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文档现代文阅读专题二高频考点四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文档现代文阅读专题二高频考点四Word版含答案

高频考点四 得鱼莫忘筌 ‎——赏析小说艺术手法(含语言)‎ ‎1.(2012·江苏)《邮差先生》(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二“5年高考”部分)‎ ‎“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心情;写“这个小城”的天气好,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和作用。邮差先生从一出场就表现得随和、与世无争,对人友好,对事耐心,关爱他人,充满仁心。正因为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他眼里及心里的小城自然是美好的。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个人物来揭示主旨,礼赞小城的。‎ ‎2.(2010·江苏)《溜索》(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三“5年高考”部分)‎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 写作者站在壁顶看怒江,“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远观,“俯望那江”是俯视,视角变换了;“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是通过视觉描写,“隐隐喧声腾上来”是通过听觉描写,“再不敢向下看”是通过内心感受描写。整个描写富有感染力,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提示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中篇小说《木木》描述的是:农奴盖拉新又聋又哑,是庄园的看门人。他爱上了洗衣女塔季雅娜,后者却被女农奴主指配给了一个酒鬼。在送塔季雅娜走的路上,盖拉新捡回了一只小狗,唤做木木,从此木木成了他生活的慰藉……‎ 下面是从《木木》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他从宅子里出来,马上发觉木木不见了;他从不记得“她”有过不在屋外等着他回来的事,于是他跑上跑下,到处去找“她”,用他自己的方法唤“她”。……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这儿那儿乱跑一阵。……“她”丢失了!他便回转来向别的佣人询问,他做出非常失望的手势,向他们问起“她”‎ 来;他比着离地半阿尔申的高度,又用手描出“她”的模样。……有几个人的确不知道木木的下落,他们只是摇摇头,别的人知道这回事情,就对他笑笑,算是回答了。总管做出非常严肃的神气,在大声教训马车夫。盖拉新便又跑出院子去了。‎ 他回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从他那疲倦的样子,从他那摇摇不稳的脚步,从他那尘土满身的衣服上看来,谁都可以猜到他已经跑遍半个莫斯科了。他对着太太的窗子默默地站着,望了望台阶,六七个家奴正聚在那儿,他便掉转身子,口里还叫了一次“木木”。没有木木的应声。他走开了。大家都在后面望他,可是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讲一句话。……第二天早上那个爱管闲事的马夫安季卜卡在厨房里讲出来,说哑巴呻吟了一个整夜。‎ ‎3.(1)用第一人称视角,描述“我”(盖拉新)“呻吟了一个整夜”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题要求)以“我”为叙述人称,以“痛苦”为基本心理,可以结合焦急、自责、思念、担心,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设想等进行心理描述。具体略。‎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想象、表达的能力。“他冲进他的顶楼,又冲到干草场,跑到街上, 这儿那儿乱跑一阵”,“非常失望”,样子“疲倦”,脚步“摇摇不稳”,“尘土满身”,“默默地站着”,“呻吟了一个整夜”等句子表现了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痛苦”心理。可以此为基本心理,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进行心理描写。‎ ‎(2)自选欣赏角度,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盖拉新这个人物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题角度)所选文段通过叙写盖拉新在木木丢失后的焦急和痛苦,塑造了一个善良、敏感、执著和饱受折磨的农奴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分析:①叙事视角的角度,②情节设置的角度,③动作描写的角度,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具体略。‎ 解析 本题考查自选角度,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要分析塑造被选人物形象的手法,首先要熟悉文本中有关此人物的情节,这是前提;其次要选好分析角度,如分析描写手法、情节安排或叙事的角度等。‎ ‎1.《考试说明》对赏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何要求?如何理解这一要求?‎ 答案 赏析作品艺术表达技巧是小说阅读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考试说明》对此分别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中作了说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小说的艺术技巧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较为复杂、丰富的技巧系统,与散文鉴赏中的表达技巧系统是完全相通共用的,但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表达特色。近年来,高考小说命题有向此方向发展的趋势。‎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前面散文部分所谈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单就小说而言,艺术技巧更突出写人手法、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和语言艺术四个方面。‎ ‎2.高考小说艺术手法题的命题有什么特点?‎ 答案 小说的表达技巧很广泛,很复杂,可考的技巧很多,如情节结构技巧、环境描写技巧、人物塑造手法等。高考小说考查则是以塑造人物的表达技巧为重点的。‎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不限于某种手法的判定上,更在于考查这种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效果,因此,它常把手法的判定和表达效果的分析综合起来考查。‎ 小说表达技巧的考查也可分为两个角度:一是整体上赏析,二是局部赏析。就现已考查的情况来看,以局部赏析为主,设题切口小,考查的指向性明确,或描写,或修辞,或分析其作用,或赏析其效果,考生比较容易把握。‎ 一、赏析小说多种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尾 巴 汪曾祺 人事顾问老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工厂里本来没有“人事顾问”这种奇怪的职务,只是因为他曾经做过多年人事工作,肚子里有一部活档案;近二年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时常闹一点腰酸腿疼,血压偏高,就自己要求当了顾问,所顾的也还多半是人事方面的问题,因此大家叫他人事顾问。这本是个外号,但是听起来倒像是个正式职称似的。有关人事工作的会议,只要他能来,他是都来的。来了,有时也发言,有时不发言。他的发言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他看的杂书很多,爱讲故事。在很严肃的会上有时也讲故事。下面就是他讲的故事之一。‎ 厂里准备把一个姓林的工程师提升为总工程师,领导层意见不一,有赞成的,有反对的,已经开了多次会,定不下来。赞成的意见不必说了,反对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一、他家庭出身不好,是资本家;二、社会关系复杂,有海外关系,有个堂兄还在台湾;三、“反右”时有右派言论;四、群众关系不太好,说话有时很尖刻……‎ 其中反对最力的是一个姓董的人事科长,此人爱激动,他又说不出什么理由,只是每次都是满脸通红地说:“知识分子!哼!知识分子!”翻来覆去,只是这一句话。‎ 人事顾问听了几次会,没有表态。党委书记说:“老黄,你也说两句!”老黄慢条斯理地说:“我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人,叫做艾子。艾子有一回坐船,船停在江边。半夜里,艾子听见江底下一片哭声。仔细一听,是一群水族在哭。艾子问:‘你们哭什么?’水族们说:‘龙王有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杀掉,我们都是有尾巴的,所以在这里哭。’艾子听了,深表同情。艾子看看,有一只蛤蟆也在哭,艾子很奇怪,问这蛤蟆:‘你哭什么呢?你又没有尾巴!’蛤蟆说:‘我怕龙王要追查起我当蝌蚪时候的事儿呀!’”‎ ‎1.小说中的画线部分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这样写对塑造人物有什么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画线部分使用了白描的手法。(2)白描手法,简洁明了,笔墨较为集中,抓住了人物形象典型的一面,如身体弱、学识丰、对工作热情等,形象地将之勾勒了出来。‎ ‎2.小说的主人公是“老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紧要关头,汪先生却以妙趣横生的笔触写了“姓董的人事科长”,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黄是一个因身体欠安、挂了闲职的领导干部,但其学识丰富,尽职尽责。顾问本是闲差,但在他那里却成了一份责任。在对待一些重要问题时,敢于用委婉的语言来表示抗争,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满。‎ ‎(2)董科长是一个思想僵化、工作保守的人,总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却又总是涨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如此与老黄的“慢条斯理”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衬托出主人公的形象,甚至在情节上还有一点波澜起伏的味道。‎ ‎3.著名作家贾平凹称汪曾祺为“文狐”,这是春秋笔法的一种,指用简省委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用于此处,意在赞美他充满灵性的构思。试结合小说的结尾,作一些必要的探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说至此,戛然而止,从形式上看是文章没留尾巴,但这篇《尾巴》本身就是条大尾巴,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分子命运最深切最实际的关注。‎ ‎(2)以故事来结尾还有一种婉而多讽的意味,在当今时代,谈尾巴的话题,无疑是可笑的而且是可怕的。谁希望已经过去的那场风暴再次上演呢?‎ ‎(3)龙本身也是有尾巴的,作为图腾,它是由多种动物特征拼接组合而成的,‎ 龙尾实质上取材于狮尾,象征权威。龙王当然不能自己割掉自己的尾巴,很明显地自欺欺人。‎ ‎(4)读来妙趣横生,形式委婉,但让作品更显戏剧性,思想性更强。‎ 知识储备 小说表达技巧一览表 表达技巧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 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叙述 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叙述方式 顺叙 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 倒叙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人物描写 直 接 描 写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 节的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 心理活动。‎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借助次要人物烘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烘托 借助环境烘托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主要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 情 节 设 置 悬念 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抑扬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照应 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赏析小说语言艺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 ‎。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 ‎4.本段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可以明确此题的思路:问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可以根据“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看出画线部分运用的大部分是口语且善用短句;然后再分析一下语言特色。‎ 知识储备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9题考查的就是对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口语化特点的掌握。‎ 特别要注意的是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与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是不能等同的。‎ 鉴赏小说语言艺术同鉴赏散文语言艺术一样,关键在于确定语言特色。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角度切入。不过,鉴赏小说语言更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即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示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感情,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还有作者语言的个性化。‎ 赏析精彩语句的艺术表现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独腿人生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 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下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右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 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我在为他高兴,并暗暗受着鼓舞。‎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车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进门?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选自《第二届全国微型小说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写人艺术。‎ 现场答案1‎ 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答案答非所问。题干问的是“写人艺术”,应从描写人物的手法(如动作描写)角度回答,不是从修辞角度答。‎ 现场答案2‎ 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该答案答题角度准,分析较好,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运用的描写方法没有答全(在语段中写人手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二是缺少分析,或者分析过简。‎ 请修改为满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该处文字综合运用了下列写人手法:①外貌描写,“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他的脸……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根根可数”,表现车夫与命运抗争的坚强品质。‎ ‎②行动描写,“头使劲地向前蹿”,表现车夫的坚强品质。‎ ‎③侧面描写,“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运用拟人手法,侧面表现车夫拉车的艰难和坚强的性格。(或:“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通过“我”的心理描写,侧面表现车夫的坚强品质。)‎ ‎“赏析精彩语句的艺术表现力”题是以作品中某一处或几处语句为对象,以赏析表达技巧为重点的综合性赏析题。它是在《考试说明》这样一个考点要求关照下产生的一种题型: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种题型有这样两个特点:‎ ‎①所选择的句子从内容上有两类,一是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句子,二是小说中描写人物的精彩语句。‎ ‎②题干中有“赏析”关键词,意谓是以表达技巧为重点的综合性赏析活动。这里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描写艺术,重点是写人艺术。‎ 做这种题型,关键有二:一是细读所给语句,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同时注意把它放在上下文中解读。‎ 二是掌握答题要求:语句赏析=表达技巧+具体内容+作用。答题首要的关键是对“表达技巧”的判定。散文中的语句赏析一般首先切入的是修辞手法,而小说中首先要切入的是人物描写的方法,即一般要判定它属于哪种描写技巧。当然,在人物描写角度已明晰的情况下从修辞角度切入是首选。如2011年安徽卷第13题第(1)小题要求对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就是这样的。‎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一般从景物、人物大类上判定。确定好后,如是人物描写,则需进一步判定它属于哪一小类,如是肖像描写或语言描写等。细节描写是常考的重点。侧面描写较特殊,须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 当然,描写技巧的综合运用,作用分析兼顾情节、主题在做题中也不容忽视。‎ 即时小练 判断下面文字所用的描写技巧。‎ ‎(1)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祝福》)‎ 描写方法:肖像描写 ‎(2)“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 ‎(《祝福》)‎ 描写方法: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3)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祝福》)‎ 描写方法:景物描写 ‎(4)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祝福》)‎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环境描写 ‎(5)(林冲)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6)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林黛玉进贾府》)‎ 描写方法:心理描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向东还是向西 连俊超 胡小兵停下车向后张望,他的女人拖着一捆竹板艰难地走着。胡小兵看到了那女人脸上的汗水,他朝女人喊着:“你等着!”‎ 胡小兵跑到女人身边,说:“给我!”女人继续迈着沉重的脚步,那捆竹板在地上划得唰唰响。女人说:“我行!”胡小兵提高了嗓门:“给我!”女人停了下来。胡小兵抱过竹板就走,他说:“不让我拉,非得让你抱着走,这么沉你抱得动吗?”女人跟上,用毛巾在他脸上擦了一下。女人说:“竹板太长了,车上那么多水泥,不能再放东西了。”‎ 胡小兵把那捆竹板拖到板车旁边,说:“歇两分钟。”然后他点了一支烟。他抬头看了看天,骂道:“他妈的,这老天爷太狠了,弄这么毒辣的太阳!”女人说:“还得往南走一里路,正顶着日头!”胡小兵扔掉烟头说:“走吧,把竹板放到车上,你扶着。”女人没照办。女人说:“这些水泥拉回去你就得喊到半夜腿疼,别逞能了!”女人知道,往南走一里路,就是东西大街,沿大街往东走两百米就是工地了。‎ 女人跟在车后,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摆。胡小兵不时回头看一眼女人,想喊一句什么,却什么也喊不出。他张大了嘴巴,仍感到像被人掐了脖子一样呼吸艰难。胡小兵脱了短袖,把深红色的上身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太阳。太阳便在胡小兵的脸颊、臂膀、背上镶嵌了无数个小太阳。胡小兵伸长了脖子,像一头老牛似的蹬着地面,每一步都恨不得把水泥路踩出一个坑来。‎ 一阵凉风很及时地取代阳光充斥着大街小巷。胡小兵往天上一看,不好,要下雨!胡小兵回头对女人喊:“我得赶紧把水泥拉回去,淋了就完了!”汗水把女人几缕头发粘在脸上。她点了点头,说了句只有她自己听到的话。胡小兵顾不得腿酸痛了。要是一车水泥被大雨淋了,他的工钱也就像汗水一样蒸发掉了。‎ 东西路就是他的目标。胡小兵感到有雨水很不客气地落在脸上,他慌了,可身后的板车并没有慌张,它仍是慢悠悠地爬行,任凭胡小兵怎么用力它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多的雨点飞身而下,像工地的碎块一样密集,它们挡住了胡小兵的视线。胡小兵把一小块塑料布盖在了水泥袋上。他恨不得抓起行人,把他们的衣服也脱下来盖在水泥袋上。‎ 东西路口模糊的红绿灯出现了,胡小兵冲了过去。这时,一辆三轮车比胡小兵更加匆忙地往前冲,把正在拐弯的胡小兵给挂倒了。三轮车没给胡小兵叫喊的机会,它很快就把自己藏进了雨雾里。胡小兵向身后的女人叫了一声。女人丢下竹板飞奔过来,撩起胡小兵的裤管,女人看到了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的伤口。‎ 女人说:“赶紧去医院,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说:“扶我起来!”胡小兵抓住了板车的把手,说:“你在后边推着,赶紧把水泥弄到工地上,淋透就完了!快!”‎ 雨水早已把他们身上的汗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并企图把这个世界也冲刷一遍。女人站着没动,她突然带着哭腔喊道:“快去医院吧,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看了一眼自己的左腿,鲜红的血从裤管里流了出来。胡小兵吼道:“水泥快被淋着了!快给老子推车,往东两百米就是工地!”然后他拖着左腿拉起了板车。女人跑过来,在板车后面用足了力,女人咬紧了嘴唇,这样一来,泪水再多,也无法流进她的嘴里了。‎ ‎1.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述其作用。‎ ‎①胡小兵伸长了脖子,像一头老牛似的蹬着地面,每一步都恨不得把水泥路踩出一个坑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身后的板车并没有慌张,它仍是慢悠悠地爬行,任凭胡小兵怎么用力它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刻画了胡小兵拉车艰难行进的形象,表现了人物坚毅的性格。‎ ‎②运用了比拟(或拟人)的手法(答“反衬”也算对),以板车行进的缓慢反衬胡小兵的筋疲力尽和急躁心理,生动形象,为下文事故的发生作铺垫。‎ 解析 本题关键在“简述作用”,应兼顾人物和情节两方面。‎ ‎2.小说中多次出现对天气的交代或描写的文字,试简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烘托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小说中恶劣的自然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的坚毅与刚强。酷热与暴雨中的人物表现出顽强的抗争精神和直面命运的不屈的气概,以及患难中互相关爱的可贵品格。‎ ‎②推动情节发展。酷热使人更加疲惫,行动更加艰难;暴雨导致了交通的紧张与忙乱,下文的车祸也就有了必然性。‎ ‎③凸显主题。胡小兵夫妇在水与火般残酷的生存环境里打拼,这个典型环境是农民工处境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作品以此表现了对他们的关注、同情与礼赞。‎ 解析 应从多角度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3.小说是怎样正面刻画人物性格的?请从多角度举例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行动描写中彰显人物性格。酷热天气呼吸都很困难,胡小兵还在拉车;妻子坚持不把竹板放在车上,体现了她的体贴。夫妻彼此都想为对方减负,患难夫妻感情深。‎ ‎②用语言显示人物性格。胡小兵的语言简单而强硬,显示人物粗犷而多情;妻子的语言简单而质朴,显示人物细腻而多情。‎ ‎③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的伤口;受伤的胡小兵拖着左腿拉起板车;不胜其重的女人,“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摆”。这些细节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顽强与坚韧。‎ ‎④在尖锐的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受伤后保工资还是要身体,这种冲突表现了胡小兵渴望摆脱贫困的心理和坚毅的性格,同时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爱。‎ 解析 注意题干提示语“正面”“多角度”。“多角度”不仅要考虑描写人物手法,还应考虑其他艺术手法。‎ ‎1.常见题型 ‎(1)分析具体句(段)的表现特色。‎ 典型试题: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2010年高考江苏卷《溜索》第1题)‎ ‎(2)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典型试题: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2010年高考山东卷《骆驼祥子》第1题)‎ ‎(3)赏析画线句子。‎ 典型试题: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2011年高考山东卷《审丑》第2题)‎ ‎(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典型试题: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2007年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第3题)‎ ‎(5)文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典型试题: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2009年高考四川卷《想象》第3题)‎ ‎(6)分析组材的详略艺术。‎ 典型试题: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2011年高考辽宁卷《怪人》第3题)‎ ‎2.答题要点 ‎(1)步骤和模式:‎ ‎①步骤:第一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二步,结合文章中的实例,表达了什么内容;第三步,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②模式:艺术手法+具体内容+艺术效果。‎ ‎(2)相关要求: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 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 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小说语言鉴赏常见题型: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如下几方面作答:①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②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③语言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