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含解析1

‎2016年宁夏银川市北塔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选项,1~11题每题2分,12~13题每题3分.共28分.)‎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 B.木炭燃烧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海水晒盐 ‎2.“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分子 ‎3.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对照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4.下列有关实验室制H2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锌粒 C.‎ 倒入稀硫酸 D.‎ 收集H2‎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干冰用作冷冻剂 D.氢气常用作保护气 ‎6.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X是一种氧化物 D.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拉斯克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63.8%‎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9.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的原因分析的不合理的是(  )‎ A.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爆炸时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D.炸起的沙土覆盖了可燃物,隔绝空气 ‎10.“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 D 危害 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A.A B.B C.C D.D ‎11.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12.鉴别①NaCl②MgSO4③CuCl2④BaCl2⑤NaOH五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则被鉴别出来物质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⑤②④① B.③②⑤④① C.③⑤④①② D.③②⑤①④‎ ‎13.某兴趣小组进入实验室后,设计了探究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组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CuSO4溶液,分别加入锌片和银片 B.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ZnSO4溶液,分别加入铜片和银片 C.向盛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片和铜片,再向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片 D.向盛有Zn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铜片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4.用化学符号填空:‎ ‎(1)硅的元素符号为      ;‎ ‎(2)两个铁离子      ;‎ ‎(3)最清洁的燃料是      ;‎ ‎(4)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5)高锰酸钾中锰元素显+7价      ;‎ ‎(6)碘酒中的溶剂是      .‎ ‎15.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大枣、瘦肉、加碘食盐等,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2)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目的是预防      (填“贫血”、“甲状腺肿大”或“佝偻病”);‎ ‎(3)利用天然气燃烧放热来加热不锈钢锅将粽子煮熟,其中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粽子放在锅里能煮熟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      性.‎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金刚石、一氧化碳、氧化钙、硝酸钾、熟石灰等物质中,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2)常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 ‎(3)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5)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      .‎ ‎ ‎ 三、应用题(共10分)‎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2O2)等化合物.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 ‎(2)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      .‎ ‎(4)钠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18.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过氧化氢溶液2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为0.75g的CuSO4溶液10.8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试计算产生氧气的质量.‎ ‎ ‎ 四、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甲同学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所选的装置      (填序号),需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网罩的目的是      ;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装置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 ‎(3)乙同学要制取二氧化碳,请你帮他选择的发生装置分别是      或      (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验满此气体的方法      .‎ ‎(4)丙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他选择C装置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最大的优点是      ,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2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1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 ‎ ‎2016年宁夏银川市北塔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选项,1~11题每题2分,12~13题每题3分.共28分.)‎ ‎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 B.木炭燃烧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D.海水晒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成分如下(mg/L):硒:0.013;锶:0.0596;锌:0.00162;钠:18.4;钙:4.69.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单质 D.分子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元素,观察选项,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3.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表.对照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A、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故说法错误;‎ B、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故说法正确;‎ C、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但苹果汁的pH更小,酸性更强,故说法正确;‎ D、因为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故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4.下列有关实验室制H2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加入锌粒 C.‎ 倒入稀硫酸 D.‎ 收集H2‎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取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液体药品取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气的密度判断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装锌粒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干冰用作冷冻剂 D.氢气常用作保护气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 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是利用硫酸与碱性物质反应,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错;‎ C、干冰用作冷冻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正确;‎ D、氢气常做保护气利用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C.‎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 ‎ ‎6.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X是一种氧化物 D.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X↑+2H2O,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然后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说法中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X↑+2H2O,可知:‎ ‎ 反应前 反应后 Si原子 1 0‎ O原子 2 2‎ H原子 4 4‎ F原子 4 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X的分子由1个Si原子和4个F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SiF4;物质X由硅、氟两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物质X中不含H、O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B、C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 ‎ ‎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反应的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的说法.‎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该反应是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汞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HgO2Hg+O2↑.‎ A、由方程式可知,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有2种,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故C正确;‎ D、汞是一种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 ‎ ‎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拉斯克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63.8%‎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分析】A、根据1个青蒿素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青蒿素分子含有4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100%≈63.8%,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9.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的原因分析的不合理的是(  )‎ A.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爆炸时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D.炸起的沙土覆盖了可燃物,隔绝空气 ‎【分析】首先了解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如爆竹、炸弹)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然后逐一分析,‎ A、可燃物的在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 B、爆炸是物质的急剧燃烧造成的,所以需要氧气的参与;‎ C、爆炸会使周围的温度升高;‎ D、爆炸还可以掀起沙土,覆盖燃烧物,到达灭火的目的.‎ ‎【解答】解:A、可燃物的在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故说法错误,可选;‎ B、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 C、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说法错误,不可选;‎ D、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不可选.‎ 故选A.‎ ‎【点评】在有限的空间(如爆竹、炸弹)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 ‎ ‎10.“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 D 危害 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A.A B.B C.C D.D ‎【分析】通过对比CO2与CO的组成、性质、用途、危害四个方面,分析归纳两气体的异同,判断所归纳有错误的选项.‎ ‎【解答】解:‎ A、对比两物质的化学式,可归纳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A正确;‎ B、对比两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不能燃烧;而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能燃烧;故B不正确;‎ C、对比两气体的用途,可归纳出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等;故C正确;‎ D、对比两气体的危害,可归纳出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是空气污染物之一;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CO2与CO的组成、性质、用途、危害四个方面归纳与比较可以非常全面的认识这两种物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与比较的学习能力.‎ ‎ ‎ ‎11.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分析】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故可以判断B、C是否正确;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质也可能是置换反应.‎ ‎【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故A错误.‎ 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若BD是单质也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 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C错误.‎ D、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故若取zgA和z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zg,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 ‎12.鉴别①NaCl②MgSO4③CuCl2④BaCl2⑤NaOH五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则被鉴别出来物质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⑤②④① B.③②⑤④① C.③⑤④①② D.③②⑤①④‎ ‎【分析】根据氯化铜溶液显蓝色,铜离子会与氢氧根离子生成蓝色沉淀,氢氧根离子会与镁离子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溶液的颜色鉴别出氯化铜,然后根据沉淀的颜色鉴别出氢氧化钠、硫酸镁、氯化钡,最后剩下的就是氯化钠.‎ ‎【解答】解:先对五种溶液的颜色进行分析,根据溶液显蓝色,首先鉴别出③是CuCl2,然后将氯化铜溶液滴入剩余的四种溶液中,会生成蓝色沉淀的是⑤氢氧化钠,再将氢氧化钠滴入剩余的三种溶液中,会生成白色沉淀的是②硫酸镁,再将硫酸镁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会生成白色沉淀的是④氯化钡,没现象的是①氯化钠,‎ 所以鉴别出来的顺序是③⑤②④①‎ 故选A.‎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首先鉴别出有颜色的物质,再用该物质鉴别出其他的物质,然后再用鉴别出来的物质进行鉴别,依次进行.‎ ‎ ‎ ‎13.某兴趣小组进入实验室后,设计了探究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组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CuSO4溶液,分别加入锌片和银片 B.在两支试管中各装少许ZnSO4溶液,分别加入铜片和银片 C.向盛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片和铜片,再向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片 D.向盛有ZnSO4溶液和AgNO3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铜片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A、把锌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铜,说明锌强于铜,而把银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无变化,说明铜强于银,故A正确;‎ B、把铜和银加入硫酸锌溶液中,均无变化,说明铜和银在锌的后面,但是无法证明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故B错误;‎ C、向盛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锌片和铜片,锌表面产生气泡,而铜表面无变化,说明锌在氢前,而铜在氢后,向盛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铜片,能置换出银,说明铜在银的前面,故C正确;‎ D、向盛有Zn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铜片,无变化,说明铜在锌后,向盛有AgN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铜片,能置换出银,说明铜在银前,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4.用化学符号填空:‎ ‎(1)硅的元素符号为 Si ;‎ ‎(2)两个铁离子 2Fe3+ ;‎ ‎(3)最清洁的燃料是 H2 ;‎ ‎(4)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5)高锰酸钾中锰元素显+7价 KO4 ;‎ ‎(6)碘酒中的溶剂是 C2H5OH .‎ ‎【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书写的一大二小原则进行分析;‎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进行分析;‎ ‎(4)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法:小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进行分析;‎ ‎(5)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进行分析;‎ ‎(6)根据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进行分析.‎ ‎【解答】解:(1)硅的元素符号为Si;‎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 ‎(3)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化学式为:H2;‎ ‎(4)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法:小圆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所以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高锰酸钾中锰元素显+7价表示为:KO4;‎ ‎(6)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故答案为:(1)Si;‎ ‎(2)2Fe3+;‎ ‎(3)H2;‎ ‎(4);‎ ‎(5)KO4;‎ ‎(6)C2H5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15.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大枣、瘦肉、加碘食盐等,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瘦肉 ;‎ ‎(2)原料中使用的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元素,其目的是预防 甲状腺肿大 (填“贫血”、“甲状腺肿大”或“佝偻病”);‎ ‎(3)利用天然气燃烧放热来加热不锈钢锅将粽子煮熟,其中天然气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粽子放在锅里能煮熟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 导热 性.‎ ‎【分析】(1)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2)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判断;‎ ‎(3)根据能源的分类进行分析;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分析;‎ ‎【解答】解:(1)瘦肉中富含蛋白质,故填:瘦肉;‎ ‎(2)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故填:甲状腺肿大;‎ ‎(3)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由于不锈钢具有导热性,所以,可用不锈钢做炊具,故填:不可再生;导热;‎ ‎【点评】“民以食为天”,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把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提上了生活的日程,所以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 ‎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金刚石、一氧化碳、氧化钙、硝酸钾、熟石灰等物质中,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CaO .‎ ‎(2)常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KNO3 .‎ ‎(3)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CO .‎ ‎(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Ca(OH)2 .‎ ‎(5)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 C .‎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来做干燥剂,故填:CaO;‎ ‎(2)含有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属于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钾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KNO3;‎ ‎(3)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故填:CO;‎ ‎(4)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 ‎(5)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矿物之一,常用来切割玻璃、大理石等,故填: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三、应用题(共10分)‎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2O2)等化合物.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最外层电子 .‎ ‎(2)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银白色固体 .‎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 水和氧气 .‎ ‎(4)钠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2NaOH+H2↑ .‎ ‎【分析】(1)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进行分析;‎ ‎(2)根据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钠会与氧气、水蒸气反应进行分析;‎ ‎(4)根据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所以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等,所以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软,熔点低,密度大于石蜡油且不溶于石蜡油;‎ ‎(3)钠会与氧气、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氧气和水蒸气;‎ ‎(4)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1)最外层电子;‎ ‎(2)银白色固体;‎ ‎(3)水和氧气;‎ ‎(4)2Na+2H2O═2NaOH+H2↑;‎ ‎【点评】本题主要是通过阅读文字来找出需要的知识,难度不大,需要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 ‎ ‎18.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过氧化氢溶液20g倒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为0.75g的CuSO4溶液10.8g,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试计算产生氧气的质量.‎ ‎【分析】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求出氧气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1)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 68 32‎ ‎ 20g×8.5% x ‎=0.8g 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8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有关的量,从而使学生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数据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才行.‎ ‎ ‎ 四、实验探究题(共22分)‎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锥形瓶 ;② 长颈漏斗 .‎ ‎(2)甲同学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所选的装置 B (填序号),需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网罩的目的是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化学方程式为 2CuO+C2Cu+CO2↑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装置装满水,气体从 a 端通入.‎ ‎(3)乙同学要制取二氧化碳,请你帮他选择的发生装置分别是 A 或 C (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E (填序号),验满此气体的方法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 .‎ ‎(4)丙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他选择C装置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最大的优点是 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 ‎【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木炭与氧化铜反应是加热反应分析发生装置;网罩能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分析;根据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收集装置;‎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水性分析选择收集装置;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行验满;‎ ‎(4)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装置特点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解:(1)图中①是锥形瓶,②是长颈漏斗.‎ 故答案为:锥形瓶;长颈漏斗.‎ ‎(2)木炭与氧化铜反应是加热反应,所以试验时用B装置;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酒精灯的火焰集中,提高加热的温度;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是2CuO+C2Cu+CO2↑;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G装置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可以选择A或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 故答案为:A;C;E;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 ‎(4)该装置可通过止水夹的关闭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打开夹子,固液接触产生气体,关闭夹子,试管内压强增大,将硫酸压入长颈漏斗,反应终止;‎ 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答案:‎ ‎(1)锥形瓶;长颈漏斗;‎ ‎(2)B;集中火焰;提高温度;2CuO+C2Cu+CO2↑;a.‎ ‎(3)A;C;E;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 ‎(4)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Zn+H2SO4═ZnSO4+H2↑;‎ ‎【点评】此题重在考查同学们对常用化学仪器的了解和识记情况,只有很好的认识它们,做实验才能得心应手.属于扩展性问题,重在考查根据物质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选取装置.‎ ‎ ‎ ‎20.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 四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氢氧化钠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1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产生气泡 ‎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硫酸、硫酸钠都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 ‎【分析】【学生板演】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假设猜想】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解答】解:【学生板演】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故答案:2NaOH+H2SO4═Na2SO4+2H2O.‎ ‎【假设猜想】因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不能共存,因此猜想四不合理.‎ 故填:四.‎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故填: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故填: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故填: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硫酸、硫酸钠都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故填:硫酸、硫酸钠都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