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考模拟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杭州中考模拟卷

‎2018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 本试卷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题组成.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原创)-5的相反数是 ( )‎ A. B. C.5 D.-5 ‎ ‎2.(原创)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2x2)3=-6x6 B.(y+x)(-y+x)=y2-x2 C.4x+2y=6xy D.x4÷x2=x2‎ ‎3.(原创)下列各式中,是8a2b的同类项的是 ( )‎ A.4x2y B.―9ab2 C.―a2b D.5ab ‎4.(原创)某中学足球队的18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表:‎ 年龄(单位:岁)‎ ‎14‎ ‎15‎ ‎16‎ ‎17‎ ‎18‎ 人数 ‎2‎ ‎6‎ ‎3‎ ‎4‎ ‎3‎ 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 A.15,15 B.15,15.5 C.15,16   D.16,15‎ ‎5.(原创)下列几何体中,有一个几何体的俯视图与主视图的形状不一样,这个几何体是 ( ).‎ A. B. C. D.‎ ‎6. (根据余姚市中考模拟试卷第4题改编)已知二次函数(a<0)的图象经过点 A(-2,0)、O(0,0)、 ‎ B(-5,y1)、C(5,y2)四点,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 y1>y2 B. y1<y2 C.y1=y2 D.不能确定 ‎7.(根据丽水市中考模拟试卷第7题改编)已知⊙O的直径AB与弦∠C的夹角为30︒,过C点的切线PC与AB 长线交于点P.PC=12,则⊙O的半径为 ( )‎ A.6 B.4‎3‎ C.10 D.‎‎5‎‎2‎ ‎8.(2017上海市中考一模第23题)直线与直线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 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 ) ‎ A.>1 B. <1 C.>-4 D.<-1‎ ‎9.(原创)若△ABC∽△DEF,相似比为2:3,且△ABC的面积为12,则△DEF的面积为 ( )‎ ‎ A.16 B.24 C.18 D.27‎ ‎10.(张家港市中考模拟第10题)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3:2,∠DAB=60︒, E在AB上,且AE:EB=1:2,F是BC的中点,过D分别作DP⊥AF于P,DQ⊥CE于Q,则DP:DQ等于 ( )‎ ‎ A.3:4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1.(原创)24的算术平方根是 .‎ ‎12.(原创)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0 000 000千米,数据15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21_______.‎ ‎13.(原创)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AC=6 cm,BD=8 cm,则高AE为_______cm.‎ ‎14. (原创)如图,△ABC的三个顶点都在⊙O上,AD是直径,且∠CAD=62°,则∠B的度数为_______。‎ ‎15.(原创)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16.(原创)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是矩形,‎ 点A、C的坐标分别为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 点P在BC边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 点P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 ‎17. (6分)(原创)化简,再求值:2,其中是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 ‎18.(8分)(2017杭州市中考试卷第18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k,b都是常数,且k≠0)的图象经过点(1,0)和(0,2).‎ ‎(1)当﹣2<x≤3时,求y的取值范围;‎ ‎(2)已知点P(m,n)在该函数的图象上,且m﹣n=4,求点P的坐标.‎ ‎19.(8分)(奉贤区2016-2017学年调研测试试卷第23题)‎ 已知:如图6,菱形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BE⊥DC,垂足为E,交AC于点F.‎ 求证:(1)△ABF∽△BED;(2)求证:.‎ ‎20.(10分)(根据扬州市2017模拟试题第25题改编)‎ 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角为30°,以BC为直径的⊙O与底边AB交于点D,过D作DE⊥AC,垂足为E.‎ ‎(1)证明:DE为⊙O的切线;‎ ‎(2)连接OE,若BC=8,求△OEC的面积.‎ ‎21.(10分)(浦东新区2016初三教学质量检测第23题)‎ 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C在第一象限,且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C以及边AB的中点D.‎ 求:(1)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四边形OABC的面积.‎ ‎22.( 12分)(徐州市2017年第二次模拟考试第27题)‎ 如图1,菱形ABCD中,∠A=60º.点P从A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边AB、BC、CD匀速运动到D终止;点Q从A与P同时出发,沿边AD匀速运动到D终止,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APQ的面积S(cm2)与t(s)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像由图2中的曲线段OE与线段EF、FG给出.‎ ‎(图1)‎ ‎(图2)‎ ‎(1)求点Q运动的速度;‎ ‎(2)求图2中线段FG的函数关系式;‎ ‎(3)问: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PQ将菱形ABCD的面积恰好分成1∶5的两部分?‎ 若存在,求出这样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12分)(常州市2017中考第28题)‎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抛物线 交于A、B两点,点A在x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8.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 ‎(2)连接PA、PB,在点P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位置,使△PAB恰好是一个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过P作PD∥y轴交直线AB于点D,以PD为直径作⊙E,求⊙E在直线AB上截得的线段的最大长度.‎ 数学中考模拟试卷答题卡 错误填涂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B] [C] [D] 4.[A] [B] [C] [D] 7.[A] [B] [C] [D] 10.[A] [B] [C] [D]‎ ‎2.[A] [B] [C] [D] 5.[A] [B] [C] [D] 8.[A] [B] [C] [D] ‎ ‎3.[A] [B] [C] [D] 6.[A] [B] [C] [D] 9.[A] [B] [C] [D] ‎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     ; 12.         ; 13.        ;‎ ‎ 14.       ; 15.        ; 16.       ‎ 三、解答题(满分66分)‎ ‎17.(本题6分)‎ ‎ ‎ ‎18.(本题8分)‎ ‎19.(本题8分)‎ ‎ ‎ ‎19.(本题8分)‎ ‎ ‎ ‎20.(本题8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本题8分)‎ ‎ ‎ ‎ ‎ ‎ ‎ ‎ ‎ ‎ ‎ ‎ ‎ ‎ ‎ ‎ ‎ ‎ ‎ ‎22.(本题12分)‎ ‎ ‎ ‎ ‎ ‎ ‎ ‎ ‎ ‎(图2)‎ ‎23. (本题1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分析 题号 分值 考点 第1题 ‎3‎ 相反数 第2题 ‎3‎ 代数式运算 第3题 ‎3‎ 同类项 第4题 ‎3‎ 数据统计初步 第5题 ‎3‎ 三视图 第6题 ‎3‎ 二次函数的性质 第7题 ‎3‎ 切线的性质 第8题 ‎3‎ 一次函数的性质 第9题 ‎3‎ 三角形相似 第10题 ‎3‎ 平行四边形、勾股定理 第11题 ‎4‎ 平方根 第12题 ‎4‎ 科学计数法 第13题 ‎4‎ 菱形、直角三角形 第14题 ‎4‎ 圆的性质 第15题 ‎4‎ 一元二次方程 第16题 ‎4‎ 矩形 第17题 ‎6‎ 不等式的性质 第18题 ‎8‎ 一次函数的性质,‎ 第19题 ‎8‎ 菱形的性质、形似 第20题 ‎10‎ 反比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函数 第21题 ‎10‎ 圆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第22题 ‎12‎ 二次函数、菱形的性质 第23题 ‎12‎ 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综合 参 考 答 案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C C A B B D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 分.‎ ‎11.2‎6‎ 12. 1.5×108 13.‎24‎‎5‎ (或4.8) 14. 28‎ ‎15. 且 16.(2,4)或(8,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84分.‎ ‎17. 解:原式=‎2xx+1‎,解不等式结果,x为整数, …………………… (2分)‎ 所以或或或 ……………………… (2分)‎ 原式要有意义,所以 代入原式=‎4‎‎3‎ ……………………… (2分)‎ ‎18.解:设解析式为:y=kx+b,‎ 将(1,0),(0,﹣2)代入得:, ………………………… (2分)‎ 解得:,‎ ‎∴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y=﹣2x+2;把x=﹣2代入y=﹣2x+2得,y=6,‎ 把x=3代入y=﹣2x+2得,y=﹣4,‎ ‎∴y的取值范围是﹣4≤y<6. ………………………………………… (2分)‎ ‎(2)∵点P(m,n)在该函数的图象上, ‎ ‎∴n=﹣2m+2, ………………………………………… (2分)‎ ‎∵m﹣n=4,‎ ‎∴m﹣(﹣2m+2)=4,‎ 解得m=2,n=﹣2,‎ ‎∴点P的坐标为(2,﹣2) ………………………………………… (2分)‎ ‎19. 证明:(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AB∥CD,‎ ‎∴△ABF∽△CEF,‎ ‎∵BE⊥DC,‎ ‎∴∠FEC=∠BED, ………………………………………… (2分)‎ 由互余的关系得:∠DBE=∠FCE,‎ ‎∴△BED∽△CEF,‎ ‎∴△ABF∽△BED; ………………………………………… (2分)‎ ‎(2)∵AB∥CD,‎ ‎∴AFAC=‎BFBE ‎∴ACBE=AFBF ………………………………………… (2分)‎ ‎∵△ABF∽△BED,‎ ‎∴BDDE=‎AFBF ‎∴AVBE=BDDE ………………………………………… (2分)‎ ‎20. ‎ ‎21. 证明:连接OD.‎ ‎∵OB=OD,‎ ‎∴∠OBD=∠ODB.‎ 又∵∠A=∠B=30° ‎ ‎∴∠A=∠ODB,‎ ‎∴DO∥AC ………………………………………… (2分)‎ ‎∵DE⊥AC ‎ ‎∴OD⊥DE.‎ ‎∴DE为⊙O的切线. ………………………………………… (2分)‎ ‎(2) ‎ 连接DC. ‎ ‎∵∠OBD=∠ODB=30°,‎ ‎∴∠DOC=60°.‎ ‎∴△ODC为等边三角形.‎ ‎∴∠ODC=60°,‎ ‎∴∠CDE=30° ………………………………………… (2分)‎ 又∵BC=8,‎ ‎∴DC=4,‎ ‎∴CE=2. …………………………………………(2分)‎ 过点E作EF⊥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F. ‎ ‎∵∠ECF=∠A+∠B=60°,‎ ‎∴EF=CE·sin60°=2×‎3‎‎2‎=‎‎3‎ ‎∴S△OEC =‎1‎‎2‎ OC*EF=‎1‎‎2‎×4×‎3‎ =2‎3‎ ………………………………………… (2分)‎ ‎21.(1)先证△BCF≌△DCE; …………………………………… (2分)‎ 再证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 …………………………………… (2分)‎ 从而得AB=DE=BF. …………………………………… (2分)‎ ‎(2)延长AF交BC延长线于点M,从而CM=CF; ‎ ‎ 又由AD∥BC可以得到 ……………………… (2分)‎ 从而DG=GE. ……………………… (2分)‎ ‎22. (12分)(1)∵点Q始终在AD上作匀速运动,∴它运动的速度可设为a cm/s.‎ 当点P在AB上运动时,AP=2t,过点P作PH⊥AD于H,则PH=AP·sin60º=t,‎ 此时,S=·at·t=a t2, S是关于t的二次函数. ……………… (2分)‎ 当点P在BC上运动时,P到AD的距离等于定长AB,此时,△APQ的面积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次函数 由图2可知∶t=3时,S = ,∴ = a·9,‎ ‎∴a=1,即Q点运动速度为1 cm/s. …………………………… (2分)‎ ‎(2)∴当点P运动到B点时,t=3,∴AB=6.‎ 当点P在BC上运动到C时,点Q恰好运动到D点;当点P由C运动到D时,点Q始终在D点,∴图2中的图像FG对应的是点Q在D点、点P在CD上运动时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此时,PD=18-2t, ‎ 点P到AD的距离PH=PD·sin60º=(9-t), ………………………………… (2分) ‎ 此时S=×6×(9-t),∴FG的函数关系式为S=3 (9―t),即S=―3t+27 ‎ ‎(6≤t<9). ………………………………………… (2分)‎ ‎(3)当点P在AB上运动时,PQ将菱形ABCD分成△APQ和五边形PBCDQ,此时,△APQ的面积S=t2,根据题意,得t2=S菱形ABCD=×6·6sin60º,解得t=(秒).‎ ‎……………………………… (2分) ‎ 当点P在BC上运动时,PQ将菱形ABCD分成四边形ABPQ和四边形PCDQ,此时,有 S四边形ABPQ=S菱形ABCD ,即 (2t―6+t)×6× = ×6×6×,解得t=(秒)‎ ‎∴存在t=和t=,使PQ将菱形ABCD的面积恰好分成1∶5的两部分. …………………………………… (2分)‎ ‎ 23.(12分)(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bx+c(a≠0),‎ 由已知得:C(0,-3),A(-1,0),‎ ‎∴a-b+c=09a+3b+c=0c=-3,‎ 解得a=1b=-2c=-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答: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 (1分)‎ ‎(2)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与AG交于点F,‎ 由y=x2-2x-3,‎ 令x=2,则y=-3,‎ ‎∴点G为(2,-3), …………………………………… (1分)‎ 设直线AG为y=kx+n(k≠0),‎ ‎∴-k+n=0 2k+n=-3,‎ 解得k=-1 n=-1, …………………………………… (2分)‎ 即直线AG为y=-x-1,S三角形APG 设P(x,x2-2x-3),则F(x,-x-1),PF=-x2+x+2,‎ ‎∵S三角形APG=S三角形APF+S三角形GPF ‎=12•(-x2+x+2)•(x+1)+12•(-x2+x+2)•(2-x)‎ ‎=-32x2+32x+3,‎ ‎∴当x=12时,△APG的面积最大, …………………………………… (2分)‎ 此时P点的坐标为(12,-154),S△APG的最大值为278,‎ 答:当点P运动到(12,-154)位置时,△APG的面积最大,此时P点的坐标是(12,-154),△APG的最大面积是278.‎ ‎(3)存在.‎ ‎∵MN∥x轴,且M、N在抛物线上,‎ ‎∴M、N关于直线x=1对称,‎ 设点M为(m,m2-2m-3)且m>1,‎ ‎∴MN=2(m-1), …………………………………… (1分)‎ 当∠QMN=90°,且MN=MQ时,‎ ‎△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MQ⊥MN即MQ⊥x轴,‎ ‎∴2(m-1)=|m2-2m-3|,‎ 即2(m-1)=m2-2m-3或2(m-1)=-(m2-2m-3),‎ 解得m1=2+5,m2=2-5(舍)或m1=5,m2=-5(舍),‎ ‎∴点M为(2+5,2+25)或(5,2-25),‎ ‎∴点Q为(2+5,0)或(5,0), …………………………………… (2分)‎ 当∠QNM=90°,且MN=NQ时,△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同理可求点Q为(-5,0)或(2-5,0), …………………… (1分)‎ 当∠NQM=90°,且MQ=NQ时,△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过Q作QE⊥MN于点E,则QE=12MN=12×2(m-1)=|m2-2m-3|,‎ ‎∵方程有解 ‎∴由抛物线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知点Q为(1,0),‎ 综上所述,满足存在满足条件的点Q,分别为(-5,0)或(5,0)或 ‎(2+5,0)或(2-5,0)或(1,0), …………………… (2分)‎ 答:存在,点Q的坐标分别为(-5,0)或(5,0)或(2+5,0)或(2-5,0)或(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