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中考最后压轴题训练折叠旋转问题
一.折叠类 1. (13江苏徐州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ABCD中,边,边,且AB、AD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点A与坐标原点重合.将矩形折叠,使点A落在边DC上,设点是点A落在边DC上的对应点. (图1) (1)当矩形ABCD沿直线折叠时(如图1), 求点的坐标和b的值; (2)当矩形ABCD沿直线折叠时, ① 求点的坐标(用k表示);求出k和b之间的关系式; ② 如果我们把折痕所在的直线与矩形的位置分 为如图2、3、4所示的三种情形, 请你分别写出每种情形时k的取值范围. (将答案直接填在每种情形下的横线上) (——当如图1、2折叠时,求D的取值范围?) (图4) (图2) (图3) k的取值范围是 ; k的取值范围是 ;k的取值范围是 ; [解] (1)如图答5,设直线与OD交于点E,与OB交于点F,连结,则 OE = b,OF = 2b,设点的坐标为(a,1) 因为,, 所以,所以△∽△OFE. 所以,即,所以. 所以点的坐标为(,1). 连结,则. 在Rt△中,根据勾股定理有 , 即,解得. (2)如图答6,设直线与OD交于点E,与OB交于点F,连结,则 OE = b,,设点的坐标为(a,1). 因为,. 所以,所以△∽△OFE. 所以,即,所以. 所以点的坐标为(,1). 连结,在Rt△中,,,. 因为, 所以.所以. 在图答6和图答7中求解参照给分. (3)图13﹣2中:; 图13﹣3中:≤≤; 图13﹣4中: (图答5) (图答7) (图答6)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折叠的问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四边形、相似形等知识,试题中贯穿了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请注意体会。 2. (13广西钦州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为原点,为上一点,把沿折叠,使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点的坐标分别为和. (1)求点的坐标; (2)求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5 D O E A x y C M B (3)设过点的抛物线与直线的另一个交点为,问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得为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根据题意,得, ,. 点的坐标是; (2),设, 则, , 在中,. . 5 D H O G E A x y C F M B 解之,得, 即点的坐标是. 设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之,得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3)点在抛物线上,. 即抛物线为. 假设在抛物线上存在点,使得为等边三角形,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点一定在该抛物线的顶点上. 设点的坐标为, ,, 即点的坐标为. 设对称轴与直线交于点,与轴交于点. 则点的坐标为. ,点在轴的右侧, ,. , 在中,,. 解之,得. ,. 点的坐标为. 在抛物线上存在点,使得为等边三角形. [点评]这是一道以折叠为背景的综合型压轴题,综合性较强,这类试题在各地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不小,本题中第1、2小题只需根据折叠的基本性质结合函数知识即可得解,第3小题是探究型问题,是一道检测学生能力的好题。 3(13湖北咸宁卷)如图,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为原点,点在轴的正半轴上,点在轴的正半轴上,. (1)在边上取一点,将纸片沿翻折,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求点,的坐标; (2)若过点的抛物线与轴相交于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对称轴方程; (3)若(2)中的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使的内心在坐标轴上?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 3 5 若(2)中的抛物线与轴相交于点,点在线段上移动,作直线,当点移动到什么位置时,两点到直线的距离之和最大?请直接写出此时点的坐标及直线的解析式. 4. .(14台州市) O x y (第24题) C B E D 24.如图,四边形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在轴上,点在轴上,将边折叠,使点落在边的点处.已知折叠,且. (1)判断与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2)求直线与轴交点的坐标; (3)是否存在过点的直线,使直线、直线与轴所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直线与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其解析式并画出相应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与相似. 理由如下: 由折叠知,, (第24题图2) O x y C B E D P M G l N A F , 又, . (2),设, 则. 由勾股定理得. . 由(1),得, , . 在中,, ,解得. ,点的坐标为, 点的坐标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得 ,则点的坐标为. (3)满足条件的直线有2条:, . 如图2:准确画出两条直线. 5. (14宁德市)26. 已知:矩形纸片中,厘米,厘米,点在上,且厘米,点是边上一动点.按如下操作: 步骤一,折叠纸片,使点与点重合,展开纸片得折痕(如图1所示); 步骤二,过点作,交所在的直线于点,连接(如图2所示) (1)无论点在边上任何位置,都有 (填“”、“”、“”号); (2)如图3所示,将纸片放在直角坐标系中,按上述步骤一、二进行操作: ①当点在点时,与交于点点的坐标是( , ); ②当厘米时,与交于点点的坐标是( , ); ③当厘米时,在图3中画出(不要求写画法),并求出与的交点的坐标; (3)点在运动过程,与形成一系列的交点观察、猜想:众多的交点形成的图象是什么?并直接写出该图象的函数表达式. A P B C M D (P)E B C 图1 0(A) B C D E 6 12 18 24 x y 6 12 18 图3 A N P B C M D E Q T 图2 解: (1). (2)①;②. ③画图,如图所示. 解:方法一:设与交于点. 0(A) B C D E 6 12 18 24 x y 6 12 18 F M G P 在中,, . ,, . 又, . . . . 方法二:过点作,垂足为,则四边形是矩形. ,. 设,则. 在中,. . . . . (3)这些点形成的图象是一段抛物线. 函数关系式:. 6. (14日照市)24. 如图,直线EF将矩形纸片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E、F分别与BC交于点E,与AD交于点F(E,F不与顶点重合),设AB=a,AD=b,BE=x. (Ⅰ)求证:AF=EC; (Ⅱ)用剪刀将纸片沿直线EF剪开后,再将纸片ABEF沿AB对称翻折,然后平移拼接在梯形ECDF的下方,使一底边重合,直腰落在边DC的延长线上,拼接后,下方的梯形记作EE′B′C. (1)求出直线EE′分别经过原矩形的顶点A和顶点D时,所对应的 x︰b的值; (2)在直线EE′ 经过原矩形的一个顶点的情形下,连接BE′,直线BE′与EF是否平行?你若认为平行,请给予证明;你若认为不平行,请你说明当a与b满足什么关系时,它们垂直? 解: (Ⅰ)证明:∵AB=a,AD=b,BE=x ,S梯形ABEF= S梯形CDFE. ∴a(x+AF)=a(EC+b-AF), ∴2AF=EC+(b-x). 又∵EC=b-x, ∴2AF=2EC,即AF=EC; (Ⅱ)(1)当直线EE′经过原矩形的顶点D时,如图(一), ∵EC∥E′B′, ∴=. 由EC=b-x,E′B′=EB=x, DB′=DC+CB′=2a, 得, ∴x︰b= ; 当直线E′E经过原矩形的顶点A时,如图(二), 在梯形AE′B′D中, ∵EC∥E′B′,点C是DB′的中点, ∴CE=(AD+ E′B′), 即b-x=(b+x), ∴x︰b=. (2) 如图(一), 当直线EE′ 经过原矩形的顶点D时,BE′∥EF. 证明:连接BF. ∵FD∥BE, FD=BE, ∴四边形FBED是平行四边形, ∴FB∥DE, FB=DE, 又∵EC∥E′B′, 点C是DB′的中点, ∴DE=EE′, ∴FB∥EE′, FB= EE′, ∴四边形BE′EF是平行四边形 ∴BE′∥EF. 如图(二), 当直线EE′ 经过原矩形的顶点A时,显然BE′与EF不平行,设直线EF与BE′交于点G.过点E′作E′M⊥BC于M, 则E′M=a.. ∵x︰b=, ∴EM=BC=b. 若BE′与EF垂直,则有∠GBE+∠BEG=90°, 又∵∠BEG=∠FEC=∠MEE′, ∠MEE′+∠ME′E=90°, ∴∠GBE=∠ME′E. 在Rt△BME′中,tan∠E′BM= tan∠GBE==. 在Rt△EME′中,tan∠ME′E ==, ∴=. 又∵a>0,b>0, , ∴当时,BE′与EF垂直. 7. (14荆门市)28.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已知O(0,0),A(4,0),C(0,3),点P是OA边上的动点(与点O、A不重合).现将△PAB沿PB翻折,得到△PDB;再在OC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将△POE沿PE翻折,得到△PFE,并使直线PD、PF重合. (1)设P(x,0),E(0,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的最大值; (2)如图2,若翻折后点D落在BC边上,求过点P、B、E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3)在(2)的情况下,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PEQ是以PE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 图1 图2 解:(1)由已知PB平分∠APD,PE平分∠OPF,且PD、PF重合,则∠BPE=90°.∴∠OPE+∠APB=90°.又∠APB+∠ABP=90°,∴∠OPE=∠PBA. ∴Rt△POE∽Rt△BPA. ∴.即.∴y=(0<x<4). 且当x=2时,y有最大值. (2)由已知,△PAB、△POE均为等腰三角形,可得P(1,0),E(0,1),B(4,3). 设过此三点的抛物线为y=ax2+bx+c,则∴ y=. (3)由(2)知∠EPB=90°,即点Q与点B重合时满足条件. 直线PB为y=x-1,与y轴交于点(0,-1). 将PB向上平移2个单位则过点E(0,1), ∴该直线为y=x+1. 由得∴Q(5,6). 故该抛物线上存在两点Q(4,3)、(5,6)满足条件. 8. (14湖北省孝感市)25.在我们学习过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一个数学活动,其具体操作过程是: 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开(如图1); 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如图2). (图1) (图2) 请解答以下问题: (1)如图2,若延长MN交BC于P,△BMP是什么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2中,若AB=a,BC=b,a、b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在矩形纸片ABCD上剪出符合(1)中结论的三角形纸片BMP ? (3)设矩形ABCD的边AB=2,BC=4,并建立如图3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设直线为,当=60°时,求k的值.此时,将△ABM′沿BM′折叠,点A是否落在EF上(E、F分别为AB、CD中点)?为什么? (图3) 解:(1)△BMP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连结AN ∵EF垂直平分AB ∴AN = BN 由折叠知 AB = BN ∴AN = AB = BN ∴△ABN为等边三角形 ∴∠ABN =60° ∴∠PBN =30° 又∵∠ABM =∠NBM =30°,∠BNM =∠A =90° ∴∠BPN =60° ∠MBP =∠MBN +∠PBN =60° ∴∠BMP =60° ∴∠MBP =∠BMP =∠BPM =60° ∴△BMP为等边三角形 . (2)要在矩形纸片ABCD上剪出等边△BMP,则BC ≥BP 在Rt△BNP中, BN = BA =a,∠PBN =30° ∴BP = ∴b≥ ∴a≤b . ∴当a≤b时,在矩形上能剪出这样的等边△BMP. (3)∵∠M′BC =60° ∴∠ABM′ =90°-60°=30° 在Rt△ABM′中,tan∠ABM′ = ∴tan30°= ∴AM′ = ∴M′(,2). 代入y=kx中 ,得k== 设△ABM′沿BM′折叠后,点A落在矩形ABCD内的点为 过作H BC交BC于H. ∵△BM′ ≌△ABM′ ∴==30°, B = AB =2 ∴-=30°. 在Rt△BH中, H =B =1 ,BH= ∴ ∴落在EF上. (图2) (图3) 9. (14广东省茂名市)25. 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矩形纸片OABC,O为坐标原点,轴, B(3,),现将纸片按如图折叠,AD,DE为折痕,.折叠后,点O落在点,点C落在点,并且与在同一直线上. (1)求折痕AD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第25题图) C D O A B E O1 C1 x y (2)求经过三点O,,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的半径为,圆心在(2)的抛物线上运动, ⊙与两坐标轴都相切时,求⊙半径的值. 解: (第25题图) C D O A B E O1 C1 x y F (1)由已知得 . ∴, ∴. 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 把A,D坐标代入上式得: , 解得:, 折痕AD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是. (2)过作于点F, 由已知得,∴. 又DC=3-1=2,∴. ∴在中, . , ∴,而已知. 法一:设经过三点O,C1,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点在抛物线上,∴,∴ ∴为所求 法二:设经过三点O,C1,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把O,C1,C的坐标代入上式得: , 解得,∴为所求. (3)设圆心,则当⊙P与两坐标轴都相切时,有. 由,得,解得(舍去),. 由,得解得(舍去),. ∴所求⊙P的半径或. 10. (14重庆市) 28.已知,在Rt△OAB中,∠OAB=900,∠BOA=300,AB=2。若以O为坐标原点,OA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点B在第一象限内。将Rt△OAB沿OB折叠后,点A落在第一象限内的点C处。 (1)求点C的坐标; (2)若抛物线(≠0)经过C、A两点,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OB交于点D,点P为线段DB上一点,过P作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0)的顶点坐标为,对称轴公式为 解: (1)过点C作CH⊥轴,垂足为H ∵在Rt△OAB中,∠OAB=900,∠BOA=300,AB=2 ∴OB=4,OA= 由折叠知,∠COB=300,OC=OA= ∴∠COH=600,OH=,CH=3 ∴C点坐标为(,3) (2)∵抛物线(≠0)经过C(,3)、A(,0)两点 ∴ 解得: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存在。因为的顶点坐标为(,3)即为点C MP⊥轴,设垂足为N,PN=,因为∠BOA=300,所以ON= ∴P(,) 作PQ⊥CD,垂足为Q,ME⊥CD,垂足为E 把代入得: ∴ M(,),E(,) 同理:Q(,),D(,1) 要使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只需CE=QD 即,解得:,(舍) ∴ P点坐标为(,) ∴ 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使得四边形CDPM为等腰梯形,此时P点的坐为(,) 11. (15山东青岛)24.(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如图①,在中,,,,点由出发沿方向向点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点由出发沿方向向点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连接.若设运动的时间为(),解答下列问题: (1)当为何值时,? (2)设的面积为(),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线段恰好把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A Q C P B 图① A Q C P B 图② (4)如图②,连接,并把沿翻折,得到四边形,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2. (15浙江湖州)24.(本小题12分) 已知:在矩形中,,.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和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重合),过点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边交于点. (1)求证:与的面积相等; (2)记,求当为何值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使得将沿对折后,点恰好落在上?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浙江湖州24题解析)24.(本小题12分) (1)证明:设,,与的面积分别为,, 由题意得,. ,. ,即与的面积相等. (2)由题意知:两点坐标分别为,, , . 当时,有最大值. . (3)解:设存在这样的点,将沿对折后,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过点作,垂足为. 由题意得:,,, ,. 又, . ,, . ,,解得. . 存在符合条件的点,它的坐标为. 13(15浙江衢州)24、(本题14分)已知直角梯形纸片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10,0),B(8,),C(0,),点T在线段OA上(不与线段端点重合),将纸片折叠,使点A落在射线AB上(记为点A′),折痕经过点T,折痕TP与射线AB交于点P,设点T的横坐标为t,折叠后纸片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1)求∠OAB的度数,并求当点A′在线段AB上时,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2)当纸片重叠部分的图形是四边形时,求t的取值范围; (3)S存在最大值吗?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并求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B C y T A C B O x O T A x (15浙江衢州24题解析)24、(本题14分) 解:(1) ∵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A(10,0)和B(8,), ∴, ∴ 当点A´在线段AB上时,∵,TA=TA´, ∴△A´TA是等边三角形,且, ∴,, A´ y E ∴, x O C T P B A 当A´与B重合时,AT=AB=, 所以此时。 (2)当点A´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且点P在线段AB(不与B重合)上时, 纸片重叠部分的图形是四边形(如图(1),其中E是TA´与CB的交点), A´ y x 当点P与B重合时,AT=2AB=8,点T的坐标是(2,0) 又由(1)中求得当A´与B重合时,T的坐标是(6,0) P B E 所以当纸片重叠部分的图形是四边形时,。 F C (3)S存在最大值 A T O 当时,, 在对称轴t=10的左边,S的值随着t的增大而减小, ∴当t=6时,S的值最大是。 当时,由图,重叠部分的面积 ∵△A´EB的高是, ∴ 当t=2时,S的值最大是; 当,即当点A´和点P都在线段AB的延长线是(如图,其中E是TA´与CB的交点,F是TP与CB的交点), ∵,四边形ETAB是等腰形,∴EF=ET=AB=4, ∴ 综上所述,S的最大值是,此时t的值是。 14 15浙江绍兴)24.将一矩形纸片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向终点运动,运动秒时,动点从点出发以相等的速度沿向终点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的运动时间为(秒).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当时,如图1,将沿翻折,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求点的坐标; (3)连结,将沿翻折,得到,如图2.问:与能否平行?与能否垂直?若能,求出相应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图1 O P A x B D C Q y (第24题图) 图2 O P A x B C Q y E (15浙江绍兴24题解析)24.(本题满分14分) 解:(1),. 图1 O P A x B D C Q y 图2 O P A x B C Q y 图3 O F A x B C y E Q P (2)当时,过点作,交于,如图1, 则,, ,. (3)①能与平行. 若,如图2,则, 即,,而, . ②不能与垂直. 若,延长交于,如图3, 则. . . 又,, , ,而, 不存在. 15. (15浙江宿迁24题解析)24.如图,在矩形中,,,点是边上的动点(点不与点,点重合),过点作直线,交边于点,再把沿着动直线对折,点的对应点是点,设的长度为,与矩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1)求的度数; (2)当取何值时,点落在矩形的边上? (3)①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取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 D Q C B P R A (第24题) B A D C (备用图1) B A D C (备用图2) 二.旋转类 1. (15湖南常德26题)如图9,在直线上摆放有△ABC和直角梯形DEFG,且CD=6㎝;在△ABC中:∠C=90O,∠A=300,AB=4㎝;在直角梯形DEFG中:EF//DG,∠DGF=90O ,DG=6㎝,DE=4㎝,∠EDG=600。解答下列问题: (1)旋转:将△ABC绕点C顺时针方向旋转900,请你在图中作出旋转后的对应图形 △A1B1C,并求出AB1的长度; (2)翻折:将△A1B1C沿过点B1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翻折,得到翻折后的对应图形 △A2B1C1,试判定四边形A2B1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平移:将△A2B1C1沿直线向右平移至△A3B2C2,若设平移的距离为x,△A3B2C2与直角梯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当y等于△ABC面积的一半时,x的值是多少? A B C D E F G 图9 (15湖南常德26题解析) 解:(1)在△ABC中由已知得:BC=2,AC=AB×cos30°=, ∴AB1=AC+C B1=AC+CB=.……………………………………2分 (2)四边形A2B1DE为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 ∵∠EDG=60°,∠A2B1C1=∠A1B1C=∠ABC=60°,∴A2B1∥DE 又A2B1=A1B1=AB=4,DE=4,∴A2B1=DE,故结论成立.………………4分 (3)由题意可知: S△ABC=, ① 当或时,y=0 此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不会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5分 ②当时,直角边B2C2与等腰梯形的下底边DG重叠的长度为DC2=C1C2-DC1=(x-2)㎝,则y=, 当y= S△ABC= 时,即 , 解得(舍)或. ∴当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 ③当时,△A3B2C2完全与等腰梯形重叠,即……………7分 ④当时,B2G=B2C2-GC2=2-(-8)=10- 则y=, 当y= S△ABC= 时,即 , 解得,或(舍去). ∴当时,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9分 由以上讨论知,当或时, 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一半.………10分 2. (广西玉林卷)在矩形中,,,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将矩形绕点逆时针旋转,使点落在轴的点上,则和点依次落在第二象限的点上和轴的点上(如图). (1)求经过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2)设直线与(1)的二次函数图象相交于另一点,试求四边形的周长. (3)设为(1)的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点,,求点的坐标. C B D E F G A [解] (1)解:由题意可知,,. ,,. 设经过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把代入之,求得. 3分 所求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是: . (2)解:由题意可知,四边形为矩形. ,且. 直线与二次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为, . 与与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 四边形的周长 . C B D E F G A M H (3)解法1:设交轴于. , , 即. ,于是.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把,代入之, 得解得 . 联合一次,二次函数解析式组成方程组 解得或(此组数为点坐标) 所求的点坐标为. 解法2:过作轴于.由,得. 设所求点的横坐标为,则纵坐标为. ,, . , , . 解之,得或. 经检验可知,是原方程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故应舍去. 当时,. 所求的点坐标为. [点评]此题的综合性较强,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解法较多,使试题的切入点也较多,很容易入题。 3. (14南京市) 27.在平面内,先将一个多边形以点为位似中心放大或缩小,使所得多边形与原多边形对应线段的比为,并且原多边形上的任一点,它的对应点在线段或其延长线上;接着将所得多边形以点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这种经过和旋转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相似变换,记为,其中点叫做旋转相似中心,叫做相似比,叫做旋转角. (1)填空: ①如图1,将以点为旋转相似中心,放大为原来的2倍,再逆时针旋转,得到,这个旋转相似变换记为( , ); ②如图2,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将它作旋转相似变换,得到,则线段的长为 ; C A B D E 图1 A B C D E 图2 E D B F G C H A I 图3 (2)如图3,分别以锐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点,,分别是这三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试分别利用与,与之间的关系,运用旋转相似变换的知识说明线段 与之间的关系. 解:(1)①,; ②; (2)经过旋转相似变换,得到,此时,线段变为线段; 经过旋转相似变换,得到,此时,线段变为线段. ,, ,. 4. (15湖北恩施)六、(本大题满分12分) 24. 如图11,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FG摆放在一起,A为公共顶点,∠BAC=∠AGF=90°,它们的斜边长为2,若∆ABC固定不动,∆AFG绕点A旋转,AF、AG与边BC的交点分别为D、E(点D不与点B重合,点E不与点C重合),设BE=m,CD=n. (1)请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而不全等的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2)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 (3)以∆ABC的斜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2).在边BC上找一点D,使BD=CE,求出D点的坐标,并通过计算验证BD+CE=DE. G y x 图12 O F E D C B A G 图11 F E D C B A (4)在旋转过程中,(3)中的等量关系BD+CE=DE是否始终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5湖北恩施24题解析)六、(本大题满分12分) 24. 解:(1)∆ABE∽∆DAE, ∆ABE∽∆DCA 1分 ∵∠BAE=∠BAD+45°,∠CDA=∠BAD+45° ∴∠BAE=∠CDA 又∠B=∠C=45° ∴∆ABE∽∆DCA 3分 (2)∵∆ABE∽∆DCA ∴ 由依题意可知CA=BA= ∴ ∴m= 5分 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为1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