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生物必记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生物学科学业考试题纲 姓名 班别 学号 专题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生物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 2、实验法: (1)除了对实验所要求研究因素可变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实验为对照实验 。通常,一个对照实验分为 实验组 和对照组。 (2)设置对照实验时应注意:a设置单一变量(只有要研究的量为变量);b实验材料要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c对实验数值的测量或统计要取平均值(避免误差) 3、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实验法对动物施加外界影响,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 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①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膜 在细胞中起保护作用,能控制细胞内物质进出;细胞核:贮存遗传信息和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④液泡含有细胞液,溶有多种物质、色素,使细胞呈现不同味道、颜色。 ⑤叶绿体 是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 光合作用 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 是动、植物细胞质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细胞进行 呼吸 作用的场所。 ⑥细胞质:内有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点拨:叶绿体、线粒体、液泡在细胞质中) 2、动物、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 ①动、植物细胞不同点是:植物有 细胞壁 、 叶绿体 和 液泡 ,而动物细胞没有。 ②动、植物细胞相同点是:都有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 、线粒体。 (点拨:比较中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只有绿色部位才具有。如根尖、表皮细胞没有,植物细胞中最为稳定的结构是细胞壁) 3、生物体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①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变大。 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②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它使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分化形成各种各样的细胞。 ③细胞分裂过程是: 细胞核 先分裂→细胞质分成两份→中央形成细胞膜(植物: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分裂意义是:细胞核内染色体 复制后数量倍增,分裂后子代与亲代染色体数目相同。 细胞分裂过程中主要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过程是如:N—2N—N ④计算:1个细胞分裂n代后形成的新细胞数=2n 4动、植物的几种组织: 动物 植物 组织种类 结构特点 功能 组织种类 结构特点 功能 上皮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间质少 保护、分泌 保护组织 细胞壁厚 保护 结缔组织 细胞排列疏松,间质发达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分布最广) 输导组织 由导管和筛管构成 输送水和无机盐或有机物 肌肉组织 肌细胞构成 收缩、舒张 营养组织 细胞间质发达 储存营养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构成 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分生组织 细胞个体小,细胞核,分裂能力强 产生新细胞 5、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比较和组织、器官、系统概念的比较: ①不同的 组织 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 器官 。 ②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一起构成了 系统 。 营养器官{根、茎、叶} ①植物体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 → 植物体 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②动物体结构层次: 细胞→ 组织→ 器官→系统→动物体 (点拨:动、植物结构层次的区别是:植物体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有些植物的食用部分器官发生形态变化常见:萝卜、红薯:根;马铃薯、莲藕:茎;) 6、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⑴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转换器:调换选择不同倍数的物镜 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 粗 准焦螺旋:使镜筒快速升降,用于寻找物像 。 细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升降,使物像清晰。 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 。当光线较弱时,可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 凹 面镜; 当光线较强时,可用遮光器上的小光圈和反光镜的 平 面镜; ⑵、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实验) 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②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薄而透明 。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 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④显微镜内所成的像是一个倒像。(点拨:我们将观察的原图倒转180°即可获得观察的图像) 若将视野中发生偏移的图像移至中心,方法是与偏移方向 相同 的方向移动。 ⑤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的变化,视野亮度变暗,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数量变少,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变近 (点拨1:越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 亮 ,越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越 少,视野越 暗。) ⑶(点拨2:显微镜使用中,观察时,需要同时双眼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对光成功视野呈现白亮的状态,观察前显微镜镜筒先降,眼睛须注视物镜,观察过程中先选用低倍镜;实验完毕,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如视野中出现污点,判断可能点:目镜、载玻片、物镜,我们可依次排除;) 7、制作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材料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①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如: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如:血涂片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②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实验步骤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擦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取 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透明薄膜 用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 展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将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轻轻涂抹 盖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液滴,45°然后缓缓放下,目的避免出现_气泡_ 染 用滴管把一滴_稀碘液___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吸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③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制作的临时装片应滴加0.9%的 生理盐水,目的是使细胞保持 原形;观察洋葱等植物细胞时,制作的临时装片应滴清水,两者染色都滴入碘液,它使细胞核染色。)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1、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①生物的特征包括: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②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自然界生物普遍存在的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现象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注意:在不同环境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捕食___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属于_竞争_____关系;蚂蚁合作搬运食物属于__合作___关系。 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_生存环境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产者 绿色植物及一些细菌(如:硫细菌、硝化细菌等)。 生物部分 消费者 大多数的动物、病毒及少量的微生物(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等) 分解者 腐生细菌和真菌和腐食性动物(如:蚯蚓、金龟子、屎壳郎、秃鹫)。 2、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湿地 生态系统有“自然之肾”之称等。 3、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①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吃与被吃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它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 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 某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①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的单向流动和物质循环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随着食物链而逐渐递减的同时有毒物质也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存,所以,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在食物链的传递中是逐渐递增的。(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当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得能量的约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 ②在生态系统中各级生物的数量关系是:沿着食物链的方向,生物数量越来越少; 5、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①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数量__和所占的__比例____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②生态系统通过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干扰超过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所以说,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点拨:判断生态系统结构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的关系是: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①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生物圈。 ②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大部分和岩石圈的上层,其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③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1)种子主要部分是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发育成一棵完整的幼苗。 (2)种子萌发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根。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前后的变化曲线是:(先降后升曲线变化)原因是种子萌发前注意吸收自身贮存的营养,种子萌发后,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①内部条件:发育成熟而完整的胚;内有足够的营养物质(种子饱满)、有生活力的、停止休眠。 ②外部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2、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①植物的主茎和侧枝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②叶芽的结构: 1 芽轴:发育为茎; 2叶原基:发育为幼叶,幼叶发育为成叶; 3芽原基:发育为侧芽,侧芽发育为侧枝。 3、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花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或雌蕊或子房)①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②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 ⑵花的分类: ①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雄花不能结果,称“谎花”) ③无性花:一朵花中既没有雄蕊也没有雌蕊。 ⑶果实的形成: ①传粉: 花药里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传粉和受精是形成果实的前提。胚珠里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植物完成受精后,受精卵发育为胚,子房壁发育为果皮,整个胚珠发育为种子,整个子房发育为果实。(点拨:一个胚珠形成一粒种子,一粒种子形成有2个精子细胞参与) 子房 子房壁 发育 果皮 果实 胚珠 珠被 发育 种皮 种子 受精卵 发育 胚 4、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⑴根尖的结构与功能 ①成熟区:形成根毛,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场所②伸长区:根伸长最快的部位。③分生区:细胞分裂快产生新的细胞。 ⑵根的吸收作用: ①植物细胞吸水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溶液浓度→细胞吸 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 > 细胞溶液浓度→细胞失 水 ① 根吸收水分、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 移栽植物时带“土坨”目的是保护根毛不受损伤,确保植物成活。 ③一般情况下,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适于吸水。 ④植物生活需要的三大无机盐: ①氮肥:促枝叶生长;(叶发黄)②磷肥:促果实种子形成;(暗绿色) ③钾肥:促茎秆、淀粉形成。(边缘褐色)(植物缺硼:只开花不结果,出现“华而不实”现象) ⑤无土栽培: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栽培植物。 ⑶茎的结构和功能: ①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②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③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木本植物茎能长粗的原因是:有形成层,草本植物茎没有形成层。 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生物圈水循环 ⑴叶片的结构:①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它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叶脉有网状脉和平行脉。 ① 表皮上的气孔由成对的保卫细胞组成,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一般植物下表皮气孔数比上表皮的多; ② 叶肉结构中的栅栏组织含有叶绿体比海绵组织的多。(表皮细胞多不含叶绿体。) ⑵蒸腾作用: ①蒸腾作用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体外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完成。 ③ 蒸腾作用意义:它可以降低叶面的温度;促进根对水、无机盐吸收和运输;调节气候,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④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的生物圈水循环 (点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快慢与植物叶片数、叶面积大小、光照强度有关,解题中移栽植物去除叶片、傍晚移栽、水分丢失多少比较等与其相关)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①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②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① 光合作用实质:合成有机物,存储能量。 光合作用意义:为所有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6、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①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黑纸遮光-光照-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实验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条件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②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的原因是:让叶片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 把绿叶置于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7、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1)增加光照强度,(2)适当延长光照时间,(3)增加原料__二氧化碳_(气肥),通常情况下,原料越多,产物就越多。适当调节昼夜温差。(4)科学增大光照面积,合理密植。 8、光合作用实践运用原理: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2)CO2 的浓度:温室种植可适当提高大棚内 CO2 的浓度来提高产量。 (3)温度:在最适温度时,光合速率最高。生产中要注意控制环境温度,避免高温或低温对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 (4)水分①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植物体内水分含量的多少对其他生理活动也会产生影响②当叶片水分充足时,气孔充分张开,CO2 进入叶内速度加快,光合作用增强;当叶片水分缺乏时,气孔关闭,CO2 的吸收减少,光合作用减弱。 9、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②反应式: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 ③呼吸作用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意义: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点拨:呼吸作用实验证明应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所以实验多选择不具有叶绿体的种子做实验材料,选择具有叶绿体的植物部分叶片等结构进行实验时,应进行遮光、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等,干扰光合作用的进行。) ⑤呼吸作用生产上运用:食品保鲜(低温、低氧、高浓度二氧化碳利于蔬果保存)及时排涝 外界因素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应用措施 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时又会减弱 贮藏水果、粮食等时保持低温 水分 含水量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贮藏粮食要晒干 氧气 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 贮藏粮食的粮仓进行密封、中耕松土 CO2 高浓度时,抑制呼吸作用 粮仓中储存粮食,密封后充加适量 CO2 专题五、生物圈中的人 1、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①水: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②无机盐: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引起佝偻病。 ③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④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⑤脂肪:通常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⑥维生素:不参与细胞的构成,不含有能量,缺乏引起各种病症。如:缺乏维生素A ,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 ,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 ,患佝偻病。 2、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①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 ②消化腺: 唾液腺: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为麦芽糖。 胃腺: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肠腺:含多种消化酶。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点拨:胰腺在胰脏内,能分泌胰液,直接通过导管流入小肠,被称为外分泌腺;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可分泌胰岛素,流入血液参与人体血糖浓度调节,故胰腺又属于内分泌腺。) 3、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①食物的消化: ②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体口腔、食管:没有吸收营养的功能。 胃:吸收部分水分和酒精。 小肠:所有小分子营养物质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4、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长度长,②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扩大吸收、消化的面积,③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消化; ④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 5、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①血液的组成:血液是由血浆 和血细胞组成的。 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体积最大,有细胞核,成熟红细胞和血小板无细胞核。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防御、保护作用,有炎症是体内含白细胞量增多,血小板加速止血和凝血作用 ②动脉血:血液中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的血。 静脉血:血液中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血。 ③血量:成年人血量占体重7%-8%。无偿献血一次200-300ml,不影响健康。 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无同型血而又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 )。AB型是万能受血者。成分输血:大面积烧伤可补充 血浆 ,严重贫血就补充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减少补充血小板悬液。 6、 血液循环 ①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位于胸腔偏左下方。左心室心壁最厚。 ②心脏血流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点拨:从心脏肺静脉灌水从主动脉出,上、下腔静脉从肺动脉出,灌水进入心脏只能从静脉进入,从动脉不能灌水进入心脏) ③血液循环是一个连续而全封闭的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体循环把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通过 肺循环则把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肺动脉里流动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动的是动脉血。 ④血液的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三、影响血液循环系统的相关因素: ①心率:人体脉搏等于心率,②血压:人体血压测量的部位:上臂肱动脉。 7、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①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1)呼吸道: 鼻腔使吸入的空气温暖、湿润、清洁;咽是气体、食物的共同通道;气管内有纤毛、分泌黏液,粘住尘埃,形成痰。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人气管 (2) 肺:是呼吸主要器官,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② 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由肺泡构成,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 ,由单层细胞构成,外有丰富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点拨: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只穿过两层细胞(四层细胞膜)。 (2)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①呼吸运动及原理:(1)吸气:胸廓容积扩大,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肺内气压变小; (2)呼气:胸廓容积缩小,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压变大; 8、 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①扩散作用:气体由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 ②人体细胞获得氧的全过程: (1)肺的与外界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2)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 9、 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①呼吸作用原理:有机物 + 氧 线粒体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②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细胞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过程。因而,人体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即来自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10、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1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作用形成原尿;②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血液(血浆)肾小球过滤 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尿液。 ③(点拨:肾小球两端都是动脉血管,为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均流_动脉__血。出球小动脉前后两端连接毛细血管网。) ④健康人体的原尿中没有蛋白质,血浆中有蛋白质;尿液没有葡萄糖。 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尿液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是由于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③与肾脏有关的疾病病因及辨析: 病名 肾炎(血尿) 肾炎(尿含蛋白尿) 肾炎(尿含葡萄糖) 尿液的病症 红细胞、呈红色 蛋白质过高 葡萄糖 病变部位 肾小球 肾小球 肾小管 ④、课外点拨: (1) 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尿中出现葡萄糖,一个最主要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一般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是由于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的易在消化道内被分解而失去药效。 (2) 肾衰竭:表现为不能排出尿素等废物,一般通过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手术来治疗。 12、人体血液流经下列几种器官血液中成分含量的变化: ①小肠:由动脉血变静脉血,葡萄糖营养物质增加,②肾脏:由动脉血变静脉血,尿素减少、 ③脑、胃、肝脏:由动脉血变静脉血,葡萄糖营养物质减少,尿素增加 ④胰脏:由动脉血变静脉血,血糖浓度降低⑤肺: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氧气增加, (点拨:小肠、肾脏、脑、胰脏、胃、肝脏属于体循环,经过的血都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肺属于肺循环,经过的血由静脉血转化为动脉血,氧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小肠消化吸收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血液流经后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增加,肾脏的形成尿的器官,尿素已经过滤一部分,所以流经的血液中尿素减少。胰脏中的胰岛能分泌胰岛素,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所以流经它的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降低。) 13、其他的排泄途径 (1)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2)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等。(粪便不是代谢产物) (3)代谢废物排出的主要途径:汗液(水、无机盐、尿素)气体(二氧化碳、水)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4)排泄的意义:①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②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③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 (5)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皮下组织三部分。①表皮:表皮没有血管和神经分布。②真皮: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汗腺可分为导管部和分泌部;汗液在汗腺中形成,通过导管排出体外。 14、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1)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三部分组成。 (2)神经元:神经元又称 神经细胞 ,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出信息。 (3)大脑皮层: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4)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5)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6)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15、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概念:人体通过 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没有神经系统的植物、细菌、真菌、草履虫等都没有反射活动。而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性,反射只是应激性的一类特殊形式。 (2)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可根据参与反射的神经中枢进行,脑干脊髓参与的为简单反射,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为复杂的反射) (3)反射弧: 反射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传递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反射活动过程中,反射弧作为基础,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损伤,反射活动将无法正常完成。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 与语言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 16、人体通过眼、耳等器官获取信息 ①眼的结构 ①外膜:角膜( 可进行移植 )巩膜(“白眼球”部位) 眼球壁 ②中膜:虹膜( “黑眼球”部位)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脉络膜(营养与形成暗室作用), ③内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是光感受器)。 内容物:玻璃体、晶状体 ②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有感光细胞,成像)→视觉神经→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③近视成因及纠正: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点视网膜前方;近视眼要佩戴 (凹透镜)。 (点拨: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 舒张 ,晶状体的曲度变小;当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 ,晶状体的曲度变大。走进暗处:瞳孔会放大 ,走进亮处:瞳孔会缩小。) ①耳的结构与功能 ①外耳: 耳廓 外耳道 ②中耳: 鼓膜: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 鼓室:内有咽鼓管与咽部相连 听小骨: ③内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 ②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③耳的保护:避免尖锐的东西戳伤鼓膜,遇到巨声张口,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平衡。 17、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1)外分泌腺有导管,内分泌腺没有导管。 (2)胰岛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对患糖尿病的人, 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侏儒症:幼年分泌垂体生长素不足,矮小,智力正常。 巨人症:幼年分泌垂体生长素过多,高大 肢端肥大症:成年人分泌过多。 呆小症:幼年分泌甲状腺激素不足,矮小,智力低下 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食物含碘高的是:海带、碘盐等) 18、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米勒实验证明:在类似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能合成有机小分子。 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原始大气:氨气、氢气、甲烷、水蒸气、(没有氧气) (2)生物的进化证据: ①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形成的。 ②化石记录表明:形成越早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和低等;形成越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和高等。 (3)生物的进化总历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①人类的起源:人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②人类的进化阶段:南方古猿(两足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能人(制造使用工具)→直立人(用自然火)→智人(唯一现存的人种) 19、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 计划生育的核心是控制人口数量,提供人口素质,具体地说就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专题六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多样性的运动形式 运动的意义:有利于动物觅食、避敌、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①关节的结构特点: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组成) 1灵活性: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2牢固性: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脱臼是指结构关节头从结构关节窝中脱出 (2)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分别附着于相邻的两块骨上。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 (3)躯体运动形成: ①形成过程: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②实例: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肱三头肌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动物的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①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合作③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代表动物: 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大象、鹿等。 5、几种常见动物呼吸器官、运动器官: 1、草履虫---运动:纤毛;呼吸:表膜; 2、蚯蚓—运动:刚毛;呼吸:体壁3、蝗虫----运动:足、翅; 呼吸:气管;4、鸟类---运动:翼;呼吸:肺(注意气囊不参与气体交换,辅助作用);5、鱼:运动:鳍;呼吸:鳃) 专题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 人体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人的生殖系统: 分类 主要组成及功能 青春期(第二性征) 男性生殖系统 1(主要性器官)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遗精现象、长胡须等 女性生殖系统 1(主要性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3输卵管:受精作用的场所,生命的起始点。 月经现象、乳腺发育等 2、 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不同点是:有“蛹”的阶段。 ①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金龟子) ②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 4、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动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受精方式 发育时期 发育过程 昆虫 蝗虫 有性生殖卵生 体内受精 受精卵→若虫→成虫 不完全变态 家蚕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青蛙 有性生殖卵生 体外受精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变态发育 鸟类 家鸽 有性生殖卵生 体内受精 受精卵→雏鸟→成鸟 没有变态发育 比较说明 ①生殖方式相同:有性生殖卵生 ②青蛙两栖类动物的受精方式特殊:体外受精(水中) 5、 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鸟卵的结构:【1】胚盘(发育成雏鸟) 【2】系带 (固定卵黄) 【3】卵黄(提供营养) 6、 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分类 实质 特点 实例 有性生殖 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繁殖速度慢,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各种果实、种子的发育、杂交育种、试管婴儿等 无性生殖 不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繁殖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嫁接、组织培养、扦插、压条、分裂、出芽、孢子生殖和克隆等 7、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②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遗传单位。 ③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一个DAN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8、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染色体、DAN和基因的大小关系:生物体→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9、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①在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基因都是单个存在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数目减一半。 ②人体内各细胞染色体的数量变化关系: 精子细胞(n)+ 卵细胞(n)=受精卵(2n)=体细胞的染色体数(2n) 如:人体:精子细胞(23条)+ 卵细胞(23条)=受精卵(23对)=体细胞的染色体数(23对) (特殊案例:①成熟的红细胞、植物导管细胞、病毒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染色体; 10、人的性别决定 (1)生殖细胞的类型:人类的精子细胞有两种22条+X或22条+Y,卵细胞只有一种22条+X 。 (2)生男和生女的机会均等,当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代性别为男性,当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代为女性。性别决定于男性提供的精子细胞类型。在每一次生育中,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几率都是50%。 11、 生物的变异 ①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12、尝试植物的扦插和嫁接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的关键: 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组织培养 ①组织培养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②操作过程:外植体→高温灭菌→接种培养→愈伤组织→新植株 ③优点:可短时间大量培育无病毒植株。图示过程: 专题八 生物的多样性 1、 根据特征对生物进行一定分类: (1)、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其中种为最小、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生物数量越少,相同特征越多。分类单位越大,生物数量越多,相同特征越少。 (2)生物命名方法:林奈提出《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命名人姓名) 2、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寄生活细胞体内,是消费者。 (2)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细菌分裂进行生殖。有的可形成芽孢,它是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3)真菌:与植物细胞区别没有叶绿体,与细菌区别有成形细胞核,蘑菇从需要吸收有机物的获得营养,腐生,孢子生殖。所以蘑菇不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生长的。 (4)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等) 类群 要点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主要 特征 无根、茎、叶分化 有茎、叶、假根 (无输导组织) 有真根、茎、叶 (有输导组织) 种子裸露, 无果皮包被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 要点 说明 食用、药用(琼脂) 空气污染(二氧化硫)的指示植物 形成地层中煤矿 我国为“裸子植物故乡”(没有果实) 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受精方式双受精 实例 水绵、海带、紫菜 地钱、葫芦藓、 满江红、卷柏、贯众、芒萁、桫椤 苏铁、银杏、松、柏、杉 类 单子叶(小麦-平行脉) 双子叶(玫瑰-网状脉) 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阴暗、潮湿) (种子繁殖)(陆地) 4、 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 主要类群 结构特点 常见动物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最原始、低等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 腔肠动物 有口无肛门、辐射对称(两个胚层) 水螅、海蜇、海葵、珊瑚虫 扁形动物 身体扁平,有口无肛,左右对称(三个胚层) 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 环节动物 身体由体节构成,体壁呼吸、真体腔 沙蚕、蚯蚓、水蛭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包被 乌贼、鱿鱼、章鱼、鲍鱼、贝类 节肢动物 身体由体节构成并且分部,有外骨骼(蜕皮) 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类群 虾、蟹、蜘蛛、蜈蚣、马陆、蜜蜂等昆虫类 甲壳动物动物 具有甲壳、鳃呼吸 虾、蟹、 5、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等) (1)、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体温随着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统称为变温动物;而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统称为恒温动物。 (2)、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的身体呈流线型;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胸骨很突出。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6、脊椎动物的各种类群特征: 主要类群 结构特点 常见动物 鱼类 终生生活水中,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一心房一心室,变温动物。最早出现的水生脊椎动物类群 海马、鲨鱼等鱼类 两栖类 幼体生活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水、陆,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分泌粘液辅助呼吸,二心房一心室,变态发育,变温动物,由水生向陆生发展的中间过渡类型 大鲵(娃娃鱼) 蝾螈、青蛙、蟾蜍 爬行类 体表覆盖鳞片,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生,心脏2心房1心室,内有不完全隔膜,变温动物,是摆脱水的真正陆生动物 鳄鱼、龟、蜥蜴(避役、变色龙)、壁虎、蛇 鸟类 体表覆盖羽毛,前肢演化为翅,用肺呼吸,心脏两心房两心室,体温恒定,骨中空、双重呼吸,恒温动物 家禽、企鹅、鸵鸟 哺乳类 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为门、犬、臼齿,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两心房两心室,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胎生、哺乳,是恒温动物。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鲸鱼、蝙蝠、白鳍豚、 鸭嘴兽、海象、海狮、海豚等 7、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对生物的遗传育种改良作物品种有重要意义。 8、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1)、生物的进化总历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①植物的进化过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类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裸子植物→原始被子植物 ②动物的进化过程: 鸟类(恒温动物)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 (2)、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它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2、 观察酵母菌、霉菌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①细菌菌落特点: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分裂生殖。 ②真菌菌落特点: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褐、黑等颜色 ③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孢子生殖。 ④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孢子生殖。 ⑤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进行出芽生殖。显微镜观察有液泡,细胞核,细胞壁等,没有叶绿体。实验步骤: 1、用吸管吸取少量的酵母菌液,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然后,滴一滴亚甲基蓝染液,盖上盖玻片,用滤纸吸除多余的液体。 2、将酵母菌的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酵母菌出芽生殖形成的菌群,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细胞的结构,以及芽体与母体的形态差异。 专题九 生物技术 1、 发酵技术在食品加工制作中的应用及练习制作面酱或酸奶等发酵食品 (1)食品制作: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酵母菌用于制作馒头、面包;霉菌用于制作酱。醋酸菌用于制作醋;曲霉用于制作甜酒;食品发酵需要的条件是:无氧 (2)操作步骤:消毒—冷却—接种—密封—发酵 (3)煮开后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以加入酸奶,防止高温条件下杀死菌种中的乳酸菌 (4)在沼气发酵中,其主要作用的是产甲烷菌,它在无氧 条件下,产生气体甲烷,俗称沼气。 2、 食品的腐败原因:腐生细菌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导致食品腐败,所以提供低温、干燥环境,可抑制细菌繁殖。 3、 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微生物繁殖生长条件 食品保鲜的方法 作用 备注 潮湿(水分) 脱水(风干、腌制等)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使用防腐剂等可杀死细菌 空气(氧气) 缺氧(真空包装等) 温暖(温度适宜) 低温(冷藏);高温(高温消毒) 4、 克隆技术的应用 (1)克隆技术:采用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现代技术,产生的新个体在遗传上与原来生物体一样。 (2)例如:克隆多莉羊过程原理(属于无性生殖) 5、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转基因技术:它把一种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属于无性生殖) (2)例如: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专题十 健康地生活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保持愉快的心情: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当情绪出现波动后,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①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 (1)注意转移法:应向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或能引起自己情绪转移的活动方面转移; (2)合理宣泄法:要求采用的方法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不伤害别人; (3)自我安慰法:面对挫折,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以保持乐观的态度。 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膳食合理,合理用药,创建良好的居室环境、水环境等,远离不良习惯和嗜好,避免不安全的食品进入家庭。 2、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1)身高和体重突增:步入青春期的信号,(2)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 (3)性器官发育和性成熟:生殖器官(第一性征:指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进一步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 3、 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的特点:流行性、传染性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4)、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和消毒、清洁、环境卫生。保护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增强抗病能力 3、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淋病)、病毒性传染病(艾滋病) 1、寄生虫病 蛔虫病:消化道寄生虫病,吃了感染性蛔虫卵引发。 2、细菌性传染病(淋病) ①肺结核:呼吸道传染病,由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引起,人体通过吸入飞沫,尘埃中结核杆菌引发。预防措施中接种卡介苗可预防。 ②淋病: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性病。自1975年以后,淋病又死灰复然,病人逐年呈直线增多,近年来发病率居我国性传播疾病首位。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这种传染病属于哪以类型,它的主要传播途径体表、性接触。 3、病毒性传染病 ①艾滋病: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通过血液、体液、母婴、性接触等途径传染,艾滋病毒主要危害人体的免疫系统。 ②病毒性肝炎:消化道传染病,通过饮食感染乙肝病毒引发,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 4、人体免疫 (1)定义:免疫是人体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②第二道防线:溶菌酶、白细胞 ③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也是最大的血液存储库,能产生白细胞。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胸腺、淋巴结和脾脏。 5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①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通过第一、二道防线产生) ① 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通过第三道防线产生) 综合比较如下: 类型 器官或组织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白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③抗体: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 ④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如:移植器官 (点拨:人体进行免疫过程中,一定的抗体与抗原(如:病原体)结合,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本身不能吞噬病原体,所以抗体不是直接杀灭病原体。) 6计划免疫 ①概念: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②计划免疫的意义: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手段,目的提高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从而提高了人口素质。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③免疫功能异常现象:当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进人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等会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虾、螃蟹等食物过敏。 7、 酗酒、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8、 安全用药的常识 (1)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①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②非处方药:简称为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 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2) 安全用药: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_,以适当的方法、_剂量_和时间准确用药_,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9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 3.急救:(1)当遇到某人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要尽快拨打__120___急救电话。 (2)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导致呼吸突然停止时,可用__人工呼吸__的方法进行急救。常用_口对口吹气法_,每分钟15~20次,如果病人同时心脏停止跳动,则应同时做人工_胸外心脏按压来急救。 煤气中毒,要先关闭煤气,不能使用电话、开灯等,避免触及火花易引起爆炸、火灾等。通风透气后才可实施呼救和救护。 (点拨:做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具体操作是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__捏紧病人的鼻孔__,用口包住病人的口,平缓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以上。如下图) 心肺复苏: (1)心肺复苏包括__胸外心脏按压__和___人工呼吸______等。 (2)做法:先做30次_心脏按压____,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_人工呼吸___,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3)当病人出现_自主__呼吸、_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逐渐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抢救有效。 10.出血和止血: (1)出血一般有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在送往医院之前,应该做必要的止血处理。 (2)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点拨:①毛细血管出血最常见,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止血: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②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远心端止血③动脉出血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近心端止血) 11、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 心血管和癌症是当代主要的疾病。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三个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