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23
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在推广普及的公共自行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B.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玻璃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C.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外观和营养价值等 D.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领域 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H2CO3都属于有机物 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3.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中含氧元素,所以氧化物与碱的元素组成中一定有相同的元素 D.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5.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气﹣﹣防腐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物质的区别方法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醋﹣﹣闻气味 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6.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小气球变瘪 C.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铁粉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B 硝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加氢氧化钙研磨 加入适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C 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点燃闻气味 观察颜色 D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大理石 加入硫酸铜溶液 A.A B.B C.C D.D 8.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B.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向烧杯的水中加NH4NO3固体后,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 B.滤渣中可能有铜和锌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 D.滤液中可能有硝酸银 10.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2.8 B.若氧气的质量是12.8g,则无X生成 C.X含有氢元素 D.X一定含有氧元素 二、信息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①图1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后形成粒子的符号______ ②若“”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______(填写物质化学式),从图2中可知,汞的核电荷数是______ ③如图3所示是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A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 (2)①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______ ②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 性.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_ ③电解水的装置如图4所示,管A、管B中的气体质量比是______,在电解水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 (3)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①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为______,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与______有关 ②在空气中_____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③现有铝和铜,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 12.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下: (1)操作1:粉碎.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操作2:焙烧.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和NaCl反应生成CuCl2和Na2SO4,化学方程式为CuS+2NaCl+______=CuCl2+Na2SO4 (3)操作3:______(填操作名称).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______ (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3.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有大量气泡迅速冒出.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的成分及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的作用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老师提示:排水口洗净剂与水作用的生成物中有两种常见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很快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______和______.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探究活动二】老师提供了一瓶纯净的过碳酸钠(Na2CO4),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______.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对溶液X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溶质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Na2CO3; 猜想Ⅱ:NaHCO3;猜想Ⅲ: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资料摘要Ⅰ: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资料摘要Ⅱ:NaHCO3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资料摘要Ⅲ: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与盐酸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上述无色液体X少量于 试管中,至不再冒气泡为止, 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X中含有______ b.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 ______ 无气泡 无色溶液X中不含______ 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______ (填序号)是正确的.请你简述在排水口洗净剂与水接触产生气体的过程中,柠檬酸所起的相关作用:______. 四、信息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4.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图: 资料1: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 资料2:+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______能转变为电能. (2)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写一个). (3)溶解步骤中,产生的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除此反应外,溶解步骤还能发生两个反应:①______②Fe+Fe2(SO4)3=3FeSO4. (4)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填操作名称),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______. (5)请你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建议______.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成蓝色.请根据资料回答: (1)在实验中,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克 161.2克 反应后 46.5克 163.9克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小明根据装置丙的质量变化计算,发现小丽结果偏大.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氧化铜没有完全被还原. 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跃龙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在推广普及的公共自行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B.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玻璃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C.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外观和营养价值等 D.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领域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提倡乘坐公交车或自行车出行,能减少化石燃烧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B、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C、依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分析判断; D、根据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A、提倡乘坐公交车或自行车出行,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防止空气污染,所以正确. B、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错误. C、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所以正确. D、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领域,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不但可以指导人的生产、生活,而且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食品安全知识,能源、环保知识,燃烧、灭火及生产安全知识,材料分类及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等知识更是重中之重. 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 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H2CO3都属于有机物 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考点】气体的干燥(除水);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A、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等物质都能吸收水. B、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烧碱、浓硫酸都具有吸水性,均可用作干燥剂,熟石灰不能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人体中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CH4、C2H5OH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H2CO3属于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NH2)2中只有一种营养元素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干燥剂、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复合肥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粗盐提纯实验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提纯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的粗盐的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据此,对图示的操作进行排序. 【解答】解:A、托盘天平应该左物右码,错误; B、取药品时,瓶塞倒放,错误; C、量筒读数是正确的; D、不能用手拿坩埚,以免烫伤,错误; 故选C 【点评】在使用固体溶解配制溶液时,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其中称量包括称取溶质质量和量取溶剂体积,两个操作应先称取溶质再量取溶剂.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氧化物中含氧元素,所以氧化物与碱的元素组成中一定有相同的元素 D.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A.常见的带电的粒子有离子、质子、电子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能生成盐与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解答】解: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很多,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能生成盐与水,但不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要求反应物必须是酸与碱,故此选项错误. C.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一定含有氧元素,故氧化物与碱的元素组成中一定有相同的元素﹣﹣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10g水变为10g水蒸气,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时关键是能对提供的信息正确的分析并能找到合适的反例,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5.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气﹣﹣防腐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物质的区别方法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醋﹣﹣闻气味 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用于加热的仪器;氧气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A、根据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氮气性质稳定; B、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可以移走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根据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发生的现象、酱油和醋的气味、氯化铵和磷矿粉的颜色分析回答; D、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试管、蒸发皿、烧杯都可以加热,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解答】解:A、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以冷藏保鲜;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做食品干燥剂;氮气性质稳定,充入氮气可防腐,故A正确.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能使油和空气隔绝;用水灭火,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能隔离可燃物,都能灭火,故B正确. C、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加肥皂水并搅拌进行鉴别;醋有刺激性气味,酱油没有,可通过闻气味鉴别;氯化铵是白色固体,磷矿粉是灰色固体,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氧气没有可燃性;试管、蒸发皿、烧杯都可以加热;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方法、检验物质的方法、加热的仪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特别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问题. 6.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小气球变瘪 C.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分析;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 D、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考虑本题,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 【解答】解:A、热水的温度是80℃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使气球涨大,故B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使U型管两端的液面左高右低,故C正确; D、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说明它们排在了铁的后面,但不能排铜和银的顺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气体压强的变化、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知识点较多,而且有一定的难度. 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铁粉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B 硝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加氢氧化钙研磨 加入适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C 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点燃闻气味 观察颜色 D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入大理石 加入硫酸铜溶液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铁粉、氧化铜都是黑色固体,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进行分析; B、根据硝酸铵、硫酸钾都溶于水进行分析; C、根据羊毛和纯棉的颜色相同进行分析; D、根据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粉、氧化铜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硝酸铵、硫酸钾都溶于水,加入适量水观察是否溶解的方法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羊毛和纯棉的颜色相同,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品,加入大理石,有气泡产生的是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可以鉴别;加入硫酸铜,有蓝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8.图1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盛水的烧杯中放着t2℃下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根据图象和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B.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C.向烧杯的水中加NaOH固体后,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向烧杯的水中加NH4NO3固体后,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分析】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则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并结合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分析解答;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结合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D、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结合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解答. 【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则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大的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则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描述正确;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2℃将至t1℃时,甲析出晶体,乙的溶解度变大则继续溶解试管内的固体,但溶解固体后是否饱和无法确定,若恰好饱和,则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若溶解后不饱和,则降温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描述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错误; D、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析出晶体,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对溶液温度的影响,并能结合图示分析和解答问题,要据题意和选项细心解答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 B.滤渣中可能有铜和锌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 D.滤液中可能有硝酸银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锌>铜>银,当把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时,银首先被置换出来,在银完全置换后,铜才能被置换出来;一定量的锌粉,可能完全转换出银,也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的银,滤液呈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铜,锌可能没有置换出铜,有可能置换出部分铜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A、锌会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锌可能与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由于有硝酸铜的剩余,则一定没有锌,故选项正确; B、锌会首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锌可能与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由于有硝酸铜的剩余,则一定没有锌,故选项错误; C、锌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故选项正确; D、锌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由弱到强的顺序一一进行置换. 10.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表中a的值为2.8 B.若氧气的质量是12.8g,则无X生成 C.X含有氢元素 D.X一定含有氧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计算a的值.根据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计算X中含有的元素. 【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7.2g+4.4g+a=14.4g,故a=2.8g;故A正确; B、设3.6g丙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C3H8+5O23CO2+4H2O 44 160 3.2g x 解得x=11.64g, 若氧气的质量是12.8g,则无X生成,故B正确; C、3.2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100%=0.8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3.2g﹣0.8g=2.4g;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0.8g,故X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错误; D、由C中计算可知,3.2g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故X中应含有2.4g﹣1.2g=1.2g碳元素,又因为X的质量为2.8g,故X中应含有1.6g氧元素,故X为一氧化碳,是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的,增加氧气量,就不会生成一氧化碳,则生成物的种类可能减少,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信息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关键,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①图1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后形成粒子的符号 Al3+ ②若“”表示一个氢原子,则“”表示 H2 (填写物质化学式),从图2中可知,汞的核电荷数是 80 ③如图3所示是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A和D的质量比为 7:11 ,化学方程式 2CO+2NON2+2CO2 (2)①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 元素 ②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③电解水的装置如图4所示,管A、管B中的气体质量比是 1:8 ,在电解水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H、O (3)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①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为 Fe ,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与 金属活动性 有关 ②在空气中 铝 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③现有铝和铜,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选用的试剂是 FeSO4溶液 .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电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1)①据图1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 ②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 ③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 (2)①根据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这里是指宏观物质,因此这里的氮和磷指元素进行解答;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或异味等;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杀菌消毒; ③试管B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氢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3)根据铝、铁、铜三种金属的应用、性质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①、由图1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是13.最外层电子数是3,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3个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Al3+; ②、由图2中获得的信息有: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原子序数是80等; ③、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A、B分别是CO、NO.生成物C和D分别是N2和CO2.反应的方程式是:2CO+2NON2+2CO2.由方程式可知:CO、NO、CO2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生成的C和D的质量是:(28×2):(44×2)=7:11; (2)①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这里是指宏观物质,因此这里的氮和磷指元素. ②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色素或异味;生活中,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杀菌消毒; ③试管A电源的负极相连,生成的是氢气,试管B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生成的是氧气,二者得出质量比是1:8,在电解水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H、O; (3)①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为Fe,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活动性有关 ②在空气中铝更耐腐蚀. ③现有铝和铜,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根据“三种取中”的方法,可以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还需选用的试剂是FeSO4溶液等. 故答为:(1)①Al3+,H2,7:11 2CO+2NON2+2CO2;(2)①元素,②吸附,加热煮沸,③1:8,H、O;(3)①Fe,金属活动性,②Al,③FeSO4溶液.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微观示意图题的关键. 12.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下: (1)操作1:粉碎.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进行 . (2)操作2:焙烧.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和NaCl反应生成CuCl2和Na2SO4,化学方程式为CuS+2NaCl+ 2O2 =CuCl2+Na2SO4 (3)操作3: 过滤 (填操作名称).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铁架台 (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氯化钠 .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粉碎后能增大接触面积,进行分析解答.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操作3是将溶液与固体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粉碎能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进行.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铜、硫、钠、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1、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硫、钠、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1、2、2、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反应物的分子中缺少4个氧原子,则横线上应填:2O2. (3)操作3是将溶液与固体分离,是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铁架台. (4)由流程可知,反应过程中氯化钠是反应物,最后又生成了氯化钠,所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进行;(2)2O2;(3)过滤;铁架台;(4)氯化钠.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掌握质量守恒定律、过滤操作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3.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有大量气泡迅速冒出.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的成分及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的作用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老师提示:排水口洗净剂与水作用的生成物中有两种常见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很快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二氧化碳 和 氧气 .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探究活动二】老师提供了一瓶纯净的过碳酸钠(Na2CO4),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 过氧化氢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对溶液X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溶质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Na2CO3; 猜想Ⅱ:NaHCO3;猜想Ⅲ: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资料摘要Ⅰ: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资料摘要Ⅱ:NaHCO3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资料摘要Ⅲ: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与盐酸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上述无色液体X少量于 试管中,至不再冒气泡为止, 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X中含有 Na2CO3 b.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 稀盐酸 无气泡 无色溶液X中不含 NaHCO3 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 ① (填序号)是正确的.请你简述在排水口洗净剂与水接触产生气体的过程中,柠檬酸所起的相关作用: 柠檬酸属于反应物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为无色溶液X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氧气生成,因此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过氧化氢;取上述无色液体X少量于试管中,至不再冒气泡为止,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一定有碳酸钠;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氢钠.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①是正确的;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柠檬酸属于反应物.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探究活动一,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氧气;Ca(OH)2+CO2=CaCO3↓+H2O (2)因为无色溶液X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氧气生成,因此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过氧化氢;取上述无色液体X少量于试管中,至不再冒气泡为止,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一定有碳酸钠;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氢钠;探究活动二,故答案为:过氧化氢;Na2CO3;稀盐酸;NaHCO3 (3)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①是正确的;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柠檬酸属于反应物.故答案为:①;柠檬酸属于反应物. 【点评】实验探究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四、信息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4.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图: 资料1: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 资料2:+2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 热 能转变为电能. (2)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HCl+Ca(OH)2═CaCl2+2H2O或SO2+Ca(OH)2═CaSO3↓+H2O (写一个). (3)溶解步骤中,产生的H2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除此反应外,溶解步骤还能发生两个反应:① 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②Fe+Fe2(SO4)3=3FeSO4. (4)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过滤 (填操作名称),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 保护气,避免+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 (5)请你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建议 垃圾分类回收 . 【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碱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电能; (2)根据石灰浆是碱性分析;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成反应的方程式; (4)根据制取硫酸亚铁晶体的基本操作解答; (5)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 【解答】解:(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电能; (2)石灰浆显碱性,能够吸收酸性气体,所以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是除去烟气中含有的SO2、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SO2+Ca(OH)2═CaSO3↓+H2O. (3)溶解步骤中,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产生的H2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除此反应外,溶解步骤还能发生两个反应:①Fe2O3+3H2SO4═Fe2(SO4)3+3H2O;②Fe+Fe2(SO4)3═3FeSO4. (4)操作②的目的是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基本操作步骤:加热浓缩,然后冷却结晶;再过滤;最后洗涤干燥,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避免+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5)请你就成都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建议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 故答案为:(1)热; (2)2HCl+Ca(OH)2═CaCl2+2H2O或SO2+Ca(OH)2═CaSO3↓+H2O; (3)Fe+H2SO4═FeSO4+H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4)过滤; 保护气,避免+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5)垃圾分类回收.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同学们能够掌握全面的知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成蓝色.请根据资料回答: (1)在实验中,甲装置的作用是 除水 .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克 161.2克 反应后 46.5克 163.9克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小明根据装置丙的质量变化计算,发现小丽结果偏大.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B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氧化铜没有完全被还原.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性质的性质并结合装置分析其作用; (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并结合方程式求出氧化铜的质量,进而求出其样品中的质量分数; (3)根据实验装置,丁装置与大气相通,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实验中,甲装置的作用是除水; (2)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63.9g﹣161.2g=2.7g,设要生成2.7g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则: H2+CuOCu+H2O 80 18 x 2.7g x=12g 所以氧化铜的质量分数: ×100%=80% 答: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80%. (3)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计算结果偏大,原因是浓硫酸与空气通着,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故答案为:(1)除水;(2)80%;(3)B.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两种做法不同的原因分析,了解装置的特点及物质的作用是解答的关键,要考虑浓硫酸的吸水性,不仅吸收了生成的水,连空气中的水也吸收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