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考历史之好题狂练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州中考历史之好题狂练三

‎2019年苏州中考历史之好题狂练(三)‎ 班级: 姓名:‎ ‎1.有学者这样评价近代英国:“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以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利用议会限制王权 ②最终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 ‎③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④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和进化论学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日本发动侵华甲午中日战争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东北地区遭到沙俄大举入侵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3.右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来源:学+科+网]‎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4.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朝代 人物 事件 结果 明朝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B.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5.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 图1 商甲骨文 图2 秦小篆 图3 居延汉简 图4 西汉纸本地图 图5 《兰亭集序》‎ ‎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 ②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③造纸术的发明 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港珠澳大桥预计将在2019年7月1日前正式通车,它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两千多年前,成都平原建成哪项伟大的工程,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 ‎7.下图是1949—2019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建国第一年出现建交高潮是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直接导致1972年出现建交高潮 C.199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现了建交新高潮 D.建交国家的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 ‎8.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 ‎9.“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来源:学§科§网Z§X§X§K]‎ ‎10.1931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报刊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呢?当然不是。”这则材料说明凯恩斯主张 A.政府干预经济 B.反对罗斯福新政 C.政府放任自由发展 D.科教兴国 ‎11.据说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自从有了它,大大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它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事件之一。它指的是 ‎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12.有学者认为:“列宁的思想至今仍受到人们极度的重视,就在于它是活的、变化的、永不肯停止在某个定点上。”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以家长制作风取代民主与法制 C.以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取代了自由主义 D.以“多党政治”取代“一党政治”‎ ‎1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00 周年之际,某校历史组设计了专题展板,下列内容不 能放进展板的是 ‎14.“1917年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因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使战争由欧洲的战争转变成全球范围的战争”。“战争”指的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5.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它们来相互反对……”这表明当时他意识到要 A.继续推行冷战政策 B.启动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 C.彻底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D.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 ‎16.“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阅读下列材料: [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一 天意既由民意显露,民心向背就成为政权得失的关键。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梁治平《民本思想源流》‎ 材料二 君静则民安。国家出乱子,往往起源于执政者的躁进,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业就是前车之鉴。……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材料三 贞观二年,关中旱,大饥。太宗谓侍臣曰:“‎ 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困穷!闻有鬻(卖)男女者,朕甚愍(同“悯”)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 ——骈宇骞《贞观政要卷六·仁恻第二十》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薄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骈宇骞《贞观政要卷八·务农第三十》‎ 请回答:‎ ‎⑴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⑵ 结合所学,举出材料二中“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业”的一个例子。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前车之鉴中,吸取了怎样的治国教训?‎ ‎⑶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太宗“存百姓”的主要措施。‎ ‎⑷ 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怎样的治国理政思想?‎ ‎17.全球化对世界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关于全球化,学术界并未形成完整理论学说,也未达成完全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的起源 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也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此时第一次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支柱的、真正具有实际影响力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这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也应运而生。‎ (1) 材料一中关于“全球化的起源”,形成了哪两种观点?你能用哪一历史事件来印证“大多数学者”的观点(3分)‎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有学者把全球化分为六个阶段:‎ ‎1492~1760年是世界市场形成前的准备阶段;‎ ‎1760~1870年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 ‎1870~1914年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阶段;‎ ‎1914~1945年是全球化倒退阶段;‎ ‎1945~1990年是全球化新发展阶段;‎ 冷战结束以来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 (2) 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起于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是什么?它和资本主义是什么关系?学术界对此有三种观点:全球化是中性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3) 如果说“全球化是中性的”,中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来源:学+科+网]‎ 材料四 全球性问题 树立“天人合一”思想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令人战栗的深重罪孽 ,更带给我们深刻的反思。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魏德胜《从系统观的角度审视全球性问题》‎ ‎(4)材料四中提到“深重罪孽”,“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你认为你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1-10 DDBCB ADCDA ‎11-15 BADCB ‎16.⑴ 民意即天意,得失天下的关键在于民心的向背。‎ ‎⑵ 例子:隋炀帝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 教训:治理国家,“必须先存百姓”。‎ ‎⑶ 赎还流民,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等。‎ ‎⑷ 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 ‎17.(1)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也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航路开辟 ‎(2)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 ‎(3)总的来说是趋利避害。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化的大环境下,避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家的伤害。改革开放就是一条好的道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同多个国家建立邦交。‎ ‎(4)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低碳出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