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13 诗歌鉴赏(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13 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13 诗歌鉴赏 一、【2018届中考甘肃兰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警《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曾派张赛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张赛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贵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8.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 ‎9.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是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 ‎【答案】8.冲风破浪,一往无前9.D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描写对象黄河特点的把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九曲黄河万里沙,浪 20‎ 二、【2018年中考甘肃天水卷】古诗词赏析 ‎【甲】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1.【甲】诗描绘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 ‎22.【乙】诗中“浮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 ‎ ‎ ‎ ‎23.请从“钟”字入手,对【甲】诗中“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货析。‎ ‎ ‎ ‎ ‎ ‎24.【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 ‎ ‎ ‎ ‎【答案】‎ ‎21.高大雄伟 神奇秀丽(每空,共)‎ ‎22.字面意思是在山间浮动的云雾;其深刻含义是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3.“钟“是聚集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思,写出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独钟,描绘出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秦山的喜爱赞关之情。(修辞、内容、情感)‎ 20‎ ‎24.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解析】‎ ‎21.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 三、【2018届中考广西百色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8.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_______;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词作者在题目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9.赏析句子“醉里挑灯看剑”。‎ ‎【答案】8.(1)军旅生活(军营生活、战斗场面); (2)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爱国激情、雄壮、悲壮、壮志难酬); (3)刚健(豪放壮美、壮丽) ‎ ‎9.动作描写(神态、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在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表达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语言风格的把握。一问,读懂词句是作答的关键。如“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20‎ 四、【2018届中考广西北部湾卷】古诗文阅读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样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D.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时,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辨析正误。B项“充满样和之气的战地画面”一句表述错误,应该是“充满战地的凄凉和肃杀之气”。‎ 五、【2018年中考广西河池卷】诗词赏析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0‎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词语看出来?(2分)‎ ‎(2)有人认为画线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认为如何?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写的是夏季的景色。从“鸣蝉”“稻花香”“蛙声”可能看出。‎ ‎(2)可以这么认为。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主动出现在眼前,这是把茅店当成人来写了,好似茅店在迎接自己这个老友似的,这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这样理解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了。 ‎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蝉”是夏季之物,“稻花香”说明稻子并未成熟,正值夏季;扑面 六、【2018届中考广西贺州卷】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 ”和“ ”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 。‎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答案】(1)白日斜 天涯 痛苦或愁苦 ‎(2)示例一: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示例二:诗歌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阅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从“白日斜”和“天 20‎ 感。 ‎ 七、【2018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8—19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答案】‎ ‎18.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19.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 20‎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 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 ‎【解析】‎ ‎18.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 八、【2018年中考湖北恩施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2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20.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21.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2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答案】‎ 20‎ ‎20.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21.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22.“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0.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 点睛:诗歌言情,是为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文的意境来理解诗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揣摩作者的情感。‎ ‎2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九、【2018届中考湖北油田、潜江、天门、仙桃卷】古诗赏析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 ‎9.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答案】8.寂寞孤独(失落惆怅、岁月易逝等) ‎ ‎9.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 ‎【解析】‎ ‎8.本题考查诗词赏析中的炼字。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 20‎ 十、【2018届中考湖北荆门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巳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气节为时人所重。‎ ‎8.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_____ 、_____的心境。‎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答案】‎ ‎8.壮年漂泊(飘零)、 暮年孤冷(孤寂、凄冷、凄凉等) ‎ ‎9.①虚写:上片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恰的两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云低、西风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场景。(②实写:下片实写而今幕年独在僧庐下听雨时凄凉孤寂的处境。③虚实结合,感怀已逝岁月,慨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治孤苦的情感,并暗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的叹惋。‎ ‎【解析】‎ ‎8.试题分析:考查对词篇内容的理解。一空,壮年听雨在客舟了。用“江阔、云低、断雁(孤雁)、西风”四个意象渲染气氛,强调着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心境。二空,用“鬓已星星也”点明“而今”年岁,而“星星”之鬓,暗示愁苦满怀。也就是写出了暮年孤冷的情形。 ‎ 20‎ ‎9.试题分析:欣赏词句。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前三句,一句一画面,以听雨为线索真切地描画出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寻欢作乐,歌楼上闲听歌雨;壮年,漂泊天涯,客舟中愁听风雨;老年,寄人篱下,僧庐下听雨度残年。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这些都是虚写。下片,单写“而今”听雨,夹叙夹议。用“鬓已星星也”电明“而今”年岁,而“星星”之鬓,暗示愁苦满怀。重心是“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议论也是对自己一生经历、更是对人生的认识。“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意味极深的内心独白:算了,既然命运无情,那就听任一夜滴雨到天明吧。这些都是实写。从“而今”这一标志性词语即可得出判断。所以说,词篇属于虚实结合。很好地表达出词人由年少时的欢乐无忧,到中年的惆怅彷徨,进而到老年的凄苦无奈的心情,这是亡国者的哀痛,也是失志者的悲愤。‎ 十一、【2018年中考湖南长沙卷】古诗文阅读(共)‎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②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③,魑魅④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⑤。‎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11.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0.DE ‎ ‎11.①这是诗人的想象之词,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会与投身汨罗的前贤屈原有相似的心境,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言之有理即可) ②全诗抒发了对李白深切的牵挂与思念。(言之有理即可) ‎ 20‎ ‎【解析】‎ ‎10.D项“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理解错误,诗人并没有与李白一起被流放,属于无中 ‎【考点定位】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尾联虽系想象之词,但因诗人对屈原万分景仰,觉得他自沉殉国,虽死犹存;李白是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虽遇赦而还,满腔的怨愤,自然会对前贤因秋风而寄意。这样,“应共冤魂语”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最后一句“投诗赠汨罗”,用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赠”字之妙,正如黄生所说:“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读杜诗说》)‎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附】白话译文 ‎ 凉风飕飕从天边刮起,不知此时你心境怎样。‎ 鸿雁捎的消息何时到?只恐江湖秋水多风浪。‎ 文采卓绝薄命遭忌恨,山精水怪喜吞过路人。‎ 相比你会与屈原共语,投诗汩罗江诉不平事。‎ 十二、【2018届中考湖南郴州卷】古诗鉴赏 望岳 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0‎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本诗中“_____”一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 ‎10.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请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例进行赏析。‎ ‎【答案】‎ ‎9.割10.二十岁后,杜甫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脑,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 ‎【解析】‎ ‎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关键字的赏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 十三、【2018届中考湖南益阳卷】阅读杜甫《登岳阳楼》一诗,完成下面小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下列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为律诗。律诗属近体诗,成熟于唐朝,分五言、七言两种。‎ B.首联是说久闻洞庭湖大名,今天终于来到。这与《春夜喜雨》《望岳》开头一样,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我们由此能看出杜甫五言律诗的风格。‎ C.颔联是说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开,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短短十个字,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生动的图景,意境开阔。‎ D.尾联写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写“我”凭栏眺望之所感。“凭轩”一句与题目“登楼”遥相呼应,收束全诗,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 ‎11.请写出这首诗的抒情诗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20‎ ‎【答案】‎ ‎10.B11.抒情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情感:诗歌后两联写登临之感:战乱不休致使诗人与亲朋之间音讯不通,贫病交加的自己只得生活在一叶孤舟之上,况且北望关山,战乱频仍,唯有老泪纵横。这些抒情诗句既抒写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穷愁潦倒、壮志未酬),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虑)。‎ ‎【解析】‎ ‎10.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B.《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所以“都是平淡叙述,没有形容,亦没有运用修辞”说法有误。‎ 十四、【2018届中考湖南湘西卷】阅读《登飞来峰》,完成下列小题。‎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1.此诗最能体现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句诗包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 ‎11.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 ‎1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这首诗,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其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体现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哲理的赏析。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诗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十五、【2018年中考江苏常州卷】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20‎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陶渊明 《桃花溪》(2)由远而近 ‎【解析】试题分析:(1)一空,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 十六、【2018年中考江苏南通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泛海怀通州 ‎【宋】文天祥 江波无奈暮云阴,‎ 一片朝宗①只此心 今日海头觅船去,‎ 始知百炼是精金。‎ ‎【注释】①朝宗:归向大宋王朝。‎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文天祥在通州的艰难处境?请简析。‎ ‎【答案】‎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和忠贞报国的思想感情。 ‎ ‎4.此诗首句写景“江波无奈暮云阴”描写波涛浩渺,暮色苍茫,反衬出艰难困苦的处境。‎ ‎【解析】‎ ‎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抒发情感的把握。答此题,可以理解好诗句内容,可以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从“一片朝宗只此心”“始知百炼是精金”等句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忠贞报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与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这需要读懂诗句。‎ 20‎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 ‎4.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可提取“江波无奈暮云阴”这句景物描写来分析。这句景物描写,描写了暮云低垂,波涛浩渺的情景。用此景烘托当时文天祥在通州的艰难处境。注意景物描写对人物处境的烘托渲染作用。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十七、【2018年中考江苏镇江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6.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7.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 ‎8.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答案】‎ ‎6.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 ‎7.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 ‎8.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 ‎【解析】‎ ‎6.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要理解好“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中的“酬”与“见寄”的意 十八、【2018年中考辽宁阜新卷】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关头,起兵抗元。‎ B.第二联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历经艰辛危苦,动荡不安。‎ C.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诗歌鉴赏试题。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B项的赏析有误,第二联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运用拟人。‎ 十九、【2018年中考辽宁锦州卷】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项“表达了诗人舍对故园的思念之情”错误,诗中并无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属于无中生有。《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二十、【2018年中考山东菏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20‎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2.“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3.三、四句运用_______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答案】‎ ‎2.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 ‎3.(1)白描 (2)心自安闲极度愉悦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一个 二十一、【2018年中考山东淄博卷】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2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水调歌头》一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中词人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而B项中的“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的说法是错误的。‎ 二十二、【2018年中考四川广安卷】古诗鉴赏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鲁山什么季节的景色?‎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千山、好峰、幽径、(秋)霜、熊、树、林、鹿、(小)溪、人家、云、鸡  秋季表达了作者对鲁山(美景)的喜爱之情。或:表达作者沉醉鲁山(美景)的惬意。‎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鉴赏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意象的把握。这首诗的意思是:‎ 二十三、【2018年中考四川遂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流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①此诗作于玉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墅之时。暝:夜色。②歇:干枯。③《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孙:这里指京城贵族,一说游子。‎ ‎10.请赏析“空山新雨后”一句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1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20‎ ‎10.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这和“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 ‎11.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解析】‎ ‎10.试题分析:考查诗歌的炼字技巧。“空”是空旷、空寂的意思。表明山谷人烟稀少,人迹罕至。写出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十四、【2018年中考云南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2.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 ‎13.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2.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 ‎13.“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 ‎【解析】‎ 20‎ ‎1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所描写的内容的把握。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这是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这是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1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特别提出要结合“无时”一词来分析。这也是在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2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