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解析3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2的倒数是( ) A.2 B.﹣2 C. D.﹣ 2.将数字864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8.64×105 B.8.64×104 C.86.4×103 D.864×102 3.如图,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立体图形,它的左视图是( ) A. B. C. D. 4.如图,AB∥CD,∠C=80°,∠CAD=60°,则∠BAD的度数等于( ) A.60° B.50° C.45° D.40° 5.为了解某班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时间,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对该班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有关数据如下表.则这9名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时间的众数及中位数分别是( ) 每周做家务的时间(小时) 0 1 2 3 4 人数(人) 2 2 3 1 1 A.3,2.5 B.1,2 C.3,3 D.2,2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x3+3x3=2x3 B.x+x=x2 C.x3+2x5=3x3 D.x5﹣x4=x 7.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第三边是方程x2﹣6x+8=0的解,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1 B.13 C.11或13 D.11和13 8.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cos∠ABC等于( ) A. B. C. D. 9.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P1(1,y1)和P2(2,y2),那么( ) A.y1>y2>0 B.y2>y1>0 C.y1<y2<0 D.y2<y1<0 10.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 11.如图Rt△ABC中,AB=BC=4,D为BC中点,AC边上存在一点E,则△BDE周长的最小值为( ) A.2 B.2 C.2+2 D.2+2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OA=3,OC=6,将△ABC沿对角线AC翻折,使点B落在点B′处,AB′与y轴交于点D,则点D的坐标为( ) A.(0,﹣) B.(0,﹣) C.(0,﹣) D.(0,﹣) 13.如图,点A、B、C、D、E、F为圆O的六等分点,动点P从圆心O出发,沿O﹣C﹣D﹣O的路线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APF的度数为y度,则下列图象中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最恰当的是( ) A. B. C. D. 14.如图,分别用火柴棍连续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16根火柴棍,并且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那么能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是( ) A.222 B.280 C.286 D.292 1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5个结论: ①abc>0;②b2﹣4ac>0;③方程ax2+bx+c=0的另一个根在2和3之间;④2c<3b;⑤a十b>m(am+b),(m≠1的实数)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6.分解因式:2x2+4x+2= . 17.当x 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8.袋中装有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的红球和黄球共25个,小明通过多次模拟实验后,发现摸到的红球、黄球的概率分别是和,则袋中黄球有 个. 19.如图,△ABC内接于⊙O,∠C=45°,AB=2,则⊙O的半径为 . 20.如图,△AOB和△ACD均为正三角形,顶点B、D在双曲线y=(x>0)上,则S△OBP= . 2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上的一点,将△BCE沿CE折叠至△FCE,若CF,CE恰好与以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圆心的⊙O相切,则折痕CE的长为 .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7分) 22.(1)计算: ++|﹣4|﹣2cos30° (2)解方程: =. 23.(1)如图1,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BC∥EF. (2)某路口设立了交通路况显示牌(如图2).已知立杆AB高度是3m,从侧面D点测得显示牌顶端C点和底端B点的仰角分别是60°和45°,求路况显示牌BC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24.某商店需要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60件,其进价和售价如表:(注:获利=售价﹣进价)若商店计划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能获利1100元,问甲、乙两种商品应分别购进多少件? 甲 乙 进价(元/件) 15 35 售价(元/件) 20 45 25.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相同的三个小球,其上面分别标注数字1、2、3,现从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将其上面的数字作为点M的横坐标;将球放回袋中搅匀,再从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将其上面的数字作为点M的纵坐标. (1)写出点M坐标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求点M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和是偶数的概率.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BCD的顶点B,D的坐标分别为(8,0),(0,4).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对角线OC的中点A,分别交DC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设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为y=k2x+b.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 (2)求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并结合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k2x+b的解集; (3)若点P在直线BC上,将△CEP沿着EP折叠,当点C恰好落在x轴上时,点P的坐标是 . 27.如图,在矩形ABCD中,AD=4,M是AD的中点,点E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EM并延长交线段CD的延长线于点F. (1)如图1,求证:AE=DF; (2)如图2,若AB=2,过点M作 MG⊥EF交线段BC于点G,判断△G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如图3,若AB=,过点M作 MG⊥EF交线段BC的延长线于点G. ①直接写出线段AE长度的取值范围; ②判断△G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8.已知抛物线C1:y=ax2+bx+(a≠0)经过点A(﹣1,0)和B(3,0). (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C的坐标; (2)如图1,把抛物线C1沿着直线AC方向平移到某处时得到抛物线C2,此时点A,C分别平移到点D,E处.设点F在抛物线C1上且在x轴的下方,若△DEF是以EF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F的坐标;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设点M是线段BC上一动点,EN⊥EM交直线BF于点N,点P为线段MN的中点,当点M从点B向点C运动时:①tan∠ENM的值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②点M到达点C时,直接写出点P经过的路线长.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数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2的倒数是( ) A.2 B.﹣2 C. D.﹣ 【考点】倒数. 【分析】直接根据倒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2×=1, ∴2的倒数是. 故选C. 2.将数字864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8.64×105 B.8.64×104 C.86.4×103 D.864×102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解答】解:86400=8.64×104,故选:B. 3.如图,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立体图形,它的左视图是( ) A. B. C. D.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分析】找到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左视图中. 【解答】解:从左面看易得第一层有2个正方形,第二层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 故选B. 4.如图,AB∥CD,∠C=80°,∠CAD=60°,则∠BAD的度数等于( ) A.60° B.50° C.45° D.4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即可求出∠D的度数,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知道∠BAD的度数. 【解答】解:∵∠C=80°,∠CAD=60°, ∴∠D=180°﹣80°﹣60°=40°, ∵AB∥CD, ∴∠BAD=∠D=40°. 故选:D. 5.为了解某班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时间,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对该班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有关数据如下表.则这9名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时间的众数及中位数分别是( ) 每周做家务的时间(小时) 0 1 2 3 4 人数(人) 2 2 3 1 1 A.3,2.5 B.1,2 C.3,3 D.2,2 【考点】众数;中位数.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解答】解:表中数据为从小到大排列.数据2小时出现了三次最多为众数;2处在第5位为中位数. 所以本题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众数是2. 故选D.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x3+3x3=2x3 B.x+x=x2 C.x3+2x5=3x3 D.x5﹣x4=x 【考点】合并同类项.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逐项运算即可. 【解答】解:A.﹣x3+3x3=(﹣1+3)x3=2x3,所以此选项正确; B.x+x=2x,所以此选项错误; C.x3与2x5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合并,所以此选项错误; D.x5与x4不是同类项,所以不能合并,所以此选项错误; 故选A. 7.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第三边是方程x2﹣6x+8=0的解,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1 B.13 C.11或13 D.11和13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出方程的解得到第三边长,即可求出此时三角形的周长. 【解答】解:方程x2﹣6x+8=0, 分解因式得:(x﹣2)(x﹣4)=0, 可得x﹣2=0或x﹣4=0, 解得:x1=2,x2=4, 当x=2时,三边长为2,3,6,不能构成三角形,舍去; 当x=4时,三边长分别为3,4,6,此时三角形周长为3+4+6=13. 故选B. 8.如图,△ABC的顶点都是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则cos∠ABC等于( ) A. B. C. D.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找到∠ABC所在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得斜边长,进而求得∠ABC的邻边与斜边之比即可. 【解答】解:由格点可得∠ABC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2,4, ∴斜边为=2. ∴cos∠ABC==. 故选B. 9.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P1(1,y1)和P2(2,y2),那么( ) A.y1>y2>0 B.y2>y1>0 C.y1<y2<0 D.y2<y1<0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分别把点P1(1,y1)和P2(2,y2)代入反比例函数求出y1,y2的值,再比较出其大小即可. 【解答】解:∵点P1(1,y1)和P2(2,y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y1=1,y2=, ∴y1>y2>0. 故选A. 10.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解:, 由①得,x>1, 由②得,x≤2,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 在数轴上表示为: 故选C. 11.如图Rt△ABC中,AB=BC=4,D为BC中点,AC边上存在一点E,则△BDE周长的最小值为( ) A.2 B.2 C.2+2 D.2+2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要求△BDE周长的最小值,就要求DE+BE的最小值.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 【解答】解:过点B作BO⊥AC于O,延长BO到B′,使OB′=OB,连接DB′,交AC于E, 此时DB′=DE+EB′=DE+BE的值最小. 连接CB′,易证CB′⊥B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B′==2, 则△BDE周长的最小值为2+2. 故选C. 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OA=3,OC=6,将△ABC沿对角线AC翻折,使点B落在点B′处,AB′与y轴交于点D,则点D的坐标为( ) A.(0,﹣) B.(0,﹣) C.(0,﹣) D.(0,﹣) 【考点】矩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AC=∠BAC,∠BAC=∠DCA,易得DC=DA,设OD=x,则DC=6﹣x,在Rt△AOD中,由勾股定理得OD,即可得出点D的坐标. 【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AC=∠BAC, ∵四边形OABC为矩形, ∴OC∥AB, ∴∠BAC=∠DCA, ∴∠B′AC=∠DCA, ∴AD=CD, 设OD=x,则DC=6﹣x,在Rt△AOD中,由勾股定理得, OA2+OD2=AD2, 即9+x2=(6﹣x)2, 解得:x=, ∴点D的坐标为:(0,﹣), 故选:B. 13.如图,点A、B、C、D、E、F为圆O的六等分点,动点P从圆心O出发,沿O﹣C﹣D﹣O的路线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APF的度数为y度,则下列图象中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最恰当的是( )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根据图象分别求出当动点P在OC上、在上、在DO上运动时,∠APB的变化情况即可得出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最恰当的图象. 【解答】解:如图: 当动点P在OC上运动时,∠APF逐渐减小; 当动点P在上运动时,∠APF不变; 当动点P在DO上运动时,∠APF逐渐增大. 则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最恰当的是C; 故选C. 14.如图,分别用火柴棍连续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16根火柴棍,并且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那么能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是( ) A.222 B.280 C.286 D.292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分析】设连续搭建三角形x个,连续搭建正六边形y个,根据搭建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16根火柴棍,并且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列方程组求解 【解答】解:设连续搭建三角形x个,连续搭建正六边形y个. 由题意得,, 解得:. 故选D. 1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5个结论: ①abc>0;②b2﹣4ac>0;③方程ax2+bx+c=0的另一个根在2和3之间;④2c<3b;⑤a十b>m(am+b),(m≠1的实数)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a<0,根据对称轴为直线x=﹣=1,即b=﹣2a,得到b>0,根据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得到c>0,则有abc<0;根据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得到b2﹣4ac>0; 利用对称性可得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在点(2,0)和点(3,0)之间,于是得到方程ax2+bx+c=0的另一个根在2和3之间;把x=﹣1代入二次函数y=ax2+bx+c得到a﹣b+c<0,然后利于a=﹣b,可变形得到2c<3b;利用二次函数最大值问题得到x=1时,函数值最大,最大值为a+b+c,则a+b+c>am2+mb+c(m≠1),整理后得到a十b>m(am+b). 【解答】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0, ∵对称轴为直线x=﹣=1,即b=﹣2a, ∴b>0,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 ∴c>0, ∴abc<0,所以①错误;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b2﹣4ac>0,所以②正确; ∵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在点(﹣1,0)和原点之间,而对称轴为直线x=1, ∴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在点(2,0)和点(3,0)之间, ∴方程ax2+bx+c=0的另一个根在2和3之间,所以③正确; ∵x=﹣1时,y<0, ∴a﹣b+c<0,而a=﹣b, ∴2c<3b,所以④正确; ∵x=1时,函数值最大,最大值为a+b+c, ∴a+b+c>am2+mb+c(m≠1),即a十b>m(am+b),所以⑤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6.分解因式:2x2+4x+2= 2(x+1)2 .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根据提公因式,可得完全平方公式,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解:原式=2(x2+2x+1)=2(x+1)2, 故答案为:2(x+1)2. 17.当x ≤2 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 【解答】解:2﹣x≥0, 解得:x≤2. 故答案为:≤2. 18.袋中装有除颜色外其余都相同的红球和黄球共25个,小明通过多次模拟实验后,发现摸到的红球、黄球的概率分别是和,则袋中黄球有 15 个. 【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概率的意义. 【分析】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可以从比例关系入手求解. 【解答】解:∵摸到黄球的概率是, ∴袋中黄球有袋中黄球有×25=15个. 故本题答案为:15. 19.如图,△ABC内接于⊙O,∠C=45°,AB=2,则⊙O的半径为 . 【考点】圆周角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首先连接OA,OB,由∠C=45°,易得△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继而求得答案. 【解答】解:连接OA,OB, ∵∠C=45°, ∴∠AOB=2∠C=90°, ∵OA=OB, ∴△O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A=AB•cos45°=2×=. 故答案为:. 20.如图,△AOB和△ACD均为正三角形,顶点B、D在双曲线y=(x>0)上,则S△OBP= 4 . 【考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分析】过A作AF垂直于OB,过P作PG垂直于OB,由△AOB和△ACD均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一对同位角相等,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D与OB平行,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得到AF=PG,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得到三角形OBP与三角形OBA面积相等,再利用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求出三角形BEO面积,即可确定出三角形OBP面积. 【解答】解:过A作AF⊥OB,作P作PG⊥OB, ∵△OAB与△ADC都为等边三角形, ∴∠BOA=∠DAC=60°, ∴AD∥OB, ∴AF=PG(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OB为△OBA和△OBP的底, ∴OB•AF=OB•PG,即S△OBP=S△OAB(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过B作BE⊥x轴,交x轴于点E,可得S△OBE=S△ABE=S△OBA, ∵顶点B在双曲线y=(x>0)上,即k=4, ∴S△OBE===2, 则S△OBP=S△OBA=2S△OBE=4, 故答案为:4 2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上的一点,将△BCE沿CE折叠至△FCE,若CF,CE恰好与以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圆心的⊙O相切,则折痕CE的长为 . 【考点】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连接OC,由O为正方形的中心,得到∠DCO=∠BCO,又CF与CE为圆O的切线,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CO平分∠ECF,可得出∠DCF=∠BCE,由折叠可得∠BCE=∠FCE,再由正方形的内角为直角,可得出∠ECB为30°,在直角三角形BCE中,设BE=x,利用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EC=2x,再由正方形的边长为4,得到BC为4,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即可得到EC的长. 【解答】解:连接OC, ∵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 ∴∠DCO=∠BCO, 又∵CF与CE都为圆O的切线, ∴CO平分∠ECF,即∠FCO=∠ECO, ∴∠DCO﹣∠FCO=∠BCO﹣∠ECO,即∠DCF=∠BCE, 又∵△BCE沿着CE折叠至△FCE, ∴∠BCE=∠ECF, ∴∠BCE=∠ECF=∠DCF=∠BCD=30°, 在Rt△BCE中,设BE=x,则CE=2x,又BC=4, 根据勾股定理得:CE2=BC2+BE2,即4x2=x2+42, 解得:x=, ∴CE=2x=.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57分) 22.(1)计算: ++|﹣4|﹣2cos30° (2)解方程: =. 【考点】解分式方程;实数的运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1)首先去掉绝对值符号,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解; (2)去分母即可化成整式方程,解方程求得x的值,然后代入检验即可. 【解答】解:(1)原式=++4﹣2× =++4﹣. (2)去分母,得2(x﹣1)=x﹣3, 去括号,得2x﹣2=x﹣3, 移项,得2x﹣x=﹣3+2, 合并同类项,得x=﹣1. 当x=﹣1时,(x﹣3)(x﹣1)=﹣4×(﹣2)=8≠0, 则x=﹣1是原方程的解. 则方程的解是x=﹣1. 23.(1)如图1,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点B和点E分别在直线AD的两侧,且AB=DE,∠A=∠D,AF=DC,求证:BC∥EF. (2)某路口设立了交通路况显示牌(如图2).已知立杆AB高度是3m,从侧面D点测得显示牌顶端C点和底端B点的仰角分别是60°和45°,求路况显示牌BC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CB≌△DEF,即可得出∠ACB=∠DFE,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BC∥EF. (2)在Rt△ABD中,知道了已知角的对边,可用正切函数求出邻边AD的长;同理在Rt△ABC中,知道了已知角的邻边,用正切值即可求出对边AC的长;进而由BC=AC﹣AB得解. 【解答】解:(1)证明:∵AF=DC, ∴AC=DF, 又∵AB=DE,∠A=∠D, ∴△ACB≌△DEF, ∴∠ACB=∠DFE, ∴BC∥EF. (2)∵在Rt△ADB中,∠BDA=45°,AB=3m, ∴DA=3m, 在Rt△ADC中,∠CDA=60°, ∴tan60°=, ∴CA=3m ∴BC=CA﹣BA=(3﹣3)米. 24.某商店需要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60件,其进价和售价如表:(注:获利=售价﹣进价)若商店计划销售完这批商品后能获利1100元,问甲、乙两种商品应分别购进多少件? 甲 乙 进价(元/件) 15 35 售价(元/件) 20 45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分析】设甲商品购进x件,乙商品购进y件,根据“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160件、甲商品利润+乙商品利润=1100”列方程组求解可得. 【解答】解:设甲商品购进x件,乙商品购进y件,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甲商品购进100件,乙商品购进60件. 25.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相同的三个小球,其上面分别标注数字1、2、3,现从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将其上面的数字作为点M的横坐标;将球放回袋中搅匀,再从中任意摸出一个小球,将其上面的数字作为点M的纵坐标. (1)写出点M坐标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求点M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和是偶数的概率.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分析】(1)列表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结果即可; (2)列表得出点M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和是偶数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 【解答】解:(1)列表如下: 1 2 3 1 (1,1) (2,1) (3,1) 2 (1,2) (2,2) (3,2) 3 (1,3) (2,3) (3,3) 则点M坐标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有9个:(1,1)、(1,2)、(1,3)、(2,1)、(2,2)、(2,3)、(3,1)、(3,2)、(3,3); (2)求出横纵坐标之和,如图所示: 1 2 3 1 2 3 4 2 3 4 5 3 4 5 6 得到之和为偶数的情况有5种, 故P(点M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和是偶数)=. 2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OBCD的顶点B,D的坐标分别为(8,0),(0,4).若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对角线OC的中点A,分别交DC边于点E,交BC边于点F.设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为y=k2x+b.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y= ; (2)求直线EF的函数表达式,并结合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k2x+b的解集; (3)若点P在直线BC上,将△CEP沿着EP折叠,当点C恰好落在x轴上时,点P的坐标是 (8,3)或(8,﹣3﹣5) .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分析】(1)求出点A坐标代入y=即可解决. (2)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下面,即可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3)如图作EM⊥OB于M,利用翻折不变性,设设PC=PN=x,利用△EMN∽△NBP得=,求出x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1)∵四边形OBCD是矩形, ∴OD=BC=4,OB=CD=8, ∵OA=OC, ∴点A坐标(4,2), ∵点A在反比例函数y=上, ∴k1=8, ∴反比例函数为y=, 故答案为y=. (2)∵点E、F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点E坐标(2,4),点F坐标(8,1),设直线EF为y=kx+b,则, 解得, ∴直线EF为y=﹣x+5, 于图象可知不等式k2x+b<的解集为x<2或x>8. (3)如图作EM⊥OB于M, ∵∠DOM=∠EMO=∠EDO=90°, ∴四边形DEMO是矩形, ∴EM=DO=4, ∵△EPN是由△EPC翻折得到, ∴EC=EN=6,PC=PN,∠ECP=∠ENP=90°,设PC=PN=x,MN==2, ∵∠ENM+∠PNB=90°,∠PNB+∠NPB=90°, ∴∠ENM=∠NPB,∵∠EMN=∠PBN, ∴△EMN∽△NBP, ∴=, ∴=, ∴x=9﹣3, ∴PB=BC﹣PC=4﹣(9﹣3)=3﹣5. 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由△EMN′∽△N′BP′,设P′B=x, ∵=, ∴=, ∴x=3+5,此时点P坐标(8,﹣3﹣5) 故答案为(8,3﹣5)或(8,﹣3﹣5)) 27.如图,在矩形ABCD中,AD=4,M是AD的中点,点E是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EM并延长交线段CD的延长线于点F. (1)如图1,求证:AE=DF; (2)如图2,若AB=2,过点M作 MG⊥EF交线段BC于点G,判断△G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如图3,若AB=,过点M作 MG⊥EF交线段BC的延长线于点G. ①直接写出线段AE长度的取值范围; ②判断△G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 【分析】(1)由条件可以得出AM=DM,∠A=∠ADF=90°,∠AME=∠DMF,可以证明△AEM≌△DFM,就可以得出结论. (2)过点G作GH⊥AD于H,通过条件可以证明△AEM≌△HMG,得出ME=MG,进而得出∠EGM=45°,再由(1)的结论可以得出∠EGF=90°,从而得出结论. (3)①当点G、C重合时利用三角形相似就可以求出AE的值,从而求出AE的取值范围. ②过点G作GH⊥AD交AD延长线于点H,证明△AEM∽△HMG,可以得出,从而求出tan∠MEG=,就可以求出∠MEG=60°,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解:(1)如图1, 证明:在矩形ABCD中,∠EAM=∠FDM=90°,∠AME=∠FMD. ∵AM=DM, ∴△AEM≌△DFM. ∴AE=DF. (2)答:△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过点G作GH⊥AD于H,如图2, ∵∠A=∠B=∠AHG=90°, ∴四边形ABGH是矩形. ∴GH=AB=2. ∵MG⊥EF, ∴∠GME=90°. ∴∠AME+∠GMH=90°. ∵∠AME+∠AEM=90°, ∴∠AEM=∠GMH. ∴△AEM≌△HMG. ∴ME=MG. ∴∠EGM=45°. 由(1)得△AEM≌△DFM, ∴ME=MF. ∵MG⊥EF, ∴GE=GF. ∴∠EGF=2∠EGM=90°. ∴△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 )①当C、G重合时,如图4,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ADC=90°, ∴∠AME+∠AEM=90°. ∵MG⊥EF, ∴∠EMG=90°. ∴∠AME+∠DMC=90°, ∴∠AEM=∠DMC, ∴△AEM∽△DMC ∴, ∴, ∴AE= ∴<AE≤. ②△GEF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过点G作GH⊥AD交AD延长线于点H,如图3, ∵∠A=∠B=∠AHG=90°, ∴四边形ABGH是矩形. ∴GH=AB=2. ∵MG⊥EF, ∴∠GME=90°. ∴∠AME+∠GMH=90°. ∵∠AME+∠AEM=90°, ∴∠AEM=∠GMH. 又∵∠A=∠GHM=90°, ∴△AEM∽△HMG. ∴.在Rt△GME中, ∴tan∠MEG==. ∴∠MEG=60°. 由(1)得△AEM≌△DFM. ∴ME=MF. ∵MG⊥EF, ∴GE=GF. ∴△GEF是等边三角形. 28.已知抛物线C1:y=ax2+bx+(a≠0)经过点A(﹣1,0)和B(3,0). (1)求抛物线C1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C的坐标; (2)如图1,把抛物线C1沿着直线AC方向平移到某处时得到抛物线C2,此时点A,C分别平移到点D,E处.设点F在抛物线C1上且在x轴的下方,若△DEF是以EF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F的坐标;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设点M是线段BC上一动点,EN⊥EM交直线BF于点N,点P为线段MN的中点,当点M从点B向点C运动时:①tan∠ENM的值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②点M到达点C时,直接写出点P经过的路线长.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解析式,把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即可求得顶点坐标; (2)根据A、C的坐标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1,根据题意求得EF=4,求得EF∥y轴,设F(m,﹣m2+m+),则E(m,m+1),从而得出(m+1)﹣(﹣m2+m+)=4,解方程即可求得F的坐标; (3)①先求得四边形DFBC是矩形,作EG⊥AC,交BF于G,然后根据△EGN∽△EMC,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tan∠ENM==2; ②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相似求得EN=,然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得. 【解答】解:(1)∵抛物线C1:y=ax2+bx+(a≠0)经过点A(﹣1,0)和B(3,0), ∴解得, ∴抛物线C1的解析式为y=﹣x2+x+, ∵y=﹣x2+x+=﹣(x﹣1)2+2, ∴顶点C的坐标为(1,2); (2)如图1,作CH⊥x轴于H, ∵A(﹣1,0),C(1,2), ∴AH=CH=2, ∴∠CAB=∠ACH=45°, ∴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1, ∵△DEF是以EF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DEF=45°, ∴∠DEF=∠ACH, ∴EF∥y轴, ∵DE=AC=2, ∴EF=4, 设F(m,﹣m2+m+),则E(m,m+1), ∴(m+1)﹣(﹣m2+m+)=4, 解得m=3(舍)或m=﹣3, ∴F(﹣3,﹣6); (3)①tan∠ENM的值为定值,不发生变化; 如图2,∵DF⊥AC,BC⊥AC, ∴DF∥BC, ∵DF=BC=AC, ∴四边形DFBC是矩形, 作EG⊥AC,交BF于G, ∴EG=BC=AC=2, ∵EN⊥EM, ∴∠MEN=90°, ∵∠CEG=90°, ∴∠CEM=∠NEG, ∴△ENG∽△EMC, ∴=, ∵F(﹣3,﹣6),EF=4, ∴E(﹣3,﹣2), ∵C(1,2), ∴EC==4, ∴==2, ∴tan∠ENM==2; ∵tan∠ENM的值为定值,不发生变化; ②点P经过的路径是线段P1P2,如图3, ∵四边形BCEG是矩形,GP2=CP2, ∴EP2=BP2, ∵△EGN∽△ECB, ∴=, ∵EC=4,EG=BC=2, ∴EB=2, ∴=, ∴EN=, ∵P1P2是△BEN的中位线, ∴P1P2=EN=; ∴点M到达点C时,点P经过的路线长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