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提分训练尺规作图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中考数学提分训练: 尺规作图 一、选择题 1.下列画图的语句中,正确的为( ) A. 画直线AB=10cm B. 画射线OB=10cm C. 延长射线BA到C,使BA=BC D. 过直线AB外一点画一条直线和直线AB相交 2.如图,用尺规作出了BF∥OA,作图痕迹中,弧MN是( ) A. 以B为圆心,OD长为半径的弧 B. 以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的弧 C. 以E为圆心,DC长为半径的弧 D. 以E为圆心,OD长为半径的弧 3.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能得出 的依据是( ) A. (SAS) B. (SSS) C. (AAS) D. (A SA) 4.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BC>AB>AC,甲、乙两人想找一点P,使得∠BPC与∠A互补,其作法分别如下: (甲)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P点,则P即为所求; (乙)作过B点且与AB垂直的直线l,作过C点且与AC垂直的直线,交l于P点,则P 即为所求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 A. 两人皆正确 B. 两人皆错误 C. 甲正确,乙错误 D. 甲错误,乙正确 5. 如图,在△ABC中,∠ACB=90°,∠A=30°,BC=4,以点C为圆心,CB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再分别以点B和点D为圆心,大于 BD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作射线CE交AB于点F,则AF的长为( ) A. 5 B. 6 C. 7 D. 8 6.如图,在Rt△ABC中,∠C=9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 ) A. 4 B. 5 C. 6 D. 7 7.画正三角形ABC(如图)水平放置的直观图△A′B′C′,正确的是( ) A. B. C. D. 8.已知∠AOB,用尺规作一个角 等于已知角∠AOB的作图痕迹如图所示,则判断∠AOB= 所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9.如图,在△ABC中,∠C=90°,∠B=30°,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ABD是等腰三角④点D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CD的长度. A. 1 B. 2 C. 3 D. 4 10. 如图,用尺规作图作∠AOC=∠AOB的第一步是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①,分别交OA、OB于点E、F,那么第二步的作图痕迹②的作法是( ) A. 以点F为圆心,OE长为半径画弧 B. 以点F为圆心,EF长为半径画弧 C. 以点E为圆心,OE长为半径画弧 D. 以点E为圆心,EF长为半径画弧 11. 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若AD=5,DE=6,则AG的长是( ) A. 6 B. 8 C. 10 D. 12 12. 如图,在▱ABCD中,用直尺和圆规作∠BAD的平分线AG交BC于点E.若BF=8,AB=5,则AE的长为( ) A. 5 B. 6 C. 8 D. 12 二、填空题 13. 我们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图所示,直线a∥b的根据是________. 14.作图并写出结论:如图,点P是∠AOB的边OA上一点,请过点P画出OA , OB的垂线,分别交BO 的延长线于M 、N ,线段________的长表示点P到直线BO的距离;线段________的长表示点M到直线AO的距离 ; 线段ON的长表示点O到直线________的距离;点P到直线OA的距离为________. 15.如图,已知线段AB,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相交于点C,D,连接AC,BC,BD,CD.其中AB=4,CD=5,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 16.如图,在Rt△ABC中,∠ACB=90°,BC=9,AC=12.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相交于点E和点F,作直线EF交AB于点D,连结CD.则CD的长为________. 17. 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________°. 18. 以Rt△ABC的锐角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与边AB,AC各相交于一点,再分别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过两弧的交点与点A作直线,与边BC交于点D.若∠ADB=60°,点D到AC的距离为2,则AB的长为________. 19.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均在格点上. (Ⅰ)线段AB的长为________. (Ⅱ)请利用网格,用无刻度的直尺在AB上作出点P,使AP= ,并简要说明你的作图方法(不要求证明).________. 20.如图,在矩形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 和 为圆心,以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和 ;②作直线 交 于点 .若 , ,则矩形的对角线 的长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利用尺规,在△ABC的边AC上方作∠CAE=∠ACB,在射线AE上截取AD=BC,连接CD,并证明:CD∥AB(尺规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2.已知:如图,Rt△ABC中,∠ACB=90° (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O; (2)在(1)的条件下,若BC=3,AC=4,求点O到AB的距离。 23.如图,在 中, . (1)作 的平分线交 边于点 ,再以点 为圆心, 的长为半径作 ;(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判断(1)中 与 的位置关系,直接写出结果. 24.如图,BD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CBD=75°, (1)请用尺规作图法,作AB的垂直平分线EF,垂足为E,交AD于F;(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条件下,连接BF,求∠DBF的度数. 25.如图,在Rt△ABC中,∠BAC=90°,∠C=30°. (1)请在图中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C于点E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在(1)的条件下,连接AD,求证:△ABC∽△EDA. 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90°,AB>CD,AD=AB+CD. (1)利用尺规作∠ADC的平分线DE,交BC于点E,连接A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①证明:AE⊥DE; ②若CD=2,AB=4,点M,N分别是AE,AB上的动点,求BM+MN的最小值。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 :A、错误.直线没有长度; B、错误.射线没有长度; C、错误.射线有无限延伸性,不需要延长; 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即可一一判断; 2.【答案】C 【解析】 :弧MN是以E为圆心,DC长为半径的弧。 故答案为 :C。【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要使BF∥OA,其依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根据尺规作图就是作一个角∠FBO=∠AOB,故弧MN,是以E为圆心,DC长为半径的弧。 3.【答案】B 【解析】 :根据画法可知OD=OC=OD=OC DC=DC 在△ODC和△ODC中 ∴△ODC≌△ODC(SSS) ∴∠A′O′B′=∠AOB.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画法可知△ODC和△ODC的三边相等,得出两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 4.【答案】D 【解析】 :甲:如图1, ∵AC=AP, ∴∠APC=∠ACP, ∵∠BPC+∠APC=180° ∴∠BPC+∠ACP=180°, ∴甲错误; 乙:如图2, ∵AB⊥PB,AC⊥PC, ∴∠ABP=∠ACP=90°, ∴∠BPC+∠A=180°, ∴乙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甲: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PC=∠ACP,再由平角的定义可得∠BPC+∠APC=180°,等量带环即可判断; 乙: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可知乙的作法正确。 5.【答案】B 【解析】 :连接CD, ∵在△ABC中,∠ACB=90°,∠A=30°,BC=4, ∴AB=2BC=8. ∵作法可知BC=CD=4,CE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 ∴CD是斜边AB的中线, ∴BD=AD=4, ∴BF=DF=2, ∴AF=AD+DF=4+2=6. 故选B. 【分析】连接CD,根据在△ABC中,∠ACB=90°,∠A=30°,BC=4可知AB=2BC=8,再由作法可知BC=CD=4,CE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故CD是斜边AB的中线,据此可得出BD的长,进而可得出结论. 6.【答案】D 【解析】 如图, ①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BCD就是等腰三角形; ②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E,△ACE就是等腰三角形; ③以C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F,△BCF就是等腰三角形; ④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H,△ACH就是等腰三角形; ⑤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G,则△AGB是等腰三角形; ⑥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I,则△BCI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情况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 7.【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在已知正三角形ABC中,取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取对称轴CO为y轴,画对应的x′轴、y′轴,使∠x′O′y′=45°, 第二步:在x′轴上取O′A′=OA,O′B′=OB,在y’轴上取O′C′=OC, 第三步:连接A′C′,B′C′, 所得三角形A′B′C′就是正三角形ABC的直观图, 根据画正三角形的直观图的方法可知此题选D,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画正三角形的直观图的方法可得出答案。 8.【答案】D 【解析】 如图,连接CD、 , ∵在△COD和△ 中, , ∴△COD≌△ (SSS), ∴∠AOB=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画出三角形. 9.【答案】D 【解析】 根据基本作图,所以①正确, 因为∠C=90°,∠B=30°,则∠BAC=60°,而AD平分∠BAC,则∠DAB=30°,所以∠ADC=∠DAB+∠B=60°,所以②正确; 因为∠DAB=∠B=30°,所以△ABD是等腰三角形,所有③正确; 因为AD平分∠BAC,所以点D到AB与AC的距离相等,而DC⊥AC,则点D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CD的长度,所以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由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知,AD是∠BAC的平分线; (2)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DC=∠DAB+∠B,由(1)可得∠DAB=30°,所以∠ADC=∠DAB+∠B=60°; (3)由(2)知,∠DAB=30°=∠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ABD是等腰三角形; (4)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D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CD的长度。 10.【答案】D 【解析】 :用尺规作图作∠AOC=∠AOB的第一步是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①,分别交OA、OB于点E、F, 第二步的作图痕迹②的作法是以点E为圆心,EF长为半径画弧. 故选D. 【分析】根据作一个角等于一直角的作法即可得出结论. 11.【答案】B 【解析】 :连接EG, ∵由作图可知AD=AE,AG是∠BAD的平分线, ∴∠1=∠2, ∴AG⊥DE,OD= DE=3.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CD∥AB, ∴∠2=∠3, ∴∠1=∠3, ∴AD=DG. ∵AG⊥DE, ∴OA= AG. 在Rt△AOD中,OA= = =4, ∴AG=2AO=8. 故选B. 【分析】连接EG,由作图可知AD=AE,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AG是DE的垂直平分线,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出CD∥AB,故可得出∠2=∠3,据此可知AD=DG,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OA= AG,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长即可. 12.【答案】B 【解析】 :连结EF,AE与BF交于点O,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AF, ∴四边形ABEF是菱形, ∴AE⊥BF,OB= BF=4,OA= AE. ∵AB=5, 在Rt△AOB中,AO= =3, ∴AE=2AO=6. 故选B. 【分析】由基本作图得到AB=AF,AG平分∠BAD,故可得出四边形ABEF是菱形,由菱形的性质可知AE⊥BF,故可得出OB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OA的长,进而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 13.【答案】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 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得出:∠1=∠2;∠1和∠2是同位角; ∵∠1=∠2,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直尺保证了三角板 所作的是平移,∠1、∠2的大小相等,又是同位角,“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4.【答案】PN;PM;PN;0 【解析】 :如图 ∵PN⊥OB ∴线段PN的长是表示点P到直线BO的距离; ∵PM⊥OA ∴PM的长是表示点M到直线AO的距离 ; ∵ON⊥PN ∴线段ON的长表示点O到直线PN的距离; ∵PM⊥OA ∴点P到直线OA的距离为0 故答案为:PN、PM、PN、0 【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即可求解。 15.【答案】10 【解析】 :由作图可知CD是线段AB的中垂线, ∵AC=AD=BC=BD, ∴四边形ACBD是菱形, ∵AB=4,CD=5, ∴S菱形ACBD= ×AB×CD= ×4×5=10, 故答案为:10. 【分析】由作图可知CD是线段AB的中垂线,四边形ACBD是菱形,利用S菱形ACBD= ×AB×CD求解即可. 16.【答案】 【解析】 :由作图可知,EF垂直平分AB,即DC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中线, 故DC= AB= = ×15= . 故答案为: . 【分析】由作图可知,EF垂直平分AB,即DC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中线,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求得DC的长。 17.【答案】56 【解析】 :∵四边形ABCD的矩形, ∴AD∥BC, ∴∠DAC=∠ACB=68°. ∵由作法可知,AF是∠DAC的平分线, ∴∠EAF= ∠DAC=34°. ∵由作法可知,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 ∴∠AEF=90°, ∴∠AFE=90°﹣34°=56°, ∴∠α=56°. 故答案为:56. 【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AD∥BC,故可得出∠DAC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EAF的度数,再由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出∠AEF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FE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 18.【答案】2 【解析】 :根据题中的语句作图可得下面的图,过点D作DE⊥AC于E, 由尺规作图的方法可得AD为∠BAC的角平分线, 因为∠ADB=60°, 所以∠B=90°,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DE=2, 在Rt△ABD中,AB=BD·tan∠ADB=2 . 故答案为2 . 【分析】由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作法可得AD为∠BAC的角平分线,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D=2,又已知∠ADB即可求出AB的值. 19.【答案】2 ;取格点M,N,连接MN交AB于P,则点P即为所求 【解析】 (Ⅰ)由勾股定理得AB= ; (Ⅱ)∵AB ,AP= , ∴ , ∴AP:BP=2:1. 取格点M,N,连接MN交AB于P,则点P即为所求; ∵AM∥BN, ∴△AMP∽△BNP, ∴ , ∵AM=2,BN=1, ∴ , ∴P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取格点M,N,连接MN交AB于P,则点P即为所求。 【分析】(Ⅰ)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 (Ⅱ)先求出BP的长,就可得出AP:BP=2:1,取格点M,N,连接MN交AB于P,则点P即为所求,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证得△AMP∽△BNP,得出对应边成比例,可证得AP:BP=2:1。 20.【答案】 【解析】【解答】连接AE, 根据题意可知MN垂直平分AC ∴AE=CE=3 在Rt△ADE中,AD2=AE2-DE2 AD2=9-4=5 ∵AC2=AD2+DC2 AC2=5+25=30 ∴AC= 【分析】根据作图,可知MN垂直平分AC,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AE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AD的长,然后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 三、解答题 21.【答案】解:如图所示, ∵∠EAC=∠ACB, ∴AD∥CB, ∵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解析】【分析】用尺规作图即可完成作图。理由如下: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D∥CB,已知AD=BC,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D. 22.【答案】(1)如图1,BO为所求作的角平分线 (2)如图2,过点O作OD⊥AB于点D, ∵∠ACB=90°,由(1)知BO平分∠ABC, ∴OC=OD,BD=BC。 ∵AC=4,BC=3 ∴AB=5,BD=3,AD=2 设CO=x,则AO=4-x,OD=x 在Rt△AOD中, ,得 , 即点O到AB的距离为 【解析】【分析】(1)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弧,交BA,BC于以点,再分别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大于这两交点间的距离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在角内交于一点,过B点及这点,作射线BO交AC于点哦,BO就是所求的∠ABC的平分线;(2)过点O作OD⊥AB于点D,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OC=OD,BD=BC=3。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B的长,进而得出AD的长, 设CO=x,则AO=4-x,OD=x,在Rt△AOD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解得出答案。 23.【答案】(1)解:如图,作出角平分线CO; 作出⊙O. (2)解:AC与⊙O相切.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先作出∠ACB的角平分线,再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画圆即可。 (2)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及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AC与⊙O相切。 24.【答案】(1)解:如图所示,直线EF即为所求; (2)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D=∠DBC= ∠ABC=75°,DC∥AB,∠A=∠C. ∴∠ABC=150°,∠ABC+∠C=180°, ∴∠C=∠A=30°, ∵EF垂直平分线线段AB, ∴AF=FB, ∴∠A=∠FBA=30°, ∴∠DBF=∠ABD﹣∠FBE=45° 【解析】【分析】(1)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大于AB长度一半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的两侧分别相交,过这两个交点作直线,交AB于点E,交AD于点F,,直线EF即为所求; (2)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ABD=∠DBC= ∠ABC=75°,DC∥AB,∠A=∠C.故∠ABC=150°,∠ABC+∠C=180°,∠C=∠A=30°,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F=FB,根据等边对等角及角的和差即可得出答案。 25.【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BAC=90°,∠C=30° 又∵点D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DA=DC, ∴∠CAD=∠C=30°, ∵∠DEA=∠BAC=90°, ∴△ABC∽△EDA. 【解析】【分析】(1)利用尺规作图作出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交AC于点E 即可。 (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出DA=DC,可证得∠CAD=∠C,然后根据两组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即可证得结论。 26.【答案】(1) (2)①证明:在AD上取一点F使DF=DC,连接EF, ∵DE平分∠ADC, ∴∠FDE=∠CDE, 在△FED和△CDE中, DF=DC,∠FDE=∠CDE,DE=DE ∴△FED≌△CDE(SAS), ∴∠DFE=∠DCE=90°,∠AFE=180°-∠DFE=90° ∴∠DEF=∠DEC, ∵AD=AB+CD,DF=DC, ∴AF=AB, 在Rt△AFE≌Rt△ABE(HL) ∴∠AEB=∠AEF, ∴∠AED=∠AEF+∠DEF= ∠CEF+ ∠BEF= (∠CEF+∠BEF)=90°。 ∴AE⊥DE ②解:过点D作DP⊥AB于点P, ∵由①可知,B,F关于AE对称,BM=FM, ∴BM+MN=FM+MN, 当F,M,N三点共线且FN⊥AB时,有最小值, ∵DP⊥AB,AD=AB+CD=6, ∴∠DPB=∠ABC=∠C=90°, ∴四边形DPBC是矩形, ∴BP=DC=2,AP=AB-BP=2, 在Rt△APD中,DP= = , ∵FN⊥AB,由①可知AF=AB=4, ∴FN∥DP, ∴△AFN∽△ADP ∴ , 即 , 解得FN= , ∴BM+MN的最小值为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的做法即可画出图.(2)①在AD上取一点F使DF=DC,连接EF;角平分线定义得∠FDE=∠CDE;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SAS得△FED≌△CDE,再由全等三角形性质和补角定义得∠DFE=∠DCE=∠AFE=90°, ∠DEF=∠DEC;再由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得Rt△AFE≌Rt△ABE,由全等三角形性质得∠AEB=∠AEF,再由补角定义可得AE⊥DE. ②过点D作DP⊥AB于点P;由①可知,B,F关于AE对称,根据对称性质知BM=FM, 当F,M,N三点共线且FN⊥AB时,有最小值,即BM+MN=FM+MN=FN;在Rt△AP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P= = ;由相似三角形判定得△AFN∽△ADP,再由相似三角形性质得 ,从而求得FN,即BM+MN的最小值.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入新课 渡江战役于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的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报道,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一、预习自测 1.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2.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起因: 事件经过与结果: 3.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二、合作探究 1.简要分析这则新闻的标题的特点。 2.简要分析电头内容。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说说它属于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解难答疑 1.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 2.品味句子:“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3.为什么要按“中路——西路——东路”的顺序写? 4.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本则新闻中的议论有何作用? 5.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 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原因的叙述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四、反馈拓展 下面的文字是当时的前线记者阎吾写的《我军横渡长江情景》中的一个片断,试把它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说说两文的区别在哪里。 21日黄昏,江北某地(在安庆、芜湖间)解放军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大小战船。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站满居民、民工和解放军指战员,大家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焦急地等候着。忽然,南岸上空飞起了登陆的信号弹,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战船继续从各港口涌出,加速向对岸驶去。 【学习反思】 【作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