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020 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之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 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高考中对景物描写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方式:即意象类 和意境类。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 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 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 用而形成的。 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 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 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一、【2019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 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 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 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 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 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二、【2018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 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 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 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 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 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 三、【2018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 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 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答案】(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 勃勃生机。 【解析】(2)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天津高考题多年在这方面设题,如 2015 年“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017 年“第 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只是提问方式略有不同,而 2018 年完全延续了 2017 年的提问方 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抓住“平 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 描绘画面即可。 四、【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 【答案】(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 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 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 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二、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 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 “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 “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 五、(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 2019 届高三最后一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韦 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 1.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答案】①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②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秋风、 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③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上的 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 野花的芳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的形象,需要考生先 圈出设题诗句中的形象,再圈出写其特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来分析其特点。赏析句子的表 达技巧,应该先指明所用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本题要求分析薛词上片所描绘的图景, 同时分析其写景特色。“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这三句中主 要写到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等形象,既包括景物形象,也包括人物形象:沙滩 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以及鸥迹成行,这些都是景,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 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整幅画面寂寞 而苍凉。然后再看这三句的写景技巧,首先看这三句写了哪些景,这是从选材的角度分析,有 秋风、秋雨、红蓼、鸥迹,这些景对人物起到烘托的作用,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些景的,如“风 雨声”是耳中所闻,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是视觉所见,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 野花的芳香,可见结合了多种感官。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概括。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3.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答案】3.词的上阕写了灯火、云、鹧鸪、村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山村傍晚时分寂静寥落的 生活画面。 【解析】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①对找出意象题,直接答出即可,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 化答法。②对画面描述题,答案一般包括这几个部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说明画面+具体描述 的内容+营造的意境。(还可直接分析蕴涵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①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红蕖:荷花。②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6.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6.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色。远处,树林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朗; 近处,翠竹围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散 发出柔和的芳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就 要求考生圈出上片中所写的景物,根据景物来判断季节,再分析特点。由词中的“乱蝉”“衰 草”“红蕖”等可知,这是夏末秋初的景色。开头两句,“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 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 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 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 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 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 意。“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 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 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由这些景物的特点可知,词的上阕中描绘了一幅清新 淡雅的画面。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 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鹖冠:相传 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4.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简要 分析。 【答案】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作用:以乐景衬哀情。象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而 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的美好画面, 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困 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碟、 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然后理解颈联的意思,根据诗句的 内容把握蝶、鸥的特点,再分析这两个形象与诗人形象之间的关系。“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 轻鸥下急湍”中“娟娟”“轻”可见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这是乐景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 的的美好画面;再看诗中的情感,结合前后的诗句“愁看直北是长安”“老年花似雾中看”可 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愁”的,是沉重的,这是哀情,可见这是以蝶鸥自在轻快反衬诗人心 情的沉重,是为了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 表现了诗人困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考生结合这些内容进行答题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多令 感怀 徐 灿①[来源:学#科#网] 玉笛 ②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危楼。寒月多情怜远客,长伴我,滞幽州。 小苑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③?梦里江声和泪咽,频洒向,故园流。 【注】 ①徐灿: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江南吴县人。② :用手指按。③此句中“五湖” “扁舟”系范蠡的故事:勾践灭吴,范蠡乃辞勾践,泛舟五湖。 本词上片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点明季节特征,突出深秋的特点:露水打蕉,寒月在天。②寒月等冷色调的景物营 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③“玉笛、倚楼”等体现了思乡怀人的主题。 【解析】首先要熟悉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如点明季节、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萸定情感基调等;此处,一定要联系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如“玉笛”“危楼”“塞月”等景象, 分析其代表的意义需特别注意情与景之间的联系。 五.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考试毕登铨[注]楼 梅尧臣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注】 铨:量才授官,选拔官吏。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5 分) 【答案】一是选择恰当的形容词准确地写出初春景物的特点,如“浓淡”写出初春云彩时厚时 薄的特点;“微”字,准确地写出从云层中漏出阳光的景象;“黄”字,写出二月柳条吐出嫩 芽时充满生机的景色。二是用动词“耸”,化静景为动景,给画面增添了活力。 【解析】这首诗语言平淡,描写景物没有运用修辞手法,这就必须从用词的角度去思考。一是 诗中选择了“浓淡”“微”“黄”等形容词,准确地描写初春景物的特点;二是动词“耸”的 运用,化静景为动景。答题时,对此进行分析即可。 六.阅读以下诗篇,分析所给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②泠泠:形容声 音清越③楹:房屋的柱子。 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 分) 【答案】(步骤一)本词描写了半夜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 泉水轻声作响,山中的鸟儿不时传来声声鸣叫,诗人倚靠在门柱到天明的画面。(步骤二)营 造了凄清寂静的氛围,(步骤三)抒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抑郁 的情怀。 【解析】全诗八句四十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 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 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注】。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胡溪深一篙。 【注】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 官。“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以景作结,寓情于景, 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 【解析】尾联道出诗的主旨,劝李子先也解官而去,与自己同游。这一意思是透过写景表 现的。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画面,劝归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 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学科%……网 【解析】这是一道考概括诗歌的画面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围绕主要意象描述,然后概括意境特 征,此题注意围绕微霜、鸿雁、云山、树色、砧声描绘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凄凉”的意境 特征。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泗州东城晚望 秦 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丽画卷?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诗的意境呈现出来。 【答案】烟霭笼罩之下,波光粼粼的淮河像一条蜿蜒的白带,绕过屹立的泗州城,静静地流向 远方;河上白帆点点,船上人语依稀,稍远处是一片丛林,而林梢的尽头,有一抹淡淡的青色, 那是淮河转弯处的山峦,好一幅美丽的淮河水乡晚景图。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全诗围绕“晚望” 来写,考生在赏析时,要抓住诗中描绘的“孤城”“白水”“舳舻”“青山”“淮水”等诗人 “晚望”时所见之景,对这些意象的特点进行概括,然后结合意象整体感知意境即可。 十、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上吊吴野人①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①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即隐居故里泰州,自甘寂 寞。卒后葬于海滨。 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首联有何作用? 【答案】意境:诗歌通过描摹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营造了一种苍茫、 迷蒙、孤寂、伤感的氛围。 作用:(1)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2)“坟”照应题目中的“墓”。(3)为 全诗定下悲凉的情调。 【解析】回答诗句营造的意境要注重分析其中的具体意象,然后根据意象的特点把握诗句的 意境,首联中描写了日落、孤坟等,营造了一种孤寂、伤感的氛围。回答首联的作用要注重分 析其具体内容以及它与题目、后文的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