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年中考一轮复习总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总纲 (第五单元) 一、作家作品 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 2.《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刘梦得集》。 3.《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4.《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散文家。 5.《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6.《杜甫诗三首》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二、文体常识 1、记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桃花源记》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 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⑤笔记:古代以记事为主的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梦溪笔谈》。 2、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3、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三、字音字形 1.正音字 浔(xún)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交通 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铭(míng) 馨(xī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亵(xiè)玩 隐逸(yì) 罔(wǎng) 贻(yí) 黍(shǔ) 箬(ruò)篷 糁(sǎn) 髯(rán) 诎(qū) 倚(yǐ) 船楫(jí) 壬(rén)戌(xū) 篆(zhuàn)修 狭(xiá) 和睦(mù) 怡(yí)然自乐 骥(jì) 苔(tái)痕 鸿(hónɡ)儒(rú) 案牍(dú) 蕃(fán) 袒(tǎn) 矫(jiǎo) 器皿(mǐn) 椎髻(jì) 虞(yú)山 决眦(zì)花 溅(jiàn)泪 搔(sāo) 不胜簪(zān) 逾(yú)墙 邺(yè)城 妪(yù)泣 幽咽(yè) 邑(yì) 间(jiàn)隔(ɡé) 无人问津(jīn) 篆(zhuàn) 2.形近字 髯(美髯) 阡(阡陌) 搔(搔首弄姿) 鬓(鬓发) 纤(纤细) 骚(骚乱) 3.多音字 咽:哽咽(yè);咽(yān)喉;狼吞虎咽(yàn) 兴:兴(xìnɡ)高采烈;兴(xīnɡ)办 四、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落英:落花。 甚异之:异,对……感到惊奇。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平旷:平坦开阔。 缤纷:繁多的样子。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叹惋:感叹,惋惜。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诣:到。特指到尊长那儿去。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未果:没有实现。 问津:问路。文中是寻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馨: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 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案牍:官府的公文。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濯:洗涤。 清涟:小清而有微波,文中指清水。 亭亭:耸立的样子。 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指隐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文中指雕刻。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奇:零数。 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比:靠近。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不属:不相类似。 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楫:船桨。 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了了:清楚明白。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盈,满。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夫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男有分: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 恶:憎恶。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作:兴起。 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眦:眼角。 会当:终当,终要。 投:投宿。 逾:越过。 前致词:走上前去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偷生:苟且活着。 已:停止,诗中引申为完结。 应:应征。 犹得:还能够。 泣幽咽:(有人)低声地哭。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本单元所有课文下的注释及句子的翻译) 五、名句精华 1.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用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描绘了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写出了桃花源仙境的美丽和谐,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与向往。这是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所见到的桃源风光,是本段的第一层次。作者把桃源写得如此幽静美好,是为了反衬外界的黑暗和污浊。 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析】“异之”、“复前行”、“欲穷”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图景做了铺垫。文章用一个“异”字来引出下文的桃源仙境;又以一个“穷”字,紧连下段首句的“尽”字。 3. 见渔人,乃大惊。 【解析】“大惊”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与下文“自云……间隔”暗合,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黑暗。 4.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解析】这两句都表现了村中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了桃花源人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恬静,丰衣足食,表现了作者对其的向往。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解析】“叹惋”,一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如此黑暗而叹息,二为桃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析】开头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仙之于山,龙之与水,定不陋也。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以不高之山和不深之水类比“陋室”,很贴切。高与不高是山自有的性质,水深与不深是水自有的性质。居室的“偏”和“僻”不是居室自有的性质。所以,如果把陋室之陋讲做“隐”或是“僻”,于物类比不畅--室的“偏僻”与山的“不高”,水的“不深”似隔一层。 7.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 【解析】这一段写了陋室环境,室中人和室中事。写出了陋室环境优美、清幽、宁静的特点;写室中人时,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有”“无”对举,虚实相映,由交往人物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写室中事时,前两句正面实写,可见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一、三句相照应,二、四句相照应,一正一反,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六、名段品读 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解析】桃花源从此与世隔绝了,这就渲染了“世外桃源”的神秘。 2、不足为他人道也。 【解析】说明桃源人不愿外界打扰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同时为下文埋下伏笔。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解析】用借代的写法写出了老人和小孩的欢乐,表现了桃花源人民的幸福安定,表达了作者对其的热爱与向往。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析】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最后截取孔子的言语,紧扣题目,以反问做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画龙点睛。从文中内容看,“陋”也不见有“简陋、狭小”义。此“陋室”所处的自然环境具体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强调的是此处少有人来,与乡村景色一致(即不在喧闹、繁华的都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里突出的是“幽僻”“宁静”:远离了市廛歌声,不见了公文往还。“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处比附,意在强调其“隐”其“僻”,不为人知。 第一课件网系列资料 www.1kejian.com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