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和碳的氧化物 例1 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刚石 石墨 C60 碳纳米管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解析 碳的不同单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其组成元素是相同的,因此单质碳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相同的。 答案 C 例2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 ①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②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③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④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⑤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都不变;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产生光能和热能,同时机动车行走,即转化为机械能;水在光或通电的条件下产生氢气,说明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CO2是无机物,与H2反应可生成有机物甲醇等。 答案 D 例3 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无色无味)是否含有CO2和C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装置中的试剂是 ;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 (3)如果没有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 解析 检验CO2一般用澄清石灰水,为了避免残留的CO2对后面实验有影响,一般用NaOH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具有还原性的CO可以使黑色的CuO变红色;若没有B装置将原混合气体中的CO2吸收完,则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O2同样会使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无法判断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气体。 答案 (1)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2)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黑色粉末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两点必须都有才正确) (3)没有B装置,无法除掉CO2,从而无法判断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气体 例4 小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 ;所缺药品是 ; (2)写出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图是小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 ,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解析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取用块状固体应用镊子或药匙,因此根据图示可知,所缺的仪器是镊子(或药匙),所缺的药品是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正确步骤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收集气体→验满→清洗仪器、整理桌面,验满时应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而不能伸入集气瓶中,因此操作d有误。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答案 (1)镊子(或药匙) 稀盐酸 (2)CaCO3+2HCl=CaCl2+CO2↑+H2O (3) cabde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