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无私奉献高考江苏英语卷分析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10 年高考江苏英语卷分析 及 2011 届高三新授课教学建议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侍之春 2010-9-19 内容提要 一、2010 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二、2010 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的启示 三、第 9-11 模块教材的使用建议 盐城市高三英语学科 中心组活动交流材料 2010 年高考江苏英语卷分析 及 2011 届高三新授课教学建议 一、2010 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总体评价】 2010 年江苏高考英语试题继续坚持英语高考改革的总体方向,体现了“稳中有变”的 原则,强化了对考生灵活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了五大特点。 1. 稳定性 题型与 2009 年相同,题量与 2009 年相当。 2. 基础性 试卷总体上没有偏题、怪题,考查重点都是考生应该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试卷的难度 比前两年有所降低(如下表所示)。 近三年江苏高考英语试题均分对比表 年份 文科 理科 难度系数 2008 73 0.61 2009 65.98 0.55 2010 72.26 76.88 0.60 0.64 3. 实用性 试卷中的阅读短文基本都出于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的原版资料,且体裁多样,突出了 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4. 人文性 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考题的设计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命题思想。试卷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 所选取的知识点既有较广的覆盖面,又有合理的难度,较好的处理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 考生的语篇运用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同时彰显了人文意图和教育功能,符 合新课标的理念。书面表达虽然话题缺乏新意,但贴近学生实际,人人有话说,不会出现题 目开放性加大后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 5. 时代性 一是贴近热点时事。如玉树地震、世博会的话题都出现了。 二是贴近课改要求。试题注重检测学生的判断、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能力, 同时关注考试策略,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尤其是难度的降低,更彰显了 减负的时代要求。 【分项分析】 【听力】 听力难度不大,语速正常,清晰度也可以,素材涉及购物、计划安排、住店、租房、旅 行、捎口信、参观流程等话题。第一节的 5 题,除了一题有价格运算,其他都不难。第二节 的难度在最后两段,倒数第二段的内容是警察在和交通事故目击者核对证词,虽是对话,实 际是警察的独白,要求考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长,信息量大,且要回应 4 个问题,较弱的学生 会手忙脚乱,特别是有个关于时间的对应,有点难度。最后一段独白介绍参观流程,难度也 不大。总体上说,听力题贴近生活,问的问题涵盖时间、地点、身份、价格、目的等,都是 学生平时训练过的。 【单项选择】 今年的试题特色明显。题干话题时代性强,贴近热点时事,如玉树地震、世博会的话题 都出现了。命题难度适中,没有任何偏、难、怪题。考点覆盖面广,涵盖了冠词、时态、动 词辨析、名词辨析、动词短语、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情景对话、谚语、定语从句、倒装、 虚拟语气、名词性从句等基本词法、语法点。平时基本功扎实的学生会得心应手。作为江苏 高考试题的特色之一,谚语考题也是学生可以通过使用阅读技巧可以推断出结论的。 附:考点分布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考 点 冠 词 名词 辨析 时 态 动词 辨析 情态 动词 动词 短语 情景 交际 非谓 语 介词 短语 时 态 谚 语 定语 从句 倒 装 虚拟 语气 表语 从句 【完型填空】 完型填空的选材是一篇通俗易懂的记述文,通过一个孩子的自述,向读者展示了其继母 如何用热情和鼓励帮助他及其家人如何获得成功故事。文章夹叙夹议,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 体裁风格都为考生所熟悉,题目设置也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个别题稍有难度。比 如 37 题,父亲想把孩子介绍给继母时,讲到这个孩子是以坏而“著称”,“著称”应该选 择 distinguished,但有的考生会选 favored(受优待、受喜欢)、mistaken(受误解)、 rewarded(受奖励),这说明了考生对上下文、对词义的理解不清楚。最后一空是要求点睛的, 切中主题,提到热情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它的力量甚至贫穷或暂时的失败也永远比不上 的。四个选项分别是 win、match、reach、doubt。答案 match 是“较量、敌得过”的意思, 但不少考生受中文思维的影响,选择了其他选项,错误率高。 与往年相比,文章词数有所增多,长度达到 384 个词,但是由于短词量大,所以考生也 不会觉得文章太长。考点主要涉及实词,占 95%。 附表:完型填空考点分析 词性考查 动词 名词 形容(副)词 连词 考题数量 7 5 7 1 单词量 384 【阅读理解】 附表: 阅读理解考点分析 语篇 单词量 题材 体裁 考题 1 考题 2 考题 3 考题 4 A 398 名字的意义 说明文 细节判 断 细节判 断 推理题 猜测词 义 B 516 狼要不要杀 议论文 细节判 断 细节判 断 细节判 断 语义推 断 C 217 过境的各项限制以及 所需证件 应用文(公告) 数字计 算 数字计 算 细节推 断 D 486 中国高铁的发展 科普文 细节题 细节题 观点推 断 主旨大 意 总词 量 1617 阅读理解,整体不难。 第一篇涉及英文名字的由来和过程,是说明文,较简单。 第二篇讲到北美该不该捕杀狼的两种观点,有点像议论文,不难,而且层次清晰。 第四篇是说明文,关于中国的高速铁路,是考生所熟知的内容,不难。 只有第三篇 boardercrossing(出入境规定)略难点,讲到美国和加拿大人相互到对方国 家,回国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如要带的钱、物品等,是篇应用文。三道题中有两道题涉及计 算,看不懂的考生会一笔糊涂账。另外,带什么东西,要因人而宜,如 7 岁小孩就不能带婴 儿的物品,考生要对应好条件,不能张冠李戴。这是考查考生用英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 力题。 【任务型阅读】 附表: 任务型阅读理解考点分析 单词量 题材 体裁 原词 变化词 新词 535 动物与磁场的联系 议论文 5 3 2 任务型阅读,比去年简单。去年议论文比较抽象,今年是科普的文章,讲动物身上对磁 场的感觉。文章读起来易理解,后面的表格,设置非常清楚,很好把握。10 个词中有 6 个 能在原文中找到,有两个在原文基础上略作形式变化就可以了。只有两个较难,需要自己归 纳。 【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是写一篇“英语学习师生座谈会”的发言稿,给学生一个图表,罗列自己的学 习状况和对所在学校英语教学的建议。学习状况可以写学习方法和课外自学的途径等,对学 校的建议也可归纳两到三点。这个作文题贴近生活,大家都有话可说,都可以提建议。在开 放性上,比以往也有很大飞跃。应该说座谈会上,每个人情况不同,谈的都是自己想说的。 与以往相比,考查英语自我表达的能力加强。不过,老师们担心,命题者原意是想区分度大 一点,让应用能力强的学生优势凸显,英语水平低的不好下手。但实际上此题不容易走题, 大家都能拿基本分,真正高分不好脱颖而出,反而区分度不明显。 今年作文对教学的指导方面也有启示。过去老师们指导更多是踩点翻译,今后应从思维 层面、谋篇布局方面更进一步指导。缺点是,今年作文话题缺少新意,不够有趣,学生写起 来较平淡。 二、2010 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的启示 2010 年的英语试卷更加突出体现了“突出语篇,强调语言交际化,注重英语运用的实 际语言环境和英语的实际运用”的命题原则,人文性浓厚,突出语境,贴近生活。语篇考查 突出了语言技能的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语篇教学,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 能力作为重点,而不是搞题海战术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要规范书写习惯。字迹工整是书面表达重要夺分技巧之一。 二要强化词块记忆。在记忆策略培养上要突出在语境中记忆以及循环记忆的方法,要鼓 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网上远程教育资源,如敏特记忆引擎等。 三要扩展阅读量。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多读课文,只有把语言知识放到语篇中,学生才 能真正掌握,大声地阅读有利于语言知识的内化,并且有利于培养语感,注意纠正个别学生 读书时拖音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阅读英文报刊,多接触与时俱进的鲜活素材。 四要重视语法分析。 五要鼓励积极思考。 2.将阅读训练贯彻教学的始终。 阅读理解部分是高考试卷的重头戏,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是教学中的重中 之重。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调整对策,改进教法;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教师 应设法加大师生双边活动量,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要加强对学 生进行语篇整体感知能力的训练,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记忆、分析、对比、判断和综 合能力;要广泛开展课外泛读活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对语言知识不超纲且语篇结构复杂, 隐含意思较多或寓意深刻的文章要通过分析让学生熟悉设题思路和掌握解题技巧;此外,要 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猜测生词进行训练。 3.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关注语言文化素养。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以及任务型阅读的选材让我们体会到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语言 文化的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的支撑很难能够完全理解文章, 而有良好的学习策略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所以在教学中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化 意识,有着长期的教育教学效益,会让学生在高考中展示他们的素养和精彩。 4.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最大化地减负增效。 如何在教学中增效减负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想真正地让学生减负增效,只有 靠教师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首先,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要科学、合理、紧凑,精讲、精 炼。要想做到这点,教师要做到吃透大纲,吃透教材,研究高考规律,明确高考命题规律, 使学生少走弯路。此外还要了解学情,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其次,要注意分层 教学。由于学生原先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个班上都必 然会出现“好、中、差”三类学生。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我们应立足于中等生,不冷落 后进生,指导优等生 三、第 9-11 模块教材的使用建议: (一)20 字原则:依据《标准》,紧扣《说明》,实事求是,统筹考虑,力求高效。 (二)三项措施: 1. 以简化内容减少教学课时为目的,整合教材、增强效益。 高三上学期为 21 周,下学期为 16 周。减去市摸底考试 3 天(含讲评),市一调 3 天 (含讲评),市二调 3 天(含讲评);再减去中秋节 1、国庆节 3、元旦 1、清明 1 天、端午 1 天,考前练笔和心理指导 10 天左右时间,共计大约 5 周,故实际教学时间大约 32 周。 按以往经验,一轮复习一般温习 1-8 模块,共 27 个单元。为了确保足够的时间回归书 本,每单元复习至少花 4 个课时,需要用 108 课时。以每周 7 个教学课时计算,则需要约 16 周时间。 由此可见,为了给二轮复习复习留有充足的时间,高三 9-11 三个选修模块的教学最好 在 11 月中旬以前结束,最迟必须在 2010 年 12 月底前结束。 因此我们建议 9-11 模块的教学,以每周一单元(7 课时)为宜。具体建议见例析。 2. 以问题式教学为主要课堂教学法,引导思维、激发兴趣。 3. 以扩大词汇量提高理解力为主旨,改编习题,强化训练。 (三)一个例析: 以第 9 模块第 4 单元为例。我们可以将这一单元重组成 3 个版块,用 5 个课时讲完,外 加 3 个课时用于作业讲评。 1. 第一版块:由 Welcome to the Unit 和 Reading 两个部分(版块)组成。 该版块的教学用 2 课时完成,教材内容基本全部选用。第一课时,以 Reading 部分的单 词教学和 Reading 部分的导入教学为主。第二课时,以阅读技巧学习和短文理解为主。方法 基本同高二时的教学。 2. 第二版块:由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和 Task 三个部分(版块)以及 Project 部分的生词组成。 该版块的教学用大约 2 课时的时间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生词。内容为本单元除 Reading 部分以外的所有生词。 第二课时,选择教学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和 Task 三个部分中的语篇,突出 阅读理解。由于高三教材中绝大多数语法内容在高一、高二均已学过,属于复习为主的内容, 故可以删除或选用,以将其穿插于 Reading 或练习的讲解中教学为主。 下面就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和 Task 三个部分的语言材料选择和教学设计 构思简述如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Word Power 版块。 略去 P54 全部和 p55 (2)Task 板块。 在 Task 板块(第 58-61 页)中,我们拟选用 Skills building 1 中的 2 个语篇,即“学 习说明”(finding information about a legendary person)以及 Step one 中的 C 部分。 对语篇 1 的处理,我们编制了一道猜测词义的阅读理解题: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ad the instruction in Skills building 1 and tell the meanings of legendary and legend in Chinese. A legendary person is a person who is very famous and who is talked about by a lot of people. Often, legendary people are real people who lived a long time ago, so the information you find about them might be true but some of it might be untrue and just part of a legend. Legends often include things that are impossible or do not exit. In order to find out which information is real and which is not, you can listen out for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s which people often use when discussing something which might not be real: He/She is said/supposed to … According to the stories, he/she … He/She is known/described/pictured as … Apparently, he/she … 命题解析:本语篇中的核心词汇 legendary 和 legend 恰巧不属考纲词汇,也没有在 教材词汇表中列出,但是在其所出现的语篇中,对其词义的英语解释很清楚,所以我们认为 适合将它改编成猜测词义的阅读理解题。 对语篇 2 的处理,我们将教材中文后的 5 个问题删除掉,将其改编成与高考阅读题 型相同的阅读理解题: 请认真阅读 C 部分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 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 项。 St Nicholas Over 1,600 years ago, a man named Nicholas became the bishop of a village called Myra in Turkey. He was made into a saint, and later beca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igures in Christianity. He is now the saint of children, elders and many others, including butchers, merchants, choir singers and makers of perfume. He has more churches named after him than any other saint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best-known figures in the world. Nicholas of Myra was very kind, merciful and generous, especially to young people. This is the man Father Christmas is based on. One day, when St Nicholas was walking past a cottage, he overheard a man telling his three daughters that the family was so poor that there was not enough money for each girl to find a husband. Later, in the darkness of night, Nicholas went back to the house and threw a small bag of gold down the chimney. He did the same thing the following two nights, providing enough gold for all the three girls to get married. This is why some people say Father Christmas comes down the chimney. It is also said that one of the bags of gold fell into a stocking that was hanging up to dry over the fireplace. This is one of the explanations for why people hang stockings in front of the fireplace for Father Christmas to put presents in. There are numerous stories about how St Nicholas gave aid to others. Many of these involve St Nicholas saving children from great danger. To honour him, many Europeans give gifts to their children on St Nicholas Day, which is celebrated on 6 December every year. The traditional picture of St Nichola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ather Christmas today. He is usually shown as a tall, clear-shaven man without the beard and moustache that Father Christmas is pictured with. St Nicholas is also presented as being much thinner than Father Christmas and wearing the neat, traditional clothes of a religious leader, not a red suit like Father Christmas’s. (348 W) 1. St Nicholas came from ________. A. a cottage where merchants can buy perfume B. a cottage where the bishop lived C. a village often visited by popular figures in Christianity D. a village called Myra in Turkey 2. Father Christmas is modelled after him because of his being ________. A. cruel, merciless and mean B. kind, merciful and generous C. brave, intelligent and hardworking D. religious, aggressive, and cautious 3. The Origin of Father Christmas coming down the chimney lies in that ________. A. St Nicholas showed great mercy to the three poor daughters B. the elders enjoyed St Nicholas throwing them bags of gold C. butchers, merchants, choir singers and makers of perfume did so D. St Nicholas threw bags of gold down the chimney to help the poor daughters 4. The idea of hanging stockings near the fireplace came from the story that ________. A. one of St Nicholas’ bags of gold fell into a stocking over the fireplace B. St Nicholas was overheard to climb down the chimney wearing stockings C. St Nicholas shaved his beard and moustache clearly before he put on his stockings D. Father Christmas is pictured with neat, traditional clothes of a religious leader 5. What does St Nicholas look like? A. He is short and fat, wearing long beard and thick moustache. B. He is tall and strong wearing the neat, traditional clothes of a religious leader. C. He is tall and thin with no beard or moustache and wears the traditional clothes of a priest. D. He is a tall and thin Christian figure wearing beard and moustache. (Key: 1. D 2. B 3. D 4. A 5. C) 命题解析:以上 5 道理解题的设计,是根据教材中相应的 5 道问答题改编而成的。这样 的题目命制时力求体现以下 3 个原则。 一是贴近高考题型的原则。 高中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功利观”是难以甚至就是无法改变的。他们的学习 目的直击高考,他们的学习内容紧扣高考,他们的学习方法围绕高考,因此他们在选择练习 时,最为青睐的就是高考题型。如果剔除教师外力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人会主动去做问答 题、书面表达题、翻译题,即便是单词拼写题、课文填空题、句型转换题等也懒得动手。所 以,到了高三阶段,我们最好顺应学生的自愿,设计和布置练习时,主要以学生愿作乐做的 与高考题型同步的练习题为主。 二是加大生词复现率的原则。 在命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遵循阅读理解题命制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呈 现教材中出现的生词(非考纲词汇可以不列入)及其派生词或其语法变形词。以本文(第 9 模块第 4 单元 Task 板块 Step 1 中 C 部分的短文, 见教材第 59 页)为例: 本文共出现生词 17 个(除人名和地名外),分别是:bishop,saint,,figure, Christianity,elder, butcher, merchant, choir, perfume, merciful, cottage, overhear, clear-shaven, beard, moustache, picture, neat。 在命题时,作者成功地将 17 个生词中的 16 个编入了题干中,只有 1 个非考纲词汇 (saint)没有列入,当然也是有意识将其排除在外的。其中 8 个词复现过两次以上,占须呈 现单词的 50%。具体统计数据如下(单词后括号中数字为该词出现的次数):bishop (1), saint, figure(2), Christianity(2), elder (1), butcher (1), merchant (2), choir (1), perfume (2), merciful (1), cottage (2), overhear (1), clear-shaven (1 shave, clearly), beard (4), moustache (4), picture (1), neat (2)。 三是利于培养学习策略的原则。 利用教材中的语篇学习生词,主要采用的是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策略。 运用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策略,有利于学生对词义的理解、结构的掌握、词形的选用、 词块的拓展等。举例说明如下: 有利词义的理解。如:在文章句子“He is usually shown as a tall, clear-shaven man without the beard and moustache that Father Christmas is pictured with.”中学习 picture 的词义 及用法,自然比在词汇表中孤立地学习它要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分析从句可知,picture 在 此是动词用法,表达“描绘、想象”的意思。 有利结构的掌握。同样以上列句子为例,picture 作为动词使用时的用法结构可以是 Sb. + be pictured + with sth.,或者 Sb. + picture + sb. else + with sth.。 有利词形的选用。例如:在“be kind, merciful and generous”结构中,“仁慈”应该 用形容词形式 merciful,而在“showed great mercy to sb.”结构中,“仁慈”应该用名词形式 “mercy”。 有利词块的拓展。通过使用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策略,可以使得学生把注意的焦点 由独立的单个单词非常自然地扩展到内涵更加丰富的词组,甚至句子。如:在 shaved his beard and moustache clearly;with no beard or moustache;wearing beard and moustache 等) 除了关注应用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策略外,我们还要指导学生积极应用构词法、音形结 合法、联想法、归纳法、词块记忆法等学习策略进行即时学习,应用循环记忆法等学习策略 进行长时学习。 3. 第三板块:Project。 该版块的教学用 1 课时完成,选用教材中 A 部分内容。采用阅读课的授课方法教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