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组卷青岛历年真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组卷青岛历年真题

‎2018年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组卷(青岛历年真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青岛)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向稀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B.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将羊毛线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闻到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2.(2017•青岛)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3.(2017•青岛)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4.(2017•青岛)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A.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 B.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H)2和CuO 固体 C.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D.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 ‎5.(2016•青岛)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C.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为蓝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6.(2016•青岛)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B.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 C.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7.1g ‎7.(2015•青岛)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③‎ ‎8.(2015•青岛)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C.升高温度可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物质中含少量乙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9.(2015•青岛)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装置与药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与推理错误的是( )‎ A.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 B.实验中两次用到甲装置,其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验证水煤气中含有水蒸气,第二次是通过验证生成物有水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 C.丙装置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除净,避免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D.若撤去丁装置不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 ‎10.(2015•青岛)在已调节至平衡的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放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2.4g镁粉,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2.4g铝粉,反应后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若只将天平左盘烧杯里的稀硫酸换成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盐酸,其他实验操作不变,反应后也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酸的挥发忽略不计)( )‎ A.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在刻度盘中间 B.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铝粉的烧杯一边 C.两次天平指针最终都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 D.天平指针第一次最终偏向放镁粉的烧杯一边,第二次偏向放铝粉的烧杯一边 ‎11.(2014•青岛)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不断研发新型材料,用途广泛的不锈钢是一种 A.非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金属材料 ‎12.(2013•青岛)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X来生成该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SbO2 B.Sb2O3 C.HSbO3 D.H3SbO4‎ ‎13.(2013•青岛)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4.(2013•青岛)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 )‎ A.汞——水银 B.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C.碳酸氢钠——小苏打 D.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 ‎15.(2012•青岛)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配制食盐溶液时,如果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D.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 ‎16.(2012•青岛)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 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 C.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一定不变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7.(2012•青岛)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18.(2012•青岛)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19.(2011•青岛)有碳酸钠、硝酸银、氯化钡及稀盐酸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鉴别它们设计实验如下:用三支试管各取少量其中的三种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剩下的最后一种溶液.下列推测的现象或结论中,错误的是( )‎ A.若三支试管中都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硝酸银溶液 B.若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 C.若三支试管中的观象分别为出现气泡、白色沉淀、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稀盐酸 D.若两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一支试管中无明显变化时,则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钡溶液 ‎20.(2011•青岛)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硝酸钾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所以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也无明显变化 二.多选题(共8小题)‎ ‎21.(2017•青岛)固体X可能由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镁、硝酸钡、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提示:以上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X 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②测X溶液的pH值,pH=13. ③向X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关于固体X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确定是否有硝酸镁 B.氯化钠一定存在 C.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钠 D.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22.(2016•青岛)菠菜中含有一种有机物﹣草酸,将草酸隔绝孔空气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上述反应生成的碳的氧化物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装置对实验结果不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去掉乙装置以简化实验方案 B.丙装置玻璃管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一定为置换反应 C.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丁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二氧化碳 D.若甲试管和丁试管内溶液都变浑浊,丙处玻璃管内的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则该碳的氧化物成分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3.(2016•青岛)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B.甲图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 C.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含有氯化铜 D.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克 ‎24.(2015•青岛)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通过一步反应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 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只能是氧化物 B.甲、乙、丙、丁的物质类别可能依次为氧化物、碱、单质、盐 C.含铜元素的物质都能与稀盐酸通过一步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铜 D.乙、丁之间可以有双向转化关系,且乙、丁分别和稀盐酸反应 能够生成同一种物质 ‎25.(2014•青岛)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 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 ‎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B.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 ‎26.(2013•青岛)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 )‎ A.8.4g铝 B.8.4g氧化钙 C.8.4g镁 D.8.4g碳酸镁 ‎27.(2013•青岛)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六种元素 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C.图中X可能是氨气 D.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28.(2012•青岛)现有镁、铝两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则可能的情况有( )‎ A.足量的稀盐酸与等质量的镁、铝发生反应 B.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4:3的镁、铝发生反应 C.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8:9的镁、铝发生反应 D.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与过量的镁、铝发生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9.(2017•青岛)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 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I.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II.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III.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的存在,请完成下列空格:‎ ‎(1)装置E的作用是 ;装置F的作用是 。‎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 SO2的现象是 ,含有CO2的现象是 。‎ ‎【反思与评价】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 (填写化学式)。‎ ‎30.(2017•青岛)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获知以下信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溶液中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先发生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后发生反应)‎ 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猜想假设】Ⅰ.NaOH 和Na2CO3;‎ Ⅱ.只有Na2CO3; Ⅲ. ; Ⅳ. .‎ ‎【实验探究】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某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将反应后所得溶液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并测出相关数据:‎ 小资料:碳酸盐一般不易溶于水,如CaCO3难溶;碳酸氢盐绝大多数易溶于水,如Ca(HCO3)2易溶.‎ ‎【获得结论】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并计算溶质的质量,将结果填入下表:‎ 溶质的化学式 溶质的质量/g 填表说明:①不写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如果溶质的成分只有一种,请填写在第一行;如果溶质的成分有两种,请分别在两行中各填写一种物质.‎ 四.计算题(共1小题)‎ ‎31.(2016•青岛)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杰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 时,停止滴液,反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 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3).问题讨论:小红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比小杰得到的结果偏小,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一条即可)‎ 五.解答题(共9小题)‎ ‎32.(2017•青岛)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 (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33.(2015•青岛)实验室中有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和不溶性杂质的硫酸钠样品.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样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溶入足量水后过滤得到滤液;再向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并称量.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甲 乙 丙 所取样品的质量/g ‎15‎ ‎15‎ ‎20‎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150‎ ‎100‎ ‎100‎ 反应后所得沉淀的质量/g ‎23.3‎ ‎23.3‎ ‎23.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同学(选填“甲”“乙”或“丙”)所取用的样品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该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若欲计算出样品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上述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测定的数据是 .‎ ‎34.(2014•青岛)使用甲醇(CH3OH)作为汽车的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将甲醇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点燃,再将燃烧后的混合气体通过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填空:‎ ‎(1).为尽可能多地检验出甲醇的燃烧产物,如图所示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混合气体→ → → →D(填写装置序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2).该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正确的设计并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为:D和A中①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而A中③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根据实验结果并通过分析推理,得出这次实验中甲醇的燃烧产物为 (填写化学式)。‎ ‎(3).如果将A中②、③装置去掉,则可能会影响对燃烧产物中 的检验。‎ ‎35.(2014•青岛)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仓库里找到一块废弃的生铁暖气片,其表面有银粉漆(铝粉)涂层.该组同学取一小块生铁暖气片,用砂纸打磨除净涂层,制成生铁样品,为测定此样品中铁质量分数,他们将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为止.‎ 各步称量数据见下表:(稀盐酸的挥发可忽略不计)‎ 除净涂层后的生铁样品质量/g ‎11.5‎ 烧杯的质量/g ‎32.5‎ 所加稀盐酸的质量/g ‎200.0‎ 反应后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 ‎243.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 ‎(2).计算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以下操作中,对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填写序号).‎ A、加入的稀盐酸不足量 B、将打磨干净涂层的生铁样品磨成粉末 C、假设涂层中的铝粉已完全转化为氧化铝,且样品表面涂层未打磨干净.‎ ‎36.(2013•青岛)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了5g该纯碱样品,在烧杯中配制成60g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10%的氯化钙溶液,测得加入氯化钙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计算记过精确到0.1%)‎ ‎(2).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如果反应开始前,向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7.(2012•青岛)某同学为测定12g含杂质的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利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氢气,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探究(提示:3H2+Fe2O32Fe+3H2O杂质不参加反应,假定 每步均完全反应或吸收).请回答有关问题:‎ 得到如下数据:‎ ‎(1).请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l%)‎ ‎(2).该实验还可测定组成水的各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请用表中实验数据列式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不用化简);若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则求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8.(2011•青岛)一次性塑料包装袋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纸制食品袋.同学们经查阅资料得知,纸袋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于是他们利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中选择纯净的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3).为分别吸收纸袋充分燃烧的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以上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 → → →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 装置 实验前装置的质量 实验后装置的质量 B ‎200.0g ‎200.0g C ‎210.0g ‎234.2g D ‎220.0g ‎229.0g E ‎210.0g ‎212.2g ‎(4).将实验装置正确连接之后,确认气密性良好.充分燃烧16.2g纸袋样品,测得相关实验数据见表(假定燃烧产物被完全吸收,灰烬质量忽略不计).‎ 通过分析和计算可推断得出,纸袋样品中 (填“含”或“不含”)氧元素,其碳、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 .‎ ‎39.(2011•青岛)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25.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 ‎②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2).若每份样品中加入l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 算过程.不考虑水、氯化氢的逸出.结果精确到0.1%)‎ ‎(3).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索是: ‎ 请另外举出一个生活或生产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 .‎ ‎40.(2011•青岛)甲、乙两位同学发现铜质眼镜架上出现一些绿色的锈渍.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他们依照钢铁生锈的研究方法设计如下实验(如右图所示):①将光亮铜片部分浸入蒸馏水中;②将光亮铜片究全浸入煮沸过的蒸馏水中;③将光亮铜片放在干燥的空气中.请回答:‎ ‎(1).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 (填写序号)试管 内的铜片.‎ ‎(2).根据上述实验.甲同学认为:铜的锈蚀是铜与水、氧气共同作用 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填写“是”或“否”)‎ ‎(3).乙同学认为要弄清导致铜锈蚀的因索,还应该再补充一些实验.‎ 在补充的实验中,如果要改变的因素 .则保持不变的因素 是 (选取“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填写)‎ ‎2018年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组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C;2.B;3.C;4.D;5.C;6.B;7.C;8.B;9.D;10.C;11.D;12.B;13.B;14.B;15.C;16.B;17.A;18.B;19.B;20.C;‎ 二.多选题(共8小题)‎ ‎21.BD;22.AB;23.BD;24.BD;25.BD;26.AC;27.AD;28.BD;‎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9.吸收未被D中石灰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检验E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石灰水变浑浊;SO2、CO2;30.有Na2CO3、NaHCO3;只有NaHCO3;‎ 四.计算题(共1小题)‎ ‎31.无色;50;滴加稀盐酸量不足;‎ 五.解答题(共9小题)‎ ‎32.Ag、Cu;Mg(NO3)2;Cu(NO3)2;Mg(NO3)2、Cu(NO3)2;AgNO3;小于;33.乙;水的质量、不溶性杂质的质量;34.C。;A。;B。;CO、CO2、H2O。;CO。;35.0.4;B;36.5.4%;溶液先变红再变为无色,有白色沉淀生成;37.【(286.9g﹣284.2g)﹣(86.3g﹣83.9g)】:(86.3g﹣83.9g);不变;38.CO2+2NaOH=Na2CO3+H2O;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实验测定的干扰;D;B;C;E;含;3:5;39.4.4;80;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食品冷藏防腐等;40.①;否;二氧化碳;水、氧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