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情感主旨类复习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情感主旨类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 掌握诗歌鉴赏情感主旨类题目的解答模式和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 1、 诗歌情感主旨的分类及特点 ‎ 2、 练习答题模式及术语 课时安排 ‎ ‎2课时 ‎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 掌握诗歌主旨的几大分类 学习重点 分类辨析体会诗歌情感主旨的细小不同 学习过程 一、认知诗歌鉴赏题型的高考考点要求:‎ ‎1、对作品形象的初步鉴赏 ‎2、对作品语言的初步鉴赏 ‎3、对作品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 ‎4、对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其中最常考题型——手法分析和主题(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从近三年看,也主要是这两个题型,15年高考同样是重点。语言(炼字、语言风格)和形象两个考点,近几年较少考到,作为备选内容。‎ 二、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旨及思想情感 ‎(一)、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 ‎4、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 《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 《涉江》‎ ‎(二)、思乡怀人 ‎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三)、长亭送别 ‎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四) ‎、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 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五)、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6、快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三、 各类诗歌的鉴赏要点及练习 ‎(一)、边塞诗的基本特征 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 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课堂练习: ‎ ‎ 渔家傲 范仲淹 ‎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 ‎ ‎2.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 ‎ 总结: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乐器:‎ 羌笛----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胡笳声塑造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 武器、马匹:‎ 战争的主要凭借物,借此表现建功立业的决心。其他武器大致与此相同。‎ 地名:‎ 阳关、玉门关、塞外、长城----既点明了地点,又能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 燕然、楼兰(典故),借此抒发建功立业的决心。‎ 自然景色:‎ 大漠、长河:赞祖国河山,抒卫国之情。‎ 落日、白发:岁月流逝、未能实现建功立业理想的感叹。‎ 月、鸿雁:思乡之情。‎ 蓬草:沦落塞外的无可奈何。‎ (二) ‎、山水田园诗鉴赏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课堂练习 ‎ 滁州西涧 韦应物 ‎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 ‎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总结:‎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常用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掌握些什么? ‎ ‎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其余几类诗歌类型 教学过程 ‎(三)、 送别诗鉴赏 ‎1、亲人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 ‎2、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 (1)、与迁谪有关的诗歌(诗人在送别好友的同时,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宣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感情深切而感人)。‎ ‎(2)与升迁有关的诗歌(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意境旷达,多豪放语)。‎ ‎(3)送友人去远征的诗歌(多是边塞诗人的作品,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4)送友人去远游的,表现更多的是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这些诗毫无悲酸之态,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 课堂练习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 2、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总结:‎ 1、 常见意象(词语)‎ 习俗:‎ 折柳(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饮酒、唱歌(歌曲中包含情感)‎ 时空意象:‎ 傍晚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月夜、长亭(劳劳亭、谢亭:离愁的代名词)、渡口、南浦等 景物意象:‎ 柳条(杨柳、杨花)、月、水等 ‎2、送别诗的感情基调 哀伤凄婉(思念、愁绪)(送亲人、贬谪友) ‎ 慷慨豁达(规劝、勉励)(送征友、送任官)‎ 闲淡高远(闲情逸致)(送游人)‎ (四) ‎、思乡怀远诗鉴赏 1、 常见思想情感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征人怨》。 ‎ 2、 思乡怀远缘由 ‎ 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课堂练习 秋思 张籍 ‎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此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表现手法 写人)‎ 总结:‎ 1、 常用手法:抒情手法;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思乡怀远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 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常用意象:‎ 月亮  柳树 猿啼 水 酒 鸿雁 高楼 莼羹鲈脍 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梧桐  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杜鹃  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季节:秋—中秋 重阳 冬—冬至、除夕 ‎(五)、怀古诗鉴赏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伤时,或借古以讽今之作,或评价历史人物。 ‎ 鉴赏三要点:1、了解作者以及所写对象的身世、遭遇。2、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3、抓住议论语句中的主要观点。‎ 课堂练习 ‎  台城  刘禹锡 ‎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 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① 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涵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 ‎② 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总结:‎ ‎ 1、抒怀的对象多为古人、古事、古地。如《乌江亭》;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如《咏荆轲》;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如《金陵怀古》。 ‎ ‎ 2、大多怀古诗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也就是所谓的有“我”之境。‎ ‎ 3、表达的情感大致有以下几种:‎ ‎ 怀古伤己:怀才不遇,不能建功立业(昭君、贾谊、屈原、诸葛亮、周瑜等)‎ ‎ 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盛衰之感。(金陵)‎ ‎ 以古谏今:对于社会现状的讽刺,规劝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 4、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反衬),用典,议论 (六) ‎、咏物诗词鉴赏 ‎ 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情性,其中颇有些与人情或相近,或相似,或相通的,这就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 咏物诗词只是以“物”为吟咏的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而上乘的咏物诗词往往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因此,我们必须仔细揣摩诗人的用意,才能达到鉴赏的目的。‎ 课上练习 ‎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金络脑,指马披上威武的鞍具。‎ (1) 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总结:‎ ‎1、常用手法:托物言志 ‎2、常见意象:‎ ‎ 松、竹、梅、兰、菊、莲以及其他能体现自己理想和志向的动植物。‎ 3、 注意诗人志向与所咏之物的相通点。‎ ‎(七)、闺怨诗的基本特征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课堂练习 ‎ ‎ 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试写出主旨:‎ ‎(八)、喻理诗词鉴赏 要懂得诗中喻理常用的几种方法。‎ ‎1.在形象的描绘中蕴含道理。 ‎ ‎2.在抒情之中蕴含道理。 ‎ ‎3.在议论之中阐明道理。必须着重指出的是,这里的议论是同形象描写相结合的,是用诗的语言来表达的,且多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因而议论显得比较隐晦。 ‎ 鉴赏实例: ‎ ‎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 活水亭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课后反思:这几种诗歌的主旨及思想感情你了解了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