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人民版本必修2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高考复习题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度人民版本必修2专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高考复习题3

‎2014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3 人民版必修2‎ 一 选择题 ‎1.(2012·江南十校模拟)“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既是中国古代农民的理想,也是国泰民安的象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 ‎②封建社会农民财富、地位的象征 ‎③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 ‎④明清之际受到冲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2012·唐山高一检测)在下列文物中,折射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铜权 B.瓦当 C.五彩瓶 D.载鼻环的牛尊 ‎3.(2012·茂名模拟)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4.(2012·昆明高一检测)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说明(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C.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D.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5.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 ‎6.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7.(2012·苏北四市模拟)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8.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 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9.(2012·广东六校模拟)有人认为“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下列说法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有( )‎ ‎①海外贸易发达,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港 ‎②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③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④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了五大名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10.(2012·日照模拟)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11.古代徐州地区常有货郎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人多时货郎就高兴地吆喝“嘿得隆咚!嘿得隆咚!”《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有“你既然装做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从哪个时期开始(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 ‎12.(2012·杭州模拟)下图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的情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反映了清朝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②清朝的商业在农业、手工业进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③商业的繁荣说明此时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动 ‎④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清朝不可能出现商业的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14.(2012·河南六校模拟)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 )‎ A.小农经济是各朝代统治稳固的基础 B.皇权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 C.土地兼并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D.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有着共同利益 ‎15.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 )‎ A.出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 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 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明]李鼎《李长卿集》‎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四 ‎(1)结合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市”的发展状况。(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古代商业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联系所学知识,举两例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商人群体。(4分)‎ ‎(3)材料三作者如何看待工商地位?作者的理由是什么?(4分)‎ ‎(4)材料四中的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一说你对古代农商关系的认识。(6分)‎ ‎17.(2012·杭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10分)‎ ‎(3)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正确理解,即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明清之际因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受到冲击,所以①③④都是正确的。②中“农民财富、地位的象征”是不正确的,古代农民地位低下,应排除。‎ ‎【规律方法】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 ‎(1)形成的条件: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封闭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市场联系不紧密。‎ ‎③落后性: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劳动力密集型。‎ ‎④脆弱性:效率低下,抗灾害能力差。‎ ‎【变式备选】“一方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领先世界 D.艰难脆弱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析能力。这里主要阐明小农经济落后性及农民容易满足。‎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已经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只有D项能反映。‎ ‎3.【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从“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可以推断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和男女分工明确;中国的小农经济的确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古代中国农民负担沉重,不可能出现生活自然悠闲的情况。诗歌内容也难以推断出田园生活自然悠闲,故正确答案为D。‎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和河南都出土铁农具范许多件,说明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A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5.【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唐朝的《水轮赋》”“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可知是唐朝的水力灌溉工具。上图中属于唐朝的灌溉工具的是筒车。‎ ‎6.【解析】选C。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材料描述的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之一,这种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7.【解析】选C。材料主要描述了明清时期纺织部门的生产情况,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可以看出技术垄断成为行规,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8.【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时间是宋代,材料提示“(太原)刀”,“(苏州)盐”,反映了城市和手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是明清时期才出现的,D项没有全面反映手工业对城市的影响,故选B。‎ ‎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①是在元朝。③是在明清时期。②④是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故选D。‎ ‎10.【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状况和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图片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一家私营手工业作坊,所以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代中叶以后,而《水浒传》是反映宋代历史的小说,故B项错误;“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C项错误;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应该选D项。‎ ‎1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唐代以前对商业贸易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宋代以后,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了街市和夜市,商业发展繁荣。货郎走街串巷叫卖,表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了原来严格的地域限制,这与宋代商业发展特征是相吻合的。‎ ‎12.【解析】选A。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所以图片中反映的现象是正确的,故①②是正确的,④是错误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虽然高度发展,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是最为严格的时期,故③错误。所以选A。‎ ‎1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说明秦汉时期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1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地主与政府争税源,土地高度集中不仅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兵源,而且容易激化阶级矛盾,进而严重威胁皇权稳固,所以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维护小农利益,根本目的就是巩固统治。‎ ‎1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17-19世纪”“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等信息可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所以A、B、D三项都是“变异”的表现。C项早就已经存在。‎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由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市有严格空间、时间界限。第(2)题由“日夜商贩而南”“日夜商贩而北”可知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商帮有徽商和晋商。第(3)题由“盖皆本也”可知其地位和理由。第(4)题由图可知是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农商关系注意从两方面的相互作用回答。‎ 答案:(1)发展状况:严格管理,市场繁荣、固定场所、严格时间限制。‎ ‎(2)特点:长途贩运促使商业的繁荣。商人群体:徽商和晋商。‎ ‎(3)地位:工商皆本。理由:手工业制造出大量产品满足社会需求,而商业促使其交流。‎ ‎(4)时期:隋唐。认识:农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而商业的发展又推动农业进步,两者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和商业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题根据经济的发展和铁钱、纸币的特点来回答;第(2)题根据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市”的设置、货币的变化、贸易范围的转变及城市的功能等方面回答;第(3)题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方面寻找答案。‎ 答案:(1)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商品经济发展。‎ ‎(2)表现:时间、空间均不再受限制(答城市中坊市限制被打破也可);“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纸币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 ‎(3)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八股取士)及闭关锁国的趋势加强,难以使宋代的商业革命对后来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