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8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9分) 银行里的男孩 (美国)菲利普·罗斯 一天,我到西大街某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 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 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 。 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 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 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 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 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 ,“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 “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 。” “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 存折。” “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 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 “为什么?”他说。 “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 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 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 “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 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 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 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 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 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 “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 “取过。”他说。 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 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 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 出抗议。” 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 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 应该从中插一杠。” “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 的利益吗?” “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银行。” 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 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 “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 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 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 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 “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 “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 17.“银行里的男孩”为什么会引起“我”的兴趣?请简要概括。(4分) 18.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2分) 19.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 (2)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 20.文中“我”的“插一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4分) 21.综观全文,你看出“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中你悟出了什么?(5分) 答案: 17.(4分)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非银行的顾客;银行职员不给这位开了账户的14 岁的男孩取钱。 18.(2分)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19.(4分)(1)男孩因害怕挨打但又取不到钱而灰心失望。(2)“我”的主动帮助让男孩 看到了希望,因此紧紧地靠着“我”。 20.(4分)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从侧面烘托出“黑人”保护孩子利益的执着;欲扬先抑。 (1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5分)性格(3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关注细节,小心谨慎;耐心热情, 关心客户;热爱工作,忠于职守。 启示:(2分)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 一天下午,我正在厨房做饭,16岁的儿子安东尼以最快的速度冲了进来,我警惕地抬起头 。安东尼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最近我们每次见面气氛都很紧张,争吵随时一触即发。这次 他又会有什么问题?音乐?朋友?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妈妈,比利·寇根有一条银色的裤子,我也要一条。” “为什么?”我搞不懂他的这种追星行为。 “妈妈,比利·寇根是‘碎南瓜’乐队的主唱。‘碎南瓜’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他瞪大眼睛看着 我,似乎在跟一个外星人讲话。这些天来,我俩正为了这个“碎南瓜”乐队闹得不开心。 安东尼跟我说好话,央求我,我全都置若罔闻。看到我不为所动,他一屁股坐下来,把脸 扭到了一边。 “你到哪儿去买?”我没好气地说,“可能全城都没有卖的。” “那我就自己做,但你要借钱给我。” “忘了它吧,儿子。这辈子你大概就只穿一次。”我断然拒绝。 安东尼13岁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我教过他缝纫,那时,我还是他心中的偶像。学会缝 纫后,他自己亲手缝制过一条当时流行的裤子。 “你只需要告诉我怎样开始就行了,妈妈。”他的眼睛盯着我。 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然后,我们一 起摊开那几张纸样。 “我想把拉链露在外面,不要盖边。”他说。 “这个我可不会做。你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安东尼耸耸肩,自己就做起来了,而且速度还不慢。第二天中午,他就开始缝裤兜了。看 着他低头忙碌的样子,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我不由自主地给他指导,参与 缝制。安东尼抬起头,我们相视一笑。我讲起一些往事:有一天你玩得太累了,在饭桌上 睡着了,一头把脸扎进了意大利面条里;3岁时,你卖了收集来的木瓦片赚了你的第一个一 美元……安东尼听了大笑起来。 一针一线,把布料缝成了裤子,也把“碎南瓜”乐队的崇拜者和他爱管闲事的老妈的心重新 连在了一起,把我们处于边缘的关系再次缝紧。四天时间,我们紧张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 修复。 安东尼在周末前就穿上了那条银色的裤子,他没有只穿一次,而是经常穿。他的几个朋友 也很喜欢这条裤子,纷纷拿钱给我,要我帮他们做。“那是安东尼自己做的。”我自豪地告 诉他们。 以后的日子里,虽然安东尼还会惹我生气,但每当我想起和安东尼在旧餐桌上度过的这段 美好时光,心里很快就会原谅他。 [美]凯瑟琳·比恩 洪帆 译 (选自《齐鲁晚报》2010年4月12日,有删改) 13.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 的词语。(3分) 口口——口口——口口 14.文章多处为母亲修复母子关系埋下了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4分) 但是,我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然而,我最终还是 近乎顽固地拒绝了。 令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安东尼提着一个白色的大包走进家门,看着他把那个大包扔 到桌子上,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一米布6美元98美分,”他嘻嘻笑着说,“我向 朋友借的钱。”原来,安东尼不但买了布料,连做衣服所需要的别针、纸样、衬布、拉链等 也全都买齐了。“妈妈,现在,我该怎么做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15.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4分) 16.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13、拒绝(反对)——理解(支持)——自豪 14、 ①“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表明母亲为是否答应儿子的要求而犹豫。②“我知 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输掉这场战争”,暗示母亲对儿子的固执感到无奈,产生了动 摇。③“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叹气 和铺开布料,表明母亲在行动上已开始让步。④ “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悄悄地潜入”,表明母亲逐渐包容、理解安东尼。 (找对一处1分,分析1分) 15、 安东尼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他自立、热情、冲动。(2分) 他的自立和热情值得肯定。然而,他追星狂热,过于冲动、固执,不可取。(2分) 16、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母子关系的修复;引起读者的想象,含蓄地表达了加强沟通 ,互相理解,共享美好时光这一主题。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 阅读下面选文《梨一样的苹果》 (耿青),完成20——24 题。(16 分)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 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 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 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 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 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 ,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 ,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方法, 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 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 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 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的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 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 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 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 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 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 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 磨—— 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 扎在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 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 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 然疯了似的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 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 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 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 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 ,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 :“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 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 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 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 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 20 、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3 分)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询问 ,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 结果: 21 、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3 分) 答: 22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3 分)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 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 扎在心上。 答: 23 、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请从“痛苦”的含义 、“令人尊敬”的原因两方面阐述)( 4 分) 答: 24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 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参考摘录内容(1)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 批注摘录内容(2 )。(3 分) 摘录内容(1 ) 批注(1 ) 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 。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 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示例:“的确”“必须”,语气坚定,表现出米 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 无比热爱的精神。 摘录内容(2 ) 批注(2 ) ①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②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③梨一样的苹果 答案:20、米哈朵夫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有没有梨苹果,他到处 询问,甚至找到国家园林科研所。 2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 作用:巧妙地表现了米哈朵夫老师不同的心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2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哈朵夫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23、(1)米哈朵夫老师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心感到不安、自责。(意思 对即可) (2)1这种痛苦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爱心和责任心。2他到处询问,千里奔波,这种求实 态度和执著精神,同样令人尊敬。(意思对即可。) 24、(2)示例一:“我的”“和我不一样的”,这小小的变化体现出米哈朵夫老师教学理念的 转变。示例二: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收获。(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4) 别踩疼了雪 ⑴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⑵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 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 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⑶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 看到它。 ⑷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⑸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⑹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 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⑺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 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⑻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 妈。 ⑼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 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 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⑽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 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 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 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 就会变成雪花…… 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 ,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 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 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 ⑿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⒀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⒁雪花在天空舞蹈! ⒂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⒃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⒄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 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⒅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 19、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4分) 20、品味语言。 ①分别品味第⑼段和第⒄段划横线句子加点的词“踩疼”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 ⑾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 ②选文第⒃段划线句子“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有什么深刻含义?(3) 21、联系全文,说说“雪”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 22、选文第⑽段是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 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 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回答。(50字左右)(5分 ) 答案: 19、4分 在女儿的心中,雪花是妈妈变成的,她想通过看雪找到与妈妈的联系,以此怀念妈妈。 20、4分 (1)第一个“踩疼”变抽象为具体(答成“形象生动”也可,1分)表现出父亲对女儿梦想的 呵护,对女儿的爱。(1分);第二个“踩疼”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雪以生命,表 达出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示出女儿纯洁的心灵。(1分) 3分(2)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磨难”等,紧扣“黑夜”理解,1分),只要我们拥有 纯洁的心灵(紧扣“雪白”,1分),就能乐观地面对,就能战胜不幸(紧扣“亚”理解,1分 ) 21、4分 象征母亲美好的形象(2分),象征女儿纯洁的心灵(2分)。 22、5分 示例:两位母亲的信,让我认识到母爱的伟大。想到妈妈平时对我的付出,我要说:妈妈 ,我爱你!(能联系两位母亲的信来谈,话题不偏离母爱,2分。有具体感受,1分。联系 实际,1分。语言表述通顺,字数符合要求1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5)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8~22题。( 6分) 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 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她有着一头金黄的衰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 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她的噪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她一笑起来脸上就 像绽开了一朵花。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淇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 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一一珍妮芙太太。她是一个寡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 在身边,固而显得很孤单。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老妇人却吸 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 他们的生活常态。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她给老妇 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在一块儿 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 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奖。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女孩梳头 ,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 个肿块儿,足有鸽子蛋大小。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医生说那是一个 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 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⑤温丝莱特回到家中,变得沉默自闭了。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了, 她害怕手术。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她问了问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 ,摸了模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温 丝莱特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大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⑥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她依然没有 见到珍妮芙太太。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 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 ,是一个男子。仔细看,竟是马克医生…是给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 “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克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 太太到哪儿去了。马克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 ⑦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柏克郡,找到了马克 。她向马克提出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 块是竖着长的,马克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所以他显出 了为难的样子。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他改变方案不可。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 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马克医生答 应了。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 ②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①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顺利地成为 一名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 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用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18.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2分) 答: 19.选文第②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0.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着重号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门分) (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了。 答: (2)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 答: 21.第③段插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2.结合选文内容,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3分) 答: 答案: 18.因为有了温丝菜特的陪伴,珍妮芙太太不再感到孤单,心情特别舒畅。 19.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0.(1)运用拟人(或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花草炫耀风姿的情景。(2)运用夸 张,突出表现了温丝菜特听到珍妮芙太太不幸遭遇后极度悲伤的情感。 21.交代了珍妮芙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使文章内容丰富, 情节起伏,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感染力。 22.示例:站在领奖台上,我感动十分荣幸!在这里,我要感谢已经去世的珍妮芙太太!没 有她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耀,我将永远怀念她!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6) 掌心化雪 丁立梅 ⑴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⑵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 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 冻得瑟瑟发抖。 ⑶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 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 :“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⑷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 ,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⑸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 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⑹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 呢? ⑺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 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 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⑻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 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 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⑼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 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⑽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 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 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 开。 ⑾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 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 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 游戏。” ⑿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 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 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 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21.选文第⑵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 22.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 23.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4.在⑾⑿段中,“她”一次次跑到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发奖品,为什么? 25.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掌心化雪”的意思。 参考答案: 21.“压”字写出了“她”深知家境的贫寒,理解母亲的愁苦,为帮助家庭解压,强行压制内心 的欲望。 22.⑴这句话写出了“她”的自身感受,文字质朴、自然,具有一定的哲理。⑵体现了语文老 师对“她”的关怀和爱护⑶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是鼓励。 23.关怀爱护学生;教育方法科学、巧妙。 24.要点:①受语文老师的影响②用实际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心③回报社会 25.“掌心化雪”本来是指雪在掌心,会慢慢化成水。这里比喻老师对学生那种潜移默化、润 物无声的关爱,能让学生觉得温暖,感受鼓舞。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7)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 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 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 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 “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 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 ?”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 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 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 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 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 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 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 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 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 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 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 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 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 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 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 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 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 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 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 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8.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 1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3分)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 在文中的含义。(3分) 20.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5分) 21.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4分) 22.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 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8.(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备心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 ,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19.(6分)(1)(3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 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 高兴。(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2)(3分)太阳就是信心和希望(1分)。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的事实,使 得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2分)。 20.(5分)通过卖衣服,培养儿子的自信心,使他能走出自备并明白每个人都是高贵的, 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第一次用亲情打动儿子去“试一试”,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走 出自我)(1分);第二次鼓励儿子思考探索,想办法提高衣服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儿子的 自信心(挑战自我)(1分);第三次进一步激发儿子的潜能,提高儿子对自我能力和自我 价值的认识(超越自我)(1分)。 21.(4分)生命不因种族、肤色、贫富而有贵贱之分,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是高贵的, 不要妄自菲薄(自卑)(2分);只要不丧失希望,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积极探索,不断 奋斗,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超越自我,终而获得成功,实现理想(2分)。 22.(4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 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 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 (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 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 子,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身影贯穿在 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 (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 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在 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 (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答出两点 即可得满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8) ①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但是,有一位音乐 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 ②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 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③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时候还不到10岁。儿子睁大了眼睛,惊奇地问:“ 真的?他是天才?”“是的,是天才,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我这样回答 儿子。 ④10岁的莫扎特,心里没有任何阴霾,没有忧伤和恐惧,只有对未来的幻想和懂憬。 一切都明丽而鲜亮。莫扎特把童年时代的梦幻都倾吐在他的音乐中了。我喜欢这样的音乐 在我周围幽幽地回荡。从钢琴上蹦跳出的音符,轻盈而圆润,犹如一滴滴晶莹剔透的雨珠 ,从冥冥的天空中落下来,在宁静的空气中闪烁飘荡。你看不见它们,接不住它们,却真 切而优美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感觉到它们在轻轻地拨动你的心弦。它们滴落在任何地方 ,都会反弹出清幽脆亮的回声。美妙的旋律无所不至,仿佛是春天的微风从草地上拂过, 没有什么能躲过那柔情的手指的抚弄。闭上眼睛,你就可以看见那些在微风中颤动的野花 ,还有在花瓣上滚动的露珠;小小的蝴蝶扇动着它们的彩色翅膀,从这片草叶上,飞到那 片草叶上,终于在一朵金黄色的小花上停下来,微微喘息着,让湿润的风吹拂那对美丽的 翅膀…… ⑤我问儿子,在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中看到了什么。儿子说:“我看见一个金头发 的孩子在弹琴。他坐在花园里,身边有很大的喷泉,喷出银色的水花,漫天飞舞。”妻子说 :“我看见一条小溪在绿色的山坡上流淌,小溪里都是五彩的石头。”儿子笑着总结:“有喷 泉,也有小溪,还有春天下雨时在树林里听到的声音。” ⑥说完话,我们仍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除了音乐,家里没有其他声音,然而世界上一切 美丽的音响都在我们小小的家中回荡……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着,家里是多么安静多么美 好,连阴郁的天气我们也能感受到阳光灿烂的情调。 ⑦我告诉儿子,莫扎特离开人世时,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买一口 棺材的钱。在风雪中,他被不认识的人埋葬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人们甚至无法在他的墓 地上献上一朵小花。 ⑧“他为什么那么穷?”儿子的目光里饱含着困惑和不平。 ⑨“因为那时音乐不值钱。”我的回答无奈而黯然。 ⑩这时,我们的耳边充满了莫扎特的音乐,是他的最后一部交响乐《第四十一交响曲》。 那是蓝色的海水,平静地冲洗着沙滩;那是人心和天籁的融和,是超越时空的预言,是不 死的灵魂在呼吸。天地间回响着那永恒的潮汐,无穷无尽…… (11)“钱算什么?”儿子突然喊道,“钱会烂掉,音乐活在人的心里!”我和妻子相视一笑 。 (12)在音乐的流水声中,我们狭小的屋子变得无比宽阔,所有的墙壁都消失了,可以看 到最遥远的风景。莫扎特像一个目光平和的天使,在我们的前方翩翩地飘行。我们幻想中 所有美丽的地方,他都能引导我们抵达…… (13)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 17.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8.文章第(11)段中写到,“我和妻子相视一笑”。说说你对这“一笑”的理解。(3分) 19.文章结尾句“莫扎特,谢谢你的造访”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3分) 20.结合全文,探究莫扎特音乐给听者带来了哪些人生感悟。(3分) 21.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有哪些特点?请根据这些特点,描写你在他的音乐中 可能“看到”的画面(要求和文中描写的画面不重复)。(4分) 参考答案: 17.采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旋律对人的美妙感受;运用联想和想象,把 听觉转化为视觉,将抽象的音乐描写得具体可感。 18.这是一种欣慰的笑,儿子起初为莫扎特两袖清风,一无所有,感到困惑和不平。但在莫 扎特音乐的感染下,他突然意识到金钱并不算什么,音乐才是永恒的。儿子完成了一次精 神的成长。 19.照应题目,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莫扎特的感谢之情,感谢莫扎特的音乐作品给人带 来了享受和感慨,感谢莫扎特的人生态度给人带来了思考和启迪。 20.人与自然要相融合,人与人要和睦相处,心胸要开阔(或“心灵要净化”)要追求美好人 生等。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9) 拔下钥匙 纳兰泽芸 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 ,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 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 的,惹人喜爱。 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 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八十多岁高龄 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 的公公,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 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 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 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 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 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 ,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现在,车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 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 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 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 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 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 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 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 前停车……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 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 ,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18.说说下面三个句子中加点短语的不同含义。(3分) (1)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 (2)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 (3)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 ▲ 19.③④⑤段是插叙文字,结合全文分析这几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6分) ▲ ▲ 20.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5分)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 ▲ 21.陈乐平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50字以内)(6分) 参考答案: 18.(1)突出故事发生时间的偶然性。 (2)突出陈乐平工作岗位的平凡。 (3)强调陈乐平身份的平凡。(共3分,每点1分) 19.(6分) 内容上:表现陈乐平对家人的爱和责任心(1分),突出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1分),突 出人物的平凡(1分); 结构上:为下文写他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作铺垫(2分),使文章内容丰厚,情节富于变化 (1分)。 20. (5分) 用短句(1分),突出时间的紧迫性(1分)和陈乐平动作的连贯性(1分),表现陈乐平沉 着冷静、临危不乱的性格(1分),照应文题(1分)。 21.(6分) 示例一:要有爱心。陈乐平爱家人、爱乘客、爱生活,才能在危急时刻舍己为人。爱,是 陈乐平不平凡举措的源泉。 示例二:爱,有回报。陈乐平的女儿体贴爸爸,获救的乘客流泪,都 充分表现陈乐平“爱”的感召力。 示例三: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陈乐平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法”2分,“结合文本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2分,具体分析2分,超过5个字以上酌情 扣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0) 路,在没路的地方 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 拍手称奇。面对他的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 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也有人说,是他的运 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但有的人运气不好,要么去晚了 ,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 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 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 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他听了,先是 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 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 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一个风 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 。但那位搞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 群坐在景区山脚下的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 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 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 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 ,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 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 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 “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 “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说。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 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 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 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 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 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 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 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 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 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我听了,心里豁然一亮,是阿,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 跳出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 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人生常 常是这样: ! (选自《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作者:李雪峰) 13.阅读全文后,围绕“我们”和朋友对摄影的不同表现,在方格中补全故事内容的概括。( 2分) 1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1)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15.文章结尾句加点的“这样”指什么?请你在横线上补上内容,说说你的人生感言。(3分 ) 时间 我们 朋友 刚到景点时 (1) 与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 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 大山指指画画 游览景点时 前呼后拥地跟着导游登山 (2) 游览归来时 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 壮美和恢弘惊呆了 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 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 远远不能抵达的地力。” 16.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与下列课文哪一篇相似?并说明其相似之处。(3分) A.《吆喝》 B.《春酒》 C.《走一步,再走一步》 D.《济南的冬天》 (1)相似的课文(填字母): (2)相似之处: 17.学贵质疑。读完了文章之后,有同学提出疑问:标题“路,在没路的地方”是否自相矛盾 ,假如你是李雪峰,你将如何解答? (3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1) 苦 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 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 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 ,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 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 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 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 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 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 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 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 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 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 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 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 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 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 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 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4.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 15.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16.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17.文章以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14.答案: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 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评分:只答出“不能删掉”不得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 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 情和母爱。 评分:答对一处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②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 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 赞美与怀念。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2)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 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 “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 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 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 天津面谈出版的 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 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 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 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 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 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 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 ,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 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 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 ,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 ”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 《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 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 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 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 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 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 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 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 回信,他说 :“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 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 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 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 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 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15.“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6分) 16.作者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2分) 17.第①段作者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4分) 18.第③段画线句优美的原因是什么?(4分) 19.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谈谈你的感悟。(4分) 参考答案: 15.第一次见孙犁,他正在捡豆粒,他给了“我”一种亲切感。第二次见孙犁,他正和保姆准 备糊窗缝。“我”看到了他的朴实,虽年老仍洋溢着活力与激情。第三次见孙犁他大约是在 写作。“我” 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质朴热情。 16.借助“套袖”,表现了孙犁先生亲切热情、质朴勤俭、激情活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等 人格魅力。 17.少时,“我”自视才高,便敢有当做家的梦想。现在看来,自觉有些狂妄,故称“妄想”; 那时,“我”自以为读了几篇文章,就懂了孙犁。现在忆起,真是少年轻狂,故称“大言不惭 ”。 18.“看见”“站起”“亮”“微笑”等动词的运用,生动逼真地让孙犁的质朴热情跃然纸上;人物 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口语化的风格,自然真切地让孙犁的亲切朴实呼之欲出。 19.劳动是让人尊重的行为,一个人对待劳动的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德行。戴套袖的大作 家孙犁,捡豆粒、糊窗缝、珍惜衣服和纸张,都是他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是他质朴美丽人 生的写照。 20.徐光耀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从孙犁及他的作品那里谙熟“为文先为人”之大道。 其实,不仅“为文”,为任何事,亦应如此。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3) 龙潭 龙潭沟的山根有一眼龙泉,水桶粗一股泉水日夜不停地往外冒,清澈的泉水形成一个半亩 大的水潭后,顺着山沟流淌。由于龙泉的水质甘甜,加上带个“龙”字,就有很多神秘的话 题。有人做过统计,龙潭沟在外吃商品粮当国家干部和工人的,几乎家家都有;龙潭沟的 女孩长得水灵,不是嫁给干部就是嫁了工人。所有这些,都与龙潭的水有关。你想想,喝 了龙泉水的人,哪有不机灵的? 乡里为了改善饮水条件,投资20万元架设了管道,将龙潭水引到全乡各地,上千户村民都 喝上了龙泉水。 一天,龙潭沟的陈麻子上坡放牛,快走到龙潭时,听见扑通一声响,一个影子晃了一下跳 进了龙潭。他停下脚步,站在潭边仔细看,发现不见底的绿水潭里泛着泡泡。他想可能有 人跳潭自杀,就吆喝着让村里人来救。这一吆喝,热心的村民都跑了过来,用一根一丈多 长的竹竿搅了个遍,也没探着什么。正当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从潭里冒出个小猪一 样黑溜溜的东西,一跃蹿到潭边的石头上,摆了一下身子,水花四溅,惊奇地看着众人。 “水獭!这么大个家伙!”陈麻子一声惊叫,人们才反应过来。是水獭,足有二三十斤重。 组长马贵手中的竹竿往上一扬,就要去打水獭,那水獭头一低,扑通一声又钻进了水里。 “妈呀,你知道水獭皮多值钱吗?”叉着腰看热闹的马奇问。 “听说很值钱,可不知道到底能值多少钱。” 马贵是马奇的本家哥,两眼紧盯着水潭,不停地用竹竿往水里探。 “我前年在广州打工,看见有人交易,一个水獭皮就卖了一万三!”马奇嘴一咧,看看大家 。 “乖乖,一万三?”陈麻子看了一眼坡上吃草的两头牛,“比两头大黄牛还值钱哪!” 大家正说着,山坡上被牛惊动了的另一只水獭也跑了下来,从一块青石上一跃,扑通一声 扎进了水里。 “又是一只!”有人尖叫起来。 “水里肯定不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咋弄?”陈麻子和马奇都把目光投向了马贵。 “一只一万多,要是有个十来只就是十来万呢!”马贵盘算着。 “咋弄?把它捉住吧。”马奇提议。 马贵扬了扬竹竿:“靠它?那些家伙光溜溜的,捉不住。” 陈麻子说:“咱们把潭围起来,用石头往里砸,说不定就会冒出来的。只要它再一出水,咱 们就下手捉。” 马贵还没说话,潭边的人就自然排开,绕着水潭,顺手拾起身边的石头、土坷垃猛往水里 扔去。 于是,龙潭里响起一阵阵叮咚声,可是却不见水獭从里面出来。人们有点失望了,一个个 看着马贵。 马贵重新拿起长竹竿在水中搅动,潭里除了被他们垫了厚厚的一层碎石块外,什么也没有 。 马奇突然拍了拍脑门儿说:“前年修路剩些炸药和雷管,可以像炸鱼一样把它们炸死。” “这办法中。卖十来万,一家分个五六千块!”陈麻子又看了看他的两头牛。 “拿来!”马贵决然地说。 不一会儿,炸药和雷管都拿来了。到底人多办法多,有人拿来一个夜壶,把炸药和雷管装 进去,又用泥糊着,点了导火索扔进了水里。 “轰!”一声巨响,龙潭的水蹿起十来丈高的水柱,把坡上吃草的黄牛吓得扬了四蹄往前川 跑去。陈麻子赶紧去堵,牛又停了下来。 水柱落下,人们在坡边发现了一只水獭。不一会儿,水潭里又漂上了三只死水獭。大家都 忙着往上捞,喜得合不拢嘴。只是龙潭的水变成了土黄色,往上泛的劲儿也小了许多。 当天下午,村里的人就把水獭剥了皮,商量着由马奇带两个人去南方出售。 第二天,人们把马奇和水獭皮送走后,发现河沟的水变小了,就去龙潭看。龙潭的水只剩 下半潭了,龙泉再也不往上冒泉水了。有人对着发愣的马贵说:“这咋办,咋给乡里交代? ” 马贵哭丧着脸说:“不只是咋给乡里交代,是咋给咱龙潭沟的子孙们交代啊?我们算是办了 件造孽的事!” 几天之后,龙潭彻底干了。而北山过来赶集的人说,他们那儿的一道干石沟里这几天突然 冒出一股泉水,还清汪汪的。 龙潭沟的人这才明白,那一炮炸堵了泉眼,流淌了上千年的龙泉水被震得改道从别处流走 了…… 19.通读全文,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试分析本文的情节是怎样逐层推进的。(4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你想想,喝了龙泉水的人,哪有不机灵的?”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分) 21.认真阅读文章第二段文字,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结合相关内容,具 体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4分) 2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 、 等描写方法。请 从文中摘录一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最精彩的描写语句: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3.文章结尾写道:“龙潭沟的人这才明白,那一炮炸堵了泉眼,流淌了上千年的龙泉水被 震得改道从别处流走了……”根据理解,你认为龙潭沟的人还应该明白怎样的道理?(3分 ) 参考答案:19.发现水獭→捕捉水獭→炸死水獭→堵塞龙泉 20.反问加强了语气,突出了神奇的龙泉水造就出聪明机灵的龙潭沟人。 21. “这咋办,咋给乡里交代?” “不只是咋给乡里交代,是咋给咱龙潭沟的子孙们交代啊?我们算是办了件造孽的事!”前 文交代乡里给龙泉投资巨大,受惠者多,后文用毁坏龙泉,无法给乡里、子孙们交代与之 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也表现了龙潭沟人的悔恨、愧疚与自责。 22.(1)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2)示例:“我前年在广州打工,看见有人交易,一个水獭皮就卖了一万三!”马奇嘴一咧 ,看看大家。(语言、动作) 马贵哭丧着脸说:“不只是咋给乡里交代,是咋给咱龙潭沟的子孙们交代啊?我们算是办了 件造孽的事!”(语言、神态) “一只一万多,要是有个十来只就是十来万呢!”马贵盘算着。(心理描写) (3)描写方法及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23.不要因见识短浅,追求蝇头小利而破坏自然环境,给自己的家园带来严重的灾难,应接 受教训、保护并珍惜自然环境。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4) 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①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 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 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②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 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 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 ,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 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③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 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④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 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 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 —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⑤二次大战期间, 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 垂危。紧急时刻,亚历山大·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⑥丘吉尔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们父子给了我两次生命。”亚历山大·弗莱明微笑着 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⑦一次帮助,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没人会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 样的小事,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助读资料】 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 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 (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 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 伟大的英国人。 1953年,丘吉尔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说:“ 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 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 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12.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几则也包含了题目中“帮助”的意思,它们是: (3分)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C.助人是人格升华的标志 D.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E.施比受更有福 13.根据示例,概括绅士的优良品质。 (2分) 示例:农夫: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绅士: 14.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绅士寻找走失的儿子时的焦急。 (3分) 15.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你认 为好不好?为什么? (3分) 16.第⑥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3分) 17.阅读全文后,请用“假如……就……”这种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形式,写两句话,表达你 对第⑦段中“对人类历史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的理解。 (4分) (1) (2分) (2) (2分) 18.阅读助读资料,完成这张读书卡片。 (2分) 参考答案:12. A、C、E (3分) 13.(2分)例如:知恩图报,诚实守信(扣住“报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 14.(3分)例如:绅士纵身跳下马车,满头大汗。心里默念着:“但愿儿子不会有事,不, 不会,绝对不会有事的……” 当气喘吁吁的他看到满身污泥的农夫和平安的儿子在一起时,悬着的一颗心才逐渐平静下 来。(“焦急”描写具体2分,语言表达1 分) 15. (3分)不好。(1分) 示例:因为原文设置了悬念(或埋下了伏笔),行文有波澜,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思接近即可) 16.(3分)示例:“第一次”指的是农夫弗莱明救了丘吉尔(1分);在亚历山大·弗莱明看来 ,正是因为丘吉尔的父亲资助了自己,也才有后来青霉素的问世,才有丘吉尔被 救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表达清楚即可得分) 17.(4分)(1) 假如不是农夫救了小男孩,就不会有后来成为英国首相著名政治家、首相的丘吉尔。(2 分) (2) 假如没有绅士资助农家少年,就不会又挽救数以亿计病人生命的青霉素的诞生。 (2分)(每句形式1分,和“重大影响”相关的内容理解1分) 18. (2分)例如:丘吉尔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 。(摘录助读资料中有关丘吉尔其它信息都可)(2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5)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 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 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 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 ,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 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 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 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 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 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 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 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 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 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 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 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 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 。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 ,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 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 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 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 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 ,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 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 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 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 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 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 ,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 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 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 甘甜的汁液。 2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4分) 2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____。(3分) 2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1)母亲肚子默默地回家;(2) :“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1) ;(2)。(6分) 2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26.作者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结合全文,从解雇和内 容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21、拟人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22、亢奋 不快 羞愧 23、“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 24、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 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 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 25、B 26、略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6)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 。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 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 ,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 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 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 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 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 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 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 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 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 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 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 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 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 ,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 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 ,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 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 ,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 那一块最坚强的砖。(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 17.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 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起初:悲观 后来: 近来: 18.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19.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 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 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 。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 ”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 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 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 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 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20.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 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21.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 尚品格(1分)。(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 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 之宝。(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 19.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 ;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 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 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 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 ,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 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 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 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赞 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 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 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 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 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2分,意近即可)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7) 一棵小桃树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 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 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 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 :“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竞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 ,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 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 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 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 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 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 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 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 开了花了。大家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 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 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竞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 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 ,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 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奶奶。我的小桃树 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 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 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 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 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 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 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11.第1段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 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人世原 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13.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4分) 14.作者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深切感悟?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2分) 参考答案:11.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 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6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2.①将人世比作大书,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比作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了社会的错综 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②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光,表现了小桃树顽 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3.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 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 思念之情。 (4分,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8)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 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 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 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 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 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 ,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 ,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 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 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 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 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 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 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 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 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 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 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 ,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 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9.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2分) ⑴议种瘪种 ⑵给儿新生 10.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 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11.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 12.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 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2分) 13.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参考答案:9. ⑴挑种种地 ⑵种下瘪种 10.⑴冷落(“漠视”或“抛弃”)。⑵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 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 11.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12.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 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 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13.用“弱种子”喻指存在某种缺陷的生命,小说以“弱种子也要发芽”为题告诉读者即使有缺 陷的生命也有成长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也喻劝人们要呵护“弱种子”,使其发芽、开花、 结果。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19) 父亲进城送梨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 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休息时 会抽空回家。可心里却想,特意回家摘些梨带回城里,好像城里没有梨似的。回家一趟, 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因而,我未把 回家摘梨的事放在心上。 ②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瘸着腿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身后背着一只蛇皮袋,像一个 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袋,挺沉!父亲紧跟在我身后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 ,轻点放下,别把梨碰伤了。一听父亲是送梨来的,我有点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腿 还伤着呢,大老远送梨来干嘛?要来也不打个电话,我好去车站接你呀!”父亲愣住了,好 一会儿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烂掉呀!就过节 了,中秋节也可以用它敬月啊!” 父亲涨红了脸表白着自己进城送梨的理由。 ③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也埋怨起来:“爸,你以后别这样,知道吗,城里 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几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呛得没一声言语,一副局促不 安的样子,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④我和妻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饭时他很少说话,吃得也很少。饭后,他把 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收拾好蛇皮袋,父亲执意要回 乡下。我再三挽留,父亲却执拗得像个孩子。在去车站的路上,父亲耷拉着脑袋,一瘸一 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和妻的话放在心上,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望着父亲花 白的头发,一种不可名状的愧疚感像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我心上。 ⑤回到家中,看到餐桌上一只只青翠的梨,我的眼睛湿润了,眼前出现了十几年前父亲带 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 ⑥妻走过来,对我说:“把梨送给邻居吧!”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 ,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妻见我如此神情,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 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的梨递给我时,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里的梨真甜!”妻或许 听出我的话外之音,也削了一只吃起来。她刚吃一口,便惊讶地叫道:“这梨,怎么这么甜 !” ⑦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奇怪,父亲是用什么 方法种出如此甜津津的梨的。 ⑧过了几日,我和妻回乡下看望父母。回到家,父亲没在,去了屋后的田里。我和母亲说 起父亲送梨的事。母亲说:“对梨树呀,你爸可费神了。他早就从天气预报中听到今年雨水 多,一开春,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起了四根竹篙。梨树挂果后,每逢雨天,他总是扯上塑 料布替树遮雨,说这样长熟的梨可以原汁原味。他呀,早把这棵梨树当作自己的命根子了 ,有虫也不喷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子上,踮着脚捉虫,施的肥也是农家肥,说这样的梨 才算是绿色食品。”母亲还说:“你爸看着梨一天天长大成熟,常在嘴边念叨着一句话‘人老 了,不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了,只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⑨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里含满了泪水,透过窗户,望着院子里依然静立在梨树旁的竹篙 ,感觉那是一束束爱的光柱。 (选自《时文选粹》,有改动) 7.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 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3分) 8.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9.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10.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感受。(4分) 参考答案:7.浪费时间,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雨水多,梨不甜。(3分,每点1分,意 思对即给分) 8. 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与下文“我”和妻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充 分地表现了“我”因忽视父爱而产生的愧疚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9.(1)“一只只”、“小心翼翼”、“平放”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梨的珍视,充分地表现了父亲 对子女深切的关爱。(2分,意思对即给分) (2)“木然拒绝”“默默”写出了我的醒悟、自责,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一股甘泉直入心田”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梨味的甘甜,也表现出我感受到了深沉的 的父爱。(2分,能品味出其中一点即可) 10.引发读者思考“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的问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容易忽视。生活中我 们的父母不厌其烦关心子女,问寒问暖,而子女有时却不领情。这样很不应该,我们要珍 视父母的爱,懂得感恩回报。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0) 杂志风波 楼下的郝奶奶拿着一本杂志站在门口:“这是你订的吗?” 我一看,正是我等得着急的那本《诗刊》,高兴地说:“是我订的,谢谢您了!这杂志怎么 跑您那去了?” 郝奶奶审视着我,把手缩了回去说:“这杂志放进我邮箱里了,我看上面写的地址是你家。 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我不好意思道:“郝奶奶,杂志确实是我订的,没事乱翻翻。”说完又去接。 然而郝奶奶仍没有要给我的意思,继续问:“那你的邮箱里有没有一本《家庭》?那是我订 的。” “没有。” 郝奶奶仍满脸似信非信的样子:“那我的那本《家庭》哪去了呢?按理儿,你的放到我的邮 箱里,我的也应当放在你的邮箱里了!”说完见方厅的桌子上放着几本书,便颤微微地走进 来,侦探般一本本翻起来。翻的结果当然没有,于是郝奶奶很是失望地说:“这就怪了,怎 么会没有呢?” “您别急,郝奶奶,说不准现在正在路上呢,明天就到了!”我安慰道。 “不可能,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到了。” 见郝奶奶正探头探脑地觊觎我的卧室,强忍着火气说:“郝奶奶,您老慢走!” 郝奶奶听出我在下逐客令,边往外挪边说:如果你看到那本《家庭》,一定要给我! 送走郝奶奶,想到他吃不到我做的鱼,我难过得要哭了。 第二天,我刚进家门,郝奶奶又来追问。我真诚地说:“郝奶奶,明天您不要上来了,如果 有我一定会给您老送去的!” 郝奶奶没吱声,扶着楼梯一点点地挪下去了。 第三天,我刚推开单元门,郝奶奶便迎了过来,着急地说:“看看有没有我的《家庭》?” 我打开邮箱,里面什么也没有。 郝奶奶满是疑惑地说:“怎么会没有呢?” 这时郝奶奶对门的刘爷爷回来了,见我们都在楼厅里,很关心地问:“怎么了?” 郝奶奶便将事情说了一遍。刘爷爷咳了一声说:“嗯,这理对,应当是放错了!”说完警惕 地扫了我一眼,然后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我呆在一边,满脸胀得通红,心咚咚狂跳着说:“郝奶奶,别急,明天我去邮局帮您老查一 查。” 可第二天正赶上母亲病了,在母亲那忙了一天,连养活自己的菜摊也没出。晚上回来,老 远就看见郝奶奶、刘爷爷,还有居委会的几个老太太都站在单元门口张望着。我怯怯地走 过去,他们立即向我聚拢来。一个戴红袖标的老太太如盯落网的罪犯般盯着我,很严肃地 命令道:“打开邮箱!” 我胆战心惊地打开邮箱,但邮箱很争气,里面仍什么也没有。红袖标非常威严地对我说:“ 走,上楼去看看!” “那天郝奶奶已翻过了,没有。” 红袖标正色道:“脚正不怕鞋歪,既然没有怕什么?” 我正想发火,刘爷爷在旁语重心长道:“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这句话如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捅到了我的痛处,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我 低着头,乖乖地带他们上楼,打开房门,让他们乱翻起来。 第二天,我急忙往邮局跑,到那一查,确实送完了,只是不知邮递员将它塞到了哪个邮箱 里。从邮局出来,我不知回去后该如何面对那些鄙视与怀疑的目光,正心烦意乱,见一家 报刊亭里正摆着那期《家庭》,急忙买了一本。 回来后,我敲开了郝奶奶的门。 郝奶奶拿着一个有许多裂痕的破瓦罐走出来,接过杂志,仔细看了看,自信地说:“这就对 了,怎能没有呢!”说完顺手把那只破瓦罐扔到门外,哗地一声碎了。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只破瓦罐。 (选自《第四届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作者梅贻涵) 7.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4分) 起因 经过 结果 8.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刘爷爷)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然后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2)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 9.下面的句子话里有话,请根据语境,分别说出它们的潜台词。(4分) (1)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2)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10.文中的故事令人叹息,发人深思。读了本文,你会对文中的“我”或“郝奶奶”们说些什么 ?(不超过80字)(4分) 参考答案 7.经过:郝奶奶等人三番五次来“我”家查询。 结果:“我”买了《家庭》杂志送给郝奶奶,导致误会更深。 8(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刘爷爷看“我”和邮箱时异样的情状,从而表现刘爷 爷对“我”的怀疑(不信任)。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神态描写),逼真地描写出“我”突然被刘爷爷的话揭到短处时 的神情,表现出“我”的伤心、痛苦、无奈。 9(1)郝奶奶怀疑这本书不是“我”订的,她认为“我”是个地位低下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高 雅的爱好。 (2)你以前犯过错误“进去”过了,不能再犯错误了。 10参考示例:对“我”: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误解甚至伤害,我们应该学会冷静面 对,正确处理,尤其不能自暴自弃,要相信别人最终会理解自己的。 对“郝奶奶”们:对待犯过错误的人,不要采取怀疑、鄙视的态度,要学会尊重、理解、宽 容,要相信别人能改过自新。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1)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 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 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 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 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 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 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 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 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 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 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 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 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 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 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 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 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 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 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 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3.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 答: 14.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答: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答: 15.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 答: 16.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6分) (1)大姐: (2)二姐: (3)我和妹妹: 17.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 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参考答案:13.(4分)“歌唱‘’指:煮鱼时候的声响;冬夜厨房里的欢笑。(2分)感情有: 家人的温馨与快乐;关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2分) 14.(4分)(1)家的中心或吸引全家人的地方;(2分)(2)给家人带来快乐后的满足感 。(2分) (答“给家人买回了鱼”,给1分) , 15.(4分)(1)“罡风呜咽‘’营造出夜晚的寒冷气氛,反衬家中的温馨;(2)用”温度升高 “”热量突围‘’烘托我们逐渐增多的欢乐;(3)暗示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每点2分, 答出任意2点即可) 16.(6分)大姐:期待吃鱼而又装着不在乎;二姐:迫不及待想吃鱼;我和妹妹:因为即 将吃鱼,欢快难抑。(每点2分) 17.(4分)观点(2分)。要点:艰难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 结合实际,阐述清楚。(2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2) 花开的声音 陈文和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 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 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 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 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 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 ,快速、灿然地开放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 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季 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 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好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 体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 ,又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 于展现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 枝头共有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那一天是休息日,我终于 看到第一颗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 台上睡了许久、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 张开,张开。那张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 那么舒缓。昙花开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 那么动听,那么迷人。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 种天籁吧! 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 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 ,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当它“破茧而出 ”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 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 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 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 ,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 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选自2011年第1期《南方》,有改动) 17.题目“花开的声音”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声音?(4分) 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 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19.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4分) 20.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要分 析。(4分) 参考答案: 17.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保持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谛听,对美好的事物要付出关 爱。(4分) 18.比喻、拟人、夸张。凸现昙花破蕊而开的迅捷,开放瞬间的灿然美好。(4分) 19.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最美妙的乐曲,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4分) 20.作者先写昙花、茶花开放的声音动听、迷人,由此认定自然之花开放的声音是一种天籁 ;继而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突然出现时,都会给人带来同样的惊喜,要用心谛 听,感受其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4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3) 回家 海子少年时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区上中学,距家20余里,公共汽车车票是八分钱。每个星 期六,海子都要风雨不误地乘车赶回家。 那一天,海子的弟弟妹妹们,会早早地立在门口,等海子回来,好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 比平常略微强一点的饭菜。第二天,再跟海子哥到城外的小河套里去玩去疯。 有一回,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平常就不要回来了……” 爹说得挺 ▲ (犹豫 坚决)。海子知道,爹每月工资76元。海子还有两个哥哥,都很有出息,在外地上大学, 娘没有工作。海子每个星期的来回路费,一角六分钱,对这个家庭很重要。 于是,海子连着两个星期没有回家。 又一个星期六,天已很晚,风刮得很大,海子突然回来了。爹和娘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 。海子就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爹和娘一时无语。 过后,娘赶忙给海子做饭,热几个煎饼,再做一锅玉米面糊糊,想想,又狠狠心放了好几 滴荤油,很幸福地看海子唏哩呼噜地大口喝,喝得很香。 就这样,日子滑过很长的一段。 又有一回,娘思虑许久,还是对海子说:“海子,这样下去还是不行啊!你看你的鞋,过去 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 海子不语。 海子又是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 海子再回家时,地冻天寒,娘老远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气跑 回来。 娘愣住了,爹愣住了。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冷,爹站在院里 一动不动。 这些都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海子已近中年,是一名威风凛凛的警官。 每到周末,海子的父母家会很红火很热闹。哥哥、弟弟和妹妹都会带着家人来看爹娘,老 少三辈十多口人,围在一张丰盛的大餐桌旁……亲情洋溢,其乐融融。 可海子却极少回来。倒是海子的媳妇常领着女儿回来,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说是海 子让带来的。 有时候,娘就会忍不住对爹说:“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家。可如今 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 爹就会对娘说:“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做警察的,工作忙哩。”爹和娘都知道,海子是 个好警察,海子任所长的派出所连续几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基层单位。 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走在最前面的海子受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了。送医院 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家了…… ”说完,就真的不行了。 娘哭,爹也哭。 亲戚朋友也都哭,后来,就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 ……海子走的时候是鲜花簇拥,身上盖着国旗的……” 爹呜咽:“海子是好样的!可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 ” 娘却说:“不,海子永远回到了家,再也不走了。”娘捧着海子的遗像,泪珠儿滴滴掉在海 子脸上。 17.阅读一篇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我们必须首先梳理故事情节。《回家》一文共叙写了以下 情节:风雨不误赶车回家—— ( )回家——( )回家——( 不能)回家——( )回家(4分)(每个空格不得超过六个字。) 18.“细微处见真情”,关注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是我们实现和作品心灵沟通的重要方法。请 你就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谈谈它的作用。(3分) 细节: 作用: 19.你认为文章空缺处应该选择的一个词语是 (2分) 20.请结合上下文说说选文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21.阅读选文,你认为海子是一位爱家的人吗?为什么?(请结合你对“家”的理解来谈。) (6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 17. (4分)狂风之夜跑步——天寒地冻赤脚——忙于工作—— 生死弥留渴望(大意吻合即可)(每个空格1分,超过六个字不给分。) 18. (3分)示例一:细节①狠狠心放了好几滴荤油 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家庭的贫困及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示例二:细节②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 冷,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贫穷人家生活的辛酸。表现了父母对 海子疼惜和怜爱。(能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得1分;并能结合文章内容答出细节描写的作用 即可得2分。) 19. (2分)犹豫 20. (3分)这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场景描写,在文中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衬托出海子一心为公 的好警察形象。(大意吻合即可) 21. (3分)答案略。(提示:答题时首先应该肯定“海子爱家”,然后可以从他读书时克服一切 困难回家,生死弥留之际渴望回家等方面去阐释。对于“家”这一概念,学生答卷时应表现 出一种“大家”意识,从而在海子的形象理解上、文章的主旨探究上有更高的认识。答出“爱 家”1分;阐述理由如果未能从“大家”的角度出发回答,只可给1分,能够站到“一心为公”的 “大家”的角度回答方能给2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4) 鞋 阎耀明 ①年轻人的鞋坏了,去修。街口就有一个修鞋的,摊子不大,一个戴着单帽的人在埋头干 活儿。年轻人把鞋放下,修鞋人拿起鞋,看了看,说过半个小时就可以来取。 ②年轻人就离开了,往街上走。年轻人心里正烦,大学毕业有一阵子了,始终找不到合适 的工作。有人介绍一份,年轻人嫌工资太低,而且给一个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老板打工, 年轻人觉得有点那个。年轻人找了不下二十份工作,都觉得不太满意,没有去做。他每天 都注意看报纸上的用工信息,每天都去联系,有时上门去毛遂自荐,结果,都没有谈成。 年轻人自然心里不是滋味,别的不用说,光鞋就走坏了两双。鞋走坏了可以修,往修鞋摊 儿上一放就行了,可工作始终没有影子,这让年轻人很是心焦。 ③取鞋的时候,年轻人付了钱,正要走,写鞋人问:“还没有找到工作?”年轻人一愣,说 :“没有。”转身闷闷不乐地走了。 ④不久,年轻人又去那儿修鞋,却先愣了一下。原来的修鞋摊儿不见了,被一间干干净净 的小屋取代了。修鞋人坐在屋里,正捧着一份杂志看。年轻人走进屋里看了看,放下鞋说 :“这小屋不错,你发财了。”街口这地段,金贵,能有一间屋,是许多人眼馋的事。修鞋 人说:“夏天省得风吹日晒,冬天省得挨冻,享点福吧。”年轻人说:“你把一个小小的修鞋 摊儿干大了,不简单。”修鞋人放下杂志,开始干活儿。 ⑤年轻人没有出去,拿起杂志一看,竟是一本文学杂志。年轻人问:“你喜欢?”修鞋人说 :“喜欢。”转眼就修好了。修鞋人问:“这么久了,应该找到工作了吧?”年轻人有点不高 兴,觉得修鞋人多嘴。但他不好跟一个修鞋人发火。年轻人没有说话。修鞋人真是多嘴了 ,年轻人往外掏钱时,又说:“这个小摊儿,我干了两年多,总算有一点模样了,我挺高兴 的。”年轻人觉得修鞋人说的话是给自己听的,有挖苦人的味道,放钱时就把不满表现出来 了,他没有放,而是扔。修鞋人似乎看出来了,淡淡地笑了一下。 ⑥年轻人再次来修鞋时,修鞋人放下杂志,请他先坐下,还倒了一杯水。年轻人颇觉迷惑 ,不知道修鞋人为什么这么客气。修鞋人说:“我们是校友。”年请人一惊,认真地看修鞋 人,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个人。修鞋人说:“你大学没毕业的时候,有一年寒假你到我 这儿来修鞋,我见你戴着校徽,知道咱俩是一个大学的校友。”年轻人吃惊了,目不转睛地 看着修鞋人。修鞋人说:“我毕业已经两年了。我高你两届,算是师兄了,我叫钉子。”年 轻人似乎一下想起了什么,说: “钉子?对了,是钉子。我在校报上见过这个名字。钉子就是你呀?你好像写了几首诗,发 表在校报上。”修鞋人说:“没错,钉子就是我。我挺喜欢文学的,觉得生活中如果有文学 相伴,那感觉是不一样的。我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能啥都不干啊,就干起了 这个。我父亲是鞋厂的技师,摆弄鞋有一套,我学来了。” ⑦年轻人不解地看着修鞋人,心里觉得一个大学毕业生修鞋,咋想咋有点那个。修鞋人开 始干活儿。年轻人翻着杂志,竟看到了钉子的名字,杂志上登了他的一篇小说。年轻人一 目十行地看了一遍,写的就是修鞋的事。“修完了。”修鞋人说:“鞋穿在脚上,所以鞋听脚 的。我只会修鞋,不会告诉脚怎么走路。所以我和你说过的话,你可以不听,或者只当没 有听见。” ⑧年轻人拿出钱。修鞋人说:“这次不要钱了。”“为什么?”年轻人问。“不为什么。”修鞋 人答。年轻人看了修鞋人一眼,似有所悟…… ⑨年轻人走出小屋,在门外站了好一阵,才慢慢离去。 15.本文记叙了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三次修鞋的经过。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修鞋人的表现____,年轻人的感受____。 第一次关心年轻人的工作① 第二次②③ 第三次述说从事修鞋的缘由并启发年轻人④ 16.文中两处“有点那个”中的“那个”分别指的是什么,表现了年轻人一种怎样的心理?(4分 ) 17.结合作品,分析修鞋人是如何影响年轻人的,从中可以看出修鞋人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 样的特点?(不超过150个字)(7分) 参考答案:15.①闷闷不乐 ②再次关心年轻人的工作并述说修鞋经历 ③受到挖苦,感到不满 ④似有所悟 16.第一处“那个”,指给比自己学历低的人打工,挣钱还少,感到丢人。 第二处“那个”,指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去修鞋,大材小用。 17.答案示例:修鞋人大学毕业后,凭自己的努力将修鞋摊儿变成了修鞋小屋,把修鞋工作 做得有模有样;修鞋之余,还在杂志上发表小说,追求自己的梦想;他能够面对现实,在 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都对年轻人转变思想、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影响。由 此看来,修鞋人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是脚踏实地和有人生追求。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5) 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于兆文 ①小区里常见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或相互搀扶着,慢慢向前走着;或一前一后,老太太 在前,用一根拐杖牵着后面的老头。两位老人总是那么有说有笑、幸福而又安详地从我面 前走过。两位相依相携的老人,成了小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②老头是一个瞎子,听说在一次矿难中被人从矿井里救出时,眼睛没遮挡,被强烈的阳光 刺瞎了。矿上也没赔上几个钱,辗转来到我们这里,就买了底楼的两间车库,一间住人, 另一间堆放废品,靠收废品为生。 ③开始时,老人们总是隔三四天,趁着晌午上门去各家收些废品。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 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许多人当初还以为他俩是要饭的,没几个有好脸色。后来 知道了原委,许多人家一有废品就主动送上门。等废品积到了一定数量,废品站就派小货 车专门来拖货。 ④坐家收废的两位老人十分知足。为了回报小区住户,他俩还和小区保安一起,每天戴着 红袖章,转悠在小区各楼道里,防着小偷小摸的事发生。尽管老头是个瞎子,但义务巡逻 的时候总爱戴着一副墨镜,俩人面前挂着个哨子,这阵势也挺雷人的。有两次,小偷刚准 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 偷拿下。 ⑤有几次晨练,我都见到两位老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上,老太太拿着一份报纸,一字一句 地读给老头听。老头一旁端坐着,似在倾听花开的声音,又像在倾听整个世界,神态是那 么安详、专注。 ⑥我家订了几份报纸,一看完,便叠好送给两位老人。那时候,老头的脸上像是绽开了花 ,一个劲儿地言谢。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 ,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⑦见我常年免费送报纸,他们竟买了一箱牛奶,说是给我女儿的。我坚决不收,他们就差 下跪求我了,没办法只好收下。两位老人平时从不贪人便宜,收废品也从不少给人一分钱 ,跟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有一次,邻居们提出帮他们办一份低保,当即被他们谢绝,说 大伙儿给予他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现在的日子,他们很满足…… ⑧那天早上下大雨,我突然想起两位老人,怕他们摔倒在那儿,没人知道。来到小区广场 上,读完了报,老太太撑起雨伞,扶着老头,依然有说有笑地往家走去…… ⑨那一刻,望着风雨中相依相携,我似乎感到阳光早已从天而降,穿透风雨,穿透尘世无 数守望的灵魂。这世界的雨兀自下着,可老人们的心头却燃着阳光,这阳光里有温暖,有 珍爱、有牵手、有希冀,还有一缕穿过我的记忆,叫感动。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18.本文的题目为《有一缕阳光叫感动》。阅读全文,用简短的文字概述“我”被“一对老人” 的哪些事情感动了。(4分) 答: . 19.文章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一对老人”,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对品质优秀的老人 。请你结合下列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这对老人作出评价。(4分) ⑴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 ⑵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 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评价: . 20.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3分) 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 ”,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修辞方法: 作用: 21.这篇散文写了一对老人,同时也写了他们的邻居。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区,请写一段文 字。说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80-100字)(6分) 参考答案:18.(4分)⑴相依相携;⑵有说有笑;⑶参加巡逻(捉拿小偷);⑷收废度日 ;⑸婉拒低保;⑹回赠牛奶(不占便宜);⑺热衷读报。(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得满4 分为止。) 19.(4分)这对老人有比较好的修养,有礼仪,也很自爱,尽量不打扰别人。(2分)反应 敏捷,他们尽心尽力为大家做好义务巡逻。(2分)(两个词语综合起来看,如回答“表现 出老人爱憎分明的品质,即对人民热心服务,对丑恶现象绝不姑息。”可得4分,意思对即 可。) 20.(3分)比喻(1分)。突出老头爱看报的程度(1分),对报纸充满了感情(1分)。( 如回答“报纸成为老人的精神寄托”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21.(6分)评分标准:抓住“老人”或“邻居”的某一点或几点优秀品质来谈自己的想法、感受 2分;根据“老人”或“邻居”的优秀品质谈谈自己今后的做法2分;语句通顺2分。事例仅作参 考,意思正确即可。如不能扣住老人及邻居的优秀品质作答,东拉西扯,不应得分。 示例一:这两位老人乐观、自强的精神真令人感动,他们真是寒暑奈何不得、风雨动摇不 得的两棵松柏。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迎难 而上,做一个坚强的人。 示例二:两位老人面对风雨,携手同行,在任何苦难面前从不低头,保持着人格的尊严, 令人肃然起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砺自己、不断反思自己, 敢于直面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一个精神强健的大写的人。 示例三:这两位老人身处困境却从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勇于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他们是 那样自信、自爱、乐观。我也要像老人的邻居一样,尽可能帮助他们以及和他们一样身处 困境中的人,使他们能够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中生活。 示例四:“远亲不如近邻”,两位老人时幸运的,他们有一批富有爱心的邻居,这是他们得 以安度晚年的条件之一。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努力做一个尊老爱幼、遵守公德、充满爱 心的“邻居”,为创造美好生活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6)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 蛰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 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 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 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 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 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 儿,别磕着!”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 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 ,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 熄灯铃,一天要打26 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 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 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 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 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 ,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 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 ,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冷,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他那一 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在那所 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 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 匀称。 ⒔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 答: . ⒕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左右)。(4分) 答: . ⒖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4分) 答: . ⒗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5分) 答: . 参考答案:⒔(4分) 答:⑴打上课铃时友好提醒那些急匆匆跑向教室的同学别磕着;⑵为学生周而复始印讲义 、刻钢板;⑶不论酷暑寒冬喊我和同事们接外来电话。 ⒕(4分) 示例:心头一阵高兴,这会是谁打给我的电话呢?莫非是远方的好友,还是家中的老爸、 老妈?无论是谁,尽管王老师没说,但是他的这种顶风雪的精神足以让我在冰雪天里感受 到无比的温暖。 ⒖(4分) 答: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学校,没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没有高工资,然而王老师却 承担了许多年学校的铃声、讲义、叫电话,默默无闻,虽没有惊天地,但是许多年如一日 的一种坚守,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⒗(5分) 答:铃声是王老师一生中工作的主要任务,既有升华主题,也有强调反复的作用,正是铃 声让王老师的人生意义非凡,催促师生起身、上课、放学、就寝。王老师的人生意义几乎 全部融在这铃声中。也是王老师一生的写照。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7) 最好的圣诞礼物 庞启帆 编译 (1)我们是餐厅里唯一带着小孩吃饭的家庭。我让埃里克坐在一张高椅上。我注意到餐厅 里的每一个人都安静地吃着,偶尔交谈,也是发出很轻的声音。 (2)突然,埃里克大声地尖叫起来:“看,那边!”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激动地拍打着椅子的 扶手,眼睛瞪得大大的。 (3)我环视四周,发现了埃里克兴奋的来源。那是一个老人,穿着一件沾满油污并且已经 破烂不堪的外套,裤子又宽又大,只剩下了半截,脚上的鞋也破了,脚趾露出了鞋外。由 于离他太远而没有闻到他身上的臭味,但我敢肯定他自己一定能闻到。 (4)他正在招手,然后又拍起了巴掌:“嘿,过来,宝贝,到这边来。我看到你了,伙计 。”老人对埃里克喊道。 (5)我和丈夫交换了一下眼神:那个古怪而且令人讨厌的老家伙正在骚扰我们可爱的儿子 。 (6)我们点的东西端上来了,那个老人又在对面开始大喊:“你会玩躲躲猫吗?哈,瞧, 这小家伙会玩躲躲猫了。” (7)没有谁会认为那个老人是在故作姿态,但我和丈夫尴尬极了。我们默默地吃着,埃里 克却不肯安静,他在那个老人的怂恿下玩起了躲躲猫游戏。他在餐桌之间跑来跑去,当他 躲得很好,老人看不到他表示认输时,他就咯咯笑着跑出来。我和丈夫觉得,埃里克从来 没玩得这么开心过。 (8)我们用完了餐,支夫去停车场取车,我与埃里克留下来结账。结完帐往外走时,我发 现那个老人正泰然自若地坐在餐厅门口旁边。 (9)“上帝,在他对埃里克说话之前,让我们离开这里吧。”当我们走近那个老人时,我背 过脸,因为我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此时,我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 会把他抢走一样。 (10)可是,埃里克挣脱了我的手,向那老人的怀里投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我还没 来得及阻止,一个浑身臭味的老人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升华,仿 佛深爱着的祖孙俩。 (11)埃里克温顺地靠在老人那穿着破烂的衣服的肩膀上,他把他对人的完全信任以及他 的爱付诸了行动。老人闭起了眼睛,泪水沾满了他的睫毛,然后滑下脸颊。他那苍老的手 布满了污垢、伤痕以及老茧,他轻轻地抱着孩子,温柔地抚摸着孩子的背。 (12)没有哪两个人会像他们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就产生这样深厚的感情。我站在那里 ,呆住了。 (13)老人怜爱地看着怀里的埃里克。我知道,埃里克离开他的怀抱,对他来说是一件痛 苦的事情。但埃里克最终还是回到了我的身边。老人激动地说:“上帝保佑你,夫人,你给 了我一份最好的圣诞礼物。” (14)我没有说一个字,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承受这一句真诚的感谢。 (15)我抱起埃里克,向我们的汽车跑去。在车上,我紧紧抱着埃里克,终于忍不住哭了 ,边哭边说:“上帝,请宽恕我吧!” (16)我明白了:那一刻,孩子看到的只是一个喜欢他的老人,而母亲看到的却只是一件 衣服。 7.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8.第(3)段中对老人进行外貌描写有何作用?(3分) 9.联系上下文,理解第㈦段中划线甸的含义。(3分) 10.请结合文章情节或人物,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4分) 参考答案: 7.(3分)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多次变化:最初是讨厌,继而是躲避,接着是被感动 ,由此产生了愧疚、自责之情。(要点:①讨厌、厌恶②躲避、避开③感动④愧疚、自责 :意思对即可,答到一点得1分,得出三点即可) 8. (3分)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老人的贫困、落魄之状,反衬老人内心的善良、慈爱,同时为下 文“我”对老人产生讨厌之情以及“我”用世俗的眼光去评判老人做铺垫。(答出“内容”或“结 构”上的作用,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9. (3分)答题要点:①“一份圣诞礼物”是指夫人给了老人亲近孩子的机会,让他感受到了埃 里克给他的爱与信任;③“最好”是指埃里克和夫人表现出的爱与信任,给落魄、贫困的老 人以精神的抚慰,这是极其宝贵的。③全句表达了老人对夫人的感激之情。(答出一点得2 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l0. (共4分)结合情节或人物2分,谈感悟2分(仅提到人物或情节,得1分;对人物性格特征 理解准确或 情节概述准确,得2分;针对人物或情节谈感悟,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示例1:文中的埃里克与老人一起游戏、相互拥抱,对老人表现出爱与信任。从这个天真无 邪的孩子身上,我感悟到我们应拥有一颗孩子般纯洁的心灵,博爱、无私,不用世俗的眼 光去评判人。 示例2:文中的老人虽然贫困、落魄,但他能主动亲近埃里克,与埃里克一起游戏、相互拥 抱,我感受到了老人的善良与慈爱。从老人对“我”的感激中,我又感悟到了困境中的心灵 是很脆弱的,更需要人们的关爰与尊重。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8) 轻 放 安宁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 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 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设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 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 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 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 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 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A.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 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叹气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 呢? ④我笑,B.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 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 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打扫,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 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C.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 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似乎,他遇到的是一个神经稍稍有点错乱的老人。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于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 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D.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 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 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帐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彼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 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 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 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 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帐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 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 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 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 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 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 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 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 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11)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 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 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 2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6分) (1) (2) (3) 22.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从文 中A、B、C、D处任选两处作批注(照抄示例不得分)。(4分) 示例:我选 A 处;批注:与其一味的抱怨、哀叹世风日下,不如身体力行做点什么。 (1)我选 处;批注: (2)我选 处;批注: 23. 联系全文,认真品读第(11)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为什么说硕士毕业的“我”“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4.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 的看法。字数在80字以内。(6分) 参考答案: 21、(6分)(1)父亲为公共走廊换灯泡;(2)父亲打扫公共楼梯,并主动与陌生人点头 微笑;(3)父亲劝我不要催促朋友还钱。(每点2分,意对即可) 22.(4分)示例: A处:只要肯动手,每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做事,少抱怨;从小 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B处:反映了某些人缺乏公德心的现状;为“我”“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行为 开脱。 C处: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态;动作、神态的描写,既写出了路人的不安与慌乱, 也与父亲的热情友善形成鲜明的对比。 D处:言语虽然朴素,却道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处世之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两 个反问句表现父亲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每处2分,批注合理即可,照抄示例不给分) 23.(6分)(1)虽然“我”受过高等教育,但自私冷漠、计较得失,与父亲的助人为乐、友 善待人、重义轻财相比,人格上显得苍白无力。(3分,意对即可) (2)比喻或对比;(1分)化解矛盾不能用偏激的方式解决,而应该用真诚、宽容、友善 的方式对待。(2分,意对即可) 24.(6分) 看法一:认同。理由如:友情比金钱更重要;钱能测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钱能测出真假 朋友。 看法二:不认同。理由如:人要守信用,不能纵容欠钱不还的不诚信行为,否则会损害社 会的良序约俗。 (观点1分,理由充分3分,语句通顺2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29)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 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 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 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 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 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 ,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 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 ,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 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 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 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 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 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 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 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 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 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 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 似地讲起来津津有味。 (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 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 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 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 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 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 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 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 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 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者肖复兴,原文有改动) 13.文章第(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 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14.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6分) (1)体味a句中 “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答: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答: 15.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6.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6分) 答: 参考答案:13.不矛盾。“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子女的角度 来说的。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在 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14.(1)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2 )比喻。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 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 15.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文意。 16.(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 。(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 (3)“窗”还连接着母亲的现在和过去,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0)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 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 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 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西 安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 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 ,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 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 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 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 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 、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 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 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 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 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的记 忆。 (选文有删改) 20.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4分) 21.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2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4.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问”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 参考答案 20.(4分)事件: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 (2分)感悟:①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②母亲是最了解我们的 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③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流。(2分,答出两点即可) 21.(3分)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母亲只能在我们童年时给我们以呵护)(1分 ),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1分),这是我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这是我 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价值的原因)(1分)。 22……(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 (把“母亲”比喻成“老艺人”,把“我们”比喻成“精品”)(1分),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 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1分)。 23.(4分)本段起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1分);紧扣文 题(1分),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1分)。 24.(7分)要求:能联想“问”(沟通、交流)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实感,表 达流畅。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1)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的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 扫过来一眼,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 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 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 ,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 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 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 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 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 ,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伤感。并不认为他 ,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平时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 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 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 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黑黑的他— — 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 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 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开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 执着。 选自《杂文报》 8.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2分) 9.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2分) 10.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什么含义。(2分) 1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2.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8、“嗫嚅”在这里是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意思。是动作神态描写,也是一个细节描写。表现了 主人公的窘迫、紧张。 9、A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 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B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 起了大家的深思,也解密了小男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10、标题形象生动,含有比喻意义,生动地说明了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道理。 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12、首先是他没有自卑,没有自暴自弃。其次选定了一个更适合他自己的目标,默默的努 力。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2) 选择阳光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汽车只行出 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助他将背包放好 。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 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 ,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 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 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后来,因为工伤,我这 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现在,我 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 界上消失了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 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 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 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一个 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但是 ,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 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青年博览》) 7.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5分) 8.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的生活经历。(4分) 9.给文章补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3分) 10.相关链接一: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报任安书》司马迁 ) 相关链接一: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那时候他已 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老师同意了。两 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他父亲病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 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几十 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京华时报》 05.03.04)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的理解。(4分) (2)请你再为这篇文章各链接一个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不得与本试题内容雷同)(6 分) 答案: 7.“选择阳光”的含义是乐观、坦然地面对困难、挫折、痛苦,以积极的态度生活。意思对 即可。乐观地面对困苦给2分,乐观地生活或自信地生活给2分,表达顺畅可得5分。 8.老人的生活经历当过兵,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在一家化工厂工作,因工伤双目失明。 现受聘一家大医院给病人做推拿。“当过兵,开过车”1分,“在一家化工厂工作,因工伤双 目失明”1分,“现受聘一家大医院给病人做推拿”1分,回答完整语言简洁得满分。 9.示例:是啊,心中有阳光,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上下连贯1分,点到“选择阳光”或“阳光”1分,不超过30字1分。 10.(1)没有统一答案,但要答到困难与生活的关系和怎样面对困难。答到困难与生活的 关系得2分和答到怎样面对困难得2分。只要回答,不给0分。参考答案:困苦、磨难是生活 的一部分,积极面对,会有一个充满阳光的成功的人生。(2)略。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3)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 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 。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 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犯困而迷糊的眼神。A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 ;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复着昨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 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 受。这样吧,姚远同学,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 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B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 是的同学说一句:住嘴!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 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 舒服?”老师侧着脸,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 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 莲》:水波粼粼,睡莲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红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 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 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 “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 丽。”她轻轻地按了按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 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 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师真的是这么说 的!可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 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 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妙地描绘了光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 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彩在变幻 。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 自己的观画印象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竟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 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 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C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 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惰怠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 。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来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 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乡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 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 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13.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故事。(3分) 14.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对 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15.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像 ,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那时的心理活动。(4分) 16.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即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方面给文章加上评 语。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作批注。(3分) 17.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 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4分) 参考答案:13.(3分)要求与评分:能准确概括文章内容,2分;表达,1分。 示例: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 生方向并学有所成。 14.(4分)要求与评分:对“认识”分析到位,前后各2分;若语言表达不好,酌情扣分。 【要点提示】美术课之前“我对自己的认识”: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美术课 之后“我对自己的认识”:(对艺术美)挺有悟性,不会比其他同学差(比其他同学还聪明 )…… 15.(4分)要求与评分:根据语境,合理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心理活动,体现那堂美术 课对“成长”的作用,3分;语言表达,1分。 例一:你终于真实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了。当年,我的美术老师告诉我,有机会一定要到法 国奥赛博物馆亲眼看看《睡莲》的真迹,今天我终于实现了夙愿。你的光影亦真亦幻,你 热烈而含蓄,你温和而美丽,当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被你深深吸引。当我怯怯说出对你的观 感时,美术老师夸我有悟性时,你难以估量,我有多欢喜,从此我不再自卑,不再惰怠。 你改变了我的人生。 例二:老师,您是否知道,正是当年您充满欣赏意味的话语,我才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正 是您对画作意趣盎然的解读,我第一次受到了艺术的洗礼。难忘那一段如凤凰涅槃般的心 路历程。如果没有那一节美术课,可能我仍是一个在慵懒、懈怠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人。 感谢生命中有你。 16.(3分)要求与评分:能自选一个角度(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作批注。内容2分, 表达1分。 【A句参考角度】①用排比的修辞,写少年的汗味,写老树,写蝉儿,写市音,渲染夏日 午后昏昏欲睡的氛围……②用拟人手法,写老柳树懒得摇曳,蝉儿高调地唱老歌,强调了 夏日午后的无聊、慵懒……③用“蝉儿唱歌”、“远处市音繁忙”来衬托夏日课堂的单调…… 【B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心理描写。当听到轻蔑的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字 差点脱口而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内心因同学窃窃的笑声与私语而产生了一股压抑 的愤怒……②运用动作描写。“攥紧”,“低头”、“再低头”、“埋进”几个动词,生动准确地写 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嘲笑而显得窘迫和无助…… 【C句参考角度】①运用动作描写,“看我一眼”、“点点头”,传神的写出父亲对“我”开始热 爱美术的理解……②用语准确,“意味深长”、“郑重其事”两个形容词,体现父亲对“我”的 理解与坚定的支持…… 17.(4分)要求与评分:观点明确,结合文本,2分;生活感悟,1分;表达,1分。 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只是瞬间的事。如文 中的“我”,因为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因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从此由一个学习 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拥有自信,克服惰怠,努力追求理想并学有所成的人。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瞬间长大 了。 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 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中完成的,所以我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 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后来很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依然需 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又比如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 在演讲比赛中获奖。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4) 瞄 准 ⑴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⑵除了轻微的声音,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 ,像丝绸从指间划过。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百 发百中的猎枪。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团黑影应声而落,从无意外。 ⑶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滩,鸟儿们此刻都在那 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午后的阳光,将江滩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 。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⑷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鹳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 嘴鸭,他认得它们,就像熟悉的邻居。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 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他的目光从它们身上掠过。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⑸他继续在江滩上搜寻。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在一撮芦苇边,他 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他揉揉眼睛,确认 就是它们。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它们埋头在江滩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他一只 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 墨画。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颧,整个地球上不足三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⑹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 后,装上消音器。 ⑺他端起猎枪,瞄准。十字准星,从江滩上划过。一只鸟,又一只鸟。准星所及,无不打 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⑻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颧的身上停了下来。一只东方白颧,又一只东方白颧。他犹豫着,不 知道瞄准哪一只。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颧身上,它一会低 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颧显得紧张。 ⑼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这也是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 飞起的高度。做完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滩扔去。 ⑽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颧,也拼命地扇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 飞起来。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他看清楚 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铁夹夹上后,它竟然能拖着鸟夹,逃开 了。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⑾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另外 三只东方白颧在空中盘旋,等待着它们的伙伴。它吃力地飞向它们。他再一次瞄准,然后 ,右手食指轻轻地扣动扳机。 ⑿“砰——”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 ⒀东方白颧一个趔趄。 ⒁打中了!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正是那只金属鸟夹。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颧的脚的连 线,击断了。 ⒂东方白颧,鸣叫着,向天空飞去。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 美的曲线。 ⒃他收起枪,仰视天空。多么蓝的天啊。(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8、文章在第⑵段交代“他”神准的枪法有何作用?(2分) 9、猎人为捕杀东方白鹳做了周密准备,但“他”最后为什么又放走已经瞄准的这只东方白鹳 呢?(2分) 10、第⑹段“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一句中的“缓缓”一词有何作用?(2分) 1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④段用拟人手法描写野鸭、大雁和黄鹂鸟,虽然语言极为精彩,却与本文主旨 无关。 B、第⑤段中划线的“一二三,四”中“三与四”间使用逗号,暗示第四只东方白鹳情况的不同 ,与下文呼应,因此,这个逗号并不多余。 C、第⒁段划线句改为“却是那只金属鸟夹”更为合理。 D、文章反复描写主人公“瞄准”,是为了说明沉着、冷静的“瞄准”是他枪法“百发百中”的原 因。 1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2分) 13、文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表达了什么主旨?(4分) 参考答案:8、(2分) 第一个作用:为下文作铺垫(1分); 第二个作用(1分),以下两种答案均可:①正是猎人百发百中的枪法,使人对他准确打中 鸟夹而不伤东方白颧不感到意外(要点:不意外)。 ②是为了说明猎人完全可以捕杀已经瞄准的东方白鹳,但最终他选择的是打掉金属夹,说 明他是故意放走这只东方白鹳的。(要点:故意放走)。 9、(2分)是因为这只东方白鹳顽强的生命力(1分)和对自由的渴望(1分),强烈震撼 和征服了他,最终他爱的灵魂被唤醒而击落金属鸟夹,放走东方白鹳。 10、(2分)①说明“他”对东方白鹳的喜爱与不舍(1分)。②同时也表现出“他”渴望拥有 东方白鹳的心情(1分)。 11、(2分)B 12、(2分)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衬托出当时猎人因让这只东方白鹳重获自由而轻松愉快的 心情(1分);也表达出这只重获自由的东方白鹳在蓝天下飞翔的轻松快活。(1分) 13、(4分)“他”是个优秀的猎手,不乏自私和贪婪(1分);但“他”喜爱鸟儿,珍爱动物 。(1分)表达了作者尊重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1分);呼吁我们与动物和谐共处。(1 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5) 去远方 肖复兴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 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 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 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 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 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 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 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 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 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 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 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 ,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 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 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6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 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 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 堵心的墙。 7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 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 。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 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选自2009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 19.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6段画线的句子表达在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 的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 ”去远方的故事。 20、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 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21、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运用比 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 青云。 22、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 荒是美好难忘的回忆。 23、年轻是就应该去远方,敢闯敢拼,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张扬个性,不要让你 的生命平凡,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 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6)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 ,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 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 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 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 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 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 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 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 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 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 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 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 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 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 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 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 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 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 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 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 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 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 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 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 ,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分) (2)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 品析。(3分) 答:我选( )处: (3).第⑧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4分) (4).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4分) (5)“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要求情感真挚, 不少于50字。(4分) 【答案】(1)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2分),表现了母爱 无疆的主题(2分)。 (2)。 (选作)(1)“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揣摩 词语1分,细节描写1分,句意理解1分)(2)斑驳陆离:形容土墙已经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了。 噌噌:形容长得很快。 本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子”家虽然十分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 长。((揣摩词语1分,比喻1分,句意理解1分) (3)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2分),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 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2分) (4)示例:天啊!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娘啊!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 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儿子不知怎样 才能回报您的恩情。(内容合乎情理2分、生动感人2分) (5)。示例一:每天早晨桌上的早餐,每次出门前那声亲切的叮咛,获得成功时给我肯定, 遭遇失败时给我鼓励……我愿永远停靠母爱的港湾。(内容2分,情真2分)示例二:爸爸总 是那么严厉,生活中让我独立、学习上让我自主,每次遇到风险总不让我退缩。其实,在 他那威严的面孔下藏着一颗慈爱的心。(内容2分,情真2分,共4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7) 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 阮殿文 已经二十年没有这么近距离地靠近一群马了。 这天午后,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隐入低低的云层,我一个人从一座杂草丰茂的 丘陵上跑下来,见同伴们都到别处玩去了,就独自在草原上游荡。就在这个时刻,我看到 了被圈在围栏里的九匹马。九匹马颜色各异,站立姿态也各不相同,尤其是脸上,各有各 的神情和幽思。它们被九根缝绳拴在栏杆上,短短的缰绳与周围辽阔的草原一点也不相称 。 其中有一匹马给我印象最深。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 ,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我走近它后,它似乎收敛了一些,稍稍安静了下来,只是不停地 打着响鼻,似乎想要对我表白或是吐露什么;其实,不用它说,我也知道它想表达什么。 面对眼前这片面积如此辽阔、花草如此丰茂的草原,谁也不忍心让它成为荒无人烟、无生 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 我几次想伸出手去摸摸这匹烈性马的头。我发现,它和我一直在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是如 此的相像,在被一根缰绳拴着,而面前又是广阔的疆野时,总是不愿放弃一丝一毫的抗争 ,即便被捆缚住了,也要发出声声嘶鸣,既喊出了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忘了告诉大家,这是围栏里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加之八匹马 此刻都或茸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这匹白色大马的神采和英姿 便更显昂然。 这时,一个中年人突然出现在我身后,问我干什么。我说我在看马。他问我,要骑吗?我 问他骑一次要多少钱,他说骑一个小时五十元。我说我不骑。出于好奇,我问他这九匹马 平均下来一个月能为他挣多少钱,他说除去场租费和饲料费等开支,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 千元。我细算了一下,就算是四千元,一匹马一个月下来才为他挣四百多一点。 我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为四百元钱,这些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就这样被短短的缰绳长年 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 我都不好意思称呼它们骏马了,这个“骏”字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它们。这时有人喊我的名字 。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了。我又看了白马一眼,有点不舍地转身向同伴走去。 在我转身走出二十米后,我突然感觉到脊背凉丝丝的,马上意识到会有什么东西从后面袭 来。果然,就在这股凉意正往我的身上四处传送之际,我听到一声响亮的嘶鸣。这声嘶鸣 ,在此刻死寂的草原上,显得十分刺耳。 不用猜我就知道,这是那匹白马的嘶鸣。其实,在离开它之前,我就有种预感,这匹白马 不会就这样与我默默告别,它一定会采取一个什么方式,至少也要打个响鼻。 我心里突然出现一阵剧烈震动,紧跟着眼里热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 我提醒自己不要回头看,以免增添我心里的堵。但是,往前走出一段后,觉得这样做会让 它一直等着,甚至会让它对我这个不是来自草原的人更加失望,于是,还是以回头的方式 向它表示了回敬。谁曾想,才见我回过头,它又仰起头发出了一声嘶鸣,而且是一次长鸣 ,像是在告诉我刚才那一声嘶鸣是它发出的,又像是再一次和我作别。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利刃,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1)、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根据提示完成内容概括。 首先写:初见九匹马的印象; 接着写: ; 然后写:与申年人的对话; 最后写: . (2)、从全文看,大白马哪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和中年人交谈后,“我”为什么“一下子说不出话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本文的结尾改换成下面一句话,好不好?为什么?(5分) 这时候,我突然渴望手上有一把可以割断那根短短的缰绳的利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答案】(1) 与白马对视(2分); 与白马作别(2分)。 (2) ①因为这是一匹烈性马,它在围栏里踢蹬来踢蹬去制造出的杂乱声,打破了围栏里的沉寂 ,从而也引起了我的注意;②它是围栏里的唯一一匹白色大马,个头比另外八匹马都要高 ;③其它八匹马都或耷拉或低垂着头,个个露出一副随遇而安的沮丧样,因而这匹白马的 神采和英姿便更显昂然;④这匹白马与我作别时的嘶鸣让我心里有一阵剧烈震动,眼里热 热的,并有大哭一场的强烈欲望,它既喊出了禁锢者的愤怒,又唱出了抗争者的欢乐。( 回答其中三点即可,或者将①③两小点合为一点,每小点2分,共6分) (3) ①一匹本属于辽阔草原的马,却被长年累月地拴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一片如此辽阔且花 草丰茂的草原,却成了一片无生命在上面奔跑的死寂疆域,由此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沉痛与 悲愤(2分); ②写围栏的狭窄、草原的死寂,与后文写白马的嘶鸣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强调了白马不 屈的抗争精神(2分)。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8) 好望角 连俊超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 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 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 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 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 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 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 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 瘦的小册子—— 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 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 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 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 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 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 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 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 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 过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 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 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 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 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 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选自2010年2月《今日教育·读写舫》) (1).阅读全文后,围绕“好望角”,在横线上补全对故事内容的概括。(4分) 小时候企盼长大后到好望角执着追求梦想长大成家时怀疑好望角的存在____老年时____找 到新的精神慰藉。 (2).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①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 一样!” ②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3)。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根据句后的提示进行赏析。(4分)A.老人的 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动作描写)B.老婆子一走我 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 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心理描写) (4).结合全文,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4分) 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4分) 【答案】(1).梦想被现实逐渐磨碎;在家门口找到好望角。 (2) ①“诡秘”原指(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隐藏着他的人生 的秘密,让人不解而好奇。②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这本小册子是老人的至爱,在长久的岁月 历程中,小册子被老人翻得“满目沧桑”。 (3)。 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历尽人生沧桑的老人。小时,小学没读完,鬼 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跑散了;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没读多少,又遇上了“文 化大革命”;老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一个人孤苦 伶仃了却残生。但苦难没有把老人打倒。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 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老人靠对梦想—— “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 (4)(言之成理即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生命的历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 每个人应该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在不如意中能够活出如意,方法之一就是至始至终保持并 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用梦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用坚守梦想来冲抵苦难的煎熬。 中考语文辅导之现代文阅读试题(39) 藏在木桩中的椅子 张丽钧 ①那天,我正看一个挑战类的电视节目。当一个叫卡尔布的德国人登场的时候,我丢掉了 手里的家务。 ②那是个大块头的家伙,拎着一把红色的电锯,慢吞吞地出场了。他要表演的是,用不超 过l50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 ③木桩是普通的木桩,跟扔在我家后院的一截木桩没啥两样。 ④我看见卡尔布将木桩竖了起来,然后朝主持人晃了一下电锯,示意准备好了。于是,计 时开始。 ⑤卡尔布娴熟地使用着电锯。笨重的身体一点也不妨碍他灵活的手。电锯与木桩亲密接触 ,嗡嗡的响声中,被淘汰的边角料一块块应声坠地。一时问,我根本看不出卡尔布究竟是 在做椅子的哪一部分,只看到屏幕左下角的电子计时嚣在不停地跳字。两个主持人忘记了 解说,只管前倾了身子、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看看卡尔布的精彩表演。到了后来,连边角 料都看不到掉下来了。卡尔布的电锯用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语言说着轻重深浅。在我眼中, 卡尔布不像是在做木匠活,倒像是在进行一场 “行为艺术秀”。 ⑥观众一片欢呼!卡尔布从木桩的顶端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椅子——用时仅仅95秒钟! ⑦卡尔布得意地将那个靠背上带有镂空花饰的小椅子放在地上,然后,单脚悬空站了上去 。演播大厅又是一片欢呼。 ⑧我多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小椅子啊!我设想着如果把它稍稍打磨一下,刷上清漆,上 面再安放一个花儿一样的孩童,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⑨不由想到我国宋代那个画竹高手文与可,他画竹的秘诀是,先让竹子在胸中长出个样儿 来。再按那胸中的样儿将竹子搬到纸上。我想,对卡尔布而言,又何尝不是先在胸中制成 了一把现成的椅子呢?那个小椅子原本就是藏在木桩里了,卡尔布只是花费了95秒钟的时 间,将它从木桩中“找”了出来。 ⑩在尘世间,“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庸的事物做 出非凡的解读。没看卡尔布表演前,我只会将我家后院的木桩叫做木桩,它们呆头呆脑, 只不过是木头一截、一截木头;看了卡尔布表演之后,我看那些木桩时的眼神倏地变了! 我设想那庸常的木桩里面正藏着一批精美的迷你椅子,只待一把富有灵性的电锯一声轻唤 ,它们即会列队翩然而出! 11其实,又何止是木桩呢?被我们凡庸的眼与心怠慢了的事物尚有很多很多吧?山水里藏 着画意,四季里藏着诗情,有谁,愿意带着激情将这旷古的画意与诗情从混沌的背景中解 救出来。让它们以一种无比美好的姿态,恒久地存活于喧闹人间! (摘自《中华活页文选》2009年第11期) (1)、请概述卡尔布在电视节目中表演了一个什么绝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那么喜欢“那个瞬间诞生的迷你椅子”,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讲到宋代画竹高手文与可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 是_______________. 文章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品味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精巧玲珑的小椅子,藏在呆头呆脑的木桩里。请谈谈你从这则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4分) 【答案】(1)。用95秒钟的时间,将一截木桩制作成一个可以承受他自身重量的小椅子。 (2)。“创造”这东西永远是最迷人的,颖慧的心,灵巧的手,常能对凡府的事物做出非凡 的解读。 (3)。胸有成竹 用大家熟知的故事,让读者更容易明白卡尔布获得成功的原因。 (4)。这些词语把木桩、椅子和电锯都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创造力可以把庸常的 “木桩”变成精美的“椅子”。(意思对即可)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回答能扣住文本,清晰地阐释自已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 例: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因我们的熟视无睹而变得平庸。 我们若能时时以新鲜的目光和灵动的心去看待平凡的生活,勤于实践,勇于创造,生活就 会充满诗情与画意。 ②如果我们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先用心观察、研究,考虑成熟之 后再实施,成功的几率就更大,也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