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高考试题汇编必修3
必修三《动植物的稳态》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稳态 (2016 北京卷)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 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2016 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人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 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 KCI 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 B 【解析】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的流向细 胞外,A 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 大,B 正确;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是组织液中的水过多引起,组织中的 Na+浓度增加反而会 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含量下降,C 错误;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 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D 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作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 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 (2016 江苏卷)16.右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 1 L 清水、1 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 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 c 表示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B. 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 C.曲线 d 表示饮用 1 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 D. 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答案】B 【解析】 生理盐水与人体体液是等渗溶液,饮用 1L 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没有明显变化,曲线为 b,由于人体排出增多的钠盐,排尿量略为增多,应为曲线 d,A、C 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 水后,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B 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 分泌。 考点: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2016 全国卷 1)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TP 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 ATP C. 突触后膜上受蛋白体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 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 ATP (2016 全国卷 II)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 问题: (1)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 “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 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 A-C 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_______,再到达突出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答案】(9 分)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 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 激素调节 (2016 全国卷 II)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 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 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 激素的浓度下降,B 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 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 项正确;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 度增加可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D 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 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16 江苏卷)1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 B 细胞数量减 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答案】C 【解析】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 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 与胰腺导管无关,B 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 正确;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须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 挥作用,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6 全国卷 III)30.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 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 ,其原因是 。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 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 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 。 【参考答案】(1)升高 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 加,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刚进食后正好相反 (2)降低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解析】(1)由于正常人在饥饿时,由于血糖浓度较低,会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 素分泌减少,而刚进食后正好相反,所以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 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会升高。 (2)据图分析可知,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葡萄糖浓度有所降低,而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显 著升高,且酮体的酸性较强,所以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降低血 浆中酮体的浓度,有利于维持血浆正常的酸碱度。 (2016 四川卷)8.(11 分) 生长抑素(SS)是一种 14 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由下丘脑合成释放,可直接影响促甲状腺 激素(TSH)的分泌。 (1)合成 1 分子 SS 可产生_______分子H2O;下丘脑分泌的 SS 经_______运输到达靶器 官 。 (2)急性高血糖和药物 A 均可促进 SS 的分泌,进而影响 TSH,有人对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 处理,测定其血浆中 TSH 水平,结果如下图(注:TRH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①给予受试者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后,受试者胰岛细胞分泌的 将减少。 ②用 TRH 处理后,受试者体内 分泌的 TSH 含量升高,导致机体 激素分 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 TSH 的增加较 ,说明 SS 对 TSH 的分泌具 有 作用。从总体趋势看,与药物 A 相比,急性高血糖对 SS 分泌的促进作用更 。 ④设置处理组 3 的目的是探究 。 (2016 浙江卷)31. (12 分)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 理见下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奍,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 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 请回答: (1) 表中 w 是对丁组小鼠的处理,该处理是 。 (2) 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将预测的实验结果用示意曲线表示)。 (3) 分析与讨论 ①合成与分泌促平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细胞位于 ,该激素经 的血液 运至腺垂体发挥作用。 ②通过服用放射性 131I 来检测甲状腺功能的依据是 , 。 【答案】 (1)生理盐水灌胃 (2) (3)①下丘脑 垂体门脉 ②I 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 131I 的反射性强度可被仪器测定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实验设计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实验分析、 实验设计和逻辑分析推理能力。 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016 江苏卷)26.(8 分)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 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 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氏液成分表 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1) 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其 Na+/K+比与体液中______的 Na+/K+比接近。 (2) 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将其浓度提高到 15%,标本活性会显著降低, 主要是因为______。 (3)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5) 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 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 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 【答案】(1)NaHCO3 和 NaH2PO4 组织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解析】 (1)任氏液中 NaHCO3 和 NaH2PO4,可以和对应物质构成缓冲对,维持酸碱平衡;任氏液可 以保持标本活性,成分应和组织液相似。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提高到 15%,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从而使代谢强度下降。 (3)该标本脑和脊髓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不会有 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能发挥功能。 (4)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 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 (5)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会使突触后膜持续性粉,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 肉毒杆菌毒素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 均会使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导致肌肉松弛。 考点:神经调节 (2016 天津卷)8.(10 分)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了光 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 (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图中去甲肾上腺激素释放的 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_______信号到_______________信号的转变。 (2)褪黑素通过影响 HPG 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调节,在 HPG 轴中,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_____________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 促激素);LH 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 LH,随后其血液中 GnRH 水平会 _______________,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分)(1)松果体 电 化学 (2)体液(或激素) 垂体 (3)降低 LH 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 GnRH (3)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 LH, LH 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 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雄激素含量的升高会抑制下丘脑分泌 GnRH。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兴奋的传递、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 1)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2)血糖调节 4. 免疫调节 (2016 江苏卷)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 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 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 H1N1 流感 B.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 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 【答案】D 【解析】HIV 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对 H1N1 流感的抵抗力下降,A 正确;接种疫苗 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 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 HIV, B 正确;被 HIV 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 HIV 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C 正确;HIV 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 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6 全国卷 1)31.(9 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 B 淋巴细胞破裂, T 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病患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 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_可诱导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从而引起预防该肿 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 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016 北京卷)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 EV 病的有 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 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 EV 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 EV-GP 抗体的水平。 据图 1,应选取_____的血液分离记忆 B 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 2, 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____________。 (4)EV-GP 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 A、B)与 EV-GP 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 3 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①请将图 3 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 i、ii、iii、iv 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 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 组别 未标记抗体 荧光标记抗体 实验组 i________ ii________ 对照组 1 iii________ iv________ 对照组 2 同 ii 同 ii ②若 A、B 与 EV-GP 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 1、2 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________。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 A、B 与 EV-GP 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 研究,请你为治疗 EV 病毒提供两种思路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6 全国卷 III)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 IAA 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 IAA 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 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 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根据 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芽鞘 b 侧的 IAA 含量与 b'侧的相等 B. 胚芽鞘 b 侧与胚芽鞘 c 侧的 IAA 含量不同 C. 胚芽鞘 b'侧细胞能运输 IAA 而 c'侧细胞不能 D. 琼脂块 d'从 a'中获得的 IAA 量小于 a'的输出量 【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琼脂块 a 中不含生长素,所以胚芽鞘 b 侧与胚芽鞘 c 侧均不含生长 素,故 B 项错误;琼脂块 a'中含有生长素,所以胚芽鞘 b'侧含 IAA,A 项错误;胚芽鞘细 胞均能运输 IAA,C 项错误。 (2016 四川卷)4. 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 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 0~20ppm 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 20ppm 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 30ppm 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2016 浙江卷)2.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 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述正确的是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游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 5 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答案】 D 【解析】根据图可见脱落酸具有抑制马铃薯块茎发芽的作用,A 错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 藏的同时需要抑制马铃薯的发芽,所以应外施脱落酸,B 错误;据图可见外施赤霉素和不施 激素组,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相同,C 错误;第 5 周后对照组的 发芽率升高,所以第 5 周后马铃薯块茎内赤霉素含量升高,脱落酸含量下降,D 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 分析、图形分析等能力。 (2016 北京卷)30(18 分)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 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 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__________性突变基因,根 据子代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 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 T 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后, 酶 T 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 E 蛋白磷酸化,导致 E 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 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 T 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_____(填“有”或 “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 的表现型与野生 型相同。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 F1 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 (4)R 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 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 R 蛋白发生了与 2#相同的突变, 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_____。 (2016 江苏卷)28.(8 分)海带中含有植物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等激素,为研 究激素对海带生长的影响,某研究组开展了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开展海带的组织培养,取海带的叶状体基部切块作为_____,转到含激素______的培 养基上,经_____形成愈伤组织,再生成苗。 (2)右图为海带中的 IAA 和 ABA 与海带生长变化的关系。海带增长率与 IAA 含量呈_____ (填“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海带在后期生长缓慢,原因是_________。 (3)已知海带成熟区段各部位 ABA 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则其在成熟区段中的运输方式____ (填“是”、“不是”)极性运输。某研究组参照 11 月和 5 月海带样品的数据,配置了两份 IAA+ABA 的混合液,研究了在增加紫外线光照射条件下,混合液对单细胞绿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如右图,分析可知 IAA 和 ABA 对绿藻的生理作用分别是______。 【答案】(1)外植体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脱分化 (2)正相关 IAA 降低,ABA 增高 (3)不是 IAA 促进生长,ABA 有提高抗紫外的能力 【解析】 (1)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称为为外植体。组织培养过程中需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 程。培养基中应含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图中生长素含量减少,海带生长减慢,海带增长率与 IAA 含量呈正相关。ABA 含量增 加,抑制了后期海带的生长。 (3)海带成熟区段各部位 ABA 的分布无显著差异,说明其在成熟区段中的运输方式不是极 性运输。在正常培养和增加紫外光条件下,IAA 和 ABA 对绿藻的生理作用不同。 考点:植物组织培养,植物激素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2016 全国卷 II)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 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 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 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 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 三项均错误,C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 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16 浙江卷)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 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 错误;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 夏季,所以在夏季时,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大,A 正确、B 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年龄结构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 (2016 江苏卷)10.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是 A.海拉细胞悬液 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 D.蛙卵 【答案】A 【解析】 海拉细胞悬液是癌细胞培养液,能用于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A 正确;噬菌体是病毒,在 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 错误;自来水中大肠杆菌数量太少,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 计数,C 错误;蛙卵相互聚集在一起,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计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的能力。 (2016 天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 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2016 江苏卷)27.(7 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 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_ 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_________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_________法,分别统计_________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 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 A 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 的_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 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 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 【答案】(1)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法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解析】 (1)S 是蛋白质中的标识元素。 (2)富营养化是水体中 N、P 元素含量过高造成的。 (3)该稻田呈正方形,可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情况,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 种群密度。 (4)稻田中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通过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及兼性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考点:生态系统,种群 (2016 四川卷)9.(11 分)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 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 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 物种 分组 第七天 第 14 天 第 21 天 对照组 0.20 0.62 0.67蝉大眼蝽 处理组 0.20 0.10 0.13 对照组 2.00 4.00 2.90豌豆蚜 处理组 2.00 8.70 22.90 对照组 1.00 1.31 0.82鳞翅目幼虫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 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 的种间关系为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 ,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016 全国卷 III)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 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参考答案】C 【解析】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螳螂→蝉→黄雀→鹰,据此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 树林中黄雀(蝉的天敌)的数量减少,故 A 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细菌是 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B 项错误;能量流动是沿着 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 项错误。 (2016 江苏卷)20.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 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B 【解析】加入菌剂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正确;该 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促进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 错误; 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 正确;农药降解菌 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的能力。 (2016 全国卷 III)31.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 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 是 。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 【参考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 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 4~5 个,不会很长。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6 全国卷 1)5.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 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提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实验 (2016 四川卷)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2016 全国卷 III)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B 【解析】①和③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故 B 项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