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 考查点13 电场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物理总复习 考查点13 电场练习

考查点13 电场 考点 突破 ‎1.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的电荷量一定是1.60×10-‎‎19C B.实际存在的电荷都是点电荷 C.点电荷是理想化模型 D.大的带电体不能看成点电荷 ‎2.(2019·盐城模拟)将带负电、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置于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移走试探电荷后,该点电场强度(  )‎ A.大小为零,方向水平向左 B.大小为零,方向水平向右 C.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 D.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 ‎3.(2019·扬州模拟)关于电场和电场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正电荷周围存在电场 B.电场是电荷周围空间实际存在的物质 C.电荷周围的电场线可以相交 D.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直线或曲线 ‎4.真空中,相距r的两点电荷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当它们间的距离变为2r时,库仑力的大小变为(  )‎ A.F B.F C.‎2F D.‎‎4F ‎5.如图所示,两个电荷量均为+q的小球相距较远,用长为l的轻质绝缘细绳连接,静止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两个小球的半径R,k为静电力常量,则轻绳的张力大小为(  )‎ 第5题图 A.B.‎2‎C.D.0‎ ‎6.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a、b分别带不等量的正负电荷,则(  )‎ 第6题图 A.b将吸引a,吸引后不放开 B.b先吸引a,接触后a、b迅速分开 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开 ‎7.关于电场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线是电荷移动的轨迹 B.电场线是仅受电场力作用且从静止开始运动的电荷的运动轨迹 C.电荷的运动轨迹有可能与电场线重合 D.仅受电场力作用时,电荷不可能沿电场线运动 ‎8.两个等量点电荷P、Q在真空中产生的电场线(方向未画出)如图所示,一电子在A、B两点所受的电场力分别为FA和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 第8题图 A.FA=FBB.FA<FB C.FA>FBD.无法确定 ‎9.在电场中的某点放一个试探电荷,其电量为q,受到的电场力为F,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移去试探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零 B.若试探电荷的电量变为4q,则该点的场强变为4E C.若放置到该点的试探电荷变为-2q,则场中该点的场强大小不变,但方向相反 D.若放置到该点的试探电荷变为-2q,则场中该点的场强大小方向均不变 ‎10.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那一个(  )‎ A.6.2×10-19CB.6.4×10-‎‎19C C.6.6×10-19CD.6.8×10-‎‎19C ‎11.(2019·宿迁模拟)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a、b是电场中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A.无电场线的地方电场强度为零 B.a、b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 C.a处的电场强度大于b处的电场强度 D.该电场线一定是匀强电场的电场线 志在 夺A ‎1.一根放在水平面内的光滑玻璃管绝缘性良好,内部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弹性金属小球A和B,带电量分别为+9Q和-Q,两小球从图中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那么,两小球再次经过图中原静止释放位置时,A球的瞬时加速度为释放时的(  )‎ 第1题图 A.倍 B.倍 C.1倍 D.倍 ‎2.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一条绝缘细线的上端固定,下端拴一个大小可以忽略、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当小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小球的电性和匀强电场的场强为(  )‎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2题图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A.正电 E=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B.正电 E= C.负电 E= D.负电 E=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