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度中考数学(阅读理解型问题)二轮考点分析
阅读理解型问题 一、专题诠释 阅读理解型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类问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考查的知识也灵活多样,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考查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新颖数学题.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材料中隐含了什么新的数学知识、结论,或揭示了什么数学规律,或暗示了什么新的解题方法,然后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进行迁移,建模应用,解决题目中提出的问题. 三、考点精讲 考点一: 阅读试题提供新定义、新定理,解决新问题 (2011连云港)某课题研究小组就图形面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他们发现如下结论: (1)有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这条边上的对应高之比; (2)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夹这个角的两边乘积之比; … 现请你继续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可直接应用上述结论.(S表示面积) 问题1:如图1,现有一块三角形纸板ABC,P1,P2三等分边AB,R1,R2三等分边AC. A B C 图2 P1 P2 R2 R1 D Q1 Q2 A B C 图1 P1 P2 R2 R1 经探究知=S△ABC,请证明. 问题2:若有另一块三角形纸板,可将其与问题1中的拼合成四边形ABCD,如图2,Q1,Q2三等分边DC.请探究与S四边形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3:如图3,P1,P2,P3,P4五等分边AB,Q1,Q2,Q3,Q4五等分边DC.若 S四边形ABCD=1,求. 问题4:如图4,P1,P2,P3四等分边AB,Q1,Q2,Q3四等分边DC,P1Q1,P2Q2,P3Q3 A D P1 P2 P3 B Q1 Q2 Q3 C 图4 S1 S2 S3 S4 将四边形ABCD分成四个部分,面积分别为S1,S2,S3,S4.请直接写出含有S1,S2,S3,S4的一个等式. A D C B P1 P2 P3 P4 Q1 Q2 Q3 Q4 图3 【分析】问题1:由平行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再由相似三角形面积比是对应边的比的平方的性质可得。 问题2:由问题1的结果和所给结论(2)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夹这个角的两边乘积之比,可得。 问题3:由问题2的结果经过等量代换可求。 问题4:由问题2可知S1+S4=S2+S3=。 解:问题1:∵P1,P2三等分边AB,R1,R2三等分边AC, ∴P1R1∥P2R2∥BC.∴△AP1 R1∽△AP2R2∽△ABC,且面积比为1:4:9. A B C 图2 P1 P2 R2 R1 D Q1 Q2 ∴=S△ABC=S△ABC 问题2:连接Q1R1,Q2R2,如图,由问题1的结论,可知 ∴=S△ABC ,=S△ACD ∴+=S四边形ABCD 由∵P1,P2三等分边AB,R1,R2三等分边AC,Q1,Q2三等分边DC, 可得P1R1:P2R2=Q2R2:Q1R1=1:2,且P1R1∥P2R2,Q2R2∥Q1R1. ∴∠P1R1A=∠P2R2A,∠Q1R1A=∠Q2R2A.∴∠P1R1Q1=∠P2R2 Q2. 由结论(2),可知=. ∴=+=S四边形ABCD. 问题3:设=A,=B,设=C, 由问题2的结论,可知A=,B=. A+B=(S四边形ABCD+C)=(1+C). 又∵C=(A+B+C),即C=[(1+C)+C]. 整理得C=,即= 问题4:S1+S4=S2+S3. 【点评】该种阅读理解题给出新的定理,学生需要学会新定理,借助于试题告诉的信息(结论1、2)来解决试题 考点二、阅读试题信息,归纳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2011北京)阅读下面材料: 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梯形ABCD的面积为1,试求以AC,B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 小伟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先后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发现通过平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方法是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2)。 参考小伟同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3,△ABC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 (1)在图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AD,BE, 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 (2)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 【分析】:根据平移可知,△ADC≌△ECD,且由梯形的性质知△ADB与△ADC的面积相等,即△BDE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的面积. (1)分别过点F、C作BE、AD的平行线交于点P,得到的△CFP即是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 (2)由平移的性质可得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结合图形知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 解答:解:△BDE的面积等于1. (1)如图.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是△CFP. (2)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点评】:本题考查平移的基本性质: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考点三、阅读相关信息,通过归纳探索,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图9-1 A O1 O O2 B (2009河北)如图9-1至图9-5,⊙O均作无滑动滚动,⊙O1、⊙O2、⊙O3、⊙O4均表示⊙O与线段AB或BC相切于端点时刻的位置,⊙O的周长为c. B 图9-2 A C n° D O1 O2 阅读理解:(1)如图9-1,⊙O从⊙O1的位置出发,沿AB滚动到⊙O2的位置,当AB = c时,⊙O恰好自转1周.(2)如图9-2,∠ABC相邻的补角是n°,⊙O在∠ABC外部沿A-B-C滚动,在点B处,必须由⊙O1的位置旋转到⊙O2的位置,⊙O绕点B旋转的角∠O1BO2 = n°,⊙O在点B处自转周. B 图9-3 O2 O3 O A O1 C O4 实践应用:(1)在阅读理解的(1)中,若AB = 2c,则⊙O自转 周;若AB = l,则⊙O自转 周.在阅读理解的(2)中,若∠ABC = 120°,则⊙O在点B处自转 周;若∠ABC = 60°,则⊙O在点B处自转_____ 周.(2)如图9-3,∠ABC=90°,AB=BC=c.⊙O从⊙O1的位置出发,在∠ABC外部沿A-B-C滚动到⊙O4的位置,⊙O自转 周. 拓展联想:(1)如图9-4,△ABC的周长为l,⊙O从与AB相切于点D的位置出发,在△ABC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三角形滚动,又回到与AB相切于点D的位置,⊙O自转了多少周?请说明理由. D 图9-5 O O A B C 图9-4 D (2)如图9-5,多边形的周长为l,⊙O从与某边相切于点D的位置出发,在多边形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多边形滚动,又回到与该边相切于点D的位置,直接写出⊙O自转的周数. 【分析】:(1)当AB = c时,⊙O恰好自转1周.(2)如图9-2,∠ABC相邻的补角是n°,⊙O在∠ABC外部沿A-B-C滚动,在点B处,必须由⊙O1的位置旋转到⊙O2的位置,⊙O绕点B旋转的角∠O1BO2 = n°,⊙O在点B处自转周,通过上面可以知道圆的转动规律。 解:实践应用 (1)2;.;. (2). 拓展联想 (1)∵△ABC的周长为l,∴⊙O在三边上自转了周. 又∵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在三个顶点处,⊙O自转了(周). ∴⊙O共自转了(+1)周. (2)+1. 【评析】:本题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呈现,从简单的“圆在直线段和角外部滚动的周数”的数学事实出发,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发展,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提炼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使自己对知识的认识得到升华 考点四、阅读试题信息,借助已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2011南京)问题情境: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a为常数,a>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数学模型:设该矩形的长为x,周长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探索研究:⑴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的图象性质. 1 x y O 1 3 4 5 2 2 3 5 4 -1 -1 ① 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 x …… 1 2 3 4 …… y …… …… ②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 ③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 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x>0)的最小值. 解决问题:⑵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 【分析】⑴将x值代入函类数关系式求出y值, 描点作图即可. 然后分析函数图像. ⑵仿⑴③= == 所以, 当=0,即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解答:⑴① x …… 1 2 3 4 …… y …… 2 …… 函数的图象如图. ②本题答案不唯一,下列解法供参考. 当时,随增大而减小;当时,随增大而增大;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 ③== = 当=0,即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 ⑵仿⑴③== = 当=0,即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⑵当该矩形的长为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为. 【点评】:画和分析函数的图象,借助图像分析函数性质.类比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考点五、阅读图表等统计资料,提供有关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2011无锡)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 (简称“个税法草案”),拟将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并将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两种征税方法的1~5级税率情况见下表: 税级 现行征税方法 草案征税方法 月应纳税额x 税率 速算扣除数 月应纳税额x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x≤500 5% 0 x≤1 500 5% 0 2 500查看更多