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单元滚动检测卷8 世界现代经济滚动综合
单元滚动检测卷八 世界现代经济滚动综合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你”所指的是哪一位航海家(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答案 B 解析 由电影标题《1492:征服天堂》可判断时间为1492年,“征服了天堂”指航行成功,“没有看到东方”指航行没有到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东方,这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是没有到达最初的目的地“东方”相符。 2.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B.欧洲主导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产生 答案 B 解析 美洲大陆的发现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所以选B项。 10 3.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答案 A 解析 早期殖民扩张,殖民者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进入欧洲,导致欧洲金银数量暴涨,货币贬值,故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经济实力信息,故C项错误;殖民战争表格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一般认为,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专制,确立民主制度,但研究近代史时,有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制王权“为现代化的开端创设了一个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 A.新航路开辟 B.《航海条例》的颁布 C.代议制的确立 D.英国工业革命 答案 A 解析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因为较早确立专制王权从而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而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现代化的出现,故A项正确;《航海条例》是在克伦威尔执政时期颁布的,而这一时期英国并未建立专制王权,故B项错误;代议制是在王权衰微的形式下确立的,故C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5.明朝末年,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马尼拉(属菲律宾)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丝织品、瓷器等商品经此中转后远销世界。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背景是( ) A.自由贸易的盛行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 自由贸易盛行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西班牙进行新航路开辟,到达了菲律宾,菲律宾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故B项正确;明朝末年工业革命尚未进行,故C项错误;明朝末年世界市场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 6.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10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答案 D 解析 西班牙通过暴力掠夺,荷兰通过商业贸易,英国通过发展工业,分别走上强国之路。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 7.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Victoria)女王。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下列属于她统治时期英国发生的大事有( ) A.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 B.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C.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D.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答案 A 解析 英国发动的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60年之间,故A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B项错误;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是在1814年,故C项错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是在1903年,故D项错误。 8.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它开始的标志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B.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C.惠特尼开创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 D.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 答案 B 解析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故A项错误;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故B项正确;惠特尼开创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爱迪生发明钨丝灯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但不是开始的标志,故D项错误。 9.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罗斯福在第六次“炉边谈话”中提到要使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下列哪个法令的颁布最能体现这一理念( ) A.《农业调整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 D.《社会保险法》 答案 D 10 解析 《农业调整法》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材料使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不符,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促进工业生产的恢复,与材料使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不符,故B项错误;《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以保护劳工权利为目的,与材料使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保险法》是政府通过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有利于使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故D项正确。 10.下图与20世纪30年代的某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该历史事件是( ) A.美国实施的罗斯福新政 B.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日本实行的“统制经济体制” D.中国实行的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 A 解析 根据时间、画中人物形象以及“NEW DEAL”可以判断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故A项正确;该图不能反映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该图不能反映日本的“统制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该图不能反映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故D项错误。 11.1936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规定: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减少粮食生产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该法案的颁布主要是出于( ) A.平衡市场缓解危机 B.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C.保障农场主的利益 D.推动农业布局调整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提到“1936年”说明该法案属于罗斯福新政内容,与缓解经济危机有关,故A项正确;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保障农场主的利益,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布局调整,故D项错误。 12.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10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实施社会保障计划,与政府机构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社会保障计划本身属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但题干问的是这一计划的目的,故B、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可知,是为了保障底层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 13.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批评美元:“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美元能创造“超级特权”主要依靠的国际经济体系是( )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 D 解析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旨在降低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不是美元的“超级特权”,故A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不能体现美元特权,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也不能体现美元特权,故C项错误;美元之所以有特权,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故D项正确。 14.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B.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A 解析 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马歇尔计划是两极格局形成过程中美苏对抗的表现,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国家,因此成为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国家,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5.有一个国家在二战后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它的奥秘用通俗的公式表示就是:“市场经济+总体调节+社会保障”。这个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答案 C 10 解析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通俗地说就是“市场经济+总体调节+社会保障”的模式,德国就是利用这个模式在二战后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故C项正确。 16.以下是根据世界银行对美、英、法、日四个国家1965、1983和199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绘制的示意图。图中代表日本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战后,日本在短短25年时间内赶超了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尽管日本出现“泡沫经济”,但是日本作为经济强国的地位没有动摇,①居首位,故A项错误;②为第二经济大国,故B项正确;③不是第二经济大国,故C项错误;④不是第二经济大国,故D项错误。 17.(加试题)苏俄(联)历史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这里省略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 D.新经济体制 答案 B 解析 “军事共产主义”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材料是说打开之后有了新的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才有了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斯大林体制出现在新经济政策之后,故C项错误;新经济体制属于无中生有,故D项错误。 18.(加试题)新经济政策之所以能够促进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苏维埃政权,主要在于它( ) ①具体措施调动了工人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②适应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 ④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④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④的选项。 19.(加试题)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 10 答案 B 解析 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斯大林模式。分析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20.(加试题)“经济规模日渐增大,其内容日趋复杂,这就使中央指挥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日益无效。”这种现象存在于( ) A.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B.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 D.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经济迅速增长,故A项错误;由材料关键信息“中央指挥一切”可以排除美国、英国,故B、D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与题干所述一致,故C项正确。 21.(加试题)“(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 ) 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计划协调发展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可知,该模式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特征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故A项正确;该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该模式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这种模式发展到后期弊端日益显现,压抑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故D项错误。 22.以下图所示图案为其组织徽标的国际组织是( ) A.世界银行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 答案 C 10 23.下图反映了某个国际组织逐步发展的历程,它体现的实质内容是( ) A.国际政治多极化 B.国际贸易自由化 C.区域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 答案 C 解析 由图中的旗帜和“EURO”判断这是欧洲联合的象征,体现了欧盟的发展历程,即欧洲一体化的反映。故选C。 24.2016年G20峰会在中国杭州顺利举行。为确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主办方需要特别重视应对全球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 ) A.粮食短缺问题 B.传染病横行问题 C.能源危机问题 D.恐怖组织活动问题 答案 D 解析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之势,故D项正确。 25.“冷战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数量——特别是导弹的投掷数量,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站在哪一方?’______ 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与谁相连,怎样相连?’”据此判断,横线上应填( ) A.两极格局 B.工业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答案 D 解析 冷战时期即两极格局时期,故A项错误;工业化是18世纪到20世纪的主流,它的标志是机器大生产,与商业、旅行的速度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商业、旅行、通讯和革新的速度”可以看出是经济领域的趋势变化,多极化指政治领域的趋势,故C项错误;经济的全球化主要反映的是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是各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相互联系、发展的过程,故D项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请从第26、27、28题中任选两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10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议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议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 000个以上,从1760~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变化趋势:1801年英国农业就业人数高于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但1851年后已经大大低于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 (2)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圈地运动的影响。 27.(加试题)苏俄革命道路和苏联建设模式,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材料二 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闻一《俄罗斯通史》等改编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实,简析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材料一中邓小平说的“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列宁实行的哪项政策?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政策的实质。(6分) (2)对材料二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史实: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学习十月革命;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北大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答出其中2点即可) 意义: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答出其中2点即可) 政策:新经济政策。 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10 (2)赞成观点①:这一模式使苏联得以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刻不容缓的难题,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或: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等。) 赞成观点②:这一模式使苏联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或排斥市场调节;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等。) 赞成观点③:苏联当时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又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下;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赞成观点④:这种模式通过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开辟了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计划经济对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一定影响;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建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在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市场结构、商业的金融方面、贸易中心……变化如此广泛、显著和迅速,以致从总的后果来看,似乎是革命性的。 ——郝延平《中国近代商业革命》 材料三 (世界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调整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彭树智《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阅读材料一,说明“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市场结构、商业和金融方面、贸易中心”变化的主要表现。(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支柱”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答案 (1)内容:传染病向欧洲以外的地区蔓延;物种的交流;人类移民浪潮的出现。 (2)主要表现: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或一部分农产品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并发展;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了上海。 (3)影响:推动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和进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客观上加强了西方尤其是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和优势地位。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