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6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6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广西来宾市忻城民族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瓷碗破碎 C.纸张燃烧 D.湿衣服晾干 ‎2.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3.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臭氧(O3)属于(  )‎ A.混合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氧化物 ‎4.下列对于化学式“H2O”的各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表示水这种物质 B.表示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表示1个水分子 D.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5.下列厨房用具,在空气中最容易锈蚀的是(  )‎ A.铝壶 B.不锈钢汤勺 C.铁锅 D.纯铜把手 ‎6.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乙醇 C.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石墨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7.下列有关生活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纯水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 B.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水体污染 C.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 D.灼烧闻气味区分蚕丝和棉纱 ‎8.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烟尘 D.二氧化硫 ‎9.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层数 ‎10.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C.验证铁比铜活泼:Fe+CuSO4=Cu+FeSO4‎ D.用熟石灰处理工业生产中含硫酸的废水:Ca(OH)2+H2SO4=CaSO4+2H2O ‎11.有理论认为,从疾病发生机制上考虑,氧化损伤几乎是所有疾病最基本的病理过程.研究人员发现,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根据上述理论,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 A.氢气有还原性 B.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C.常温下氢气较稳定 D.氢气对人体无毒 ‎12.实验操作有误或不规范,很可能造成实验失败甚至酿成事故.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存放氧气 B.稀释浓硫酸 C.‎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D.‎ 称量氢氧化钠 ‎13.下列金属的活动性最强的是(  )‎ A.Al B.Fe C.Na D.Ag ‎14.在加压条件下,40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5.同学们准备将垃圾分类处理,其中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是(  )‎ A.废纸 B.果皮 C.易拉罐 D.塑料桶 ‎16.蜂蜜总含糖量达65%~75%,还含有丰富的酶类,水溶性维生素及钙、铁、锌等,对此有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类 B.酶也是糖类中的一种 C.人体需要大量的维生素 D.钙、铁、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7.下列关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燃料 B.天然硬水经静置、过滤、吸附后将变成软水 C.一定条件下,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红色,所以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18.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19.从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20.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 取样后,分别灼烧,闻气味 B 食盐溶液和盐酸 取样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C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 D 区分硝酸铵粉末和氧化钙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水 A.A B.B C.C D.D ‎22.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2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对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中混有水蒸气一用生石灰干燥 B.KNO3,中混有碳酸钾一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后过滤 C.NaCl溶液中混有氯化钙一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后过滤 D.NaOH溶液中混有氢氧化钡一加入适量稀硫酸后过滤 ‎24.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 检测小组 检测结果 甲组 KCl、KNO3、KOH、HCl 乙组 KCl、KNO3、K2CO3、HCl 丙组 KCl、K2CO3、K2SO4、KOH 丁组 KCl、KNO3、CuSO4、KOH 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  )‎ A.甲组 B.乙组 C.丙组 D.丁组 ‎2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则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则KOH溶液能与CO2反应 ‎ ‎ 二、填空题 ‎26.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或适当的含义填空.‎ ‎(1)镁离子符号______;标出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H2中数字“2”的含义是______.‎ ‎27.请用所学的知识填空.‎ ‎(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 ‎(2)水在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______;‎ ‎(3)生理盐水在医疗上常用于补充体液和洗涤伤口,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 ‎28.清明时节,同学们相约外出踏青野炊.请用化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野炊食谱如表所示:‎ 主食 馒头 配菜 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 从合理膳食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______(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2)小滨用洗涤剂洗去手上的油渍,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29.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请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解决下列问题.‎ ‎(1)t1℃时,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整数).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t1℃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______N (填“>”、“<”或“=”).‎ ‎3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探究_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验证分子是有______性质;‎ ‎(3)实验3中,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是______;‎ ‎(4)实验4中,对比两支试管内______的不同,可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 ‎ 三、简答题 ‎31.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 ‎(1)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该转化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乙醇相同,则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该技术的重要一步是在低温条件下用化学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控制低温条件的原因是______.‎ ‎32.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中:B是常用于光合用的气体,D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B与E不含相同元素,D与A含两种相同元素.‎ ‎(1)E的用途是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上述的所有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 ‎ 四、实验与探究题 ‎33.某中学化学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2)若制取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检验所制取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3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小静同学认为该现象无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 ‎(3)在排除上述可能后,兴趣小组又对实验结束后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③:溶质是_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反应的方程式 从烧瓶内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______‎ 加入二者后均无明显现象 我的猜想正确 ‎ ‎ 五、计算题(共6分)‎ ‎35.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若改用16g5%的KOH溶液与相同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7 (选填“>”、“<”或“=”);‎ ‎(3)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若用此硫酸溶液l00g可配制出多少克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需加水多少克?‎ ‎ ‎ ‎2016年广西来宾市忻城民族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瓷碗破碎 C.纸张燃烧 D.湿衣服晾干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石蜡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 ‎ ‎2.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 ‎【分析】根据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产品.这里的钙、碘、是指组成物质的元素.‎ ‎【解答】解: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指的是在食盐、牛奶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的有关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认识.‎ ‎ ‎ ‎3.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臭氧(O3)属于(  )‎ A.混合物 B.单质 C.化合物 D.氧化物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臭氧(O3)中只含有氧元素,属于单质.‎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物质的类别判断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 ‎ ‎4.下列对于化学式“H2O”的各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表示水这种物质 B.表示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表示1个水分子 D.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微观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A.化学式“H20”表示水这种物质;故A说法正确;‎ B.化学式“H20”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说法不正确;‎ C.化学式“H20”表示1个水分子;故C说法正确;‎ D.化学式“H20”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化学式含义的理解与在解题应用的能力.‎ ‎ ‎ ‎5.下列厨房用具,在空气中最容易锈蚀的是(  )‎ A.铝壶 B.不锈钢汤勺 C.铁锅 D.纯铜把手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金属的越活泼,越易生锈,铝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据此解答.‎ ‎【解答】解:A、铝的活动性虽然比铁强,但是铝在空气中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不易生锈;‎ B、不锈钢不易与氧气反应,不易生锈;‎ C、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 D、纯铜的活动性比较弱,在常温下不易与氧气反应,故不易锈蚀;‎ 故在空气中最易生锈的是铁锅.‎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性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6.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乙醇 C.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石墨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考点】有关化学之最.‎ ‎【分析】有关化学之最是指与化学有关的之最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错误;‎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错误;‎ C、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错误;‎ 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之最”这部分知识经常是推断题的题眼,是解推断题的突破口,应用广泛,掌握基础知识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同学们可将该部分知识加以汇总,熟练记忆.‎ ‎ ‎ ‎7.下列有关生活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A.纯水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 B.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水体污染 C.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 D.灼烧闻气味区分蚕丝和棉纱 ‎【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任何物质都属于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大量使用化肥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蚕丝的成份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纱.‎ ‎【解答】解:A、任何物质都属于化学物质,水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熟石灰具有碱性,能与酸反应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D、蚕丝燃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纱燃烧时无气味,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量使用化肥的危害、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蛋白质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8.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烟尘 D.二氧化硫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分析】空气污染物中,有害气体主要有CO、SO2、NO2等氮的氧化物和粉尘,粉尘主要是指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以及烟尘等,各选项中只有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A.‎ ‎【点评】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 ‎ ‎9.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 B.中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层数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方法:圆圈内的数字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中间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中子数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现不出来,因此不能确定核内的中子数,故B符合题意;‎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 ‎ ‎10.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C.验证铁比铜活泼:Fe+CuSO4=Cu+FeSO4‎ D.用熟石灰处理工业生产中含硫酸的废水:Ca(OH)2+H2SO4=CaSO4+2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 ‎ ‎11.有理论认为,从疾病发生机制上考虑,氧化损伤几乎是所有疾病最基本的病理过程.研究人员发现,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根据上述理论,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原因可能是(  )‎ A.氢气有还原性 B.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C.常温下氢气较稳定 D.氢气对人体无毒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分析】根据“氧化损伤几乎是所有疾病最基本的病理过程;可想到“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可能是因为氢气具有与氧化性相反的化学性质还原性造成的;‎ ‎【解答】解:A、“氧化损伤几乎是所有疾病最基本的病理过程”;而“氢气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可能是因为氢气具有相反的化学性质还原性造成的;故对 B、氢气密度最小的气体与疾病治疗无关;故错 C、常温下氢气稳定,是说常温下氢气化学性质稳定与疾病治疗无关;故错 D、无毒的物质很多但不一定对疾病有治疗作用;故错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个创新题型,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利用能力,必须在对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出大胆的推测和设想;‎ ‎ ‎ ‎12.实验操作有误或不规范,很可能造成实验失败甚至酿成事故.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存放氧气 B.‎ 稀释浓硫酸 C.‎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D.‎ 称量氢氧化钠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空气组成的测定.‎ ‎【分析】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向上放置;‎ 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析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 C、可用来反应的物质必须是易与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如红磷),木炭、硫不能用作测定氧气含量的反应物.‎ D、因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所以不能在称盘或称量纸上直接称量,需放在已知质量的小烧杯内或表面皿上称量.‎ ‎【解答】解:A、实验室存放氧气只是暂时存放在集气瓶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能将集气瓶倒置.所以图中实验操作错误;故A选项错误;‎ B、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水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所以图中实验操作正确;故B选项正确.‎ C、利用碳的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碳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气体二氧化碳(C+O2CO2),所以图中的实验操作错误;故C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不能放置纸上直接称量,需放在已知质量的小烧杯内或表面皿上称量;所以图中实验操作错误;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空气成分的测定方法,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 ‎ ‎13.下列金属的活动性最强的是(  )‎ A.Al B.Fe C.Na D.Ag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铝、铁、钠、银四种金属中钠的位置最靠前,故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钠.‎ A、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钠,不是铝,故选项错误.‎ B、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钠,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C、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钠,故选项正确.‎ D、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钠,不是银,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 ‎ ‎14.在加压条件下,40m3的石油气(含丙烷、丁烷等气体)可以装入0.0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隔,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石油气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所以,40m3的石油气加压液化以后,可以装入0.04m3的钢瓶中,由此主要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C是正确的;不能说明分子质量的大小、构成及运动的情况,所以A、B、D是错误的.‎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会利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化学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 ‎15.同学们准备将垃圾分类处理,其中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是(  )‎ A.废纸 B.果皮 C.易拉罐 D.塑料桶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分析】根据垃圾的类别解答.‎ ‎【解答】解:A.废纸属于可回收垃圾,B.果皮属于不可回收垃圾,C.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D.塑料桶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 ‎ ‎16.蜂蜜总含糖量达65%~75%,还含有丰富的酶类,水溶性维生素及钙、铁、锌等,对此有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类 B.酶也是糖类中的一种 C.人体需要大量的维生素 D.钙、铁、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可根据题干所给信息结合元素与人体的生理活动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蜂蜜总含糖量达65%﹣75%”可知选项正确.‎ B、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所以错误.‎ C、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人体需要多种维生素,但不是大量维生素,错误.‎ D、钙是常量元素,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在近年的中考中,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题经常出现.‎ ‎ ‎ ‎17.下列关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燃料 B.天然硬水经静置、过滤、吸附后将变成软水 C.一定条件下,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红色,所以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水的净化.‎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氧气具有助燃性和帮助呼吸的性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帮助燃烧,不能作燃料,故A错误;‎ B、天然硬水经静置、过滤、吸附后不能除去其中含有的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故B错误;‎ C、一定条件下,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碳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故C正确;‎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石蕊变红,是碳酸呈酸性,不是二氧化碳呈酸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和二氧化碳额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8.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由题目信息和微观示意图可知:本反应是两种单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在反应前后不变,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分子的种类一定变,数量有可能变化,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而化合物则有不同种元素组成,据此分析并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均未发生变化,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选项错误;‎ B、本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未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未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由图示可知,反应物均是同种原子形成的两种单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微观模拟图表示的意义、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的判断和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做本题时,要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对比分析,理解应用,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 ‎ ‎ ‎19.从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微粒①表示的为质子数为8核外有10个电子的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微粒②为质子数为10核外有10个电子的呈电中性的原子;‎ 对比两个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获取信息的正误;本题目考查了对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解答】解:A、同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图中两微粒质子数不相等,因此,不属于同种元素;故A不正确;‎ B、两微粒核外都有两层电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故B正确;‎ C、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都是10个,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 D、微粒①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带负电为阴离子;微粒②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微粒结构示意图是表示微粒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排布的图示形式.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 ‎ ‎20.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学反应前后宏观上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据此分析.‎ ‎【解答】解: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种类也没有改变;‎ ‎③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 ‎④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 因此正确的是①②;‎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含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2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涤纶面料与羊毛面料 取样后,分别灼烧,闻气味 B 食盐溶液和盐酸 取样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C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 D 区分硝酸铵粉末和氧化钙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水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B、根据食盐溶液和盐酸分别显中性、酸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稀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不能与木炭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取样后,分别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面料,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面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食盐溶液和盐酸分别显中性、酸性,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加热,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木炭不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硝酸铵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 ‎ ‎22.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4‎ B.70℃时,C点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70℃时,B点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可以查出某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对应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44g,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C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上面,应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70℃时,B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面,应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C两点对应溶液的都是同一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定值,所以,A、C两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2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对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中混有水蒸气一用生石灰干燥 B.KNO3,中混有碳酸钾一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后过滤 C.NaCl溶液中混有氯化钙一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后过滤 D.NaOH溶液中混有氢氧化钡一加入适量稀硫酸后过滤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分析】在做物质的除杂题时,首先要根据原物质和杂质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除去杂质,所选试剂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会转成新的杂质,操作方法越简便越好.‎ ‎【解答】解:A、CO中混有水蒸气可以用生石灰干燥,因为CO不与生石灰反应,故A正确;‎ B、KNO3中混有碳酸钾,加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后会生成新的杂质氯化钾,故B错误;‎ C、NaCl溶液中混有氯化钙,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得到氯化钠溶液,方法正确,故C正确;‎ D、NaOH溶液中混有氢氧化钡,加入适量稀硫酸,硫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都能反应,会把原物质也除去,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除杂质原则: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和需要的物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最好把杂质转化为我们需要的物质.‎ ‎ ‎ ‎24.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 检测小组 检测结果 甲组 KCl、KNO3、KOH、HCl 乙组 KCl、KNO3、K2CO3、HCl 丙组 KCl、K2CO3、K2SO4、KOH 丁组 KCl、KNO3、CuSO4、KOH 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  )‎ A.甲组 B.乙组 C.丙组 D.丁组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废液中成分之间相互交换成分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废液中成分中不能大量共存,则检测结果不合理;若废液中成分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废液中成分中能大量共存,则检测结果合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甲组:因KOH和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和水,不能大量共存.‎ 乙组:因K2CO3和HCl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 丙组:因KCl、KNO3、K2SO3、KOH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丁组:因KCl、KNO3、K2CO3、KOH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故丙组、丁组中的废液中成分之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检测结果合理.‎ 故选CD ‎【点评】本题实质考查的是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 ‎ ‎2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则含碳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则KOH溶液能与CO2反应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分析】A、碱的溶液呈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B、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强调反应物为酸和碱,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解答】解:A、碱的溶液呈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是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故A错误;‎ B、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不是有机物,故B错误;‎ C、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而金属氧化物与酸或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之间反应也能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C错误;‎ D、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同样氢氧化钾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类推,完成此题,要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定义的理解和记忆,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 ‎ 二、填空题 ‎26.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或适当的含义填空.‎ ‎(1)镁离子符号 Mg2+ ;标出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Na2O3 ;‎ ‎(2)H2中数字“2”的含义是 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 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碳元素显+4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Na2O3.‎ ‎(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中数字“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故答案为:(1)Mg2+;Na2O3;(2)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27.请用所学的知识填空.‎ ‎(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O2 ;‎ ‎(2)水在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 H、O ;‎ ‎(3)生理盐水在医疗上常用于补充体液和洗涤伤口,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1)对于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构成的分子保持.‎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解答】解:(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其分子符号为:O2.‎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则水在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其原子符号分别是H、O.‎ ‎(3)生理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其化学式分别是:NaCl2.‎ 故答案为:(1)O2;(2)H、O;(3)Na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 ‎ ‎28.清明时节,同学们相约外出踏青野炊.请用化学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野炊食谱如表所示:‎ 主食 馒头 配菜 红烧肉、豆腐汤、牛肉干 从合理膳食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中还应添加 C (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2)小滨用洗涤剂洗去手上的油渍,是利用了洗涤剂的 乳化 作用.‎ ‎【考点】均衡营养与健康;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分析】(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 ‎(2)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解答】解:(1)馒头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油脂,豆腐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水,牛肉干富含蛋白质,缺少维生素,黄瓜中富含维生素;‎ ‎(2)洗洁精能清除碗上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故答案为:(1)C;(2)乳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 ‎ ‎29.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请根据如图溶解度曲线解决下列问题.‎ ‎(1)t1℃时,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3% (保留整数).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t1℃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 > N (填“>”、“<”或“=”).‎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M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M的溶解度是30g,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加10g水后溶解3g溶质,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t1℃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N,因为在该温度下M的溶解度小于N.‎ ‎【解答】解:(1)t1℃时,M的溶解度是30g,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加10g水后溶解3g溶质,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23%;不变;‎ ‎(2)t1℃时,将等质量的M、N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M>N,因为在该温度下M的溶解度小于N;故答案为:>;‎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3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探究 物质燃烧的条件 ;‎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由此可验证分子是有 不断运动的 性质;‎ ‎(3)实验3中,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隔绝水 ;‎ ‎(4)实验4中,对比两支试管内 二氧化碳体积 的不同,可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1)从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考虑;‎ ‎(2)从浓氨水呈碱性,易挥发考虑;‎ ‎(3)植物油可以隔绝氧气;干燥的空气不含水分;‎ ‎(4)根据对比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1)白磷的着火点是40℃,80℃的热水可使其达到,而红磷的着火点高,热水不能使其达到,说明燃烧的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物质燃烧的条件;‎ ‎(2)浓氨水呈碱性,易挥发,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挥发的氨水分子进入A,使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不断运动的 ‎(3)蒸馏水中被植物油隔绝空气的铁钉不生锈,干燥空气中的铁钉不生锈,而蒸馏水中的铁钉生锈,说明防止铁生锈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和隔绝水.‎ 故答案为:隔绝氧气和隔绝水;‎ ‎(4)两支试管内二氧化碳体积不同,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体积.‎ ‎【点评】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从而理解该实验的目的.‎ ‎ ‎ 三、简答题 ‎31.二氧化碳若合理利用,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 ‎(1)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该转化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乙醇相同,则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OH+3O22CO2+4H2O ;‎ ‎(3)该技术的重要一步是在低温条件下用化学溶剂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控制低温条件的原因是 低温时二氧化碳溶解度大,利于吸收 .‎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2)根据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回答;‎ ‎【解答】解:(1)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或甲醇,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化学;‎ ‎(2)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CH3OH+3O22CO2+4H2O.‎ ‎(3)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低温时二氧化碳溶解度大,利于吸收;故答案为:低温时二氧化碳溶解度大,利于吸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跨度大,强调整合知识的能力.‎ ‎ ‎ ‎32.A、B、C、D、E、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中:B是常用于光合用的气体,D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B与E不含相同元素,D与A含两种相同元素.‎ ‎(1)E的用途是 除铁锈,制取二氧化碳等 ;‎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 ‎(3)上述的所有反应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A、B、C、D、E、F分别是碳酸氢钠、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稀盐酸、碳酸钠;‎ ‎(1)E是盐酸,盐酸可以除铁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等.‎ 故填:除铁锈,制取二氧化碳等.‎ ‎(2)反应④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故填:Ca(OH)2+2HCl═CaCl2+2H2O.‎ ‎(3)上述的所有反应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故填:置换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四、实验与探究题 ‎33.某中学化学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 ‎(2)若制取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B和D ,检验所制取的气体的方法是: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解:(1)仪器①是试管.‎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D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所制取的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故答案为:(1)试管;(2)CaCO3+2HCl=CaCl2+H2O+CO2↑;B和D;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烧瓶中的液体变浑浊 .‎ ‎(2)根据上述现象,小静同学认为该现象无法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在排除上述可能后,兴趣小组又对实验结束后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③:溶质是 氢氧化钠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反应的方程式 从烧瓶内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 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 加入二者后均无明显现象 我的猜想正确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1)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2)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根据反应物是否过量可以判断反应后溶液中含有溶质的情况.‎ ‎【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进入烧瓶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烧瓶中的液体变浑浊.‎ 故填:烧杯中的液体进入烧瓶,烧瓶中的液体变浑浊.‎ ‎(2)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烧瓶中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进入烧瓶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理由是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填: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猜想①:如果碳酸钠过量,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猜想②: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猜想③:如果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是氢氧化钠.‎ 故填: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及反应的方程式 从烧瓶内取少量反应后的澄清溶液分别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加入二者后均无明显现象 我的猜想正确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五、计算题(共6分)‎ ‎35.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Na+、H+ ;‎ ‎(2)当pH=7时,消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0.8g ,若改用16g5%的KOH溶液与相同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 < 7 (选填“>”、“<”或“=”);‎ ‎(3)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若用此硫酸溶液l00g可配制出多少克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需加水多少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1)根据溶液的pH、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根据40g10%的KOH溶液与相同量盐酸反应的情况解答;‎ ‎(3)根据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方程式,由NaOH的质量求出稀H2SO4的溶质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再求出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 ‎(4)根据加水稀释溶液时溶质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加入的NaOH完全反应,有剩余的硫酸,所以,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Na+、H+;‎ ‎(2)由图示可知,在溶液的pH等于7,消耗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溶质的质量为:16g×5%=0.8g;‎ 由图示可知,加入NaOH溶液40g时,溶液的pH等于7,用40g10%的KOH溶液与相同量盐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KOH+HCl═KCl+H2O ‎40 36.5 56 36.5‎ 由此可知,40g10%的KOH溶液被完全消耗,盐酸有剩余,pH小于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