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模试卷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模试卷九

中考化学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5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用做食品干燥剂 B.铁粉用作“双吸收剂”吸收空气中的O2和H2O C.活性炭净水能吸附可溶性杂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1.5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 B.+2价的钙元素:Ca+2‎ C.3个氢元素:3H D.三个氮分子:3N2‎ ‎3.(1.5分)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于隐身材料的碳纳米管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 B.含氟化合物的牙膏有害健康禁止使用 C.大疆无人机采用的铝合金材质属于合成材料 D.用稀HCl除去试管内难以刷去的铜迹 ‎4.(1.5分)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银原子的中子数为47‎ 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6‎ 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氧和硫两种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电子数相同 ‎5.(1.5分)归纳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 A操作顺序 ‎①H2还原CuO实验,先通H2,后加热 ‎②pH试纸使用时,先润湿,再滴待测液 B生活化学 ‎①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②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C解释说明 ‎①高压水枪灭火,因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②CO用于冶炼金属,因其具有还原性 D实验记录 ‎①用10mL量筒取8.2mL的水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3.52g氯化钠固体 A.A B.B C.C D.D ‎6.(1.5分)下列图示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 B.‎ 检验铵态氮肥 C.‎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 证明CO2与水反应 ‎7.(1.5分)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图1是工业生产尿素[CO(NH2)]的微观示意图,图2是尿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四种物质有3种属于氧化物 B.生产尿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图2中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④‎ D.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粒子个数比为2:1‎ ‎8.(1.5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蒸发溶剂方法提纯甲 B.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 C.将100g 10%的甲溶液稀释到5%需加入水100g D.t3℃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甲 ‎9.(1.5分)如下表,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实验方法 A CaCO3‎ CaO 加入足量稀HCl充分反应 B CO2‎ CO 通入足量的NaOH C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金属Cu,过滤 D NaCl溶液 Na2SO4溶液 加入适量稀Ba(NO3)2,过滤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10.(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你和化学小组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现提供图甲的仪器 用浓HCl(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mL)配制200g 10%的稀HCl。‎ ‎(1)配制的主要步骤为:计算、   、混匀。‎ ‎(2)设需要浓HCl的体积为V,请列出V的计算式:(不必计算结果);配制过程中还需要的仪器有   。‎ 实验二:现提供图乙的仪器 ‎(3)若实验室要用同一装置制取并收集O2和CO2,最后选择   (填字母序号),写出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室用A装置和一种纯净物也制得了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试管破裂,则原因可能是   。‎ ‎(5)某些大理石含有少量硫化物,使制得CO2中混有H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2,需要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图:‎ 查阅资料:Ⅰ.H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4溶液反应。‎ Ⅱ.CO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①装置F中所盛试剂应选用   (填字母)。‎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4溶液 ‎②装置G的作用是   。‎ ‎11.(8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相连的物质碱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A的化学式为   ;D的名称为   。‎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无色溶液变成   色;D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A与C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F的一种用途:   。‎ ‎12.(7分)(1)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同学将5mL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微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一个即可)‎ ‎(2)实验结束后,为了探究剩余液体的成分,该同学向其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入边振荡她发现试管中过了一会儿才有蓝色沉淀生成,由此可知剩余液体的成分是   (填序号)‎ A.只含有CuSO4溶液 B.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 ‎(3)另一位同学向上述溶液中逐滴滴入4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蓝色沉淀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有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反应结束后,试计算最终生成的沉淀质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生石灰用做食品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铁粉用作“双吸收剂”吸收空气中的O2和H2O书写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活性炭净水过程中,能吸附可溶性杂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氧化钙能和显酸性物质发生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C。‎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 ‎【分析】A、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B、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C、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2价的钙元素可表示为:,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氮分子可表示为:3N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 ‎【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B.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纳米碳管是一种碳的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正确;‎ B.氟元素可以帮助人体形成骨骼和牙齿,缺氟易患龋齿,故错误;‎ C.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D.铜是不活泼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生活知识,要将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化学中走进生活,从生活中走入化学。‎ ‎4.‎ ‎【分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一般情况下,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A、银原子的质子数为4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16﹣2﹣8=6,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和硫两种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5.‎ ‎【分析】A.根据化学实验的正确步骤来分析;‎ B.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来分析。‎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用水润湿,否则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故错误;‎ B.NaHCO3可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故正确;‎ C.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水分蒸发吸收热量,造成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故错误;‎ D.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只能精确到0.1g,所以用托盘天平不可能称取3.52g氯化钠固体,故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6.‎ ‎【分析】A、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着火点;‎ B、氢氧化钙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氨气;‎ C、对比实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D、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能够燃烧,而白磷与氧气隔绝,即使温度达到着火点也不能燃烧,因此该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高低,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熟石灰研磨时,如果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样品是氨态氮肥,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时,稀盐酸浓度应该相同,而实验中稀盐酸浓度不相同,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由于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导致实验过程中试管中液面上升,不能确定二氧化碳能否和二氧化碳反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 ‎【分析】根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 ‎【解答】解:根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B、C、D分别为NH3、CO2、CO(NH2)2、H2O,反应的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由此可知:‎ A、上述分析可知,BD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C不是氧化物,图1中的四种物质有2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生产尿素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C、尿素的化学式[CO(NH2)2]可知,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2):(1×2×2)=3:4:7:1.所以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图2中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①,故错误;‎ D、由反应的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可知: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粒子个数比为2:1,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8.‎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蒸发溶剂方法提纯甲错误,是降温结晶;B、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75g错误;C、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5%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g×10%=(100g+x)×5%,x=100g;D、t3℃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乙>丙>甲错误;‎ ‎【解答】解:A、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蒸发溶剂方法提纯甲错误,是降温结晶;故选项错误;‎ B、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75g错误;故选项错误;‎ C、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5%需加入水的质量为x,100g×10%=(100g+x)×‎ ‎5%,x=100g;故选项正确;‎ D、t3℃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乙>丙>甲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过量金属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硝酸钡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10.‎ ‎【分析】实验一: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实验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解答】解:(1)配制的主要步骤为:计算、溶解、混匀。‎ 故填:溶解。‎ ‎(2)设需要浓HCl的体积为V,‎ 根据题意有:V=200g×10%÷1.18g/mL÷37%;‎ 配制过程中还需要的仪器有量筒。‎ 故填:V=200g×10%÷1.18g/mL÷37%;量筒。‎ ‎(3)若实验室要用同一装置制取并收集O2和CO2,利用B装置,可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氧气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吸收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 故填:BD;CaCO3+2HCl=CaCl2+CO2↑。‎ ‎(4)实验室用A装置和一种纯净物(高锰酸钾)也制得了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若试管破裂,则原因可能是没有预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试管触及灯芯等。‎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没有预热,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试管触及灯芯等。‎ ‎(5)①装置F中所盛试剂应选用硫酸铜溶液,这是因为虽然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够吸收硫化氢,但是也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故填:D。‎ ‎②装置G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干燥二氧化碳。‎ 故填:吸收水蒸气。‎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1.‎ ‎【分析】‎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B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A是铁;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因此D是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F与B属于同类物质,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黄色,因此C是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E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因此F是氧化钙。‎ ‎【解答】解:(1)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B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A是铁;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因此D是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故答案为:Fe;熟石灰;‎ ‎(2)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黄色,因此C是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黄;CO2+Ca(OH)2=CaCO3↓+H2O;置换;‎ ‎(3)F是氧化钙,氧化钙可以做干燥剂;故答案为:干燥剂;‎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2.‎ ‎【分析】(1)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据此分析对应实验现象;‎ ‎(2)根据给出的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组成;‎ ‎(3)根据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沉淀氢氧化铜的质量。‎ ‎【解答】解:‎ ‎(1)由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将5mL稀硫酸加入到盛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微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黑色粉末溶解或者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2)该同学向其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入边振荡她发现试管中过了一会儿才有蓝色沉淀生成,开始没有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后有沉淀时硫酸已经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既有硫酸铜也有硫酸。选B。‎ ‎(3)由图可以看出和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g﹣5g=5g 设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x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 98‎ ‎5g×40% x x=2.45g 故答案为:‎ ‎(1)黑色粉末溶解或者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2)B;‎ ‎(3)2.45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