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与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与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机械运动与力 机械运动:‎ ‎1、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国际上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SI)。‎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µm;1µ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8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特殊测量方法: ‎ ‎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 ‎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 ‎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µ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µ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误差 ‎(1)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校准测量工具;c.改进测量方法;d.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3、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 ‎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 人步行:1.2m/s 自行车:5m/s 火车:28m/s 客机:250m/s 子弹:900m/s V-T,S-T图像:‎ 力:‎ ‎1.力的概念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3.力的示意图 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5、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 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6、重力 ‎1.重力:地球对地球附近一切物体的吸引作用,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质地均匀,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用悬挂法找出。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5.提高稳度的两种方法:(1)增大支承面;(2)降低重心。‎ ‎7、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程度。(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注意:动摩擦力的方向!(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所显示的示数。‎ ‎5.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使接触面光滑些;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第六章 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2.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二、力的合成 ‎1.合力、分力 用一个力F来等效代替几个力时,被代替的几个力叫F的分力,用来代替的F叫这几个分力的合力。‎ ‎2.共点力 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已知分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4.二力合成:‎ A、方向相同的二力合成:F= F1 + F2 方向与二力的方向一致。‎ B、方向相反的二力合成:F=︱F1 - F2︱ 方向与二力中较大的力方向一致。‎ ‎6.互成角度的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取值范围)‎ 三、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分类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定义 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叫做平衡力 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两个力叫做相互作用力 不同点 ‎①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②性质可能不相同的两个力 ‎①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②性质相同的两个力 共同点 ①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②施力物体分别是两个物体 ‎3.二力平衡的应用 ‎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受非平衡力 运动状态改变 密度与浮力 一、质量 l.质量 ‎(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其中千克是质量的国际单位。‎ ‎(3)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 ‎(1)构造:托盘天平由横梁、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每架天平配制一盒砝码。盒中每个砝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用符号“g”表示。‎ ‎(2)使用:先将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零;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码;四点注意要记清。调整平衡后不得移动天平的位置,也不得移动平衡螺母;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砝码;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俗称游码质量)。‎ 四点注意: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4砝码要轻拿轻放。‎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其比值为定值。‎ ‎2.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公式:ρ=m/V。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g/cm3),读做克每立方厘米。换算关系:‎1g/cm3=1x‎103kg/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5)混合物质的密度应由其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决定,而不是等于构成这种混合物的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算术平均值。‎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m3、dm3(L)、cm3(mL)、mm3。‎ ‎(2)换算关系:‎1m3‎=103dm3;1dm3=‎10cm3;lcm3=‎103mm3;‎1L=1dm3;1mL=‎1mm3。‎ ‎(3)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4)测量体积的方法 ‎①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尺寸,求出其体积。‎ ‎②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测体积。若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可用“针压法”——用针把固体压入量筒浸没入水中,或“沉锤法”——用金属块或石块拴住被测固体一起浸没入量筒的液体中测出其体积。‎ ‎(5)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要认清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代表多少cm3(毫升)?②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③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凹底凸顶)。‎ ‎2.密度的测量 ‎(1)原理:ρ=m/V ‎(2)方法:测出物体质量m和物体体积V,然后利用公式ρ=m/V计算得到ρ。‎ ‎(3)密度测量的几种常见方法 ‎①测沉于水中固体(如石块)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石块、水、细线。‎ 步骤: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用细线拴住石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公式ρ=m/(V2–V1)算出密度。‎ ‎②测量不沉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木块、铁块、水、细线。‎ 步骤: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用细线拴住铁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将木块取出,用细线把木块与铁块拴在一起全部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公式ρ=m/(V2–V1)算出密度。‎ 注意:在测固体的密度时,在实验的步骤安排上,都是先测物体的质量再用排液法测体积。如若倒过来,则会造成固体因先沾到液体而使得质量难以准确测量。‎ ‎③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步骤: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液面的刻度V;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用公式ρ=(m1–m2)/V算出密度。‎ ‎2.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2)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如:‎4℃‎的水密度最大。‎ ‎3.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 ‎(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ρV。‎ ‎(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ρ。‎ ‎(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利用密度进行比较;利用质量进行比较;利用体积进行比较。‎ 五、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1.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G-F′‎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六、浮力的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如右表:‎ 浮力与物重的关系 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 物体运动状态 F浮>G物 ρ液>ρ物 物体上浮 F浮ρ物 悬浮 F浮=G物 ρ液=ρ物 沉底 F浮r,所以F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