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板栗中学杨昌登MicrosoftWord文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板栗中学杨昌登MicrosoftWord文档

‎2013年中考复习物理基础知识 班级 姓名 ‎ 一、 声现象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3、物理学中能传播声音的 物质 叫做介质,一切 固体 、 液体 和 气体 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靠 介质 。‎ ‎5、在空气中,声以 波 的形式传播;声音在 真空 中不能传播。‎ ‎6、声速是声音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7、声速的大小跟 介质温度 有关,还跟 介质种类 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 ‎8、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 ‎9、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又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做回声。‎ ‎10、回声与原声相隔 0.1 s以上,人耳才能区别开来。‎ ‎11、利用回声测距离:s=vt,S——距离——米(m),v——声速——米/秒(m/s),t——听到回声的时间——秒(s)。‎ ‎12、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这种传导声音的方式叫做 骨传导 。‎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 高低 。如:女高音、男低音、尖叫声刺耳、瓮声瓮气 ‎2、频率是指物体 1 秒钟振动的次数,它描述物体 振动快慢 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3、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引起人听觉的范围是 20 Hz到 20000 Hz。‎ ‎5、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 Hz的声音。‎ ‎6、次声波:频率低于 20 Hz的声音。‎ ‎7、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如:高声喧哗、低声细语、引哼高歌、震耳欲聋、放声歌唱。‎ ‎8、振幅是描述物体振动的 幅度 的物理量。‎ ‎9、响度跟发声体的 振幅 有关,物体的 振幅 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10、不同物体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 音色不同。‎ ‎11、不同发声体的 材料、 结构 不同,其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12、可根据音色来区分 发声体 、判断瓷器的好坏、西瓜好坏、诊断病情等。‎ ‎(三)声的利用 ‎1、声可以传递 信息。‎ ‎2、蝙蝠发出 超 声波能在夜间活动、觅食,蝙蝠采用的方法叫做 回声定位 。‎ ‎3、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辩路、捕食;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搜索敌机;医学上利用回声定位制成了B超机。‎ ‎4、根据回声定位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声呐 。‎ ‎5、利用声呐可以探测海洋深度、探知水中鱼群位置、发现敌方潜水艇等。‎ ‎6、与水波相似,声波也是一种波动,可以传递 能量 ,如: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制成超声波加湿器和超声波除尘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的角看,噪声是发声体做 无规则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 工作 、 学习和 休息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 干扰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 dB。‎ ‎4、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1)防止噪声 产生 ,即:在 声源 处减弱;(2)阻断噪声的 传播 ,即:在 传播过程 中减弱;(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 人耳 处减弱。‎ 二、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 光源 ,‎ ‎2、常见的人造光源有:手电筒、火把、油灯、蜡烛、白炽灯、日光灯、碘钨灯等。‎ ‎3、常见的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语、乌贼、水母等。‎ ‎4、月亮 不是 (是或不是)光源,月亮本身 不发 (发或不发)光,只是 反射 太阳光。‎ ‎5、光的传播 不需要 介质,真空中 能 (能或不能)传播。‎ ‎6、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 中沿直线传播。‎ ‎7、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激光准直,射击时三点一线,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树下的光斑、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立竿见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8、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 方向 和 径迹 的直线,叫做光线。‎ ‎9、直线表示光传播的 径迹 ,箭头表示传播的 方向 。(理想模型法)‎ ‎10、真空中的 光速 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11、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近似 c= 3× m/s。‎ ‎12、光不同介质中光速不同,其他介质中的光速都比真空中的 小 。‎ ‎13、光年是最大的 长度 单位,它表示光在 一年 内传播的距离。 ‎ ‎(二)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都是由于物体的表面能 反射 光。‎ ‎2、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3、法线:过如射点 垂直 于界面的虚线;入射角 : 入射 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 反射 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 平面 内;(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 的两侧;(两角相等)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5、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6、反射分为 镜面 反射和 漫 反射。‎ ‎7、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 漫 反射;‎ ‎8、光滑镜面的反射叫做 镜面 反射。如;玻璃幕墙、黑板反光、水中倒影。‎ ‎9、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 反射定律 。‎ ‎10、能从不同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生了 漫 反射。如:看电影、看黑板。‎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 。‎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用两只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像和物的大小 ;用刻度尺是为了比较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 ‎3、平面镜成像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物和像的大小 相等 ;(等大)‎ ‎(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等距)‎ ‎(4)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 ‎(5)像与物左右 相反 。‎ ‎4、 不是 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不能 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到的像,叫做虚像 ‎5、凸面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如:汽车后视镜、马路拐弯处的观察镜。‎ ‎6、凹面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如:太阳灶、汽车灯头。‎ ‎(四)光的折射 ‎1、光由一种介质 斜射入 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偏折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如: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钢笔错位、海市蜃楼、提前看日出。‎ ‎2、光的折射条件:(1) 斜 射入;(2) 不同 种介质或同种 不均匀 介质。‎ ‎3、光的折射规律:(1)(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 平面内;‎ ‎(2)(两线分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 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体)中时,折射光线向 法线方向 偏折,即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 ‎(5)当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沿 直线 线传播。‎ ‎(五)光的色散 ‎1、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红、 橙 、 黄 、 绿 、 蓝 、 靛 、紫等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有 所有 色光混合而成的。‎ ‎3、彩虹、阳光下五颜六色的肥皂泡、看到五光十色的光碟,都属于 光的色散 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 红 、 绿 、 蓝 三种色光。‎ ‎5、颜料的三原色: 红 、 黄 、 蓝 三种颜料。‎ ‎6、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透过的色光 决定的。‎ ‎7、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反射的色光 决定的。‎ ‎8、 白 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黑 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 ‎ 9、太阳光谱的 红 端以外,人类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 ‎10、红外线的特征是:(1) 热 作用强,(2) 穿透 能力强 ‎11、红外线的应用:(1)测微小温度;(2)照相,用于诊断疾病;(3)夜视仪,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4)烤箱、浴室暖灯;(5)遥控电视、地球勘测、监测森林火灾。‎ ‎12、在太阳光谱的 端以外,人类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13、紫外线的特征:(1) 化学作用强,如:摄影底片感光。‎ ‎(2) 生理 作用强,如;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 ‎(3) 荧光 效应:验钞、鉴别古画、防伪商标、路标、警示牌。‎ ‎(4)消毒杀菌,如:紫外线灯灭菌、灭蚊器。‎ ‎14、过量 的 紫外线 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15、 太阳光 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使人的皮肤粗糙。‎ 三、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透镜分为 凸透镜 和 凹透镜 ;‎ ‎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凸透镜 。‎ ‎3、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凹透镜 。‎ ‎4、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 球心 的直线。‎ ‎5、光心:指透镜的 中心 ,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不改变 。‎ ‎6、焦点:平行于凸透镜 主光轴 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 主光轴 上的一点。每个透镜有 两 个焦点。‎ ‎7、焦距:焦点到 透镜中心 的距离,用字母 f 表示。‎ ‎8、光学性质:凸透镜对光有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发散 作用。‎ ‎9、凸透镜越厚,焦距越 短,折光能力越 强 。‎ ‎(二)生活中的透镜 ‎1、实像的特点:(1) 是 (“是”、“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2) 能 (“能”、“不能”)用光屏承接;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两 侧(“同一”、“两”)‎ ‎2、虚象的特点:(1) 不是 (“是”、“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2) 不能 (“能”、“不能”)用光屏承接;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两 侧(“同一”、“两”)‎ ‎3、照相机的镜头是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镜,胶卷相当于 光屏 。‎ ‎4、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 倒 立、 缩小 的 实 像。‎ ‎5、投影仪是利用 凸透 镜来成像的,平面镜用于 改变光路 ,屏幕相当于 光屏 。‎ ‎6、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成 倒立 立、 放大 的 实像 像。‎ ‎7、放大镜就是一个 凸透镜 镜,成 正 立、 放大 的 虚 像。‎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 u ”表示。‎ ‎2、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字母“ v ”表示。‎ ‎3、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 凸透镜 、蜡烛、火柴。‎ ‎4、器材的安装和调节: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 凸透镜 、光屏,点燃蜡烛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 ‎5、当u>2f(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成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应用于 照相机 。‎ ‎6、当f<u<2f(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 倒立 、 放大 的 实 像,应用于 投影仪或幻灯机 。‎ 7、 当u<f(物距小于焦距)时成 正立 、 放大 的 虚 像,应用于 放大镜 。‎ 8、 一倍焦距分 虚实 ,二倍焦距分 大小 。‎ 9、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 大 ,物远像近像变 小 。‎ 10、 实像 倒 立、 缩小 或 放大 ,虚像 正 立、只 放大 。‎ 11、 物在外(二倍焦距以外)像在间(一倍焦距与焦距之间),物在间像在外。‎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球好像一架 照相机 。‎ ‎2、 晶状体 和 角膜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3、眼睛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视网膜 上形成物体 倒立 、 缩小 的像。‎ ‎4、近视眼只能看清 近处 物体,看不清 远处 物体。‎ ‎5、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 厚 ,折光能力太 强 (焦距短)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长 产生的。‎ ‎6、近视眼把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 方,‎ ‎7、近视眼应配戴 凹 透镜矫正,即近视眼镜。‎ ‎8、远视眼只能看清 远处 物体、不能看清 近处 物体。‎ ‎9、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 薄 ,折光能力太 弱 (焦距长)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短 产生的。‎ ‎10、远视眼把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后 方。‎ ‎11、远视眼应配戴 凸 透镜矫正,即远视眼镜。‎ ‎12、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 正 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 负 数。‎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2、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 凸 透镜组成的,即目镜和物镜。‎ ‎3、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 投影仪 ,成 倒 立 放大 的 实 像。‎ ‎4、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 放大镜 ,成 正 立 放大的 虚 像。‎ ‎5、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 照相机 ,成 倒 立 缩小 的 实 像。‎ ‎6、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 放大镜 ,成 正 立 放大 的 虚 像。‎ ‎7、物体两端与眼睛中心之间的夹角,叫做视角。‎ ‎8、视角的大小跟物体本身的 大小 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视角越 小 。‎ ‎9、视角越大,看到的物体越 大 ;视角越小,看到的物体越 小 。‎ 四、热现象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指物体的 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摄氏度 。‎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 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零度和100度之间均分成 1 等份,每一份就是1度,叫做 1摄氏度。‎ ‎3、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常见的液体:水银、煤油、 酒精 。‎ ‎4、使用温度计时,首先看清它的 量程 ,然后看清它的 分度值 。‎ ‎5、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完全 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能使玻璃泡碰到 容器底 和 容器壁 ;‎ ‎6、待温度计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 ‎7、读数时 视线 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且不能将温度计从 待测液体中 取出来。‎ ‎8、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 水银 ;‎ ‎9、体温计的量程是 35-42℃ ;‎ ‎10、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0.1℃ ;‎ ‎11、使用体温计前要先将水银 甩 到玻璃泡内。‎ ‎12、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 缩口 ,保证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温度值 不变 。‎ ‎13、人体正常体温 37 ℃‎ ‎(二)熔化和凝固 ‎1、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 态、 液 态、 气 态。‎ ‎2、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 另一种 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3、物质从 固 态变成 液 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4、物质从 液 态变成 气 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5、固体分为 晶体 和 非晶体 , 晶体 有固定的熔点, 非晶体 没有熔点;‎ ‎6、晶体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 温度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熔点 ,同种晶体 熔点 相同;‎ ‎7、液态晶体都有一定的凝固 温度 ,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凝固点。‎ ‎8、同种晶体的 熔点 和 凝固点 相同。‎ ‎9、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 玻璃 、蜡、 沥青 。‎ ‎10、熔化 吸 热、凝固 放 热;晶体熔化时 吸 热,但温度 不变 ,晶体凝固时 放 热,温度 不变 。‎ ‎11、非晶体熔化过程中 吸 热,温度逐渐 上升 ;非晶体凝固过程中 放 热,温度不断 下降 。‎ ‎12、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的晶体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 固液共存 态。‎ ‎(三)、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 液 态变成 气 态叫汽化,汽化有 蒸发 和 沸腾 两种方式。‎ ‎2、蒸发是液体在 任何温度 下都能发生的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温度的高低 、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 空气流动的快慢 。‎ ‎4、蒸发 吸 热,物体温度 降低 ,蒸发有 制冷作用。‎ ‎4、沸腾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表面 和 内部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沸点 ,液体沸腾时 吸 热,但温度 不变 。‎ ‎6、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 升高 ,气压减小,沸点 降低 。‎ ‎7、物质从 气 态变成 液 态叫液化;气体液化时 放 热;如:雾、露、“白气”。‎ ‎8、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 降低温度 和 压缩体积 ;或降温并压缩体积。‎ ‎9、液化 放 热,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沸水更严重。‎ ‎10、“白气”是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成的小水珠 ‎(四)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 固态 直接变成 气态 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 吸 热,,‎ ‎2、常见的升华现象,冰冻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雪人变矮变小、干冰升华吸热进行人工降雨或制造舞台烟雾。‎ ‎3、物质从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时 放 热。‎ ‎4、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雾凇、窗冰花的形成(水蒸气温度很低时 凝华 形成的小冰晶;用久的灯泡变黑(先 升华 后 凝华 )。‎ 五、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摩擦起电 。‎ ‎2、带电体都具有能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 ‎3、被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 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 吸引 。‎ ‎5、电荷量:是指电荷的 多少 ,单位: 库仑 ,简称 库 ,符号 C 。‎ ‎6、原子是由 原子核 和 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带 正 电、核外电子带 负 电。‎ ‎7、元电荷: 最小的电荷 叫元电荷,用符号 e 表示,e=1.6×C.‎ ‎8、 容易 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 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金属导电靠的是 自由电子 。‎ ‎9、常见的导体: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酸碱盐的水溶液。‎ ‎10、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11、验电器是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根据 同种 电荷相互排斥的道理制成的。‎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是 电荷 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把 正电荷 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实际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总是:电源的正极→ 用电器 → 电源负极 。‎ ‎3、电路的基本构成: 电源 、 开关 、 导线 、 用电器 。‎ ‎4、电路中产生持续电流的必要条件:(1)电路中必须有 电源 ;(2)电路必须是 通路 。‎ ‎5、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是 串 联和 并 联;电路的三种状态是 通路 、 断路 和 短路 。‎ ‎(三)、电流的强弱 ‎1、电流的强弱:就是电流的大小,用 电流 表示,符号是 I ,单位是 安培 ,单位符号是 A 。‎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1)将电流表 串联 在被测电路中;(2)要求电流 正 进 负 出;(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 最大测量值 ;(4)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在 电源 的两极上。‎ 四、串、并联电路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组成的电路叫 串联 电路。‎ ‎2、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只有 一 条路径,无 干路 、 支路 之分;(2)通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 一定 通过另一个用电器;(3)用电器之间的工作情况 相互 影响,通则都通,断则都断;(4)电路中只需一个开关,即可 控制整个电路 。‎ ‎3、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 相等 。公式:I==‎ ‎4、把电路元件并列地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组成的电路叫 并联 电路。‎ ‎5、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有 干路 、 支路 之分;(2)每条支路都可与电源形成一个 通路 ;(3)各支路中的用电器工作情况 互不 影响,一条支路断开,其他支路仍可工作;(4)干路上的开关控制 整个电路 ,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的 该支路 。‎ ‎6、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 之和 。公式:‎ I=+。‎ 六、电压和电阻 ‎(一)电压 ‎ 1、电压 ‎ (1)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 电源 。‎ ‎ (2)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的 自由电荷 发生定向移动形成 电流 。‎ ‎ (3)电压用字母 U 表示。电压的单位是 伏特 ,简称 伏 ,符号是 V。‎ ‎ (4)一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是 1.5 V,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 2 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 220 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 36 V。‎ ‎ 2、电压的测量 ‎ (1)电压表是测量导体或电路两端 电压 仪表,电路中的符号 。‎ ‎ (2)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使用前注意观察:接线柱、量程、分度值、校“0”;‎ ‎②电压表应该 并联 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否则电流会很 大 ,此时测的是电源电压);‎ ‎③电压表正接线柱应与靠近电源 正极 的一端相连,负接线柱应与靠近电源 负极 的一端相连;(即电流从电压表的“ + ”接线柱流入,从“ - ”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④不允许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超过电压表的 最大测量值 。(用 较大 量程试触,否则指针可能打弯);‎ ‎⑤读数时看清接线柱(量程)、明确分度值、看清指针位置。‎ ‎3、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 和 。‎ ‎ 4、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 之和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相等 。‎ ‎ 5、把电压比作水压→ 类 比法。‎ ‎ 6、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方法的相同点: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电流都要从“ + ”接线柱流入,从“ - ”接线柱流出;被测的电流或电压都不要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 最大测量值 。‎ ‎7、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方法的不同点:电流表与被测部分 串 联,电压表与被测部分 并 联;电流表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压表能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二)电阻(R)‎ ‎ 1、导体对电流碍作用叫 电阻 ,任何导体都有 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 2、电阻用字母 R 表示,电阻的国际单位是 欧姆 ,简称 欧,符号 Ω ;常用单位: 兆欧 (MΩ)、 千欧 (KΩ);1MΩ= 1× KΩ,1KΩ=1× Ω。‎ 控制变量法 ‎ 3、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 大 ,或电压相同时,灯泡越暗,电阻 大 。(转换法)‎ ‎ 4、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材料 、 长度 、横截面积 、 温度 。‎ ‎ 5、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 不同 。‎ ‎ 6、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 越大 。‎ ‎ 7、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 小 ,电阻越大 ‎ 8、大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大多数非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 ‎ 9、导体的电阻很 小 ,绝缘体的电阻很 大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 半导体 ,如:硅和锗。‎ ‎ 10、某些导体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电阻就变成了 零 ,这就是超导现象。‎ (三) ‎、变阻器 ‎ 1、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 电流 、控制某电路两端的 电压 、分担电压保护 电路 。‎ ‎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 长度 来改变 电阻 。‎ ‎ 3、滑动变阻器使用规则: 串 联在电路中;‚不能使通过它的电流超过铭牌上所标的 最大电流 ;ƒ连接时,所使用的接线柱要“ 一上一下 ”。④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 阻值最大 处。‎ ‎4、规格的物理意义:“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 5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 1.5A 。‎ ‎5、使用口诀:一上一下接线柱,阻值变化观下柱,滑片靠近阻值小,滑片远离阻值大。‎ ‎6、电阻箱的优点:能显示电阻箱连入电阻大小的变阻器;‎ ‎7、电阻箱的原理: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相同;‎ ‎8、电阻箱的读数方法:每个旋盘所指示的数字乘以相应的倍数的总和。‎ 七、欧姆定律 安全用电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 1、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 比。即R一定时,︰= ︰。‎ ‎2、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 比。即电压不变时︰=︰。‎ ‎3、若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反偏,则是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 反了 ;‎ ‎4、若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很小,则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 大 了,若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最右边,则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 小 了。 ‎ ‎ 5、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都不变,若此时的电流较大,则是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都接在了 金属杆 上,若此时的电流很小,则是欢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都接在了 电阻丝 上。‎ ‎(二)欧姆定律 ‎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数学表达示: I= U/R ;‎ ‎ 2、使用欧姆定律时应注意 同时 性和 同体 性;‎ ‎ 3、“同体性”指公式中的I、U、R必须是 同一 电路或 同一 电阻或是整个电路的三个物理量;‎ ‎4、“同时性”是指公式中的I、U、R必须是 同一 时刻的值;‎ ‎5、使用公式时I、U、R都必须用国际单位,即,I——安培,U——电压,R——欧姆;‎ ‎ 6、I=U/R,变形为U= IR ,R= U/I ;‎ ‎ 7、R=U/I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跟这段导体中的电流之比等于这个导体的电阻,它是电阻的计算式,不是电阻的决定式。‎ ‎8、电路计算时应做到“两步三查”。两步是指画图标量(书写已知条件、求解的问题)和列式求解(①写出计算公式,②带数字和单位,③计算出结果)。三查是指查物理公式、查下标、查单位。‎ ‎9、电阻的串联实际上是增加了电阻的 长度 ,因此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 大 ;‎ ‎10、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 之和 ,公式是R= +;‎ ‎11、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nR ‎12、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电阻成 正 比,即::=︰‎ ‎ 13、电阻的并联实际上是增加了电阻的 横截面积 ,因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 小 。‎ ‎ 14、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 之和 。公式是1/R= 1/ +1/;‎ ‎ 15、n个相同的电阻R 并联,总电阻= 1/n 。‎ ‎ 16、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 反比 ,即︰=︰。‎ ‎ 17、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口诀:串流并压各相等,串压并流总之和,串联电阻总之和,并联电阻合倒和。‎ ‎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R=U/I ;‎ ‎2、操作时的注意事项:①电流表、电压表的 量程 要选择适当;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断开 状态;③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最大 ;‎ ‎3、测量的物理量:用电压表测出 电压 ,用电流表测出 电流 代入公式 R=U/I 计算出电阻值;‎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连入电路的阻值,从而改变电流和电压,以达到多测几次的目的。‎ ‎5、该实验中至少要测三组数据,是为了求电阻的平均值,以 减小误差 。‎ ‎6、在该实验中闭合开关时,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明显的示数,则出现的故障是灯泡 断路 (即灯丝断了、接灯泡的导线断了或接线柱松动、接触不良)。‎ ‎7、在该实验中移动滑片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一致,则是电压表并联在了 滑动变阻器 的两端。‎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人体的电阻一定,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 大 ;‎ ‎2、只有不高于 36 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3、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或扳开关;‎ ‎4、断路:由于导线断了、用电器损坏、开关断开或接触不良造成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现象。‎ ‎5、短路: 电源 的两端或 用电器 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的电路,发生短路时会烧坏电源或电流表,也有可能发生火灾。‎ ‎6、雷电产生是带正负电的云层靠近时产生剧烈的 放电 现象;‎ ‎7、雷电的预防是安装避雷针(又叫引雷针,把雷电引来入地,从而保护其他物体)。‎ ‎8、螺丝口灯泡的螺旋套只准接在 零 线上。‎ 八、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的获得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电 能。‎ ‎2、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 电能 的过程,用电器工作时把 电 能转化为 其他形式 能。‎ ‎3、物理学中,电能的国际单位是 焦耳 ,简称 焦 ,符号 J ;‎ ‎4、生活中常用 度 作为电能的单位,学名“ 千瓦时 ”;‎ ‎5、1度=1千瓦时,“千瓦时”的物理意义:1千瓦的用电器正常使用 1 h所消耗的电能;1KW.h= 3.6×J.‎ 6、 电能表(又叫电度表)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所消耗的 电 能;‎ 7、 电能表 串 联在干路上(一三孔进、二四孔出);‎ ‎ 8、测量较大电能时用计数器读数;计数器上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 9、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 差 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 10、“6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 600 转。‎ ‎11、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 消耗 电能的过程;‎ ‎12、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 电 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也就是消耗了多少电能;‎ ‎13、电功的国际单位: 焦耳 ,简称 焦 ,符号,J。‎ ‎(二)电功率 ‎ 1、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 快慢 的物理量。用字母“ P ”表示。‎ ‎ 2、用电器在 1秒 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 ‎ 3、电功率的单位是 瓦特 ,简称 瓦 ,符号 W 。‎ ‎ 4、电功率的定义式:P= W/t ;基本式P= UI 。这两个公式对不同情况下各种用电器的电功率的计算都适用。‎ ‎5、导出的计算公式 P= R 、P= /R 。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即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6、公式中的单位: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 ‎ R——电阻——欧姆(Ω),P——电功率——瓦特(W)‎ ‎ 7、P=W/t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W——电能——焦耳(J)——千瓦时(度,KW.H),t——时间——秒(s)——小时(H),P——电功率——瓦特(W)——千瓦(KW)。‎ ‎8、额定电压:用电器 正常工作 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 ‎9、额定功率:用电器在 额定电压 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 10、一般用电器的铭牌上都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如灯泡上标有“220 V 40 W”时,表示此灯的额定电压为 220 V,额定功率为 40 W。‎ ‎ 11、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当 = 时,=,用电器 正常 工作,如:灯泡正常发光;‎ ‎ ‚当<时,<,用电器 不能正常 工作,如:灯泡发光暗淡;‎ ‎ ƒ当>时,>,用电器 不能正常 工作,很容易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如:灯泡发光强烈。‎ ‎ 12、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它的 实际功率 功率。‎ ‎ 13、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总功率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 之和 。‎ ‎ 14、电能的基本计算公式是W=Pt和W= UIt 。(适用任何情况)。导出公式有W=Rt和W= t/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 15、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总电能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之和 。‎ ‎(三)电与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 热 效应。‎ ‎2、电流热效应的大小:跟导体的 电阻 、通过 电流 的大小、通电 时间 有关。‎ ‎3、电流有 热 效应、化学效应和 磁 效应,电饭锅、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电热器就是利用电流的 热 效应工作的。‎ ‎4、焦耳定律的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 二次方 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 成正比,跟 通电时间 成正比;‎ ‎5、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 Rt 。‎ ‎6、符号和单位:Q——热量——焦耳(J) R——电阻——欧姆(Ω)‎ ‎ I——电流——安培(A) t——时间——秒(s)‎ ‎7、导出公式:如果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则Q = W = UIt = Pt =R t= t/R 。若只有一部分转化为热,则Q< W,计算电热时应用Q = R t。‎ ‎8、用电来加热的设备叫做 电热器 。‎ ‎9、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发热体 。‎ ‎10、发热体是由电阻率 大 、熔点 高 的合金丝制成的。‎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能、电功率、电热都与电阻成 正 比,即︰=︰=︰ = ︰= ︰。‎ ‎12、并联电路中电流、电能、电功率、电热都与电阻成 反 比,即︰ =︰ =︰=︰=︰。‎ ‎(四)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发生 短 路;(2)用电器的 电功率 过大。2、接入电路用电器的总功率越大,电路中的总电流 越大 。家庭电路中应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在 电流过大 时自动切断电路。‎ ‎3、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流过大时, 自动切断 电路 ‎4、保险丝是用 铅锑合金 制作的,电阻比较 大 ,熔点比较 低 。‎ ‎5、保险丝原理:电流过大时,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6、保险丝串联接在干路的 火 线上。‎ ‎7、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电流。‎ ‎8、不能用 铁丝 、 铜丝 代替保险丝。‎ ‎(六)生活用电常识 ‎1、家庭电路的组成:低压供电线路、 电能表 、闸刀开关、 保险装置 、用电器、插座、灯座、 开关 。‎ ‎2、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采用 并 联,用电器与插座 并联 ,控制灯泡的开关应与灯泡 串 联,接在灯泡与 火 线之间,保险丝要 串 联接在 火 线上,螺丝扣灯泡的螺旋套只准接在 零 线上。‎ ‎3、家庭电路的进户线有: 火 线和 零 线,它们之间的电压为 220 V,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 220 V ,零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 0 。‎ ‎4、辨别火线和零线的工具是 试电笔 。‎ ‎5、使用试电笔时, 手指 按住笔卡,笔尖接触被测导体,能使氖管反光的是 火 线。‎ ‎6、两孔插座:一孔接 火线 ,另一孔接 零线 。‎ ‎7、三孔插座:两孔分别接 火线 和 零线 ,第三孔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 大地 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触电事故。‎ ‎8、使用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 接地 。‎ ‎9、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 直接 或 间接 跟 火线 连通,形成通路造成的。‎ ‎10、安全电压不高于 36 V,动力电路电压380V,家庭电路电压 220 V,都超出了安全电压。‎ ‎11、低压触电的形式是: 单线 触电和 双线 触电;高压触电形式有高压跨步电压触电和高压放电电压触电。‎ ‎12、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 低压 带电体,不靠近 高压 带电体。‎ ‎13、发生触电时,应首先 切断 电源,或用 绝缘 体挑开电线。‎ ‎14、发生电火灾时,务必先 切断 电源才能泼水急救。‎ 九、电与磁 ‎(一)磁现象 ‎1、物体具有吸引 铁 、 钴 、 镍 等钢铁一类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 磁体 。‎ ‎2、磁体的分类:形状(条形、蹄形、针形),来源(人造磁体、天然磁体),保持磁性的长久(永磁体、软磁体)‎ ‎3、磁体上 磁性最强 的部分叫做磁极,任何磁体都有 两 个磁极。(位于磁体的两端部分)‎ ‎4、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 南 极,又叫 S 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 北 极,又叫 N 极。‎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 P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 。‎ ‎6、磁体具有 吸铁 性和 指向 性。指南针之所以指南北就是磁体 指向 性的应用。‎ ‎7、在 磁体 或 电流 的作用下,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二)磁场 ‎1、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种 看不见 、 摸不着 的物质叫做磁场。任何磁体周围都存在着 磁场 。‎ ‎2、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 N极 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 磁力 的作用 ‎4、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方便、形象地描述 磁场 ,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5、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N 极出来,回到 S 极。磁感线是不实际存在的、是闭合的、不相交的。‎ ‎6、磁感线越稠密,磁场越 强 。‎ ‎7、地球本身类似于一个巨大的 条形 磁体。‎ ‎8、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叫做 地磁场 。‎ ‎9、指南针能指南北就是受到 地磁场 的作用。‎ ‎10、地磁北极在地理 南极 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 北极 附近,这一现象是我国宋代学者 沈括 最早发现的。‎ ‎(三)、电生磁 ‎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 奥斯特 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磁和电联系起来的人。‎ 2、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 磁场 ,磁场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3、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电流的磁场。‎ ‎ 4、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 条形磁体 的磁场相似。‎ ‎ 5、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 电流 方向、线圈缠绕方向有关,改变电流的方向,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同时改变。‎ ‎6、通电螺线管极性跟 电流 的方向的关系,可以用 安培 来判定。‎ ‎7、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 N 极。‎ ‎(四)电磁铁 ‎1、插入铁芯的螺线管叫做电磁铁。通电螺线管内插入铁芯时,由于铁芯被 磁化 ,磁场大大 加强 。‎ ‎2、原理:根据电流的 磁 效应制成。‎ ‎3、电磁铁的特性:(1)通电时具有 磁 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2)同一磁铁,通入的电流越大,磁性越 强 ;‎ ‎(3)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电流相同时,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 强 。‎ ‎4、电磁铁的优点:(1)磁性的有无可用 电流的通断 来控制;‎ ‎(2)磁性的强弱可用有无 铁芯 、 电流 的大小、线圈的 匝数 来控制;‎ ‎(3)磁极的极性可用电流的 方向 来控制。‎ ‎5、电磁体的应用:电铃、电话、吸尘器、扬声器、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 ‎6、磁悬浮列车是根据同名磁极相互 排斥 的道理使列车能离开地面。‎ ‎7、磁悬浮列车的行驶速度大、噪声低、动力消耗少、稳定性高。‎ ‎(五)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 低 电压、 弱 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控制 高 电压、强 电流电路的装置。‎ ‎2、电磁继电器的实质就是利用 电磁铁 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 开关 。‎ ‎3、电磁继电器的工作电路由 低压控制 电路和 高压工作 电路两部分构成。‎ ‎4、扬声器是把 电 信号转换 声 信号的一种装置。‎ ‎5、扬声器的实质是将 电 能转化成 机械 能。‎ ‎(六)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 力 的作用。‎ ‎2、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 的方向和 磁场 的方向有关。‎ ‎3、当 电流 的方向或 磁场 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体的 受力 方向也相反。‎ ‎4、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 磁场 中受力发生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5、电动机是由能够转动的线圈—— 转子 和固定不动的磁体—— 定子 组成的。‎ ‎6、换向器的作用是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能自动地改变线圈中 电流 的方向,从而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7、电动机工作时把 电 能转化成 机械 能。‎ ‎8、生活中的电动机有电风扇、洗衣机、电动玩具、录音机、电动剃须刀等。‎ ‎9、电动机的优点是操作方便、构造简单、体积小、效率高、对环境无污染。‎ ‎(七)磁生电 ‎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切割磁感线 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3、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闭合 电路中的 一部分 导体,在磁场中做 切割磁感线 运动。‎ ‎4、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导体运动 方向和 磁场 方向有关。‎ ‎5、发电机是根据 电磁感应 现象制成的;工作时把 机械 能转化成 电 能。‎ ‎6、发电机是由 转子 和 定子 两部分组成的。大型发电机一般采用 线圈 不动, ‎ ‎ 磁极 旋转的方式来发电。‎ ‎7、周期性改变 方向 的电流叫做交流电。‎ ‎8、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周期是 0.02 s,频率是 50 Hz,电流在每秒内产生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 100 次。‎ 十、信息的传递 ‎(一)电话 ‎1、电话是由 话筒 和 听筒 及键盘组成。‎ ‎2、话筒把 声 信号变成变化的 电流 信号。‎ ‎3、听筒把变化的 电流 信号还原成 声音 。‎ ‎4、电话交换机能自动把需要通话的两部电话 接通 ,通话完毕再自动将线路 拆开 ,可以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5、模拟通信:电流信号的 频率 、 振幅 变化情况跟声音的 频率 、 振幅 完全一样,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 ‎6、数字通信:用 不同符号 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使用数字信号的通信叫数字通信。‎ ‎(二)电磁波 ‎1、电磁波是由 迅速变化 的电流激发而成的。‎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在 真空中 也能传播。‎ ‎3、电磁波的三个特征是 波长 (λ)、 波速 (C)、 频率 (f),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C= λ f 。‎ ‎4、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即C= 3×m/s。光波也是一种电磁波。‎ ‎5、微波炉是用 电磁波 来加热食品的。‎ ‎(三)广播、电视、移动通信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 广播电台 完成。‎ ‎2、无线电广播的接收由 收音机 完成。‎ ‎3、电视用 电磁波 传递图象信号和声音信号。摄象机把图像变成 电 信号,显像管把 电信号 还原成图像。‎ ‎4、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息是由空间的 电磁波 来传递。‎ ‎(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1、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越 多 。‎ ‎2、现代通信包括 微波 通信、 卫星 通信、 光纤 通信、 网络 通信。‎ ‎3、微波的波长在 10 m至 1 mm之间,频率在 30 MHz至 3×MHz之间。‎ ‎4、用 3 颗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5、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 反射 ,从另一端射出,由于光的频率很 高 ,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传输大量信息。‎ ‎6、使用最频繁的网络通信形式是 电子邮件 。‎ ‎7、激光的特点:(1) 平行度好 ;(2) 亮度高 。‎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 物质 组成,宇宙中拥有 数十亿 个星系。‎ ‎2、任何物质都是由 分子 组成,其直径大约为 m。‎ ‎3、分子是保持物质 原来 性质的微小粒子,只能借助 电子显微镜 才能观察。‎ ‎4、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 紧密 ,间距 很小 ,分子间有强大的 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 体积 和 形状 。‎ ‎5、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 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 小 。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 ,有一定的 体积 ,具有 流动性 。‎ ‎6、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 散乱 ,分子之间的距离 很大 ,分子间的作用力 很小,容易被 压缩 ,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 体积 和 形状 。‎ ‎7、物质是由 分子 组成的,分子是由 原子 组成的。‎ ‎8、原子是由 原子核 和 电子 组成的,其中 原子核 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9、纳米是 长度 单位,符号为 nm,1nm= m。‎ ‎10、所谓纳米技术就是 纳米尺度 的科学技术。‎ ‎11、物质的状态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主要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在 排列方式 上发生了变化。‎ ‎12、原子的结构与 太阳系 十分相似。‎ ‎(二)、质量 ‎1、物体所含 物质 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 m 表示。‎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固有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 位置、 形状 、 状态 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千克 ,符号 Kg 。‎ ‎4、实验中质量的测量工具是 天平 ,使用前先观察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 ‎5、把天平放在 水平 台上;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 零刻线 处。‎ ‎6、根据分度盘上的指针左偏 右调、右偏 左 调,调节横梁两端的 平衡螺母 ,使横梁平衡。‎ ‎7、把待测物体放在天平 左 盘中,用 镊子 向 右 盘中添加砝码,调节 游码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 平衡 。‎ ‎8、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 砝码 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 示数 。‎ ‎9、游码相当于一个“秤砣”,它在标尺上每向右移动一格,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 砝码 。‎ ‎10、使用天平应注意:(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超过天平的 最大称量 ;(2)要用 镊子 加减砝码;3潮湿的物体或化学药品 不能 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11、天平的使用口诀:底座水平、游码拨零、横梁调平、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减码从小、切勿手拿、大否小定、游码补平、求和为秤。‎ ‎(三)密度 ‎1、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 不同 。‎ ‎2、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一定 的,即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正 比。‎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 单位体积 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应了物质的某种特征,物理学就用 密度 ‎ 表示这种特性。‎ ‎4、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 质量 叫密度;用“ ”表示。‎ ‎5、密度的计算公式: = 。‎ ‎6、“ρ”表示密度,单位是千克/(Kg/)【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或克/(g/)【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7、“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或克(g)。‎ ‎8、“V”表示体积,单位是()或()。‎ ‎9、1=,1=,1=1L,1=1mL.‎ ‎10、密度的单位有 Kg/和 g/,换算关系为 1g/=Kg/。‎ ‎11、水的密度是 1.0× Kg/;表示: 1 水的质量是1.0× Kg。‎ ‎1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相同状态下同种物质的密度 相同 ,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 无关 。‎ ‎13、密度相同不一定是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密度还跟它的状态有关。‎ ‎14、同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正 比,即︰=︰ 。‎ ‎15、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 正 比,即︰ =︰ 。‎ ‎16、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 反 比,即︰ =︰ 。‎ ‎(四)密度的测量 ‎1、测密度的原理: = 。‎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质量 和 体积 。‎ ‎3、质量用 天平 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由 体积 测出。‎ ‎4、量筒是用来测量 液体 体积的仪器,利用排水法也可以间接测出 固体 的体积。‎ ‎5、使用量筒前要认清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 相平 。‎ ‎6、在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先用量筒测出一定量水的体积,放入固体后测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则固体体积V= - ‎ ‎7、测液体密度的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 (2)倒一部分液体到量筒后,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 ‎ ‎ (3)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 =-;‎ ‎ (4)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 (5)根据 = 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8、计算不便测量的物体的质量:m = V 。‎ ‎9、计算不便测量的物体的体积:V= 。‎ ‎10根据公式=m/V,求出密度后可以 鉴别 物质的种类。‎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当温度或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都会跟着发生变化,而质量都不变,故密度会变化。‎ ‎2、温度对 气 体密度的影响最大。‎ ‎3、 4 ℃时水的密度最大。‎ ‎4、温度高于4℃时,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密度 变小。‎ ‎5、温度低于4℃时,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 缩小 ,密度 大 。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 ‎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 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运动 。‎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 普遍 的现象,运动是 绝对 的,静止是 相对 的。‎ ‎3、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4、参照物的选取是 任意 的,一旦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要假定它是 静止 的,通常以 地面 为参照物。‎ ‎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指,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 不同 。‎ ‎6、相对静止是指,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物体,若以其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物体是 静止 的。‎ ‎7、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是 静止 的,以太阳为参照物是 运动 的。‎ ‎8、“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以 船 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以地面、河岸、房屋等为参照物,船是 运动 的。‎ ‎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青山两岸走”,以地面、河岸、房屋等为参照物,竹排是 运动 的,以 竹排 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 ‎10、“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指以 云朵 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11、“太阳东升西落”是指以 地球 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 ‎12、“乌云遮住了太阳”是指以太阳为参照物,乌云是 运动 的。‎ ‎13、“月亮躲进了云里”是指以云为参照物, 月亮 是运动。‎ ‎1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指以 万重山 为参照物,轻舟是运动的。‎ ‎15、“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以 太阳 为参照物, 地球 是运动的。‎ ‎1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指以孤帆为参照物,青山是 运动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孤帆是 运动 的。‎ ‎(二)运动的快慢 ‎1、时间相同时,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就越 快 。‎ ‎2、路程相同时,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就越 快 。‎ ‎3、物体的运动快慢用 速度 表示,即 速度 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 单位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其公式为= 。‎ ‎5、路程用字母“ s ”表示,单位是 米 (m)或 千米 (Km)。‎ ‎6、时间用字母“ t ”表示,单位是 秒 (s)或 小时 (h)。‎ ‎7、速度用字母“ ”表示,单位是 (m/s)或 (Km/h)【m/s读作米每秒,Km/h读作千米每小时】‎ ‎8、1m/s= 3.6 km/h.‎ ‎9、物体沿着 直线且 快慢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与时间和路程的选取 无关 。‎ ‎11、对于变速直线运动,也可用公式 = 计算出速度,这个速度叫 平均速度 ,它只能大致描述物体的 平均快慢程度 。‎ ‎12、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与时间和路程的选取 有关 。‎ ‎13、平均速度v=s/t,速度的平均v=(++…)/n,这两个速度一般不相等。‎ ‎(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刻度尺 。(直尺、皮卷尺、钢卷尺、弯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 (µm)、 纳米 (n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会选: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 分度值 和 零刻线 根据测量的实际的需要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2)会放:对准“ 0 ”刻度,平行紧靠被测长度;‎ ‎(3)会看:视线 垂直 于尺面读数;‎ ‎(4)会读: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分度 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应该包括 数字 和 单位 ,(准确值、估计值、 单位 );‎ ‎(6)会算: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的小数位数与每次测量的小数位数一致;‎ ‎4、实验室或比赛的计时工具一般是 停表 表或 秒表 表。‎ ‎5、时间的国际单位是 秒 ,用字母“ s ”表示。‎ ‎6、1h= 60 min= 3600 s;‎ ‎ 7、 测量 值和 真实 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8、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只可以 减小 不可以 避免 ,而错误是可以 避免 的。‎ ‎9、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选用 精密 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 方法 ;(3)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 。(是最有效的方法)‎ ‎(四)力 ‎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2、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运动的 方向 和 速度 。‎ ‎3、力 的单位是 牛顿,简称 牛 ,符号是 N 。‎ ‎4、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有关。‎ ‎5、把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叫做力的三要素。 ‎ ‎6、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都表示出来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7、画力的示意图时,用线段的 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末端标箭头表示力的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标小黑点表示力的 。‎ ‎8、画力示意图的步骤:确定受力物体(方框)→确定力的方向、作用点→沿力→ 的方向画线段→ 线段末端标箭头→ 标注数字和单位。‎ ‎9、力的概念:力是 物体 对 物体 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 ‎10、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要产生一个力必须同时存在 施力 物体和 受力 物体,但这两物体不一定接触。‎ ‎11、两个相互作用的力叫做一对相互作用力,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2、游泳、划船、撑船、撑杆跳、踏板、跳板跳水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说明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家的推理和牛顿的概括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时,总保持 静止 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仍保持 静止的,原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做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 ‎4、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 运动状态 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 的原因。‎ ‎5、物体保持 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 惯性。‎ ‎6、惯性不是力,只有 大小,没有 方向 ;物体惯性大小只与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的快慢均无关。‎ ‎7利用惯性的实例:跳远、跳高助跑,摩托车飞越障碍物,固紧锤柄,甩掉手上的水珠、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8、防止惯性的实例:摔倒,绊倒,乘车要系安全带,赛跑终点留有空地,保持车距,车辆要限载、限速、人货不混装、突然刹车、突然启动、急转弯。‎ ‎(六)二力平衡 ‎1、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叫做平衡状态 ‎2、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 状态,我们就说这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4、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求出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 相反 。‎ ‎5、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同的,平衡力的两个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6、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 之和 ,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 相同 。‎ ‎7、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之 差,方向与 较大 力的方向相同。‎ ‎8、受平衡力(或不受力)的物体一定是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合力为 零 。‎ ‎9、受非平衡力的物体一定是做 变速 运动。‎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1、物体受力时发生 形变 ,不受力时能 自动恢复原状 的性质叫弹性。‎ ‎2、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叫 塑性 。‎ ‎3、弹力是由于物体 发生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 形变 越大,弹力越大。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4、测力计是测量 力 的大小的工具。‎ ‎5、弹簧测力计是实验室常用的 测力计 。‎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 正比 。‎ ‎7、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加在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 量程 ;轻拉几下挂钩,以免受卡。‎ ‎8、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指针“ 拨零 ”;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 一致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面 垂直 。‎ ‎(二) 重力 ‎1、重力是由于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 地球 。‎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 质量 成正比,‎ ‎4、数学表达示为G= mg ,其中g= 9.8 N/kg,g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9.8 N。‎ ‎5、重力的大小与位置有关,月球重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物体在地球上的高度太高,重力也会有所减小。‎ ‎6、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如:重垂线、水平检测仪就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道理制成的。‎ ‎7、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 重心上,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 几何中心上。‎ ‎8、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吊法确定。‎ ‎9、重力与质量在定义、单位、测量工具、大小、符号等方面是有区别的。‎ ‎(三) 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 发生相对运动或 将要 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 相对运动 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产生摩擦的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3)相互挤压;(4)接触面粗糙。‎ ‎3、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 相反 。‎ ‎4、摩擦分为 静摩擦 和 动摩擦 。 动 摩擦又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5、静摩擦的大小跟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 相等 。‎ ‎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压力的大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 ‎7、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越大 。‎ ‎8、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增大 压力 ,使接触面 粗糙 。‎ ‎9、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 压力 、使接触面 光滑 、用 滚动 代替 滑动 、使接触面 分离 等。‎ ‎(四)、杠杆 ‎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 固定点 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使用杠杆的好处:可以省力、可以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 方向 。‎ ‎3、动力臂:从 支点 到 动力作用线 的距离。‎ ‎4、阻力臂:从 支点 到 阻力作用线 的距离。‎ ‎5、画力臂的方法:(1)确定支点o、力的作用线,(2)过支点作力作用线的垂线,(3)支点到垂足的长度即为力臂(一般用大括号括起)。‎ ‎6、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 零 。‎ ‎7、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 静止 或匀速转动。‎ ‎8、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数学表达式:×=×‎ ‎9、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省力杠杆,使用省力杠杆省 力 ,费 距离 。如:撬棒、瓶盖起子、独轮车、行李车、铡刀、扳手、钳子。‎ ‎10、动力臂 小于 阻力臂的杠杆叫做费力杠杆,使用费力杠杆省 距离 ,费 力 。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船桨、镊子、手臂、铁锨、理发剪刀。‎ ‎11、动力臂 等于 阻力臂的杠杆叫做等臂杠杆,使用等臂杠杆不省力,不省距离。如:天平、定滑轮。‎ ‎(五)其他简单机械 ‎1、工作时,轴 固定不动 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实质是一个 等臂 杠杆。‎ ‎2、使用定滑轮不能省 力 也不能省 距离 ,但可以改变动力的 方向 。‎ ‎3、工作时, 轴 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 2倍的杠杆。‎ ‎4、使用动滑轮能省 一半 的力,但多费 1 倍的距离,且不能改变动力的 方向 。‎ ‎ 5、计算公式:F=(+)/2 ,s=2h ‎ 6、 定滑轮 和 动滑轮 组合在一起的机械叫滑轮组;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既能 省力又能 改变力的方向 。‎ 7、 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有几段绳子承担,则拉力的大小就是总重的 几 分之一,公式F=(+),s= nh 。‎ 8、 轮轴就是由轮和轴组成,绕同一个轴线转动。‎ 9、 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10、 斜面就是与水平面成一定倾角的平面,相同高度,斜面越长越 省力 。‎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1、垂直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 垂直 于被压物体的受力面。‎ ‎3、压力的大小跟发生相互挤压的力有关,不一定等于重力或与重力有关。‎ ‎4、当物体自由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 重力 。‎ ‎5、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压力 的大小和压力的 受力面积 有关。‎ ‎6、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 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小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7、物体 单位 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用字母“P’表示。‎ ‎8、压强是表示 压力 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大小跟 压力 的大小和压力的 受力面积 有关;‎ ‎9、公式: P=,变形可得 F=Ps 或 s = 。‎ ‎10、压强的国际单位: 帕斯卡 ,简称 帕 ,符号为 Pa 。1Pa=1N/,表示物体在1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11、压强的常用单位:千帕(KPa),1KPa=Pa。‎ ‎12、用字母“ P”表示压强,单位是 帕斯卡 ,用字母“ F”表示压力,单位是 牛顿 ,用字母“ S”表示受力面积(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实际接触面积),单位是 ㎡ 。‎ ‎13、1=,1=,1=‎ 14、 增大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一定,增大 压力 ;压力一定,减小 受力面积 。‎ 15、 减小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一定减小 压力 。压力一定,增大 受力面积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由于受到 重力 ,且具有 流动性 性,液体对 容器底 和 容器壁 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 向各方向 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 ;‎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 ‎(4)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密度 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越大 。‎ ‎3、液体压强公式: P=gh ,液体压强的大小只跟液体 密度 和液体 深度 有关。与液体的体积、总重力和容器的形状、大小等均无关。‎ ‎4、用字母“ P ”表示液体的压强(也适用于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放在水平面时,对水平面的压强),单位是 帕斯卡 。‎ ‎5、用字母“ ”表示液体的密度(主体密度),单位是 Kg/。‎ ‎6、用字母“ h”表示液体的深度(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 米 。‎ ‎7、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 连通器 。‎ ‎8、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盛入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是保持 相平 。‎ ‎9、船闸、茶壶、锅炉水位计、喂水器、自来水管等是 连通器 。‎ ‎(三)大气压 ‎1、大气层里的空气,由于受 重力 作用,且具有 流动性 性,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 马德堡半球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而且压强很大。‎ ‎3、 托里拆利 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个实验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 做的。‎ ‎4、托里拆利实验所测出的大气压强叫做 标准大 气压。‎ ‎5、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 76 mm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一标准大气压= 76 mmHg= 1.01× Pa。‎ ‎6、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差是指槽中水银面到管中液柱上表面的竖直距离,与玻璃管的粗细、下端插入的深浅、槽中水银的多少、玻璃管是否倾斜均无关。‎ ‎7、托里拆利实验中,若玻璃管中混有少量空气时,测量值会偏 偏小 。‎ ‎8、大气压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 减小 。此外大气压还随气候、季节的改变而改变。‎ ‎9、质量一定的气体的压强,跟它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小,密度越大,压强越 越大 。‎ ‎10、抽水机、自来水笔吸水、注射器吸药水、吸管吸饮料、人的呼吸等都是利用 大气压 来工作的。‎ ‎1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 升高 。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一道理制成的。‎ ‎12、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 气压计 ,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 13、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 小 。硬币跳高、飞机的升力、在安全线以外候车、喷雾器等都与该知识有关。‎ ‎(四)、浮力 浮力的应用 ‎1、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 向上托 的力叫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的上、下表面的 压力 差。‎ ‎3、浮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上 的;‎ ‎4、、浮力的施力物体: 液体或气体 。‎ ‎5、浮力的计算方法一是压力差法:=-‎ ‎6、浮力的计算方法二是二次称重法:=-或=-‎ ‎7、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 重力 ;公式:=g 。或=g 。‎ ‎8、是被物体排开的 液体 所受的重力,‎ ‎9、表示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当物体浸没时 = ,当物体部分浸入时, < ,(=-)。‎ ‎10、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均无关。‎ ‎(五)、‎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 > 时,或 > 物体上浮;直到=,静止时漂浮于液面( < )。‎ ‎2、当 < 或 < ,物体下沉,直到沉底,静止(=G-)。‎ ‎3、当 = 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可停留在液体中任何深度(=)。‎ ‎4、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它在任何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所受的 浮力 不变,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 小 ,刻度是自 上 而 下 的。‎ ‎ 5、轮船采用“ 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6、排水量:轮船 满载 时排开水的质量。=+。‎ ‎7、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水舱中水的多少来改变 自身重力 ,从而实现上浮、悬浮或下沉的。‎ ‎8、潜水艇的外壳是钢铁制造的,体积不易改造,在水里受到的浮力大小是不变的,通过水舱的充放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 ‎9、水舱充水时,潜水艇 下沉 ,放水时 上浮 。‎ ‎10、气球和飞艇的气囊中充的是密度 小于 空气密度的气体,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 十五、功和机械能 ‎(一)功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有了成效,也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另一个是物体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 ‎3、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情况有:一是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二是物体虽然发生了一段距离,但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或是通过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4、功是力与 距离 的乘积;功的计算公式: W=Fs ;‎ ‎5、单位: 焦耳 ,简称 焦 ,符号 J ;单位换算:1J= 1 N.m ‎6、用字母“ W”表示功,单位是 焦耳 。‎ ‎7、用字母“ F ”表示使物体移动距离的力,单位是 牛顿 。‎ ‎8、用字母“ s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单位是 米 。‎ ‎9、功的原理是:使用机械,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 少于 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 省 功 ‎10、使用机械时,若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时,用机械所做的功 等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 ‎11、使用机械时,若考虑机械自重和摩擦时,用机械所做的功 大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 ‎(二)机械效率 ‎1、力对所需要物体所做的功,叫做 有用 功,一般用公式 =Gh 计算。‎ ‎2、力对不需要的物体,且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 额外 功。‎ ‎3、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或力总共所做的功,叫做 总 功,可以用的计算公式是:= +,或W= Fs 。‎ ‎4、机械效率是 有用功 跟 总功 的比值;计算公式: = /,‎ ‎5、由于实际的机械都要做 额外 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 小于 1,机械效率是 没有 单位的。‎ ‎(三)功率 ‎1、功率是用来表示 物体做功快慢 的物理量,‎ ‎2、功率越大的机械,表示做功越 大 ,用字母 P 表示。‎ ‎3、物体 单位 时间内所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4、功率的计算公式: P= ,变形得W= Pt ,t= 。‎ ‎5、单位 瓦特 ,简称 瓦 ,符号 w ;单位换算:1kw= w。‎ ‎6、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 ,功率的计算还可以是:p= F 。‎ ‎7、相同时间内,物体做的功越多,功率越 大 ,或时间相同时,功率的大小与物体所做的功成 正 比。‎ ‎8、物体完成相同的功时,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 大 ,或所做的功相同时,功率的大小与做功的时间成 反 比。‎ ‎(四)动能和势能 ‎ ‎1、物体能够 做功 ,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如:电能、化学能、光能、机械能、核能、太阳能、内能(热能),以及风能和水能。‎ ‎2、物体能够 做功 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多。‎ ‎3、能量的单位是 焦耳 ,简称 焦 ,符号 J 。‎ ‎4、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一切 运动 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5、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和 运动速度 有关。‎ ‎6、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 速度 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7、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 质量 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8、物体由于 被举高 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9、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质量 和 被举高的高度 两个因素有关。‎ ‎10、物体由于发生 弹性形变 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11、弹性势能的大小与 形变 大小、材料有关;同一物体的 形变 越大,则它具有弹性势能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1、 动能 和 势能 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 和 弹性势能 统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的大小等于 动能 与 势能 之和。‎ ‎3、动能和势能在一定的条件可以 相互转化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 不变 ,或者说机械能是 守恒 的。‎ ‎4、通常情况下,以速度的变化来判断 动 能的变化,根据 高度 的变化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根据弹性形变的改变来判断 弹性势 能的改变。‎ ‎5、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是此 增 彼 减 的,且是由 减少 的能转化成了 增加 的能。‎ ‎6、卫星在近地点的 动 能最大, 势 能最小,在远地点的 势 能最大, 动 能最小。‎ ‎7、卫星从近地点到远地点时, 动 能转化为 势 能,从远地点到近地点是 ‎ 势 能转化为 动 能。‎ 十六 热和能 ‎(一)分子运动 ‎1、不同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扩散 现象。‎ ‎2、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气体之间的扩散最 快 ,固体之间的扩散最 慢 。‎ ‎3、扩散现象说明了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另外还说明了 分子存在着间隙 。‎ ‎4、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 温度 。‎ ‎5、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 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 温度 ‎ 有关,因此分子的 无规则 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 激烈 。‎ ‎6、、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引力 和 斥力 。‎ ‎7、使物体保持一定的体积,导致分子不分开的力,就是分子 引力。如:使物体很难分开或拉长就说明分子间有相互的 引力。‎ ‎8、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物体很难进一步压缩的力,就是分子 斥 力。如:很难压缩物体,就说明分子间有相互的 斥 力。‎ ‎9、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 。‎ ‎(二)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动能 和分子 势能 的 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 一切 物体都具有内能。‎ ‎3、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和 温度 有关,同一物体的内能只跟物体的 温度 有关。‎ ‎4、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内 能不能为零, 机械 能可能为零。‎ ‎5、热传递是温度 不同 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 降低 ,高温物体温度 升高 的现象。‎ ‎6、热传递的实质是 内能 的转移,而不是 温度 。即:高温物体的 内能 减小,低温物体的 内能 增大。‎ ‎7、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内能 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也是 焦耳 。‎ ‎8、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增大 , 机械 能转化为 内 能。‎ ‎9、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减小 , 内能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10、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 做功 和 热传递 ,且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 等效 的。‎ ‎1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内能就 增加 多少,放出多少热量,内能就 减少 多少。‎ ‎(三)比热容 ‎1、 单位 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 ,同一物质的比热容 相同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不同 。‎ ‎3、同一物质的比热容还跟它的 状态 有关。‎ ‎4、比热容的单位读作 焦每千克摄氏度 。‎ ‎5、水的比热容最 大 ,是 4.2×J/(kg.℃),表示 1kg的水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是 4.2×J。‎ ‎6、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 C m(t-)= C mΔt 。‎ ‎7、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是: = C m( -t) = C mΔt 。‎ ‎8、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热量的损失,则 = 。‎ ‎9、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根物体的 物质的种类(即比热容) 、 质量 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根物体的初温和末温 无关 。‎ ‎(四)、热机 ‎1、将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的机器,叫做热机。‎ ‎2、内燃机是燃料在 汽缸 里燃烧生成 高温高压 的燃气,推动活塞 对外做过 的热机。‎ ‎3、常见的内燃机有 汽油机 和 柴油机 。‎ ‎4、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 吸气 、 压缩 、 做功 、 排气 等四个冲程。‎ ‎5、每个冲程中,活塞往复运动 两 次,飞轮转动 两 周,对外做功 一 次。‎ ‎6、在汽油机四个冲程中,只有 做功 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是靠飞轮的 惯性 来完成。‎ ‎7、在压缩冲程中 机械 能转化为 内 能。‎ ‎8、在做功冲程中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9、汽缸顶部有火花塞的是 汽油 机,有喷油嘴的是 柴油 机。‎ ‎10、在压缩冲程中,汽油机吸入 汽油 和 空气 的混合物,柴油机只吸入 空气 。‎ ‎11、汽油机采用的点火方式是 点燃式 ,柴油机采用的点火方式是 压燃式 。‎ ‎12、燃料燃烧时将 化学能 转化为 内能 。‎ ‎13、1Kg某种燃料 完全燃烧 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4、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单位是J/Kg。‎ 15、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mq或=Vq 。‎ 16、 有效利用内能的途径:燃烧要尽可能充分;尽量减少能量损失。‎ 17、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 18、 热机效率:=或= 。‎ 19、 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 带走的能量最多。‎ ‎20、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