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背诵版
2015届高考《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二课)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文化的作用 1、文化总体作用: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B、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3、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 (3)特点: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的作用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发展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文化交流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3、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意义)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必要性) (3)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关系)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 文化传播的媒介: ①大众传媒的形式(略) ②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③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集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为什么---------------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4)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措施(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A、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多种文化传播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播)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多样性) C、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既要有海纳百川,,又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D、坚持正确的原则,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E、坚持正确的态度。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交流态度)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四课 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是什么 (1)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形式(继承性的表现)及 各种形式的影响: 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为什么-----------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3、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1)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 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 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4)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 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 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肯定的守旧主义。 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 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经济、政治决定文化)(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5、综合认识教育的作用: A、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D、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E、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第五课 文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1、为什么要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文化创造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守旧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6)要推动文化内容、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四个关系 A、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B、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C、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D、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历史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①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④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 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作用) (2)特征: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原因】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地位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 A、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B、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C、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D、是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途径(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⑴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⑶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⑷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⑸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九、十课综合概括) 第四单元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义 文 化 文化生活色彩斑斓 文化生活色彩斑斓(多样性)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四单元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第四单元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所以,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文化生活“喜”与“忧”的原因) ★★★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国家、企业、个人) 发展大众文化 A.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我国的主导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为什么要倡导大众文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C.怎样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1)弘扬“一个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努力“三贴近”和“三创新”,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1、基本内涵: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地位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3、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单元万能答案) (1)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公益性文化权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5)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7)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优秀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8)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9)既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基本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 意义: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全国人 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3、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就必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主体角度要求: A、(国家)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公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① 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事业。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②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③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求: 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①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③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2.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重要性)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4)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创建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关键),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中学生,如何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1)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三观”。 (3)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5)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自己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①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③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④ 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科修与思修关系: 联系: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 各类文化的做法归纳: 实践—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大众文化—落后腐朽文化---精神文明(四有公民;公益文化;和谐文化)—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两种素质 1、实践: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先进文化:牢牢把握前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保持民族性,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 4、外来文化:着眼于世界优秀的文化发展前沿,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5、大众文化:发展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前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落后腐朽文化: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7、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四有公民;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公益性文化权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造活动,弘扬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8、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9、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0、荣辱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11、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三个主体的归纳 国家:(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先进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大众文化;落后与腐朽文化;精神文明(教育科技);道德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 个人:以下几句话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把握正确的航向,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企业(或者文化从业人员文化单位): 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文化对经济和人的影响;加强待业自律,提高经营者的道德修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生产人民大众需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 (三) 注意: 1.怎么样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或者影响力。一般用以下语言?按教材顺序背诵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 (3)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增加文化消费的比重,以消费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5)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6)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7)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吸引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8)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于其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1)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2)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古为今用;赋予时代精神的新内容,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利用现代传媒发展。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 (4)要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5)吸引多方面投资,规模化经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如果材料中涉及到文化交流的有关问题时,答文化交流意义,涉及的原理有: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有利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2)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4)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