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应试专题讲座 葛军教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应试专题讲座 葛军教授

仰天笑,更上一层楼?!‎ 谁知应试?‎ 知者,轻松?‎ 谁说不是素质?‎ ‎ ‎ 一、对高考分数的认识 二、习惯决定一切 ‎1. 读题 ‎2. 书写 三、基本决定拥有 四、教材决定成功 一、对高考分数的认识 ‎ ‎ 且看基本分。有保障吗?‎ 认识1 (一般学生)‎ ‎ 填空题1~10 50分;‎ ‎ 解答题15、16题 26分;‎ 解答题17题 11分;‎ ‎ 解答题18题 8分;‎ ‎ 解答题19题 6分;‎ ‎ 解答题20题 4分;‎ ‎ 小计:105分 认识2 (一中一般学生)‎ ‎ 填空题1~11 55分;‎ ‎ 解答题15、16题 26分;‎ 解答题17题 11分;‎ ‎ 解答题18题 10分;‎ ‎ 解答题19题 8分;‎ ‎ 解答题20题 4分;‎ ‎ 小计:114分 认识3 (一中较好学生)‎ ‎ 填空题1~11 55分;‎ ‎ 解答题15、16题 28分;‎ 解答题17题 12分;‎ ‎ 解答题18题 12分;‎ ‎ 解答题19题 10分;‎ ‎ 解答题20题 6分;‎ ‎ 小计:123分 认识4 (一中较好+学生)‎ ‎ 填空题1~12 60分;‎ ‎ 解答题15、16题 28分;‎ 解答题17题 14分;‎ ‎ 解答题18题 14分;‎ ‎ 解答题19题 12分;‎ ‎ 解答题20题 8分;‎ ‎ 小计:136分 二、习惯决定一切 ‎1. 读题 ‎ 多读,或慢读。一遍,两遍,三四遍,读出若干思考角度!‎ ‎ 理解命题的本然!‎ 例1 若AB=2, AC=BC ,则的最大值 ▲ .‎ 读一 三角形两个定理 读二 解法不仅是,见过吗?‎ 例2 对于总有≥0 成立,则= ▲ . ‎ 读一:感觉 读二:列式,a?; 求?的最大值 读三:见过,容易的,cos?‎ 例3 ‎ ‎ ‎ 例4 ‎ 例5 (Ⅰ)设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且公差,若将此数列删去某一项得到的数列(按原来的顺序)是等比数列:‎ ‎①当n =4时,求的数值;②求的所有可能值;‎ ‎(Ⅱ)求证:对于一个给定的正整数n(n≥4),存在一个各项及公差都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其中任意三项(按原来顺序)都不能组成等比数列.‎ 例6 (2011年江苏,20)设M为部分正整数组成的集合,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的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整数k,当整数k在M中,且n>k时,Sn+k+Sn-k =2(Sn+Sk)都成立 ‎ (2)设M={3,4},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 例7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两个数列和满足:‎ ‎.‎ ‎(1)设,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设,且是等比数列,求和的值.‎ ‎2. 书写 ‎ **设数列(),已知,. 证明:对于任意的,.‎ ‎ 要求是:‎ ‎(1)完整的、自认为不被扣分的解答。‎ 写1 草稿纸,粗;‎ 写2 草稿纸,细节补;‎ 写3 卷上清,知关键,谁敢扣分!‎ 写4 心中写,原如此,可上九天……‎ 三、基本决定拥有 ‎“复杂生于简单”。‎ 至繁归于至简。‎ 若玩生长复杂,则知“伟大的,乃是简单的”!‎ 例1 若AB=2, AC=BC ,则的最大值 ▲ .‎ AC+BC=c? 用“+,-,×,/”玩过吗?‎ 例2 (Ⅰ)设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且公差,若将此数列删去某一项得到的数列(按原来的顺序)是等比数列:‎ ‎①当n =4时,求的数值;②求的所有可能值;‎ ‎(Ⅱ)求证:对于一个给定的正整数n(n≥4),存在一个各项及公差都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其中任意三项(按原来顺序)都不能组成等比数列.‎ ‎ 三数既是又是;‎ ‎ 四数呢?‎ 例3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两个数列和满足:.‎ 例4 (2011年江苏,20)设M为部分正整数组成的集合,数列{an}的首项a1=1,前n项的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整数k,当整数k在M中,且n>k时,Sn+k+Sn-k =2(Sn+Sk)都成立 ‎ (2)设M={3,4},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 越复杂,则越简单。‎ 因为这是……‎ 四、教材决定成功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至少是拐杖,至少在召唤,她不寂寞!!!‎ o ‎《学习改变命运》李晓鹏,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10月。PP168~170‎ ‎ 高考出题是根据什么出,肯定是根据指定的教材来出,不是根据某家出版社的教辅材料来出。高考的题目,几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当然经过很多层的综合和深化。 ‎ o 从认真研读课本,可以获得三个层次的收获:‎ ‎ 1、对定理公式更好的记忆和应用,这是最直接的;‎ ‎ 2、获得优秀的数学思想(物理思想、化学思想等等),对解题很有帮助;‎ ‎ 3、锻炼思维素质,可以终身受益。‎ ‎ ‎ 如:教材中,‎ 一个角度:d→f(n)可求和;‎ 二个角度:作差求和;迭代求和 ‎ 三个角度:反过来,d表示为:(n+1)-n; (n+1)2-n2;…; ‎ 四个角度:变化多多:;;;;…‎ 五个角度:“-”乃四则运算;‎ 六个角度:“=”,乃,<, >; ‎ 七个角度:“=”,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