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化学难题有详细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各地中考化学难题有详细解析

‎ ‎ ‎2013年8月XCP的初中化学组卷(中考难题)‎ ‎ ‎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1•南京)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2:1‎ ‎ ‎ B.‎ 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二 ‎ ‎ C.‎ 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 ‎ D.‎ 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 ‎ ‎2.(2002•呼和浩特)CO和O2的混合气体48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44g CO2,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质量比可能是(  )‎ ‎ ‎ A.‎ ‎2:1‎ B.‎ ‎7:4‎ C.‎ ‎7:5‎ D.‎ ‎7:8‎ ‎ ‎ ‎3.(2013•义乌市)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挟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  )‎ ‎ ‎ A.‎ 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 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 ‎ C.‎ 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 ‎ ‎4.(2012•泉州模拟)氯化铁溶液显黄色,其中存在的离子有Fe3+和Cl﹣.在含有Cl﹣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AgCl沉淀,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氯化铁溶液的黄色不是Cl﹣引起的,设计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 ‎ A.‎ 观察氯化钠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 ‎ B.‎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 ‎ C.‎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 ‎ D.‎ 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黑色 ‎ ‎ ‎5.(2013•松江区二模)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样,加足量的水,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对该固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固体可能是CaCO3、CaO的混合物 ②该固体可能含Na2CO3、CaCO3③该固体可能含Na2CO3,④该固体组成有三种情况.‎ ‎ ‎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6.(2013•金华)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由下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元素名称 氢 氧 氯 锰 铁 元素符号 H O Cl Mn Fe ‎(1)甲溶液在黑色固体乙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丙,丙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甲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2)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丁放入过量戊溶液中,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②向所得浅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_________ .‎ ‎ ‎ ‎7.(2013•闵行区二模)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请回答:‎ ‎(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_________ ;X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 .‎ ‎(2)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 ,它的可能组成有 _________ 种.‎ ‎(3)小明各取CaCO3、CaO、Na2CO3粉末倒入试管,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却与以上现象不完全相同,他的操作没有失误之处,请指出现象不同之处及原因 _________ .‎ ‎ ‎ ‎8.(2011•桂林)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请回答:‎ ‎(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_________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 ,它的可能组成有 _________ 种.‎ ‎(2)若实验取固体粉末20g,生成白色沉淀10g,最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85%的X溶液200g(只含一种溶质),则X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_________ g,固体粉末由 ___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组成,其中质量小于10g的是 _________ .‎ ‎ ‎ ‎9.(2012•门头沟区二模)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1)操作2的名称是 _________ .‎ ‎(2)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_________ ;操作3完成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 ;‎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 ,它的可能组成有哪几组 ‎ _________ (组之间用“;”隔开).‎ ‎(4)小明各取CaCO3、CaO、Na2CO3粉末倒入试管,重复以上实验,却与以上现象不完全相同,他的操作没有失误之处,请指出现象不同之处及原因 _________ .‎ ‎ ‎ ‎10.(2013•金华)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 .‎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_________ (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 _________ .‎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_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 _________ .‎ ‎ ‎ ‎11.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里,二氧化锰的催化问题到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解释.鉴于制得的氧气中有氯气的气味,生成的氯化钾又混有紫红色物质,许多科学家认为反应过程如下:‎ ‎①2KClO3+2MnO2=2A+B↑+C↑ ②2A=K2MnO4+MnO2+C↑ ③B+K2MnO4=2KCl+ _________ +C↑‎ 请回答:反应③中括号里应填的内容为 _________ ,A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 ‎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2.(2004•扬州)已知:(1)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任何气体均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2)反应中气体体积的测定均在同温同压下进行.(3)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则:(1)步骤①说明混合气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 ,步骤②说明混合气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 .混合气中一定不含有的气体是 _________ 最后剩余的气体的是 _________ .‎ ‎(2)该混合气中含有的CO的体积是 _________ mL.‎ ‎ ‎ ‎13.(2012•丽水)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试回答:‎ ‎(1)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溶液的溶质是 _________ ;‎ ‎(2)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_________ .‎ ‎ ‎ ‎14.在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里,二氧化锰的催化问题,到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解释.鉴于制得的氧气中有氯气(Cl2)的气味,生成的氯化钾又略显紫红色,有人认为反应过程如下(已配平):‎ ‎①2KCl3+2Mn022A+B↑十C↑‎ ‎②2AD+Mn02+C↑‎ ‎③3B+D2KCl+Mn02+C↑‎ ‎(1)由此推断A、B、C、D的化学式.‎ ‎(2)写出反③的化学方程式.‎ ‎ ‎ ‎15.(2011•恩施州)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如图表示向M克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乙溶液中加入甲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甲是 _________ (填名称);‎ ‎(2)要求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若知道加入甲溶液的 _________ 或 _________ 的数据即可.‎ ‎(3)若用b表示加入甲溶液的某一数据,试计算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任选一个数据计算即可)‎ ‎ ‎ ‎16.(2012•十堰模拟)实验表明氯化铁也能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取68.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3.6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铁溶液,静置至质量不再改变,同时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 ‎121.6g ‎120g 请计算:(1)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7.(2006•济南)在一烧杯中盛有l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问答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 .‎ ‎(2)在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_________ g.‎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计算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_________ .‎ ‎ ‎ ‎2013年8月XCP的初中化学组卷(中考难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11•南京)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2:1‎ ‎ ‎ B.‎ 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二 ‎ ‎ C.‎ 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 ‎ D.‎ 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210277‎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抽出共性信息迁移解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两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 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与原来气体分子数关系;‎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气体体积关系;‎ D、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根据原混合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判断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 解答:‎ 解: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则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为2:1;故A正确;‎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每2个CO分子与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而原混合气体中CO和O2分子个数相等,则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二分之一;故B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每2个CO分子与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即三体积混合气体反应后变为二体积,而原气体为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即四体积的混合气体反应后还有一体积氧气剩余;因此,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故C正确;‎ D、原气体为相同体积的CO和O2混合,混合气体中CO和O2分子个数为1:1,其中C、O原子个数比为1:3;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仍为1:3;故D不正确;‎ 故选AC.‎ 点评:‎ 本题需要通过准确理解所给的重要信息,利用该信息实现分子个数与气体体积之间的转换,体现出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 ‎ ‎2.(2002•呼和浩特)CO和O2的混合气体48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44g CO2,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质量比可能是(  )‎ ‎ ‎ A.‎ ‎2:1‎ B.‎ ‎7:4‎ C.‎ ‎7:5‎ D.‎ ‎7:8‎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210277‎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欲正确解答本题,需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通过计算得出参与反应的CO和O2的质量,然后根据混合气体的总质量计算出另一种气体的质量,得出他们之间的比即可.‎ 解答:‎ 解:设参与反应的CO的质量为x,O2的质量为y,‎ ‎2CO+O22CO2↑‎ ‎56 32 88‎ X y 44g ‎∴,‎ 解之得:x=28g,y=16g.‎ 若氧气过量,故O2的质量可能为:48g﹣28g=20g,此时原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质量比是28:20=7:5;‎ 若CO过量,CO的质量可能为48g﹣16g=32g,此时原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质量比是32:16=2:1.‎ 故选A、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 ‎ ‎3.(2013•义乌市)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挟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  )‎ ‎ ‎ A.‎ 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 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 ‎ C.‎ 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210277‎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据此解答.‎ 解答:‎ 解: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时候,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开始溶液温度升高,则溶液中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质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参加了反应,导致溶质质量比开始时溶质质量减少,故丙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观察选项,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 ‎ ‎4.(2012•泉州模拟)氯化铁溶液显黄色,其中存在的离子有Fe3+和Cl﹣.在含有Cl﹣的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AgCl沉淀,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氯化铁溶液的黄色不是Cl﹣引起的,设计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 ‎ A.‎ 观察氯化钠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 ‎ B.‎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 ‎ C.‎ 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 ‎ D.‎ 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黑色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210277‎ 专题:‎ 分析比较法.‎ 分析:‎ A、可据氯化钠溶液判断氯离子无色.‎ B、可据氯离子沉淀后溶液无色判断氯离子无色.‎ C、可据铁离子沉淀后溶液黄色消失判断铁离子无色.‎ D、非溶液中的反应,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颜色无关.‎ 解答:‎ 解:A、氯化钠在溶液中是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溶液无色,可说明氯离子在溶液中无色,所以有意义.‎ B、氯化铁溶液中的氯离子和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溶液不变色可说明氯离子无色,所以有意义.‎ C、氯化铁中的铁离子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黄色消失,说明铁离子显色,所以有意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黑色固体,与溶液中的铁离子无关,所以错误.‎ 故选D.‎ 点评:‎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是素质教育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当然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 ‎ ‎5.(2013•松江区二模)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样,加足量的水,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对该固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固体可能是CaCO3、CaO的混合物 ②该固体可能含Na2CO3、CaCO3③该固体可能含Na2CO3,④该固体组成有三种情况.‎ ‎ ‎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1210277‎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 依据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以及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等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加足量的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钙,能够出现碳酸钙的情况主要是两种,1、原来存在碳酸钙;2、氧化钙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过滤,在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则说明溶液中存在可溶性的碳酸盐,所以原混合物中必有碳酸钠;故①③一定错误,②正确;有以上分析可知该固体可能的组合是CaCO3、Na2CO3和CaCO3或CaO和Na2CO3或CaO和Na2CO3三种情况;‎ 故选B 点评:‎ 根据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结合实验探究中每步实验所出现的现象,对混合物的可能组成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形成结论.‎ ‎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6.(2013•金华)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均由下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元素名称 氢 氧 氯 锰 铁 元素符号 H O Cl Mn Fe ‎(1)甲溶液在黑色固体乙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丙,丙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甲溶液中的溶质是 H2O2 (用化学式表示).‎ ‎(2)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丁放入过量戊溶液中,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②向所得浅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FeCl2、H2O2、HCl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1210277‎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1)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原理分析;‎ ‎(2)①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②依据反应的产物以及①的过程进行分析;‎ 解答:‎ 解:解:(1)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双氧水是液体,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氧气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故A溶液为双氧水溶液,化学式为H2O2‎ ‎(2)①由现象可知丁为铁,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②由①可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亚铁和过量的盐酸,甲溶液为双氧水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铁,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故答案为:(1)H2O2.(2)FeCl2、H2O2、HCl;‎ 点评:‎ 熟练掌握初中学过的常见物质及常见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7.(2013•闵行区二模)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请回答:‎ ‎(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CaCO3 ;X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 .‎ ‎(2)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Na2CO3 ,它的可能组成有 3 种.‎ ‎(3)小明各取CaCO3、CaO、Na2CO3粉末倒入试管,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却与以上现象不完全相同,他的操作没有失误之处,请指出现象不同之处及原因 加入盐酸后开始没有气泡,待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如果碳酸钠过量时,加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把氢氧化钠反应完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再产生气泡(或没有气泡产生;如果碳酸钠没有过量时,加入盐酸后不会产生气泡或加入盐酸的量少,导致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泡);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1210277‎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 把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得到白色沉淀,根据题给的物质可以判断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得到的无色溶液与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可以判断在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而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那么X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至此各物质均已鉴定完毕,可以据此答题.‎ 解答:‎ 解:(1)将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后产生白色沉淀,可知该白色沉淀应该为碳酸钙,得到的无色溶液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知道在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从而可以判断在X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2)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在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而白色沉淀碳酸钙可能是混合物中含有的,结合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这一知识点,可以判断白色沉淀也可能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而生成的,所以碳酸钙和氧化钙都为可能含有的物质,所以它可能的组合为:①碳酸钠,氧化钙; ②碳酸钠,碳酸钙; ③碳酸钠,氧化钙,碳酸钙等三种可能的组成.‎ ‎(3)可以从放入盐酸后气泡产生的时间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的方面分析,重点是对放入物质量的角度讨论,如:加入盐酸后开始没有气泡,待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如果碳酸钠过量时,加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把氢氧化钠反应完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再产生气泡(或没有气泡产生;如果碳酸钠没有过量时,加入盐酸后不会产生气泡或加入盐酸的量少,导致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泡).‎ 故答案为:‎ ‎(1)CaCO3;NaCl;(2)Na2CO3;3;(3)加入盐酸后开始没有气泡,待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如果碳酸钠过量时,加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把氢氧化钠反应完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再产生气泡(或没有气泡产生;如果碳酸钠没有过量时,加入盐酸后不会产生气泡或加入盐酸的量少,导致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泡);‎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推或逆推或从两边向中间推断,逐步得出其他结论.‎ ‎ ‎ ‎8.(2011•桂林)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请回答:‎ ‎(1)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CaCO3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Na2CO3 ,它的可能组成有 2 种.‎ ‎(2)若实验取固体粉末20g,生成白色沉淀10g,最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85%的X溶液200g(只含一种溶质),则X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11.7 g,固体粉末由 CaCO3、CaO、Na2CO3 (填化学式,下同)组成,其中质量小于10g的是 CaCO3、CaO .‎ 考点:‎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1210277‎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把固体粉末加入水中,得到白色沉淀,根据题给的物质可以判断该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得到无色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可以判断在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而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那么X就可能是氯化钠的溶液.至此各物质均已鉴定完毕可以据此答题.‎ 解答:‎ 解:(1)在白色粉末中能产生白色沉淀,可知该白色沉淀应该为碳酸钙,又得到的无色溶液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可以知道在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所以可以判断,碳酸钙可能是元混合物中含有的,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所以它的可能的组合为:①碳酸钙、碳酸钠、氧化钙; ②碳酸钠,碳酸钙;③碳酸钠、氧化钙等三种可能的组成;‎ ‎(2)根据(1)的解答可知X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其质量为:200g×5.85%=11.7g,根据题意结合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进而可以判断出该固体粉末的组成为:CaCO3、CaO、Na2CO3 ,进而可以判断若白色沉淀质量小于10g,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为氧化钙和碳酸钙,计算过程如下:‎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 x 11.7g 解得x=10.6g 这里我们求得的只是和盐酸反应的碳酸钠,总质量为20g,所以假如白色沉淀是固体粉末中的,则只有20g﹣10.6g=9.4g,而题目中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是10g,也就是说白色沉淀并不是完全来自于原固体粉末中,而是有一部分是反应中生成的,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从而可以判断在混合物中含有氧化钙.‎ 故本题答案为:(1)CaCO3; Na2CO3;3;‎ ‎(2)11.7; CaCO3、CaO、Na2CO3;CaCO3、CaO.‎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推或逆推或从两边向中间推断,逐步得出其他结论.‎ ‎ ‎ ‎9.(2012•门头沟区二模)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1)操作2的名称是 过滤 .‎ ‎(2)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CaCO3 ;操作3完成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 ;‎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Na2CO3 ,它的可能组成有哪几组 ‎ 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CaCO3、CaO (组之间用“;”隔开).‎ ‎(4)小明各取CaCO3、CaO、Na2CO3粉末倒入试管,重复以上实验,却与以上现象不完全相同,他的操作没有失误之处,请指出现象不同之处及原因 加入盐酸后开始没有气泡,待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或没有气泡产生);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加入盐酸时,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如果碳酸钠没有过量时,加入盐酸后不会产生气泡,如果碳酸钠过量时,加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把氢氧化钠反应完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再产生气泡.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盐的化学性质.1210277‎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1)根据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的方法考虑;(2)根据所提供的物质考虑白色沉淀;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根据它们的生成物考虑溶质(3)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可能是原来的碳酸钙,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钙,再通过加入盐酸产生气体的原因确定一定含有的物质;(4)根据CaCO3、CaO、Na2CO3在水中相互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把白色沉淀与液体分离开;‎ ‎(2)由CaCO3、CaO、Na2CO3三种物质可知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加入盐酸能产生气体,由所提供的物质可知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物是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所以操作3完成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 ‎(3)由操作3加入盐酸能产生气体,由所提供的物质可知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由于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可能是原来的碳酸钙,也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钙、氧化钙;组成中必须含有碳酸钠,还需要能有白色沉淀,可以是碳酸钙,也可以是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也可以三种物质都有,所以可能组成有: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CaCO3、CaO;‎ ‎(4)加入盐酸后开始没有气泡,待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或没有气泡产生);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加入盐酸时,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如果碳酸钠没有过量时,加入盐酸后不会产生气泡,如果碳酸钠过量时,加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把氢氧化钠反应完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再产生气泡. ‎ 故答案为:(1)过滤;(2)CaCO3;NaCl;(3)Na2CO3; Na2CO3、CaCO3;Na2CO3、CaO;Na2CO3、CaCO3‎ ‎、CaO;(4)加入盐酸后开始没有气泡,待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或没有气泡产生);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加入盐酸时,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如果碳酸钠没有过量时,加入盐酸后不会产生气泡,如果碳酸钠过量时,加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把氢氧化钠反应完再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后再产生气泡.‎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抓住两点:加入盐酸能产生气体,必须含有碳酸钠;必须能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是碳酸钙,也可以是含有氧化钙,也有可能是碳酸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 ‎ ‎ ‎10.(2013•金华)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锥形瓶 .‎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②③④ (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 关闭c、打开a、b .‎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 Na2SO4和H2SO4;Na2SO4;Na2SO4和NaHCO3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气体的净化(除杂);盐的化学性质.1210277‎ 专题:‎ 压轴实验题;科学探究.‎ 分析:‎ 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加入稀硫酸的量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装置中的空气、反应产生的CO2是否被完全吸收、干燥管是否与空气直接相通都能够影响实验结果;‎ 改进后的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硫酸可以除去水,干燥管中的碱石灰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U型管;‎ 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可以确定反应后所得X溶液中的溶质.‎ 解答:‎ 解:【实验方案】‎ 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故填:锥形瓶.‎ ‎【交流讨论】‎ 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时,可以继续加入,而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等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故填:②③④.‎ ‎【方案改进】‎ 反应前通空气时,关闭c、打开a、b,可以把B、C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故填:关闭c、打开a、b.‎ ‎【数据分析】‎ 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水和二氧化碳同时被D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使计算出的碳酸钠结果偏大,从而导致氢氧化钠的含量偏低.‎ 故填:偏低.‎ ‎【拓展提高】‎ 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剩余的稀硫酸和碳酸钠完全反应后仍然有剩余,不然就不会生成二氧化碳了.‎ 当稀硫酸过量时,X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 当硫酸适量时,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氢钠,再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X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当稀硫酸不足时,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氢钠,再和部分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X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故填:Na2SO4和H2SO4;Na2SO4;Na2SO4和NaHCO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装置的设计和物质的推断等方面的知识,比较难,既是考试的重点,又是考试的难点.‎ ‎ ‎ ‎11.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里,二氧化锰的催化问题到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解释.鉴于制得的氧气中有氯气的气味,生成的氯化钾又混有紫红色物质,许多科学家认为反应过程如下:‎ ‎①2KClO3+2MnO2=2A+B↑+C↑ ②2A=K2MnO4+MnO2+C↑ ③B+K2MnO4=2KCl+ MnO2 +C↑‎ 请回答:反应③中括号里应填的内容为 MnO2 ,A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 KMnO4 和 Cl2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1210277‎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和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分析即可.‎ 解答:‎ 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和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②为高锰酸钾的分解反应,A为高锰酸钾,C为氧气,故①中B为氯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③中空里应该填写的物质的化学式为二氧化锰,故填:MnO2,KMnO4,Cl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 ‎ ‎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2.(2004•扬州)已知:(1)等温等压下,等体积的任何气体均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2)反应中气体体积的测定均在同温同压下进行.(3)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 则:(1)步骤①说明混合气中一定含有 H2O ,步骤②说明混合气中一定含有 CO2 .混合气中一定不含有的气体是 H2 最后剩余的气体的是 N2 .‎ ‎(2)该混合气中含有的CO的体积是 50 mL.‎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1210277‎ 专题:‎ 压轴实验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 ‎(1)通过分析现象回答问题: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蓝说明有水生成,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说明具有还原性气体,氮气不与装置中的物质反应.‎ ‎(2)根据题干信息和各步骤剩余的气体进行计算.‎ 解答:‎ 解:(1)第一次通过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含有水蒸气,通过碱石灰气体减少10mL说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氧化铜,氧化铜变红说明含有还原性气体,再通入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说明没有水生成,混合气体中不含氢气,含有一氧化碳,再通过碱石灰吸收掉二氧化碳,最后剩余的是氮气.‎ ‎(2)通过分析,混合气体中含有氮气是20mL,第②步中剩余的70mL气体是一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体,故一氧化碳的体积为50mL.‎ 故答案为:(1)H2O; CO2; H2; N2. ‎ ‎(2)50‎ 点评:‎ 判断气体成分时要注意在反应中是否生成了新的气体,从而准确判断最后得到的气体.‎ ‎ ‎ ‎13.(2012•丽水)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试回答:‎ ‎(1)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溶液的溶质是 NaCl ;‎ ‎(2)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CaC03、Ca0、Na2C03;CaC03、Na2C03;Ca0、Na2C03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1210277‎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有白色沉淀,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沉下来,因此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也可能它们的混合物;由此可以判断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CaC03、Ca0、Na2C03;CaC03、Na2C03;Ca0、Na2C03.‎ 解答:‎ 解:(1)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说明原物质中一定有碳酸钠;若X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X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故答案为:NaCl(或“氯化钠”)‎ ‎(2)加入足量的水过滤,有白色沉淀,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沉下来,因此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氢氧化钙,也可能它们的混合物;由此可以判断原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CaC03、Ca0、Na2C03;CaC03、Na2C03;Ca0、Na2C03.故答案为:CaC03、Ca0、Na2C03;CaC03、Na2C03;Ca0、Na2C03‎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 ‎ ‎14.在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里,二氧化锰的催化问题,到目前还没有肯定的解释.鉴于制得的氧气中有氯气(Cl2)的气味,生成的氯化钾又略显紫红色,有人认为反应过程如下(已配平):‎ ‎①2KCl3+2Mn022A+B↑十C↑‎ ‎②2AD+Mn02+C↑‎ ‎③3B+D2KCl+Mn02+C↑‎ ‎(1)由此推断A、B、C、D的化学式.‎ ‎(2)写出反③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1210277‎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和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的规律,结合产物中有氯气可知B是氯气,A的化学式中必含有一个锰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钾原子,据此可知A即为高锰酸钾,以此为突破口对相关反应进行分析探讨,从而确定A、B、C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由于反应方程式均已配平,所以A的化学式中必含有1个钾原子,1个锰原子,由于生成的气体既有氧气又有氯气,所以B、C其中一种是氧气,另一种是氯气,分析③反应的情况结合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可知B应为氯气,C为氧气,所以可知A的化学式中还应有4个氧原子,即A是KMnO4,D是K2MnO4故答案为:(1)A是KMnO4;B是Cl2;C是O2;D是K2MnO4(2)Cl2+K2MnO42KCl+MnO2+O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 ‎ ‎ ‎15.(2011•恩施州)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如图表示向M克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乙溶液中加入甲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甲是 氢氧化钠溶液 (填名称);‎ ‎(2)要求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若知道加入甲溶液的 质量 或 溶质质量分数 的数据即可.‎ ‎(3)若用b表示加入甲溶液的某一数据,试计算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任选一个数据计算即可)‎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1210277‎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以分析确定操作的过程,‎ ‎(2)根据盐酸或氢氧化钠的质量求出恰好反应是溶质的质量;‎ ‎(3)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已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求得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由图象可知,pH值是从小于7 逐渐的增大到7然后在大于7,可知原溶液是酸性的,然后不断的加碱,使pH升高,故甲是氢氧化钠溶液;‎ ‎ (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就可求出氯化钠的质量,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出;‎ ‎(3)若b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解: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 36.5 58.5‎ ‎ Mag x x=g c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若b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y.‎ ‎ NaOH+HCl=NaCl+H2O ‎ 40 36.5 58.5‎ by Mag x x=‎ y=‎ c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c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溶液;(2)质量;溶质质量分数;(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从图象的角度对中和反应的正确理解,并进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学会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 ‎ ‎ ‎16.(2012•十堰模拟)实验表明氯化铁也能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取68.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3.6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铁溶液,静置至质量不再改变,同时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 ‎121.6g ‎120g 请计算:(1)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210277‎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质量的减少量就是产生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再除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即可;‎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铁,先计算出氯化铁的质量,再计算出反应后溶液质量,再用氯化铁质量除以反应后溶液质量即可.‎ 解答:‎ ‎(1)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氧气的质量:121.6g﹣120g=1.6g 设所取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质量为x,则:‎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根据:解得X=3.4g 所以所用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 ‎(2)因为氯化铁是催化剂反应后溶质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后溶质质量为13.6g×25%=3.4g,反应后溶液质量为:68.0g+13.6g﹣1.6g=80g,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25%‎ 答:(1)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25%.‎ 故答案为:(1)5%;(2)4.25%.‎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质量的减少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质量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再算质量分数.‎ ‎ ‎ ‎17.(2006•济南)在一烧杯中盛有l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问答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有白色沉淀生成 .‎ ‎(2)在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4.4 g.‎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计算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8.1% .‎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210277‎ 专题:‎ 标签图示型;压轴实验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的关系;溶液的关系.‎ 分析:‎ ‎(1)向盛有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当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 ‎(2)开始时是生成气体的,由于加入的是碳酸钠溶液,而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两者的质量明显是增加多,减少的少,所以曲线明显上扬.当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时,就生成碳酸钡,由于碳酸钡的质量要多于碳酸钠的,所以导致溶液的质量增加减缓.从图中曲线可看出,当滴入碳酸钠106g时,盐酸完全反应,据此可根据滴入碳酸钠质量计算放出气体质量;‎ ‎(3)从图中曲线可看出,开始滴入106克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106克~212克之间滴入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即与氯化钡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212克﹣106克;‎ 由化学方程式知,碳酸钠和盐酸、氯化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均为氯化钠,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计算生成的氯化钠质量和碳酸钡沉淀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物质总质量,最后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等于l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加上滴入的212gNa2CO3溶液,减去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即可计算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有气体放出,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即有白色沉淀产生;‎ ‎(2)设实验过程中放出的气体总质量为x,则 ‎ Na2CO3 ~CO2‎ ‎ 106 44‎ ‎106g×10% x x=4.4g ‎(3)设实验过程中产生氯化钠质量为y,产生碳酸钡质量为z,则 本关系是指整个过程的,不考虑是碳酸钠与盐酸还是和氯化钡反应,最终对应的钠都在氯化钠中.‎ Na2CO3 ~2NaCl ‎ ‎106 117 ‎ ‎212g×10% y ‎ y=23.4g ‎ 后期的碳酸钠中碳酸根转化为碳酸钡沉淀,所以对应的碳酸钠是106g溶液之后的部分.‎ ‎ Na2CO3 ~BaCO3‎ ‎ 106 197‎ ‎(212g﹣106g)×10% z ‎=106g×10%‎ z=19.7g 所得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8.1%‎ 答:(1)有白色沉淀生成 ‎(2)4.4克 ‎(3)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8.1%.‎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图象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重在考查学生的识图,碳酸钠与两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而首先是与盐酸反应,其次与氯化钡反应.(3)小题结合化学方程式考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注意在计算溶液总质量是要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最后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等于l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加上滴入的212gNa2CO3溶液,减去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不能多加或少减,此小题较难,学生容易出错,平时要多注意训练.(3)小题在计算氯化钠质量时还可根据钠元素质量守恒,碳酸钠中钠元素全部转移到氯化钠中,据此可求出产生氯化钠质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