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整合语文版鹤壁市培红高中葛万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2高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整合语文版鹤壁市培红高中葛万涛

文言文第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整合 ‎(语文版)‎ 鹤壁市培红高中  葛万涛整理 必修一 ‎《赤壁赋》苏轼 通假字 ‎  1、举酒属客 (“属”通“嘱” 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 乘) ‎ ‎  3、山川相缪(“缪”通“缭” 盘绕,环绕) ‎ ‎4、举匏樽以相属 ‎(“尊”通“樽”,盛酒的器皿) ‎ ‎  5、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 古今异义 ‎  1、望美人兮天一方 ‎ ‎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事物的象征。 ‎ ‎  今义:美貌的人。 ‎ ‎  2、凌万顷之茫然 ‎ ‎  古义:越过 ‎ ‎  今义:欺辱,欺侮。 ‎ ‎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  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 ‎  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  1、歌:歌窈窕之章(名作动,歌咏) ‎ ‎  2、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 ‎3、空明:击空明兮溯流光 ‎(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 ‎  4、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 ‎  5、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 ‎  6、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 ‎  7、南、西:乌鹊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 ‎  8、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 ‎  9、东: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往东) ‎ ‎  10、渔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名词作动词,打渔砍柴 ②可以认为无活用,渔、樵本身就为动词)  ‎ ‎  11、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 ‎12、舳舻(连接)千里:(省略谓语)‎ ‎《陈情表》李密 通假字 ‎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 ‎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 ‎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 ‎  4.常在床蓐。蓐,通“褥”,垫子。‎ 词类活用 ‎  (一)名词作状语 ‎ ‎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 ‎ ‎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 ‎ ‎  3. 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 ‎ ‎  4.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在家外。 ‎ ‎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在家内。 ‎ ‎  6. 躬亲抚养。 躬:亲自。 ‎ ‎  (二)使动用法 ‎ ‎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 闻:使……闻,使……知道。 ‎ ‎  2.无以终余年。 终:使……终。 ‎ ‎  3. 保卒余年。 保:使……保全。 ‎ ‎  (三)形容词作名词 ‎ ‎  1. 夙遭闵凶。 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 ‎  2. 猥以微贱。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 ‎  3. 凡在故老。 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 ‎  (四)形容词作动词 ‎ ‎  1.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远离。 ‎ ‎  2. 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 ‎  (五)名词作动词 ‎ ‎  1.臣少多疾病。 病:生病。 ‎ ‎  2.且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 ‎ ‎3.历职郎署。 职:任职。‎ 特殊句式 ‎  (一)介宾短语后置 ‎ ‎  1.急于星火 ‎ ‎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  (二)被动句 ‎ ‎  1.而刘夙婴疾病 ‎ ‎  2.则告诉不许 ‎ ‎  (三)省略句 ‎ ‎  1.拜臣(为)郎中 ‎ ‎  2.且臣少仕(于)伪朝 ‎ ‎  3.但以刘日薄西山 ‎ ‎  (四)判断句 ‎ ‎  1.今臣亡国贱俘 ‎ ‎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今异义 ‎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 ‎  2、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 ‎  3、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太子随从 ‎ ‎  4、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 ‎  5、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 ‎  6、则告诉不许:申诉  ‎ ‎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 ‎8 、至于成立:‎ 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 ‎9、急于星火:‎ 古义-流星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 ‎ 一词多义 ‎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 ‎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 ‎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施行) ‎ ‎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 ‎  ②不矜名节(动词,顾惜) ‎ ‎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 ‎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 ‎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 ‎4、见:①慈父见背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 ‎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 ‎  ③臣诚恐见齐于王而负赵(被) ‎ ‎  5、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 ‎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 ‎  6、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 ‎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 ‎  ③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 ‎  7、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 ‎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 ‎  8、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 ‎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 ‎  ③薄微细古(微小) ‎ ‎  9、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 ‎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 ‎  10、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 ‎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 ‎  11、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 ‎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 ‎12、区区: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 ‎  ②何乃太区区(短浅的) ‎ ‎  13、卒:①保卒余年 终 ‎ ‎  ②卒成帝业 终究 ‎ ‎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士兵 ‎ ‎  ④卒然边境有急 突然 ‎《项脊轩志》归有光 古今异义 ‎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旧,古:原来的 今:老,与新相对) ‎ ‎  2、南北为一 (一,古:整体 今:数词) ‎ ‎3、室仅方丈 ‎ ‎(方丈,古:一丈见方 今:庙宇里的住持) ‎ ‎  4、往往而是(往往,古:到处 今:经常) ‎ ‎  5、凡再变矣 (凡,古:总共 今:平凡;再,古:两次 今:第二次) ‎ ‎6、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案,古:桌子 今:案件) ‎ ‎  7、久不见若影 (若,古:你 今:像) ‎ ‎  8、日过午已昏 (昏,古:暗 今:昏沉) ‎ ‎  9、或凭几学书(几,古:书桌 今:数词;书,古:写字 今:书本) ‎ ‎10、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杂,古:交错 今:杂乱) ‎ ‎  11、比去,以手阖门(比,古:等到 今:比较) ‎ ‎12、亦遂增胜 ‎ ‎(胜,古:佳景,引申为光彩 今:胜利) ‎ ‎13、吾妻来归 ‎ ‎(归,古:旧时指女子出嫁 今:回来) ‎ ‎14、始为篱,已为墙 ‎ ‎(已,古:后来、不久 今:已经) ‎ ‎  15、三五之夜 (三五,古:即农历十五) ‎ ‎16、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竟,古:整 今:竟然) ‎ ‎  17、且何谓阁子也 (且,古:那么 今:并且) ‎ ‎  18、余稍为修葺 (余,古:我 今:剩下的) ‎ ‎  19、雨泽下注 (下注,古:向下,名作状) ‎ ‎21、余自束发 ‎ ‎(束发,古:表示成童 今:扎头发)‎ 词类活用 ‎  1、名词用作动词 ‎ ‎  (1)乳二世 (乳,抚养) ‎ ‎  (2)客逾庖而宴 (宴,赴宴) ‎ ‎  (3)执此以朝 (朝,上朝) ‎ ‎(4)吾家读书久不效 ‎ ‎(效,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 ‎ ‎  (5)或凭几学书 (书,写字) ‎ ‎  2、名词用作状语 ‎ ‎(1)雨泽下注。使不上漏 ‎(下,朝下,上,从上面) ‎ ‎(2)前辟四窗 ‎ ‎(前,指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向北的) ‎ ‎  (3)又北向 (北,朝北) ‎ ‎  (4)东犬西吠 (西,朝西,行为方向,指西家) ‎ ‎  (5)室西连于中闺(西,在西面) ‎ ‎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 ‎ ‎  (7)内外多置小门窗(在内外) ‎ ‎  (8)垣墙周庭(用垣墙) ‎ ‎  (9)时至轩中(不时) ‎ ‎  3、形容词用作名词 ‎ ‎  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许多事) ‎ ‎  4、数词用作名词 ‎ 庭中通南北为一 (一,一体,整体)‎ 通假字 ‎1、以当南日(“当”通“挡” ) ‎ ‎2、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 ‎3、以手阖门(“阖”通“合”)‎ 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  1)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 ‎  2) 轩东故尝为厨 ‎ ‎  用“……也”表示判断。如: ‎ ‎  3)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  4) 妪,先大母婢也 ‎ ‎  2、省略句 ‎ ‎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 ‎  1)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主语“余”) ‎ ‎  2) ( )借书满架 (省主语“余”) ‎ ‎  3) 吾儿,( )久不见若影 (省主语“吾”) ‎ ‎  4) 使( )不上漏 (省兼语“之”) ‎ ‎  5) 明月( )半墙 (省谓语“照”) ‎ ‎  6) 余自束发读书( )轩中 (省介词“于”) ‎ ‎  7) 垣墙( )周庭 (省介词“于”) ‎ ‎  3、倒装句 ‎ ‎  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各句状语(下划线)放在动词、形容词(粗体)之后。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移。如: ‎ ‎  1)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 ‎  2)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在这里居住) ‎ ‎  3) 室西连于中闺 (与中闺相连) ‎ ‎  4) 鸡栖于厅 (在厅里栖息) ‎ ‎  5) 其制稍异于前 (跟以前不同) ‎ ‎  4、被动句 ‎ ‎  1)得不焚 意念被动句 ‎ ‎《兰亭集序》王羲之 古今异义 ‎  1.引以为流觞曲水。 ‎ ‎  古义:把……作为。如:引以为流觞曲水。 ‎ ‎  今义:认为。 ‎ ‎  2.列坐其次 ‎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  ‎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 ‎  3.是日也 ‎ ‎  古义:代词,这。如:是日也。 ‎ ‎  今义:判断句 ‎ ‎  4.俯察品类之盛 ‎ 古义:物品,物类。文中指天地万物。  ‎ 今义:物品的种类 ‎ ‎  5.所以游目骋怀 ‎ ‎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 ‎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 ‎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 ‎  6.俯仰一世 ‎ 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 今义:低头、抬头 。‎ ‎  7.或取诸怀抱 ‎ ‎  古义:胸怀抱负。 ‎ ‎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 ‎  8.向之所欣 ‎ ‎  古义:过去,从前。 ‎ ‎  今义:对着 ‎ ‎  9.亦将有感于斯文 ‎ ‎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特殊句式 ‎  判断句 ‎ ‎  修禊事也 ‎ ‎  死生亦大矣 ‎ ‎  其致一也 ‎ ‎  倒装句 ‎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 ‎  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 ‎  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 ‎ ‎  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 ‎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 ‎  省略句 ‎ ‎  映带(于)左右 ‎ ‎  列坐(于)其次 ‎ ‎  悟言(于)一室之内 ‎ ‎  放浪(于)形骸之外 ‎ ‎  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词类活用 ‎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贤,贤德之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 ‎③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 ‎  ④死生亦大矣, 大事 ‎ ‎  ⑤映带左右 环绕 名词作动词 ‎ ‎  ⑥一觞一咏 喝酒 名词作动词 ‎ ‎⑦所以游目骋怀,‎ ‎ 使……纵展 使……奔驰 动词使动 ‎ ‎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使(怀)兴,使感叹产生 动词使动 ‎ ‎⑨足以极视听之娱 穷尽,形容词作动词 必修二 ‎《鸿门宴》‎ 通假字  ‎ ‎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 ‎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 ‎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 ‎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 ‎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 ‎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 ‎  不者(“不”通“否”读fou 三声) ‎ ‎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 ‎ ‎  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词类活用 ‎ ‎  名词用作动词 ‎ ‎  沛公军霸上(驻军) ‎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告诉) ‎ ‎  不可不语(告诉) ‎ ‎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 ‎  吾得兄事之(侍奉) ‎ ‎  范增数目项王(示意) ‎ ‎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 ‎  道芷阳间行(取道) ‎ ‎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 ‎  若入前为寿(走上前) ‎ ‎  沛公奉卮酒为寿(祝寿或者敬酒) ‎ ‎  名词用状语 ‎ ‎  项伯乃夜驰之(连夜) ‎ ‎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 ‎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 ‎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 ‎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 ‎  头发上指(向上) ‎ ‎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 ‎  道芷阳间行(抄小路) ‎ ‎  动词使动用法 ‎ ‎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 ‎  从百余骑(使……跟从) ‎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停步,内:使……进来) ‎ ‎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 ‎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 ‎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 ‎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 ‎  形容词用作动词 ‎ ‎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 ‎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 ‎  形容词用作名词 ‎ ‎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 ‎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 ‎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 ‎  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 ‎ ‎  动词用作名词 ‎ 此亡秦之续耳(后续者)‎ 古今异义 ‎ ‎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 ‎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非常) ‎ ‎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 ‎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 ‎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 古义:现在别人,指刘邦。今义:现在的人) ‎ ‎  沛公已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 ‎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 ‎  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 ‎ 特殊句式 ‎ ‎  判断句 ‎ ‎  ①用“……也”表示判断 ‎ ‎  此天子气也。 ‎ ‎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 ‎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 ‎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  亚父者,范增也。 ‎ ‎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  ③用“为”表示判断 ‎ ‎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 ‎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 ‎ ‎  此亡秦之续耳。 ‎ ‎  (2)倒装句 ‎ ‎  ①宾语前置 ‎ ‎  今日之事何如? ‎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  大王来何操? ‎ ‎  沛公安在? ‎ ‎  客何为者? ‎ ‎  籍何以至此? ‎ ‎  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 ‎  贪于财货 ‎ ‎  具告以事 ‎ ‎  长于臣 ‎ ‎  因击沛公于坐 ‎ ‎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  得复见将军于此 ‎ ‎  被动句 ‎ ‎  ①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  吾属今为之虏矣。 ‎ ‎  ②无标记 ‎ ‎  珍宝尽有之。 ‎ ‎  省略句 ‎ ‎  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 ‎ ‎  沛公军霸上 ‎ ‎  为(省介词宾语“之”) 击破沛公军 ‎ ‎  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 ‎ ‎  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 ‎  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 ‎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 ‎  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 ‎ ‎  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 ‎ 固定结构 ‎ ‎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 ‎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 ‎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 ‎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 ‎《段太尉以事状》柳宗元 古今异义 ‎  纵士卒无赖 古:横暴 今: 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 ‎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古:钱财和货物 今:指货物 ‎ ‎  请假设草具 古:假,借用。 设,置,安排。 今:姑且认定 ‎ ‎  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指长者 今:指成年人 ‎ ‎  一夕自恨死 古:羞愧 今:怨恨 ‎ ‎  朱泚幸致货币 古:财物 今:钱 ‎ ‎  折人手足。古义:指手和脚。今义: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 ‎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古义:①“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②单音词连用。今义:①陌生人。②指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正确道理。‎ 通假字 ‎ ‎  1. 不嗛,辄奋击。 嗛(qiè),通“慊”,满足,快意。 ‎ ‎  2.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 ‎  3. 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逊”,谦恭。 ‎ ‎4. 出入岐周邠斄间。 ‎ 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词类活用 ‎ ‎  1. 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 坏:使动用法,使……坏。 ‎ ‎2. 晞一营大噪,尽甲。 ‎ 甲:名词作动词,穿上铠甲。 ‎ ‎3. 乃我困汝。 ‎ 困: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 ‎ ‎4. 遇不可,必达其志。 ‎ 达:使动用法,使……表达出来。 ‎ ‎  5. 裂裳衣疮。 衣:名词作动词,用衣裳缠裹。 ‎ ‎6.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 败:使动用法,使……败坏。 ‎ ‎《崔杼弑其君》‎ 通假字: ‎ ‎  ①遂取之“取”通“娶” ‎ ‎  ②反队,遂弑之“队”通“坠” ‎ ‎  ③不说弁而死于崔氏“说”通“脱” ‎ ‎  ④干掫有淫者“干”通“捍” ‎ 古今异义: ‎ ‎  (1)君之臣杼疾病 ‎(古:病得很重;今:病的总称) ‎ ‎(2)臣君者,岂为其口实 ‎(古:吃喝;今:可以被人利用的借口、话柄)‎ 词类活用: ‎ ‎(1)东郭偃臣崔武子(名作动,做……家臣) ‎ ‎(2)见棠姜而美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 ‎  (3)公鞭侍人贾举(名作动,鞭打) ‎ ‎(4)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 ‎(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 ‎(5)死乎(为动用法,为……而死)‎ 文言句式 ‎ ‎  1、判断句: ‎ ‎  ①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 ‎  ②独吾君也乎哉? ‎ ‎  ③吾罪也乎哉? ‎ ‎  ④非其私昵。 ‎ ‎  ⑤民之望也。 ‎ ‎  2、变式句: ‎ ‎  (1)介宾短语后置句。 ‎ ‎  ①欲弑公以说于晋。 ‎ ‎  ②莒子朝于齐。 ‎ ‎  ③请自刃于庙。 ‎ ‎  ④近于公宫。 ‎ ‎  ⑤盟国人于大宫。 ‎ ‎  (2)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 ‎ ‎  ①君死,安归? ‎ ‎  ②将庸何归? ‎ ‎  (3)加助词“是”,让非代词宾语前置句。 ‎ ‎  ①社稷是主。 ‎ ‎  ②社稷是养。 ‎ ‎  ③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 ‎ ‎  (4)宾语后置句。 ‎ ‎①且人有君而弑之。‎ 虚词: ‎ ‎  1、其 ‎ ‎  (1)代词,第三人称。 ‎ ‎  A、作定语。例: ‎ ‎  ①其人曰:“死乎?”②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③崔杼弑其君。④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 ‎  B、作小主语。例: ‎ ‎  ⑤又以其间伐晋也。 ‎ ‎  (2)作指示代词:那。例: ‎ ‎  ⑥岂为其口实? ‎ ‎  (3)作语气副词,作反诘。例: ‎ ‎  ⑦不为崔子,其无冠乎? ‎ ‎  2 、之 ‎ ‎   (1)结构助词。 ‎ ‎  A、的,定语标志。例: ‎ ‎  ①齐棠之妻,东郭偃之姊也。②以崔子之冠赐人。③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④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 B、用于主谓间,取消其独立性。例:‎ ‎①民之望也。②叔权宣伯之在齐也。 ‎ ‎  (2)代词。 ‎ ‎  A、人称代词,作宾语。例: ‎ ‎  ①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②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③公逾墙,又射之……遂弑之。④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君为社稷亡,则亡之。⑤且人有君而弑之。⑥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⑦必杀之! ‎ ‎  B、指示代词,这。例: ‎ ‎  ①莒为且于之役故。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 ‎  3、而 ‎ ‎   连词: ‎ ‎  A、表承接关系。例: ‎ ‎  ①见棠姜而美之。②公登台而请。③三踊而出。④枕尸股而哭。⑤门启而入。 ‎ ‎  B、表转折关系。例: ‎ ‎  ①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②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③且人有君而弑之。 ‎ ‎  C、表修限关系。例: ‎ ‎  ①公拊楹而歌。 ‎ ‎  D、表选择关系。例: ‎ ‎  ①若为已死而为已亡。 ‎ ‎  E、表结果,致使,导致。例: ‎ ‎  ①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 ‎  F、表并列关系。例: ‎ ‎  ①吾焉得死亡,而焉得亡之? ‎ ‎  G、表递进关系。例: ‎ ‎  ①崔杼立而相之。 ‎ ‎  4、是 ‎ ‎  结构助词,助非代词宾语前置。例: ‎ ‎①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 ‎②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必修三 ‎《阿房宫赋》杜牧 词类活用 ‎ ‎  1.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 ‎  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骊山,从骊山 ,名作状) ‎ ‎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 ‎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 ‎ ‎  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 ‎  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 ‎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 ‎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名词作状语。铛、石、块、砾,看做铁锅,看做石头,看做土块,看做沙砾。名词作动词。) ‎ ‎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 ‎  10.廊腰缦回(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 ‎  11.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 ‎  12.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 ‎  13.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 ‎ ‎  14.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 ‎  15.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 ‎  16.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 ‎ ‎1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 ‎ ‎1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 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 ‎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  2、被动句 ‎ ‎  1)输来其间 ‎ ‎  2)函谷举 ‎ ‎  3、倒装句 ‎ ‎  1)宾语前置 ‎ ‎  秦人不暇自哀 ‎ ‎  2)定语后置 ‎ ‎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 ‎  (2)钉头磷磷 ‎ ‎  (3)瓦缝参差 ‎ ‎  (4)管弦呕哑 ‎ ‎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 ‎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 ‎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 ‎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 ‎  (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  4、省略句 ‎ ‎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  2)剽掠其人 ‎ ‎  3)可怜焦土 ‎ ‎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古今异义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 ‎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 ‎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 ‎ ‎  ④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 ‎ ‎  ⑤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 ‎  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 ‎ 一词多义 ‎  一: ‎ ‎  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 ‎  2、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 ‎  3、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 ‎  4、而或长烟一空 (全都。) ‎ ‎  5、用心一也 (专一。) ‎ ‎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 ‎  爱: ‎ ‎  1、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 ‎  2、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 ‎  3、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 ‎  4、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 ‎  取: ‎ ‎  1、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 ‎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 ‎  3、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 ‎  4、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 ‎  族: ‎ ‎  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 ‎  2、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 ‎  3、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 ‎  4、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家族) ‎ ‎  ‎ 焉: ‎ ‎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 ‎  2、 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 ‎  3、 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 ‎  4、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 ‎  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 ‎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 ‎ ‎  而: ‎ ‎  1、 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北麓建构,折向西面。) ‎ ‎  2、 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 ‎ ‎  3、 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 ‎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 ‎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 ‎  夫: ‎ ‎  1、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 ‎  2、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 ‎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滕王阁序》王勃 通假字 ‎ ‎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 ‎  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 ‎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 ‎ ‎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 ‎  接孟氏之芳邻 (“接”通“结”,结交) ‎ 古今异义 ‎ ‎1)一介书生 ‎ 古义:量词,个   今义:介绍,介于 ‎ ‎2)千里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拍马屁 ‎ ‎3)时维九月 ‎ 古义:在;今义:常作“维护”、“维持”之义。 ‎ ‎4)俨骖騑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走上路程。 ‎ ‎5)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 ‎6)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没有钱,穷困。 ‎ ‎7)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看形式。 ‎ ‎8)阮籍猖狂 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肆无忌惮。 ‎ ‎9)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 ‎10)谁悲失路之人 ‎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 一词多义 ‎ ‎  故: ‎ ‎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故:旧。 ‎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所以。 ‎ ‎  3.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地。 ‎ ‎  4.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 ‎ ‎  尽: ‎ ‎  1、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 ‎ ‎  2.潦水尽而寒潭清  尽:没,干。 ‎ ‎  3.则智者尽其谋   尽:全部用出。 ‎ ‎  4.聊乘化以归尽   尽:完,尽头。 ‎ ‎  属: ‎ ‎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是。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 ‎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属:在。 ‎ ‎  即: ‎ ‎  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 ‎ ‎  2.胡天八月即飞雪      即:就 ‎ ‎  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即:则。 ‎ ‎  引: ‎ ‎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 ‎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 ‎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 ‎  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 ‎  穷: ‎ ‎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 ‎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 ‎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 ‎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 ‎  数: ‎ ‎  A、shù ‎ ‎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 ‎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 ‎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 ‎  B、shǔ ‎ ‎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 ‎  C、shuò ‎ ‎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 ‎  趋: ‎ ‎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 ‎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 ‎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 ‎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 ‎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 ‎  且: ‎ ‎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 ‎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 ‎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 ‎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 ‎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 ‎  矣: ‎ ‎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 ‎  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 ‎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词类活用 ‎ ‎  ①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 ‎  ②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 ‎  ③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 ‎  ④ 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 ‎  ⑤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 ‎  ⑥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 ‎  ⑦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 ‎  ⑧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 ‎  ⑨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 ‎  ⑩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 ‎ ‎⑾骇:川泽纡其骇瞩 (使动 使……吃惊)‎ 必修四 ‎《师说》韩愈 通假字 ‎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受:通“授”,传授,讲授 ‎ ‎2.或师焉,或不焉 ‎ 不:通“否”,表否定 ‎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 一词多义 ‎  【师】 ‎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 ‎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 ‎ ‎  ③吾师道也:(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 ‎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 ‎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 ‎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 ‎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老师)(者也判断句) ‎ ‎  【之】 ‎ ‎  ①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 ‎  ②郯子之徒: (结构助词,这) ‎ ‎  ③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 ‎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 ‎  ⑤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标志) ‎ ‎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 ‎  【其】 ‎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 ‎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指示代词,那(些) ) ‎ ‎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 ‎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 ‎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 ‎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 ‎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真是;表反问,难道) ‎ ‎  【惑】 ‎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 ‎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 ‎  【道】 ‎ ‎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 ‎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 ‎  【乎】 ‎ ‎  ①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 ‎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 ‎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 ‎  【于】 ‎ ‎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 ‎  ②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 ‎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 ‎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 ‎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 ‎  【传】 ‎ ‎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 ‎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 ‎  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 ‎  【无】 ‎ ‎  ①孰能无惑:(没有) ‎ ‎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 ‎ 词类活用 ‎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 ‎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 ‎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 ‎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 ‎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 ‎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 ‎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 ‎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 ‎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 ‎  10.君子不齿:齿,表并列。 ‎ 古今异义 ‎  1.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 ‎3.吾从而师之 ‎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 ‎  4.无贵无贱 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 ‎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气  今:道理 ‎ ‎  6.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 ‎8.圣人无常师 ‎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 ‎10.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  ‎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 ‎11.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 ‎12.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 特殊句式 ‎  宾语前置 ‎ ‎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 ‎  介词结构后置 ‎ ‎  学于余。 ‎ ‎  耻学于师。 ‎ ‎  师不必贤于弟子。 ‎ ‎  判断句 ‎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人非生而知之者。 ‎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  省略句 ‎ ‎  则曰 ‎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  被动 ‎ ‎  不拘于时 ‎ ‎  所字结构 ‎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重点背诵句 ‎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劝学》荀子 通假字 ‎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 ‎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 古今异义 ‎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 ‎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今义:加入。 ‎ ‎  3.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 ‎  今义:与“真”相对。 ‎ ‎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 ‎  今义:金子,黄金。 ‎ ‎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 ‎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 ‎  6.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 ‎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 ‎  7.黄泉古义:地下水,很深的地下水。例:下饮黄泉。 ‎ ‎  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 ‎  8.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 ‎  今义:绳子,绳索。 ‎ ‎  9. 用 古义:因为 ‎ ‎  今义:使用 ‎ ‎  10.跪 古义:蟹腿 ‎ ‎  今义:跪下 ‎ 词类活用 ‎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 ‎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 ‎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 ‎  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 ‎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 ‎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 ‎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 ‎ ‎  9.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 一词多义 ‎  1.于: ‎ ‎  (1)寒于水 (比) ‎ ‎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 ‎  (3)取之于蓝 (从) ‎ ‎  2.而: ‎ ‎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递进关系) ‎ ‎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 ‎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 ‎  (5)锲而舍之 (表假设) ‎ ‎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或表承接) ‎ ‎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 ‎  3.者: ‎ ‎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 ‎  (2)不复挺者(……的原因) ‎ ‎  4.焉: ‎ ‎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 ‎  (2)圣心备焉(语气词) ‎ ‎  5.利: ‎ ‎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 ‎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 ‎  6. 之 ‎ ‎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 ‎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无义) ‎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 ‎  2.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 ‎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 ‎  4.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 ‎  5.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 ‎  7.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 ‎  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 ‎  9.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 ‎  10.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 ‎  11.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 ‎12.学不可以已(省略句)‎ 必修五 ‎《论修身》‎ 通假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幼而不孙弟(“弟”通“悌”)‎ 词类活用 ‎1.朝闻道,夕死可矣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2.宰予昼寝 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3.司马牛问君子 名词作动词;如何成为一个君子。‎ ‎4.左丘明耻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 ‎5.匿怨而友其人 名词作动词;友善,友好。‎ 古今异义 ‎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古义:朴实而又文采;‎ 今义:形容人文雅而有礼貌。‎ ‎2.患其不能也 古义:没有能力;今义:不可以 ‎3.居处恭,执事敬 古义:日常生活;今义:居住的地方 ‎4.君子亦有穷乎 古义:指窘迫,走投无路;今义:指贫困 特殊句式 ‎  1.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判断句;老师的思想就是尽心竭力和推己及人。‎ ‎2.何谓也?‎ 宾语前置;什么意思?‎ ‎3.不患人之不己知 宾语前置;不怕没有人了解自己。‎ ‎4.于予与何诛 宾语前置;对宰予还能责备什么呢?‎ ‎5.其何以行之哉 宾语前置;他靠什么能启动?‎ ‎《论民本》‎ 通假字 1. 为众驱爵者(通“雀”)‎ 2. 放辟邪侈(通“僻”)‎ 3. 是罔民也(通“网”)‎ 4. 则盍反其本矣(通“返”)‎ 5.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已(通“斑”)‎ 6. 无不为已(通“矣”)‎ 词类活用 1. 而民莫之死也(为……而死)‎ 2. 今之欲王者(名作动,统一天下)‎ 3. 死其长矣(为……而死)‎ 4. 然后从而刑之(名作动,处治)‎ 5. 然后驱而之善(形做名,善道)‎ 6.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 7. 树之以桑(名作动,种植)‎ 古今异义 1. 牺牲既成 古义:祭祀用的牲畜 今义:为公众事业而死 2. 然后从而刑之 古义:接着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3. 俯足以蓄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丈夫的配偶 特殊句式 1.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判断句;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 2. 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 定语后置;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填尸沟壑。‎ 3.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没有过这样的事。‎ ‎《神游物外》‎ 一.虚词 ‎ ‎  1. 之 ‎ ‎  (1)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 ‎  (3)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 ‎  (4)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  (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助词,的) ‎ ‎  (9)则芥为之舟(代词,小草的) ‎ ‎  (10)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 ‎ ‎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 ‎  (12)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 ‎ ‎  (1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 ‎  (1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 ‎ ‎  2. 而 ‎ ‎  (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 ‎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 ‎  (3)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 ‎ ‎  (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 ‎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 ‎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 ‎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 ‎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 ‎  3. 则 ‎ ‎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 ‎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 ‎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 ‎  4. 然 ‎ ‎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 ‎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 ‎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  5. 以 ‎ ‎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 ‎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 ‎  (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 ‎  6. 且 ‎ ‎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 ‎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 ‎  (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 ‎  7. 于 ‎ ‎  (1)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 ‎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 ‎  8. 其 ‎ ‎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 ‎  (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 ‎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 ‎  二. 实词 ‎ ‎  通假字 ‎ ‎  1.北冥有鱼  冥:通“溟”,大海。 ‎ ‎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 ‎  3.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 ‎4.旬有五日而后反  ‎ 有:通“又”。  反:通“返”。 ‎ ‎  5.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 ‎  6.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 ‎7.而征一国  而:通“耐”,能。 ‎ 古今异义 ‎ ‎  (1)虽然,犹有未树也。 ‎ ‎  古义:虽然这样 ‎ ‎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 ‎  (2)众人匹之 ‎ ‎  古义:一般人 ‎ ‎  今义:多数人,大家 ‎ ‎  (3)腹犹果然 ‎ ‎  古义:食饱之状 ‎ ‎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 ‎  (4)之二虫又何知 ‎ ‎  古义:泛指动物 ‎ ‎  今义:虫子 ‎ ‎  (5)穷发之北 ‎ ‎  古义:毛,草木 ‎ ‎  今义:头发 ‎ ‎  (6)小年不及大年 ‎ ‎  古义:寿命短的 ‎ ‎  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 ‎  古义:寿命长的 ‎ ‎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 ‎  一词多义 ‎ ‎  知 ‎ ‎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 ‎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 ‎  名 ‎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 ‎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 ‎  息 ‎ ‎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 ‎  4. 词类活用 ‎ ‎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 ‎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 ‎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 ‎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 ‎ ‎(5)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誉 名词用作动词 称赞) ‎ ‎  三. 文言句式 ‎ ‎  1. 判断句 ‎ ‎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 ‎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 ‎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 ‎  2. 省略句 ‎ ‎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 ‎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 ‎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 ‎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 ‎  3. 疑问句 ‎ ‎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 ‎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 ‎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 ‎  4. 变式句 ‎ ‎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 ‎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 ‎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 ‎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 ‎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 ‎(6)之二虫又何知(知何,宾语前置)‎ 选修(部分)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祭十二郎文》‎ 古今异义: ‎ ‎  ①吾去汴州 ‎ ‎  去:(古义)离开 ‎ ‎  (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去 ‎ ‎  ②明年,丞相薨 ‎ ‎  明年:(古义)第二年 ‎ ‎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  ③又可冀其成立邪 ‎ ‎  成立:(古义)成家立业 ‎ ‎  (今义)(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 ‎  ④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 ‎  动摇:(古义)松动 ‎ ‎  (今义)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或在两条对立的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 ‎ ‎  ⑤未可以为信也 ‎ ‎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 ‎  (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 ‎  ⑥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 ‎  几何:(古义)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 ‎ ‎  (今义)多少(用于反问) ‎ ‎  ⑦其无知,悲不几时 ‎ ‎  无知:(古义)(我)死后无知 ‎ ‎  (今义)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 ‎  ⑧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 ‎  无意:(古义)没有心思 ‎ ‎  (今义)不是有意的 ‎ ‎  ⑨然后惟其所愿 ‎ ‎  然后:(古义)这样之后 ‎ ‎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 ‎  ⑩将成家而致汝 ‎ ‎  成家:(古义)安家 ‎ ‎  (今义)男子结婚 ‎ ‎  (11)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 ‎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与之呼应 ‎ 通假字 ‎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 羞:通“馐”,美味食物 ‎ ‎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 世:通“逝”,死 ‎ ‎④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 兆:通“垗[zhào] ”,墓地 ‎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 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 ‎  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曷:通“何”,什么 ‎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 已:通“以”,表示时间的界限 ‎ ‎  8.以待馀年  馀:通“余”,剩下的 ‎ 重要虚词 ‎ ‎  其: ‎ ‎  其能久存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 ‎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选择的连词) ‎ ‎  其无知,悲不几时(表假设的连词) ‎ ‎  乎:(助词,表疑问或反问语气,反问语气见“其”的例句) ‎ ‎  矣:其信然矣(判断语气,语气较重) ‎ 词类活用 ‎ ‎  ①名词作动词 ‎ ‎  汝又不果来  果:实现 ‎ ‎  业其家    业:继承……的事业 ‎ ‎  东亦客也   客:做客 ‎ ‎  ‎ ‎②名词作状语 ‎ ‎  莫如西归   西:向西 ‎ ‎  中年兄殁南方  中年:在中年 ‎ ‎  毛血日益衰   日:一天天地 ‎ ‎  ③动词作名词 ‎ ‎  而视茫茫   视:视力 ‎ ‎  惟其所愿   愿:愿望 ‎ ‎  传之非其真也   传:传来的消息 ‎ ‎  ④使动用法 ‎ ‎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夭:使......夭折 ‎ ‎  成家以致汝  成家:使家成 致:使......来 ‎ ‎  长吾女及汝女   长:养育,使……成长, ‎ ‎  ⑤形容词作名词 ‎ ‎  乃能衔哀致诚   诚:诚意 ‎ ‎  苍苍者欲化为白矣   白:白发 ‎ ‎  ⒍形容词作动词 ‎ ‎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全:保全 ‎ 一词多义 ‎ ‎①乃能衔哀致诚 (表达)  ‎ ‎  ②致敬亭于幕府 (送达) ‎ ‎  ③将成家而致汝 (使……来)  ‎ ‎  ④何意致不厚 (招引,引来) ‎ ‎  ⑤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取得,得到)  ‎ ‎  ⑥老妇前致词 (传达,表达) ‎ ‎  ⑦[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 (兴致,情致) ‎ ‎  ⒉就 ‎ ‎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到)  ‎ ‎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就职上任) ‎ ‎  ③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 ‎  ④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接近,靠近) ‎ ‎  ⒊之 ‎ ‎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 ‎  ②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主谓之间) ‎ ‎  ③佯狂不知所之者 (到)  ‎ ‎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代词,事情) ‎ ‎  ⑤告汝十二郎之灵 (的) ‎ ‎  ⒋始 ‎ ‎  ①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当初,最初(初次)】  ‎ ‎  ②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开始) ‎ ‎  ③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曾经)  ‎ ‎  ④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才) ‎ ‎  ⒌舍 ‎ ‎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离开)  ‎ ‎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停止) ‎ ‎  ③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客舍)  ‎ ‎  ④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 (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 ‎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建房舍)  ‎ ‎  ⑥屋舍俨然 (房舍) ‎ ‎  ⒍其 ‎ ‎  ①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难道)  ‎ ‎  ②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那) ‎ ‎  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他的)  ‎ ‎  ④齐国其庶几乎 (或许) ‎ ‎  ⑤汝其善抚之 (一定) ‎ ‎  ⒎信 ‎ ‎  ①其信然邪?其梦邪? (真实,确实)  ‎ ‎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相信) ‎ ‎  ③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信用)  ‎ ‎  ④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随意,随便) ‎ ‎  ⑤烟涛微茫信难求 ( 实在,的确) ‎ ‎  ⒏然 ‎ ‎①呜呼!其信然矣! ‎ ‎(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  ‎ ‎  ②虽然,我自今年来 (这样) ‎ ‎  ③吴广以为然 (是的,对的)  ‎ ‎  ④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不过,但是) ‎ ‎  ⑤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一样) ‎ ‎  ⒐穷 ‎ ‎  ①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穷尽)  ‎ ‎  ②固将愁苦而终穷 (不得志) ‎ ‎③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 ‎ ‎(阻塞不通,与”通”相对) ‎ ‎  ⒑书 ‎ ‎  ①汝去年书云 (写信)  ‎ ‎  ②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写) ‎ ‎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书籍)  ‎ ‎  ④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表) ‎ ‎  ⑤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书画)  ‎ ‎  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指<<尚书>>) ‎ ‎  ⑦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文字) ‎ ‎⒒比 ‎ ‎①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近来)  ‎ ‎  ②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并列,挨着) ‎ ‎  ③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比较)  ‎ ‎  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和…比较) ‎ ‎  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等到,及) ‎ ‎  ⒓以 ‎ ‎  ①未始以为忧也 (把)  ‎ ‎  ②其竟以此而殒其身乎 (因为) ‎ ‎  ③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在)  ‎ ‎  ④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来) ‎ ‎  ⒔如 ‎ ‎  ①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而”)  ‎ ‎  ②日初出大如车盖 (像) ‎ ‎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比得上)  ‎ ‎  ④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到) ‎ ‎  ⒕食 ‎ ‎  ①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粮食)  ‎ ‎  ②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食物) ‎ ‎  ③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吃)  ‎ ‎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养) ‎ ‎  ⒖病 ‎ ‎  ①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 (生病) ‎ ‎  ②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毛病,弊病) ‎ ‎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干枯的) ‎ ‎  ④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  ‎ ‎  ⑤君子病无能焉 (担心) ‎ ‎  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 ‎  ⒗意 ‎ ‎  ①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心思)  ‎ ‎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心意)  ‎ ‎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神态) ‎ ‎  ⑤何意致不厚 (意料) ‎ ‎  ⒘长 ‎ ‎  ①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养育)  ‎ ‎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年纪大的) ‎ ‎  ③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个子)  ‎ ‎  ④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与短相对) ‎ ‎  ⑤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长度)  ‎ ‎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太息:长叹) ‎ ‎  ⑦茅檐长扫净无苔 (经常)  ‎ ‎  ⑧府吏长跪告 (长久) ‎ ‎  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排行第一) ‎ ‎  ⒙而 ‎ ‎  ①蟹六跪而二螯 (并列) ‎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 ‎ ‎  ③曼丽远视,而望幸焉 (承接) ‎ ‎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折) ‎ ‎  ⑤提刀而立 (修饰) ‎ ‎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假设) ‎ ‎⑦遏其生气——而江浙之梅皆病(因果)‎ 特殊句式 ‎⒈宾语前置 ‎ ‎  ①惟兄嫂是依(应为:"惟依兄嫂是") ‎ ‎  ②其又何尤(应为:"其又尤何") ‎ ‎  ③何为而在吾侧也(应为:"为何而在吾侧也") ‎ ‎  ⒉状语后置 ‎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应为:”吾于汴州佐董丞相“) ‎ 吾佐戎徐州 ‎(省略“于”,应为:“吾于徐州佐戎”) ‎ ‎  ⒊被动句 ‎ ‎  吾又罢去(译为:我又被罢免) ‎ ‎  ⒋省略句 ‎ ‎  汝从(吾)于东 ‎ ‎  既(吾)又与汝就食江南 ‎ ‎  ⒌感叹句 ‎ ‎  呜呼!其信然邪 ‎ ‎  ⒍反问句 ‎ ‎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 ‎  ⒎固定句式 ‎ ‎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 ‎(“其......其......其......”构成选择疑问句,译为:“是......还是......还是......?”)‎ ‎  既然已(“已”同“矣”,了) ‎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通假字 ‎  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 ‎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繁殖、滋生) ‎ 词类活用 名作动 ‎  1.病瘘,隆然伏行。 病,患…病 ‎ ‎  2.名我固当。 名,称呼 ‎ ‎  3.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 ‎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 爪,作动词用,手抓,掐 ‎ ‎  5.而卒以祸。 祸,受到祸害。 ‎ ‎  6.其实仇之。 仇,仇恨。 ‎ ‎  7.其莳也若子。 子,对待子女一样 ‎ 名作状 ‎  (1) 旦视而暮抚。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 ‎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 ‎ ‎  (3)旦暮吏来而呼曰。 旦暮,从早到晚 ‎ 使动用法 ‎  (1)以致其性焉尔。致,使……达到 ‎ ‎  (2)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硕大茂盛 ‎ ‎(3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使……结得早;蕃,使……多 ‎ ‎(4)鸣鼓而聚之。‎ 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 ‎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 蕃,使……繁荣。安,使……安乐。 ‎ ‎  (6)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烦,使……繁琐。 ‎ 意动用法 ‎  驼业种树。业,以……为职业 ‎ 为动用法 ‎ ‎  传其事以为官戒。 为……作传 ‎ 一词多义 ‎ ‎  害 ‎ ‎  不害其长。(妨碍) ‎ ‎  其实害之。(伤害) ‎ ‎  虽 ‎ ‎  虽窥伺效慕。(即使) ‎ ‎  虽曰爱之。(虽然) ‎ ‎  故 ‎ ‎  其土欲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 ‎ ‎  故不我若也。(所以) ‎ ‎ ‎ ‎ 实 ‎ ‎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 ‎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 ‎ ‎  其实害之。(实际上) ‎ ‎  若 ‎ ‎  其置也若弃。(像) ‎ ‎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 ‎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 ‎  而 ‎ ‎  鸣鼓而聚之。 (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 ‎  字而幼孩。 (通“尔”,你们) ‎ ‎  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又) ‎ ‎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表顺接,可译“于是”) ‎ ‎  早织而缕。 (通“尔”,你们) ‎ ‎  为 ‎ ‎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从事) ‎ ‎  吾又何能为哉(做) ‎ ‎  以 ‎ ‎  早实以蕃(而且) ‎ ‎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 ‎ ‎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表目的,来) ‎ ‎  以子之道(把) ‎ 古今异义 ‎  1、故乡人号之“驼”。 乡人(古义:两个词,所有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 ‎  2、既然已。 既然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 ‎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 ‎  4、若不过焉则不及。 不过(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 ‎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小人 (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 ‎  6、已去而复顾。 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 省略句 ‎  ①然吾居(于,在)乡。 ‎ ‎  ②而卒以(之,指代“好烦其令”。“以之”,因此。)祸。 ‎ ‎  ③传其事以(之,它,指代“本传”)为官戒。 ‎ ‎  ④移之(于,到) 官理可乎?‎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通假字 ‎  (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的意思) ‎ ‎  (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 ‎ 词类活用 ‎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 ‎  (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遍) ‎ ‎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 ‎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 ‎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 ‎ ‎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 ‎  (7)萦青缭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 ‎  (8)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 古今异义 ‎  (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 ‎  (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 ‎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 ‎  (4)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义:不曾;今义:没开始) ‎ ‎  (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接着,表承接) ‎ ‎  (6)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 ‎  (7)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 ‎  (8)攒蹙累积 (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 ‎  (9)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 ‎  (10)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动词,更换交替;今义: 程度副词,更加。) ‎ ‎  (11)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拨开;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 ‎  (12)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 ‎ ‎(1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 古义: 从前; 今义: 朝) ‎ ‎(14 )故为之文以志 ‎ ‎(古义: 记 ;今义: 志气、志向。) ‎ ‎(15) 是岁元和四年也 ‎ ( 古义: 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 ‎ 一词多义 ‎  (1)穷 ‎ ‎  穷回溪(动词,走遍) ‎ ‎  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遍) ‎ ‎  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 ‎ ‎  (2)梦 ‎ ‎  卧而梦(动词,做梦) ‎ ‎  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 ‎  (3)始 ‎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 ‎  始指异之(副词,才) ‎ ‎  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 ‎  (4)而 ‎ ‎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 ‎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 ‎  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 ‎  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 ‎  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顺承) ‎ ‎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 ‎  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 ‎  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 ‎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 ‎  (5)之 ‎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 ‎  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 ‎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 ‎  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  故为之文以志(指示代词,这) ‎ ‎  (6)为 ‎ ‎  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 ‎ ‎  不与培塿为类(动词,作为) ‎ 故为之文以志(动词,写)‎ 文言句式 省略句 ‎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 ‎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 ‎(3)始指(之)异之 ‎(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 ‎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 ‎(5)故为之文以志(之)‎ ‎(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 判断句 ‎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 定语后置句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  被动句 ‎ 皆我有也(可以认为都被我所拥有)‎ ‎《秋声赋》欧阳修 一、通假字 ‎  1. 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样子。) ‎ ‎  2. 有动于中(“中”通“衷”,内心。) ‎ 二、古今异义 ‎  1.如赴敌之兵(兵 古:军队 今:士兵) ‎ ‎  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古:自然 今:天) ‎ ‎  3.金铁皆鸣(金铁 古:兵器 今:金属名) ‎ ‎  4.其色惨淡(惨淡 古:黯然无色 今:多形容“萧条”和“费心苦力”) ‎ ‎  5.有动于中(中 古:内心 今:方位名词) ‎ ‎  6.黟然黑者为星星(星星 古:点点白发 今:比喻细小的、分散的点儿或别的东西) ‎ 三、一词多义 ‎  1.既 ‎ ‎  物既老而悲伤(已经,……以后) ‎ ‎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 ‎  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 ‎ ‎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 ‎ ‎  2.金 ‎ ‎  金铁皆鸣(金属,引申为武器) ‎ ‎  于行用金(五行之一) ‎ ‎  请献十金(汉以后银一两为一金) ‎ ‎  ‎ ‎3.及 ‎ ‎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到达) ‎ ‎  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 ‎ ‎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 ‎ ‎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 ‎ 四、词类活用 ‎  1.欧阳子方夜读书(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  2.春生秋实(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 ‎  3.四无人声(四,数词作名词,四处) ‎ ‎4.如波涛夜惊(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六国论》苏洵 一词多义 ‎  以: ‎ ‎  1.秦以攻取之外 ( 用,凭 ) ‎ ‎  2.以有尺寸之地 (才,可用而代替) ‎ ‎  3.举以予人 ( 来) 省略句:举之以予人 ‎ ‎  4.以地事秦 ( 用) ‎ ‎  5、苟以天下之大(凭借) ‎ ‎  之: ‎ ‎  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 ‎  2.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 ‎ ‎  3.以有尺寸之地(的 ) ‎ ‎  4.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词,土地) ‎ ‎  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的 ) ‎ ‎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都是代词。) ‎ ‎  7.此言得之 (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 ‎ ‎  而: ‎ ‎  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 ‎ ‎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 ‎ ‎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 ‎  4.二败而三胜(递进) ‎ ‎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 ‎  然后:这样以后。 ‎ ‎  兵: ‎ ‎  1.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 ‎ ‎  2.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 ‎ ‎  3.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 ‎ ‎  暴: ‎ ‎  1.暴霜露(动词,曝露) ‎ ‎  2.暴秦之欲无厌(形容词,凶暴,残酷) ‎ ‎  事:  ‎ ‎  1.以地事秦 (动词,侍奉) ‎ ‎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旧事) ‎ ‎  犹:  ‎ ‎  1.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 ‎ ‎  2.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副词,仍然,还) ‎ ‎  始:  ‎ ‎  1.始有远略(名词,起初) ‎ ‎  2.始速祸焉(副词,才) ‎ ‎  向:  ‎ ‎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副词,假使,如果) ‎ ‎  2.并力西向(动词,朝着,对着) ‎ 古今异义 ‎  1.其实:古义:它的实际数量 今义:实际上 ‎ ‎  2.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 ‎  3.至于:古义:以至于。 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 ‎  4.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 ‎  5.故事: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 ‎  6.智力:古义:智谋与力量 今义: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 ‎ ‎  7.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 ‎  8.与: 古义:结交 今义:和 ‎ ‎  9.速: 古义:招致 今义:速度 ‎ ‎  10.不行:古义;到```地方去 今义:不可以 ‎ 特殊句式(介后=状后)‎ ‎  1.赵尝五战于秦 -------介后 ‎ ‎  2.洎牧以谗诛 -------- 被动 ‎ ‎  3.齐人勿附于秦 ------ 介后 ‎ ‎  4.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 ‎ ‎  5.其势弱于秦 -------- 介后 ‎ ‎  6.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 ‎ ‎  7.破灭之道也 --------- 判断 ‎ ‎  8.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省略句 ‎ ‎  9.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判断句 ‎ ‎  10.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省略句 ‎ ‎  1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省略句 ‎ ‎  12.至丹以荆卿为计 ------------省略句 ‎ ‎  1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 ‎  14.是又在六国下矣 -----------判断句 ‎ 词类活用 ‎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 ‎ 牧连却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译为打退。) ‎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名为动。) ‎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名为动。) ‎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每天 、每月。名作状。 )‎ ‎  以地事秦:(事,侍奉。名词作动词。)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底。形容词作动词 )‎ ‎  不能独完:(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 ‎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名作状,按理来说) ‎ ‎  始速祸焉。(速: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 ‎ 通假字 ‎  1.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 满足) ‎ ‎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通倘 如果) ‎ ‎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毋 不要) ‎ ‎4.暴霜露 (通曝冒着)‎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通假字 ‎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词类活用 ‎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 ‎  3.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 ‎  4.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 ‎  5.问其深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 ‎  7.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 ‎8.则其至又加少矣。 ‎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 ‎  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 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 ‎11.常在于险远。 ‎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 ‎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 ‎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 ‎ ‎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 ‎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 ‎  14.往往有得。 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 ‎ 文言固定句式 ‎  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 ‎ ‎  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 ‎  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 ‎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 省略句 ‎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 ‎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 ‎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 ‎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 ‎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 ‎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 ‎  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 判断句 ‎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3.此余之所得也 ‎ ‎  4.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 ‎  5.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 倒装句 ‎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 ‎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 多义词 ‎  1. 乃 ‎ ‎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 ‎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 ‎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 ‎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 ‎  2. 道 ‎ ‎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 ‎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 ‎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 ‎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 ‎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 ‎  ⑥道芷阳间行(取道) ‎ ‎  3. 盖 ‎ ‎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 ‎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 ‎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 ‎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 ‎  4. 文 ‎ ‎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 ‎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 ‎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 ‎  ④文过饰非(掩饰) ‎ ‎  5. 然 ‎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 ‎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 ‎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 ‎  6. 其 ‎ ‎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 ‎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 ‎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 ‎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 ‎  ⑸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 ‎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 ‎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 ‎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 ‎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 ‎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 ‎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 ‎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 ‎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 ‎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 ‎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 ‎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 ‎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 ‎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 ‎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 ‎  7. 观 ‎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欣赏) ‎ ‎  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 ‎  此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建筑物的一种,读gu`an) ‎ ‎  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观赏) ‎ ‎  8.名 ‎ ‎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定名) ‎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解释)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 ‎  不名一钱(以私人名义占有) ‎ ‎  狄公有盛名(名声) ‎ 古今异义 ‎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  【十一】 ‎ ‎  古义:十分之一。 ‎ ‎  今义:数词。 ‎ ‎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  【非常】 ‎ ‎  古义:不平常。 ‎ ‎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 ‎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学者】 ‎ ‎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 ‎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 ‎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所以】 ‎ ‎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 ‎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 ‎  5.于是余有叹焉。 ‎ ‎  【于是】 ‎ ‎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 ‎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 ‎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 ‎  【悲】 ‎ ‎  古义:“悲”,感叹 ‎ ‎  今义:悲伤。 ‎ ‎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  【至于】 ‎ ‎  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 ‎  今义:表提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