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物理套试题分类汇编温及物态变化
温度及物态变化 1.(2015•东营)2015年5月8日,河北、北京、内蒙古等地局部地区出现罕见的五月飘雪景象。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 A. 凝固现象且吸热 B. 凝固现象且放热 C.凝华现象且放热 D.凝华现象且吸热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 解:雪是固体,是由地面上蒸发的水蒸气,在向上流动时,遇到极冷的气流而放热,形成了固态的雪花,然后雪花变大,下落,形成下雪.整个过程中雪是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而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是一道基础题. 2.(2015•北京)图3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 解答: 解: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不合题意;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3.(4分)(2015•内江)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 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 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夏天,室外温度高,室内温度低,室外的水蒸汽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室内水蒸汽液化,水珠在内表面. 解答: 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窗户玻璃比室外空气温度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为小水珠凝结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调,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窗玻璃比室内温度低,室内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选B. 点评: 当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低时,室内水蒸汽液化;当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时,室外水蒸气液化.不应弄混了. 4.(2015•娄底)(6分)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性质制成的;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3)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华应选用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常用的温度计都是液体温度计,其原理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3)等质量的碎冰块与大冰块相比,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 解:(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实验中宜选用等质量的碎冰块,均匀受热,可以减小误差,效果更好些; (3)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碎冰块;(3)乙.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要明确:为使冰能够均匀受热,应选用碎冰. 5.(2015•孝感)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①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③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④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解答: 解: 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此选项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此选项正确; C、雪糕周围冒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此选项正确;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做出判断. 6.(2015•安徽)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需要吸热. 解答: 解: 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此选项正确; 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此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 我们不仅要掌握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还要清楚每个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7.(3分)(2015•常德)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 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 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 解:A、雾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是放热的,故A错误; B、冰是固态的,冰变成水后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故B正确; C、冬天人呼出的高温气体遇到外面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白气”,液化是放热的,故C错误; D、樟脑球变小,是升华过程,是吸热的,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前后状态变化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4分)(2015•广元)小英学习液体蒸发知识以后,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了一个“比较酒精与水蒸发快慢”的小实验.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在吸管的中间插入一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把大头针的两端搭在两个纸杯的边沿并使吸管保持水平平衡. (2)在这两纸杯中分别倒入少许质量相等的酒精与水,取两片相同的纸巾分别浸入酒精与水中;待杯中酒精与水全部被纸巾吸收后,取出湿纸巾分别挂在吸管的两端(如图乙所示),两节纸巾的位置直到吸管恢复平衡. (3)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仔细观察吸管,如果吸管哪段上翘,就说明哪段的液体蒸发得更 快 (选填“快”或“慢”) 【交流与评估】 (4)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解: (3)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可知,原来吸管是平衡的,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吸管上翘的一端质量减小,说明哪端的液体蒸发得快; (4)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相同,还必须保证他们的温度和通风情况相同,这个样才有利于比较酒精和水的蒸发快慢情况. 故答案为:(3)快;(4)相同. 9(2015.广州)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上图7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t= 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1)从图象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温度不升高,但内能增加,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 (2)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 解答: 解:A、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温度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B错误; C、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不可能为零,因此t0时刻物体温度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具有内能,故C错误; D、0﹣t1这段时间,物体一直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从图示的图象中,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物质的种类(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熔化时间等.关键要将熔化过程与图象两者联系起来. 10.(2015.张家界)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的雾气是什么状态,然后知道这种状态的物质从哪来的.雾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变来的. 解答: 解: 雨后的空气中总有很多的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就是雾.而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分析时弄清变化前后的状态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11.(2015.德州)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 C.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描述正确;炒鸡块时利用了加热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故B描述正确;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高,所以饭熟得快,故C描述错误;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故D描述正确。选C。 【考点定位】 分子热运动 改变内能的方法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不同物种的沸点 12.(3分)(2015•怀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 B. 绕在半山腰的云雾 C. 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 D. 身上的汗水变干了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拿出冰柜的饮料瓶外出现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春天早晨操场边树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身上的汗水变干了,是汗水发生的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3.(2分)(2015•扬州)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雪 B. 露 C. 霜 D. 冰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根据液化的定义来一一判断. 解答: 解:A、雪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为液态的小水珠附着在固体上形成露,露的形成属于液化,故B正确;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冰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14.(5分)(2015•桂林)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活动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小丽同学负责的实验小组测量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1)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大小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①水的沸点为 98℃ ;②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 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 (3)通过实验可得: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 ;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体积减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体积不断增大; (2)壶口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解:(1)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体积变大; (2)由表格数据知,水在5min开始沸腾,沸腾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水保持98℃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3)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 (1)变大; (2)98℃;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 (3)升高;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5.(3分)(2015•武汉)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t/℃ 0 1 2 3 4 5 6 7 8 ρ/(kg▪m﹣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 A.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B. 水在4℃时密度最大 C. 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D. 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考点: 密度与温度..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将0~8℃分两个阶段分析:0~4℃,4℃~8℃,然后根据表格中温度对应的密度数值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表格中记录的是在0~8℃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没有涉及到体积,因此不能得出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这一结论,故A符合题意; B、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4℃时密度为1000.00kg/m3,在0~3℃,5℃~8℃时的密度数值都小于水在4℃时密度,故可以得出水在4℃时密度最大的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高于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数值由999.97~999.94~999.90~999.85,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故C不符合题意; D、温度低于4℃时,随着温度的降低,999.97~999.94~999.90~999.84,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通过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难易程度适中. 16.(2015•河北)探究水沸腾时对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14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 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 。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 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 (选填序号)。 ①冰 ②霜 ③雾 ④雪 解析: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充分跟被测物体接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液泡不能跟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接触;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就越高;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因此烧杯内水面上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白气”是小水滴,是烧杯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雾也是液化形成的。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缩短加热时间(或减小热量损失)(2)小于 (3)③ 17.(2分)(2015•泰安)以下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汇成潺潺流水 B. 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晶莹的露珠 C. 秋天,雨后泰山上出现缥缈的云雾 D. 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 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是吸热的.符合题意. 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形成的,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D、窗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的过程,凝华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8.(2分)(2015•济南)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自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液化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淡淡的白雾是液态的小水珠. 解答: 解:淡淡的白雾是液化现象,因为河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故选:D. 点评: 对于常见的物理现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可以对比记忆,例如雨、雪、雾、雹等的形成过程. 19.(2分)(2015•济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A. 景区喷雾 B. 人造雪景 C. 撒盐融雪 D. 人工降雨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 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 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0.(2015•滨州)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A错;玻璃泡要在被测液体中,所以B错; 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所以D错;C的操作完全符合温度计的用法,故应选C。 【考点定位】 温度计的用法 21.(2分)(2015•漳州)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 洗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 B. 冰箱里的水蒸气结成霜 C. 发烧的病人身上擦酒精,降低体温 D. 寒冬,池塘的水面结冰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A、手间里的固态清新剂逐渐变小,是清新剂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故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C、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来降低体温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热,故C错误; D、寒冬,池塘的水面结冰,是水由液态接变成了固态,故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22.(2015•潍坊)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 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 汽化现象 D. 升华现象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它需要放热. 解答: 解: 北方秋、冬两季,地面和房顶出现的霜、窗的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树枝上出现的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选B. 点评: 由生活现象判断物态变化这类题目,一定要搞清物体先后都是以什么状态出现,然后结合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化、凝华来判断物态变化过程,结合题意认真分析,不可盲目判断. 23.(2015•潍坊)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又沸腾起来,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解答: 解: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使得瓶内压强减小,使液体沸点降低,液体重新沸腾起来.所以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气体压强与沸点的关系的掌握情况. 24.(2015•益阳)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填 “A”“B”“C”或“D”)。 甲 乙 时间/s 温度/℃ A B 时间/s 温度/℃ D 时间/s 温度/℃ C 时间/s 温度/℃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温度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是示数,再进行读数; (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都会从水底冒出气泡,但一种缓慢、一种剧烈,且在温度和形态变化上也有不同. (3)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对各个图象注意分析即可. 解答: 解:(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 (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 (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 (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B是晶体熔化图象,C图是晶体凝固图象,D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89;(2)气泡越变越大;(3)继续吸热;(4)A. 点评: 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要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所以要会进行温度计的读数.同时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 25.(8分)(2015•盐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甲图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读数为 89.5 ℃. (2)实验时,当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变大 ,直至水面破裂.水开始沸腾. (3)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0.5min记一次溫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99 ℃;沸腾前水溫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先快后慢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温度升高,加快汽化,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加快散热 .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出溫度并记录数椐,而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并且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小红每次读数都比小华迟6s,在同一坐标系中,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发现,小红的图象在小华的 左 (左/右)边.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明确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读出示数; (2)沸腾时,水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达到水面处破裂; (3)根据图象及水沸腾时的特点判断出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4)水沸腾前,加热时间越长,水吸收的热量越多,升高的温度越高. 解答: 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89.5℃; (2)沸腾时,水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达到水面处破裂; (3)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沸腾前水溫变化快慢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加快汽化,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加快散热; (4)小红每次读数都比小华迟6s,则小红所绘的温度比小华所绘的温度高,小红的图象在小华的左边. 故答案为: (1)89.5;(2)变大;(3)99;先快后慢;温度升高,加快汽化,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加快散热;(4)左. 点评: 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6、(2015•福州)夏天,加在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其物态变化是 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凝固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解答: 解: 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是因为冰块变成了水,发生了熔化现象.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的理解,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27.(2015•福州)(5分)小华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如图16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 (2)他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6乙所示,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示数是____ ℃。 (3)实验中,是通过____ 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____。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发生了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发生的是能量的转移; (4)要使水尽快沸腾,就要让水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较多的热量;避免水向外传递热量;根据生活常识也可从水的质量上去考虑解决. 解答: 解: (1)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 (2)A俯视,错误,C仰视错误,B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正确;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5个小格处,读作95℃; (3)实验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较高,所以热由酒精灯火焰传递给石棉网、烧杯底,然后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水的内能的; 要缩短加热时间,可适当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 故答案为:(1)碰到了烧杯底;(2)B;95;(3)热传递;提高水的初温(或适当减少水量). 点评: 本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同时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难度不大. 28.(2分)(2015•苏州)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 铁丝网上的白霜 B. 屋檐下的冰凌 C. 冰冻的衣服晾干 D. 草叶上的露珠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对外界放热; 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从外界吸热;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向外界放热. 解答: 解: A、铁丝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符合题意; B、屋檐下的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冰瘤.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升华成为水蒸气.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熔化、液化和凝华定义的了解,需要从生活现象结合物理定义来进行分析. 29.(3分)(2015•茂名)今年3月底.茂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 升华 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 熔化 成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水蒸气由于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会熔化为水滴,即形成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0.(2分)(2015•茂名)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 乙 ,水的温度是 42 ℃. 解: 甲俯视读数会偏大,丙仰视读数会偏小,乙读数时,视线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读数正确;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刻度以上,示数为42℃. 故答案为:乙;42. 31.(2015•菏泽)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 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32.(3分)(2015•贵港)生活与物理息息相关,小芳烧水,她观察到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汽化后凝固 D. 先升华后熔化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可根据“白气”的状态和“白气”的形成上入手. 解答: 解: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当水蒸气上升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这是中考时常考的一个知识点. 33.(3分)(2015•资阳)如图所示是热现象的一些情景或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清晨昆虫和植物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测温枪”可以不接触人体而测出人的体温 C. 加热水使试管塞子冲出去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D. 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红外线;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1)分析物质变化后的状态和原来的状态,再判断是什么物态变化; (2)红外线测温枪通过精确测量人体释放出来的微弱的红外线能量,再经过复杂的动算处理和各种补偿校正,可以准确的测得人体的体温;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使能量的转移; (4)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解答: 解:A、清晨昆虫和植物上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B、“测温枪” 是通过测量人体释放出来的微弱的红外线能量来测量体温的,故可以不接触人体而测出人的体温;故B正确; C、酒精灯加热过程通过热传递增加试管内水的内能,属于能量的转移;高温高压的蒸气推动塞子是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能量的转化;故C正确; D、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的;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红外测温枪的原理等知识,属于基础题. 34.(2015•连云港)用图甲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 ℃。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另一组同学在烧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继续加热,发现乒乓球被顶起,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看清分度值和单位,读出示数; (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降低而降低;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单位为℃,此时示数为84℃; (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 (3)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实验中的乒乓球被顶起,是水蒸气对乒乓球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乒乓球的机械能; 故答案为:(1)84; (2)不变; (3)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内. 点评: 该题为热学综合题,考查了温度计的读数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以及做功改变内能,熟知各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35.(2015•连云港)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考点: 光的色散. 专题: 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热; (2)太阳光照射到卷层云中的冰晶时,发生色散. 解答: 解: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放热,故B错误;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折射分解为七色光,故C错误; D、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晕,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中凝华现象和光的色散现象的掌握情况,需要加以强化记忆. 36.(2015.遂宁).下列有关热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春天早晨出现的雾是液化现象,这一过程要放热 B.闻到桂花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C.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降温,这是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 D.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不变,温度升高 本题考查自然界常见的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分子动理论、水的比热容较大,对于C选项有一定难度。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汽液化而成的,这一过程要放热,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因而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熔点不变,故选D 37.(4分)(2015•武汉)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水蒸气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 (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 高于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 .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等; (3)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吸热温度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解答: 解:(1)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小华加热时间长,可能是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 (3)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 故答案为: (1)水蒸气; (2)小华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 (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热量,而水温保持不变,说明水能继续从杯底吸热.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水沸腾的条件及特点,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是比较简单的实验题. 38.(2分)(2015•郴州)福城郴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资兴的“迷漫小东江”、宜章莽山的“翠屏雾海”、汝城热水温泉上的“白雾”,这些景观中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 液化 B. 熔化 C. 汽化 D. 凝固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 解答: 解: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A.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39.(3分)(2015•重庆)如图所示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 蒸饺﹣﹣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 牛肉面﹣﹣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回锅肉﹣﹣炒肉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D. 玉米排骨汤﹣﹣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沸腾及沸腾条件;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的运动..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 分子是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 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解答: 解:A、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挑面时香气四溢说明面的香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炒肉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故C错误; D、汤沸腾后,把火关小再煲,此时汤继续沸腾,汤的温度不会降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液化、分子的运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及沸腾特点,知识点较多,属于基础题. 40.(3分)(2015•雅安)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 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 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①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②液体沸腾时是温度叫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③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 ④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 解: A、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在皮肤上涂一些酒精,酒精蒸发时带走部分热量,会感到凉爽.此选项正确; B、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如果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98℃的水也可以沸腾.说明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低.此选项错误; C、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甚至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水银先凝固了,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此选项正确; D、从冰箱中刚取出的易拉罐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热现象,包括蒸发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温度计工作原理及液化现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41.(2015.黄冈)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 解: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C、夏天,在地板上洒些水,感到凉爽.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理知识最终是要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在生活中见到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就要认真分析,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2.(2015.黄冈)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______(①烧杯;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 (2)图乙中读数的错误之处是: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___。 (3)图丙是正确实验后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____(填“不变”或“升高”)。 考点: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实验器材装配要根据酒精灯来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由此分析解答; (2)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3)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 解答: 解: (1)酒精灯要使用外焰加热,所以合理顺序应先放好温度计,由其外焰高度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壁,所以接着应放置烧杯,最后安装温度计.即顺序为:②④①③; (2)由图乙可知: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3)由丙图,水在99℃开始沸腾,之后水温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②④①③;(2)相平;(3)不变. 点评: 本题以水沸腾的实验考查了实验装置的装配、温度计的读数和沸点图象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43.(2015.黄石)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 B.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 C.家中,冰箱里冰盒中的水凝结成冰块; D.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 解: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B错误; C、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 D、放在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是液态花露水的变成气态现象,是汽化,此过程中吸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各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判断出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关键. 44.(2015.黑河)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 ) 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B.春天冰雪消融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考点: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 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升华成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B、春天冰雪消融,由固态熔化成为液态水,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液态水汽化成为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5.(2015.龙东)“林都”伊春,一年四季风景如画,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 考点: 分子的运动.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物质由固体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解答: 解: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果香扑鼻是果的香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和分子的运动,熟练掌握各种物态变化时从哪种状态变化成哪种状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6.(2015.重庆B)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图1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解答: 解: 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逐渐消失,水珠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电熨斗冒出白雾,是电熨斗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树枝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结论,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47.(2015.赤峰)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冰—凝固 吸热 B、雾生成—液化 放热 C、露产生—汽化 吸热 D、霜形成—升华 放热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2)六种物体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 解: A、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需要放热.此选项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需要放热.此选项正确;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需要放热.此选项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热.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的了解,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48..(2015.襄阳)夏天,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 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 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汗水的蒸发,吸收了皮肤的热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 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 解:夏天扇扇子,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导致人身体表面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快.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发现象,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49.(2015.营口)(2015•营口)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D. 窗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影响晶体熔点高低的因素:物质的种类、压力的大小、是否有杂质.种类不同,熔点一般不同;压力越大,熔点降低;当有杂质参入时熔点降低; (2)水蒸发要从周围空气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达到降温的目的;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4)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 解:A、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参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故A错误; B、因水蒸发有致冷作用,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所以夏天洒水是利用了蒸发吸热的道理,故B错误; C、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 D、窗花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只要我们认真的观察就一定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50.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 ) 时间/min 温度/℃ 6 12 A B C D 第7题图 0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 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②在熔化图象中,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为熔点.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为熔化过程. 在熔化之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完全熔化完后为液态. 解答: 解:A、从图象上看,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但不能表示它的熔点也在升高,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在第6min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蜡不是晶体,所以不可能是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BC段表示该物质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正在熔化,因此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