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化学实验5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化学实验5含答案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第10章化学实验(5)含答案 ‎1.(2019·天津卷)水中溶氧量(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g·L-1。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的DO不能低于5 mg·L-1。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测定某河水的DO。‎ Ⅰ.测定原理:‎ 碱性条件下,O2将Mn2+氧化为MnO(OH)2:‎ ‎①2Mn2++O2+4OH-===2MnO(OH)2↓‎ 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 ‎②MnO(OH)2+I-+H+―→Mn2++I2+H2O(未配平)‎ 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 ‎③2S2O+I2===S4O+2I-‎ Ⅱ.测定步骤:‎ a.安装装置,检验气密性。充N2排尽空气后,停止充N2。‎ b.向烧瓶中加入200 mL水样。‎ c.向烧瓶中依次迅速加入1 mL MnSO4无氧溶液(过量)、2 mL碱性KI无氧溶液(过量),开启搅拌器,至反应①完全。‎ d.搅拌并向烧瓶中加入2 mL H2SO4无氧溶液,至反应②完全,溶液为中性或弱酸性。‎ e.从烧瓶中取出40.00 mL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0100 mol·L-1 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f.……‎ g.处理数据(忽略氧气从水样中的逸出量和加入试剂后水样体积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以上无氧溶液时,除去所用溶剂水中氧的简单操作为__将溶剂水煮沸后冷却__。 ‎ ‎(2)在橡胶塞处加入水样及有关试剂应选择的仪器是__②__。‎ ‎①滴定管   ②注射器    ③量筒 ‎(3)搅拌的作用是__使溶液混合均匀,快速完成反应__。‎ ‎(4)配平反应②的方程式,其化学计量数依次为__1,2,4,1,1,3__。‎ ‎(5)步骤f为__重复步骤e的操作2~3次__。‎ ‎(6)步骤e中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为__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__。‎ 若某次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4.50 mL,水样的DO=__9.0__mg·L-1(保留一位小数)。作为饮用水源,此次测得DO是否达标?__是__(填“是”或“否”)。‎ ‎(7)步骤d中加入H2SO4溶液反应后,若溶液pH过低,滴定时会产生明显的误差。写出产生此误差的原因:__2H++S2O===S↓+SO2↑+H2O、SO2+I2+2H2O===4H++SO+2I-、4H++4I-+O2===2I2+2H2O(任写其中两个)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至少写出两个)。‎ 解析 (1)可将溶剂水煮沸除去水中的溶解氧,然后再冷却至室温即可。(2)在橡胶塞处加水样,为了防止空气中的O2进入三颈烧瓶中,可用注射器向三颈烧瓶中注入水样。(3)开启搅拌器,能使Mn2+与O2在碱性条件下快速完成生成MnO(OH)2的反应。(4)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利用升降法可配平反应②为MnO(OH)2+2I-+4H+===Mn2++I2+3H2O。(5)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步骤e操作还需重复2~3次。(6)I2与淀粉混合,溶液中出现蓝色,随着反应③的进行,当溶液中I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蓝色褪去,且保持30 s内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滴定终点。根据①②③三个反应可以找出关系式:O2~2MnO(OH)2~2I2~4S2O,40.00 mL水样中含氧量为0.0100 mol·L-1×4.5×10-‎3 L××‎32 g·mol-1=0.36 mg,根据正比关系可求出‎1 L水样中的溶解O2为9.0 mg,即DO=9.0 mg/L>5 mg/L,故该水源作为饮用水源,DO达标。(7)若步骤d中溶液酸性过强,则S2O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和单质S,SO2还能与I2在溶液中继续反应生成H2SO4和HI,酸性较强时I-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等,均能给实验带来较大的误差,影响测定结果。‎ ‎2.‎2017年1月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专家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奖。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 ℃‎,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的沸点为‎35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Ⅱ的名称是__蒸馏__。‎ ‎(2)操作Ⅲ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_B__(填字母)。‎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3)用下列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分子式的方法如下:‎ 将‎28.2 g青蒿素样品放在硬质玻璃管C中,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后,再充分燃烧,精确测定装置E和F实验前后的质量,根据所测数据计算。‎ ‎①装置D的作用是__将可能生成的CO氧化为CO2__,‎ 装置E中吸收的物质是__H2O(水蒸气)__,装置F中盛放的物质是__碱石灰__。‎ ‎②实验装置可能会产生误差,造成测定含氧量偏低,改进方法是__在装置F后连接一个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F的装置__。‎ ‎③用合理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称得:‎ 装置 实验前/g 实验后/g E ‎22.6‎ ‎42.4‎ F ‎80.2‎ ‎146.2‎ 则测得青蒿素的实验式是__C15H22O5__。‎ ‎(4)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说明青蒿素与__C__(填字母)具有相同的性质。‎ A.乙醇   B.乙酸 C.乙酸乙酯   D.葡萄糖 解析 (2)青蒿素在水中几乎不溶,A项错误;获得的精品应是固体,C项错误。(3)青蒿素分子式的测定原理:燃烧一定质量的青蒿素样品,使其完全转化为CO2和H2O,然后测量CO2和H2O的质量,据此求出样品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进而可确定青蒿素的实验式(最简式),若已知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则可确定其分子式。②测定的含氧量偏低是由于外界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装置F中引起测定的含碳量偏高而造成的,因此改进方法是在装置F后再连接一个防止空气中CO2和水蒸气进入F的装置(如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③由实验数据可知,m(H2O)=‎42.4 g-‎22.6 g=‎19.8 g,m(CO2)=‎146.2 g-‎80.2 g=‎66 g,则n(H2O)=1.1 mol,n(CO2)=1.5 mol,n(H)=2.2 mol,n(C)=1.5 mol,m(H)=‎2.2 g,m(C)=‎18.0 g,m(O)=m(样品)-m(C)-m(H)=‎28.2 g-‎18.0 g-‎2.2 g=‎8.0 g,n(O)=0.5 mol,所以n(C)∶n(H)∶n(O)=1.5∶2.2∶0.5=15∶22∶5,即青蒿素的实验式是C15H22O5。‎ ‎3.(2019·河南郑州三模)资料显示:O2的氧化性随溶液pH的增大而逐渐减弱。室温下,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不同条件下KI与O2的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 序号 烧杯中的液体 ‎5分钟后现象 ‎①‎ ‎2 mL 1 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 无明显变化 ‎②‎ ‎2 mL 1 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2 mL 0.2 mol·L-1 HCl溶液 溶液变蓝 ‎③‎ ‎2 mL 1 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2 mL 0.2 mol·L-1 K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④‎ ‎2 mL 1 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2 mL 0.2 mol·L-1 CH3COOH溶液 溶液变蓝,颜色较②浅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③的目的是__验证Cl-是否影响KI与O2的反应__。‎ ‎(2)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4I-+O2+4H+===2I2+2H2O__。‎ ‎(3)实验②比实验④溶液颜色深的原因是__‎ 其他条件相同时,HCl是强电解质,其溶液中c(H+)较醋酸溶液中的大,O2的氧化性较强__。‎ 为进一步探究KI与O2的反应,用上述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序号 烧杯中的液体 ‎5小时后现象 ‎⑤‎ ‎2 mL混有KOH的pH=8.5的1 mol·L-1 KI溶液+5滴淀粉溶液 溶液略变蓝 ‎⑥‎ ‎2 mL混有KOH的pH=10的1 mol·L-1KI溶液+5滴淀粉溶液 无明显变化 对于实验⑥的现象,甲同学猜想“pH=10时O2不能氧化I-”,他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以验证猜想。‎ ‎(4)烧杯a中的溶液为__pH=10的KOH溶液__。‎ ‎(5)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O2后,__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中的溶液逐渐变成蓝色__。‎ ‎(6)乙同学向pH=10的“KOH-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检测褪色后的溶液中含有I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褪色的原因是__3I2+6OH-===IO+5I-+3H2O__。‎ ‎(7)该小组同学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整体反思,推测实验①和实验⑥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可能是__中性条件下,O2的氧化性比较弱,短时间内难以生成“一定量”碘单质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pH=10的KOH溶液中I-被氧化生成I2,I2迅速发生歧化反应变为IO和I-__。‎ 解析 (1)对比实验①可知,实验②中溶液变蓝肯定是加入了HCl溶液引起的,但HCl溶液中还有Cl-,无法确定是H+的影响还是Cl-的影响,因此设计了实验③,加入含Cl-而不含H+的溶液,以验证Cl-是否影响KI与O2的反应。(3)由实验②和实验④不难看出,二者的不同之处是所加的酸不同,一个是强酸,一个是弱酸,而两种酸的浓度相同,所以两溶液中的c(H+)不同,则实验现象的差别必然是由c(H+)的不同引起的,且c(H+)越大,溶液蓝色越深,说明O2的氧化性随c(H+)的增大而增强。(4)甲同学设计的是原电池装置,可通过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因此烧杯a中的溶液应是pH=10的KOH溶液。(5)实验结果表明猜想不成立,说明pH=10时O2能氧化I-,其中负极上的反应为4I--4e-===2I2,正极上的反应为O2+2H2O+4e-===4OH-,因此可看到电流表指针偏转,烧杯b中的溶液逐渐变蓝色。(6)由题中信息可知,I2在KOH溶液中发生了歧化反应,除生成IO外,还生成I-,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I2+6OH-===IO+5I-+3H2O。‎ ‎4.某实验小组同学依据资料深入探究Fe3+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资料:ⅰ.Fe3+在水溶液中以水合铁离子的形式存在,如[Fe(H2O)6]3+,[Fe(H2O)6]3+发生如下水解反应:[Fe(H2O)6]3+(几乎无色)+nH2O[Fe(H2O)6-n(OH)n]3-n(黄色)+nH3O+(n=1~6);ⅱ.[FeCl4(H2O)2]-为黄色。‎ 进行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分别用试管①、③中的试剂作为待测液,用色度计测定其透光率。透光率越小,溶液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大,溶液颜色越浅。‎ ‎(1)实验Ⅰ中,试管②溶液变为无色的原因是__加入HNO3后,c(H+)增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__。‎ ‎(2)实验Ⅰ中,试管③溶液呈棕黄色与[FeCl4(H2O)2]-有关,支持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试管②、④中加入等量的HNO3后,②中溶液褪色,而④中溶液变为黄色__。‎ ‎(3)由实验Ⅱ图甲、乙可知:加热时,溶液颜色__变深__(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4)由实验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 FeCl3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FeCl4(H2O)2]-+4H2O[Fe(H2O)6]3++4Cl-,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FeCl3溶液透光率随温度变化幅度明显大于Fe(NO3)3溶液,说明在FeCl3溶液中存在水合铁离子的水解平衡之外,还存在[FeCl4(H2O)2]-+4H2O[Fe(H2O)6]3++4Cl-__。‎ ‎[结论二] 结论一中反应的ΔH__<__0(填“>”或“<”)。‎ ‎(5)实验小组同学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4)中结论一,实验方案:取试管①中溶液,__先滴加HNO3,再滴加几滴NaCl溶液,最后测此溶液透光率随温度改变的情况__(请描述必要的实验操作和现象)。‎ 解析 (1)由已知:[Fe(H2O)6]3+(几乎无色)+nH2O[Fe(H2O)6-n(OH)n]3-n(黄色)+nH3O+,实验Ⅰ中,加入HNO3后,c(H+)增大,导致此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2)实验Ⅰ中,试管①中为Fe(NO3)3溶液,试管③中为FeCl3溶液,两试管中只有阴离子种类不同,分别加入等量的HNO3后,②中溶液褪色,而④中溶液变为黄色,据此分析可知试管③溶液呈棕黄色与[FeCl4(H2O)2]-有关。(3)由实验Ⅱ图甲、乙可知,温度升高,透光率逐渐减小,说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5)考虑影响平衡[FeCl4(H2O)2]-+4H2O[Fe(H2O)6]3++4Cl-移动的因素,设计合理实验方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