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汕头市金平区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目
金平区2013~2014学年度初中毕业模拟考语文试卷 说明: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题号 一、基础 二、阅读 三、作文 附加题 合计 1-5 (一)6-8 (二)9-11 (三)12-14 (四)15-18 19 得分 第一部分 基 础(24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①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③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只有向前看,才能找到正确方向,才能坚定前进的步伐。前路多艰,但我们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弘壮丽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填空) ⑤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填写完整。(4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 ①如果我能(kuān sh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②在无边的旷野上,在(lǐn liè)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③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yì fèn tián yīng);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④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tiān lún zhī lè)。 3.下面文段中划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是( )(3分) 法布尔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将之命名为“荒石园”。 A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在荒石园里用尖镐刨,用平铲挖。于是,B花草争妍,灌木成丛,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C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达,不知疲倦地从事昆虫学,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D 他就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35年。 4.在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关爱,让人的心灵变得高尚。关爱能 生命原野的厚度,能 灵魂海拔的高度,能 幸福人生的广度。 ①扩展 ②增加 ③提升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5.下面是一则未完成的祝福短信。请仿照下面文段中划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4分) 一颗细腻的心可以带来幸福,一颗真诚的心可以赢得信任 ,一颗勇敢的心可以征服未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你的心能同时包含这五个“一”! 第二部分 阅 读(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一)(10分)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舍其文轩 舍:舍弃。 B善哉 善:好。 C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强盗。 D虽杀臣,不能绝也 绝:灭绝。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3分) 8.在选文中,墨子是如何成功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4分) (二)(9分) 傅永发愤读书 【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①寻:不久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9. 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有友人与之书( )而不能答 涉猎( )经史 10. 对画线句“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永)邀请洪仲,洪仲十分谦让,不让他报答。 B(傅永)请教洪仲,洪仲重重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C(傅永)请求洪仲,洪仲最终让步,不报复他。 D(傅永)请示洪仲,洪仲坚决推让,不为他报信。 11. 选文末尾引用了皇帝的话,请分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法国研究人员发现,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 阅读能力强的人往往面部识别能力弱,这是因为阅读能力的建立,会占用脑部识别面部的区域。为了测试上述假说,研究人员与其同事对三组人员的大脑进行扫描,包括10名不识字的人,22名于成人阶段方学习阅读的人,31名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学习阅读的人。扫描结果表明,视觉字形区在阅读时受刺激而变得活跃。而这一区域,正是由与面部识别能力相关的脑细胞回路所指挥管理的。 研究发现,现代人识别面部的能力要比原始人要弱。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人类的面部识别能力最初发展出来其实主要不是为了社交,而是为了在打猎时更好地追踪猎物。当人类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时代后,对追踪猎物的要求变弱,主管面部识别的一部分脑区就自然而然地荒废了,变成了“空地”,阅读能力就趁机在这些“空地”上建立起来。这种发生在大脑中的“拆迁”和“重建”,是面部识别能力减弱的重要原因。 其实不只是阅读占用了面部识别所需的脑区,人类在发展音乐、演讲、绘画等文化艺术的时候,不少脑部区域会被征用。人类新发展出来的技能要占用原有的脑部区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功能相近,比如面部识别和阅读就比较相近;二是要有空子可钻,人类在发展文明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征用一部分大脑神经元进行再利用——也就是说原来的脑部区域要“拆迁”一部分后,新型的“文明建筑”才能兴建起来。 研究人员德哈恩等人表示,面部识别能力的减弱与阅读能力的增强成正比。当然,这个结论只是个平均值的研究,而人类脑区各个部分的功能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人视觉字形区功能特别强大,这导致他们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都很强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饱读诗书而又能很好地识别他人,这些人往往容易成为某个团体的领导者。 (根据《知识分子“翻脸不认人”》改编。原作者:朱琳琳 ) 12.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面部识别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什么关联性。 B. 现代人识别面部的能力为什么比原始人弱。 C.人类如何发展新的技能 D. 为什么有的人视觉字形区功能特别强大。 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阅读能力的建立,会占用与面部识别能力相关的视觉字形区。 B 随着人类对追踪猎物的要求变弱,主管面部识别的一部分脑区转而用于发展新的技能。 C人类要发展音乐、演讲、绘画等文化艺术,都需要征用一部分大脑神经元进行再利用。 D一个人的阅读能力越强,面部识别能力必然就越差,反之亦然。 14. 不少知识分子在见过别人一面后,下次再见到别人又不认识了。请你运用本文介绍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4分) (四)(17分) 每月第一个礼拜五 迪兹 我用指甲刮去玻璃上的凝霜,朝窗外望去,除了大作的狂风和刺骨的雪花,什么都看不到。没有人敢在这样寒冷的冬夜冒险出去,除非他们别无选择。而我的母亲就是那些人中的一个。她正在赶往工作地点的途中,去芝加哥城市商业区打扫办公室。 在母亲出门之前,我慵懒地冲她和弟弟说再见。在她的旧毛线围巾和帽子下,是一双略显疲惫的眼睛。弟弟瑟萨被从头到脚裹了起来,他大大的黑眼珠闪耀着光芒,仿佛要去做的,是一件很神气的事。每个月的第一个礼拜五,妈妈被允许带着孩子一起去工作。那年我大约十二岁,我的弟弟十岁。妈妈要在礼拜一至礼拜六的晚上11点至次日早晨6点工作,而从家到工作的商业区需要换乘三辆公共汽车。每月的第一个礼拜五,瑟萨都穿得严严实实跟着妈妈去上班。而我,总是很忙。如果没有棒球训练、篮球预赛或电影,我也总能找出其他借口。我不敢想象自己一晚上不睡觉而在打扫办公室的情景。瑟萨和妈妈有时会请求我一起去,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不再开口,因为我一定会说,不。 每跟妈妈去工作一次,瑟萨就会激动地告诉我,他怎么用吸尘器帮妈妈清扫地毯,除去尘土,并把垃圾倒掉.而最有趣的事,莫过于在晚上和其他工人的孩子玩捉迷藏。和母亲一起工作的大都是移民,他们来到这个国家的时候都不会讲英语。能找到的唯一工作只能是体力劳动。我的母亲也不例外。尽管如此,母亲从没抱怨过太忙或太累。每天早晨她做好早餐,然后总要等我们放学后,确定我们平安地上床睡觉后她才动身去上班。 我逐渐长大了,升上了高中。我问弟弟,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跟母亲去打扫办公室,用吸尘器吸地毯和倒垃圾真的很有趣吗?他的回答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是喜欢跟在别人后面收拾东西,而是喜欢和妈妈待在一起。每天晚上母亲动身去工作时我都会感觉很悲伤,我一直希望她可以不再需要这样工作了,所以每月难得的一次机会,我都要和母亲待在那里,陪着她。” 我一时间羞愧难当。我从没想到弟弟的答案竟是这样。 戏剧性的,大学毕业拿到会计学位后,瑟萨在母亲以前打扫了几年的商业区大厦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上班的第一天,瑟萨穿着一身职业装,看起来非常精神帅气。母亲把他的领带打得挺直,亲吻着他的面颊祝福他。在去停车场的途中,弟弟突然停下来又奔回了房子。他扔下他的公文包,紧紧地抱着母亲开始哭泣。母亲也啜泣着把他拥抱得更紧。她说,清洁女工的儿子长大了。 我在一边看着他们拥抱,突然很后悔。母亲和儿子之间流淌的这种爱和温情,让我向往,让我感动。当我的弟弟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所理解的东西已够我花费很多年的时间去学习。他知道怎样向他的母亲表达爱及感恩之情。而且他意识到,某些机会一生中只会出现一次,如果你不去抓住它们,它们就会永远消失。 妈妈几年前去世了,我错过了全心全意和母亲待在一起的那些机会。 过去要是我去打扫那些办公室多好啊。 (选自《读者》2006年第9期,有删改) 15.选文开头描写窗外“大作的狂风和刺骨的雪花”,有什么作用?(4分) 16.对于“跟妈妈一起去工作”,“我”和弟弟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4分) 17.文中多处描写十分感人。请品味下面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⑴弟弟瑟萨被从头到脚裹了起来,他大大的黑眼珠闪耀着光芒,仿佛要去做的,是一件很神气的事。 ⑵在去停车场的途中,弟弟突然停下来又奔回了房子。他扔下他的公文包,紧紧地抱着母亲开始哭泣。母亲也啜泣着把他拥抱得更紧。 18. “过去要是我去打扫那些办公室多好啊。”你怎么理解文末这句话?这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5分) 三、作文(50分) 19.看山水,看见的是自然的意趣;看书本,看见的是生活的智慧;看世事,可以看见人情的冷暖;看人生,可以看见人性的善恶。看,需要眼睛;看见,需要思考和体悟。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班级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附加题(10分) 【甲】不来夫斯库人根本没有想到我要干什么,起初只是一片惊慌失措。他们看到我割绳,还以为我只是想让船只随波漂流或互相撞击而沉,可当他们发现整个舰队竟秩序井然地动起来而我在一头拉着时,立即尖叫起来,那种悲哀绝望的喊叫声简直难以形容,不可想象。我脱离险境之后,稍稍停了一会儿,拔出手上、脸上的箭,搽了一点油膏;这我前面已提到过,是我初到时利立浦特人给我的。然后我摘下眼镜,等到潮水略微退一些后,再带着我的战利品,涉水走过海峡的中心,安全返回利立浦特皇家港口。 【乙】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却怎么是好?”扑的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1.【甲】文段选自《 》这部书。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乙】文段选自《 》这部书。文中的“真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任选其中一个文段,用自己的话概述其前因和后果。(4分) 3. 两个文段对交战的场面的描写有何共同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点评。(4分) 2014年金平区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说明:①主观题答案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下面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该判为正确。 ②主观题答案语言表述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③除有特别说明的题目外。答案中出现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但扣分不 得超过该小题的分值。 ④附加题给分应从严。 第一部分 基 础(24分) 1.(10分)①宛在水中央 ②千里共婵娟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上每小题,错、漏、多l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2.(4分)①宽恕 ②凛冽 ③义愤填膺 ④天伦之乐(每词1分,出现错别字该词即不得分) 3.(3分)C 不知疲倦地从事昆虫学(的研究)。 4.(3分)C 5.(4分)示例:一颗开朗的心可以消除烦忧,一颗宽宏的心可以包容一切。(不能构成排比或脱离主题不得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第二部分 阅 读(46分) (一)(10分) 6.(3分)C (寇:入侵) 7.(3分)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守城的方法还有许多。 8. (4分)墨子先是运用类比推理的论说方法,使楚王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而理屈词穷(2分);而后通过攻守模拟战,以实力逼迫楚王放弃攻宋的打算(2分)。 (二)(9分) 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9.(2分)信件 粗略的阅读 10.(3分)B 11.(4分)侧面表现傅勇发愤读书的效果(2分),突出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的主题(2分)。 (三)(10分) 12.(3分)A 13.(3分)D 14. (4分)一般来说知识分子的阅读能力较强(1分),而阅读能力的建立,需要占用与面部识别能力相关的脑区(2分),这就可能导致他们的面部识别能力减弱(1分)。 (四)(17分) 15.(4分)用恶劣的天气烘托母亲劳动的艰苦(2分),也为下文写“我”不愿意跟着妈妈去上班埋下伏笔(2分)。 16.(4分)“我”不愿意跟着妈妈去上班,而弟弟却很乐意去(2分)。因为“我” 害怕吃苦,只想舒舒服服的呆在家里;而弟弟想抓紧难得的机会陪伴妈妈(2分)。 17. (4分)(1)这句话通过神态描写(1分),写出弟弟在严寒的天气里跟着妈妈去上班时兴奋自豪的心情(1分),使人感受到他对母亲的依赖和热爱(2分)。 (2)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1分),表现出弟弟对母亲的爱和感恩(1分),母亲拥抱孩子时百感交集的心情(1分),使人感受到这对母子之间心心相印的深情(1分)。 18. (5分)文末这句话表达了“我”为错过陪伴母亲、感恩母爱的机会而追悔莫及的心情(2分)。启示示例: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加珍惜陪伴父母、孝顺父母的机会,不要给自己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能围绕“珍惜亲情”这一中心来说即可。)(3分) 三、作文(50分) 19.作文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2.构思独特。3.语言优美。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扣分 1.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字不计),最多扣3分。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4.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扣1~3分。 5.泄露考生真实身份,扣1~3分。 附加题(10分) 1. (2分)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 西游记 二郎神(杨戬)(每空0.5分) 2.【甲】文段——前因:小人国与邻国为了吃鸡蛋时先打破哪端之争交战;(2分)后果:格列佛被授予高级荣誉称号,不来夫斯库皇帝遣使求和。(2分) 【乙】文段——前因: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派天兵天将征讨;(2分)后果:太上老君使暗器击中悟空,猴王被擒。(2分) 3. 两个文段对交战场面的描述想象奇特(1分),语言十分生动形象(1分)。【甲】文段想象“我” 凭借身高优势以一人之力拖动整个舰队,细致逼真地描绘了不来夫斯库人的惊慌和“我” 的从容不迫(1分)。【乙】文段想象孙悟空变身为土地庙,生动有趣地描写了孙悟空变化的细节、被识破时的心理活动,和二郎神精细入微的观察判断(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