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东莞市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夏 2018 届东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考查范围: 地理:高考考试范围 政治:人教版必修一、二 历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近代史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 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 “甸(田)”。这说明商代 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 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 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 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 25.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 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 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26.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 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 A.宰相权力的扩大 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 27.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 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江浙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 C.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 D.“海禁”政策大力推行 28.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说,包括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相克)与 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两个系统。作为一种解释王朝更替和历史变易 的学说,它用以弥补政权更替中自然证据的不足。根据下图,推断 秦、汉两朝的德性应是 A.火德、土德 B.金德、火德 C.水德、土德 D.土德、木德 29.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时人预感“夫皆富, 政将在家”。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 B.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 C.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 D.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 30.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 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 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 C. 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 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 31.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 。 据此分析叶适 A. 主张万物皆理 B.反对空谈性理 C.提倡经世致用 D. 否定格物致知 32.《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 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 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 A.民主机构相互制约 B.公民集体广泛参政 C.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D.公民权利日渐扩大 34.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 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C.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D.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35.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 须作答。第 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 2017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 材料一: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有专家推洲,在未来 3 -5 年,基本的人工服 务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尤其是如简单的客服,翻译、新闻、金融交易等特定领域。另一 方面,人工智能也会带来一波新兴产业的热潮,如人工智能的学习、高级机械的制造等。J 公司是一家传统中医药企业,拥有全球首务无人操作中药液体生产线,其拥有的智能化车间 是一个全封闭、垒监控、全自动无人车闻,通过 107 个机械手臂,配合完成提取、分离、纯 化、配料、洗瓶、灌装、密封、检测、装盒、码垛等一系列生产流程,大大降低了由于人为 因素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 材料二:人工智能在异军突起的同时也存在如下问题:更多依靠风险投资和创新技童模式来 生存: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政府行业管理和政策支持相对滞后;我 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很适合跨行业人工智能的需要。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人工智能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12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人大和政府应如何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14 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 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他们广泛发放关于种牛痘,预防天花、霍乱的知识读物, 不断向中国有关官员提出改善卫生的建议。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 吁行列,《申报》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而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 先行地区。19 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材料二:19 世纪中后期,美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导致传染病横行,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呼声 强烈。内战后政府和社会大众卫生意识显著提高,1870 年至 1890 年市政卫生局开始成为 政府的常设机构,一些城市还从正规部队中招募组建卫生监督部队;政府还吸引私人企业、 民间团体甚至儿童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同时一些专家呼吁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检疫”工 作,1878 年国会通过《国家检疫法》;70 年代细菌理论的出现为城市检疫,消毒提供了理 论指导。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城市死亡率的下降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论 19 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卫生改革》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美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 的背景。(13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及给我国 现代公共卫生建设的启示。(12 分) 42.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时间 发展情况 先秦时期 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 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 春秋战国至 魏晋南北朝 传统家庭的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以小型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特点的家庭形态占据了主流,以家庭为 单位的小而全综合经营的小农家庭生计模式逐渐定型 隋唐五代时期 传统家庭第一个兴盛阶段,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小家庭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小家庭与大家庭共存 宋辽金元时期 传统家庭发生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壮年夫妇为核心的三代五口之家成为此后中国家庭的主要形态 明清时期 传统家庭达到鼎盛 民国以后 传统家庭衰落,现代家庭兴起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势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 明确,史实准确、充分。)(12 分)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 基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 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 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 缩减行政支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隋文帝规定 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 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 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 200 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 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9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明朝人王士性(1547-1598).好游历,相继在河南、北京等地做官,足迹遍及当时的两 京十二省,相继写了《广游志》和《广志绎》等地理学著作,对所游历和考察的对象加以理 论概括。王士性全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对“人定胜天,,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从理论上总结出“天 下事不可懦而无为,尤不可好于有为”。他认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有着各自不 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他将自然与人文地理都当成考察的对象, 特别注意观察各地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物产交通,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在人 文地理的各个分支,如风俗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民族地理乃至军事地理 的研究都留下真知灼见,王士性注意观察与分析各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长处和短处,以 确定环境对某种社会需要的适宜或者有利的程度。王士性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缜密独到的思想, 给明末清初的学者以巨大的影响。 一摘编自周振鹤《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概括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形成的背景。(9 分) 2018 届东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文综历史: 一、单项选择(每题 4 分,共 48 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C A C D A B B C D B 二、综合题(共 52 分) 41.【答案】(25 分)(1)(13 分)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先进思想的 传播;传教士及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租界的示范引领;中国近代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 的发展。(6 分,答到其中 3 点给 6 分) 美国:工业革命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增长快;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 公共卫生状况恶化;政府和社会大众卫生意识的提高;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 (答出 3 点给 6 分,答出 4 点给 7 分) (2)(12 分)影响:改善了环境卫生,有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改变了城市面貌; 增强了政府的管理职能;(6 分) 启示:不断加强并逐步完善环境立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人民的道德素 养;发展科技,利用科技改善环境。(6 分,答到其中 3 点给 6 分) 42.观点一:小家庭逐渐取代大家庭。在宗法制的影响下,先秦时期以血缘为中心的大家庭普遍存在。随 着宗法制的瓦解和影响力下降以及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即生产工具的进步,以生产为中心的小家 庭出现。隋唐五代时期,小家庭与大家庭共存。到了宋辽金元时期,三代五口之家成为此后中国家庭的主 要形态。 观点二:宗族家庭被生产家庭取代。在宗法制影响下,先秦时期以血缘为中心的宗族家庭大量存在;春秋 战国以后,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而全综合经营的小农家庭生计模式逐渐定型;隋唐五 代和宋辽金元时期以生产为核心的家庭成为主流,完全取代宗族家庭。 (1)评分说明:观点(2 分)+论述说明(10 分)。其中,“论述说明”进行分层评价,包括:论述(8 分)+总结(2 分)。 具体分层评价的等级如下: 等级 说明 一等(12—9 分) 准确、充分运用史实:说理充分,逻辑严密 二等(8—4 分) 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说理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消楚 二等(3—0 分) 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说理不充分或没有说理,逻辑混乱 选考题: 43.(10 分)选修 3 旅游地理 南极大陆位于高纬,终年严寒,没有常住居民,生态环境脆弱(2 分);因此,人类在南极考察和旅游、探 险等活动,要遵守保护南极原始生态不受人类影响的规定和协议。 (1)零排放,不能丢弃垃圾等物品(2 分) (2)零带走,不能拿取南极的任何东西如冰雪、岩石等(2 分) (3)不能践踏苔原等植被(2 分) (4)不能惊吓动物、拥抱企鹅,与动物接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2 分) (注: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 10 分) 44.(10 分)选修 6 环境保护 由于采砂作业搅动湖底土层(3 分)使水底多年沉积的物质重新溶解到水里,骆马湖水氮、磷含量升高, 湖水富营养化(3 分),鱼类缺氧大死亡(2 分);湖底沉积的氟化物等有害物质大量释放到湖水,骆马湖 成为了“毒湖”(2 分),湖泊动植物大量死亡。 (注: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 10 分) 45. (15 分) (1)内容: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加强对 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每点 2 分,共 6 分)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 (每点 3 分,共 9 分) 47. (15 分) (1)思想:重视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认为自然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 响;认为地理现象存在地域差异;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当做考察对象。 (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共 6 分) (2)背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世致用思潮逐渐形成;西学东渐。 (每点 3 分,共 9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