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数学试卷 ‎ ‎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4分)﹣8的绝对值等于(  )‎ A.8 B.﹣8 C. D.‎ ‎2.(4分)据报道,目前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位居全球第一,其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338 600 000亿次,数字338 6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简洁表示为(  )‎ A.3.386×108 B.0.3386×109 C.33.86×107 D.3.386×109‎ ‎3.(4分)我国传统建筑中,窗框(如图1)的图案玲珑剔透、千变万化,窗框一部分如图2,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4.(4分)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则它的表面展开图可以是(  )‎ A. B. C. D.‎ ‎5.(4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其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投掷一次,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的概率为(  )‎ A. B. C. D.‎ ‎6.(4分)如图,BD是⊙O的直径,点A、C在⊙O上,=,∠AOB=60°,则∠‎ BDC的度数是(  )‎ A.60° B.45° C.35° D.30°‎ ‎7.(4分)小敏不慎将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打碎成如图的四块,为了能在商店配到一块与原来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玻璃,他带了两块碎玻璃,其编号应该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8.(4分)如图,在Rt△ABC中,∠B=90°,∠A=30°,以点A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分别以点A、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连接AE,DE,则∠EAD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9.(4分)抛物线y=x2+bx+c(其中b,c是常数)过点A(2,6),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线段y=0(1≤x≤3)有交点,则c的值不可能是(  )‎ A.4 B.6 C.8 D.10‎ ‎10.(4分)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如图,一位母亲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七进一,用来记录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由图可知,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是(  )‎ A.84 B.336 C.510 D.1326‎ ‎ ‎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5分)分解因式:a3﹣9a=   .‎ ‎12.(5分)不等式>+2的解是   .‎ ‎13.(5分)如图1,小敏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脸盆架,图2是它的截面图,垂直放置的脸盆与架子的交点为A,B,AB=40cm,脸盆的最低点C到AB的距离为10cm,则该脸盆的半径为   cm.‎ ‎14.(5分)书店举行购书优惠活动:‎ ‎①一次性购书不超过100元,不享受打折优惠;‎ ‎②一次性购书超过100元但不超过200元一律打九折;‎ ‎③一次性购书超过200元一律打七折.‎ 小丽在这次活动中,两次购书总共付款229.4元,第二次购书原价是第一次购书原价的3倍,那么小丽这两次购书原价的总和是   元.‎ ‎15.(5分)如图,已知直线l:y=﹣x,双曲线y=,在l上取一点A(a,﹣a)(a>0),过A作x轴的垂线交双曲线于点B,过B作y轴的垂线交l于点C,过C作x轴的垂线交双曲线于点D,过D作y轴的垂线交l于点E,此时E与A重合,并得到一个正方形ABCD,若原点O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上且分这条对角线为1:2的两条线段,则a的值为   .‎ ‎16.(5分)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E是AB的中点,直线l平行于直线EC,且直线l与直线EC之间的距离为2,点F在矩形ABCD边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直线l上,则DF的长为   .‎ ‎ ‎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小题,第17-20小题每小题8分,第21小题10分,第22、23小题每小题8分,第24小题14分,共80分,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8分)(1)计算:﹣(2﹣)0+()﹣2.‎ ‎(2)解分式方程:+=4.‎ ‎18.(8分)为了解七年级学生上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查A市七年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天数,并根据抽查结果制作了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和条形统计图.‎ A市七年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天数的频数分布表 ‎ 天数 ‎ 频数 ‎ 频率 ‎ 3‎ ‎ 20‎ ‎ 0.10‎ ‎ 4‎ ‎ 30‎ ‎ 0.15‎ ‎ 5‎ ‎ 60‎ ‎ 0.30‎ ‎ 6‎ ‎ a ‎ 0.25‎ ‎ 7‎ ‎ 40‎ ‎ 0.20‎ A市七年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天数的条形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出频数分布表中a的值,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A市有七年级学生20000人,请你估计该市七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5天的人数.‎ ‎19.(8分)根据卫生防疫部门要求,游泳池必须定期换水,清洗.某游泳池周五早上8:00打开排水孔开始排水,排水孔的排水速度保持不变,期间因清洗游泳池需要暂停排水,游泳池的水在11:30全部排完.游泳池内的水量Q(m3)和开始排水后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暂停排水需要多少时间?排水孔排水速度是多少?‎ ‎(2)当2≤t≤3.5时,求Q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 ‎20.(8分)如图1,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实地测量两岸互相平行的一段河的宽度,在河的南岸边点A处,测得河的北岸边点B在其北偏东45°方向,然后向西走60m到达C点,测得点B在点C的北偏东60°方向,如图2.‎ ‎(1)求∠CBA的度数.‎ ‎(2)求出这段河的宽(结果精确到1m,备用数据≈1.41,≈1.73).‎ ‎21.(10分)课本中有一个例题:‎ 有一个窗户形状如图1,上部是一个半圆,下部是一个矩形,如果制作窗框的材料总长为6m,如何设计这个窗户,使透光面积最大?‎ 这个例题的答案是:当窗户半圆的半径约为0.35m时,透光面积最大值约为1.05m2.‎ 我们如果改变这个窗户的形状,上部改为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矩形,如图2,材料总长仍为6m,利用图3,解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1m,求此时窗户的透光面积?‎ ‎(2)与课本中的例题比较,改变窗户形状后,窗户透光面积的最大值有没有变大?请通过计算说明.‎ ‎22.(12分)如果将四根木条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用螺钉连接,就能构成一个平面图形.‎ ‎(1)若固定三根木条AB,BC,AD不动,AB=AD=2cm,BC=5cm,如图,量得第四根木条CD=5cm,判断此时∠B与∠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若固定二根木条AB、BC不动,AB=2cm,BC=5cm,量得木条CD=5cm,∠B=90°,写出木条AD的长度可能取得的一个值(直接写出一个即可)‎ ‎(3)若固定一根木条AB不动,AB=2cm,量得木条CD=5cm,如果木条AD,BC的长度不变,当点D移到BA的延长线上时,点C也在BA的延长线上;当点C移到AB的延长线上时,点A、C、D能构成周长为30cm的三角形,求出木条AD,BC的长度.‎ ‎23.(12分)对于坐标平面内的点,现将该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这种点的运动称为点A的斜平移,如点P(2,3)经1次斜平移后的点的坐标为(3,5),已知点A的坐标为(1,0).‎ ‎(1)分别写出点A经1次,2次斜平移后得到的点的坐标.‎ ‎(2)如图,点M是直线l上的一点,点A关于点M的对称点为点B,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点C.‎ ‎①若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判断△AB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B由点A经n次斜平移后得到,且点C的坐标为(7,6),求出点B的坐标及n的值.‎ ‎24.(1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B的坐标为(4,3),点A、C在坐标轴上,点P在BC边上,直线l1:y=2x+3,直线l2:y=2x﹣3.‎ ‎(1)分别求直线l1与x轴,直线l2与AB的交点坐标;‎ ‎(2)已知点M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l2上的点,若△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M的坐标;‎ ‎(3)我们把直线l1和直线l2上的点所组成的图形为图形F.已知矩形ANPQ的顶点N在图形F上,Q是坐标平面内的点,且N点的横坐标为x,请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不用说明理由).‎ ‎ ‎ ‎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4分)﹣8的绝对值等于(  )‎ A.8 B.﹣8 C. D.‎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8的绝对值为8,‎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比较简单.‎ ‎ ‎ ‎2.(4分)据报道,目前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位居全球第一,其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338 600 000亿次,数字338 6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简洁表示为(  )‎ A.3.386×108 B.0.3386×109 C.33.86×107 D.3.386×109‎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解答】解:数字338 6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可简洁表示为3.386×108.‎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 ‎ ‎3.(4分)我国传统建筑中,窗框(如图1)的图案玲珑剔透、千变万化,窗框一部分如图2,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有(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所示:‎ 其对称轴有2条.‎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 ‎ ‎ ‎4.(4分)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则它的表面展开图可以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含有田字形和凹字形的图形不能折成正方体可判断A、C,D,故此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A、含有田字形,不能折成正方体,故A错误;‎ B、能折成正方体,故B正确;‎ C、凹字形,不能折成正方体,故C错误;‎ D、含有田字形,不能折成正方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几何体的展开图,明确含有田字形和凹字形的图形不能折成正方体是解题的关键.‎ ‎ ‎ ‎5.(4分)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其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投掷一次,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的概率为(  )‎ A. B. C. D.‎ ‎【分析】直接得出偶数的个数,再利用概率公式求出答案.‎ ‎【解答】解:∵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其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投掷一次,‎ ‎∴朝上一面的数字是偶数的概率为:=.‎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公式,正确应用概率公式是解题关键.‎ ‎ ‎ ‎6.(4分)如图,BD是⊙O的直径,点A、C在⊙O上,=,∠AOB=60°,则∠BDC的度数是(  )‎ A.60° B.45° C.35° D.30°‎ ‎【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求解.‎ ‎【解答】解:连结OC,如图,‎ ‎∵=,‎ ‎∴∠BDC=∠BOC=∠AOB=×60°=3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 ‎ ‎7.(4分)小敏不慎将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打碎成如图的四块,为了能在商店配到一块与原来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玻璃,他带了两块碎玻璃,其编号应该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分析】确定有关平行四边形,关键是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只有②③两块角的两边互相平行,且中间部分相联,角的两边的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顶点,‎ ‎∴带②③两块碎玻璃,就可以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大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以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如何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四个顶点的位置确定了,平行四边形的大小就确定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 ‎ ‎8.(4分)如图,在Rt△ABC中,∠B=90°,∠A=30°,以点A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分别以点A、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连接AE,DE,则∠EAD的余弦值是(  )‎ A. B. C. D.‎ ‎【分析】设BC=x,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2BC=2x,求出AB=BC=x,根据题意得出AD=BC=x,AE=DE=AB=x,作EM⊥AD于M,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M=AD=x,在Rt△AEM中,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如图所示:设BC=x,‎ ‎∵在Rt△ABC中,∠B=90°,∠A=30°,‎ ‎∴AC=2BC=2x,AB=BC=x,‎ 根据题意得:AD=BC=x,AE=DE=AB=x,‎ 作EM⊥AD于M,则AM=AD=x,‎ 在Rt△AEM中,cos∠EA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通过作辅助线求出AM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 ‎9.(4分)抛物线y=x2+bx+c(其中b,c是常数)过点A(2,6),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线段y=0(1≤x≤3)有交点,则c的值不可能是(  )‎ A.4 B.6 C.8 D.10‎ ‎【分析】根据抛物线y=x2+bx+‎ c(其中b,c是常数)过点A(2,6),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线段y=0(1≤x≤3)有交点,可以得到c的取值范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抛物线y=x2+bx+c(其中b,c是常数)过点A(2,6),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线段y=0(1≤x≤3)有交点,‎ ‎∴‎ 解得6≤c≤14,‎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解不等式,解题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关系式.‎ ‎ ‎ ‎10.(4分)我国古代《易经》一书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如图,一位母亲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七进一,用来记录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由图可知,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是(  )‎ A.84 B.336 C.510 D.1326‎ ‎【分析】类比于现在我们的十进制“满十进一”,可以表示满七进一的数为:千位上的数×73+百位上的数×72+十位上的数×7+个位上的数.‎ ‎【解答】解:1×73+3×72+2×7+6=510,‎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以古代“结绳计数”为背景,按满七进一计算自孩子出生后的天数,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根据图中的数学列式计算;本题题型新颖,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古代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 ‎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5分)分解因式:a3﹣9a= a(a+3)(a﹣3) .‎ ‎【分析】本题应先提出公因式a,再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 ‎【解答】解:a3﹣9a=a(a2﹣32)=a(a+3)(a﹣3).‎ ‎【点评】本题考查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能力,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 ‎ ‎12.(5分)不等式>+2的解是 x>﹣3 .‎ ‎【分析】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可得.‎ ‎【解答】解:去分母,得:3(3x+13)>4x+24,‎ 去括号,得:9x+39>4x+24,‎ 移项,得:9x﹣4x>24﹣39,‎ 合并同类项,得:5x>﹣15,‎ 系数化为1,得:x>﹣3,‎ 故答案为:x>﹣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能力,严格遵循解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是关键,尤其需要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 ‎ ‎13.(5分)如图1,小敏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脸盆架,图2是它的截面图,垂直放置的脸盆与架子的交点为A,B,AB=40cm,脸盆的最低点C到AB的距离为10cm,则该脸盆的半径为 25 cm.‎ ‎【分析】设圆的圆心为O,连接OA,OC,OC与AB交于点D,设⊙‎ O半径为R,在RT△AOD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设圆的圆心为O,连接OA,OC,OC与AB交于点D,设⊙O半径为R,‎ ‎∵OC⊥AB,‎ ‎∴AD=DB=AB=20,∠ADO=90°,‎ 在RT△AOD中,∵OA2=OD2+AD2,‎ ‎∴R2=202+(R﹣10)2,‎ ‎∴R=25.‎ 故答案为25.‎ ‎【点评】本题考查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 ‎ ‎14.(5分)书店举行购书优惠活动:‎ ‎①一次性购书不超过100元,不享受打折优惠;‎ ‎②一次性购书超过100元但不超过200元一律打九折;‎ ‎③一次性购书超过200元一律打七折.‎ 小丽在这次活动中,两次购书总共付款229.4元,第二次购书原价是第一次购书原价的3倍,那么小丽这两次购书原价的总和是 248或296 元.‎ ‎【分析】设第一次购书的原价为x元,则第二次购书的原价为3x元.根据x的取值范围分段考虑,根据“付款金额=第一次付款金额+第二次付款金额”即可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设第一次购书的原价为x元,则第二次购书的原价为3x元,‎ 依题意得:①当0<x≤时,x+3x=229.4,‎ 解得:x=57.35(舍去);‎ ‎②当<x≤时,x+×3x=229.4,‎ 解得:x=62,‎ 此时两次购书原价总和为:4x=4×62=248;‎ ‎③当<x≤100时,x+×3x=229.4,‎ 解得:x=74,‎ 此时两次购书原价总和为:4x=4×74=296;‎ ‎④当100<x≤200时,x+×3x=229.4,‎ 解得:x≈76.47(舍去);‎ ‎⑤当x>200时,x+×3x=229.4,‎ 解得:x≈81.93(舍去).‎ 综上可知:小丽这两次购书原价的总和是248或296元.‎ 故答案为:248或296.‎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段考虑,结合熟练关系找出每段x区间内的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是关键.‎ ‎ ‎ ‎15.(5分)如图,已知直线l:y=﹣x,双曲线y=,在l上取一点A(a,﹣a)(a>0),过A作x轴的垂线交双曲线于点B,过B作y轴的垂线交l于点C,过C作x轴的垂线交双曲线于点D,过D作y轴的垂线交l于点E,此时E与A重合,并得到一个正方形ABCD,若原点O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上且分这条对角线为1:2的两条线段,则a的值为 或 .‎ ‎【分析】‎ 根据点的选取方法找出点B、C、D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线段OA、OC的长,再根据两线段的关系可得出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依照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 ‎∵点A的坐标为(a,﹣a)(a>0),‎ ‎∴点B(a,)、点C(﹣,)、点D(﹣,﹣a),‎ ‎∴OA==a,OC==.‎ 又∵原点O分对角线AC为1:2的两条线段,‎ ‎∴OA=2OC或OC=2OA,‎ 即a=2×或=2a,‎ 解得:a1=,a2=﹣(舍去),a3=,a4=﹣(舍去).‎ 故答案为:或.‎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线段OA、OC的长.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找出点的坐标,再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线段的长度是关键.‎ ‎ ‎ ‎16.(5分)如图,矩形ABCD中,AB=4,BC=2,E是AB的中点,直线l平行于直线EC,且直线l与直线EC之间的距离为2,点F在矩形ABCD边上,将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A恰好落在直线l上,则DF的长为 2或4﹣2 .‎ ‎【分析】当直线l在直线CE上方时,连接DE交直线l于M,只要证明△D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利用DF=DM解决问题,当直线l在直线EC下方时,由∠DEF1=∠BEF1=∠DF1E,‎ 得到DF1=DE,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当直线l在直线CE上方时,连接DE交直线l于M,‎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90°,AD=BC,‎ ‎∵AB=4,AD=BC=2,‎ ‎∴AD=AE=EB=BC=2,‎ ‎∴△ADE、△E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D=∠BEC=45°,‎ ‎∴∠DEC=90°,‎ ‎∵l∥EC,‎ ‎∴ED⊥l,‎ ‎∴EM=2=AE,‎ ‎∴点A、点M关于直线EF对称,‎ ‎∵∠MDF=∠MFD=45°,‎ ‎∴DM=MF=DE﹣EM=2﹣2,‎ ‎∴DF=DM=4﹣2.‎ 当直线l在直线EC下方时,‎ ‎∵∠DEF1=∠BEF1=∠DF1E,‎ ‎∴DF1=DE=2,‎ 综上所述DF的长为2或4﹣2.‎ 故答案为2或4﹣2.‎ ‎【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注意有两种情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 ‎ 三、解答题(本大题有8小题,第17-20小题每小题8分,第21小题10分,第22、23小题每小题8分,第24小题14分,共80分,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8分)(1)计算:﹣(2﹣)0+()﹣2.‎ ‎(2)解分式方程:+=4.‎ ‎【分析】(1)本题涉及二次根式化简、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3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2)观察可得方程最简公分母为(x﹣1),将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1)﹣(2﹣)0+()﹣2‎ ‎=﹣1+4‎ ‎=+3;‎ ‎(2)方程两边同乘(x﹣1),‎ 得:x﹣2=4(x﹣1),‎ 整理得:﹣3x=﹣2,‎ 解得:x=,‎ 经检验x=是原方程的解,‎ 故原方程的解为x=.‎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绝对值等考点的运算.同时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去分母时有常数项的注意不要漏乘,求解后要进行检验,这两项是都是容易忽略的地方,要注意检查.‎ ‎ ‎ ‎18.(8分)为了解七年级学生上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查A市七年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天数,并根据抽查结果制作了如下不完整的频数分布表和条形统计图.‎ A市七年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天数的频数分布表 ‎ 天数 ‎ 频数 ‎ 频率 ‎ 3‎ ‎ 20‎ ‎ 0.10‎ ‎ 4‎ ‎ 30‎ ‎ 0.15‎ ‎ 5‎ ‎ 60‎ ‎ 0.30‎ ‎ 6‎ ‎ a ‎ 0.25‎ ‎ 7‎ ‎ 40‎ ‎ 0.20‎ A市七年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天数的条形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出频数分布表中a的值,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A市有七年级学生20000人,请你估计该市七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5天的人数.‎ ‎【分析】(1)利用表格中数据求出总人数,进而利用其频率求出频数即可,再补全条形图;‎ ‎(2)利用样本中不少于5天的人数所占频率,进而估计该市七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5天的人数.‎ ‎【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a=20÷01×0.25=50(人),如图所示:‎ ‎;‎ ‎(2)由题意可得:20000×(0.30+0.25+0.20)‎ ‎=15000(人),‎ 答:该市七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5天的人数约为15000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应用以及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根据题意求出样本总人数是解题关键.‎ ‎ ‎ ‎19.(8分)根据卫生防疫部门要求,游泳池必须定期换水,清洗.某游泳池周五早上8:00打开排水孔开始排水,排水孔的排水速度保持不变,期间因清洗游泳池需要暂停排水,游泳池的水在11:30全部排完.游泳池内的水量Q(m3)和开始排水后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暂停排水需要多少时间?排水孔排水速度是多少?‎ ‎(2)当2≤t≤3.5时,求Q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 ‎【分析】(1)暂停排水时,游泳池内的水量Q保持不变,图象为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线段,由此得出暂停排水需要的时间;由图象可知,该游泳池3个小时排水900(m3),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排水速度即可;‎ ‎(2)当2≤t≤3.5时,设Q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为Q=kt+b,易知图象过点(3.5,0),再求出(2,450)在直线y=kt+b上,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表达式即可.‎ ‎【解答】解:(1)暂停排水需要的时间为:2﹣1.5=0.5(小时).‎ ‎∵排水数据为:3.5﹣0.5=3(小时),一共排水900m3,‎ ‎∴排水孔排水速度是:900÷3=300m3/h;‎ ‎(2)当2≤t≤3.5时,设Q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为Q=kt+b,易知图象过点(3.5,0).‎ ‎∵t=1.5时,排水300×1.5=450,此时Q=900﹣450=450,‎ ‎∴(2,450)在直线Q=kt+b上;‎ 把(2,450),(3.5,0)代入Q=kt+b,‎ 得,解得,‎ ‎∴Q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为Q=﹣300t+105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题目比较典型,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 ‎ ‎ ‎20.(8分)如图1,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实地测量两岸互相平行的一段河的宽度,在河的南岸边点A处,测得河的北岸边点B在其北偏东45°方向,然后向西走60m到达C点,测得点B在点C的北偏东60°方向,如图2.‎ ‎(1)求∠CBA的度数.‎ ‎(2)求出这段河的宽(结果精确到1m,备用数据≈1.41,≈1.73).‎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结合题意计算即可;‎ ‎(2)作BD⊥CA交CA的延长线于D,设BD=xm,根据正切的定义用x表示出CD、AD,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1)由题意得,∠BAD=45°,∠BCA=30°,‎ ‎∴∠CBA=∠BAD﹣∠BCA=15°;‎ ‎(2)作BD⊥CA交CA的延长线于D,‎ 设BD=xm,‎ ‎∵∠BCA=30°,‎ ‎∴CD==x,‎ ‎∵∠BAD=45°,‎ ‎∴AD=BD=x,‎ 则x﹣x=60,‎ 解得x=≈82,‎ 答:这段河的宽约为82m.‎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正确标注方向角、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 ‎ ‎21.(10分)课本中有一个例题:‎ 有一个窗户形状如图1,上部是一个半圆,下部是一个矩形,如果制作窗框的材料总长为6m,如何设计这个窗户,使透光面积最大?‎ 这个例题的答案是:当窗户半圆的半径约为0.35m时,透光面积最大值约为1.05m2.‎ 我们如果改变这个窗户的形状,上部改为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矩形,如图2,材料总长仍为6m,利用图3,解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1m,求此时窗户的透光面积?‎ ‎(2)与课本中的例题比较,改变窗户形状后,窗户透光面积的最大值有没有变大?请通过计算说明.‎ ‎【分析】(1)根据矩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进行解答即可;‎ ‎(2)设AB为xcm,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由已知可得:AD=,‎ 则S=1×m2,‎ ‎(2)设AB=xm,则AD=3﹣m,‎ ‎∵,‎ ‎∴,‎ 设窗户面积为S,由已知得:‎ ‎,‎ 当x=m时,且x=m在的范围内,,‎ ‎∴与课本中的例题比较,现在窗户透光面积的最大值变大.‎ ‎【点评】此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关键是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答.‎ ‎ ‎ ‎22.(12分)如果将四根木条首尾相连,在相连处用螺钉连接,就能构成一个平面图形.‎ ‎(1)若固定三根木条AB,BC,AD不动,AB=AD=2cm,BC=5cm,如图,量得第四根木条CD=5cm,判断此时∠B与∠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若固定二根木条AB、BC不动,AB=2cm,BC=5cm,量得木条CD=5cm,∠B=90°,写出木条AD的长度可能取得的一个值(直接写出一个即可)‎ ‎(3)若固定一根木条AB不动,AB=2cm,量得木条CD=5cm,如果木条AD,BC的长度不变,当点D移到BA的延长线上时,点C也在BA的延长线上;当点C移到AB的延长线上时,点A、C、D能构成周长为30cm的三角形,求出木条AD,BC的长度.‎ ‎【分析】(1)相等.连接AC,根据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2)由勾股定理求出AC,再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出AD的取值范围.‎ ‎(3)分两种情形①当点C在点D右侧时,②当点C在点D左侧时,分别列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注意最后理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检验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解:(1)相等.‎ 理由:连接AC,‎ 在△ACD和△ACB中,‎ ‎,‎ ‎∴△ACD≌△ACB,‎ ‎∴∠B=∠D.‎ ‎(2)∵AB=2cm,BC=5cm,且∠B=90°,‎ ‎∴AC===‎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5≤AD≤+5‎ 所以AD可以为5cm.‎ ‎(3)设AD=x,BC=y,‎ 当点C在点D右侧时,,解得,‎ 当点C在点D左侧时,点C在D左侧时,三边之和等于第四边是构不成四边形的,不合题意,‎ 综上所述,AD=13cm,BC=10cm.‎ ‎【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类讨论,考虑问题要全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 ‎ ‎23.(12分)对于坐标平面内的点,现将该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这种点的运动称为点A的斜平移,如点P(2,3)经1次斜平移后的点的坐标为(3,5),已知点A的坐标为(1,0).‎ ‎(1)分别写出点A经1次,2次斜平移后得到的点的坐标.‎ ‎(2)如图,点M是直线l上的一点,点A关于点M的对称点为点B,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点C.‎ ‎①若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判断△AB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B由点A经n次斜平移后得到,且点C的坐标为(7,6),求出点B的坐标及n的值.‎ ‎【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点A平移的坐标即可;‎ ‎(2)①连接CM,根据中心和轴对称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 ‎②延长BC交x轴于点E,过C点作CF⊥AE于点F,根据待定系数法得出直线的解析式进而解答即可.‎ ‎【解答】解:(1)∵点P(2,3)经1次斜平移后的点的坐标为(3,5),点A的坐标为(1,0),‎ ‎∴点A经1次平移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2,2),点A经2次平移后得到的点的坐标(3,4);‎ ‎(2)①连接CM,如图1:‎ 由中心对称可知,AM=BM,‎ 由轴对称可知:BM=CM,‎ ‎∴AM=CM=BM,‎ ‎∴∠MAC=∠ACM,∠MBC=∠MCB,‎ ‎∵∠MAC+∠ACM+∠MBC+∠MCB=180°,‎ ‎∴∠ACM+∠MCB=90°,‎ ‎∴∠AC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②延长BC交x轴于点E,过C点作CF⊥AE于点F,如图2:‎ ‎∵A(1,0),C(7,6),‎ ‎∴AF=CF=6,‎ ‎∴△A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①得∠ACE=90°,‎ ‎∴∠AEC=45°,‎ ‎∴E点坐标为(13,0),‎ 设直线BE的解析式为y=kx+b,‎ ‎∵C,E点在直线上,‎ 可得:,‎ 解得:,‎ ‎∴y=﹣x+13,‎ ‎∵点B由点A经n次斜平移得到,‎ ‎∴点B(n+1,2n),由2n=﹣n﹣1+13,‎ 解得:n=4,‎ ‎∴B(5,8).‎ ‎【点评】此题考查几何变换问题,关键是根据中心和轴对称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同时根据待定系数法得出直线的解析式解答.‎ ‎ ‎ ‎24.(14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B的坐标为(4,3),点A、C在坐标轴上,点P在BC边上,直线l1:y=2x+3,直线l2:y=2x﹣3.‎ ‎(1)分别求直线l1与x轴,直线l2与AB的交点坐标;‎ ‎(2)已知点M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l2上的点,若△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M的坐标;‎ ‎(3)我们把直线l1和直线l2上的点所组成的图形为图形F.已知矩形ANPQ的顶点N在图形F上,Q是坐标平面内的点,且N点的横坐标为x,请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不用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直线l1与x轴,直线l2与AB的交点坐标;‎ ‎(2)分三种情况:①若点A为直角顶点时,点M在第一象限;若点P为直角顶点时,点M在第一象限;③若点M为直角顶点时,点M在第一象限;进行讨论可求点M的坐标;‎ ‎(3)根据矩形的性质可求N点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直线l1:当y=0时,2x+3=0,x=﹣‎ 则直线l1与x轴坐标为(﹣,0)‎ 直线l2:当y=3时,2x﹣3=3,x=3‎ 则直线l2与AB的交点坐标为(3,3);‎ ‎(2)①若点A为直角顶点时,点M在第一象限,连结AC,‎ 如图1,∠APB>∠ACB>45°,‎ ‎∴△APM不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M不存在;‎ ‎②若点P为直角顶点时,点M在第一象限,如图2,‎ 过点M作MN⊥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N,‎ 则Rt△ABP≌Rt△PNM,‎ ‎∴AB=PN=4,MN=BP,‎ 设M(x,2x﹣3),则MN=x﹣4,‎ ‎∴2x﹣3=4+3﹣(x﹣4),‎ x=,‎ ‎∴M(,);‎ ‎③若点M为直角顶点时,点M在第一象限,如图3,‎ 设M1(x,2x﹣3),‎ 过点M1作M1G1⊥OA,交BC于点H1,‎ 则Rt△AM1G1≌Rt△PM1H1,‎ ‎∴AG1=M1H1=3﹣(2x﹣3),‎ ‎∴x+3﹣(2x﹣3)=4,‎ x=2‎ ‎∴M1(2,1);‎ 设M2(x,2x﹣3),‎ 同理可得x+2x﹣3﹣3=4,‎ ‎∴x=,‎ ‎∴M2(,);‎ 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2,1),(,);‎ ‎(3)x的取值范围为﹣≤x<0或0<x≤或≤x≤或≤x≤2.‎ ‎【点评】考查了四边形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分类思想的应用,方程思想的应用,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