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 中考解读
语 文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性质,真实反映全体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业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推进语文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形成。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鉴赏评价能力,培养探究精神。要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语文素养;要注重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状况。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应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总目标”和“阶段目标(7-9年级)”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为体现语文素养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应从六个能力层级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关键能力以及蕴涵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有效考查。六个能力层级为: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 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包括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文化文学常识积累、古诗文积累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 1.识记 A (1)准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3500个常用字的读音、字形 (常用字应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依据) (2)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 (3)记忆并准确默写“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和课文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 (4)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重要文化常识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知识 2.理解 B (5)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3.表达应用 E (6)正确使用词语 (7)辨识、修改常见的病句 (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子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8)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9)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正确运用基本语法修辞知识 (基本语法修辞知识见“课程标准”附录) (10)根据要求仿写、扩写、缩写、改写和概述信息 (11)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理解对方观点、意图,听出讨论的焦点;根据对象、场合,完整准确、文明得体、有针对性地表达、应对 (12)联系生活、学习实际,综合运用语文 4.探究 F (13)对生活、学习中的语文现象进行探究 (二)阅读 I.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包括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含科技作品)、简单议论性文章,文学作品以及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以课外为主,文质兼美、难易适度,为典范的白话文。 1、理解 B (1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15)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16)理解文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综合 C (17)搜集、整理文章中的有用信息 (1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9)把握文章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的联系 (20)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1)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及作用 3.鉴赏评价 D (22)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23)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24)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4.探究 F (25)对文章的某一方面能提出疑问或有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II.古诗文阅读 阅读材料以课内古诗文为主,也可适当选用与课文难易相当的浅易古诗文。 1.理解 B (26)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朗读 (27)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8)正确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析综合 C (29)概括文言诗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鉴赏评价 D (30)初步欣赏文言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三)写作 综合考查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以及体现在写作过程中的习惯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鼓励有创意地表达。 表达应用 E (31)掌握记叙性文章、简单的说明性文章、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和常见应用文的写法 (32)根据写作要求选材立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3)感情真实健康,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4)联想丰富,想象合理 (35)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36)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37)根据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生动形象 (38)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三、试卷结构 (一)试卷板块 试卷板块 权 重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0.20-0.23 二 阅读 现代文阅读 0.19-0.20 0.36-0.38 古诗文阅读 0.17-0.18 三 写作 0.40-0.42 (二)试卷题型 1.客观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默写题等答案具有唯一性的题型,其权重在0.30左右。 2.主观题型:包括简答题、表述题、作文题等答案不具有唯一性的开放题型,其权重在0.70左右。 (三)试卷难度 整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70~0.75之间,试卷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 (四)试卷阅读量 试卷总文字量在6千字左右。 (五)考查覆盖面 考查覆盖面要求达到本考试标准所规定考查内容的80%左右。 第二部分 样卷 一、基础·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大气,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大海大气,不拒绝点滴清澈的泉水抑或浑浊的污水,于是,他的心胸更加广阔,拥有了hào hàn( )与澎湃;高山大气,不嫌弃一块石头的丑陋,一颗小草的卑微,于是,他的身姿更加伟岸,拥有了巍峨与坚定;蓝天大气,不厌恶一片乌云的阴晦( ),一只小鸟的聒( )噪,于是,他的眼界更加辽远,拥有了广mào( )与无边。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王羲之酒后即兴而作《兰亭集序》,字体式样 ,笔画疏密有致,大小自由随性,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 ”。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侄儿在安史之乱中义不从贼,全家惨遭杀害。颜真卿 ,写下《祭侄文稿》,其字笔画粗重,字字独立,痛切之情读之可感。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A.变幻莫测 别具一格 义正词严 B.变幻莫测 别有用心 义愤填膺 B.变化多端 别有用心 义正词严 D.变化多端 别具一格 义愤填膺 3.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有语病,小吴没能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一直以来,止痛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的方式,①但长期用药往往经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危害患者的器官及身体系统功能。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臻完善,②基因治疗为人们开展出了一条新的路径,③供人们寻找更为安全有效、作用持久、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止痛。目前,④通过各国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有两个基因已经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并且被用于“新止痛药”的研发。 A. 句子①删去“往往”或“经常” B.句子②把“开展”改为“发展”等词语 C.句子③在“止痛”后面加“方法”“办法”“方式”等词语 D.句子④将“进入临床试用阶段”与“被用于‘新止痛药’的研发”互换位置。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有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二十四节气中最能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到来的节气是:立春、夏至、秋分、冬至 D.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如七夕节,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以乞巧为主。 5.默写古诗文名句。(5分) (1)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3)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 ?” 6.名著阅读。(3分) 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7.综合运用。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4)题(8分) 盈盈春节期间忙着乐着。 妈妈:盈盈,你看这副对联:“瑞气盈门,一元复始”(A),“春风拂面,万象更新”(B),妈妈应该将哪张贴在门的右边呢? 盈盈: (1) 爸爸:盈盈,快来给伯伯倒酒。 盈盈(见酒倒得溢在桌上,为了摆脱尴尬,她便风趣地):“都怪爸爸给我取了‘盈盈’这个名字,盈者,满也。 (2) ” 盈盈表妹:姐,你这个“盈”字共多少画?第一画怎样写? 盈盈:来,姐告诉你怎样写,“盈”字共 (3) 画,第一画这样写 (3) 盈盈表妹:谢谢姐。姐,还请教一个问题——阳光融化了薄冰,细雨润泽了山色,__________,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这儿填“春风把柳枝吹绿”(A) 还是“春风吹绿了柳枝”(B)? 盈盈:这儿填 ,因为 (1)贴在门右边的一项是 。 (2)补充完整盈盈在对话语境下的话是 (3)“盈”字共 画,第一画这样写 (4)这儿填 ,因为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 美林药品说明书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美林用法用量】口服。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 体重(公斤) 一次用量(毫升) 次 数 1-3 10-15 4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4-6 16-21 5 7-9 22-27 8 10-12 28-32 10 【美林不良反应】 (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 (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3)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4)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6)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7)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以上说明书有删减,精准说明书请参看药品包装) 8.【美林注意事项】第7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2分) 9. 依据说明书,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半夜,张小明体温39℃,妈妈倒出清澈如水的美林,喂小明。 B.陈琳感冒发热,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又吃了美林。 C.王方身体发烧,早上七点半他喝了美林去上学,十二点回家喝了一次,下午五点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10.【美林注意事项】第9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3分) 11.目前国内很多药物都缺乏儿童剂型,药物说明书大都写成“儿童酌减”,相比于本说明书中的【美林用法用量】,你觉得“儿童酌减”存在什么问题?(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题。 童 真 ①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②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这么憨,像个不长心眼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人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导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③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逛早市。这一路上,女儿结识了好几个朋友,甚至还得到一名穿超人斗篷的小男生的邀约。两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广场玩,而且不带家长。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内信任对方,大人就未必了。超人的妈妈尽管面有难色,但拗不过儿子,答应了。婆婆则在我耳边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么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说两个人都指甲盖那么大,没有大人跟着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挤挤眼,叫她先别反对,我自有主意。 ④下午,女儿准时出门,我悄悄尾随。小超人已先到广场,他们荡秋千,滑滑梯,又看了一会儿别人放风筝。很快,我发现小男生的妈妈也尾随其后,我们两个人会心一笑,分别躲在隐蔽处,忠心耿耿地做保镖。荡秋千时,女儿险些翻下吊椅,幸亏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脑袋似乎还是被磕了一下。我当时几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女儿只摸了摸头,开心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 ⑤他们在人群里悠闲地逛了一会儿,又去看月季花。花圃边的长椅上,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妹妹不理会妈妈的劝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进草坪。他们帮忙拾回来,小妹妹觉得有趣,立即停止哭闹,一遍一遍扔鞋,他们也当作开心的游戏,争先恐后去拾。旁边有个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三兄妹好和睦,相亲相爱一家子。”我窃笑:这是相亲相爱的陌生人啊! ⑥黄昏时,两个小人儿挥手告别,各自回家,我们两位家长也暗暗点头告辞。这时,空荡荡的路上,忽然走过一个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语调温和。他与女儿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上小学还是幼儿园。女儿似乎毫无戒备,一一告知,好像还顺口背出一连串电话号码。我心中惴惴不安,靠近两步,随时准备现身。 ⑦那陌生男子又问女儿,为何单独走路,爸妈在哪里?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此时,陌生男子从背包掏出一把玲珑的小红伞,向女儿比比画画,我心咚咚跳,叫自己沉住气,看看女儿会怎样应付。 。 ⑧ 那陌生男子硬是将小伞塞入女儿手中,两人开始拉扯推让。我赶紧走过去,还未来得及出声,一名推婴儿车的女子忽然走过来,正是广场上扔鞋小妹妹的妈妈。她挡在陌生男子前面,质问他意欲何为。陌生男子大窘,举起小伞叫我们看,上面印着广告,有家新开张的甜品店儿童节大酬宾。他解释,因为看小女孩实在可爱,忍不住多聊了几句,所以才造成一场误会。 ⑨女儿对尴尬的陌生男子说:“叔叔,我想要两把小伞。”我颇为疑惑,男子开心相赠,还给婴儿车上也插了一把。我心里暗自决定,下周带全家人去这家店里吃甜品。女儿看着熟睡的小妹妹,惊喜地说:“这是扔鞋的小妹妹。”推车女子莞尔一笑:“真是有缘。我生怕你遇到了坏人呢。” ⑩到家后,我崇拜地问女儿,为何能这么聪明地应对陌生人。女儿骄傲地告诉我,在幼儿园老师经常讲,还请警察叔叔在课堂上演练,她做得最好啦。但我仍有疑惑:“那你为什么把地址和电话都告诉他了?”女儿得意地笑道:“我说的全是舅舅家的,坏人一定找不到我的!”全家人哄然大笑。有这么一个外甥女,舅舅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女儿:“你为什么要两把小伞?”她回答:“昨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叫黄丝丝,总是哭,不说话也不玩。我送一把小伞给她,她就会笑的。” 我的心忽然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这份童真与善良我曾经是那样的熟悉,而现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只是,欣慰之余,我内心却又有一丝沉重,如鲠在喉:天真的女儿在应付“陌生叔叔”的时候,是如此老练,如此“聪明”,这让我心中又多了一分陌生,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也许,面对这陌生的童真,我们有太多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文作者:刘继荣,有改动。) 11.初读全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地点 情节 心情 街边瓜果店 买东西时得知女儿人缘好 ① 早市 女儿得到小男生邀约 心中为难 广场 女儿险些翻下吊椅 ② ③ 女儿与陌生男子攀谈 惴惴不安 家中 ④ 无比欣慰 12.细读全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 (1)文中说“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我”为什么会“又惊又喜”?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 13.纵观全文,请说说文章结尾处“陌生的童真”的含义。(3分) 14.文章第段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请写出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和理由,并谈谈你读完此文后的感悟。(3 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17.“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说说语段【甲】中“不以千里称也”、 语段【乙】中“非虚言也”的“也”字分别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18.根据语段【甲】和语段【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6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甲】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乙】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二)阅读苏轼的《完溪沙》,完成(1)-(2)题。(共4分) 浣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9.(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作文(50分,其中书写含5分) 20.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字数不少于600。 第三部分 二轮复习专题设置建议 二轮复习可以设置这样一些专题: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综合性学习,说明文阅读,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议论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课外文言文阅读,作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