化问题的理解,你认为应如何遏制广西地区石漠化的蔓延?(6分)‎ 答案:(1)自然原因:本区岩溶地貌发育,石山面积广大,成土速度缓慢,植被覆盖率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石山区人口不断增多,毁林开垦、过度樵采、烧山、放牧、乱采石矿等人为破坏严重,致使有限的石山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严重的石山荒漠化。‎ ‎(2)①石漠化导致生态恶化,生存条件逐渐丧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导 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石山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③石漠化引起的生态恶化加剧了贫困,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④石漠化带来的泥沙淤积,成为红水河梯级电站的重大忧患。‎ ‎(3)①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②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石山区的能源问题;③控制人口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