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新版)新人教版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桂林 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21~25题。(15分)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解。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来吧,孩子。”他又说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板着我。“ 10 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2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3分) 22.校长怎样惩罚犯错的男生?为什么要这样惩罚?(2分) 23.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4分) 24.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划线句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3分) 25.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3分) 21. (3分)“拱桥”的三层含义:①校长年老,脊背弯曲,形如拱桥(1分);②校长背学生过河,仿佛一座血肉拱桥(1分);③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1分)。 22.(2分)①他用长满硬扎扎胡茬的下巴蹭男生的手背(1分)。 ②这样做既有所惩罚又不太重(1分)。 23.(4分) ①肖像(外貌)描写(1分)。“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 10 说话就满脸开花”用满脸皱纹直接描绘校长的老态(1分)。 ②语言描写(1分)。“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用他自己大不如前的感叹突出他的年老力衰(1分)。 ③动作描写(1分)。“趔趄”“瘫坐”“爬”背学生过河的动作十分吃力勉强突出了校长的年老力衰(1分)。(答细节描写或间接描写,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4.(3分)①不突兀(1分)。②因为前有伏笔(1分),如“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1分)。或:(他)“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如果从“炼字”的角度回答,不给分) 25. (3分)①这座“拱桥”有“宽厚、踏实、温热”的特点(1分)。②校长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关爱(1分),让“我”永难忘怀、终生受益(1分)。 柳州 人为什么要善良 鲁西西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小修车铺。我第一次去大叔那里补胎,他干完活 ,满手油污地立在那里,对我说:好了。 我问,师傅,多少钱? 他说:“4块。” 我忍不住惊讶,在这城市,这种脏累的活,时间成本和店租成本,收费却这么低廉。 他老婆闻迅而来,纠正道:“5块。” 大叔不高兴地扭过头,冲他老婆说:“我说4块就4块!” 他老婆说:“你每次都这样!” 战火仿佛一触即燃。 不想看两口子因为一块钱而吵架,我连忙喊:“你们不要吵啦!”丢下5块钱跑了。 后来我都把车推到他店里修,等待的时候,就会观察他的店面。不足10平方,供一家三口做生意,吃饭、阁楼上睡觉。 条件很艰苦。 有一次,他修车的时候,我坐在旁边看他修。我才发现他有一只手的手指不太灵活,仔细一看,发现他的四个手指齐齐断过,是重新接过的。 可是,大叔每次修车,要的价格都是那么低。补胎5块, 调整刹车5块,家里收到的小书架 ,抱下来请他帮忙拼装仍是5块。 我常常在想,他一天要赚多少个5块才能维持他的活呢?我真的情愿多给他一些,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做。 有一年春节,他回江西老家过年,我发现他回来以后搬到隔壁更小更偏僻的店面。 我向他买了充电器,用了几个月,充电器被我弄坏了。 我带着旧的充电跑下去,对他说:“师傅,买个充电器。这个坏了,给你。”(我是想把坏的那个给他,好让他回收卖一点钱。) 不料 ,他看了一眼坏的充电器上的字, 然后对我说:“你这充电器超过保质期有几天了。不过我还是给你换个好的吧?” 我把钱递给他。 他不肯收,他说:“不要钱,我帮你换了。” 那一刻,我心里非常非常的感动。为什么一个这么贫穷的人,仍然愿意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他明明比我更需要钱。 我愣在那里,但我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只不过是几十块钱, 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憾我内心的善意。 10 只是后来,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有一次我的车坏了,需要更换刹车零件。他告诉我,店里的刹车零件从20块到100块,价格不等,问我要哪一种。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100块的。因为我以为贵的东西,他赚的利润可以高一些。 事实上,他的价格总是比外面要便宜。 有一天,车在半路上爆胎了,我不想在就近的修车店处理,就气喘吁吁地推到他的店里,花了半个小时,搞得我汗流铗背。 我心里有个可笑的想法,想要让他多赚点。我把车放他店门一扔,交待师傅“我一会儿再回来拿”。等我洗完澡再下来,发现车还没修。我就吃惊地问:“师傅,怎么还没有修啊?” 两口子笑呵呵地站在门口冲我说:“因为要换胎,价钱高,没有经过你同意哪敢换啊。” 我认真地对他说:“师傅,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你觉得怎么修就怎么修,要多少钱就多少钱。” 这是我第一次当面赞美他。 真正的善良是大叔这样的人。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 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我想,我所能做的最大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的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意,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他们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 (摘自2018年《青年文摘》,有改动) 20.文中的“我”用自己的方式屡次帮助修车的大叔。请概括“我”帮助大叔的三件事以及这样做的原因。(4分) ① ② 原因: ③ 21.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对文中画线的语句进行品析。 我说4块就4块! (1) 你每次都这样! (品析句中加点的词,从中可以看出大叔是个怎样的人?)(3分) (2)只不过是几十块钱, 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憾我内心的善意。(如何理解“只不过”几十块钱,“我”却说是“庞大的”善意?)(3分) 22.如果把文章的标题“人为什么要善良”换成“人要善良”,你觉得好吗?为什么(2分) 23.请结合文章说说人为什么要善良。(4分) 20.共4分,每空1分。①把坏的充电器送给他;②换刹车零件选择价位搞的买;③特意推车走半小时,把车扔在他店里修。原因:想让他多赚点钱(或:让他用安心二体面的方式赚钱)。(如答“我都把车推到他店里修”“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尽量选贵的” 10 这类不是具体事例的不得分) 21.共6分,每题3分。 (1)共3分。分析两个加点词各1分,分析大叔形象1分。 示例:“就”字写出毋容置疑(或:无可辩驳,不容商量,下定决心,强调)语气(1分)。“都”暗示这个收费标准向来如此(或:说明对别人也如此,说明一直是这样)(1分)。 这两个加点词可以看出大叔是一个诚实守信(或:说一不二,不贪婪,实在,质朴)的人(1分)。 (2)共3分。分析“只不过”1分,写清说是“庞大的”原因2分 示例:“只不过”指对于“我”来说钱的数量少(1分),然而,“这么贫穷的人,仍然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这种贫穷中的高贵异常可贵,所以说这份善意是“庞大的”(达到“贫穷”的意思或达到对于大叔来说钱并不少的1分,答到“慷慨”或“给予”的意思1分)。 22.共2分,表明态度1分,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说理由不得分。 示例一:我觉得不好(1分)。因为原标题用设问的方式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用和读者讨论的口吻,显得更亲切),而换成新标题则没有这样的效果,显得生硬(1分) 示例二:我觉得不好(1分)。因为新标题直接点明中心(或:明确表达作者的观点,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告诫、勉励作用),原来的标题没有这样的效果,显得态度模糊(1分)。 23.共4分,结合原文分析1分,陈述理由1分,答到任意两点的4分。 示例:①“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1分),善良能让更多人成为善良的人(1分)。②“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或“我”选择贵的刹车零件买)(1分),善良会收获更多来自他人的善意,手留余香(1分)。③“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或“我”把车放心地扔在大叔店里修)(1分),善良会收获别人的信任(1分)。④“我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良,不轻易同情与施舍,让善良的人用安心二题,面的方式赚钱”(1分),善良会让善良延续下去(1分)。 玉林市 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完成第6~8题。 刷子李 冯骥才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①。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②。 10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随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似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④。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妨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6.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和句子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硬碰硬”意思是以硬本领比高下,靠真本事吃饭,而不靠玩虚的,吃软的。 B.②“响当当和当当响”变化中重复,意在强调在行当中特有绰号的崇高荣誉和声望。 C.③句把刷子李刷墙的声音比喻成鼓点和琴音,通过写刷墙声音的美妙动听,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 D.④句通过对曹小三的心理描写和对刷子李的贬损,无中生有,在文中制造转折与波澜,在真扬中假抑,在假抑中真扬,更突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 10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不直接写刷子李,而是用了不小的篇幅概述码头上的风俗与规矩,看似可 有可无,其实并非离题的闲笔,既为下文作了铺垫,更为小说主题作出了暗示。 B.“一身黑”的穿着打扮,是刷子李显示自己刷墙技术的主要道具,也是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巧妙设计,看着可能缺乏美感,读着却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内在之美。 C.小说结尾一句的意思是:曹小三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好师傅;他也是聪明的,能明白别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弄不明白的道理。 D.小说以“刷子李”为题,既表明小说所写的主人公的身份,也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有两把刷子,才好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主题(道理)。手艺不是吹出来的,要从一撇一捺开始,好好学本事。(4分,每问2分) 8.下列对小说中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刷子李“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是在粉刷行业手有绝活的工匠。他说的“好好学本 事吧”体现了他的工匠精神,也是他能成为工匠的原因。 B.“曹小三”是刷子李的徒弟,是与刷子李形成对照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怀疑师傅,欺骗自己,作者表达了对他的否定与批评的态度。 C.“李善人”这个在文中未曾露面的人物也有明显的作用:他为刷子李显示派头、表现绝技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活神仙”是文中提到的各行业中本事高强的工匠群体形象,将他们比作神仙,表现 了当时的民众对他们的羡慕与崇拜,也引导今天的我们仍需向他们致敬。 6. C(C 中所说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7.D (主题应为:手艺不是吹出来的,要从一撇一捺开始,好好学本事。 ) 8.B(“表达了对他的否定与批评的态度”欠妥。) 梧州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10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2.请从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赏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愁得像下蛋的母鸡。 2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24.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25.请写出题目“父亲和那道坡”的含义。(3分) 21.父亲为方便儿子开车回家,硬生生“搬”走了回家路上的土坡。 10 22.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父亲”因儿子“借口”,终于下决心“挖坡”的心理状态。用语朴实,富有个性,“脸蛋愁得像下蛋的母鸡”充满乡土气息。 23.文中父亲是一个要强、倔强,渴望享受天伦之乐的留守老人。“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自己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的倔强。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希望儿子能回家,共享家庭欢乐。 24.第一段在文中有统领全文的线索作用。是文章叙事的题眼。 25.题目一方面实指父亲门前的“那道坡”。更是暗指父亲们希望儿子们常回家看看,却被种种借口(那道“坡”)挡住的普遍现实。呼吁儿子们不要以此为借口,常回去陪陪父母。 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你爸,他要去屋顶修漏了呢?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那年我只有9岁那年,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30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执意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旧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地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待父亲修补下梯,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忽然间身体酥软,晕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不接。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接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的地方。” ⑤ 10 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我奶奶卖到他乡做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不同地段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一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一如母亲对他的情真意切的爱。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入座废墟的苦楚。 (选自《智慧与思维》2018年第2期,有删改) 22.文意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制止修屋 C 回忆修屋 B 执拗修屋 A 2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2分) 24.第⑥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3分) 25.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22. A.帮父建屋 B. 帮助修屋 C.感悟修屋 23.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修屋父亲的极度担心的心理。 24.不能去掉。内容上和上文紧密相连,由修屋联想到父爱,阐明了父爱的伟大和重要。这是作者因修屋而产生的感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25.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与厚重,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父爱的尊重和理解。 1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