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近视眼及其矫正复习含套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物理近视眼及其矫正复习含套试卷

近视眼及其矫正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眼矫正的是(  )‎ A. 乙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甲和丙 ‎3.下列有关光学元件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使凹透镜     B. 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制作的 C.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 显微镜的物镜和放大镜成像的性质相同 ‎4.下列关于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B. 远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C. 光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变大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  )‎ A.               B.         ‎ C.                D. ‎ ‎6.   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  如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如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如图: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相当于两个放大镜,对物体两次放大 D.  如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7.   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             放大镜的成像图 D.          近视眼的成像图 ‎8.以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都较厚 B. 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 C. 远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前 D.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9.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B. 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 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10. 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 A.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 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C. 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 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11.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的镜片--光的反射   B. 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 红外线夜视仪--光的反射    D. 水中的月亮--光的反射 ‎12. 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  )‎ A. 远视 凹透镜             B. 远视 凸透镜 C. 近视 凹透镜             D. 近视 凸透镜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3.如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B.   ‎ C.       D. ‎ ‎1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湖水倒映出岸边的景物是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B.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C. “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 D. 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15.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16.光学知识和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切合实际的是(  )‎ A. 远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 胶片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 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D.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17.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 D. 图(d)中,由于光的折射现象使河底看起来变浅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 ‎18. 如图,是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一些人形成近视是因为他们的晶状体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______(选填“强”或“弱”),因而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近视镜加以矫正,这是因为凹透镜可以______光线(选填“会聚”或“发散”).‎ ‎19. 如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 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 ‎20.人的眼睛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面”或“后面”)就会形成近视,近视眼患者需要配戴______透镜来矫正视力。‎ ‎21.无论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还是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实际上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时发生______而产生的.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______透镜进行矫正.‎ ‎22.如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______,应该用______矫正;表示远视眼的是______应该用______矫正.‎ ‎23. 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_(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24.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______,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______,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______.‎ ‎25.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和科学用眼的方法,就会形成如图所示情景,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形成了______视眼(选填“近”或“远”),其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做的眼镜.‎ ‎26.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和科学用眼的方法,就会形成如图所示情景,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形成了______视眼(选填“近”或“远”),其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做的眼镜.‎ ‎27.在高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______立、等大的虚像.测试后,医生发现李华眼睛近视,他需配戴______透镜矫正视力.‎ ‎28. 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象情况如图,根据该光路图,这人的眼睛是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佩带装有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29.如图属于近视眼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成像于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矫正视力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透镜片做的眼镜.‎ ‎30.近视眼戴的是______透镜,它对光起______作用.‎ ‎31.矫正近视眼的眼镜片应是______透镜.验钞机工作时,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一种看不见的光的照射下会发光,这种看不见的光是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32.如图所示是______矫正示意图;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______,所佩戴眼镜的度数越深.‎ ‎33.‎ 在检查视图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图表来确定视图,实际上,视图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图表______立等大的______像,若小王的眼睛到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图表的距离为______m,测完视图发现他是近视眼,他应需要______透镜矫正.‎ ‎34.月食现象是由于______形成的;通过平面镜看到挂钟的指针情况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______;近视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镜.‎ ‎35.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针对如图所示的成像情况,可以判断这是一位______眼患者,应配戴______镜加以矫正.‎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36.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______,此透镜它的折光能力较______(选填“强”或“弱”),三幅图中模拟远视眼晶状体的是图______。 (2)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______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_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37.由于不良学习习惯和上网游戏、偏食等因素影响,青少年患近视的人数不断增加.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与近视相关的部分探究活动. 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1)实验中的光屏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 (2)图丙、丁中的______(选填“丙”或“丁”)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小王同学的眼睛也患了近视,近段时间看黑板上的字模糊,他应选用如图戊所示中的哪一种透镜来矫正______.(请填A、B、C、D序号)‎ ‎38.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②______. (2)错误改正完毕,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 (3)小明准备换用了另一块透镜来做实验,在实验前,小明用这块透镜来观察远处的景物时,发现远处物体变得清楚很多,而且将它贴近书面观察字的大小时不能起放大作用.由此可见:小明的眼睛存在______视(选填“远”或“近”)问题,此透镜是______透镜.‎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39.在图中的方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40.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同学的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它应该是______透镜.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答案】‎ ‎1.  B       2.  D       3.  B       4.  A       5.  C        6.  D       7.  C       8.  B       9.  C       10.  A        11.  D       12.  C       13.  BD       14.  BC       15.  ABD        16.  BC       17.  BCD       ‎ ‎18.  强;发散        19.  会聚;凹透镜        20.  前面;凹        21.  折射;前方;凹        22.  ③;凹透镜(①);②;凸透镜(④)        23.  乙;凹        24.  照相机;丙;甲        25.  近;凹        26.  近;凹        27.  正;凹        28.  近视眼;凹透        29.  甲;前;凹        30.  凹;发散        31.  凹;紫外线        32.  近视;远        33.  正;虚;0.4;凹        34.  光的直线传播;10:20;凹透        35.  近视;凹透        36.  乙;强;丙;大于;发散        37.  视网膜;凸透镜;丙;D        38.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不在同一高度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的顺序有错误;蜡烛放置在凸透镜焦点的位置上;近;凹        39.  解:由图可知,左侧平行光经过方框内的透镜后,变得发散了一些,说明方框内的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所以为凹透镜,即该图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如图所示.        40.  发散;凹;前方       ‎ ‎【解析】‎ ‎1.  ‎ 解:A、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正确; 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即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正确. 故选B. 解答本题需掌握: (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 (4)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中考的热点.‎ ‎2.  ‎ 解: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甲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丙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图乙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汇聚,表示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是远视眼,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所以丁是远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D.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 ‎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 ‎3.  ‎ 解:A、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的反射作用制成的,故B正确; C、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造成,应用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错误; D、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照相机、显微镜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近视眼利用了凹透镜的发散光线作用,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的反射原理. 本题主要考查了各种光学元件的作用及原理,关键掌握各种面镜、透镜的特点.‎ ‎4.  ‎ 解:A、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故A正确; B、矫正远视眼所佩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故B错误; C、光在空气中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变慢,故C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 (3)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和空气中最快,在其它透明介质中变慢; (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以及光的漫反射、镜面反射的特点,可顺利解答.‎ ‎5.  ‎ 解:A、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是近视眼矫正前的成像特点,不合题意; B、图象成在视网膜的后面,是远视眼的成像特点,不合题意; C、图中佩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是矫正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符合题意; D、图中佩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是矫正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不合题意. 故选C.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  ‎ 解:A、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5的实像,这个倒立缩5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 综上分析,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解答本题需掌握:‎ ‎ A、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B、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C、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 D、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中考的热点.‎ ‎7.  ‎ 解: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图中的光线发散了,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变得会聚了,故B错误; C、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像点,故C正确; D、近视眼的成因是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故D错误. 故选C.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近视眼的成因是因为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也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是一道基础题.‎ ‎8.  ‎ 解:近视眼的眼球在前后方向有可能太长,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B符合题意.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A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看清近处的物体需要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此题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是中考的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9.  ‎ 解:A、光能在水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近视眼可用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该选项说法正确;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够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3)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本题考查了光的传播、光速以及近视眼的矫正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0.  ‎ 解:由题干中的图可知: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这是近视眼的特征,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 ‎ 故选A. 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 ‎11.  ‎ 解:A、近视眼镜的镜片凹透镜,用来使光线延迟会聚,达到矫正近视眼的目的,选项说法错误. B、路灯下人影相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的热作用强,人体可以辐射出红外线,夜视仪就是根据热作用强的原理制成.不符合题意; D、我们看到水中的月亮是水面对光发生了反射,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说法正确; 故选D.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筷子变折、透镜成像等. 本题考查了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12.  ‎ 解:由题干中的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人患的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选C. (1)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佩戴凸透镜矫正. 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 ‎13.  ‎ 解:AC、A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A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 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C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BD、B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B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因此D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BD。 (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图示的四个图来源于课本,分别表示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的光路图。明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4.  ‎ 解: A、湖水倒映出岸边的景物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故B正确; C、“立竿见影”是因为竿阻挡了光的传播路径,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正确; D、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D错误. 故选BC.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4)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 在学习光现象时要留心讲到了哪些现象,一般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在上课时老师都会涉及到,“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而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要把二者混淆.‎ ‎15.  ‎ 解: 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该选项说法错误.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该选项说法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 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D. A、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C、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D、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反射、近视眼及其矫正、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6.  ‎ 解:A、中远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凸透镜,故A错误;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制成的,所以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故B正确;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故C正确; D、用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所以物镜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实像,故D错误. 故选BC. (1)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透镜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3)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远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面. (4)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透镜及透镜成像及其应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7.  ‎ 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错误. B、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正确. C、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正确. D、河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河底变浅了;故正确. 故选:BCD.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 (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 (3)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 蓝、靛、紫. (4)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观察物体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 此题考查了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近视眼的娇正及光的色散,是光学知识的综合考查,对照图片根据所学内容作出解答.‎ ‎18.  ‎ 解: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晶状体无法自动调节,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发散,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强;发散.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或生活的体验很好理解.‎ ‎19.  ‎ 解:如图,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看清远处的物体,让光线发散一些,使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会聚;凹透镜. (1)正常眼睛看远处的物体能把晶状体变薄,减弱晶状体的会聚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能把晶状体变厚,增强晶状体的会聚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不能变薄,晶状体的会聚能力过强.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减弱光线的会聚能力 (1)掌握正常眼睛看远处和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厚薄情况,近视眼和远视眼和正常眼睛进行比较,便于理解. (2)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眼镜. (3)正确理解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0.  ‎ 解: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可以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前面;凹。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21.  ‎ 解: 光从空气斜射入透镜,然后由透镜斜射入空气时,光线发生了偏折,所以说无论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其实质都是因为光通过玻璃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 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我们可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折射;前方;凹.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者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 (2)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22.  ‎ 解:(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因此,③表示的是近视眼,①表示近视眼的矫正; (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因此,②表示的是远视眼,④表示远视眼的矫正. 故答案为:③;凹透镜(①);②;凸透镜(④). 解答本题需掌握: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能扎实的掌握好眼睛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3.  ‎ 解:由甲图可知: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由乙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答案为:乙;凹. 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24.  ‎ 解: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因近视眼的产生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如图丙; 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如图甲. 故答案为:照相机;丙;甲. 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25.  ‎ 解: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近;凹. 通过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确定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根据眼睛的矫正方法,可以确定带什么眼镜.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26.  ‎ 解:图中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本题答案为:近;凹. 通过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确定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就是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的视物原理,以及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27.  ‎ 解:视力表的前方有平面镜,视力表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李华看到的视力表的像.看到是正立、等大的像.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会聚推迟,从而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正;凹. (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等距、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是正立的虚像.李华看到镜中的视力表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带凹透镜,把光线发散一些,使像错后会聚在视网膜上. 检测视力的房间比较小,利用平面镜成像来增大观察距离.生活中这样的实例很多,例如服装店利用平面镜增大视觉空间.‎ ‎28.  ‎ 解: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此图中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故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近视眼;凹透.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29.  ‎ 解: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故甲是近视眼的成因; 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戴一副由凹透镜片做的眼镜,可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甲;前;凹. 掌握近视眼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 掌握近视眼的成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近视眼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凸,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增强.‎ ‎30.  ‎ 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来进行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可延迟光线的会聚. 故答案为:凹;发散.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近视眼成因及矫正的理解,对凹透镜发散作用的认识,属基础题.‎ ‎31.  ‎ 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就要戴凹透镜来矫正,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工作时,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一种看不见的光的照射下会发光,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验钞机所发出的紫外线; 故答案为:凹;紫外线. (1)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2)紫外线的用途: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本题主要考查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以及紫外线的应用,分清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对比记忆比较好,综合性较强.‎ ‎32.  ‎ 解:由于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要带凹透镜来矫正,所以这是近视眼矫正示意图,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佩戴眼镜的“度数”越大. 故答案为:近视;远. 通过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确定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根据眼睛的矫正方法,可以确定带什么眼镜.像离视网膜越远,矫正时眼镜的“度数”应该越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33.  ‎ 解: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图表正立等大的虚像; ②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眼睛到自己的像的距离为2.3m+2.3m=4.6m, 又因为小王的眼睛到像的距离为5m,且视图表在小王的后方,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图表的距离为:5m-4.6m=0.4m; ③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凸度变大,会聚能力变强造成的,应通过凹透镜来进行矫正,使光线延迟会聚,从而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正;虚;0.4;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二者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据此来回答前三个空.近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应通过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延迟会聚,从而正好成了视网膜上.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平面镜成像相关距离的推算,由于没有具体的图示,所以推算本题中人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图表的距离时,可通过画草图的方法来进行,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判断,避免犯错.同时,本题还考查了对近视眼的矫正,属于基本常识.‎ ‎34.  ‎ 解:(1)日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方法一:过12点与6点作一条直线,作出表针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如图: 读出此时的时刻,即10:20. 方法二:按正确的方法读出镜中的表的时刻,是1:40,再用11:60减去1:40,     (3)近视眼睛及近视眼睛的矫正如图: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可以使成的像向后移至视网膜. 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10:20;凹透. (1)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照到月亮上,如果中途被地球挡住了照到月亮上的光,就形成月食; (2)平面镜中的钟表是左右对称的,可以利用12点与6点连线作对称轴读表针的对称图形几点的方法,也可以用11:60减去现在看到的时刻的办法; (3)近视眼睛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1)影子(立竿见影、皮影戏、手影、日晷仪)、日月食、小孔成像(大树下的光斑、针孔照相机)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 ‎ ‎ (2)镜中的表的读数,要注意镜子是水平放置还是竖直放置的,答案是不同的,如果题中没有说明镜子如何放置,则认为是竖直放置的;   (3)近视成像在视网膜前,戴凹透镜;远视成像在视网膜后,戴凸透镜.‎ ‎35.  ‎ 解:由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故答案为:近视,凹透. 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 ‎36.  ‎ 解:(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乙图凸得比甲还明显,所以它的折光能力就越强; 大于10cm的是图丙;因为丙的焦距比乙的焦距大,所以会聚能力减弱,因此丙模拟的是远视眼。 (2)矫正近视眼须配戴凹透镜,中间比周围薄,由题可知,超薄镜片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因此其边缘厚度大于0.05mm;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1)乙;强;丙;(2)大于;发散。 (1)中间比周围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且透镜中间凸得越厉害,其焦距越短;根据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可确定模拟远视眼的图; (2)近视眼的矫正配的是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周围比中间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形状对其焦距的影响,凸透镜的焦距不同,在相同条件下成像时像距不同的原因分析以及近视眼矫正的有关知识,综合性较强。‎ ‎37.  ‎ 解:(1)根据眼睛的构造,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 (2)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属于近视眼的是甲图; 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 图戊的透镜ABC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D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所以小王同学的眼睛患了近视,他应选用如图戊所示中的D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1)视网膜;凸透镜;(2)丙;D. (1)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人的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可以使不同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正常人眼的晶状体的焦距调节功能很强,所以物体的像总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当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其焦距变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凹透镜进行矫正.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考查了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要会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是一道基础题.‎ ‎38.  ‎ 解:(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将凸透镜放在蜡烛和光屏的中央,而小明将蜡烛放在中间了;光屏的中心没有与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甚至成不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①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不在同一高度上;②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的顺序有错误.‎ ‎ (2)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这说明光通过凸透镜后为平行光,所以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的焦点上. 故答案为:蜡烛放置在凸透镜焦点的位置上. (3)当眼近视时,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远处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之前,若戴镜子后,看远处物体变清晰了,说明小明的眼近视了,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而若远视时,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在看近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之后,则需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近;凹. (1)实验中,要使烛焰通过凸透镜成像,应将凸透镜置于蜡烛和光屏的中央. 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掌握有关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掌握三条特殊的光线,知道由焦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3)要掌握近视眼由于晶状体的折光性太强,所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摆放器材时不仅要注意顺序,同时要注意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考查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同时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39.  ‎ ‎ 根据图中光线在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变化情况可做出判断. 本题可通过观察光线经透镜的传播方向的变化来确定是什么透镜. 同时要知道: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40.  ‎ 解:由题意可知,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近视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大了,是由于光线延迟会聚造成的,故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它应该是凹透镜.同时还可以知道,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故答案为:发散;凹;前方.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以及对凹透镜发散作用的了解.要注意与远视眼以及凸透镜作用的区分.‎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题中的四幅图片是对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片甲所示的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图片乙所示的实验表明,马路两旁植树是为了改善音色 C.图片丙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D.图片丁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2、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3、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入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通过做功实现的 C.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分的蒸发 D.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 ‎4、‎2012年5月21日,美丽的日环食像一个金环挂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上空,如图所示,下列所述现象中与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A.拱桥倒影        B.海市蜃楼幻影      ‎ ‎ C.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 ‎5、下列各例中,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  (    )‎ A.验钞机可通过验钞票上的荧光标记,来检验钞票的真伪 B.某种导弹可以跟踪敌方飞机尾部的高温,达到攻击的目的 C. 光纤通信实际上是光在光导纤维内壁上多次反射形成的 D.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红外线传递信息的 ‎6、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亮起;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2闭合,指示灯熄灭。下列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 ‎7、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小刚发现实验器材中金属丝只有一根,其它器材足够,那么下面的一些探究活动他不可能完成的是 A、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B、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C、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8、如图 5 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 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 S 后,滑动变阻器滑片 P 自 b 向 a 移动的过程中 ‎ A .电压表 V 1的示数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 B .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C .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大,电压表 V1的示数与电流表 A 的示数之比变小 D .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大,电压表 V 2的示数与电流表 A 的示数之比变小 ‎9、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0Ω,电流在0.1A~0.4A之间时电子元件均能正常工作。若通过此电子元件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子元件工作时,电阻保持不变 B.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3.6W C.当P在中点时,电子元件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之比为1:1‎ D.为使电子元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应控制在12.5Ω~70Ω ‎11、如图所示,物理实验中经常需要对物体加热,下列描述中与实际吻合的是 ‎ 10、 POS刷卡机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POS机的刷卡位置有一个绕有线圈的小铁环制成的检测头(如右图所示)。在使用时,将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POS机指定位置刷一下,检测头的线圈中就会产生变化的电流,POS机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下图中能反映POS刷卡机读出信息原理的是 ‎1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12、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受到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用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压提高沸点 ‎ C、包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D、烧水时使用的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13、 分别用如12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N,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把物体匀速提升1m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 ,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00J B. 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都是100J ‎ C.甲、乙滑轮组中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相等 D.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均为90.9% ‎ 图12‎ ‎14、‎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成功起降,如图,一举突破了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飞机起飞时,飞机为参照物,航母是运动的 B.飞机起飞时,是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原理来获得推力的 C.飞机降落时,不能立即停止下来,是由于飞机的惯性很大 D.飞机降落时,阻拦索挂住飞机后,飞机慢慢停下来是因为飞机没有受到向前的推力 ‎15、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缸中分别漂浮着一只玩具鸭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只鸭子受到的浮力及缸底受到水的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缸中鸭子受到的浮力大  ‎ B. 乙缸中鸭子受到的浮力大 C. 甲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 D. 乙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 二、作图与实验探究(16—18题每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16、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11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17、 如图(3)中ABO可看成杠杆,O 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该杠杆的动力臂和所受阻力的示意图。‎ ‎18、请在图16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灯泡与开关正确接入电路,并将三孔插座正确接入电路.‎ ‎19、(1)图中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_℃;‎ ‎(2)探究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如图,可知小灯泡此时的电阻值为       Ω。:‎ ‎20、下图是小宇“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实验时,小宇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2)乙、丙两图中铁块和木块叠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相同,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3)实验时,小宇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摩擦力。‎ ‎21、下面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图所示,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后汇聚于点F,则透镜的焦距为   cm.‎ ‎(2)在探究过程中,当蜡烛、透镜、光屏三者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立、   的实像.‎ ‎(3)当蜡烛向右移向透镜的过程中,像会发生什么变化?   .‎ ‎22、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两瓶煤油中温度计可以显示煤油的温度。‎ ‎(1)根据 法的研究思想,应该使这两个烧瓶中煤油的质量相等。实验中是如何使A、B瓶中的电流相同的 。‎ ‎(2)小红问小明:“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得到水,干嘛不用水代替煤油?”对于这个问题,小明与他的同学给出了下列四种答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因为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 B.因为煤油有比较大的热值 C.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密度 D.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比热容 ‎(3)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烧瓶B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 ,产生的热量越多。‎ ‎(4)小红把实验装置作了一些改动:在相同的烧瓶A、B中装满煤油,用细玻璃管代替温度计做实验,当煤油温度上升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液面明显上升。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种思想和方法的是 。‎ A.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B.将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通过乒乓球被弹开显示音叉在振动 C.让不同的纸团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 D.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来认识磁场的分布情况 三、简答与计算(23题5分,24题6分,25题8分,共19分)‎ ‎23、夏天,人们喜欢把啤酒放到冰箱里冰镇后再饮用,请问冰箱的插头为什么选用有三个脚的?人们在开启啤酒瓶盖的瞬间瓶口有一股“白烟”出现。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24、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一只模拟调光灯.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闭合开关,回形针在铅笔芯最右端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6V,流过灯泡的电流为‎0.1A.向左移动回形针,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流过灯泡的电流为‎0.3A.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回形针在最右端时,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 ‎(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铅笔芯5min内消耗的电能.‎ ‎2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小轿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前不久,小明家也新买回来了一辆小汽车,好奇的小明找出了小汽车如下表列出的有关数据:(g=10N/kg,1L=10﹣3m3)‎ 小汽车的质量 ‎1200kg 小汽车的额定功率 ‎90kW 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500cm2‎ ‎100km耗油量 ‎10L 汽油的密度 ‎0.71×103kg/m3‎ 汽油的价格 ‎6.25元/L 求:(1)该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若该小汽车行驶100km,则需耗油多少千克?‎ ‎(3)小明发现该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运动的速度是72km/h,请计算该车行驶100km牵引力所做的功.‎ ‎(4)假如小明还想知道小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效率大约是多少,则小明还需查阅的信息有哪些?‎ 中考物理模拟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B C B B A D C C B A B D B 二、作图与实验探究 ‎16、 17、 ‎ ‎18、‎ ‎19、37.8 ;8‎ ‎20、(1)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3)小于 ‎ ‎21、(1)10 (2)倒; 放大 (3)像由倒立放大的实像变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2、(1)控制变量;把两段金属丝串联 (2) D; (3)大; (4) B ‎23、为了使冰箱的外壳接地防止漏电引起触电事故;(2分)‎ 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2分)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出现“白烟”。(1分) ‎ ‎24、.解析:(1) (2分)‎ ‎(2), (2分)‎ ‎(3), (2分)‎ ‎25、(1)该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 对地面的压强:F=G=mg=1200kg×10N/kg=1.2×104N (1分)‎ P=F/S=1.2×104N/4 ×500 ×10-4m2=6×104Pa; (2分)‎ ‎(2)10L=10×10﹣3m3=10﹣2m3,‎ 汽车行驶100km耗油质量:‎ m=ρV=0.71×103kg/m3×10﹣2m3=7.1kg. (2分)‎ ‎(3)汽车行驶的时间:‎ t===h=×3600s=5000s,‎ 牵引力做的功:‎ W=Pt=90×103W×5000s=4.5×108J. (2分)‎ ‎(4)已知100km耗油的质量和牵引力做的功,根据η=可知,要测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效率,还需查阅汽油的热值. (1分)‎ 答:(1)该小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104Pa;‎ ‎(2)若该小汽车行驶100km,则需耗油7.1kg;‎ ‎(3)该车行驶100km牵引力所做的功为4.5×108J;‎ ‎(4)小明还需查阅汽油的热值.‎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估测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为250mm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km/h ‎ C.体重约为500kg D.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 ‎ ‎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 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温度升高 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 ‎ 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3.有经验的渔民使用钢叉捕鱼时,钢叉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因为实际的鱼在看到的“鱼”的下方。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渔民看到“鱼”的光路图是( )‎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 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 D.机械能增大,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 ‎5.(2010•肇庆)下列四幅图中,可以用来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是(  )‎ A. B. ‎ C. D. ‎ 6.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 ‎7.对于汤姆如图额多项运动解释合理的是( )‎ A.快速拉出桌布茶具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留在桌面 B.图中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经过努力没提起哑铃说明哑铃所受的拉力小于等于重力 D.划船是船桨对水的作用力大于水对船桨的作用力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声音在空气传播最快 C. 击鼓时力度越大,音调越高 D. 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 ‎9.小明上课发言声音太小,李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这是要求小明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10.在探究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时用了如图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1=R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