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浙江专用考能检测强化闯关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优化方案2013高考总复习地理浙江专用考能检测强化闯关

一、选择题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解析:选D。由图可知,在第Ⅰ、Ⅱ阶段,该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同步增长的,第Ⅲ阶段,城市化水平提高,但工业化水平在下降,这最有可能是因为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该国城市化水平高,属发达国家。‎ ‎2.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第三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该国经济、技术条件优越,劳动力主要从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 ‎   1979~2000年,深圳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79~2000年,深圳城市化的发展得益于工业化的发展 B.1979~2000年,深圳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没有变化 C.深圳的城市等级不断上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D.1979~2000年,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 ‎4.在深圳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热岛效应 B.雨岛效应 C.噪声污染 D.臭氧层空洞 解析:伴随工业化的发展,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等级不断上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1979~2000年,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在深圳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空洞。‎ 答案:3.B 4.D ‎   (2012·潍坊质检)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5~6题。‎ ‎5.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解析:选B。B地位于福建南部,C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B地受地形的影响,经济腹地较小;C地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众多,相互间存在过度竞争现象。‎ ‎6.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解析:选C。根据题中对“内含式”发展模式的解释可知,这样发展主要是考虑用地紧张的状况。‎ ‎   (2012·杭州模拟)下表反映了2002~2003年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9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2003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7.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解析:选C。根据表中数据可直接读出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8.与其他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第一产业比重较低 B.第二产业轻工业比重大 C.劳动力素质比较高 D.生产设备比较先进 解析:选B。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其他三大经济圈的重工业比重都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9.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长江三角洲拥有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应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 ‎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0~12题。‎ ‎10.由图判断,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由图可判断③阶段第一产业比例最大,第二、三产业比例最小,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 ‎1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四个阶段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A。由图可判断①阶段第三产业比例最大,该区域城市化水平应该最高。‎ ‎   目前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这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健康”城市。据此回答12~13题。‎ ‎12.目前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理有关 D.城市环境是人类改造自然变化最大的地方,自净能力最强 解析:选B。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三废”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 ‎1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方面的是(  )‎ A.大气污染日益加剧,该地区已成为全国第一大酸雨中心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噪声扰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选D。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属于环境污染,D属于生态破坏。‎ 二、综合题 ‎14.(2012·海淀模拟)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有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2)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3)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判断出三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第(2)题,从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大量人口流入东莞,为东莞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管理难度增大等。‎ 答案:(1)广州的等级最高,其次是东莞,麻涌最低;广州的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东莞,麻涌最小。‎ ‎(2)麻涌位于珠江口,产品便于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协作或区际联系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3)①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 ‎(4)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15.(2012·杭州七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受到区域发展基础条件、产业发展和体制背景等方面的影响。除传统的城市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沿海各省区(市)推动城市化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 影响因子 意义 第一因子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 反映人口由乡村到城市的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 第二因子 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 反映城市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程度不高情况下的城市化 第三因子 人均GDP、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情况 材料2:下图示意2000年与2010年我国沿海省区(市)城市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1) 简述2000~2010年我国沿海省区(市)的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分析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市化第一影响因子的差异。‎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市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市)三大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 解析:(1)注意材料中图例的含义,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可从城市化的水平、分布差异、发展速度等角度分析。(2)从两省的工业结构或轻重工业比重、小城镇发育程度、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居民收入、公路交通网密度五个方面分析差异即可。(3)注意要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具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说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因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 答案:(1)城市化水平升高;各省(区、市)城市化水平差异很大;城市化发展速度不均衡。‎ ‎(2)辽宁省的重工业比重大,产业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发展慢,城乡居民收入较少,公路网密度较小,省外人口迁入少。广东省的轻工业比重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发展迅速,城乡居民收入较多,公路网密度大,吸引大量外来人口。‎ ‎(3)第一产业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