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含解析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含解析4

‎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汽油挥发 C.水沸腾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2.从环保角度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就近排放 B.消除白色污染的方法是将其燃烧掉 C.简化各类商品的塑料包装 D.用修正液代替橡皮纠错 ‎3.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高梁、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制取乙醇 B.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电解水制取氢气 C.为保护环境,严禁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D.将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甲烷 ‎4.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它是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用途十分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纳米管的性质与石墨、金刚石完全一样 B.碳纳米管完全燃烧其产物为CO2‎ C.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D.与氧化铜混合在高温下不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 ‎5.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图,参照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橘子汁呈碱 B.胃酸过多的人宜喝玉米粥 C.向柠檬汁中不断加水其PH值逐渐减小 D.人体皮肤被蚊虫叮咬后用西瓜汁涂抹 ‎6.下列有关对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应提倡大量使用 B.农作物生长时出现枝叶泛黄、植株瘦小应多施钾肥 C.Ca3(PO4)2属于复合肥料 D.通过观察外观来区别氮肥和磷肥 ‎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这三种常见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粒子的体积增大的缘故 B.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离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离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8.下列除去杂质所选择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Cl Na2CO3‎ 滴加适量的稀硫酸、蒸发 C CuO Cu 在氧气流中加热 D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9.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的前面 B.若将Y投入到稀盐酸中,一定不会有气泡产生 C.X可能是金属镁 D.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10.知识迁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金属Fe、Mg分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B.NaOH溶液、KOH溶液,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水溶液 C.水、二氧化碳均含有氧元素且都是氧化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CO、C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氧化铜反应,均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与氧化铜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物质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 ‎ 二、非选择题 ‎11.请将以下含钠元素的化合物按要求填入空格中(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钠 D.硝酸钠 E.硫酸钠 ‎(1)被称为苛性钠的是______‎ ‎(2)常用作食品调味剂的是______‎ ‎(3)可用与制取洗涤剂的是______‎ ‎(4)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是______‎ ‎(5)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 ‎12.下列是与水有关的描述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完整 ‎①电解水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 ‎②井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 为降低其硬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③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是水,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水是人体每日摄入量最多的营养素.‎ c.大冶湖的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后所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d.农村生活用水的处理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投入明矾,其作用是对水进行消毒 e.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烧杯内的水的作用只是提供温度.‎ ‎1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 ‎②t2℃将30ga投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③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 ‎14.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 ②2个铵根离子______.‎ ‎15.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学进行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①碘是人体必需的______元素(填“微量”或“常量”);‎ ‎②上列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 ‎16.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A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A和B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如下:‎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该反应是否为置换反应______.‎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 ②______.‎ ‎(2)B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______.‎ ‎(3)请写一个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 ‎(5)能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______.‎ ‎18.小刘同学想在实验室里用NaOH溶液来制取Na2CO3溶液.‎ ‎【查阅资料】①CO2通入NaOH溶液时极易因CO2过量而产生NaHCO3,且无明显现象.‎ ‎②NaHCO3溶液煮沸时不会发生分解.‎ ‎③NaHCO3+NaOH=Na2CO3+H2O ‎④Ca(HCO3)2可溶于水 ‎【制取步骤】①量取两份50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备用;‎ ‎②用一份50mL NaOH 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③小心煮沸②溶液1~2分钟;‎ ‎④在得到的③的溶液中加入另一份50mL NaOH 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即得.‎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制得的溶液是否为纯净的Na2CO3溶液,请你与小刘同学一起完成 下列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2CO3‎ 将上步实验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 取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的______‎ 无气泡产生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______‎ 取另一份加入MgCl2溶液 ‎______‎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NaOH ‎【结论】所制得的溶液为纯净的Na2CO3溶液.‎ ‎【评价与反思】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③④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有人说不能.‎ 请说明不能对调的理由:______.‎ ‎19.现代循环经济要求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NH4)2CO3分解].‎ ‎(1)实验室中,操作Ⅰ、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等.‎ ‎(2)滤液Ⅰ中主要的阳离子是______等.‎ ‎(3)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_.‎ ‎(4)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是______(写化学式).‎ ‎(5)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0.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 ‎2016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鹏程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 B.汽油挥发 C.水沸腾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汽油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水沸腾过程中,只是谁有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 ‎ ‎2.从环保角度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就近排放 B.消除白色污染的方法是将其燃烧掉 C.简化各类商品的塑料包装 D.用修正液代替橡皮纠错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分析】A、根据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判断.‎ B、根据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判断.‎ C、根据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判断.‎ D、根据修正液的危害判断.‎ ‎【解答】解:A、为了防止水污染,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后排放,所以错误.‎ B、燃烧塑料会产生有害物质,能污染空气,所以错误.‎ C、简化各类商品的塑料包装,能减少塑料的使用,有利于防止白色污染的发生,所以正确.‎ D、修正液中含有有毒的挥发性物质,对人有害,所以错误.‎ 故选C.‎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要保护好环境,就要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治措施,要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 ‎ ‎3.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高梁、玉米和薯类经发酵、蒸馏制取乙醇 B.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电解水制取氢气 C.为保护环境,严禁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D.将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甲烷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分析】A、根据农作物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多糖水解可以得到单糖进行解答;‎ B、根据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电解水制取氢气的原理进行解答;‎ C、根据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下还不能禁止采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使用进行解答;‎ D、根据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进行解答.‎ ‎【解答】解:A、农作物秸秆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水解可以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发酵可以制乙醇,故A合理;‎ B、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故B合理;‎ C、化石燃料依然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物质,只能改造、限制利用,不可禁用,不符合实际,故C不合理;‎ D、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可以得到甲烷,故D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人有责,并做到从我做起,题目难度不大.‎ ‎ ‎ ‎4.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它是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用途十分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纳米管的性质与石墨、金刚石完全一样 B.碳纳米管完全燃烧其产物为CO2‎ C.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D.与氧化铜混合在高温下不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碳纳米管、石墨、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进行分析.‎ B、根据碳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碳纳米管的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A、碳纳米管、石墨、金刚石虽然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很大,A错误.‎ B、碳纳米管是碳单质,完全燃烧其产物为CO2,B正确.‎ C、碳原子最外层为4个电子,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所以碳元素的单质化学性质都很稳定,C错误.‎ D、碳纳米管是碳单质,与氧化铜混合在高温下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 ‎5.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图,参照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橘子汁呈碱 B.胃酸过多的人宜喝玉米粥 C.向柠檬汁中不断加水其PH值逐渐减小 D.人体皮肤被蚊虫叮咬后用西瓜汁涂抹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酸性溶液pH<7,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pH>7,碱性越强,pH越大;中性溶液pH=7,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能互相中和.‎ ‎【解答】解:A、橘子汁的pH<7,呈酸性,故说法错误;‎ B、玉米粥的pH>7,呈碱性,胃酸过多的人宜多食用食醋,故说法正确;‎ C、柠檬汁的pH<7,呈酸性,断加水其酸性减弱,PH值逐渐变大,故说法错误;‎ D、西瓜汁pH<7,呈酸性,是酸性物质,蚊虫分泌的汁液呈酸性,不能用西瓜汁涂抹,皮肤被蚊虫叮咬后,在患处涂抹牙膏以减轻痛痒,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6.下列有关对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应提倡大量使用 B.农作物生长时出现枝叶泛黄、植株瘦小应多施钾肥 C.Ca3(PO4)2属于复合肥料 D.通过观察外观来区别氮肥和磷肥 ‎【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肥的简易鉴别.‎ ‎【分析】A、根据化肥和农药的危害考虑;‎ B、根据植物出现的症状来分析缺乏的元素;‎ C、根据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D、根据氮肥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进行分析.‎ ‎【解答】解:A、化肥能给农作物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大量使用,故错误.‎ B、氮肥可以使农作物叶色浓绿,枝叶繁茂,此症状是缺乏氮元素,故错误;‎ C、Ca3(PO4)2属于磷肥,不是复合肥,故错误;‎ D、氮肥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粉末,从外观即可区别氮肥和磷肥,故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不能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 ‎ ‎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这三种常见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粒子的体积增大的缘故 B.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离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离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析】A、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根据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考虑;‎ C、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进行解答;‎ D、离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解答】解:A、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之间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错误;‎ B、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B错;‎ C、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单个离子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原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不正确;‎ D、离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分子的特点,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 ‎ ‎8.下列除去杂质所选择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选试剂或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Cl Na2CO3‎ 滴加适量的稀硫酸、蒸发 C CuO Cu 在氧气流中加热 D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2CO3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在氧气流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9.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则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为(  )‎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的前面 B.若将Y投入到稀盐酸中,一定不会有气泡产生 C.X可能是金属镁 D.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说明单质X的活动性比单质Y强,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于不能判断出X、Y中任何一种物质组成,所以无法判断其在氢的前与后,故选项说法错误.‎ B、X是金属时,能置换出某溶液中的Y,那么Y可能是金属,可能比氢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C、X是金属时,能置换出某溶液中的Y,X可能是金属镁,故选项说法正确.‎ D、X、Y都是金属时,金属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Y,X一定比Y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0.知识迁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金属Fe、Mg分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单质 B.NaOH溶液、KOH溶液,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水溶液 C.水、二氧化碳均含有氧元素且都是氧化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CO、C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氧化铜反应,均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与氧化铜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物质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物质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属Fe、Mg分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单质,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类推错误.‎ B、NaOH溶液、KOH溶液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水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类推错误.‎ C、水、二氧化碳均含有氧元素且都是氧化物,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aCO3,故选项类推错误.‎ D、CO、C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与氧化铜反应,均有二氧化碳生成,与氧化铜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物质一定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故选项类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氧化物的特征、质量守恒定律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二、非选择题 ‎11.请将以下含钠元素的化合物按要求填入空格中(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钠 D.硝酸钠 E.硫酸钠 ‎(1)被称为苛性钠的是 B ‎ ‎(2)常用作食品调味剂的是 A ‎ ‎(3)可用与制取洗涤剂的是 C ‎ ‎(4)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是 E ‎ ‎(5)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D .‎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被称为苛性钠的是氢氧化钠;‎ ‎(2)氯化钠具有咸味,可用作调味品;‎ ‎(3)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可用与制取洗涤剂;‎ ‎(4)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5)钠盐和硝酸盐都是可溶性盐,硝酸钠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1)B;(2)A;(3)C;(4)E;(5)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2.下列是与水有关的描述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完整 ‎①电解水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 ‎②井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 为降低其硬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 ‎③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是水,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水是人体每日摄入量最多的营养素.‎ c.大冶湖的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后所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d.农村生活用水的处理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投入明矾,其作用是对水进行消毒 e.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烧杯内的水的作用只是提供温度.‎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①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②根据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③根据水分布、应用、净化等知识分析判断有关水的说法.‎ ‎【解答】解:①电解水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②井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 为降低其硬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③a.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是水,但淡水很少,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说法错误; ‎ b.水是人体每日摄入量最多的营养素.故说法正确.‎ c.大冶湖的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后所得到的水常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不是纯净物,故说法错误.‎ d.农村生活用水的处理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投入明矾,其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故说法错误;‎ e.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中,烧杯内的水的作用是提供温度和隔绝氧气,故说法错误.‎ 故答为::①2:1.②煮沸.③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难度不大,加强有关水的知识的归纳和学习有利于解答本题.‎ ‎ ‎ ‎1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P点表示的意义为 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②t2℃将30ga投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75 g;在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③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c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的意义为: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将30ga投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5g;‎ ‎③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物质次之,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c物质的降低温度,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进行计算,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故答案为:①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75;‎ ‎③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4.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 2O3 ;‎ ‎ ②2个铵根离子 2NH4+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①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可表示为: 2O3.‎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2NH4+.‎ 故答案为:①2O3;②2NH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5.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学进行了“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①碘是人体必需的 微量 元素(填“微量”或“常量”);‎ ‎②上列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B (填字母).‎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①根据碘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分析;‎ ‎②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分析回答.‎ ‎【解答】解:①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②上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碘原子的相同,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为::①微量;②.‎ ‎【点评】了解碘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 ‎ ‎16.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A是一种比较清洁的燃料,已知A和B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如下:‎ 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H2O、CO2 (填化学式,下同);‎ 属于有机物的是 C2H5OH ,该反应是否为置换反应 不是置换反应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解答】解:从图示可以看出C对应的物质是水,水是氧化物,D对应的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A是乙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D是二氧化碳,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属于无机物.生成物中没有单质,故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H2O、CO2;C2H5OH;不是置换反应.‎ ‎【点评】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微粒结构意义的掌握.‎ ‎ ‎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① 长颈漏斗  ② 水槽 .‎ ‎(2)B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 ‎(3)请写一个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气体的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均可) .‎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的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AC ‎ ‎(5)能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 空气中成分反应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对仪器的认识和作用进行回答;‎ ‎(2)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解答;‎ ‎(3)装置B适合固液反应,不用加热的制气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均可用此装置;‎ ‎(4)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较纯的气体用排水法;‎ ‎(5)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 ‎【解答】解:(1)标号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水槽;‎ ‎(2)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3)装置B适合固液反应,不用加热的制气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均可用此装置;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则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属于固体型,故选发生装置A,甲烷难溶于水,所以收集较纯净的甲烷可用排水法;‎ ‎(5)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反应;‎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水槽;‎ ‎(2)先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当水浸没其下端管口时,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连接的胶皮管,然后再加入少量的水,若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水面不再下降,则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3)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均可);‎ ‎(4)AC;‎ ‎(5)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 空气中成分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对气体的制备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及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等知识进行考查.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 ‎ ‎18.小刘同学想在实验室里用NaOH溶液来制取Na2CO3溶液.‎ ‎【查阅资料】①CO2通入NaOH溶液时极易因CO2过量而产生NaHCO3,且无明显现象.‎ ‎②NaHCO3溶液煮沸时不会发生分解.‎ ‎③NaHCO3+NaOH=Na2CO3+H2O ‎④Ca(HCO3)2可溶于水 ‎【制取步骤】①量取两份50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备用;‎ ‎②用一份50mL NaOH 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③小心煮沸②溶液1~2分钟;‎ ‎④在得到的③的溶液中加入另一份50mL NaOH 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即得.‎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制得的溶液是否为纯净的Na2CO3溶液,请你与小刘同学一起完成 下列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氯化钙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2CO3‎ 将上步实验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 取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的 稀盐酸 ‎ 无气泡产生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 NaHCO3 ‎ ‎ 不产生沉淀 ‎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NaOH 取另一份加入MgCl2溶液 ‎【结论】所制得的溶液为纯净的Na2CO3溶液.‎ ‎【评价与反思】有人认为实验步骤③④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有人说不能.‎ 请说明不能对调的理由: 如果先混合时,溶液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碳酸氢钠不能完全反应,从而导致制取的碳酸钠中含有碳酸氢钠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实验探究】‎ 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评价与反思】‎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实验探究】‎ 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来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2CO3;‎ 将上步实验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不产生气泡,说明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NaHCO3;‎ 取另一份加入MgCl2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NaOH,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2CO3‎ 将上步实验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 取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NaHCO3‎ 取另一份加入MgCl2溶液 不产生沉淀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NaOH ‎【评价与反思】‎ 不能对调的理由是:如果先混合时,溶液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碳酸氢钠不能完全反应,从而导致制取的碳酸钠中含有碳酸氢钠.‎ 故填:如果先混合时,溶液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碳酸氢钠不能完全反应,从而导致制取的碳酸钠中含有碳酸氢钠.‎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19.现代循环经济要求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NH4)2CO3分解].‎ ‎(1)实验室中,操作Ⅰ、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漏斗 等.‎ ‎(2)滤液Ⅰ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Fe2+、H+ 等.‎ ‎(3)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 除去过量的硫酸,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 ‎(4)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是 (NH4)2SO4 (写化学式).‎ ‎(5)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FeCO3+O22Fe2O3+4CO2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根据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进行解答;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铁,将氧化亚铁还原为铁,故硫铁矿高温通入一氧化碳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的是铁,稀硫酸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氨水呈碱性,能够与酸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此解答.‎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经过操作Ⅰ、操作Ⅱ得到的是滤液和固体,故是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故填:漏斗.‎ ‎(2)一氧化碳能将氧化铁还原为铁,将氧化亚铁还原为铁,故硫铁矿高温通入一氧化碳得到的固体中主要含有的是铁,稀硫酸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含有亚铁离子,由于硫酸过量,故含有氢离子,滤液Ⅰ中主要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和氢离子,故填:Fe2+、H+.‎ ‎(3)由于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氨水呈碱性,加适量氨水能除去过量的硫酸,将溶液调节为中性,故填:除去过量的硫酸,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4)碳酸铵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故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是硫酸铵,故填:(NH4)2SO4.‎ ‎(5)在空气中煅烧FeCO3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CO3+O22Fe2O3+4CO2.故填:4FeCO3+O22Fe2O3+4CO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制备和分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熟练掌握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 ‎ ‎20.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前后质量之差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进而根据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求质量分数.‎ ‎【解答】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5g+100g+110.8g﹣227g=8.8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8.8g x=20g,y=22.2g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0%;‎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27g﹣(25g﹣20g)=222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前后质量之差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