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月中考复习数学压轴题练习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25月中考复习数学压轴题练习1

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1)‎ ‎1、如图,抛物线交轴于A、B两点,交轴于点C,点P是它的 顶点,点A的横坐标是3,点B的横坐标是1.‎ ‎(1)求、的值; (2)求直线PC的解析式;‎ ‎(3)请探究以点A为圆心、直径为5的圆与直线 P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数:,,)‎ ‎2、(湖北荆门)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已知O(0,0),A(4,0),C(0,3),点P是OA边上的动点(与点O、A不重合).现将△PAB沿PB翻折,得到△PDB;再在OC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将△POE沿PE翻折,得到△PFE,并使直线PD、PF重合.‎ ‎(1)设P(x,0),E(0,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的最大值;‎ ‎(2)如图2,若翻折后点D落在BC边上,求过点P、B、E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图2‎ 图1‎ ‎(3)在(2)的情况下,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PEQ是以PE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 ‎(第25题图)‎ A x y B C O ‎3.(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经过A(0,-4)、B(,0)、 C(,0)三点,且-=5.‎ ‎(1)求、的值;(4分)‎ ‎(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D,使得四边形BDCE是以BC为对角线的菱形;(3分)‎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BPOH是以OB为对角线 的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并判断这个菱形是否为正方形?‎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分)‎ ‎4. (河池市 本小题满分12分) ‎ 如图11,在直角梯形中,∥,,点为坐标原点,点在轴的正半轴上,对角线,相交于点,,.‎ ‎(1)线段的长为 ,点的坐标为 ;‎ M C B O A ‎(2)求△的面积;‎ ‎(3)求过,,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4)若点在(3)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为该 抛物线上的点,且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求点的坐标.‎ ‎ ‎ ‎5、(2010•重庆)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边长为2的等边△OAB的顶点B在第一象限,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另一等腰△OCA的顶点C在第四象限,OC=AC,∠C=120°.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A、O两点同时出发,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OC向点C运动,点P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A→O→B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 ‎(1)求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OPQ的面积S与运动的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在等边△OAB的边上(点A除外)存在点D,使得△OCD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 ‎(3)如图(2),现有∠MCN=60°,其两边分别与OB、AB交于点M、N,连接MN.将∠MCN绕着C点旋转(0°<旋转角<60°),使得M、N始终在边OB和边AB上.试判断在这一过程中,△BMN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若没有变化,请求出其周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1、如图,抛物线交轴于A、B两点,交轴于点C,点P是它的 顶点,点A的横坐标是3,点B的横坐标是1.‎ ‎(1)求、的值;‎ ‎(2)求直线PC的解析式;‎ ‎(3)请探究以点A为圆心、直径为5的圆与直线 P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数:,,)‎ 解: (1)由已知条件可知: 抛物线经过A(-3,0)、B(1,0)两点.‎ ‎∴ 解得 . (2) ∵, ∴ P(-1,-2),C. 设直线PC的解析式是,则 解得. ‎ ‎∴ 直线PC的解析式是. 说明:只要求对,不写最后一步,不扣分.‎ ‎ (3) 如图,过点A作AE⊥PC,垂足为E. 设直线PC与轴交于点D,则点D的坐标为(3,0).在Rt△OCD中,∵ OC=,,‎ ‎∴ . …………8分 ‎∵ OA=3,,∴AD=6. …………9分∵ ∠COD=∠AED=90o,∠CDO公用,‎ ‎∴ △COD∽△AED.∴ , 即. ∴ . ∵ ,‎ ‎∴ 以点A为圆心、直径为5的圆与直线PC相离. ………12分 ‎2、(湖北荆门)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已知O(0,0),A(4,0),C(0,3),点P是OA边上的动点(与点O、A不重合).现将△PAB沿PB翻折,得到△PDB;再在OC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将△POE沿PE翻折,得到△PFE,并使直线PD、PF重合.‎ ‎(1)设P(x,0),E(0,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的最大值;‎ ‎(2)如图2,若翻折后点D落在BC边上,求过点P、B、E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图2‎ 图1‎ ‎(3)在(2)的情况下,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PEQ是以PE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 解:(1)由已知PB平分∠APD,PE平分∠OPF,且PD、PF重合,则∠BPE=90°.∴∠OPE+∠APB=90°.又∠APB+∠ABP=90°,∴∠OPE=∠PBA.‎ ‎∴Rt△POE∽Rt△BPA.…………………………………………………………2分 ‎∴.即.∴y=(0<x<4).‎ 且当x=2时,y有最大值.…………………………………………………4分 ‎(2)由已知,△PAB、△POE均为等腰三角形,可得P(1,0),E(0,1),B(4,3).……6分 设过此三点的抛物线为y=ax2+bx+c,则∴‎ A x y B C O y=.… (3)由(2)知∠EPB=90°,即点Q与点B重合时满足条件.……………………9分 直线PB为y=x-1,与y轴交于点(0,-1).将PB向上平移2个单位则过点E(0,1),‎ ‎∴该直线为y=x+1.…由得∴Q(5,6).‎ 故该抛物线上存在两点Q(4,3)、(5,6)满足条件. 12‎ ‎3.(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经过A(0,-4)、B(,0)、 C(,0)三点,且-=5.‎ ‎(1)求、的值;(4分)‎ ‎(2)在抛物线上求一点D,使得四边形BDCE是以BC为对角线的菱形;(3分)‎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四边形BPOH是以OB为对角线 的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并判断这个菱形是否为正方形?‎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分)‎ ‎ 解:(1)∵抛物线=-++经过点A(0,-4),‎ ‎ ∴=-4 又由题意可知,、是方程-++=0的两个根,‎ ‎∴+=, =-=6 由已知得(-)=25‎ 又(-)=(+)-4=-24 ∴ -24=25 ‎ ‎ 解得=±当=时,抛物线与轴的交点在轴的正半轴上,不合题意,舍去.∴=-. ‎ ‎ (2)∵四边形BDCE是以BC为对角线的菱形,根据菱形的性质,点D必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 5分 ‎ 又∵=---4=-(+)+ 6分 ‎ ∴抛物线的顶点(-,)即为所求的点D. 7分 ‎ (3)∵四边形BPOH是以OB为对角线的菱形,点B的坐标为(-6,0),‎ 根据菱形的性质,点P必是直线=-3与 抛物线=---4的交点, 8分 ‎ ∴当=-3时,=-×(-3)-×(-3)-4=4, ‎ ‎ ∴在抛物线上存在一点P(-3,4),使得四边形BPOH为菱形. 9分 M C B O A 图11‎ ‎ 四边形BPOH不能成为正方形,因为如果四边形BPOH为正方形,点P的坐标只能是(-3,3),但这一点不在抛物线上. 10分 ‎4. (河池市 本小题满分12分) ‎ 如图11,在直角梯形中,∥,,点为 坐标原点,点在轴的正半轴上,对角线,相交于点,‎ ‎,.‎ ‎(1)线段的长为 ,点的坐标为 ;‎ ‎(2)求△的面积;‎ ‎(3)求过,,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4)若点在(3)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为该 抛物线上的点,且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求点的坐标.‎ 解:(1)4 ;. …………………(2分)‎ ‎(2)在直角梯形OABC中,OA=AB=4,‎ ‎ ∵ ∥ ∴ △OAM∽△BCM ………(3分)‎ ‎ 又 ∵ OA=2BC ‎ ∴ AM=2CM ,CM=AC ………………(4分)‎ M C B O A D ‎ 所以 ………(5分)‎ ‎(注:另有其它解法同样可得结果,正确得本小题满分.)‎ ‎(3)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由抛物线的图象经过点,,.所以 ‎      ……………………………(6分)‎ ‎   解这个方程组,得,, ………………(7分)‎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8分)‎ ‎ (4)∵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CD,‎ ‎ ① 当点E在轴的下方时,CE和OA互相平分则可知四边形OEAC为平行四边形,此时点F和点C重合,点F的坐标即为点; …(9分)‎ ‎② 当点E在轴的下方,点F在对称轴的右侧,存在平行四边形,‎ ‎∥,且,此时点F的横坐标为6,将代入,可得.所以. ………………………………………(11分)‎ ‎ 同理,点F在对称轴的左侧,存在平行四边形,∥,且,此时点F的横坐标为,将代入,可得.所以.(12分)‎ 综上所述,点F的坐标为,. ………(12分)‎ ‎  ‎ ‎5、(2010•重庆)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边长为2的等边△OAB的顶点B在第一象限,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另一等腰△OCA的顶点C在第四象限,OC=AC,∠C=120°.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A、O两点同时出发,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OC向点C运动,点P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A→O→B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 ‎(1)求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OPQ的面积S与运动的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在等边△OAB的边上(点A除外)存在点D,使得△OCD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 ‎(3)如图(2),现有∠MCN=60°,其两边分别与OB、AB交于点M、N,连接MN.将∠MCN绕着C点旋转(0°<旋转角<60°),使得M、N始终在边OB和边AB上.试判断在这一过程中,△BMN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若没有变化,请求出其周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过点C作CD⊥OA于点D.(如图) ∵OC=AC,∠ACO=120°, ∴∠AOC=∠OAC=30°.‎ ‎∵OC=AC,CD⊥OA,∴OD=DA=1. 在Rt△ODC中,OC===(1分)‎ ‎(i)当0<t<时,OQ=t,AP=3t,OP=OA﹣AP=2﹣3t. 过点Q作QE⊥OA于点E.(如图)‎ 在Rt△OEQ中,∵∠AOC=30°,∴QE=OQ=,‎ ‎∴S△OPQ=OP•EQ=(2﹣3t)•=﹣+t, 即S=﹣+t;(3分)‎ ‎(ii)当<t≤时(如图) OQ=t,OP=3t﹣2. ∴∠BOA=60°,∠AOC=30°,∴∠POQ=90°.‎ ‎∴S△OPQ=OQ•OP=t•(3t﹣2)=﹣t, 即S=﹣t;‎ 故当0<t<时,S=﹣+t,当≤t<时,S=﹣t(5分)‎ ‎(2)D(,1)或(,0)或(,0)或(,)(9分)‎ ‎(3)△BMN的周长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延长BA至点F,使AF=OM,连接CF.(如图) 又∵∠MOC=∠FAC=90°,OC=AC,‎ ‎∴△MOC≌△FAC, ∴MC=CF,∠MCO=∠FCA.(10分)‎ ‎∴∠FCN=∠FCA+∠NCA=∠MCO+∠NCA =∠OCA﹣∠MCN=60°,‎ ‎∴∠FCN=∠MCN. 又∵MC=CF,CN=CN,∴△MCN≌△FCN,∴MN=NF.(11分)‎ ‎∴BM+MN+BN=BM+NF+BN=BO﹣OM+BA+AF=BA+BO=4.∴△BMN的周长不变,其周长 为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