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分布以及答题技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考点分布以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考点分布以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试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满分是30分,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满分是60分其中包括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中包括课内语段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分值17分(课内大约5~6分,课外11~12分),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阅读,分值23分;说明文阅读,分值20分,议论文阅读,分值20分,说明文和议论文考查其中的一个),第三部分是写作,满分60分,样式一般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以及根据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等。现根据沈阳市2005~2008年试卷的特点,将其考点归纳如下,并给出具体的解题思路。‎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常见考点为:‎ ‎1.关于汉字的考查。‎ 考点①:辨析多音字;‎ 考点②:给指定的汉字注音;‎ 考点③:根据拼音正确、规范、工整的写出相应的汉字;‎ 考点④:改正所给材料中的错别字;‎ 考点⑤:辨析所给汉字的意思,并选出与该汉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考点⑥:学会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两种查字典的方法。‎ 解题策略:‎ ①掌握常见的多音字并牢记其读音和意思;‎ ②学会规范的汉语拼音音调的标注方法;(ɑ;o;e;i;u;ü),口诀是:ɑ;o;e在前ɑ;o;e。i;u;ü在前第二个。‎ ③平时学习中,积累常见的易读错汉字;‎ ④平时学习中,注意自己说话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 ⑤平时学习中,加强汉字书写的训练。‎ ⑥掌握必要的查字典的方法。其中音序查字法是按照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的,其中声母一共有21个(其中i;u;v不能作为声母出现),部首查字法要掌握相应的偏旁部首名称。‎ 关键词:注重平时积累。‎ ‎2.关于词语的考查。‎ 考点①:辨析同义词(包括关联词语)。‎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给你一段材料,然后将其中的一些词语空缺,在材料后面给出四个选项,选择填入空缺处最合适的词语。解题方法一是要掌握所给词语的意思,二要结合语言环境,即具体的语句内容,一般情况下容易做出来。另外要区别常见的一些关联词语的搭配方式,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常见的关联词语如下:‎ 并列:既……又 不是……而是 是不是 递进:不但(不仅)……而且(并且) 甚至(尤其、更)‎ 选择: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是……还是 要么……要么 转折: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尽管……也(但是)‎ 因果:既然……就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假设:如果……就 即使……也 假如(倘若)……那么 条件:只有……才 无论……都 只要……就 不管……都 除非……才 考点②:辨析成语。‎ 考查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以考点①的形式出现;二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样式一般为“下面四个选项中成语使用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解题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所出现的成语的意思,如果不知道所给成语的意思,那只能靠猜测,答对的几率肯定是很低的,甚至闹出笑话。当然也可以运用排出法去做题,即我能够知道其中三个成语的意思,剩下的一个即使不清楚,也应该能做出来。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成语,为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注重平时积累。‎ ‎3.关于句子的考查。‎ 考点①:修改病句。‎ 考查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两个独立的句子(单句)让你修改,二是给出一段材料,这段材料中的某些句子可能有语病,让你找出来并修改,一般而言,第二种修改方式较难。修改的要求一般有两种,一是在原句上直接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二是要求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在下面的空白处写出来。‎ 解题策略:‎ ①熟练而准确的使用修改符号,常见的修改符号有删除、替换、增补、调序(分为直接调序和间接调序两种);另外,其次修改符号的使用一定要规范,不能随意乱画。‎ ②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A. 词类误用:我一直思想着这件事。‎ B. 成分残缺: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缺主语)‎ ‎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缺谓语中心语)‎ ‎ 我们应当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缺宾语中心语)‎ C. 搭配不当:‎ ‎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都很丰富。(主谓搭配不当)‎ ‎ 我们的教师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动宾搭配不当)‎ ‎ 我们以辽阔清远的天空为背景画了这幅画。(定中不搭配)‎ ‎ 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地奔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状中不搭配)‎ D. 语序混乱:‎ ‎ 区里已经解决了二十五位本区学校的教师住房问题。‎ 多项定语的一般语序为:表领属、指示、数量、形容。‎ 刘胡兰、雷锋这些英雄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在他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多项状语的一般语序为:时间、处所、语气、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 E. 指代不明:‎ ‎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F. 句式杂糅:‎ ‎ 学习任务再重,越要坚持体育锻炼。‎ ‎ 作为一个翻译工作者,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一方面要学好本民族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G. 表达前后不一致:‎ ‎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H.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 只要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 凉风,如果是一点点,也给人们带来希望。‎ ③培养自己的语感,平时说话和写作时尽可能少说错话。;‎ ④多做练习。‎ 考点②:句子仿写。‎ 1. 什么是仿写?‎ 仿写就是分析、提炼范句的句式特点,然后仿照范句,选择某一事物,创设情景,另写句子,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托物寓意或阐发哲理。‎ ‎2.仿写的要求是:‎ ①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②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 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③修辞要相同。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④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3.解题策略:‎ ①明确仿写的概念;‎ ②熟练掌握仿写的要求;‎ ③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比喻:本体、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有相似点。‎ 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 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感情色彩。‎ 夸张:为突出、强调某一事物,对其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还可以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的理解。‎ 排比:把内容密切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 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集中、透彻,使语言气势贯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把内容密切关联、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组织在一起。形式整齐,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④重点掌握比喻、排比、拟人和对偶的仿写。‎ 考点③:句子衔接。‎ 语句衔接题,指的是将某一语段(或复句)中的某一句话抽出来,随之设计几种和它相近的答案,让学生选出原句。实际上语句表达要连贯,它要求一个语段(或复句)的各个句子之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又完整。这种习题难度较大,但也有规律可循,我们在做练习的时候具体讲解。‎ ‎4.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 ①考查方式:一般为选择题,让学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②解题方法:一是熟练掌握教材中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名,字,号,国籍,生活朝代,谥号,代表作,后人的评价,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身份等);二是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常识,比如古人对于年龄的称谓,古代的科举考试,古代对于时间的表述等等。‎ ‎5.关于文学名著的考查。‎ ①考查方式:一般是以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为主。‎ ②解题方法:熟练掌握教育部规定的初中生必读的名著:《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繁星春水》《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要求知道大概的故事情节,能说出书中的主人公的名字,作者的名字以及国籍,书中的精彩情节,评价人物形象等。‎ ‎6.关于诗文默写的考查。‎ ①考查方式:针对教材中的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中要求背诵的部分进行默写,形式一般为给上句填下句或给下句填上句,或者是给出相应的提示性文字,按要求写出诗中的原句。‎ ②解题方法:一是理解诗歌内容;二是熟读成诵;三是默写准确无误;四是书写规范美观。‎ ‎7.关于诗歌欣赏的考查。‎ ①考查方式:一般为选择题,是将课文中涉及到的古代诗歌或现代诗歌(一般以古代诗歌为主)作为阅读材料,然后给出四个选项,让你选择出一个赏析不正确的(或正确)的一项。‎ ②解题方法:一是要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二是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三是要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四是要掌握诗歌中重点词语以及句子的含义,包括引申义和蕴涵的哲理(道理),五是要掌握诗歌的创作手法。‎ ‎8.关于综合探究的考查。‎ 这种题型这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既然是综合探究,说明这道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习题,它可以综合以上七个考点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例如口语交际、漫画图表等习题,并同时关注社会热点,比如重大社会事件、节约资源(能源)——水,电,煤,石油,天然气、全球气候变暖、保护臭氧层,沈阳名胜古迹。特色小吃等等,一般情况下不会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而是以此为载体,让学生探究所给材料的内容或结果,根据所给材料写宣传标语等,这种习题一般分值都在4分以上,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还有一类习题也属于综合探究的范畴,就是关于新闻的相关习题,常见的习题是提炼、压缩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一句话新闻(或拟写标题),核心抓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格式去做,其中括号内的内容可省。这一类习题,往往会有字数限制,答题时一定要先在练习纸上写答案,确认后抄上去,切不可上去就写,等你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另外,要善于根据他所限制的字数推测答案字数的多少,比如答案不超过10个字,那么标准答案可能是在7――8个字左右,这样在做完题后,自己心中大概就会有一个判断,不至于无从知道答案是否准确。‎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常见考点:‎ ‎1.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名,字,号,谥号,朝代,评价——文学家还是政治家等,代表作以及关于代表作的相关知识)和选文的出处等。‎ ‎2.考查课文中重点词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3.考查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4.考查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5.考查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评价。‎ ‎6.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谈启示、收获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常见考点:‎ ‎1.给文中的某个句子断句(划分节奏)。‎ ‎2.考查文中重点词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3.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4.考查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5.考查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评价。‎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是要注意简洁,切忌是原文翻译,语言啰嗦。‎ ‎7.能够根据选文的内容谈启示、收获等。‎ 二、记叙文(小说)阅读。‎ 根据沈阳市近几年对于记叙文的考查,常考查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做题方法与基础题部分概括一句话新闻的方法一样,一般分值为3分。方法为: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其中,括号内的内容可以省略。‎ ‎2.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做题方法是反复阅读原材料,弄懂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是非常重要的。‎ ‎3.辨析常见的描写方法,并会分析其作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常见的描写方法要明确,而且字不能写错。‎ 具体分析:人物描写分析( ……描写 四个字要写全)‎ ‎①肖像(外貌)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一贯的神情、姿态):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思想状态、性格等。‎ ‎②语言(对话)描写、动作(行动)描写、神态描写:(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说的话,行为动作,和表情):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 的心理(心情),反映出人物的…… 性格特征, …… 精神品质。‎ ‎③心理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 的心理(心情),反映出人物的…… 性格特征, …… 精神品质。‎ ‎④细节描写:结合上述五种描写分析。‎ ‎4.辨析记叙顺序并分析其作用。‎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倒叙、插叙、顺叙,注意三个词语的写法不能写错,好处分别是:倒叙——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插叙——补充文章中心内容,使情节更完整;交代…… 原因; 与中心形成对比、或衬托,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突出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再答为下文什么内容做铺垫;顺叙——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5.分析标题的作用(含义)。‎ 标题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B、是否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C、是否暗含文章的主旨;D、是否代表作者的某种主张;E、其他方面。有的标题的含义还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表面意思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深层次意思是什么。F、内容上: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 ‎6.理解句子含义类习题。‎ 这种习题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让你分析下面句子写得好,让你做评价。答题方法可以从修辞方法的使用、写作手法的使用来考虑,再结合句子意思答出在文中的作用即可;二是问你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等,这类习题可以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等角度入手答题,在结合句子意思答出在文中的作用即可,三是将文中一些哲理性较强的句子拿出来,让你分析它的含义,做题方法就是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即可。再有一种就是让你辨析两个句子中哪一个更好,并谈理由。答这种习题首先是表态,即哪一句好,通常就会得到一分,然后再从两个句子之间差异来辨析句子中某个词语之间答差异,再结合句子意思来答作用,最后扣题即可。最后一种是让你从文章中摘录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并让你谈好处(作用),答题时首先从文章中选取句子,最好是含有修辞方法的句子,回答作用时先答出运用两了什么修辞方法(形式上),再答修辞方法本身的作用,最后结合句子内容答出含义即可。‎ ‎7.推敲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或含义)。‎ 这一类习题先要答出这个词语本身的含义(或者从词语感情色彩,比如贬义词褒用等,以及词语的特点,比如是否是叠词等。),然后再结合句子意思来答题,一定要突出该词语体现了人物什么心理。‎ ‎8.开头句、段的作用、中间句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内容上:交代……内容,表达……含义;结构、写法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 作铺垫;为下文…… 埋伏笔;与下文…… 形成对比,突出……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奠定感情基调;效果上:有修辞看修辞效果;‎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二)中间句、段的作用:内容上:交代…… 内容,表达…… 含义;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 作铺垫;为下文…… 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与前文句子呼应;‎ 效果上:有修辞看修辞效果;‎ ‎(三)结尾段: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标题或开头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点明(深化)文章的中心,一般情况下,需要将中心答出来,如果有特殊句式(反问——加强语气;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和修辞方法,也要将其答出来,这样不丢分。‎ ‎9.考查文章的线索。‎ ‎(一)一般而言,记叙类的文章的线索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作者的感情变化,也有的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注意区别,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感情变化,这种习题在考试中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做题方法可以根据提示将文章的段落层次搞清楚,然后进行概括,只要认真阅读材料,弄清楚段落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答案不是问题,另外,也有的习题明确告诉你提炼文章中的词语来概括,难度较低,所以一定要审好题,这样才能答好题。‎ ‎(二)分类:‎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人物的成长经历,人物的特征;‎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或人物的主要行为;‎ ‎5、时间线索:连续性的有变化的时间,多见于探险、灾难、游记类题材;‎ ‎6、地点线索:多见于探险、游记。有时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出现;‎ ‎7、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三)找线索的方法:‎ 看文章标题;看文章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看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看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看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10.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①对比:突出强调……‎ ‎②衬托:突出主要人、事、物的特征;(正衬、反衬)‎ ‎③侧面描写:间接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 ‎④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主要是进行渲染或衬托。‎ ‎⑤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⑥照应: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或埋伏笔。(文题照应、首尾照应、悬念铺垫伏笔与情节发展照应、相同相近内容反复照应)‎ ‎⑦悬念:读者对文中所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未来表示关注的态度。吸引读者,唤起强烈的阅读兴趣。‎ ‎⑧欲扬先抑:先否定贬低,再肯定赞扬,突出强调事、人特征;‎ ‎11.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可以考查做批注等读书方法)。‎ 这一类习题比较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文章的结构布局,比如详略是否得当,前后是否照应等。B、从文章等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来看。C、从文章等语言特征方面看,首先看遣词造句是否形象、生动以及修辞方法等作用等。其次看语言风格,比如质朴自然、清新流畅、含蓄委婉、幽默讽刺等。‎ ‎12.举例分析人物形象。‎ 这种习题可以根据分值的多少来判断究竟是几个点,比如6分,可能的答案是3个点,每个点1分,然后对应每个例子1分,所以做题时要善于去判断,这样做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点效果。‎ ‎1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般容易考查学生对于自然环境(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或)地点;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具体分析:(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令季节;‎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⑤暗示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给人物的出场提供一个大的舞台。‎ ‎14.根据文章的内容谈启示收获等。‎ 这种习题一般会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所以答题时切不可泛泛空谈,要结合文章内容有理有据,层次清楚的回答问题。‎ ‎15.梳理文章的思路(结构)或者补全文章的内容。‎ ‎ 一般情况下,习题会给出几个部分的内容,然后让你将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方法是先根据括号或是方框的多少确定文章应该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根据所给的提示将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出来;最后将每一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其方法与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一样。‎ ‎16.关于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真实、自然、亲切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17.关于材料安排:‎ 详略:详写:突出主要事件、人物,中心突出;略写:使内容全面、充实丰富。衬托主要内容。‎ ‎18.关于修辞 ‎①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人、物的特点,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浅显;‎ ‎②拟人:形象生动 ‎③夸张:突出事物特点、本质;‎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情感更强烈,说理更严密、更透彻;‎ ‎⑤对偶:内容凝练,结构工整,具有音韵美;‎ ‎⑥引用:增添诗情画意,或增强说服力;‎ ‎⑦设问: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⑧反问:强调,增强语气;‎ ‎⑨对比:突出 ‎⑩反复:强调 ‎19.以上列举的就是记叙类文章常见的一些题型,当然不可能罗列全面,但有一点务必记住:按分值答题特别关键,给几分就答出几个点;另外,多点习题务必要层次清楚,必要时可以用序号标示,以示清晰,这样给阅读老师以轻松感。‎ 中考说明文知识点归纳以及解题策略 说明文是沈阳市中考必考的一个文体,分值比较固定,为15分,涉及到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文的语言等方面的知识,现将说明文的具体知识点梳理如下,供同学们在复习时参考,梳理顺序按照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的顺序安排。‎ 一、关于说明对象的知识点。‎ ‎1.如何判断说明对象。‎ 答题方法:‎ 分清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的类型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文中具体说明的事物,如《苏州园林》一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苏州园林,一般情况下,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能看得见摸得着,为直观的客观事物,而且在文中多次出现;事理说明文,顾名思义,要说明一个事理,这个事理可以是一个规律,也可以是事物的成因,或文中要讲述的一个道理等,一般情况下,它不如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那么具体直观,显得抽象一些。‎ ‎2.判断说明对象或说明现象的提出方式。‎ 考查方式一:文章开头引用典故、传说、民间故事等的作用。‎ 答题方法:第一步答出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步答出引出说明对象(要具体将说明对象写出来)或者说明现象(也要将什么说明现象写出来)。‎ 考查方式二:文章开头引用诗歌、谚语、诗词等的作用。‎ 答题方法:第一步答出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第二步答出引出说明对象(要具体将说明对象写出来)或者说明现象(也要将什么说明现象写出来)。[注意和考查方式一的区别]‎ 考查方式三:判断说明对象或说明现象的提出方式。‎ 答题方法:可以认为是引用典故、传说、民间故事、诗歌、谚语、诗词等提出来的。‎ 注意:不是所有的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现象都是通过以上的方式提出来的,但以上所列举的三种考查方式比较特殊,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格外注意。‎ ‎3.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 ①常识:所谓特征,是指一个事物区别另一个事物的标志,在事物说明文中,说明文的特征表现为具体说明的事物的自身特点是什么;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其阐述的道理、成因、规律等,所以其特征是具体的道理是什么,具体的成因是什么等。‎ ②答题方法:先判断说明文的类型,然后可以在文章中画出具体的语句。‎ 二、关于说明顺序的知识点。‎ ‎1.常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又三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以及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是最常见的说明顺序,具体可以分为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的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等等,在实际考查时,多以直接问是怎样的说明顺序为主,而不需要答具体属于哪一种的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介绍事物,往往以动植物的进化类的文章用的比较多。空间顺序是以空间方位的改变来介绍具体事物的一种说明顺序,常用来作为介绍建筑物时的说明顺序。‎ ‎2.考查方式一:直接询问选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答题方法:按照常识的介绍,直接答出是哪一种说明顺序即可,但语言要完整,例如要写“逻辑顺序”,不能简单的写“逻辑”二字,显得不规范。‎ ‎3.考查方式二:询问选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并说明理由。‎ 答题方法:这种考查方式比第一种考查方式要难,现说明如下:如果选文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答理由的时候一可以答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二可以从文章中找出“首先”“其次”“再次”之类的词语来表明这种逻辑关系。如果选文的说明顺序属于时间顺序,要在文章中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但必须要主要,所寻找的表示时间的标志性词语不能少于3个,最少也是3个,这也是判断选文是否是运用了时间顺序的重要标志。如果选文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要在文章中找出表示空间变化的词语,例如上下左右等等。‎ 注意事项:一篇说明文,原则上只有一个说明顺序,但不排除在个别段落中采用其他的说明顺序,所以一篇说明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说明顺序这并不奇怪。‎ 三、关于说明方法的知识点。‎ 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是考题中最爱考的,也是必考的一道题,命题方式也比较固定,分值一般为3分,具体考查方式如下:‎ 考查方式一:辨析文章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题方法: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考查方式二:辨析文章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方法:①第一步答出属于哪一种说明方法;②第二步答出这种说明方法的本身的作用;③第三步答出这种说明方法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可以用寻找中心句的方式或者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做答。‎ 常识——常见的说明方法以及本身的作用如下:‎ ‎1.下定义——一般格式为xx是什么,xx叫做什么,其本身的作用是:简明、周密、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2.做诠释——本身的作用是:具体解释了……‎ ‎3.分类别——本身的作用是: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4.打比方——本身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5.作比较——本身的作用是:鲜明地强调了……‎ ‎6.举例子——本身的作用是:具体地说明了……‎ ‎7.列数字——本身的作用是:准确地说明了……‎ ‎8.列图表——本身的作用是:直观清晰地说明了……‎ 四、关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知识点。‎ 常识(一):说明文的语言有两个特点,第一为准确、严密,常见的表示说明文语言准确和严密的词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数字(分为“确数”和“概数”两种)‎ ②表程度,起强调作用的词语,如:很、至少、十分、非常、仅仅、只、特别等。‎ ③表范围,起限制作用的词语,如:绝大部分、绝大多数、都、大多数、很多时候、之一、几乎、主要等。‎ ④表估计,起猜测作用的词语,如:大概、大约、约、可能、差不多、很可能、也许、左右、据说等。‎ ⑤表示具有权威性的词语,如:经过实验、据科学家分析等。‎ ‎1.常见的考查方式:‎ 考查方式①: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特点的词语,并分析作用。‎ 考查方式②:理解文中xx词语的表达效果。(注:这个词语一定要属于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方面的词语,其他词语不属于这个范围)‎ ①和②两种考查方式的答题步骤:一解二分三扣。(“一解”是指答出词语本身的作用,既表什么,起什么作用,可参见上文的内容;“二分”是指这个词语在句中的具体作用;“三扣”是指答题最后要扣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①和②两种考查方式的答题参考模式:‎ xx词语表……,起……作用,在文中表明……,语言不绝对化(说话留有余地),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考查方式③:文中(句中)的xx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或说明理由)‎ 考查方式③的答题步骤:‎ 一表二解三分四扣。(“一表”表态度,既可不可以去掉,“二解”指的是答出词语本身的作用,既表什么,起什么作用,可参见上文的内容;,“三分”指去掉该词语后句子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完毕后,加上“语言绝对化”或“与实际不符”之类的语句加以总结;“四扣”的说明同上,并加上“所以不能去掉”之类的字眼来进行总结。)‎ 考查方式③的答题模式:‎ A、xx词语不能去掉,xx词语表……,起……作用,去掉后句子意思变为……,语言绝对化(与实际不符),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严密、准确的特点,所以不能去掉。‎ B、xx词语不能去掉,xx词语表明文中的结论(发现、数据、现象等)不是主观随意想象出来的,而是经过实验(分析、论证、调查等)得出来的,真实准确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xx词语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常识(二):上面介绍了说明文语言的第一个特点,说明文的语言还有第二个特点是生动形象或平实,这主要指的是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上的特点。一般说来,凡是用词华丽,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诗歌、典故、谚语、传说等穿插使用则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为生动形象,反之则属于平实特点的说明文。‎ ‎2.常见的考查方式:‎ 考查方式①:直接问选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或语言风格是什么。‎ 答题方法:①准确严密,生动形象;②准确严密,平实无华。[注:单纯问语言风格,不需要答出“准确、严密”这个点。]‎ 考查方式②: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该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答题方法:一选二挑三分四扣。(“一选”是指先选取文中的句子,最好选取含有修辞方法的句子;“二挑”是指挑选出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词语;“三分”是指分析所挑选的词语在句子中写出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四扣”是指扣题,即该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注:挑选含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句子,答题方法稍有不同,首先选取这样的句子,然后答出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再次答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最后扣题即可。]‎ 五、关于说明文中拟写标语(口号)类习题的要求。‎ 拟写标语(口号)时字数应力求简练内容积极向上,选词力求生动形象,注重人文关怀,少用或不用表示禁止方面的词语,句式上可采用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等,修辞上可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语言应连贯得体。‎ 六、其余的习题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习题后边的分值,按分答题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议论文知识点与解题策略 一、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一)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 A、论点与论题。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地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要记住: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作用或补充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C、论点提出的方式: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在文章开头直接提出。其好处是开门见山,旗帜鲜明,直观醒目;②有的是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其好处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说服力;③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引用名言、俗语、谚语、成语等提出。其好处是增强说服力。④有的是通过诗歌、诗文提出。其好处是增强文章语言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⑤引用典故、传说等提出。其好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D、寻找论点的技巧:①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带有作者明显的倾向性),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②一般说来,在文章中看到“总之”、“这说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认为”、“笔者认为”等类似的字眼,它后面的句子很有可能就是中心论点。③如果一篇文章开篇部分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篇为论点。文末的句子则起到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的作用。‎ ‎(二)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称为论据。‎ A、种类:(1)事实论据——具体的事例,尤其指名人的事例;个人的经历、史实等。‎ ‎(2)道理论据——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公理、谚语、俗语等。‎ B、常见等考查方式以及解题方法:‎ ‎(1)询问论据类型。方法:运用上面的知识去考虑即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实论据的内容。‎ 方法:与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基本一样,遵循“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 ‎(3)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方法:积累一些常见的名人名言或名人事例。需要强调的是,补充事实论据时所选取的论据一定要扣住中心论点,不能脱离中心论点。‎ ‎(4)辨析论据是否可以用来论证观点。‎ 方法:首先判断哪一个论据可以用来论证观点,然后还需要说明另外的论据为什么不能用来论证观点,即要分析另外的论据可以用来论证什么观点,这样才能把题答完整。‎ ‎(5)分析事实论据的多样性。‎ 这一类习题往往从人物的身份、职业,事实发生的时间,事实发生的地域等角度分析,例如:选文所列举的事实从身份上看有科学家,有政治家,有史学家,有文学家,有青年学生……,例如……;从时间上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例如……;从地域上看,有国内的,有国外的,例如……;从涉及的领域上看,有历史学,文学,经济学,天文学,地理学……例如……‎ 好处:使文章论证全面、严密,增强说服力。‎ ‎(三)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A、常见的论证方法:‎ ‎(1)道理论证——一定运用了道理论据;(2)举例论证——一定运用了事实论据;‎ ‎(3)比喻论证——应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4)对比论证——类似说明文中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C、常见的考查方式以及解题方法:‎ ‎(1)直接考查——判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方法:先答属于哪种论证方法,然后答出这种论证方法本身的作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对比论证——突出强调论证了……。第三步结合句子意思答出作用,一般扣住分论点或中心句;最后答出“进而论证了xx的中心论点。‎ ‎(2)间接考查——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方法:①属于道理论证或者举例论证,答题时先答划线的句子属于道理论据或者事实论据,再答运用了道理论证或者举例论证,第三步答出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或者中心句,最后答出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而且中心论点要具体写出。②如果属于比喻论证,先答出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再答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分论点或中心句,最后答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中心论点要具体写出。③如果属于对比论证,先答运用了对比论证,再答突出强调论证了分论点或中心句,最后答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中心论点要具体写出。‎ ‎(2)考查文章的写作思路。‎ 这种题难度较大,但是在答题时首先要运用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首先通过……,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其次文章通过几个方面,即:……,运用……论证方法,证明了中心论点,最后列举……的事例(话)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再次强调(重申)中心论点:……,并发出号召等。具体内容得需要看具体文章去分析。‎ 三、议论文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 四、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1)准确周密:这一类习题与说明文的考查方式基本一样,可以参考说明文的考点以及解题策略。‎ ‎(2)逻辑性强:这一类习题主要是考查词语、句子、段落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时首先考虑词语、句子、段落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即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顺序);其次可以考虑词语、句子、段落之间的顺序是否与前文的内容相对应。再次可以从两个句子之间是否是递进关系来考虑,还有可能,前一个句子所提出的看法是后一个句子所提看法的前提和基础。另外,结尾段的作用也是经常愿意考查的一个点,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结构上:结束全文(有的还有照应);内容上重申中心论点(或: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3)形象生动 ‎:这一类习题主要是考查文章的开头引用诗歌、典故、传说的作用。答题方法与说明文的策略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第二步要答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三、写作部分。‎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聚焦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角度 新材料作文允许考生自己选择写作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但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由于新材料作文避免了传统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弊端,吸纳了二者的优点,因此,一亮相就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和试题研究者的好评。最近两年,作文题型为新材料作文的试卷呈上升趋势。‎ 角度选得好,得分少不了。正确选择写作角度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然而,很多考生(甚至一些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面对命题人提供的材料却不会寻找、选择写作角度.不知从哪个角度去写才不会“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这种迷惑极大地增加了作文得分的“风险性”。那么,该怎样寻找、选择角度呢?‎ 一、怎样寻找材料的写作角度 角度,指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它是考生作文立意、构思的出发点。因此,选择写作角度实际上就是选择立意、构思的角度。新材料作文的“材料”虽然对写作范围有限制,但总的来说写作范围还是比较大的,即写作的角度是比较多的(至少有三个写作角度,而且每个角度都可以提出几个观点)。一般地说,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写作角度。‎ ‎1.材料中的关健句可作角度 材料中的关键句,指能够揭示材料深刻内涵或重要内涵的句子。关键句有的是材料中议论、抒情性的语句,有的是材料中的人物对话,有的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关键句体现着材料的重要内涵,因此是重要的写作角度。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07年全国卷Ⅱ)‎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事例,因此有两个关键句——一个事例中有一句。一句是:“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治疗了。”一句是:“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两个句子一句就有一个写作角度。考生可以用丛飞的话为写作角度,赞扬无私奉献精神,赞扬博爱精神,赞扬宽容的美德等。如立意为:奉献不是为了回报;宽容是无声的教育;宽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力量等。考生可以用小李的话为写作角度,谈奉献爱心的意义,谈帮助别人的作用,或倡导感恩精神等。如立意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人者人爱之;助人者自助;互相帮助是战胜一切灾难的法宝等。‎ ‎2.材料中的人和物可作角度 记叙性的材料中大都会出现几个(种)人(含拟人化的物)和物。人有自己的言行,物有自己的特征。一般地说,材料中有几个(种)人和物就有几个写作角度。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色海龟孵化小海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著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只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档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08年全国卷Ⅱ)‎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涉及的人和物有:游客、“侦察”龟、群龟和老鹰。考生可以从游客的角度来写,阐述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阐述观察思考的重要性,阐述过分的爱、过多的呵护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等。如立意为:做事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失败;做事要注意观察思考;主观主义危害大;过分的爱其实是害等。考生可以从“侦察”龟的角度来写,阐述历练、经验的重要性,阐述责任心的重要性,或批判不辨是非,盲目顺从的危害(这个角度应该是群龟角度)等。如立意为: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担当重任;做事缺乏责任心会给集体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不辨是非,盲目顺从,后果不堪设想等。考生可以从群龟的角度来写,谈辨别、筛选信息的重要性,批判不会审时度势,只会凭经验办事的错误做法等。如立意为:学会识别信息的正误才不会吃亏;经验主义危害大;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完全凭经验办事等。考生也可以从老鹰的角度来写,阐述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坚持的重要性,或阐述做事应当高瞻远瞩的道理等。如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做事应高瞻远瞩,不能计较一时得失;做事要善于把握机遇等。‎ ‎3.材料中的小事件可作角度 大的事件是由若干小事件组成的。一般地说,材料中的一个小事件就有一个写作角度。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08年全国课标卷)‎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一个人和鸟的故事。整个故事显然可以分解成三件小事:一是母女养鸟,鸟死;二是母女养鸟,又放鸟;三是母女参加放生活动和下山后听到的话。三件小事每件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角度。母女养鸟是因为爱鸟(喜欢听小鸟歌唱,看小鸟飞翔),但爱的方式不当。考生可以用第一件小事为写作角度,谈爱的方式不恰当的严重后果。如立意为:爱得不恰当就会变成伤害;不要让爱变成伤害等。考生可以用第二件小事为写作角度,谈爱的方式,谈什么是真爱,谈自由的意义等。如立意为:和谐相处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给予对方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爱等。考生可以用第三件小事为写作角度,批判形式主义的危害,批判假慈善的行为、危害等,或呼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对环保、慈善活动的管理等。如立意为:形式主义危害大;假慈善,更残忍;要加强对环保和慈善活动的管理,不要让不法分子钻空子等。‎ ‎4.材料中的“原因”可作角度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因此,分析材料中事物的因果联系,探明引出某种结果的原因,不失为迅速寻找、选择写作角度的有效方法。一般地说,材料中存在几个引出结果的原因,就有几个写作角度。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档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峭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粘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07年全国课标卷)‎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一个关于创造发明的故事。别涅迪克能够发明裂而不碎的汽车挡风玻璃的原因是:善于观察(发现烧瓶“裂而不碎”);善于积累(“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善于思考(由“司机和乘客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事件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善于把握机遇,勇于实践,执著追求(“经过化验”,发现硝酸纤维素溶液蒸发后留下的薄膜“起到了保护作用”)。上述四个原因每个原因都可以成为写作角度。考生如果以第一个原因为写作角度,可以谈观察的重要性、观察的意义等。如立意为:善于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前提;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是智慧的源泉等。如果以第二个原因为写作角度,可以谈积累的重要性。如立意为:做学问重在积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凡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善于积累等。如果以第三个原因为写作角度,可以谈善于思考的重要性,谈善于思考与事业、人生的关系等。如立意为:机遇只青睐善于思考的人;思考是创新的阶梯;“思索使人伟大”(巴斯卡语)‎ 等。如果以第四个原因为写作角度,可以谈善于把握机遇的重要性,谈勇于实践、执著追求的意义等。如立意为: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就;执著追求是成功的保证;实践出真知;“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威·赫兹里特语)等。‎ ‎5.材料的共同“元素”可作角度 如果题目提供的是多则材料,或者虽然只是一则材料,但包含两个甚至几个方面的内容,考生可以通过析异求同法找出材料中共同的“元素”,然后以共同“元素”作为写作角度。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08年福建卷)‎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只有一则,但包含三个人的言行(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三个人的言行虽然各不相同,但稍加分析便能发现它们有两个共同的“元素”:“买”和“喜欢”。“买”,可以理解为“选择”;“喜欢”就是感兴趣、爱好的意思。考生可以用这两个共同的“元素”为写作角度,谈兴趣爱好与选择的关系,谈兴趣爱好与人生、事业的关系等。如立意为:选择自己喜欢的才能创造辉煌的成就;选择自己喜欢的才能体验幸福;选择目标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不同的爱好和选择,才有绚烂多彩的世界等。以材料的共同“元素”为写作角度,可以有效地避免文章偏题、离题。‎ ‎6.材料存在的“关系”可作角度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相互依赖着、相互制约着、相互作用着。因此,材料中的人和人之间、物和物之间、人和物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关系,如存在依存关系、取舍关系(是非关系)、条件关系、主次关系等。材料中的“关系”是写作的重要角度。一般地说,有几种“关系”就有几个写作角度。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踢: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就在原地用干柴烧火煮起了鱼,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俄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俄,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用完了,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俄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两个对比性很强的小故事,故事里隐含着两种关系:一是理想(到海边钓鱼)和现实(饥饿、可以煮鱼吃)的关系,二是合作和单干的关系。考生可以用第一种关系为写作角度,阐述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如立意为: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理想之树只有种植在现实的土壤中才能开花结果;只顾眼前利益的人只能得到短暂的欢愉等。考生可以用第二种关系为写作角度,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批判单干的危害。如立意为:合作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善于合作的人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合作则双赢,单干则互损等。以材料中存在的“关系”为写作角度,文章往往具有思辨色彩,有深度,能够给人深刻的启迪。‎ ‎7.材料的主旨可作角度 主旨,指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命题人提供的材料大都是有主旨的,只是有的材料主旨比较显豁,有的材料主旨比较隐晦(多数是比较隐晦的,有的甚至是可以见仁见智的)。考生如果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也可以用材料的主旨为写作角度。用材料的主旨为写作角度,就是采用顺向思维对材料的主旨作进一步的发挥和表现。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马里兰州的农夫达比在科罗拉多州发现了金矿,集资挖出了金子。正当达比满怀希望地一点一点收回投资的时候,却突然不出金子了。拼命地挖,也挖不到金子。最后,只得将挖掘机器廉价卖给了旧货商。可是旧货商雇了一名矿山工程师,对达比挖掘的地方进行勘察后,在达比绝望的地方仅仅往下挖了几米,就查明了金脉。那座有金矿的山的确是座宝山。然而达比虽然进了宝山,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后劲不足,结果功亏一篑,空手而归。这正如古老的箴言所说:有智慧者大有能力,有知识者力上加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一个开掘金矿的故事,其主旨非常明确:要重视知识的作用。考生可以用这个主旨为写作角度,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阐述知识的价值和作用,或批判知识无用(读书无用)论。如立意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可以变成财富;知识的多少决定事业的成败;说知识无用的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等。用材料的主旨为写作角度,写出来的文章保证不会“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但考生的立意、选材容易雷同。‎ 以上介绍了题目所供材料常见的七个写作角度(大的),也可以说介绍了寻找写作角度的七种方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上述七个写作角度不是截然分开的,有的写作角度具有“重合”性,说它是这种角度或那种角度区别在于着眼的事物不同。如有的写作角度着眼于人物就是人物角度,着眼于关键句就是关键句角度。另外,上述每道作文题的材料都只介绍了一个写作角度,但并非它们只有一个写作角度,如前所述每道作文题的材料至少有三个写作角度。如2008年福建卷的作文材料,既可以用共同“元素”为写作角度,也可以分别用三个人的言行为写作角度(一人一个写作角度)。‎ 二、选择写作角度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整体意识 新材料作文虽然允许考生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写作,但审题和选择角度时必须有整体意识,从材料的整体出发,即所选的侧面、角度必须是构成材料“整体”的 ‎“部分”,而不是“部分”中的“颗粒”(个别无关紧要的字眼),否则就会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使写出来的文章“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毫无价值。如2008年全国卷Ⅱ的部分考生不是从材料的主旨去选择角度并立意构思,不是从材料的关键句去选择角度并立意构思,也不是从导致群龟惨遭老鹰袭击、残害的原因去选择角度并立意构思,而是以“绿海龟孵化小海龟的沙穴”为写作角度,呼吁人们要保护沙穴,保护环境。有的考生则以“海滩”为写作角度,描绘黄昏时海滩的美景,抒发对大海的向往之情;有的考生甚至写要把有绿海龟的海滩开发为旅游胜地。这些考生所写的“沙穴”和“海滩”虽然都出自材料,但它们都不是构成材料“整体”的“部分”,而只是构成“部分”的“颗粒”,因此考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了。‎ 选择角度要做到立足于材料的整体,从整体出发,审题时就要字斟句酌地阅读材料,要切实弄清材料的内容和主旨。在弄清材料的内容和主旨以后,要分清材料中的哪些人(物)和事是主要的,哪些人(物)和事是次要的;要分清哪些语句是重要的,体现着材料的内涵(信息),哪些语句是可有可无的等。只有对材料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容到主旨都了然于胸,选择写作角度时才能真正做到立足于整体,从整体出发。‎ ‎2.角度大小要适中 角度有大小之别,有宽窄之分。考生写作前所选的角度必须做到大小适中。角度太大,即使是一个很好的角度,也会因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材料库存不足,驾驭材料的能力有限等原因而导致泛泛而谈,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不能把主题表现得透彻深刻。角度太小,则会导致文章无法展开,无法囊括丰富的内容。如2008年全国卷Ⅱ,如果以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为写作角度,角度就太大,不仅在有限的时间、篇幅内难以阐述清楚,而且容易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如果仅以游客“护送着小龟爬进大海”这一细节为写作角度,角度又太小,无法进行充分的说理或生动的叙述、描写。考生只有以群龟遭袭与游客“好心”的因果联系为写作角度,文章才能放得开,收得拢,才能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3.角度要新颖 文章要新颖,写作角度就要新颖,因为写作角度是立意、构思的出发点。有新颖的写作角度,才能表现新鲜活泼、富有生气的思想,才能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使阅卷教师精神为之一振。那种写作角度雷同,主题雷同,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文章,阅卷教师最怕读。‎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的写作角度呢?首先,考生要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多侧面、多层面、多方位地去寻找写作角度。寻找到的写作角度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大,选择到新颖角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其次,要有意识地避开其他人可能会选择的写作角度。那种材料一读完就能发现的写作角度,肯定不会是新颖的角度,而且写的人肯定多。另外,写的人多了,即使是新颖的角度,也变得不新颖了。元代陈绎曾经在《文说》中引用了戴师初的一段话:“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可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也。”戴师初的话对我们选择写作角度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4.要量力而“选”‎ 选择写作角度应当求新,应当避免与“大众”雷同,但求新和避免雷同应量力而行。只有你对所谓新颖的角度理解得比较透彻,感受比较深,而且占有丰富的相关资料时才能选择它,否则,无论它多么新颖独特都不能选择。因为只有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理解比较透彻的角度进行写作,才能有理可讲,有情可抒,有事可记;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才能做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分满,意境深远”等。如果为求新而求新,选一个自己理解得不透彻,或者虽然理解得透彻,但占有的相关资料比较少的角度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别说做到“发展等级”所规定的“有创新”,就连基础等级所规定的“内容充实,中心明确”也难做到。这样的文章又怎么能够获得高分呢?因此,选择文章的写作角度决不能盲从,一定要量力而“选”。‎ 三、选择写作角度实战演练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冀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熟悉的英语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答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人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时象。‎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己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次,少年泰戈尔模仿印度古诗写了几首诗送去给一个编辑,对他说:“有人在我们家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古老的手稿残本,我从上面抄了几首一个叫婆奴·辛格的古代诗人的诗。”说完,就把那几首仿作给编辑看。编辑看了大声叫好,欣喜若狂地说:“这是我看到的写得最好的古诗。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我一定要立即拿去发表!”这时,泰戈尔才把自己的草稿本拿给他看,对他说这些诗其实是自己写的。那位朋友目瞪口呆,喃喃地说“是啊,是啊……诗倒是写得不坏,只是要发表……”‎ 这几首署名婆奴·‎ 辛格的诗最终还是发表了。大家都以为是古代诗人的作品,一个博士在撰写自己论述印度古代诗歌的论文时还提到它们。‎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己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病人的子宫长了瘤子,给他开刀的是一位名医。可偏偏名医也有误诊的时候,下刀以后才发现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名医陷入了痛苦的挣扎:要么继续下刀,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要么立刻把肚子缝上,然后告诉病人,看了几十年的病,这回他居然看走了眼。三秒钟的内心挣扎,名医浑身被汗水湿透。30分钟后,他站在病人的床前说:“太太,请原谅,是我看错了眼,你只是怀孕,并没有长瘤子,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你一定能生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和家属全惊呆了。然后,病人家属突然冲了上去,抓住名医的领子吼道:“你这个庸医,什么东西!”‎ 有朋友对名医说:“你当时为什么不将错就错?说它是个肿瘤又有谁知道!”名医淡淡一笑:“可是我知道!”‎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己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深海里一只小鲨鱼长大了,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它相信,儿子凭借优秀的捕食本领,一定能生活得很好。‎ 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吓了一跳。小鲨鱼好像营养不良,很疲惫。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它正准备过去问小鲨鱼,却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而小鲨鱼也来了精神,正准备捕食。鲨鱼妈妈躲在一边,看着小鲨鱼隐蔽起来,等着马哈鱼到自己能够攻击到的范围。一条马哈鱼先游到了小鲨鱼的嘴边,可是小鲨鱼动也没动。两条、三条、四条……越来越多的马哈鱼游近了,可是小鲨鱼还是没有动。盯着远处不多的马哈鱼,这个时候小鲨鱼急躁起来,凶狠地扑了过去,可是距离太远,马哈鱼们轻松摆脱了追击。‎ 鲨鱼妈妈追上小鲨鱼问:“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小鲨鱼说:“妈妈,你难道没有看到,我也许能得到更多。”‎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己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蜘蛛们世世代代都穿着一身颜色灰暗的衣服。老蜘蛛总是告诫小蜘蛛:这种衣服虽然不好看,但是便于隐藏,不易被猎物发现。你们要想吃饱肚子,就不要惦记着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蜘蛛们都很听长辈的话,世世代代都穿着灰衣服,一动不动地守在自己织就的网上,等待着猎物落网。‎ 然而,美丽实在太有诱惑力了。一天,几只小蜘蛛毅然脱下身上的灰衣服,换上了花衣服。富有经验的老蜘蛛赶紧警告其他蜘蛛:“孩子们,千万别学它们的样儿!它们这样张扬,肯定要吃亏的!你们等着瞧吧!”‎ 但是,老蜘蛛的话没有应验。穿着花衣服的蜘蛛们不仅没有挨俄,而且捉到的虫子比其他蜘蛛还要多,因为森林里有许多爱漂亮的虫子把它们的花衣服当成了盛开的鲜花。‎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己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树木大都是实心的,但竹子却是空心的。空心的竹子因为很容易被折断,所以它们大都是一大丛纠缠在一起成长的,这样一来,它们就不怕狂风暴雨的摧残。反观,其他树木需要有一定空间的隔离才能生存,由于没有抵抗风雨的本钱,因此,一旦狂风来袭,许多树就从中折断,甚至连根拔起。又因为竹子是整丛生长在一块,每根竹子为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它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窜出,即使只有立锥之地。这也是它们空心的原因,因为它们唯恐落于人后,根本无暇长成实心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己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50年夏天,年仅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当时,他完全有条件留在那里,并拥有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不为名利所动,毅然回到了伟大祖国。回国后,他接受了创建我国核事业的重任。在外国严密封锁和我国实验设备落后、简陋、缺乏的艰苦条件下,他和同事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上下一心,通力合作,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爆炸了氢弹。“两弹”的研制成功,震动了世界,壮了国威。为建设核事业,邓稼先先后领导和参加了32次核实验,并因放射性物质的侵害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姐!你过来!你过来!”顾客一边高声地喊,一边指着前面的杯子,满脸寒霜地说,“看看!你们的牛扔是坏的,把我的一杯红茶都精蹋了!”“真对不起!”服务小姐赔不是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跟前一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小姐轻轻地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放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扔结块。”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匆匆喝完茶,很快走了。‎ 有人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土,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一点颜色?”“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文雅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服务小姐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但由于勤奋好学,他成了著名的语言大师。有一次,他想买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便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勤学精神成为相声艺术的一代宗师的。‎ 英国有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六次被入侵之敌打败,失去了信心。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蜘蛛想把一根丝缠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目的。罗伯特兴奋地跳起来,叫道“我也要来第七次”!他组织部队反击入侵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附:实战演练题写作角度提示 ‎1题:可以用材料中的人和物为写作角度。材料中涉及的人和物主要有:鸡、幼鹰和主人。幼鹰和鸡的关系实质上是幼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以鸡为写作角度,可以谈环境的重要性,谈环境的影响作用等。如立意为:客观环境不可忽视;要重视环境建设;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个性;安逸舒适的环境会使人失去进取心等。以幼鹰为写作角度,可以谈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谈逆境、危难和压力等对人的激发作用。如立意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会断送美好的前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身处绝境,只有奋力一搏才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等。以主人为写作角度,可以谈学会改变思维方式、学会尝试新方法的重要性等。如立意为:做事要善于改变思维方式;做事要敢于打破常规等。‎ ‎2题:可以用年轻人“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的原因为写作角度。认真审读材料可知,年轻人“最终被录用”的原因有四个:善于寻找机遇(没有招聘广告、碰巧路过、贸然进来);不怕失败(先后5次踏进公司的大门);努力完善自己(表现要好得多);经理慧眼识才(录用、重点培养)。以第一个原因为写作角度,可以立意为:善于寻找机遇的人才能获得机遇;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获得成功等。以第二个原因为写作角度,可以立意为:不怕失败才能取得胜利;永不言弃是胜利之本等。以第三个原因为写作角度,可以立意为: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才能让别人赏识自己;天道酬勤等。以第四个原因为写作角度,可以立意为: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等。‎ ‎3题:可以用材料中的人物为写作角度。以泰戈尔为写作角度,可以谈模仿的意义、模仿的重要性,或者谈熟能生巧的道理等。如立意为:模仿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模仿是一门学问;对你所从事的工作了如指掌便能创造奇迹;万事都是熟能生巧等。以编辑为写作角度,可以批判盲目崇拜古人的错误做法,或批判因人看文的错误做法。如立意为:盲目崇拜古人会阻碍进步;因人看文会埋没人才;厚古薄今不可取;事实是判断优劣的唯一标准等。以博士为写作角度,可以谈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可以批判以讹传讹的危害等。如立意为:做学问要重视调查研究,不可人云亦云;做学问不花大力气深人研究,就不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不辨真伪是做学问的大忌;以讹传讹的“理论”危害极大等。‎ ‎4题:可以用材料中的人物为写作角度。以名医为写作角度,可以阐述诚实、勇气的作用和价值,赞扬诚实的人,赞扬具有勇气的人。如立意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语);“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康德语);危难面前,有“豁出去”‎ 的勇气,事情可能还会有转机;勇于直面错误并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不顾自己的名利而维护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敢于直面错误,才能不断进步等。以病人家属为写作角度,可以谈冲动的危害、后果等。如立意为:冲动是魔鬼;冲动于事无补;冲动害人害己等。以朋友为写作角度,可以阐述“将错就错”的严重后果,或批判为了维护个人名誉地位而违背道德、良心的卑劣行为。如立意为:将错就错后果不堪设想;失去了良心便失去了做人的资格;为维护个人名誉地位而散失道德的人,终将身败名裂;做事违背道德、良心的人决不会有好下场等。‎ ‎5题:可以用材料中的人物和关键句为写作角度。‎ 鲨鱼妈妈是一个教子有方,真正爱孩子的好母亲,以它为写作角度,可以立意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把孩子教育成能独立生活的人是父母的义务;予子千金,不如教子学会自立、自强等。小鲨鱼本来一闭嘴就可以饱餐一顿,可是它放过了捕食的最佳时机,最终一无所获。以它为写作角度,可立意为: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机遇一去不返,不容错过;机遇的把握需要当机立断等。小鲨鱼对妈妈的回答,揭示了它“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关键句。以这个关键句为写作角度,可立意为:贪多必失;贪得无厌的欲望会使人失其所有;贪婪是快乐的大敌;贪婪的结局一定是悲剧等。‎ ‎6题:可以用材料的主旨、材料中的人物和材料中存在的“关系”等为写作角度。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这就是材料的主旨。以这一主旨为写作角度,可以谈创新的重要性、谈创新的价值。如立意为:只有创新,才能前进;创新,是学习和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勇于创新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当今社会充满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创新等。以老蜘蛛为写作角度,可以谈经验的作用和价值。如立意为:经验是财富;经验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成功;经验丰富的人不会吃大亏等。以小蜘蛛为写作角度,可以谈冒险的后果和危害等。如立意为:不听忠告的人终究是会吃大亏的;冒险行动会断送美好的前途;冒险行动会给事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等。材料中明显存在一种关系:守旧和创新的关系(取舍关系)。以这一关系为写作角度,要否定守旧,肯定创新,如立意为:守旧导致落后,创新推动进步;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创新者昌,守旧者亡;守旧是事业发展的大敌,创新是事业繁荣的良方等。‎ ‎7题:可以用材料中的小事件和材料中存在的“关系”为写作角度。材料叙述了三件事:空心的竹子“纠缠在一起成长”“不怕狂风暴雨的摧残”;实心的树木由于“有一定的空间隔离”大都不能抵御风雨的袭击;整丛生长在一块的竹子“为了找到安身立命之地”每根都拼命向上窜出,因而“无暇长成实心的”。以第一件事为写作角度,可以谈团结的作用、团结的重要性。如立意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一致就能击退强大的敌人;万众一心就能战胜巨大的灾难等。以第二件事为写作角度,可以谈分裂的后果和危害。如立意为:各自为政会走上灭亡的道路;分裂的民族无法抗击强敌的人侵;一个分裂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分裂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国家等。以第三件事为写作角度,可以谈竞争的作用和价值。如立意为:有竞争,才会有进步;竞争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勇于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等。以第三件事为写作角度,还可以谈人口太多、人口密度过大的坏处。如立意为:人口密度过大会造成人们互相争夺生存的空间,从而引出各种社会矛盾;人口密度过大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恶性竞争;恶性竞争,有害无益等。材料中存在着一种关系:劣势(空心)与优势(实心)‎ 的相对关系。以这种关系为写作角度,可以辩证地阐述二者的关系。如立意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劣势可以变成优势,优势也会变成劣势;干工作要善于化劣势为优势;人心不齐,优势也会变成劣势等。‎ ‎8题:可以用材料中的“小事件”为写作角度。材料叙述了三件“小事”:邓稼先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在国外严密封锁和国内实验设备落后、简陋、缺乏的艰苦条件下研制成功了“两弹”;邓稼先为核事业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以第一件事为写作角度,可以赞颂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或赞颂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如立意为:淡泊名利的人方能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也是一种神圣的职责;爱国就要为祖国的富强作贡献;人人都是爱国者,国家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以第二件事为写作角度,可以阐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意义,可以阐述上下一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如立意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立国之本;只要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以第三件事为写作角度,可以赞颂、倡导献身精神。如立意为: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取得巨大成就;献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是当代青年的神圣职责;科学研究,只有献出全部精力才能有所收获等。‎ ‎9题:可以用材料中的人物为写作角度。以顾客为写作角度,可以谈诚实的作用、价值,也可以谈欺诈、虚伪的后果。如立意为: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石;诚实是待人接物的起码原则;“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语);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等。以服务小姐为写作角度,可以谈宽容、忍让、和善等的作用和价值。如立意为:宽容和克制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忍让是理性的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和善的态度犹如阳光能融化冰雪寒霜;“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大智大勇等。以“笑问”的人为写作角度,可以谈心胸狭窄、以牙还牙的严重后果,也可以谈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如立意为:以牙还牙会使事情更糟;意气用事会激化矛盾;学会理解、尊重别人,才能取信于人等。‎ ‎10题:可以用材料中的小事件和材料的共同“元素”为写作角度。材料是两个小故事,一个小故事就有一个写作角度。以侯宝林的故事为写作角度,可以阐述勤奋、勤学的重要性。如立意为:“天才出自勤奋”(高尔基语);业精于勤,勤学是成功之母;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等。以罗伯特的故事为写作角度,可以谈自信的价值和意义。如立意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爱默生语);有自信,人才能冷静地对待挫折和困难;自信心有多强,能力就有多强。材料涉及的两个小故事,看似互不相干,实则包含着共同的“元素”。这个共同的“元素”就是:毅力(侯宝林18天抄录了一部10多万字的书,有毅力;蜘蛛“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目的”,有毅力)。以这个共同“元素”为写作角度,可以立意为:“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语);缺乏毅力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毅力是成就伟业的首要条件;坚韧不拔的毅力,是战胜对手的利器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