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题汇编
2009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题汇编 一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 11.(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 12.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2009 年北京市中考 语文试题) 二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苍然白发( ) (2)醉翁之意( ) (3)树林阴翳( ) (4)述以文者( ) 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2.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 、 。 1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 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 的理想之风。 1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 ,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 [答案] 10、(1)脸色苍老 (2)的 (3)遮盖 (4)用 11.(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2.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13.与民同乐 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 14.悠然自得 豁达大度 宠辱不惊 (符合要求即可) (2009年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 三 文言文阅读(15分)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因匿主家 (2)流血被面 (2)使宣叩头谢主 (4)年七十四,卒于官 18.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C.文叔为白衣时 D、妻子对哭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20.“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21.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董宣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 17、(1)躲藏(藏,藏匿) (2)覆盖 (3)道歉(谢罪,认错) (4)死 18.B 19.(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分) (2)董宣两手撑地,一直(终究)不肯低头。(2分) 20.“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2分)(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21、不畏权势 执法公正(答对其中一点即可给1分) 清正廉洁(1分) (2009年常德市中考语文试题) 四 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 22.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答案] 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 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23.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24.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25.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26.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2009年赤峰市中考语文试题) 五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王之蔽甚矣 蔽: (2)时时而间进 间: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1.邹忌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谏成功的?(2分)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 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节选自《太平御览》) 【注】①错:镶嵌。②纶(lún):钓鱼绳。③是:正确。 1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 13.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答案] 9.① 受蒙蔽 ② 间或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0.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 B 评分:答对得2分。 13.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2009年东营市中考语文试题) 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每处一分)(1)夸耀 (2)打发(3)随便、随意 (4)畏惧、害怕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1、(6分,每空2分)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12、(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2009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七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6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5、(1)借 (2)等待 (3)于是,就 (4)白白地(每个1分,共4分) 6、(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每小题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2分。) 8、(1)具有伯乐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1)为自己的学习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条件,(3)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2009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中自主招生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八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7~8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 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7.《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8.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1) (2) [答案] 7、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 8、解释兼爱:却“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之意。非攻:不发动战争,不攻伐侵略。简答:示例: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或不侵害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才能消除对立,和睦共处。这两者对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2009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题) 九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答案] 9.答:(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这番经历 10.答: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需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用原文四字短语填写——请注意,每处都有双引号。 11.提示:要从四个角度来考虑: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幸福。 (2009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0.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 之 蹴 辩 已 21.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 22.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 23.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 [答案]20.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 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4分) 21.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 22.举例 义 生 (3分)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 (2009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一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 (成语)的道理。(1分)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康肃笑而遣之 大言数主之失(《强项令》) B.尝射于家圃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睨之,久而不去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②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4分) [答案]8.熟能生巧(1分) 9.D (2分) 10.(1)(老汉)看见他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头。(补出所成分0.5分,关键词“矢、但、颔”各0.5分) (2)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关键词“尔、安、射”翻译准确,句式正确各0.5分) 11.评分说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4分) 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2分)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2分) (2009年河池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0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觥筹交错 交错: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人不知而不愠 B.①山间之四时也 ②夫战,勇气也 C.①负者歌于途 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D.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辍耕之垄上 9.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②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10.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答案]7.交错:交互错杂 去:离开 8.B 9.D 10.(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009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 B.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 D.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答案]8、D 9、(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 (2)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 10、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1、(1)甲: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坚持奏荐人才;乙: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 (2)以天下事为己任,不畏权势,执著、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200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四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 众妙毕备,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沈复《幼时记趣》) C、予观夫巴陵胜状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D、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司马迁《陈涉世家》)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梁君1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2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3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4之,曰:‘必以人祠5,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6!”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1梁君:即魏国国君。2彀gòu弓:拉开弓。3御:车夫。4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5祠:祭祀。6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1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3分) (1)白雁群骇____________ (2)言未卒____________ (3)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D 10、(1)清晨湖面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2)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能有所不同呢? 11、(1)骇:害怕;惊怕;惊慌 (2)卒:停止;完毕;结束 (3)故:原因;缘故 12、(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 (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 13、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2009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王之蔽甚矣 (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 (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6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分)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文告诉我们: (2分) [答案]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 (2)刺:指责 (3)反:同“返”,返回 (4)期年:满一年 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14.(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3)(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六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同“耶”。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9.(1)赐福、保佑。(2)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为什么。(4)对……感到惊奇。(每小题0.5分,共2分。) 10.(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他人。(2)元帝把东渡的意图详细地告诉了他。(每小题2分,共4分。) 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2. 语言 ; 机智、聪颖、聪敏、机敏、聪明、随机应变等(答出其中一个词语即可)(每空1分,共2分。) (2009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七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11--13题。(10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 (4)此人可就见 就: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答案]11.躬:亲自,自身。卑鄙:低微鄙陋。诣:拜访。就:接近。(每词1分) 12.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 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每句2分) 13.出身卑微,少有大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2分) (2009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0题。 (一)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齐人也,坐盗 ②叶徒相似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各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楚王和晏子的形象特点。(2分) (二) 甲与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抚军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从,久而赀财皆为所干没②,始悟其奸,稍稍谯③责之。乙挟甲阴事,遽反噬④。甲不胜愤,乃投牒诉城隍。 夜梦城隍语之曰:“乙险恶如是,公何以信任不疑?” 甲曰:“为其事事如我意也。” 神喟然曰:“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公不畏之,而反喜之,不公之绐⑤而绐谁耶?渠⑥恶贯将盈,终必食报,若公则自贻伊戚⑦,可无庸诉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官抚军:做官至抚军。抚军,官职名。②干没:吞没。③谯:责备。④反噬:反咬一口。⑤绐(dai):哄骗,欺骗。⑥渠:他。⑦自贻伊戚:自作自受。 8.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2分) A.及官抚军 B.乙险恶如是 及郡下,诣太守 是进亦忧,退亦忧 C.公不畏之 D.渠恶贯将盈 悍吏之来无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10.从“甲”的经历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做人道理?(2分) [答案]5.①犯罪。 ②只。 6.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7.示例:自作聪明 自作自受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能言善辩 才辩双全 能说会道 不卑不亢 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8.C 9.一个能事事都顺着我心意的人,可怕得很啊! 10.人们都希望别人顺从自己,喜欢听奉承的话。但遇事不讲原则,遇挫错不及时纠正,必将害人害己。时时事事顺从你、奉承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2009年聊城市中考语文试题) 十九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1——14题。(共8分)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语录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能谤讥于市朝 谤: (2)闻寡人之耳者 闻: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2分) 1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案]11.(1)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2)闻:使……听到 12.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重点词“地”、“方”翻译正确即可。 13.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国内、国外各1分。国内答出“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即可得分。 14.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符合人物性格,谈出看法即可。 (2009年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 (一)(共14分) 1.用“|”标出下面画线句子最明显的一处停顿。(2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 3.翻译。(4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2分) 5.有人认为,《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问话的是渔人;也有人认为问话的是桃源人。你同意哪种看法?请以课文为依据说明理由。(2分) 6.《曹刿论战》中,曹刿所认同的“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条件,是指鲁庄公所说的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三条,还是只指第三条。说说你的推理。(2分) [答案]1.(2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l甚矣。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l太守之乐其乐也。 2.(2分)①树立 ②益处 3.(4分)①(对一个国家而言)(如果)②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③国外没有敌对势力的外来祸患,④(那么)往往(这个)国家(就该)灭亡(了)。 4.(2分)(要求:能结合以下诗句和寓意,从“情”“景”交融的一个角度回答即可。)景:①长风:摧枯拉朽、刚劲有力的风。 ②云帆:(借以乘风破浪的)高大的船帆。 ③浪:喻指艰难与险阻,这里指不济的个人和国家命运。④沧海:指国家命运及前途。 情:①破浪:冲破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行动。 ②会有时:积极、乐观、毫不动摇的信念。 ③直挂:果断坚定的愿望和行动。 ④济:拯救。“济沧海”指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人生抱负。 5.(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渔人:①这句描述的是渔人与桃源人交谈的一个情景。意思是说,在渔人问起桃源人时,桃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所以,发问的是渔人。②桃源人当初是为了“避秦时乱”才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的,他们无心也无须打探外面的情况,所以,好奇发问的是渔人。桃源人:①因桃源人为了“避秦时乱”来到此地已经很久了,所以,既然渔人是从外面来的,所以桃源人也想从渔人那里了解一下外面的情况。②因渔人来自外面,所以,桃源人出于好奇,顺便向渔人发问打听。 6.(2分)(答对一个要点即可)①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1分)。而取信于民只做好某个方面还不够,而是要做好方方面面,所以,三条都包括(1分)。 ②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1分)。而取信于民的举措中最重要的是“必以情”,所以,特别强调的是第三条(1分)。(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一 阅读《三峡》,(回答11——14题,共10分) 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阙 襄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2分) ,天高地厚华夏情。 1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11.阙:通“缺” 襄 :上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各1分,“阙”多答“缺口”,“襄”多答“漫上”不扣分。 12.(1)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评分标准:(4分)每句2分,重点词“虽”“奔”“自非”“亭午”“夜分”,其中答对两个得1分。 13.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 评分标准:(2分)宽对即可得分,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特点。 14.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评分标准:(2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得1分。 (2009年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二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③足兵 兵 ④民信之矣 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9.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 [答案]6.①兵器 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 ③军备(军队) ④信任,信用 7. 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 [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孰视之 孰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4)时时而间进 间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9.本文用“_________”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1分) 10.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3分) [答案]7.长,这里指身高(只答“身高”也可) “孰”同“熟”,仔细(只答“仔细”也可) 偏爱 偶尔(偶然、间或) 8.(1)邹忌委婉地劝说(规劝)齐王,齐王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2)我同城北徐公北,哪一个美? 9.门庭若市 10.例如:邹忌以事设喻(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推己及人等)委婉规劝。他由“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推及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200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9.“随园主人”是 朝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1.上文运用典型事例阐明了“ ”的观点。(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武王示之病 病( ) (2)君与知之者谋之 谋(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 而言,一是针对 而言。(4分) [答案]9.(2分)清袁枚 10.(3分)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11.(3分)书非借不能读也 12.(4分)(1)疾病 (2)计议,商量,13.(2分)将使您的耳朵(听觉)不灵敏,眼睛不明亮14.(2分)“左右”认为“我”的病治了也难好,且会危及视听(意思对即可) 15.(4分)治病 治国 (200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语文考试) 二十五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9-11题。(17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或: (2)间: (3)材: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其真无马邪? 11.下文选编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阅读后回答问题。(12分)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 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⑥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⑦而去。 【注释】①田:打猎。后写作“畋(tián)”。②经寸之珠:直径一寸的大明珠。③乘:车,兵车。包括一车四马。④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⑤泗上:泗水之滨。⑥特:仅,只。⑦怿(yì):高兴、快乐。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若寡人国小也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B.使守南城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 D.则道不拾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②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吾 臣 有朌 子 者 使 守 高 唐 则 赵 人 不 敢 东 渔 于 河 (4)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9.(1)有时(2)等同,一样(3)同“才”,才华 10.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1.(1)C (2)①我所认为的宝物,和大王的明珠不一样。②魏王十分惭愧,不高兴地离开了。 (3)吾臣 有 朌 子 者/ 使 守 高 唐 /则赵人 不 敢 东 渔于 河 (4)魏王:宝物,或答宝珠、有宝珠的车亦可;威王:人才,或答贤臣(答全具体人名亦可) (2009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二十六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20~24题(14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 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写出本字。(2分) 通假字 本 字 21.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腰白玉之环 ②江横玉系腰 B. 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3分)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结合选文划线部分,联系文意,参考链接内容,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 答: 【链接】《华西都市报》6月1日报道,邛崃市实验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邹林颖几天前获得了第19届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该生班主任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她学习一直勤奋,尤擅文科,学业训练兼顾,为人谦逊低调。 24. “世界读书日”那天,凤凰中学九年级六班开展“好读书 读好书”的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请按要求完成以下活动内容。 (1)根据语意,仿写两个句子,组成排比句式,表达你读书的感受。(2分)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每次阅读,犹如品尝香醇的美酒,使你沉醉不已;每次阅读, , ;每次阅读, , 。与书为伴,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2)当今社会林林总总的图充斥我们的课堂和生活,心浮气躁者认为已进入“读图时代”,不必耗时阅读文本。你觉得“读图”和“读文”各有何长处和局限?莘莘学子该怎样处理这二者的关系?(60字以内,3分) 答案20.(2分)支—肢 被—披 (各1分) 21.(2分)D 22.(2分)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所以)不知道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注意译准“以” “中” “足” “口体之奉”,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23.(3分)略(抓住勤奋、惜时、静心、戒躁等方面阐述即可) 24.(5分)(1)(2分)【示例】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使你茅塞顿开。 (2)(3分)【示例】读图轻松悦目,形象性强,信息量大,但思维受限;读书亲近文本,思辩性强,增长智慧,但耗时费心。(2分)学习中应扬长避短,合理利用。(1分)(只要言之有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给分) (200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七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10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C.能谤讥于市朝 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闻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 E.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9.“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弊”取得了什么效果?(2分) 10.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答案]6.A、C 7.D 8、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9、“蔽”,指受蒙蔽。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的效果: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的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们于民。《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 (2009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二十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 (2)己过不改则累德 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B 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C ①以善小而忽之不为 D ①戒于小恶,终无大庚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2.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2分) [答案]9. (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2)累:连累,损害。(2分。每词1分) 10.C(2分。A①副词,表反问;②代词,他。B①连词,表因果,就;②连词,表转折,却。C均为连词,因为。D①介词,指明对象;②介词,比) 11. (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象(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象(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2分。“或”“远”各0.5分;状语后置1分。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 (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2分,“虽”“乎”“安”“毒”各0.5分。语句不通顺可酌情扣分) 12.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2分。每句1分,凡与“改过”“向善”有关的名句皆可) (2009年潍坊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十九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堵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戚于其上。属予作丈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共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共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9、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4分) 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以《史记》对 (2)遂取书阅之 (3)不数行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22、本文刻画的老甲榜形象和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哪一人物相似?请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17.(1)通“俱”,全、皆 (2)优美的、好的 (3)各种景象(4)向南直到 18.(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9.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② 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不予肯定: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 20.(1)回答(2)于是(3)几 21.也不见得有什么好,读它有什么用处呢? 22.范进(或“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毒害。 (2009年浙江省中考嘉兴语文试题) 三十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王之蔽甚矣 ② 时时而间进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1.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2分)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12.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桂为饵 B.皆以美于徐公 C.错以银碧 D.醒能述以文者 1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然其得鱼不几矣。 1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答案]9.① 受蒙蔽 ② 间或 10.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11.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12. B 13.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14. 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德州市二○○九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三十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面句子。(3分)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9.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 三十二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乎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又安敢毒耶?” 1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 ③又安敢毒耶(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1.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22.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19.使……生(存) 一天天 怨恨(3分,每词1分) 20.(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共3分,意思对即可,错漏字词,改变句意酌情扣分) 21.C(3分) 22.共3分,选段中有三处对比: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考生答出任意一处对比,给2分) 作用: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答出其中一种作用给1分)。(湖北省十堰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 三十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0题。(15分)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③人方倚此险,大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军中不解其故 (2)一霎而绝 (3)此去西南十里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9.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10.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7、(1)原因;缘故(2)断绝;消失(3)距:距离(或:相距) 8、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很快到来了。 9、C 10、答案要点:①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 ②善于正确判断敌情 ③善于指挥部队作战 (湖北省武汉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